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真相:沃爾特·剋朗凱特

講述真相:沃爾特·剋朗凱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道格拉斯.布林剋利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00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52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中學生,都市人群,文藝青年,文學愛好者,新聞從業者

◆ 一部關於沃爾特?剋朗凱特的、揭秘傳記。剋朗凱特對自己的私人生活守口如瓶,他的一生鮮有人


知,在道格拉斯?布林剋利之前從未有人接觸到如此豐富的剋朗凱特私人文稿,也從未有人對他的親朋好


友作過如此全麵的采訪,因為布林剋利,這位美國偶像首度得以立體呈現在讀者麵前。

◆ 大師巨獻,傳記經典。作者道格拉斯?布林剋利是美國著名的曆史教授、傳記作傢。曾有六部作品獲選為《紐約時報》的年度佳作。

◆ 譯文優美,文學性強。譯者徐海幈翻譯《葉卡捷琳娜大帝》等多部名人傳記,像小說一樣輕鬆閱讀。

◆ 白岩鬆、楊瀾、水均益、柴靜、陳魯豫等中國新聞人一緻推崇的“職業偶像”。

◆ 裸書脊綫裝,外加特種紙外封及特殊工藝,值得收藏。


內容簡介

他是全球首位新聞主播,從事采訪及新聞報道60餘年;

他主持的《CBS晚間新聞》居全美電視新聞收視率榜首長達21年;

他超過瞭美國總統,成為“美國值得信任的人”;

他樹立瞭一般記者難以企及的誠實、客觀、充滿激情和洞察力的典範;

他是白岩鬆、楊瀾、水均益、柴靜、陳魯豫等中國新聞人的“職業偶像”;

……

本書是首部關於沃爾特?剋朗凱特的揭秘傳記。從剋朗凱特在密蘇裏州和得剋薩斯州度過的童年時光


講起,逐一記述瞭他在大蕭條時期涉足新聞事業,以及采訪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冷戰時期的


蘇美太空競賽、美越戰爭、美國大選、肯尼迪遇刺、尼剋鬆訪華、水門事件、阿波羅登月、海灣戰爭等重


大事件的經曆,嚮我們展示瞭這位20世紀受信賴、受愛戴的記者令人驚嘆卻不為人知的一生。

在道格拉斯?布林剋利之前從未有人接觸到如此豐富的剋朗凱特私人文稿,也從未有人對他的親朋好友做


過如此全麵的采訪,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機會布林剋利以的清晰度將這位美國偶像呈現在我們麵前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布林剋利,萊斯大學曆史學教授,著名的傳記作者,《名利場》雜誌的特約編輯,被《芝加哥論壇報》譽為“美國的新一代大師”。其著作有《在野勇士:西奧多·羅斯福與美國聖戰》《任期:約翰·剋裏與越南戰爭》《迪安·艾奇遜:冷戰歲月,1953—71》《沒有結束的任期:吉米·卡特離開白宮後的曆程》《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與聯閤國的創立》等,其中有六部曾獲選為《紐約時報》的年度佳作。

精彩書評

剋朗凱特的聲音能在不穩定的世界中安穩人心,他讓美國人民信任他,而且從不讓人失望。

——奧巴馬

剋朗凱特教會我,主持人不單是新聞播報員,更是一個有豐富情感和令人信賴品質的人。

——柴靜

我覺得剋朗凱特對於我們所有的中國電視媒體人,特彆是主持人、播音員來講具有類似於教父,或者說是一種精神領袖那樣的一種作用。

——水均益

在這部研究深入、分析精闢的傳記中道格拉斯·布林剋利嚮讀者呈現齣瞭剋朗凱特的本質,在他的筆下剋朗凱特並不是一位偶像人物,而是一位充滿憐憫和愛,有時還心懷仇恨的活生生的人。這是一個迷人而可貴的故事。

——沃爾特·艾薩剋森,《史蒂夫·喬布斯傳》

這本書全麵記述瞭沃爾特·剋朗凱特的一生,文字優美,研究深入,令人難以釋手。難以想象有人能寫齣比道格拉斯·布林剋利的這部著作更配得上“美國受信賴的人”的傳記。布林剋利撰寫過一部又一部可信的傳記文學,每一部都得到瞭廣泛的尊重和欽佩,而這一部則堪稱是傑作中的傑作。

——多麗絲·卡恩斯·古德溫,《美國傳奇:菲茨傑拉德傢族與肯尼迪傢族》


道格拉斯·布林剋利的這部作品引人入勝,研究深入,重溫瞭美國電視新聞業的全盛時期,以及能體現這一時期的那個人的光輝時刻。這本書還在字裏行間呈現齣一位成韆上萬美國人自以為十分瞭解,但實際上正如布林剋利的這部作品像我們展示的那樣他們對其一無所知的沃爾特·剋朗凱特。

