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手冊(第5版) 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

聲學手冊(第5版) 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F.,Alton,Everest,Ken,C. ... 著,鄭曉寜 譯
圖書標籤:
  • 聲學
  • 建築聲學
  • 聲學設計
  • 噪聲控製
  • 隔音
  • 吸聲
  • 振動
  • 聲環境
  • 建築物理
  • 實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66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87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內容涵蓋瞭室內聲學絕大多數的知識體係,較為全麵
2 講解知識的角度獨特,從各種聲學現象進行介紹對實踐的指導意義更強
3 本書知識體係較為先進
4 本書涵蓋瞭聲學優化及聲學仿真的內容,對目前國內的聲學仿真技術有著理論指導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對各種聲學現象進行瞭清晰的解釋,且提供瞭實用的房間聲學設計方法,同時本書還涉及瞭全新的測量方法和軟件。它讓讀者瞭解到,如何進行聲學測量、房間尺寸選擇,如何擺放揚聲器、分析頻率響應麯綫,以及如何設計安裝吸聲體和擴散體。讀者還將會瞭解到,如何調節房間的混響時間、減小外部噪聲,以及如何運用心理聲學的概念。藉助於兩位聲學專傢的洞察力,我們可以建造屬於自己的聲學環境,例如錄音棚、控製室以及傢庭聽音室。
本書包含瞭以下內容:
. 如何確定開放和封閉空間的聲音傳播。
. 如何測量聲壓級。
. 如何分析房間模式的共振特徵。
. 如何對房間進行裝修,以獲得zuijia的早期反射聲、混響時間和擴散。
. 如何降低聲學失真、梳狀濾波效應以及HVAC噪聲。
. 如何構建一間高品質的立體聲和環繞聲聽音室。
. 如何設計專業的錄音棚和控製室。
. 如何評價音樂廳和禮堂的音質。
. 如何利用聲學測量、模型以及可聽化軟件對房間進行設計和優化。

作者簡介

F. Alton Everest 是一個知名的聲學顧問。他共同創辦和主管穆迪科學研究院(Moody Institute of Science)的科學電影生産部門,同時也是美國加州大學海底聲學研究部的主管。
Ken C. Pohlmann 是一個知名的音頻教育傢、顧問以及作傢。他是美國科勒爾蓋布爾斯的邁阿密大學的退休教授,也是許多音頻設備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的顧問,同時還是許多文章和書籍的作者,其中包括瞭數字音頻原理。
其它貢獻人員,包括:Peter D’Antonio 、Geoff Goacher 以及 Doug Plum。

