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所錄皆為作者關於古史研究方麵學術價值較高、較有代錶性的論文,涉及先秦及秦漢政治、經濟、學術等諸多方麵;尤其是作者對古史神話傳說的研究,被日本學者高度評價為從疑古派中齣現,充分攝取釋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開拓“新釋古派”的“新境地”。同時,作者博徵曆史文獻和青銅銘文,與考古材料相印證,詳考西周列國及部族170多個,在當時具有開創性。
內容簡介
《古史探微》收錄瞭楊寬主要的散篇論著,從土地製度到行政製度,從年代到文獻,從神話到諸子,論題亦甚豐富。所錄皆作者關於古史研究方麵學術價值較高、著有代錶性的論文,涉及先秦及秦漢政治、經濟、學術等諸多方麵;尤其是他對古史神話傳說的研究,被日本學者高度評價為從疑古派中齣現,充分攝取釋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開拓“新釋古派”的“新境地”。
作者簡介
楊寬(1914—2005),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於蘇州中學師範科,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國文學係,師從史學大傢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1936年參與上海市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曆史係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迴復旦大學曆史係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首屆至第三屆副理事長。著有《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都城製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陵寢製度史研究》等。
目錄
序言1
捲一1
重評1920年關於井田製有無的辯論3
雲夢秦簡所反映的土地製度和農業政策18
釋青川秦牘的田畝製度37
捲二43
論西周金文中“六”“八”和鄉遂製度的關係45
再論西周金文中“六”和“八”的性質57
春鞦時代楚國縣製的性質問題64
從分封製到郡縣製的發展演變88
戰國秦漢的監察和視察地方製度99
從少府職掌看秦漢封建統治者的經濟特權120
論秦漢的分封製139
捲三157
商代的彆都製度159
西周列國考172
捲四265
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傢書》的史料價值267
論梁惠王的年世285
再論梁惠王的年世293
楚懷王滅越設郡江東考299
關於越國滅亡年代的再商討307
捲五319
伯益、句芒與九鳳、玄鳥321
丹硃、驩兜與硃明、祝融332
鯀、共工與玄冥、馮夷347
禹、句龍與夏後、後土360
序《古史辨》第七冊因論古史傳說中的鳥獸神話371
楚帛書的四季神像及其創世神話383
秦《詛楚文》所錶演的“詛”的巫術403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源昆侖山的神話傳說429
捲六435
上郡守疾戈考釋437
長沙齣土的木雕怪神像443
漢代門闕前的“罘罳”447
漢代木明器453
漢代的多層建築458
考明器中的“四神”464
紙冥器的起源470
六博考476
六博續考483
“幌子”小記486
古代四川的井鹽生産494
捲七499
月令考501
《今月令》考551
捲八561
重刊《墨經哲學》前言563
墨經哲學568
捲九693
墨學分期研究695
墨學非本於印度辨732
先秦的論戰——中國學術史上有價值的一頁747
墨傢的世界觀及其與名傢的爭論761
名傢考原777
名傢言釋義782
諸子正名論803
《老子》講究鬥爭策略的哲理816
呂不韋和《呂氏春鞦》新評830
精彩書摘
《古史探微》:
秦律把私自移動農田的疆界看作“盜”的行為,要判處耐刑(剃去鬢發),但允許齣錢贖刑,戰國、秦、漢之際,法律條文所說的“盜”和“賊”,含義和後世不同。“盜”是指侵犯財産所有權而言,“賊”是指傷害彆人的人身而言。《荀子·修身篇》說:“害良日賊,竊貨日盜。”秦律把移動農田疆界,稱為“盜徙封”,就是看作侵犯土地所有權的行為。《法律答問》把“封”解釋為“田阡陌”和“頃畔封”,“田阡陌”是指百畝田中間和周圍的道路,“頃畔封”是指百畝田周圍修築的高起的封疆。秦律所說的“徙封”的“封”,隻是指百畝田周圍的田界和封疆,因此問者就進一步問:這樣判處“贖耐”的刑罰何其重呢?而答復:“是不重”。秦律防止侵犯土地所有權,這樣從百畝田的周圍開始,說明秦的統治者十分重視保護小塊的土地所有權。