——邁剋爾·貝希洛斯,《總統的勇氣》

在這部引人入勝、筆觸謹慎的作品中道格拉斯·布林剋利不僅講述瞭一位特立獨行的美國傳奇人物的一生和他所經曆的關鍵性的幾十年,而且還展現齣一個民族在勝利與悲劇時刻流露齣的情感。

——羅納德·斯蒂爾,《沃爾特·李普曼與美國世紀》

本書研究詳盡,行文優美,堪稱是經典之作。在道格拉斯·布林剋利的所有作品中這一部是優秀的,它講述瞭20世紀受信賴、受愛戴的記者令人驚嘆的一生。這是一個迷人的故事,即便在未來也依然會擁有讀者。

——黛比·埃普蓋特,《美國著名的人:亨利·沃德·比徹傳》

目錄

序?言/001


第一部分│成為記者

第一章 密蘇裏少年/002

第二章 休斯敦青年/011

第三章 學藝/022

第四章 成為閤眾人/037


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五章 做好準備,奔赴歐洲/050

第六章 作傢六十九營/064

第七章 空戰新聞泰鬥/079

第八章 滑嚮勝利日/090

第九章 從紐倫堡審判到蘇聯/102


第三部分│冷戰時代的播音員

第十章 電視新聞的初創時期/112

第十一章 大選之夜和UNIVAC/124

第十二章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龍套先生/136

第十三章 亨特利與布林剋利帶來的挑戰/145

第十四章 薪火相傳/159

第十五章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裏的太空新邊疆/177


第四部分│主播

第十六章 卡米洛特的主播/194

第十七章 肯尼迪遇刺/214

第十八章 誰害怕尼爾森的收視調查?/232

第十九章 佩利削權未遂/248

第二十章 民權和雙子座計劃/266

第二十一章 該拿越南如何是好?/280

第二十二章 春節攻勢/302


第五部分│巔峰遊戲

第二十三章 1968年的平靜與混亂/320

第二十四章 登月旅行先生/337

第二十五章 地球日的化身/356

第二十六章 尼剋鬆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之戰/367

第二十七章 尼剋鬆時代可以報道的真相/381

第二十八章 粉絲俱樂部,跟蹤者,嚮政治說再見/403

第二十九章 愈閤的時候到瞭/421

第三十章 接納吉米?卡特/436


第六部分│代言人

第三十一章 退休藍調/458

第三十二章 苦苦掙紮的政壇元老/477

第三十三章 桀驁不馴的自由主義者/494

第三十四章 “全世界最老的記者”/514

第三十五章 新韆年到來/532

尾?聲 電子山姆大叔/550


緻?謝/560

參考資料和注釋/568

人物簡介/573

引文注釋/584

采訪名錄/700

譯者後記 普通人的史詩/705


精彩書摘

尾聲

電子山姆大叔


在人類進入核時代、電腦時代、太空時代、石油化學時代、遠程通信時代、DNA時代的時候我們都在場。它們匯流成一條變革的大河,這是一條前所未有的大河。

——沃爾特?剋朗凱特,《記者生涯》


2009年7月17日,沃爾特?剋朗凱特與世長辭瞭,享年92歲。在去世前的幾個星期裏他的身體狀況一直在不斷惡化,凱西、南希與奇普都陪在他的身邊,兩隻心愛的貓布萊基與奇薩躺在他的身旁。凱西說過:“深愛爸爸的人都圍在他的身邊,他完全與世無爭瞭。”在剋朗凱特在人世的最後幾天裏,吉米?巴菲特在他的床前唱著小夜麯,用尤剋裏裏(夏威夷四弦琴)彈奏著他最喜歡的海盜歌麯,在布拉德利臨終前他自己也曾這樣陪伴著布拉德利。虛弱倦怠的剋朗凱特有時候會跟隨巴菲特一起哼唱起來,這時候他的喉嚨就會輕輕地嘎嘎作響。提起往事時巴菲特說:“當我們聽說沃爾特快要不行的消息時米奇?哈特和我就去看望他,給他打氣。音樂似乎安撫瞭他的靈魂,他心平氣和地對世界……露齣瞭笑容。”

這天晚上女演員黛博拉?拉什在舒伯特劇院參加演齣,舞颱上上演的是劇作傢諾埃爾?考爾德的喜劇《快樂幽靈》,主演是與剋朗凱特一傢都熟識的安吉拉?蘭斯伯瑞。下瞭舞颱之後拉什從保安人員那裏得知她的公公已經過世瞭,電視上正在鋪天蓋地地報道這條消息。在所有演職人員中隻有蘭斯伯瑞知道拉什的丈夫是奇普?剋朗凱特。

蘭斯伯瑞嚮驚呆的拉什問道:“你沒事吧?還能繼續演嗎?”拉什說:“沒事。我沒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女演員傑恩?阿特金森走瞭過來,問她們倆為什麼情緒這麼低落。

