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史學大師陳寅恪和他的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長兄陳師曾(衡恪)是四位名載《辭海》的傑齣人物。《陳寅恪傢族舊事》較全麵地介紹瞭四位先賢及寅恪之侄“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的事跡,並對這個“文化世傢”的成因作瞭初步探討,對傢族其他部分成員及與陳氏相關的部分人物作瞭簡介,這些內容將對後人在讀書、敬業、愛國、修身等方麵有所啓迪。《陳寅恪傢族舊事》史料較為豐富,語言平實流暢,帶有地域文化特色,因而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目錄
第一章 義寜陳氏源流
一、族史源流
二、陳傢大屋
三、珍貴文物
四、傢鄉紀念
五、墓誌祭文
第二章 力行新政的封疆大吏——陳寶箴
一、生平事略
二、海內奇士
三、小試鳳凰
四、一路政聲
五、湖南新政
六、死因諸說
七、詩聯文摘
八、逸聞趣事
九、師友簡介
第三章 同光體詩派巨擘——陳三立
一、生平事略
二、誌在維新
三、袖手神州
四、祗洹精捨
五、詩壇巨擘
六、詩文活動
七、詩聯文摘
八、逸聞趣事
九、師友簡介
十、三立芳裔
第四章 書畫大師——陳衡恪
一、生平事略
二、書畫大師
三、藝術見解
四、諸藝兼善
五、法師道友
六、魯迅摯交
七、齊璜知音
八、朽者不朽
九、逸聞趣事
十、師友簡介
第五章 史學大師——陳寅恪
一、生平事略
二、讀書種子
三、清華名師
四、學人風範
五、史學大師
六、聲名卓著
七、詩聯文摘
八、逸聞趣事
九、師友簡介
第六章 植物學傢——陳封懷
一、生平事略
二、園林為傢
三、情係名花
四、傢國情懷
五、康壽園丁
六、詩聯文摘
七、逸聞趣事
八、師友簡介
附錄一:《陳寅恪“恪”字讀音考辨》
附錄二:《義寜陳氏恪字輩的其他人物》
後記
精彩書摘
《陳寅恪傢族舊事》:
修水的客傢人即“棚民”,他們以其特有的抗爭、進取精神,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部分人傢傢道漸寬,建有房屋,購置田産,並興辦學校,僅求溫飽的“棚民”開始走上既耕且讀的發展之路。
但是,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於“坐地稱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緒嚴重。他們不準客民與當地人通婚,不準入籍入學,更不準參加科舉考試,企圖以種種手段,將對於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數萬客籍人長期打壓在社會底層。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強烈不滿和抗爭,有時甚至發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員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勢眾,一時還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劉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強暴,甚至冒著被暗殺的危險,多方努力,終於雍正三年 (1725)獲朝廷恩準,以“懷遠”為都名,將客籍人編為四都八圖八十八甲,補入崇、武二鄉。至於客傢子弟讀書、應試,據清同治版《義寜州誌》載:“其秀者令為義學,課習五年,俱得一體考試,捲麵令注‘ 懷遠’字樣。”此後,土客之爭雖時有發生,但其規模和程度逐步減弱,新中國成立後,則無分土客,完全平等。
修水懷遠人除瞭吃苦耐勞、團結、好客、熱心公益以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重視教育,大力興辦書院、學校,培養人纔。至光緒末年,懷遠都有文進士2人(陳文風、陳三立,同期全縣文進士15人),文舉人15人(同期全縣文舉人171人)。武進士、武舉人則以懷遠都為多。孟子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歐陽修也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舒服容易産生惰性,壓力往往促人奮進。在睏難多多的情況下,~有血性的人們往往能極大地發揮潛能,以求得生存和發展。僅就科舉一項而言,在遭受長期打壓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懷遠人的能耐可見一斑。
義門陳氏 從南北朝到隋朝直至唐初,中國曆史上戰亂頻仍,人們四散流離,至唐開元十九年(731),陳宣帝第六子、宜都王陳叔明之五世孫陳旺,攜傢來到江州潯陽蒲塘驛的太平鄉(今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的義門陳村)安傢落戶。長期的流離失所,使他們倍感安定的可貴,團結和睦的重要,從此他們在這裏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經過若乾代人的發展,這個傢族得到長足地壯大,人口數百,但他們族産共有,傢無私財,共同勞動,平均分配,人無貴賤,諸事平等。唐中和四年(884),僖宗李儇旌錶其為“義門陳氏”。至宋代,竟發展到“萃居三韆口人間第一,閤爨四百年舉世無雙”的規模,3000多人在一起吃飯、居住,過著平等相待的原始公社式的生活。同時,傢族中又有許多人在朝廷上下充當大小官員,人氣太旺,朝野太盛;再者,長期維係數韆人一起吃“大鍋飯”,生活也時顯危機。鑒於此,在宋嘉祜七年(1062),根據大臣文彥博、包拯的建議,宋仁宗下旨,將“義門陳氏”分為291莊,分赴江西、安徽、兩湖、兩廣、江浙、四川等地安傢,此後各地支派又因種種原因而有新的遷徙。遷往各地的義門陳氏子孫,曆次修譜均標明齣自 “義門”,並將“義門陳氏傢法三十三條”等傢規及陳氏先賢的事跡加以記載,以此啓迪後世子孫繼承良好的傢風。現在祖國各地包括港、澳、颱及世界許多國傢均有義門陳氏的子孫,其人數占天下數韆萬陳姓人氏的半數以上,故又有“天下陳姓齣義門”之說。
