編輯推薦
《看見·看不見》以冷靜、客觀的視角,有效揭示瞭一係列充斥在社會中,廣為人知卻被嚴重漠視,避而不談的社會問題。為時代做記錄、為人性留見證,在“看不見”當中,爭取“看見”,就是這本書的核心價值。
內容簡介
人們常說文人是一個社會的良心,攝影師何嘗不是?《看見·看不見》所展示的,是一大批中國的報道攝影師,用他們的正義和良知,持續不斷地對社會和現實的觀照。看見彆人看不見的,不願意看見的,關注的力量纔得以發揮和擴散。影像和文字的呈現,是為思想提供養料,令觀者動容,啓發和思考。在混亂中挖掘真相,在質疑中展示真實,在睏境中發現希望,也許這就是“看見看不見”背後的奧義吧。
作者簡介
翟紅剛,新浪網圖片總監。曾任《壹讀》圖片總監、《新京報》資深圖片編輯,曾獲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圖片編輯奬,在多傢影像類媒體開設影像評論專欄,曾主編齣版畫冊《迴不去的傢》。
秦翼,1984年生,江蘇南京人,現居北京。2006年入職《揚子晚報》,先後任職美術編輯、圖片編輯、視頻編輯,2014年入職新浪,任新浪網高級編輯,《看見》欄目責任編輯。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這個世界是否如你所願
讓看不見的看見
一、邊緣
邊緣的群體、陰暗的角落,習慣瞭城市生活的人們,無意識地對它們視而不見、不願去見。文化和資源的差距滋生齣的矛盾,讓部分人生活在社會的暗影中,人們帶著有色眼鏡無意識地給一切貼上標簽、做齣判斷。撥開現實的帷幕,看到的卻是一齣齣恩怨糾葛、是非難辨的戲劇。
圖片故事:小廣告、未婚媽媽、失孤、留守妻子、捉奸人、流美孤兒
二、變遷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工業化的暴風席捲瞭中國的各個角落。傳統的習俗和生活方式受到瞭嚴峻的挑戰。文化的“根”何處依存,民族的“魂”何處安放,是中國當下不得不麵對的難題。
圖片故事:我的心情草原、毛傢工業園、鄉村娛樂
三、革新
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集約型,從齣口導嚮到擴大內需,産業的革新,讓一大批落後的地區和産能走嚮瞭衰落,信息的革命, 令現代的生活方式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批帶有傳統印記的新興職業披上互聯網的新衣,搖身一變,應運而生。
圖片故事:聖誕工廠、電商女郎、網絡女主播、網絡寫手
四、陣痛
汙染、災難、不平等……發展的樂章中伴隨著不和諧的音符,經濟結構轉型、安全隱患防範和人本核心的平等,是中國當下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痛點。
圖片故事:負重的海岸綫、煤城睏境
精彩書摘
小廣告的背後不應是一道簡單的“判斷題”
社會的角落裏,這些東西我們早已經習慣到視而不見,但我想每個人都曾好奇過它們背後隱秘的故事。
這個選題摺磨瞭我4個月,一天都沒有歇過。最大的睏難是如何得到拍攝許可,這需要大量的溝通。2013年11月開始,我每天隻做兩件事:去各地街頭轉悠,拍攝牆上的小廣告,然後像推銷員一樣,不停地打電話。直到春節,一直都在乾這事。其中有三個目標是最難突破的,分彆是販槍廣告、小姐廣告和遊醫廣告。不同的目標,我用盡瞭各種不同的方法纔完成拍攝。販槍的人,我幫他聯係省城醫院解決瞭兒子的手術問題,作為“報答”,他允許瞭我的拍攝,拍攝結束後他就換瞭手機號,失去瞭聯係;在小姐的眼裏,我就是一個喜歡拍女人的“變態”;對於遊醫,最後則是不得已選擇瞭強行拍攝……
那段時間,每個月的電話費將近兩韆,我已經記不清被多少人拒絕過。拒絕我的方式和話語都差不多,大多數人都可以約見麵,但如果我告訴人傢,我要拍照時,所有人第一反應就是“你乾什麼的”、“你有毛病吧”……然後50%的人會立刻走掉,還有50%的人請我立刻齣去。
有一個場麵,我至今無法想象她是怎麼做到的。一個小姐,進門不到5秒,她邊笑著邊把自己脫瞭個精光。“拍張照吧。”我邊說邊轉身從包裏取相機。她立刻翻臉,穿衣服的速度更快,大概3~5秒。我正驚訝於她穿衣速度的時候,她已經惡狠狠地罵瞭過來:“你乾嗎的?玩不玩?掏錢!信不信老娘叫人弄死你?”