建築“田阡陌”是為瞭耕作需要,建築“頃畔封”是作為所有權的標誌,都是商鞅變法以後開始的,商鞅在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進行第二次變法,“為田開阡陌”(《史記·秦本紀》和《史記·六國年錶》),或者說“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史記·商君列傳》)。“阡陌”即是秦律所說“田阡陌”,“封疆”即是秦律所說“頃畔封”。阡陌是指每一頃田的田間之道,“封疆”是指每一頃田的疆界。《漢書·地理誌》說:“秦孝公用商君,製轅田,開仟伯,東雄諸侯。”《漢書·食貨誌》說:“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仟伯。”又引董仲舒說:“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製,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從這些記載,可知“開阡陌”,具有“壞井田”和“製轅田”的作用,“開”具有開拓的意思,就是把百步一畝開拓為二百四十步一畝,既要破壞舊的井田的阡陌,又要立置新的轅田的阡陌。《戰國策·秦策三》記載蔡澤說:商君“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漢書·王莽傳》記載區博說:“秦知順民之心,可以獲大利也,故滅廬井而置阡陌,遂王諸夏。”杜佑《通典·食貨典序》也說:商鞅“隳經界,立阡陌”。所謂“轅田”,就是“名田”製度。《漢書·地理誌》顔注引張晏說,解釋“轅田”是取消村社耕地“三年一易”的製度,是“割列(裂)田地,開立阡陌,令民有常製”;又引孟康說,認為是取消耕地輪流休耕製度,“爰自在其田”。他們解釋為取消“三年一易”和輪流休耕製度,並不正確;他們解釋為“令民有常製”和“爰自在其田”,近於事實,就是確認私人占有田地的權利。
……
前言/序言
我少年時代在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蘇州求學,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又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激勵,特彆是受到三次古史大辯論的啓示和新學派興起的影響,很早就走上研究古代文化曆史的道路。
先秦諸子中,我嚮來認為墨子最傑齣。當1929年,我讀高級中學時,已開始對《墨子》和《墨經》作探索。因為看到當時許多學者對《墨經》隨意改字,不顧上下文句,作齣種種不同的新解釋,為瞭想糾正這個不良學風,寫成《墨經校勘研究》一文,投寄北平燕京大學的《燕京學報》,當即收到學報主編容庚的親筆迴信,認為論文很有見解,切中時弊,準備采用,但因自下一期起,改由顧頡剛任主編,原稿已轉交給顧先生,今後請直接與顧先生聯係。我接信後十分高興,認為既經決定采用,我自己畢竟還是個中學生,可能文章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因而立即寫信給顧先生,說明自己是中學生,如有不妥之處請發錶時改正。此信寄去後不見迴信,等到新的一期學報齣版又不見刊載。我為鄭重起見,再寫掛號信給顧先生催詢,並且說:“如果不能發錶,請把原稿退還,因為我沒有留下底稿”,又是長期得不到迴音。我感到十分遺憾,第一次寫成的論文就如石沉大海那樣消失瞭。我從此沒有對這件事作進一步的追問,我想顧先生將來會後悔的。直到七年之後,1937年春天,童書業(丕繩)寫信到上海市博物館來,為《禹貢》半月刊約稿,我當即寄去《說夏》一文,發錶於《禹貢》第七捲第六、七期閤刊。發錶時承濛顧先生特彆加上編者按:“頡剛按,楊寬正先生用研究神話之態度以觀察古史傳說,立說創闢,久所企仰”雲雲。我就意識到,該是因為七年前扣壓我投寄《燕京學報》原稿的事感到抱歉瞭。後來與童書業談論到這件事,果然如此,是顧先生委托童書業為《禹貢》約稿的。我想可能顧先生顧慮到在《燕京學報》上發錶一個中學生的文章評論不少名傢的失誤,怕齣什麼問題;又因為容庚已有迴信,又不便退稿。在三十年代中,顧先生嚮來以能夠提拔青年學者和沒有學曆的人纔著稱。我今天重提此事,因為現在我編論文集沒有我所寫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不免感到有點遺憾。
我從1932年12月起,一年內先後發錶瞭七篇墨學的論文。我很贊成梁啓超在《墨經校釋》中把“端”解釋為物質粒子,這種物質粒子具有不可分割性,是與古代希臘哲學傢德謨剋利特同樣的主張。墨傢認為世界萬物是由各種不同性質的物質粒子經過五種不同的組織結閤方式組成,其中最主要的組織結閤方式是“盈”,還舉齣一個例子,認為“石”是由有“堅”的屬性的物質粒子和有“白”的屬性的物質粒子相“盈”而構成。這個學說為名傢公孫龍所反對,《公孫龍子》有一篇《堅白論》,就是針對墨傢這個學說的;認為“堅”和“白”在“石”中是相“離”的,不是相“盈”的。關於“盈堅白”和“離堅白”的辯論,曾哄動一時,引起當時文化學術界廣泛注意,就是因為這是有關物質世界如何構成的重要問題。
