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製造: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

非洲製造: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塞俄比亞] 阿爾卡貝·奧剋貝(Arkebe,Oqubay) 著,潘良,蔡鶯 譯
圖書標籤:
  • 非洲
  • 埃塞俄比亞
  • 産業政策
  • 製造業
  • 發展經濟學
  • 經濟發展
  • 政治經濟學
  • 新興市場
  • 非洲經濟
  • 政策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53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030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非洲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3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非洲製造: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是埃塞俄比亞總理特彆顧問阿爾卡貝?奧剋貝的著作。本書基於對埃塞俄比亞水泥産業、皮革與皮革製品産業、花卉産業的原創性研究,係統梳理瞭埃塞俄比亞産業政策的製定和實施過程,對非洲工業化及産業政策決策的製約因素和經驗教訓進行瞭探討,並指齣有效的工業政策需藉力更多的政府乾預。

作者簡介

  阿爾卡貝·奧剋貝(Arkebe Oqubay),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博士,倫敦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任埃塞俄比亞總理特彆顧問、國傢齣口協調委員會協調員,埃塞鋼鐵公司董事會主席,埃塞工業園發展公司董事會主席,埃塞航空公司董事會副主席。早年參加埃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綫,參與武裝反抗門格斯圖軍政權的鬥爭,是埃革陣元老之一。曾任埃塞提格雷州副州長、亞的斯亞貝巴市市長、城市發展國務部長等職務。

  潘良,1985年生,福建古田人。2011年獲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Addis Ababa University)曆史學碩士學位。現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非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埃塞俄比亞史、中埃關係史、中國與非盟的關係以及中非人文交流與閤作等領域的研究,多次赴埃塞俄比亞、南非、坦桑尼亞、塞內加爾、盧旺達等非洲國傢訪問調研。

  蔡鶯,1973年生,浙江東陽人。199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外語係,於2005年獲天津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現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副教授,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科研與翻譯工作。

目錄

中文版序言/1
前 言/5
緻 謝/7
序 言/9
圖目錄/13
錶目錄/14
縮略詞列錶/17
第一章 埃塞俄比亞産業政策介紹/1
第一節 覺醒的雄獅/1
第二節 非洲産業政策的“春天”到來瞭嗎?/5
第三節 後工業化的新分析視角/7
第四節 基於原創性研究的方法論/8
第五節 本書的結構/10
第六節 總結/13
第二章 無階而登:産業政策與發展/14
第一節 引言/14
第二節 産業政策/15
第三節 關於産業政策的結構主義理論和趕超理論/17
一 産業政策中的結構主義理論/17
二 後發展理論、趕超理論與産業政策/21
第四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幼稚産業保護理論/23
第五節 産業政策的政治經濟學視角和維度/28
一 關於産業政策的政治經濟學觀點/29
二 關於發展型國傢的非正統觀點/31
三 工業融資、經濟租金管理和對技術革新的支持/35
四 齣口導嚮型工業化與進口替代型工業化的互補效應/38
五 作為主要概念框架的關聯效應/42
第六節 非洲産業政策和工業化失敗的原因/46
一 非洲國傢的經濟發展程度與工業的角色/46
二 非洲發展與産業政策文獻綜述/50
三 非洲産業政策背景/51
第七節 歸納與總結/53
第三章 背景介紹: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和發展錶現/56
第一節 埃塞工業化的起步/58
一 1991年後的産業政策:挑戰與機遇/59
第二節 埃塞的工業發展模式/61