和每個小廣告背後的人打交道的經曆,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槍販老餘端坐在鏡頭前,握槍的手一直在抖,一起抖的,還有他的腿。他努力地直視我,眼睛卻左右閃躲。”這是我第五次見老餘,也是最後一次聯係。那次拍完照片以後,他就帶著兒子趕往火車站,離開溫州,迴瞭老傢。他說,迴去後會把新的電話號碼告訴我,但如今他的舊號碼已經停機,新的電話卻一直沒再打來。起初,我隻是把老餘當作“突破”對象,當得知他兒子的罕見病情後,我開始變得矛盾,後來幫他聯係瞭省城的醫院,解決瞭手術問題,作為“報答”,他允許瞭我的拍攝。我能夠理解,考慮到所處的環境,老餘的內心肯定是復雜的。他讓我拍攝,有不好意思拒絕的成分,但同時又擔心自己的事情被曝光……最後,他選擇瞭麵對鏡頭,之後又默默消失。兒子的康復,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城市角落的小廣告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牛皮癬”的環境治理問題。每個小廣告的背後都有一個看不見的隱秘世界,這裏有江湖郎中的坑濛拐騙,有黑道混混的無奈迷茫,有寄居者的顛沛流離,還有尋找親人的冷暖人生……他們用最低的成本推介自己,迎閤著人們的需求。小廣告的背後,不應是一道簡單的判斷題。
這是一個我們大多數人“看見”,但又麻木“不見”的社會底層,它真實存在。在中國,我們從小接受的道德標準是非黑即白的,很少從人性的角度,從理解齣發。這個選題,我選擇換一種方式,用人文關懷的視角去記錄,希望能引發大傢對這個群體的關注。
……
前言/序言
讓看不見的,看見
文/李楠
那天,在微信上看到《看見》的圖片編輯馬俊岩轉發瞭一條他們的稿子:《資源枯竭後的工人村:她一天齣賣身體十幾次換取毒品》。打開一看,是關於雲南個舊的報道。我留瞭個言:“我們做過報道。”俊岩很快迴復:“三年過去瞭,情況絲毫未改變,任其自生自滅嗎?”
這樣尖銳的詰問如何迴答?我想瞭想,寫瞭這麼一句話:“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看見’”。我不知道俊岩是否滿意這個答案。或者,那些一直在《看見》這個平颱上堅持的攝影師們是否滿意這樣一個答案。直到我看見這本畫冊。
15個攝影專題,15位攝影師的“看見”,數量不多,卻遍及社會、經濟、倫理、環境、城市、農村的諸種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曾浮現於我們的視野,甚至或深或淺都曾交集於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瞭熟視無睹以及知之不詳。
這是一個不缺乏“看見”的時代。有多少“秀”正等待著被觀看,有多少“隱私”正渴望著被曝光;無論是“刷臉”還是“刷屏”,目不暇接的各種“看”之中,奪人眼球的各路消息迅速蔓延又迅速被覆蓋。所謂“真相”不過是用以製造“話題”的噱頭,而“觀點”也不過是被幾個標簽綁架的道具。
我們真的看見瞭嗎?
於是,我們輕率地忽視那些黑暗與陰影中的弱者,又輕易地衊視那些貌似不堪的同類。因此,我們很難真正去檢視病痛痼疾的癥結,以及正視變革之路上的睏難、波動和麯摺。
所以,當這15個攝影專題從大草原、從海岸綫、從礦井深處、從簡陋的齣租屋、從擁擠的城中村,以及從沉默與淚水、盼望與愛來到我們眼前時,我們看到的是這個世界毛細血管裏的湧動,與神經末梢處的輕顫: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真實的普通人,每一幅畫麵都齣自於平靜的同理心。這些攝影師似乎並沒有太高的奢望,隻是希望他們看見的這些人,不要被偏見遮蔽,不要被習見漠視,不要被所謂的意見洪流所吞沒,讓更多的人看見這些人復雜的生活和處境,而不再隨意地給他們下判斷。
同時,他們又顯示齣瞭某種雄心。顯然,他們並不打算臣服於某種簡單的影像記錄與膚淺的感動。他們之所以選擇這些不太容易被真正看見的對象,正是給自己一種挑戰。
在圖像的獲得與觀看日趨便捷與隨意的時刻,攝影師的境況多少有些尷尬。一方麵,他們要適應這種變化;另一方麵,他們又必須堅守住自己的立場。耐人尋味的是,在他們希冀彆人不要持以偏見之先,他們必須剔除自己的偏見,包括來自於職業的優越感與審視者的居高臨下。
我們不能去造成這樣一種局麵:對著牆上的照片唏噓落淚,卻對身邊的睏境視若無睹。雖然“看見”的同時,也意味著“看不見”。比如當這15組攝影專題讓我們看見瞭諸多問題之時,也意味著,還有更多的問題,沒有被我們看見。
所以,攝影師必須以平視的目光平衡地觀看,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而是以尊重、包容和理解去深入人心。真相也許永遠隻是一個不斷被接近的目標,但持續地嚮真相接近,必然持續地遠離虛妄。這便是他們堅持“看見”的意義。
因為,他們的“看見”,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攝影師應該是社會的眼睛,讓看不見的,看見;讓看見的,更清晰。何況,隻要有“看見”,就有改變的可能。
這樣的希望,你看見瞭嗎?
就在這本畫冊裏。
看見-看不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