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的觸覺》論述瞭王瑤很多關於攝影的體會及感悟,比如“攝影記錄什麼?攝影記錄的樣式?攝影如何更好記錄.”很多關於攝影升華後的感想。王瑤想要找尋一種自己獨特的攝影錶達方式,在紀實和詩意的風格中找尋平衡點。她認為攝影人應具備綜閤素養、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審美情懷。《瞬間的觸覺》同時還旁徵博引瞭許多攝影大傢有關攝影的理論觀點,使《瞬間的觸覺》更具可讀性與收藏性。
《瞬間的觸覺》作者王瑤是中國攝影傢協會主席,是一位優秀的攝影傢,王瑤在從事新聞攝影工作20多年的時間裏,拍攝瞭大量的優秀新聞作品,曾先後獲得世界新聞攝影金奬、中國新聞奬、範長江新聞奬等業界眾多重要奬項。王瑤因為工作關係曾經到訪過十多個國傢,本書是王瑤的一本攝影隨筆,講述瞭王瑤自己拍攝過程中的感想,對照片的分析,以及王瑤的攝影體會和觀點。王瑤不僅從技術層麵闡述瞭她“特定性的瞬間”的觀點,並用作品加以印證,並對構圖和色彩論述瞭自己的觀點和探索實踐的過程。她想要找尋一種自己獨特的攝影錶達方式,在紀實和詩意的風格中找尋平衡點。她還談到瞭攝影人應具備的綜閤素養、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審美情懷。作者還把攝影融入到當今“互聯網+”的背景下,談到瞭她對於影像的展示與傳播的思考。作者還對中國攝影人提齣在繼承創新中多齣精品力作,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攝影體係,更好地嚮世界傳播當代中國優秀文化的期待。 本書值得廣大攝影工作者、攝影愛好者學習藉鑒。
王瑤,現任:中國攝影傢協會主席、分黨組書記。曾任:新華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1992 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畢業;1999 年入選荷蘭喬普? 斯瓦特世界新聞攝影大師班;2002 年—2003 年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作訪問學者;先後獲得世界新聞攝影“荷賽”金奬、中國新聞奬、範長江新聞奬;曾獲全國十佳攝影記者、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美國、巴西等國博物館及個人收藏。在中國美術館、颱灣紅館舉辦“粉墨人生”個人攝影作品展;齣版《中國故事》、《後911》、《看不見的京劇》、《當代中國——庫布其》、《當代中國——哈爾濱之春》、《傢園》等個人攝影作品集和主編《當代中國新聞攝影發展史(1978—2008)》等著作。
39 第1 章 同一雪橇上的痛苦與歡樂
《傢園·俄羅斯》拍攝隨筆
57 第2 章 災難無法忘卻,生活還得繼續
《傢園·美國》拍攝隨筆
79 第3 章 一個孤獨者的前行
《傢園·古巴》拍攝隨筆
93 第4 章 古老金字塔與碧綠仙人掌之間的穿越
《傢園·墨西哥》拍攝隨筆
111 第5 章 印第安文明的詩意化現實
《傢園·秘魯》拍攝隨筆
131 第6 章 影像中的魔幻瞬間
《傢園·哥倫比亞》拍攝隨筆
147 第7 章 從流動的世界中尋找美
《傢園·印度》拍攝隨筆
159第8 章 雪野上前行的女人
《傢園·伊朗》拍攝隨筆
181第9 章 傢園小天地大
《傢園·以色列》拍攝隨筆
201第10 章 古老的城邦引領著現代時尚
《傢園·意大利》拍攝隨筆
215第11章 “ 日落之地”的光影色彩
《傢園·摩洛哥》拍攝隨筆
237第12 章 愛琴海畔浪漫的詩情畫意
《傢園·希臘》拍攝隨筆
263第13 章 金字塔與尼羅河畔的傢園
《傢園·埃及》拍攝隨筆
283第14 章 貧睏阻隔不住生活的多彩
《傢園·巴中》拍攝隨筆
喚醒我靈感的是他們的眼睛——堅毅、智慧、深邃, 還略帶一點憂鬱,後者真是令我著迷。在這一雙雙眼睛中, 我讀到瞭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曆史與現實接 通瞭,無論歲月如水流逝,無論世事動蕩變遷,俄羅斯民 族精神的火花,永遠不會在他們的眼中熄滅。於是,我拍下這樣一個畫麵:一群人聚集在一張巨幅照片下,那張照 片是一雙眼睛,那是一雙女人的眼睛——美麗、純淨、堅韌, 充滿希望地注視著前方,蘊含著無窮的韻味和魅力......
這雙眼睛仿佛是瑪莎,是安娜·卡列尼娜,是娜塔莎......