一 工業化程度低/62
二 産業結構/64
三 主要的工業參與者/65
第三節 擁有雄心壯誌的發展型國傢政府/67
一 政治進程和政治原則的演變/67
二 發展計劃與實踐中的發展導嚮性/69
三 百廢待興:國傢職能和嵌入式自主性/70
四 埃塞的決策基礎:戰略、製度和實踐/72
第四節 産業融資:政策和舉措/76
一 埃塞的金融政策與缺陷/76
二 主要政策性銀行:埃塞發展銀行/77
三 埃塞商業銀行在工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79
四 補充性融資工具/79
第五節 投資與齣口促進/81
一 齣口促進政策與機構/81
二 齣口促進與貿易保護/84
第六節 國傢的直接經濟參與者角色與私有化/87
一 國傢作為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87
二 以私有化改革為補充性政策/88
第七節 協調與産業製度/91
一 國傢齣口協調委員會/91
二 機構:發展工業的關鍵組織/94
第八節 總結與結論/96
第四章 發展的催化劑?水泥進口替代産業的不均衡發展/97
第一節 引言/97
第二節 産業錶現/99
一 産齣增長模式/99
二 就業增長模式/101
三 産能利用率和成本效率/102
第三節 水泥産業的産業結構/105
一 全球趨勢/105
二 埃塞水泥産業的績效寬容度及其經濟與技術特徵/107
三 産業結構的持續變化和政治經濟視角/110
第四節 水泥産業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關聯性/115
一 建築産業與水泥産業間的關聯性/115
二 從房地産開發項目中總結政策經驗/116
三 能力建設與建築産業現代化/118
四 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和運輸/120
五 小結/120
第五節 水泥産業的産業政策/123
一 投資促進與激勵/123
二 水泥産業的融資/126
三 技能開發成效好壞參半/128
第六節 産業政策製定:政策工具和製度/131
一 水泥産業的相關機製和産業政策/131
二 能源供應和能源使用效率方麵的政策舉措/133
三 應對市場挑戰:供應短缺和産能過剩/135
第七節 總結/138
第五章 花開花敗之外?花卉産業的發展和挑戰/140
第一節 引言和概述/140
第二節 花卉産業的高增長錶現/143
一 齣口的快速增長/143
二 顯著的就業創造能力/146
三 生産力:關鍵挑戰與正在實施過程中的政策舉措/149
第三節 花卉産業的産業結構/150
一 企業所有製和企業結構/151
二 市場和競爭強度/153
三 花卉栽培業的技術特徵/155
四 小結/157
第四節 關聯效應與産業發展:花卉産業價值鏈的衍生品/158
一 後嚮關聯與價值鏈衍生品/158
二 空運與國有航空公司的推動作用/160
三 模式推廣:園藝産業與新增長走廊/163
第五節 新增長點的發現:花卉産業的興起/164
一 新産業興起/164
二 帶動新産業的發展:投資、齣口鼓勵和其他政策工具/166
三 産業融資/168
四 適價土地、基礎設施和物流服務的供應/171
五 小結/172
第六節 決策過程與決策機構/173
一 專業化的支撐機製/173
二 機構協調性和政策一緻性/174
三 政策決策/176
四 新的挑戰/178
第七節 總結/181
第六章 提振疲軟産業?皮革與皮革製品/185
第一節 産業概況與分析視角/185
第二節 産業發展錶現與政策效果/188
一 産量增長/189
二 齣口錶現/190
三 就業創造/193
四 勞動生産率與産能利用率/194
第三節 産業結構、經濟學與技術特徵/196
一 埃塞皮革與皮革製品産業的産業結構/197
二 産業的經濟和技術特徵/199
三 市場結構與國際競爭/201
四 小結/202
第四節 産業關聯、路徑依賴和工業化/203
一 皮革與皮革製品産業的路徑依賴和低價值陷阱/203
二 後嚮關聯:被忽視的製約因素與機會/207
三 附加值和産業升級的政治經濟內涵/211
四 緊迫製約:物流與貿易設施/215
第五節 皮革與相關産業的政策舉措/217
一 投資和齣口促進舉措/217
二 皮革與皮革製品産業的工業融資/220
三 皮革産業的私有化/222
四 小結/223
第六節 專業化機構:發展和轉型的驅動力量/223
一 國傢齣口協調委員會與齣口協調/223
二 産業領導機構:埃塞皮革産業發展研究院/224
三 埃塞皮革産業協會的媒介作用/227
第七節 總結/228
第七章 在挫摺中前行:埃塞俄比亞的政治經濟與産業政策/230
第一節 相對錶現/230
一 發展錶現、政策學習與埃塞式“反脆弱性”/230
二 三個産業的比較分析/232
第二節 傳統觀點和標準解釋/234
一 比較優勢論/234
二 庇護與新世襲主義觀點/237
三 “産業政策發現過程論”的局限性/240
第三節 産業政策決策的關聯分析法/243
一 三個産業的關聯效應/243
二 産業關聯作為應對機製與政策學習/246
三 皮革與皮革製品産業的路徑依賴問題/248
第四節 産業結構的不同與政策啓示/250
一 經濟參與者與政策決策/250
二 企業績效錶現的寬容標準/253
三 産業化的不同階段/254
第五節 政策舉措和機構的不平衡性/255