目錄

1 聲學基礎 1
1.1 正弦波 2
1.2 介質中的聲音 3
1.2.1 質點運動 3
1.2.2 聲音的傳播 4
1.2.3 聲音的速度 5
1.3 波長和頻率 6
1.4 復閤波 8
1.4.1 諧波 8
1.4.2 相位 9
1.4.3 泛音 11
1.5 倍頻程 12
1.6 頻譜 14
1.7 電子、機械和聲學類比 17
2 聲壓級和分貝 18
2.1 比值與差值 18
數字的錶達 19
2.2 對數 20
2.3 分貝 20
2.4 參考聲壓級 21
2.5 對數與指數公式的比較 23
2.6 聲功率 24
2.7 分貝的使用 26
2.7.1 例1:聲壓級 26
2.7.2 例2:揚聲器的聲壓級 26
2.7.3 例3:話筒特性 27
2.7.4 例4:綫性放大器 27
2.7.5 例5:通用放大器 27
2.7.6 例6:音樂廳 27
2.7.7 例7:分貝疊加 28
2.8 聲壓級的測量 29
2.9 正弦波的測量 30
3 自由聲場的聲音 32
3.1 自由聲場 32
3.2 聲音的輻射 32
3.3 自由聲場中的聲強 33
3.4 自由聲場中的聲壓 34
例:自由聲場中聲音輻射 35
3.5 密閉空間中的聲場 35
半球麵聲場及傳播 37
4 聲音感知 38
4.1 耳朵的靈敏度 38
4.2 耳朵解剖學 39
4.2.1 外耳 40
4.2.2 指嚮性因素:一個實驗 40
4.2.3 外耳道 40
4.2.4 中耳 41
4.2.5 內耳 43
4.2.6 靜縴毛 44
4.3 響度與頻率 44
4.3.1 響度控製 46
4.3.2 可聽區域 46
4.4 響度與聲壓級 47
4.5 響度和帶寬 49
4.6 脈衝的響度 51
4.7 可察覺的響度變化 52
4.8 音高與頻率 52
4.8.1 音高實驗 53
4.8.2 消失的基頻 54
4.9 音色與頻譜 54
4.10 聲源的定位 54
4.11 雙耳定位 56
4.12 第一波陣麵定律 57
4.12.1 法朗森效應 57
4.12.2 優先效應 58
4.13 反射聲的感知 59
4.14 雞尾酒會效應 61
4.15 聽覺的非綫性 61
4.16 主觀與客觀 62
4.17 職業性及娛樂性耳聾 62
4.18 總結 64
5 信號、語言、音樂和噪聲 65
5.1 聲譜 65
5.2 語言 66
5.2.1 語言的聲道模型 69
5.2.2 濁音的構造 69
5.2.3 輔音的構造 70
5.2.4 語言的頻率響應 70
5.2.5 語音的指嚮性 71
5.3 音樂 72
5.3.1 弦樂器 72
5.3.2 木管樂器 72
5.3.3 非諧波泛音 73
5.4 音樂和語言的動態範圍 73
5.5 語言和音樂的功率 75
5.6 語言和音樂的頻率範圍 76
5.7 語言和音樂的可聽範圍 76
5.8 噪聲 76
5.8.1 噪聲測量 79
5.8.2 隨機噪聲 79
5.8.3 白噪聲和粉紅噪聲 80
5.9 信號失真 82
5.10 共振 86
5.11 音頻濾波器 87
6 反射 90
6.1 鏡麵反射 90
6.2 反射錶麵的雙倍聲壓 92
6.3 凸麵的反射 92
6.4 凹麵的反射 93
6.5 拋物麵的反射 94
6.6 駐波 95
6.7 牆角反射體 95
6.8 平均自由程 96
6.9 聲音反射的感知 97
6.9.1 單個反射作用 97
6.9.2 空間感、聲像以及迴聲的感知 99
6.9.3 入射角、信號種類以及可聞反射聲頻譜的作用 100
7 衍射 101
7.1 波陣麵的傳播和衍射 101
7.2 波長和衍射 101
7.3 障礙物的聲音衍射 102
7.4 孔的聲音衍射 105
7.5 縫隙的聲音衍射 105
7.6 波帶闆的衍射 106
7.7 人的頭部衍射 107
7.8 揚聲器箱體邊沿的衍射 108
7.9 各種物體的衍射 108
8 摺射 110
8.1 摺射的性質 110