“他的公公剛剛過世瞭。”蘭斯伯瑞說。

“哦,真遺憾。你們知道嗎?沃爾特?剋朗凱特也剛剛過世。”阿特金森說。

包括記者、政客、宇航員、好萊塢的一大批明星在內的所有人都稱剋朗凱特是“美國最受信賴的人”,就好像他沒有自己的名字似的。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剋朗凱特都一直受著人們的愛戴,他被人們頌揚為慈父般的人物,當電視日漸變成快餐式美國文化的縮影時他卻一直那麼令人可敬。電視娛樂節目層齣不窮,但是剋朗凱特始終如普利茅斯之岩a一般屹立不倒。成韆上萬業餘無綫電愛好者在電波中嚮“KB2GSD”緻以敬意,他們這個族群的鏈條上失去瞭重要的一環。在聽到剋朗凱特逝世的消息後一名愛好者用Twitter齣現之前的傳統方式通過電波說:“剋朗凱特萬歲!”

公眾通過收視率調查錶達自己的喜好,然而電視業的真正權威是公司的總經理們。如果說電影是導演的媒介,劇院是劇作傢的媒介,那麼電視則孵化齣一批帶有華而不實的頭銜的商業經理,例如總製片、副總裁、總裁和主席。正是弗蘭剋?斯坦頓博士和羅伯特?金特納這樣的資本傢為二戰後的電視市場確定瞭基調和品位,他們以牟利為導嚮的決策製定過程為電視業的曆史做齣瞭斷代。

但是,到頭來絕大多數美國人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些電視業夢想傢的大名。贏得過這種敬意的隻有剋朗凱特—沃爾特大叔—與默羅,人們對他們兩個人的尊敬甚至超過瞭對曆任的某些總統的敬意。最終,在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這樣的惡性腐敗事件麵前剋朗凱特這塊金字招牌成瞭純新聞的誠實性的代錶。坐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紐約的主播座位上,這位來自大平原上聖約瑟夫市的“普通人”在傢傢戶戶享用晚餐的時候嫻熟地用30分鍾的時間嚮觀眾概括講述著這個復雜的世界。盡管他的工作在於報道客觀新聞,但是他製造的産品卻是可以幫助人辨明是非對錯的公平思想、司法智慧和道德指針。戴維?施裏布曼在發錶於《華盛頓明星報》的文章中頗有洞察力地指齣:“剋朗凱特存在瞭整整一個時代,這就是心理學傢們所說的為人父母最好的體現。”如《洛杉磯時報》,以及新聞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後來所說的那樣,他是人們的大傢長。泰德?透納曾不以為然地聳瞭聳肩,說:“對於這個人你還能說什麼?這個名垂電視史的傢夥還從來沒有讓誰厭煩過。”

剋朗凱特的逝世令美國陷入瞭睏境,因為在他齣現之前電視新聞業的錶現實在乏善可陳。早在1978年的時候,《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曾問過剋朗凱特他所做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聞。難道電視新聞的本質是錶演,而不是實質性的新聞事實嗎?一嚮喜歡開玩笑的剋朗凱特立即産生瞭戒備心。他參與創造瞭電視新聞這種新聞品種,他希望在人們的眼中電視這種媒介有資格與默羅的廣播工作相提並論。他說過:“以前看到報紙上的壞消息我們常常驚慌失措。而今,在新聞人的眼中電視新聞也值得尊敬瞭,這是新齣現的變化。我們已經建立起瞭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屬於我們自己的隊伍。我們還擁有瞭當初我們缺少的自信。”

就在剋朗凱特發錶上述這番評論的同一年,正是在他的斡鏇下薩達特與貝京走到瞭一起。然而,在他逝世的時候電視新聞在各種力量的驅動下已經變成瞭滿是爛泥的空榖,因為電視新聞拋棄瞭它原本具有的公共服務價值。觀眾通過觀看電視新聞節目得到的收益日趨減少,隻有《60分鍾》、《麥剋尼爾—萊勒新聞一小時》,以及剋裏斯蒂娜?阿曼鮑爾所做的各種節目除外。曾經剋朗凱特在《瑪麗?泰勒?摩爾秀》中隻做過一次精彩的錶演,而今廣播電視記者們都自視為好萊塢明星。廉價、愚蠢,同時又欣欣嚮榮的電視産業已經侵蝕瞭電視成為老師的可能性,在這個世界裏娛樂節目和收入來源都在迅猛增長,與此同時教育性的電視節目卻遭到瞭損害。電視新聞多半淪為電視業最微不足道的因子。1962年發射成功的“電星一號”衛星在當時是令人驚嘆的奇跡,到瞭2009年卻成瞭血光四濺、毫無節製的角鬥士狂歡會,播音員們在為暴力、瘟疫、颶風和“恭喜你,答對瞭”之類的節目歡呼喝彩,因為這一切都有助於收視率的提高。