一 激勵約束原則在應用上的不一緻性/256
二 政治舉措的兼容性和一緻性/258
三 政策反應的質量和適當性/259
四 協調和機製能力的不足/260
第六節 總結/261
第八章 21世紀非洲産業政策的經驗和教訓/263
第一節 概要/263
一 主要研究結論和理論意義/263
二 對埃塞的政策啓示/266
第二節 對非洲國傢在21世紀進行政策學習的啓示/269
一 政策獨立性/270
二 邊乾邊學、模仿與模範/271
三 Hirschman的支撐策略和機製/274
第三節 非洲能夠實現經濟趕超嗎?/275
一 産業政策和經濟趕超的“靈魂”/277
參考文獻/280
索 引/309

前言/序言

  中文版序言
  中國政府和人民為非洲取得的發展成就感到由衷高興和自豪,衷心祝願非洲國傢和人民在發展進步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更大成就、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主席在第五屆中非閤作論壇
  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的緻辭
  近年來,中非經貿閤作發展迅速。中國不僅已經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也是非洲基礎設施建設事業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中非閤作論壇(FOCAC)很可能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南南閤作框架。關於這一積極的發展趨勢,非洲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以及中非經貿夥伴關係,習近平主席曾在約翰內斯堡中非峰會上感言:
  今年是中非閤作論壇成立15周年。15年來,中非各領域務實閤作成果豐碩。2014年中非貿易總額和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投資存量分彆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中國對非洲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增長……當前,中非關係正處於曆史上最好時期。我們應該登高望遠、闊步前行。讓我們攜手努力,匯聚起中非24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開啓中非閤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埃塞俄比亞占據非洲復興浪潮的前沿,它嚮世界展示瞭非洲國傢的遠大發展前景。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新韆年以來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經濟增長。此外,安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政策持續性和宏觀經濟穩定性也使埃塞俄比亞成為非洲大陸最穩定的國傢之一。埃塞俄比亞還是非洲區域安全的維護者,長期緻力於通過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並作為非洲聯盟和聯閤國維和力量的主要貢獻國積極參與非洲的和平與安全事務。
  中國決策者和學者也對埃塞俄比亞近年來的政策決策和經濟轉型相關問題顯示齣瞭濃厚的興趣。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商開始對埃塞俄比亞進行投資。盡管如此,中國目前還幾乎沒有與埃塞俄比亞近年來的發展相關的學術著作。本書的中文譯本有望填補這一空白。
  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和國傢經濟發展戰略同中國近年來貫徹實施的以解決深層次經濟和社會問題為主要目標的非意識形態的務實主義經濟發展戰略存在許多相似之處。自20世紀70年代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不僅成功讓7億多人民擺脫貧睏,而且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製造業中心。埃塞俄比亞決策者從中國近年來的成功發展經驗中得到瞭啓發。中國也通過支持埃塞俄比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鼓勵中國私營企業投資埃塞俄比亞製造業的方式為埃塞俄比亞藉鑒其發展戰略提供瞭至關重要的支持。本書也藉鑒瞭中國在實踐中探索真知的做法。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實踐采用瞭非常中國式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模式。在這一“摸索”過程中,“腳滑”的情況難免會齣現,這也是本書所要探究的內容——在“邊乾邊學”的産業政策實踐中察覺不夠堅實的“步伐”,然後謹慎地轉移“身體重心”並為下一步伐摸索更加穩妥的立足之處。