8.2 聲音在固體中的摺射 111
8.3 空氣中的聲音摺射 112
8.4 封閉空間中的聲音摺射 115
8.5 聲音在海中的摺射 115
9 擴散 117
9.1 完美的擴散場 117
9.2 房間中的擴散評價 117
9.3 衰減的拍頻 119
9.4 指數衰減 119
9.5 混響時間的空間均勻性 121
9.6 幾何不規則 123
9.7 吸聲體的分布 123
9.8 凹形錶麵 124
9.9 凸狀錶麵:多圓柱擴散體 124
9.10 平麵擴散體 125
10 梳狀濾波效應 126
10.1 梳狀濾波器 126
10.2 聲音疊加 126
10.3 單音信號和梳狀濾波作用 127
10.3.1 音樂和語言信號的梳狀濾波作用 129
10.3.2 直達聲和反射聲的梳狀濾波作用 129
10.4 梳狀濾波器和臨界帶寬 133
10.5 多通道重放當中的梳狀濾波作用 135
10.6 反射聲和空間感 135
10.7 話筒擺放當中的梳狀濾波作用 135
10.8 在實踐中的梳狀濾波作用:6個例子 135
10.9 梳狀濾波響應的評價 139
11 混響 142
11.1 房間聲音的增長 142
11.2 房間內的聲音衰減 144
11.3 理想的聲音增長和衰減 144
11.4 混響時間的計算 145
11.4.1 賽賓公式 146
11.4.2 艾林-諾裏斯公式 147
11.4.3 空氣吸聲 148
11.5 混響時間的測量 148
11.5.1 衝擊聲源 149
11.5.2 穩態聲源 149
11.5.3 測量設備 150
11.5.4 測量步驟 150
11.6 混響和簡正模式 151
11.6.1 衰減麯綫分析 153
11.6.2 模式衰減的變化 153
11.6.3 頻率作用 154
11.7 混響特徵 155
11.8 衰減率以及混響聲場 157
11.9 聲學耦閤空間 157
11.10 電聲學的空間耦閤 158
11.11 消除衰減波動 158
11.12 混響對語言的影響 159
11.13 混響時間對音樂的影響 160
11.14 最佳混響時間 160
11.14.1 低頻混響時間的提升 163
11.14.2 初始時延間隙 164
11.14.3 聽音室的混響時間 164
11.15 人工混響 165
11.16 混響時間的計算 167
11.16.1 例1:未做聲學處理的房間 167
11.16.2 例2:聲學處理之後的房間 168
12 吸聲 170
12.1 聲音能量的損耗 170
12.2 吸聲係數 171
12.2.1 混響室法 173
12.2.2 阻抗管法 173
12.2.3 猝發聲法 175
12.3 吸聲材料的安裝 176
12.4 中、高頻的多孔吸聲 177
12.5 玻璃縴維隔音材料 178
12.5.1 玻璃縴維:闆 180
12.5.2 玻璃縴維:吸聲磚 180
12.6 吸聲體厚度的作用 181
12.7 吸聲體後麵空腔的作用 182
12.8 吸聲材料密度的作用 183
12.9 開孔泡沫 183
12.10 窗簾作為吸聲體 184
12.11 地毯作為吸聲體 188
12.11.1 地毯類型對吸聲的影響 188
12.11.2 地毯襯底對吸聲的影響 188
12.11.3 地毯的吸聲係數 189
12.12 人的吸聲作用 189
12.13 空氣中的吸聲 191
12.14 闆(膜)吸聲體 192
12.15 多圓柱吸聲體 197
12.16 低頻陷阱:通過共振吸收低頻 199
12.17 赫姆霍茲(容積)共鳴器 200
12.18 穿孔闆吸聲體 203
12.19 條狀吸聲體 208
12.20 材料的擺放 208
12.21 赫姆霍茲共鳴器的混響時間 209
12.22 增加混響時間 212
12.23 模塊 212
13 共振模式 214
13.1 早期實驗和實例 214
13.2 管中的共振 215
13.3 室內的反射 217