剋朗凱特死瞭,但是他依然如一座桀驁不馴的豐碑一樣挺立著,隻有當一名偉大的新聞播音員在心中對這個國傢做齣正確、中立的判斷時纔會像他這樣死而不朽。他不是電視界司空見慣的自戀狂和吹牛大王,他的播音始終不是為瞭投閤觀眾的心意;相反,他需要的是人們希望被當作嚴肅新聞的內容。兩者的差異微乎其微,但是非常鮮明。天生就對美國的憲法原則秉持著樂觀主義信仰的剋朗凱特最終留名青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主播一職不是神聖的使命,它隻是為公眾提供服務而已。當我們無一幸免地麵臨著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帶來的羞辱與懲罰時,剋朗凱特為我們的國傢接受瞭懲罰。《得剋薩斯月刊》曾說過剋朗凱特的身上“有一種天生的加爾文教徒式的誠實,這種誠實是無法造假的,當然也不會走樣”。用小說傢庫爾特?馮內古特的話來說就是,剋朗凱特已經成為“我們的電子山姆大叔”。

剋朗凱特的三個孩子在曼哈頓的聖巴托羅繆教堂為父親舉行瞭葬禮,四年前他們也是在這裏為母親舉行瞭葬禮。他的遺體在摩利亞山墓地被火化瞭,隨後人們又為他舉行瞭一場低調的追悼會,沃爾特與貝特西在世的親屬和巴希特一傢人齣席瞭追悼會。在傢人的監管下每一筆捐款都被匯入瞭沃爾特?剋朗凱特與貝特西?剋朗凱特基金會(捐款將被分配給剋朗凱特夫婦共同支持的慈善組織)。剋朗凱特的首席秘書馬琳?阿德勒在安排隨後的追思會時還要處理數百傢媒體要求參加追思會的申請信,與此同時各大電視公司都不斷播放著對剋朗凱特身為曆史見證人的深度報道,他親眼見證瞭從諾曼底登陸日到奧巴馬獲選的各種曆史大事。各界人士都嚮剋朗凱特的傢人送來瞭問候。喬治?科魯尼說:“在30年的時間裏他一直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聲音,這個聲音甚至讓我們實現瞭我們原本難以企及的夢想。我恨這個沒有瞭沃爾特?剋朗凱特的世界。”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已經預先為這個不可避免的日子做好瞭充分的準備,在剋朗凱特與世長辭後的一個星期裏播發瞭大量精心編輯的訃告和令人緬懷的剋朗凱特原聲片斷。每一位與剋朗凱特閤作過的公司同事都獻上瞭一份悼詞,言語中充滿瞭對剋朗凱特難以自抑的仰慕之情。齣身於《60分鍾》節目組的邁剋?華萊士在有綫電視新聞網的節目中說道:“難以想象我還會對誰如此敬慕。”莫雷?塞弗指齣剋朗凱特始終能區分齣真相與假象,他稱這位傳奇主播是“真正的電視新聞之父”。 在1962年以首任總製片人身份加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節目組的唐?休伊特也流露齣同樣的哀傷。他問道:“有多少新聞機構能有機會先是沐浴在愛德華?默羅帶來的長達半個世紀的陽光裏,接著又是沃爾特?剋朗凱特帶來的半個世紀的陽光?”

凱蒂?庫裏剋承擔起剋朗凱特之前的雙重職責,成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的新一任主播及責任編輯,她也動情地提到剋朗凱特對新聞的“目的與憐憫心”有著驚人的敏感,他從來不曾心存惡意。庫裏剋用剋朗凱特的錄音片段開始瞭當天的節目,用這種方式嚮她的這位傳奇前任錶示瞭敬意(在剋朗凱特的葬禮舉行時庫裏剋沒有在節目中播齣剋朗凱特的畫外音)。2006年9月5日的夜晚,第一次坐在主播座位上的庫裏剋謙卑地告訴觀眾她想不齣任何一句能夠勉強企及剋朗凱特那句“事實就是如此”的結束語。最終她也沒有逞強與剋朗凱特一爭高下,隻是用一句簡單的“謝謝收看”結束瞭當天的播音。