  令人高興的是,自2015年首次齣版以來本書受到瞭廣泛的關注,這主要是因為本書內容與近期國際社會興起的對發展中國傢的工業化和經濟轉型的關注潮流相契閤。近期國際市場上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證實瞭多元化經濟模式較專門從事某種初級商品生産的單一經濟模式的優越性。
  在筆者開展本書的相關調研活動的同時,埃塞俄比亞的産業政策也在發生新的變化。2015年底,非洲第一條電力城市輕軌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啓動運營。新修建的亞的斯-吉布提鐵路也於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埃塞俄比亞政府製定的新《發展與轉型規劃》更加重視製造業産量的增長和大規模工業就業崗位的創造,這為“2025戰略目標”(即在2025年將埃塞俄比亞建設成為非洲領先的製造業中心)的實現提供瞭有力的支撐。埃塞政府也在積極推動若乾工業園區的建設(有時采取與外資企業閤作的方式)以促進集群經濟的形成。阿瓦薩市(Hawassa)的世界級新生態工業園(新一代可持續發展型工業園的代錶)吸引瞭大量國際領先的製造業企業和內資企業的入駐。在這一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埃塞俄比亞正在興建一係列工業園區以吸引優秀外資企業的投資。
  當前,埃塞俄比亞工業化所麵臨的挑戰依舊嚴峻,甚至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勢必創造大量進口需求的工業化進程必須能夠帶來齣口收入的長遠增長,幫助國傢應對甚至規避外匯問題帶來的發展障礙。另外,産業政策也必須解決影響經濟長遠發展的環境問題。氣候變化是所有長期工業化戰略都無法迴避的挑戰。為此,埃塞俄比亞政府正在嘗試製定不影響其發展綠色經濟的政治承諾的産業政策,大力建設水力發電站和風力發電站等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便是這一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此外,政府還為工業園區製定瞭明確的環保標準。鑒於上述案例,我們便不難發現為什麼埃塞俄比亞在經濟結構轉型方麵所做齣的努力能夠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興趣(例如,經濟學人情報中心便舉辦瞭相關主題的專題研討會議)。藉此,我由衷希望本書能夠為讀者瞭解埃塞俄比亞正在發生的急劇變化及其根本原因帶來有益的啓迪。
  前  言
  當我在非洲峰會上提及關於我們共同見證的非洲大陸的亮點和進步的時候,我在想,沒有比埃塞俄比亞這一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傢所發生的一切更好的例子瞭。我們見證瞭這個曾經連溫飽問題都沒解決的國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這個國傢不僅在區域農業生産方麵扮演瞭領導者的角色,而且很快就可能在其近期發展勢頭的驅動下成長為一個農業和能源領域的齣口國。
  ——美國總統巴拉剋·奧巴馬,紐約(2014年9月25日)
  本書與“非洲復興”這一主題有關,埃塞俄比亞這一正在經曆劇烈變化以及政治與經濟轉型的非洲國傢的發展成就是非洲發展形勢的最好見證。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如上引文中提到的那樣,非洲國傢完全可以擺脫對農業的依賴和實現工業化。本書反駁瞭關於工業化路徑的傳統觀點,主張工業化的實現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以發展為導嚮的國傢政府。這一國傢(政府)必須有長遠的結構轉型戰略,高度盡責的國傢領導核心以及有效的發展和轉型機製。從結構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本書證明瞭産業政策可以在低收入非洲國傢發揮重要作用,並指齣國傢政府能夠也應該扮演一個積極主義的發展型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國傢的政策獨立性是一個必要的前提。
  在過去的20年中,筆者非常有幸能夠成為埃塞俄比亞政府高層官員中的一員。我曾擔任亞的斯亞貝巴市市長,現為埃塞俄比亞總理的特彆顧問。在這些年中,我曾無數次參與埃塞俄比亞政府艱難的政策決策,親身見證瞭埃塞俄比亞政府為將這一非洲最貧窮的國傢推上一條可以讓數以韆萬計的人口擺脫貧睏的發展軌道而在必要的基礎設施、衛生和教育領域投入大量資源和傾注心血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埃塞俄比亞政策決策的麯摺和進步。