13.4 兩麵牆之間的共振 218
13.5 頻率範圍 220
13.6 房間模式等式 221
13.6.1 房間模式的計算案例 222
13.6.2 驗證實驗 225
13.7 模式衰減 227
13.8 模式帶寬 229
13.9 模式的壓力麯綫 232
13.10 模式密度 235
13.11 模式間隔和音色失真 236
13.12 最佳的房間形狀 237
13.13 房間錶麵的展開 242
13.14 控製有問題的模式 244
13.15 簡化的軸嚮模式分析 245
13.16 總結 247
14 施羅德擴散體 248
14.1 實驗 248
14.2 反射相位柵擴散體 249
14.3 二次餘數擴散體 250
14.4 原根擴散體 252
14.5 反射相位柵擴散體的性能 253
14.6 反射相位柵擴散體的應用 256
14.6.1 顫動迴聲 258
14.6.2 分形學的應用 260
14.6.3 三維擴散 261
14.6.4 擴散混凝土磚 263
14.6.5 擴散效率的測量 265
14.7 格柵和傳統方法的比較 265
15 可調節的聲學環境 267
15.1 打褶懸掛的窗簾 267
15.2 可調節吸聲闆 268
15.3 鉸鏈式吸聲闆 270
15.4 有百葉的吸聲闆 270
15.5 吸聲/擴散調節闆 271
15.6 可變的共振裝置 272
15.7 鏇轉單元 273
15.8 便攜式單元 275
16 噪聲控製 278
16.1 噪聲控製的方法 278
16.2 空氣噪聲 280
16.3 質量和頻率的作用 281
質量體的間隔 283
16.4 組閤區域的隔聲量 283
16.5 多孔材料 284
16.6 聲音傳輸的等級 284
16.7 牆體結構的比較 286
16.8 隔聲窗 290
16.9 隔聲門 291
16.10 結構噪聲 293
16.11 浮動地闆 294
16.11.1 浮動牆和天花闆 296
16.11.2 噪聲和房間共振 297
16.12 噪聲標準和參數 297
17 通風係統中的噪聲控製 299
17.1 噪聲標準的選擇 299
17.2 風扇噪聲 303
17.3 機械噪聲和振動 304
17.4 空氣速度 307
17.5 自然衰減 308
17.6 風道的內襯 309
17.7 靜壓箱消聲器 311
17.8 密閉的衰減器 312
17.9 抗性消聲器 313
17.10 調節後的消聲器 314
17.11 管道位置 315
17.12 美國采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 316
17.13 有源噪聲控製 316
17.14 一些建議 316
18 聽音室聲學 317
18.1 重放條件 317
18.2 小房間的聲學特徵 318
18.2.1 房間的尺寸和比例 319
18.2.2 混響時間 319
18.3 對於低頻的考慮 320
18.3.1 模式異常 323
18.3.2 模式共振的控製 323
18.3.3 聽音室的低頻陷阱 323
18.4 對於中、高頻的考慮 325
18.4.1 反射點的識彆和處理 327
18.4.2 側嚮反射聲以及空間感的控製 328
18.5 揚聲器的擺位 329
19 小錄音棚聲學 331
19.1 對環境噪聲的要求 331
19.2 錄音棚的聲學特徵 332
19.2.1 直達聲和非直達聲 332
19.2.2 聲學處理的作用 333
19.3 房間模式及房間容積 334
19.4 混響時間 336
19.4.1 小空間的混響時間 336
19.4.2 最佳混響時間 336
19.5 擴散 337
19.6 噪聲 337
19.7 錄音棚的設計案例 338
19.7.1 吸聲的設計目標 338
19.7.2 聲學裝修的建議 339
20 控製室聲學 342
20.1 初始時延間隙 342
20.2 活躍端-寂靜端 344
20.3 鏡麵反射與擴散 345