芭芭拉?沃爾特斯在天狼星衛星廣播電颱的節目中長篇纍牘地嚮剋朗凱特卓越的播音生涯錶示瞭敬意,其中一部分節目內容來源於他們兩個人當初為《記者生涯》一書的齣版所做的一次長時間采訪。沃爾特斯相信沒有人能像“詭計多端的老沃爾特”那樣在采訪時與采訪對象爭論不休。齣人意料的是沃爾特斯比任何人都更加懷念她的這位總是“怒氣衝天”的競爭對手。就連丹?拉瑟也真心實意地感到難過,他也嚮自己的宿敵獻上瞭真誠的頌詞。他告訴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節目的雷切爾?梅多:“沃爾特具有我們所說的在電視上‘穿透鏡子’的能力,就是說他能夠與觀眾心靈相通。”從來沒有人覺得剋朗凱特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是在照本宣讀著提詞器上麵的內容。電視觀眾視他為蒸餾器,能夠將重大新聞化繁為簡,適閤普通觀眾理解。拉瑟說過:“沒有比他更齣色的人瞭。我們各有差異,但是我一直仰慕他取得的成就,這一點始終不曾動搖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麵對國傢》節目也清晰全麵地展現瞭剋朗凱特蔚為大觀的職業生涯。在星期天的節目中哈裏?史密斯擔任瞭節目的嘉賓主持,鮑勃?舒弗爾負責幕後工作,在他們的通力閤作下節目充分展示瞭剋朗凱特在協調、編輯和播音方麵的非凡能力。他從來不會試圖讓自己淩駕於報道之上,具有這種品質的電視記者堪稱是業內的稀有品種。宇航員約翰?格倫也在節目中激動地追憶著剋朗凱特對“水星”、“雙子座”和“阿波羅”這些太空探索工程的價值,剋朗凱特始終在為這些項目歡呼喝彩,始終對這些項目保持著樂觀精神,手裏隨時都拿著得來不易的新聞事實。格倫在悼詞中說:“今天早上我覺得自己幾乎就像是在幫沃爾特?施艾拉頂班。在一次次報道太空項目的時候他和沃爾特真是一對黃金搭檔。他倆永遠形影不離。”

鮑勃?舒弗爾的講話尤其打動人心,而且他的話充分迴答瞭史密斯提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民眾如此信賴剋朗凱特。他說:“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沃爾特黝黑的膚色不是在播音間的燈光下曬齣來的,他的這身膚色是一次次現場報道新聞時曬齣來的。這就是你之所以願意為沃爾特效力的原因。他知道新聞並非來自於通訊社的電傳機,知道有的記者就得親臨現場,有人就得爬到市政大廳的尖頂上去瞧一瞧尖頂有多高,就得有人做這些事情。沃爾特知道要想搞到新聞有多難,因為他親身經曆過這一切。”



前言/序言

沃爾特?剋朗凱特—看在上帝的份上,這世上有成韆上萬尚處在荒誕不經的19、20、21歲年紀的年輕人,他們一直以為世上永遠都有那麼一個“沃爾特?剋朗凱特”,這種迷信就如同我們對富蘭剋林?羅斯福、聖誕老人和復活節兔子的信仰一樣。每個時代都不乏宏大的曆史時刻,例如選舉、全國代錶大會、人類進入太空、肯尼迪遇刺,每逢這種時刻電視屏幕上必定會齣現沃爾特?剋朗凱特的那張麵孔,他的頭發永遠都沿著發縫梳成大背頭,小鬍子也一如茂文?道格拉斯 在聖瑞吉理發店疲遝遝地打發掉一個激動人心的下午之後那樣攤開在嘴唇上,他的腦袋也始終略微側傾著,一隻耳朵上壓著耳麥,隨即他那煙熏嗓的嗓音拖著經過修飾的南方腔調便從電視機裏傳瞭齣來。

—湯姆?沃爾夫


1981年3月6日,小說傢庫爾特?馮內古特 聽說在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效力19個春鞦之後的64歲的沃爾特?剋朗凱特將要退休,從此結束《晚間新聞》主播的生涯,遂提筆為《國傢》周刊寫下瞭一篇發自肺腑的頌文——《無意成為大人物的大人物》。馮內古特擔心剋朗凱特的離去將會對美國民主製度在未來的走嚮産生影響,多年來他一直將這位來自中西部 的同鄉新聞主播視為聖誕老人一樣的人物,但後者始終謙虛地堅稱自己“隻不過是一名記者”。現在令馮內古特感到憂慮的是這位深受民眾信賴,“就像拿著萬花筒的孩子一樣日復一日地深為揭示新聞而著迷的”記者即將告老還鄉,而全美國人民卻找不到一絲慰藉。此時,有綫電視新聞節目正在日趨成為一股強大的驅動力,他擔心在這種情況下有深度的新聞廣播時代即將宣告完結,在文章中他哀嘆道:“真正的危機降臨瞭。他所播報的每一條新聞都無不在暗暗地告訴人們他並非是大權在握的人物,他對權力絲毫沒有覬覦之心,所以此刻我們的感覺就如同一位友善聰明的老師即將告彆我們這個小村莊,原來這個所謂的‘小村莊’實際上等同於全世界的事實根本無足輕重。”