  作為埃塞俄比亞高層決策圈中的一員,參與産業政策和戰略的決策隻是我職責中的一個方麵,評估政策效果和總結經驗教訓也是重要的使命和挑戰,需要以嚴謹的實證研究作為依據。2010年埃塞俄比亞政府著手製定《增長與轉型規劃》,與以往的發展規劃有所不同,這一新五年規劃以結構轉型為重點,並強調以製造業發展帶動經濟穩步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政策評估和經驗總結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這對政府而言,顯然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因此,筆者於2010年決定開展一項旨在對埃塞俄比亞産業政策進行評估的研究項目。本書正是這一決定的成果,也是筆者希望為發展中國傢的産業政策和工業化這一命題的相關辯論做齣綿薄貢獻的願望的結果。就發展中國傢的發展現狀而言,埃塞俄比亞的發展經驗值得反復提煉和藉鑒,盡管這個國傢的産業政策依舊有待完善。
  在學術研究中做到毫無偏見對任何學者而言都是不可能的。本書中筆者的部分言論有可能受筆者在過去20年中作為政府官員和政策決策參與者的經曆的影響。盡管如此,筆者在本項目有關三個關鍵但又截然不同的産業的研究中保持瞭盡可能開放的思維和較高的職業水準。本書並不刻意追求顛覆性的研究成果或試圖掃除關於産業政策和工業化的(那些過於普遍化的)批評觀點和泛泛之談。相反,本書目的在於從失敗和成功經曆中汲取經驗教訓,強調和促進政策學習。需要澄清的是,雖然筆者身為埃塞俄比亞的部長級官員且曾擔任過許多職務,本書中的觀點均為筆者個人的看法,它們並不代錶埃塞俄比亞政府以及本人曾經或目前所隸屬的任何機構的看法和意見。
  筆者希望本書能夠激發學者和高校學生對發展中國傢尤其是非洲國傢的工業化和産業政策的研究興趣並從中受益。同樣,筆者也希望埃塞俄比亞的決策者們能夠在以工業為驅動力量的國傢發展戰略的製定過程中從本書中獲得啓發。這將需要決策者們在思維以及剋服發展睏難與挑戰的能力和意誌方麵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現在正是梳理不同觀點、經驗和挑戰,啓發更深層次研究和對話的理想時機。
  緻  謝
  本書的順利完成,離不開以下機構和個人的大力幫助。首先,我要嚮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的Christopher Cramer教授在本書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給予我的指導和鼓勵錶示由衷的感謝!我也要感謝埃塞俄比亞金融與經濟發展部的Abaraham Tekeste博士對本書樣稿的指點和對本人的鼓勵!我還要感謝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的John Sender教授、Deborah Johnston博士和Carlos Oya博士對本書主要章節的點評。感謝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非洲研究中心授予本人的研究生田野調查奬(Postgraduate Fieldwork Award)和誌奮領基金(Chevening Foundation)對本研究的資助以及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非洲研究中心的Angelica Baschiera女士在行政管理方麵給予本人的支持。感謝Greg Dorey大使及其前任Norman Ling大使,以及Chris Allan和Barbara Wickham的支持。
  在埃塞俄比亞,我要特彆感謝埃塞俄比亞總理辦公室批準我為撰寫本書而申請的學術休假。我需要對埃塞俄比亞工業部給予我的幫助尤其是為我在田野調查期間所提供的工作設施錶示感激。我要嚮所有為本研究耗費時間,願意接受本人采訪,參與問捲調查並提供數據的企業、組織和政府部門的代錶們錶示感謝。感謝我的研究助理,尤其是Eyoual Tamrat、Aregawi Gebremedhin和Tadesse Gurmu,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專業能力為研究成果的質量提供瞭重要保障。感謝Getnet、Hiwot、Simon和其他參與田野調查的工作人員。由衷感謝Graeme Salaman教授、聯閤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的Axumite G.Egziabher博士、埃塞俄比亞公務員教育大學的Hailemichael Abera博士以及阿姆斯特丹大學的Haileselassie G.Selassie博士的鼓勵和支持。
  本書的齣版得益於牛津大學齣版社特約編輯Adam Swallow先生的支持,特此感謝!同Swallow先生以及他的團隊即牛津大學齣版社的齣版和營銷團隊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感謝Christopher Cramer教授和Fantu Cheru教授在本書齣版前對終稿的審閱和非常有價值的點評。我要嚮本書的匿名外部評審專傢的富有建設性意義的點評意見錶示感謝,這些建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質量。我也對Peter Colenbrander齣色的編輯工作錶示感謝!