20.4 控製室中的低頻共振 346
20.5 在實際中的初始時延間隙 347
20.6 揚聲器的擺放及反射路徑 348
20.7 控製室中的無反射區域(RFZ) 349
20.8 控製室的頻率範圍 351
20.9 控製室的外殼和內殼 351
21 音/視頻房間的聲學 352
21.1 設計因素 352
21.2 聲學處理 352
21.3 音/視頻房間的例子 353
21.3.1 房間共振的評價 353
21.3.2 房間共振的控製 353
21.3.3 吸聲計算 353
21.3.4 聲學處理的建議 355
21.3.5 專業的聲學處理 355
21.4 語音室 356
21.4.1 寂靜與活躍的聲學環境 357
21.4.2 早期反射聲 357
21.5 LEDE語音室 359
22 大空間的聲學特性 360
22.1 基本的設計原則 360
22.2 混響及迴聲的控製 361
22.3 語言廳堂的設計 363
22.3.1 容積 363
22.3.2 廳堂形狀 364
22.3.3 吸聲處理 365
22.3.4 天花闆、牆及地闆 365
22.4 語言清晰度 365
22.4.1 語言頻率和持續時間 366
22.4.2 主觀測量 366
22.4.3 測量分析 367
22.5 音樂廳聲學設計 368
22.5.1 混響 368
22.5.2 清晰度 369
22.5.3 明亮感 369
22.5.4 增益 369
22.5.5 座位數 370
22.5.6 容積 370
22.5.7 空間感 370
22.5.8 視在聲源寬度(ASW) 370
22.5.9 初始時延間隙(ITDG) 371
22.5.10 低音比和溫暖感(BR) 371
22.6 音樂廳的結構設計 371
22.6.1 包廂 371
22.6.2 天花闆及牆 372
22.6.3 傾斜的地麵 373
22.7 虛擬聲像分析 373
22.8 廳堂的設計流程 374
23 聲學失真 378
23.1 聲學失真和聲音感知 378
23.2 聲學失真的來源 378
23.2.1 房間模式的耦閤 378
23.2.2 揚聲器邊界乾涉響應 379
23.2.3 梳狀濾波 380
23.2.4 擴散 384
23.2.5 擴散測量 384
23.3 設計方法 385
24 室內聲學測量軟件 387
24.1 聲學測量 387
24.2 基本分析工具 388
24.3 時間延時譜技術 388
24.4 最大長度序列技術(MLS) 390
24.5 AcoustiSoft ETF程序 391
24.5.1 頻率響應的測量 394
24.5.2 共振的測量 397
24.5.3 分數倍頻程的測量 399
24.5.4 能量-時間麯綫的測量 401
24.5.5 混響時間 404
25 房間優化程序 406
25.1 模式響應 406
25.2 揚聲器邊界乾涉響應 408
25.3 優化 409
25.4 工作原理 410
25.4.1 房間響應的預測 410
25.4.2 優化步驟 415
25.4.3 價值參數 415
25.5 優化程序 418
25.6 計算結果 419
25.6.1 立體聲對 419
25.6.2 每個喇叭含有兩個低音單元的立體聲對 420
25.6.3 有著偶極子環繞音箱的5.1聲道傢庭影院 422
25.6.4 有著衛星音箱的5.1聲道傢庭影院 424
25.6.5 次低音揚聲器 426
25.7 總結 428
26 房間的可聽化 429
26.1 聲學模型的曆史 429
26.2 可聽化處理 432
26.2.1 擴散係數 432
26.2.2 聽音者的特性描述 432
26.2.3 音響測深圖的處理 434
26.2.4 房間模型的數據 436
26.2.5 房間模型的繪圖 439
26.2.6 雙耳重放 441
26.3 總結 442
參考文獻 443
附錄 材料的吸聲係數 463
術語錶 466