20世紀50年代,愛德華?默羅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如日中天,自那時起諸如剋朗凱特這樣的電視節目播音員就逐漸成瞭美國人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夥伴,觀眾們對他的熟悉程度不亞於每個夜晚屏幕上閃齣雪花點之前播放的最後一檔節目的結束麯《星條旗》。無論是追蹤記錄宇航員約翰?赫歇爾?格倫成為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先行者,哀悼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在春節攻勢 之後同觀眾分享自己對越南戰爭的質疑,在1968年芝加哥舉行民主黨全國代錶大會期間將芝加哥警方戲稱為“一夥暴徒” ,還是在歡慶美國建國200周年之際,剋朗凱特都始終如一地用洪亮的聲音值守在新聞節目裏。在對總統就職典禮或人類登月這樣的事件進行特彆報道的過程中有的電視節目主播總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個不停,而剋朗凱特則深諳欲擒故縱之道,他懂得在重大曆史時刻必須有那麼片刻保持凝重的沉默,而且在每天晚間播報電視新聞時絕不引起觀眾厭惡的技巧達到瞭前無古人後來無來者的高度。他對於電視的價值等同於默羅之於廣播的價值,雖然兩個人的主持風格如同晝與夜一樣迥然不同,但是他們兩個人留給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的絕對傳統代錶著20世紀電子新聞傳媒的高標。經過自我訓練,剋朗凱特養成瞭每分鍾124個單詞的播報速度,這樣電視觀眾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消化吸收他所講述的每一條新聞。絕大部分美國人的平均語速為每分鍾165個單詞;而那些語速超快,令人難以跟上其速度的人則平均每分鍾能說齣200個單詞。除瞭幸運地擁有一副醇厚的嗓音之外,剋朗凱特還如同一條古老的沙河一般刻意放慢連篇纍牘播報新聞稿的速度。他這種風格得到瞭觀眾的一緻認可。

在一個星期五的夜晚,當剋朗凱特正準備嚮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主播這把金交椅告彆的時候,新聞網的一位主管對尚處在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陰影下,並且十分愛戴這位主播的觀眾指齣這位主播象徵著“上帝、母親、美國國旗、四分鍾跑一英裏的極限,以及喜馬拉雅山”。從冰山般晶瑩剔透的銳利雙眼到那撇沃爾特?迪斯尼式精心修剪的小鬍子,剋朗凱特臉上的每一個部位都十分統一。乍看起來他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帶有袖扣的法式反褶袖襯衫嚮來挺括,很多襯衣的袖口上都帶有“WLC”的字樣,即他的全名沃爾特?利蘭?剋朗凱特的縮寫,隻有他那些粗結領帶—其中一些帶有粗條紋或圓點圖案—在嚮人們透露齣他內在的幽默感。在大蕭條時代長大的剋朗凱特發現自己自然而然地就養成瞭節儉的習慣,就連最要好的朋友都認為他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他從不樂意替彆人掏腰包,也不喜歡給服務員小費。這位在20世紀40—50年代首屈一指的記者習慣每天工作10到12個小時,整日裏數不清的製片人、作者、勤雜工、打字員和攝像師圍繞在他的身邊,在混亂忙碌的采編工作現場隻有他一個人保持著鎮定,展現著高貴、沉著、文雅的做派。然而剋朗凱特這位典型的領導者卻認為自己過於任性,作為耄耋之人他曾自負地誇口說:“我從不在安神養性的事情上花費時間,那些喜歡做這種事情的人太無聊瞭。”

剋朗凱特的另一個成功秘訣在於他非常重視電視新聞稿,與他閤作的幾位最主要的製片人都明白這位資深主播十分熱衷於人權、航天事業和環境問題。電視新聞史上那些最偉大的時刻,例如剋朗凱特報道“阿波羅號”登月、彼得?阿奈特在巴格達、剋裏斯蒂娜?阿曼鮑爾在波黑、布萊恩?威廉姆斯在卡特裏娜颶風登陸美國期間、安德森?考博爾在海地,諸如這樣的新聞節目之所以得以實現是由於撰寫新聞稿的記者充滿瞭對現場報道的熱情。他們在講述自己的真實感受,而非完全置身事外,其主觀情緒強烈到足以産生戲劇性的效果。

節目主播這個群體嚮來因自高自大而為外人所不齒,其中不少人以為在電視上長時間露麵自己就會成為同華盛頓、林肯和羅斯福一樣的大人物。剋朗凱特是個例外,他為人實事求是、謙卑、和善,而且還具有一些大無畏的精神。美國閤眾國際社的資深編輯賀瑞斯?戴捨爾?奎格曾在文章中指齣:“可以說有這樣三位傳達消息的信使,在他們各自的鼎盛時代全美國人民都依賴於他們的話語,急不可耐地期盼著聽到他們三個人的所見所聞和相應的報道,以及具有個人色彩的觀點,這三個人就是馬剋?吐溫、威爾?羅傑斯 ,以及沃爾特?剋朗凱特。”顯而易見,對於美國民眾而言剋朗凱特絕非隻是一位電視主播。福剋斯新聞頻道總裁羅傑?埃爾斯曾對此作過解釋:“對於沃爾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效力於閤眾社期間所積纍的人生閱曆,怎樣評價都不過分。他有一副好嗓音,又那麼沉著冷靜。作為一名新聞網記者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寫作風格十分統一。他選擇瞭一種基礎而必要的工作方法,這套方法令人感到欣慰。無論是親眼見到其本人,還是通過廣播聽到他的聲音,人們都會産生一種萬事大吉的感覺。在他的引領下我們相對平穩地度過瞭冷戰時期,而沒有積聚起過多的憤怒。他的一生重如泰山。”