“義門陳氏”是人類傢族發展史上一種極為罕見的文化現象。
……
陳寅恪傢族舊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於“坐地稱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緒嚴重。他們不準客民與當地人通婚,不準入籍入學,更不準參加科舉考試,企圖以種種手段,將對於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數萬客籍人長期打壓在社會底層。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強烈不滿和抗爭,有時甚至發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員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勢眾,一時還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劉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強暴,甚至冒著被暗殺的危險,多方努力,終於雍正三年 (1725)獲朝廷恩準,以“懷遠”為都名,將客籍人編為四都八圖八十八甲,補入崇、武二鄉。至於客傢子弟讀書、應試,據清同治版《義寜州誌》載:“其秀者令為義學,課習五年,俱得一體考試,捲麵令注‘ 懷遠’字樣。”此後,土客之爭雖時有發生,但其規模和程度逐步減弱,新中國成立後,則無分土客,完全平等。
評分
☆☆☆☆☆
可以看看,不深入
評分
☆☆☆☆☆
很好
評分
☆☆☆☆☆
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於“坐地稱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緒嚴重。他們不準客民與當地人通婚,不準入籍入學,更不準參加科舉考試,企圖以種種手段,將對於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數萬客籍人長期打壓在社會底層。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強烈不滿和抗爭,有時甚至發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員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勢眾,一時還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劉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強暴,甚至冒著被暗殺的危險,多方努力,終於雍正三年 (1725)獲朝廷恩準,以“懷遠”為都名,將客籍人編為四都八圖八十八甲,補入崇、武二鄉。至於客傢子弟讀書、應試,據清同治版《義寜州誌》載:“其秀者令為義學,課習五年,俱得一體考試,捲麵令注‘ 懷遠’字樣。”此後,土客之爭雖時有發生,但其規模和程度逐步減弱,新中國成立後,則無分土客,完全平等。
評分
☆☆☆☆☆
可以看看,不深入
評分
☆☆☆☆☆
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於“坐地稱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緒嚴重。他們不準客民與當地人通婚,不準入籍入學,更不準參加科舉考試,企圖以種種手段,將對於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數萬客籍人長期打壓在社會底層。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強烈不滿和抗爭,有時甚至發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員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勢眾,一時還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劉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強暴,甚至冒著被暗殺的危險,多方努力,終於雍正三年 (1725)獲朝廷恩準,以“懷遠”為都名,將客籍人編為四都八圖八十八甲,補入崇、武二鄉。至於客傢子弟讀書、應試,據清同治版《義寜州誌》載:“其秀者令為義學,課習五年,俱得一體考試,捲麵令注‘ 懷遠’字樣。”此後,土客之爭雖時有發生,但其規模和程度逐步減弱,新中國成立後,則無分土客,完全平等。
評分
☆☆☆☆☆
可以看看,不深入
評分
☆☆☆☆☆
好
評分
☆☆☆☆☆
可以看看,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