《聲學手冊: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第5版)》 書號: 978-7-111-XXXX-X 齣版日期: XXXX年X月 定價: XXX.XX元 編輯推薦 《聲學手冊: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第5版)》是一部集理論、技術與實踐於一體的權威著作,專為聲學工程師、建築師、室內設計師、設備製造商以及所有對聲學設計和建築聲學感興趣的專業人士而精心打造。本書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聲學學的基本原理,並將其與建築聲學實踐緊密結閤,提供瞭全麵、係統、實用的解決方案。 本版在繼承前幾版經典內容的基礎上,著重更新和拓展瞭近年來聲學技術和建築聲學領域發展的新趨勢和熱點問題。涵蓋瞭從最基礎的聲音傳播、人耳聽覺特性,到復雜的噪聲控製、廳堂聲學設計、隔聲與吸聲材料的選用與應用,以及現代智能建築中的聲學設計考量。本書條理清晰,圖文並茂,案例豐富,既有嚴謹的理論推陳,又有詳盡的操作指導,力求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聲學設計的核心要領,並能靈活運用於實際工程。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高度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它不僅是建築聲學領域從業者的必備參考書,也是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教材。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 透徹理解聲音的本質及其在環境中的行為。 掌握各類噪聲源的特性分析與控製策略。 學會進行科學的隔聲與吸聲設計,營造寜靜舒適的室內聲環境。 設計齣滿足不同功能需求的聲學空間,如音樂廳、會議室、錄音棚等。 瞭解最新聲學測量儀器和評估方法。 應對日益復雜的建築聲學挑戰,如建築振動、水係統噪聲、HVAC係統噪聲等。 掌握綠色聲學理念,打造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建築聲學環境。 《聲學手冊: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第5版)》將成為您在建築聲學領域不斷探索、追求卓越的得力助手。 內容簡介 概述:聲音的科學與藝術 本書以建立對聲音的全麵認知為起點,深入剖析聲音作為一種物理現象的産生、傳播和接收過程。從聲波的形成、頻率、振幅、聲壓級等基本概念齣發,詳細闡述瞭人耳的聽覺生理學,包括聽覺閾值、響度感知、音色辨彆、聲音定位等關鍵特性。這些基礎知識是理解後續所有聲學設計問題的基石。讀者將瞭解聲音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的衰減規律,為後續的隔聲和吸聲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第一部分:建築聲學基礎理論與聲學測量 1. 聲音傳播與聲場特性:本部分係統介紹聲音在室內外空間的傳播行為,包括反射、摺射、衍射和吸收。深入探討瞭均勻聲場、混響聲場、近場和遠場等概念,並分析瞭這些聲場特性對室內聲音質量的影響。特彆是,對室內聲傳播中的衰減機製進行瞭詳盡的解釋,為噪聲控製提供理論基礎。 2. 聲學參數定義與測量:本書詳細定義瞭建築聲學中常用的各種參數,如聲壓級、響度級、等效聲級、噪聲評價級(NR)、房間噪聲標準(NC)、混響時間(RT)、語音清晰度指數(STI)等。同時,係統介紹瞭各種聲學測量儀器(聲級計、混響時間測量儀、傳聲器等)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並對建築聲學評估中的各種標準和規範進行瞭詳細解讀,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進行準確的聲學性能評估。 3. 人耳聽覺特性與聲學舒適度:深入研究人耳對聲音的感知機製,包括掩蔽效應、聲音感知閾值、聲音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引起的聽覺效應等。重點分析瞭不同聲學參數與聽覺舒適度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設計中考慮人耳的聽覺敏感性,避免産生不適甚至有害的聽覺體驗,如噪聲的煩擾性、語音溝通的清晰度等。 第二部分:噪聲控製與隔聲設計 1. 噪聲源分析與識彆:詳細分析瞭各類建築噪聲源的特性,包括交通噪聲(飛機、汽車、火車)、工業噪聲、設備噪聲(HVAC係統、水泵、電梯)、建築施工噪聲、以及室內活動産生的噪聲(人聲、腳步聲、機械操作聲)等。對不同噪聲源的頻譜特徵、聲功率級和傳播途徑進行瞭深入研究,為製定有效的降噪策略奠定基礎。 2. 隔聲基本原理與材料:係統闡述瞭隔聲的基本物理原理,包括質量定律、阻尼、共振等。詳細介紹瞭各種隔聲材料(如密度闆、石膏闆、混凝土、隔聲玻璃、隔聲門窗等)的隔聲性能指標、選用原則和施工工藝。重點分析瞭空氣隔聲和結構隔聲的區彆與聯係,以及如何通過復閤結構和氣密性設計來提高隔聲效果。 3. 隔聲設計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提供瞭針對不同建築類型和空間(如住宅、辦公室、酒店、學校、醫院、影劇院等)的隔聲設計方案。包括牆體、樓闆、屋頂、門窗、管道的隔聲設計要點,以及對穿牆構件、縫隙等聲橋的特殊處理方法。本書還包含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指導讀者如何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有效的隔聲設計。 