198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默羅的至交弗雷德?弗蘭德裏對解甲歸田的剋朗凱特做齣瞭一番樸實無華的評價。弗蘭德裏曾擔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製片人數十年,並於1964—1966年齣任瞭哥倫比亞新聞網的總裁,他將剋朗凱特同學識淵博的專欄作傢沃爾特?李普曼相提並論,這對剋朗凱特而言的確是至高無上的贊美。弗蘭德裏解釋說:“剋朗凱特有能力贏得彆人的信賴,我很不樂意聽到彆人說這是因為他具有長者風範,真不明白人們怎麼會這麼想,不過他的確同沃爾特?李普曼一樣,都是那種和藹可親的老頭子。”作為記者,李普曼對事物的復雜性洞察鞦毫,默羅則具有一雙對新聞極其靈敏的耳朵,而剋朗凱特則堪稱是現代傳播技巧的大師,就此而論他的錶現尚未有人能夠超越。弗蘭德裏在文章中寫道:“我想我們不會再看到第二個剋朗凱特瞭。”

對剋朗凱特推崇備至的弗蘭德裏指齣剋朗凱特最重要的天賦在於能夠認清自己的能力限度,在以自戀而著稱的廣播電視傳媒界裏這是一種罕見的品質。在弗蘭德裏看來,剋朗凱特天生善於將復雜問題清晰簡練地闡述給美國中産階級,哪怕是物理學和天文學等領域的知識。他既不是偉大的哲學傢,也不是著名的作傢,但卻是一位瞭不起的教師和勤學好問的學生。弗蘭德裏認為正因為如此人們很難站在曆史的角度對剋朗凱特采用過的手段做齣評判,人們無法將其同能言善辯的李普曼或者置身於新聞現場的記者默羅所采取的策略相提並論。在供職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期間,剋朗凱特對“阿波羅11號”和尼剋鬆總統辭職事件的報道應該怎樣被定性?這些報道屬於新聞報道的範疇麼?還是毫不拖泥帶水的個人錶演?抑或是他為報道提供瞭強大的支持和協助?甚至是保駕護航?在報道過程中剋朗凱特顯示齣的堅定態度使數百萬電視觀眾獲得瞭信心,他看起來充滿權威,頗具說服力,令觀眾感到無論發生怎樣的情況都可以仰仗他,他會讓一切風平浪靜,也會讓觀眾瞭解到真相。普利策奬獲得者、記者弗郎西絲?菲茨傑拉爾德在1981年曾對《華盛頓郵報》說:“我猜老爹要離開我們瞭。”這句話雖然聽上去有些老生常談,但事實的確如此,它道齣瞭很多記者的心聲。

弗蘭德裏堅信正是憑藉著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剋朗凱特纔成為成韆上萬電視觀眾心目中的慈父。在解釋剋朗凱特於達拉斯悲劇事件中作為一名記者和主播所體現的價值時,弗蘭德裏對1981年獲得哈佛大學尼曼奬學金的新聞同行們說:“他的貢獻無法一言以蔽之。換作許多國傢,在那樣悲慘的四天裏都會發生一場革命。連續四天不間斷進行報道的電視媒體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那四天裏,百萬美元遊樂場式的電視業曾經犯的一切錯誤都被抵消瞭,這可以說是電視業的悲劇—當達到最佳狀態時它竟然可以錶現得如此齣色。然而,電視業以最拙劣的麵目示人可以賺取如此可觀的巨額利潤,因此它無法嚮世人展現自己最齣色的一麵。”

1981年3月3日,就在剋朗凱特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主播的寶座移交給丹?拉瑟的三天前,裏根總統在白宮同這位媒體的傳奇人物進行瞭長達一個小時的訪談。自從剋朗凱特於1962年坐上《晚間新聞》主播這個位置起裏根就一直是他的熱心觀眾,他們兩個人對彼此的坦誠和友善不言自明。采訪一開始剋朗凱特就嚮對方提起瞭中東、蘇聯問題和舉步維艱的美國經濟狀況等話題,在即將結束訪談時裏根反主為客,善意地嚮剋朗凱特問道:“我知道你應該有點想念往日時光。”說著話他笑瞭笑,“你在這個房間采訪過許多位總統……”

剋朗凱特迴答道:“的確如此,先生。我正在數—八位總統。那可真是我國曆史上一段顯赫的時期。”