  最後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點,我要嚮我的傢人——我的愛人Nigisty以及我們的兒子Samuel和Binyam給予我的關愛、鼓勵和支持錶示感謝。Nigisty的建議和長久以來的支持對我和這本書而言都是無價的,我真誠地希望這本書將對我的孩子們有所啓發。謹以此書獻給他們。
  序  言
  縱觀全球曆史,很少有國傢能夠長時期地維持經濟的快速增長。更鮮有增長趨勢能引發足以推動就業崗位的創造、提高生産效率和大麵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可以使低收入國傢以更好的姿態應對這個不穩定世界所帶來的衝擊和挑戰的結構性轉型。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日益上升、國際競爭日益激化、大宗商品價格和全球信心可能齣現大幅波動的新時代背景下,要實現上述轉型無疑非常睏難。
  盡管近年來,關於“非洲崛起”的敘述已經司空見慣,但仍有學者對非洲國傢近期的快速發展能否帶來具有廣泛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結構性轉型的問題持擔憂的態度。在這一背景下,那些曾經長期對在非洲推行産業政策的想法持不屑態度的經濟學傢們儼然已經把在非洲提倡“産業政策”當成一種時尚。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真思考在非洲國傢推行産業政策的話題,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現象。但産業政策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導緻産業政策(或者說由一整套政策構成的工業化戰略)在一些案例中獲得成功,但在另外一些案例中遭遇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成功的産業政策是否更像一種藝術?或者說它隻是在成功推動經濟發展後被人為貼上特定政策標簽的一係列僥幸現象的總和,尤其是當這一發展過程涉及對相關産業發展前景的戰略預判、針對性的保護性支持、全球供應形勢好轉以及一個富有遠見的發展型領導班子等多重驅動因素的情況下?抑或說産業政策是真正意義上的可以被學習、被復製和適用於不同環境背景的科學規律?
  本書將為讀者瞭解這些問題提供獨特的深刻見解。和其他迴憶錄或自助性的決策指南類著作不同,本書是一個深度的原創社會經濟學研究項目的成果,其作者擁有長期的執政和領導經驗,在推翻瞭極權主義統治的解放運動組織(指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綫)中擔任瞭多年的領導職務,擁有長達25年的高層政策決策背景。這也是本書的獨特價值之所在。
  初次認識阿爾卡貝(Arkebe)後,我便萌生瞭進一步瞭解這個人的想法。為此,我與英國文化協會的官員進行瞭交談。此外,我還請教瞭曾經教導過阿爾卡貝的學者,當時阿爾卡貝已經成為埃塞俄比亞非凡的政治領導層中的一員,其中就包括埃塞俄比亞已故前總理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當時後者正在攻讀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的一個遠程學位。我還為此請教瞭一些外交官員。他們都告訴我,阿爾卡貝——亞的斯亞貝巴市的前市長——是一個非凡之人。通過和阿爾卡貝對有關發展經濟學問題、埃塞俄比亞和非洲問題以及應該如何開展學術研究問題的討論,我對埃塞俄比亞有瞭更深層次的瞭解,這些是無法通過其他方法和途徑獲得的寶貴知識。我也親眼見證瞭阿爾卡貝的許多優秀品質,這些品質已經如水印一般浸透於本書之中。
  其中,阿爾卡貝的兩個重要品質深刻影響瞭這一研究成果,即非凡的研究素養和對規範化深度調查以及傑齣研究成果的追求,這也是優質研究項目的核心要素。身為部長級政府官員並作為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Ethiopian Airlines,埃塞俄比亞國營航空公司,目前也是非洲最大的航空運輸公司之一)和鐵路建設項目等大型項目的董事局成員,能夠抽身開展這樣一項深入基層的研究項目並且孜孜不倦地撰寫和一遍遍地修改學術文稿無疑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但除本書之外,更齣乎我甚至是阿爾卡貝本人意料的是他的研究天賦。我可以輕鬆列舉齣缺乏類似科研天賦的學者的名單。我想,這很可能與這一研究項目的重要意義所激發的好奇之心和求知欲望有關。與之相比,英國學者在卓越研究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的著作評估過程中所不遺餘力想要展示的“非學術影響”似乎也不過如此。我不清楚這是他本人的超凡先天稟賦,還是他所學的一係列核心後天能力發揮作用的結果,很少有人能夠像他這般,在主持亞的斯亞貝巴的城市發展工作(擔任亞的斯亞貝巴市市長期間)和擔任兩任國傢總理的資深顧問期間以及開展田野調查、實地訪問、組織企業調查和對三個産業的企業傢的訪談過程中做到如此高效和熱情飽滿。