4. 振動與衝擊聲控製:針對建築中常見的振動問題(如設備振動、交通振動)和衝擊聲(如腳步聲、物體墜落聲)進行瞭專題討論。介紹瞭減振材料、隔振裝置(如隔振器、隔振墊)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結構設計來減少振動的傳播和衝擊聲的産生。 第三部分:吸聲與混響控製 1. 吸聲基本原理與材料:深入講解瞭吸聲的物理機製,包括多孔吸聲、共振吸聲、錶麵阻抗等。詳細介紹瞭各種吸聲材料(如吸聲棉、吸聲闆、吸聲塗料、穿孔闆等)的吸聲係數、適用頻率範圍、安裝方式及其優缺點。 2. 吸聲設計與混響時間控製:闡述瞭吸聲在室內聲場設計中的關鍵作用,如何通過閤理布置吸聲材料來控製混響時間,改善室內聲音的清晰度和均勻度。詳細介紹瞭不同功能空間(如會議室、教室、餐廳、健身房、體育館、錄音棚等)對混響時間的聲學要求,以及相應的吸聲設計方法。 3. 聲學材料的選用與優化:提供瞭選擇和優化吸聲材料的實用指南,包括如何根據空間體積、錶麵積、材料性能和預算來計算所需的吸聲量,以及如何結閤美學要求進行材料的組閤應用。 第四部分:廳堂聲學設計 1. 廳堂聲學設計概述:介紹瞭廳堂聲學設計的基本目標,包括聲場均勻性、混響時間控製、語言清晰度、音樂錶現力等。分析瞭不同類型廳堂(如音樂廳、歌劇院、電影院、會議中心、體育場館等)的聲學特性要求。 2. 聲學參數與廳堂設計:詳細討論瞭混響時間、早期反射聲、側嚮能量、背景噪聲等關鍵聲學參數對廳堂聲學效果的影響。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廳堂的形狀、體積、材料以及內部構件的設計來優化這些參數。 3. 典型廳堂的聲學設計案例:選取瞭音樂廳、劇院、會議室等典型廳堂,進行深入的聲學設計案例分析。從概念設計到具體施工,詳細講解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以及如何利用聲學模擬軟件進行設計優化。 第五部分:建築聲學應用與前沿技術 1. 室內環境聲學設計:聚焦於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所的室內聲環境優化。包括住宅的隔聲與吸聲設計,辦公室的噪聲控製與聲學隱私保護,學校和醫院的聲學環境設計,以及商場、酒店等公共空間的聲學品質提升。 2. 設備與係統噪聲控製:專門探討瞭建築設備(如HVAC係統、電梯、水係統、電力係統等)産生的噪聲及其控製技術。詳細介紹瞭設備選型、安裝隔振、風管與管道的隔聲、消聲器應用等工程實踐。 3. 建築振動與結構聲學:深入研究建築振動的傳播途徑、影響和控製方法。包括設備基礎隔振、管道隔振、以及交通振動對建築的影響。同時,對結構聲學進行瞭詳細闡述,重點關注結構傳播噪聲的預測和控製。 4. 綠色聲學與可持續發展:探討瞭聲學設計與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的融閤。包括如何選擇環保的聲學材料,如何通過聲學設計提升建築能效,以及如何創造更健康、更舒適的人居聲環境。 5. 現代建築聲學新進展:介紹瞭近年來在建築聲學領域湧現的新技術和新理念,如智能聲學材料、主動降噪技術、基於人工智能的聲學模擬與優化、以及數字孿生在聲學設計中的應用等。 附錄 本書還包含豐富的附錄,提供常用聲學單位換算錶、各類建築聲學設計規範列錶、常見聲學材料性能參數錶、以及重要的聲學公式和計算方法,為讀者在實際工作中提供便利。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既有紮實的聲學理論基礎,又有大量工程實踐案例,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 內容全麵詳實:涵蓋瞭建築聲學設計與聲學噪聲控製的各個方麵,是業內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書中配有大量示意圖、工程圖、錶格和照片,直觀地展示聲學原理和設計細節,使復雜的概念更易於理解。 前沿性強,更新及時:融入瞭最新的技術發展和行業標準,內容緊跟時代步伐。 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緊密圍繞建築聲學設計實踐,為從業者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 《聲學手冊: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第5版)》將是您在追求卓越聲學品質的道路上的最佳伴侶,助您在復雜多變的聲學環境中創造齣寜靜、和諧、高效的空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瞭一整個周末來研讀這本“大部頭”,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係統性和權威性。內容組織得極其嚴謹,從最基礎的聲學物理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各個應用領域,比如音樂廳、會議室、甚至是工業環境的隔音設計。我對其中關於建築材料吸聲係數的錶格印象特彆深刻,那份詳盡程度,讓人感覺作者是把這些年積纍的所有經驗都傾注在瞭這裏。對於我們做室內設計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技術參數,更是一種設計哲學——如何通過聲學手段來提升空間的整體品質和用戶體驗。它沒有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腔調,反而充滿瞭對聲環境美學的追求,讓人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聲音設計本身的藝術魅力。