對於墨學,我認為應該進行分期的研究。《墨子》是墨傢學術論文的匯編,《親士》、《修身》和《經上》是開創時期的作品;《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誌》、《明鬼》、《非命》等上、中、下篇,是發展時期的作品;《大取》、《小取》和《經下》是辯論時期的作品。我認為《經上》和《經下》不是同時的作品。《經上》是墨子自著,原是墨傢的經典著作,所以所有文句是“定義”形式的。《經下》當是後期墨傢中一派領袖的著作,是申說《經上》的內容的。因此我把《經上》篇分成十五章加以解釋,每章加齣瞭標題,如“知識論”、“德行論”、“人生論”、“言談論”、“宇宙論”、“辯說論”等等,稱為《墨經哲學》,1942年由四川重慶的正中書局齣版,從此我對《墨子》的研究告一段落。齣版時正當抗日戰爭期間,作者誤印為“楊霓”,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詹劍峰《墨傢的形式邏輯》都引作“楊霓”。抗日戰爭結束後上海正中書局齣版此書仍作“楊霓”。經我寫信去要求更正,纔把“霓”字貼改為“寬”。現在颱北正中書局繼續發行此書。由於作者人名印錯,學術界許多人不知道我曾著此書。
從1933年春天起,我的研究重點從《墨子》轉移到古史傳說。1923年由於顧頡剛提齣瞭“大禹是蟲”的見解,引發瞭一場古史傳說真僞的大辯論,顧頡剛因此齣版瞭他的名著《古史辨》第一冊。顧頡剛提齣瞭層纍地造成的古史觀,推翻瞭三皇、五帝、堯、舜、禹的僞古史係統,在史學界成為“疑古派”。我認為“疑古派”的重要貢獻,就是指齣瞭古史傳說中的禹是齣於神話的演變,缺點是沒有完全脫齣“今文經學”的成見束縛,沒有充分運用“神話學”作為武器,對古史傳說作係統的考辨,因而沒有把全部古史傳說還原為神話。我認為古史傳說係統的形成,主要是長期經過分化演變的神話所組成,由此可以開闢一個探討中國古神話的園地。到1935年下半年,我已經分彆以古史傳說中的人物為中心,對他們的神話來源及其分化演變,提齣看法,寫成不少筆記。從這年鼕天起,友人鄭師許邀請我閤編華文《大美晚報》副刊《曆史》周刊,我就把所寫這方麵的筆記陸續發錶,對盤古、三皇、五帝、鯀、禹等等的傳說都作瞭分析。有的進一步寫成係統論文,如《三皇傳說之起源及其演變》(發錶在1940年4月齣版的《學術》上)、《丹硃、驩兜與硃明、祝融》和《鯀、共工與玄冥、馮夷》(發錶在1939年齣版的《說文月刊》上)、《伯益考》(發錶在1941年齣版的《齊魯學報》第1期)。所有這些文章後來匯編成為《中國上古史導論》一書,收入《古史辨》第七冊上編,此中《伯益考》改題為《伯益、句芒與九鳳、玄鳥》。
抗日戰爭初期,從1937年8月到1938年暑假,我在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教育學院文史係教書,把《中國上古史導論》作為講義。1938年暑假迴到上海,在光華大學和誠明文學院教書。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上海租界,我就隱居在青浦白鶴江鎮傢鄉從事《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的編輯考證,先後共二年又九個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三年半時間我忙於恢復上海市博物館的工作。當時還以博物館研究室名義在上海《中央日報》副刊《文物》周刊發錶文章,前後共齣一百二十多期,我曾發錶瞭一批談論文物的文章。在1946、1947年間還在上海《東南日報》副刊《文史》周刊和《益世報》副刊《史苑》周刊上發錶瞭《戰國史事叢考》共二十七篇。五十年代我忙於從事創建上海博物館的工作,曾主持編輯《上海博物館藏青銅器》和《上海博物館藏畫》兩書的齣版,因印刷費時,延至1964年纔齣版。1954年夏天我乘休假期間,把《戰國史》的講稿作瞭補充修訂,次年在上海齣版。
我早年就與友人童書業(丕繩)約定,彼此研究分工閤作,他在顧頡剛的指導下從事春鞦史的研究,我獨立從事戰國史的研究並兼及西周史的研究。童書業在1941年所作《春鞦史》序言中,就曾講到他同我的《戰國史》“可以閤成《春鞦戰國史》一書”。後來因為他離開上海博物館到山東大學當教授,彼此分手瞭。
關於西周史的研究,我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發錶瞭探討農業生産、井田製度、鄉遂製度、宗法製度、大學特點以及籍禮、冠禮、大蒐禮、鄉飲酒禮、射禮、贄見禮的文章,1965年匯編成《古史新探》一書齣版。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就在這個基礎上撰寫《西周史》,此中不少章節曾作為論文先在雜誌上發錶,目的在於拋磚引玉。如《西周初期東都成周的建設及其政治作用》(華東師範大學《曆史教學問題》1973年第4期)、《西周中央政權機構剖析》(《曆史研究》1984年第1期)、《西周王朝公卿的官爵製度》(《人文雜誌叢刊》第二輯《西周史研究》)、《西周初期的分封製》(《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上冊,1990年齣版)、《論周武王剋商》(《神與神話》,1988年齣版)、《穆天子傳真實來曆的探討》(《中華文史論叢》第五十五輯,1995年齣版)、《曾國之謎解釋》(《復旦學報》1980年第3期)、《西周時代的楚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5期)。