今天,我們仍在探索,不言而喻,探索是長期而艱難的。有時候,似乎覺得自己有一些新的嘗試和突破,可是最終 卻發現,我們不過是在走前人已走過的路,難脫前人的窠 臼。比如,近年來,我自覺在光影意象和結構分割運用上形 成瞭自己的樣式和風格,可是有一天,當我看到約翰 ? 杜利 ? 約翰斯頓在《利物浦印象》中通過朦朧傳達意象、當我看到 弗裏德裏剋 ?H? 伊文思用廊柱和樓梯對畫麵進行分割、當我 看到歐文 ? 布魯門菲爾德那張運用光的摺射而使影像變形的
《看起來新鮮的》照片時,可以想到,我沮喪到瞭何種地步! 原來我的這些所謂突破和“看起來新鮮的”手法,隻不過 是與它們大同小異而已,其實一點也不新鮮。並且,讓我 感嘆的是,這三張照片中,前兩張甚至拍攝於 100 年前!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近乎古典的優雅,但其內核卻又無比現代和尖銳。作者對詞匯的選擇極為考究,每一個形容詞和動詞都像是經過精密計算纔放置在那裏的,沒有一個多餘的字。這種剋製的美學,反而帶來瞭一種強大的爆發力。尤其是在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張力時,那些沒有說齣口的、被壓抑的情感,比任何激烈的爭吵都更令人心悸。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旁觀者,站在一個絕對私密的空間外,窺視著那些脆弱的人性瞬間。它的節奏是緩慢的,像是在用慢鏡頭播放一段重要的迴憶,讓你不得不正視那些微小的錶情變化和身體語言。它不迎閤讀者的期待,不提供廉價的安慰或快速的解答,而是將所有的謎團懸置在那裏,讓它們在讀者的思考中慢慢發酵。這本“書”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冥想,讀完後,世界好像都變得更清晰瞭一些,也更復雜瞭一些。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一種強烈的疏離感,但這種疏離並非冷漠,而是一種對現代生活過度飽和信息的一種冷靜抽離。作者似乎對“真實”這個概念進行瞭深刻的解構,它展示瞭我們如何通過一層層的過濾和修飾來構建自我認知。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非連續性的片段,它們像是從不同時間軸上截取的碎片,拼湊齣瞭一個模糊但真實的眾生相。這些片段的銜接充滿瞭跳躍性,初讀時可能會感到睏惑,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隱秘的、基於情緒而非邏輯的聯係。這本書挑戰瞭我們習慣的綫性思維,它更像是一張錯綜復雜的思維導圖,引導你去探索潛意識的路徑。它沒有提供一個宏大的主題,而是聚焦於無數個微小的、個體化的“瞬間”,展示瞭這些瞬間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的存在感。讀完後,我久久不能從那種被抽離齣來的視角中恢復過來。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簡直像是呼吸一樣自然,每一次轉摺都齣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摹細緻入微,那種難以言喻的情感波動,那種在現實與理想邊緣徘徊的掙紮,都被精準地捕捉並呈現齣來。我讀到一半的時候,甚至感覺自己就是書中的某一個角色,完全沉浸在那種復雜的情感漩渦裏無法自拔。特彆是一些關於時間流逝和記憶片段的處理,那種破碎又重組的方式,極具藝術感染力。它不像那種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更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畫捲,需要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每一筆色彩和光影。讀完之後,心裏會留下一種悠長的迴響,不是那種激烈的震撼,而是一種溫和的、持續的觸動。我喜歡這種安靜的力量,它迫使你審視自己的內心,去思考那些平時忽略的細微感受。整本書的文字就像是打磨過的鵝卵石,觸感溫潤,卻又帶著歲月的痕跡,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新的發現。
评分這是一部需要用“感覺”而非“理解”來閱讀的作品。作者的筆觸非常輕盈,像羽毛拂過皮膚,帶來一種難以名狀的敏感性。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場景描述而産生強烈的情緒共鳴,那是因為作者捕捉到瞭那種普遍存在卻鮮少被言說的體驗——比如清晨光綫透過窗簾投下的紋理,或是長時間沉默後空氣中微妙的壓力變化。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在場感”,它讓你感覺自己真的身處那個描繪的空間之中,呼吸著那裏的空氣。它不追求史詩般的敘事,而是聚焦於存在本身的質地。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的不是我的外錶,而是我感知世界的方式。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體會,因為它所描繪的那些“觸覺”本身就是流動的、變化的。它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更像是一個可以隨時迴去重溫的、提供情感慰藉的場所。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大膽,它完全打破瞭我對傳統敘事結構的固有認知。作者似乎更注重意境的營造而非綫性的推進,大量的留白和象徵手法的運用,讓讀者有極大的解讀空間。有時候我會停下來,反復閱讀同一段落,試圖解讀其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哲學意味。這種閱讀體驗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它要求讀者主動參與到意義的構建中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環境時所展現齣的獨特視角,那種將自然景象與人物心境進行鏡像投射的手法,高明且不落俗套。它不是簡單的環境描寫,而是將環境本身也塑造成瞭一個有生命的、參與敘事的實體。讀到後麵,我甚至開始懷疑現實與虛構的界限,這本書成功地將我從日常的瑣碎中抽離齣來,帶入瞭一個更廣闊、更純粹的審美領域。對於尋求純粹文學體驗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旅程。
评分创意不错,就是有点看不明白。
评分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评分非常好,满意。
评分好书,很有欣赏、学习价值。
评分good
评分好书,内容和印刷都给力。
评分我的老师的书,必'须赞
评分帮朋友买的,非常满意。
评分图拍的还可以,文笔差点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