裏根隨即熱情洋溢地說:“嗯,請允許我對您錶示衷心的感謝。你始終保持著專業素養。”

剋朗凱特退休的事情備受關注,當月媒體對這一事件進行瞭鋪天蓋地的報道,報道規模令人難以置信。《新聞周刊》在封麵的主框內刊齣瞭剋朗凱特的整幅照片,周圍環繞著新聞界重量級人物丹?拉瑟、約翰?錢斯勒和弗蘭剋?雷諾茲的小幅照片,大字標題上寫著“繼剋朗凱特之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斥資購買瞭報紙的50多個版麵發布廣告,廣告總標題為“隆重嚮您推薦最新加盟本公司的記者—我們開心地提醒您即將退休的傳奇人物將以百萬年薪受聘偶爾客串主持《特彆報道》”。美國電視新聞界位居第三的競爭者(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彆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和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頗有頭腦的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也相應地在《紐約時報》上刊登瞭整版廣告,對剋朗凱特的新聞生涯進行瞭一番禮贊。在剋朗凱特退齣《晚間新聞》之前其他報社也都紛紛在各自的齣版物上打齣瞭“謝謝你,沃爾特”的廣告。

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剋朗凱特主持的最後一期告彆節目都被視作職業棒球大聯盟總冠軍賽的決賽,即不得不看的電視節目。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各種贊譽、電報和嘉奬從四麵八方紛至遝來,以至於剋朗凱特專門雇用瞭一位秘書,在兩周的時間裏替他處理泛濫成災的信件。在接受《大觀》雜誌采訪的時候,當被問及她的丈夫為何深受所有人喜愛時,貝特西?剋朗凱特給齣瞭一個有趣的解釋:“我想應該是他看上去就像大傢的牙醫。你們也知道,他的父親和祖父可都是牙醫。”這個答案或許道齣瞭實情。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68歲的埃裏剋?塞瓦賴德,這位來自明尼蘇達的博學之士在美國廣播公司的晨間新聞類節目《早安美國》中指齣剋朗凱特的離職比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的告彆演說更受媒體的關注。馬剋?剋裏斯平?米勒同卡倫?魯尼恩在《新共和》一書中指齣:“沃爾特?剋朗凱特的形象已經成瞭一種民族象徵,他不再齣現在主播的座位上就仿佛是喬治?華盛頓的麵孔突然從美元上消失一樣。”

名望如日中天的剋朗凱特則錶現得十分謹慎,絲毫不動聲色,對自己的最後一期節目淡然處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的忠實觀眾們一心期盼著3月的這個夜晚會齣現一期高潮迭起的告彆節目,這檔30分鍾節目的德高望重的主播應該說一些有資格被載入《巴特利特名言選》 的金句名言,結果節目一如平常。剋朗凱特的妻子和孩子以及經紀人在直播間裏目睹著他的公開告彆,丹?拉瑟也觀看著這一幕,隻不過他是在執行製片桑迪?索科洛的辦公室裏盯著電視屏幕。人們都以為在最後一期節目中剋朗凱特會對過去進行一番緬懷,逐一迴顧職業生涯中的每一個輝煌時刻。然而剋朗凱特主持的最後一期節目卻隻是對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飛機進行瞭最新報道,他本人錶現得非常低調。在最後一次插播廣告時他對工作人員說:“大傢彆緊張,咱們得跟彩排時一樣。”齣人意料的是,坐在主播座位上的最後兩分鍾—全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廣播公司同時進行聯播—或許是剋朗凱特第一次同電視觀眾産生瞭不協調的感覺。在忠實觀眾們看來他似乎顯得有些尷尬和羞澀。他選擇瞭一種陳舊的方式結束瞭這一期節目:“瞧啊,老主播是不會消失的。他們還會時常迴來的。”然而,時間證明剋朗凱特的最後這句話落空瞭。

剋朗凱特告訴電視觀眾自己的退休“隻不過是一場過渡”,隻是“將接力棒交給”一位少壯派而已。說完這句話他便一如既往地發齣瞭結束播音的信號:“事實就是如此”,這是他最後一次說齣這句話。接著他又說:“1981年3月6日,星期五,我將告彆這個崗位,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將是丹?拉瑟。晚安。”

鏡頭越拉越遠,剋朗凱特的身影越來越小。他隔著主持颱同自己鍾愛的劇務總監吉米?沃爾動情地握瞭握手,嚮對方道瞭彆。鏡頭關閉瞭,剋朗凱特不再是主播瞭,他將眼鏡塞進瞭自己的口袋裏,將鉛筆推遠瞭幾英寸,接著瞟瞭一眼秒錶,往嘴裏丟瞭一條口香糖,然後將稿件像彩屑那樣拋嚮瞭空中。“放假啦!”說完便走齣瞭演播大樓。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