  專注的、重復的觀察和思索是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和其他形式原創成果的源泉。由於本書字裏行間體現齣來的謙虛和學術理性,讀者很可能無法(雖然筆者希望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在研究和分析中所傾注的熱情和付齣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本書是獨一無二的。作者在書中為我們呈現瞭大量新的實證證據,而且作者本人長年積纍而來的決策經驗以及埃塞俄比亞經濟結構轉型挑戰的緊迫性也使作者關於這些實證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更具價值和吸引力。經濟結構轉型的挑戰正是埃塞俄比亞政府雄心勃勃的《增長與轉型規劃》所關注的主題。本書重點提及的三個産業——水泥、皮革與花卉産業——也都將在該計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書並沒有試圖炫耀埃塞俄比亞在某些領域令人矚目的快速發展成果,如快速增長的鮮花齣口貿易等。相反,它旨在解釋為什麼相同的産業戰略會在不同産業的發展過程中産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它強調埃塞俄比亞要實現工業化依舊麵臨大量的障礙、限製和睏難,盡管埃塞俄比亞已經在很多方麵取得瞭矚目的成就。
  阿爾卡貝對不同經濟學傢的看法和喜好可能與他的個人經曆有關。藉用凱恩斯(Keynes)的妙語,阿爾卡貝作為一個務實主義者,雖然他承認無法免受其他學者的影響,但並沒有淪為他們相關理論的奴隸,盡管他的確從其他學者尤其是阿爾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和愛麗絲·阿姆斯登(Alice Amsden)這兩位已故經濟學傢那裏得到瞭啓發。這兩位經濟學傢(以及其他相關經濟學傢)區彆於其他絕大多數經濟學傢的地方在於他們對現實世界的深度和近距離觀察,這有彆於對抽象真理的教條化信奉和對“比較優勢”和“價格調控”觀點的盲目遵從。令人惋惜的是,愛麗絲在我們安排她訪問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市的過程中離開瞭人世:她與眾不同的獨特理論、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以及她所強調的發展是一個發現過程的觀點和一個國傢需要尋找閤適的角色模範的論點本可以對本研究帶來更加深刻的啓發。
  本書的真正意義體現在如下方麵。許多經濟學傢和國際組織近年來已經開始重新認識到産業政策的吸引力。現在,我們可以經常聽到或者讀到非洲決策者正在倡導産業政策的消息。但學界對産業政策在處於中低收入水平的非洲國傢和其他地區國傢發揮作用的影響因素依舊知之甚少,且存在意見分歧。許多主流經濟學傢在關注産業政策的同時完全忽視瞭他們的相關論述和見解的根源——常常是因為這些觀點的根源來自更早期的諸如尼古拉斯?卡爾多(Nicolas Kaldor)、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傢和愛麗絲·阿姆斯登等比較非正統的經濟學傢的著作之中。
  産業政策的主流倡導者們(當前)也普遍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作為相關案例的理論框架,以“市場失靈”概念和促進當前比較優勢的利用為理論齣發點。此外,産業政策相關論述中也始終貫穿著一條庇護式建議的脈絡,這種建議根源於認為發展中國傢的政府不應該僭越他們能力範圍之內的傢長式思維。本書認為這種建議通常是沒有根據的。它指齣,正如阿爾伯特·赫希曼在《發展項目之觀察》(1967)中所指齣的那樣,政府有必要上馬充滿挑戰、技術復雜的項目,因為隻有通過實施這些項目纔可以獲得進一步開展這類項目的能力。埃塞俄比亞的《增長與轉型規劃》也許確實聽起來野心勃勃,但它們能夠為真正的轉型發展創造動力(由於政治層麵較低的失敗寬容度)。本書也錶明,對埃塞俄比亞政府製定的宏觀産業政策進行跟蹤調查遠非易事。但是,它有利於我們瞭解不同産業的發展經驗和政策決策,這對非洲以及其他地區的決策者而言都具有巨大的啓示意義。此外,本書也對當前學術界關於産業的辯論進行瞭補充。最後,希望這本書能夠啓發讀者對産業政策和低收入國傢的發展錶現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剋裏斯托弗·剋萊默
  (Christopher Cramer)
  發展政治經濟學教授
  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