我七十年來發錶的長短文章有二百二十多篇,散見在報刊雜誌上,為讀者方便起見,編輯齣版這部《古史論文選集》,選的首要標準是較有學術價值的。例如,古史傳說中,我主要挑選瞭四季之神的神話傳說,因為這是同近年新發現的《楚帛書》所載四季之神的創世神話密切相關的。又如戰國史事叢考,我在《戰國史》中都已約略談到,我隻選取瞭討論有關梁惠王年世和越國滅亡年代等的文章,因為這兩個問題經過這樣進一步的討論,都已經成為定論瞭。凡是論文的主要論點,《西周史》和《戰國史》中已經基本說明的,就不再收入。
此選集共分九捲。捲一主要探討古代農業生産發展的問題,包括土地製度、農業政策等各方麵的成就。中國在這方麵很早就有高度發展的水平,從而使得中國古代經濟文化有著高度發展的成就。捲二編入瞭討論西周時代與社會組織、軍隊編製密切相關的“鄉遂製度”的文章,又編入瞭西周、春鞦和戰國、秦漢間從分封製演變為郡縣製等文章。捲三編入《商代的彆都製度》和《西周列國考》二文,商代有彆都製度是前人沒有談論到的,正如日本學者西嶋定生在為我的《中國都城的起源和發展》一書日譯本所寫序文中所說:“商代的都城製度是一種陪都製,這與曆來認定的商代一都的觀點是迥異的。”至於《西周列國考》,考定西周時代存在的列國和部族多到一百七十多個,更是前人未曾考究齣來的。捲四是有關戰國史事的文章。捲五編入瞭討論有關四季之神的神話以及古史傳說中的神話問題。捲六編入瞭文物叢考。捲七編入瞭月令考。要特彆指齣的是,《詩經?豳風》的《七月》篇,是西周時代豳(今陝西彬縣北)地農民所作按時令進行農事與生活的詩歌;《大戴禮》的《夏小正》是春鞦時代農事的月曆;《禮記》的《月令》是戰國時代的農事月曆,三者一脈相承,我們可以由此看到土地製度和耕作技術上的發展變化。捲八、捲九編入有關墨學和先秦諸子的問題。
古史探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作者以深厚的史學功底為基礎,
評分
☆☆☆☆☆
內容和印刷都非常好,就是髒瞭一塊啊啊啊。個人覺得和隋唐京城坊裏譜可以配閤參考。
評分
☆☆☆☆☆
配置:i3處理器,15.6寸屏,英特爾集顯,4g內存,win764位係統,128g ssd+750g機械硬盤!
評分
☆☆☆☆☆
楊寬先生《戰國史》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充實和提高,內容翔實豐富,觀點顯豁精審。作者與時俱進,自1955年初版,1980年再版,1997年又隨著考古工作的巨大進展,新資料層齣不窮而重加修訂、補充和改寫,成為“中國斷代史”係列的經典之作。作者以如椽的史筆,展現除戰國時期這一“古今一大變革之會”,社會激蕩,政體革新,群雄並起,百傢爭鳴的紛異多彩的曆史長捲,以全新的麵貌,成為國內外學術界極為注目的斷代史著作。著名曆史學傢王子今評價:“這部斷代史研究的經典,不僅可以看作上一世紀古史研究高水準成果的一個紀念,又為學界新人提供瞭具有標範意義的學術樣闆。”
評分
☆☆☆☆☆
楊寬的書都是非常不錯的,喜歡的書友可以考慮。
評分
☆☆☆☆☆
楊寬(1914—2005),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於蘇州中學師範科,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國文學係,師從史學大傢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1936年參與上海市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曆史係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迴復旦大學曆史係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首屆至第三屆副理事長。著有《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都城製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陵寢製度史研究》等。
評分
☆☆☆☆☆
4-本書主要是上個世紀末的考古發現,可以知道最初的陵寢考古成果。
評分
☆☆☆☆☆
戰國時代是中國曆史上的重大變革時期,連年閤縱連橫的兼並戰爭,直到秦完成統一,百傢爭鳴,英纔輩齣,政經科技和學術文化等各方麵,都有重大創新與發展。戰國時代,變革瞭古代貴族統治的禮製,開創瞭秦、漢以後統一的局麵。對此後二韆多年,甚至直到今日的我國文化曆史,影響遠大。
評分
☆☆☆☆☆
楊寬先生的大作,戰國曆史的權威,書皮布質的手感很符閤這種史作的圖書,暗綠色彰顯曆史的深沉,紙張和印刷都是上乘,書有塑封,但京東的爛外包裝讓書角輕微磕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