评分

從一個資深聲音愛好者兼業餘混音師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全景視角。它沒有迴避聲學設計中的“灰色地帶”,比如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權衡降噪和吸音的效果,或者在既要美觀又要滿足嚴格的隔音標準時應該采取哪些策略。我尤其欣賞它對建築聲學中人機工程學的探討,比如討論瞭不同身高和聽力水平的聽眾在劇場中的最佳聽音區分布,這體現瞭設計者對“人”的關注。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參考書,而是那種會一直放在手邊,隨時需要對照查閱,並且每次重讀都能有新發現的“常青樹”級彆的工具書。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設計也值得稱贊,這對於一本技術手冊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復雜的聲場分布圖和隔聲結構剖麵圖,都繪製得清晰明瞭,綫條乾淨,標簽準確。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新型吸聲材料和降噪技術時的部分,插圖往往能直觀地展示材料的內部結構和聲波的相互作用方式,這比純文字描述有效得多。讀下來感覺非常順暢,即便是涉及復雜的傅裏葉變換或阻抗匹配理論時,配圖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理解作用,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瞭。這套書的質量控製做得非常好,無論是紙張的質感還是印刷的清晰度,都對得起它作為行業參考書的地位。

评分

說實話,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有點被它的信息量嚇到,但很快我就發現,作者的編排思路非常清晰。它就像一本多層級的工具箱,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地深入研究某一個章節。對於我這種需要快速解決特定問題的用戶來說,書後附帶的各種設計圖錶和快速查找指南簡直是救星。特彆是關於房間的混響時間計算和優化部分,提供瞭多種場景下的快速估算方法,省去瞭我反復查閱冗長公式的麻煩。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的實用性,它似乎預料到瞭讀者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難雜癥,並且提供瞭可靠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這纔是真正優秀的“實用指南”的價值所在。

评分

這本《聲學手冊》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不是專業聲學工程師,但對聲音在建築中的錶現一直很感興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羅列公式和理論,更像是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見”聲音,理解它在空間中的行為。尤其是關於噪聲控製的那部分,講解得非常透徹,從聲源的産生到傳播路徑的阻斷,再到接收麵的處理,邏輯性極強。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總是能找到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將聲波的反射比作光綫的摺射,讓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書中還包含瞭大量實際工程案例的分析,這些案例不僅展示瞭理論的應用,更揭示瞭在真實世界中設計時會遇到的各種妥協和挑戰,這對於想從理論走嚮實踐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评分

快递很给力,包装无破损,信赖京东!

评分

家里人买的,应该不错,送货快

评分

评分

包装就一胶袋

评分

慢慢看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实用专业

评分

绝对好书,强烈推荐一下!建筑声学必备神器!

评分

好书,正在学声音部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