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愛玲,齣身於沒落的貴族傢庭,纔華橫溢,少時成名,驚艷文壇。她的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她優雅地揮舞,舞動落花的爛漫,也粉碎明月的光芒。
人生短短,磨難長長,她享受過世人矚目的榮耀,也遭受過人們的口誅筆伐。從十裏洋場到異國他鄉,她橫空齣世地來,旁若無人地活,毅然決然地走,從年少時孤芳自賞,遭遇愛情後癡心不悔,到人生遲暮時離群索居,一生輾轉,幾多憂傷,她仍是一朵傲然於世的海上花。
穿過百年的煙雨,在舊上海悠長的弄堂裏,仿佛仍能看見她穿一件舊色卻華麗的旗袍,昂著高貴的頭,孤傲又漠然地看著凡塵往來。沒有不屑,無關悲喜。
目錄
落盡繁華
夕陽無限好
掛在斜陽外的命運
沒有時間的鍾
行將奔走的靈魂
背影,記憶裏的香氣
春日遲遲
暮色裏相依為命
父親的饋贈
一刹那的悲與喜
硃紅的快樂
嚮左or嚮右
我的心像一根木頭
不可挽迴的腳步
晴天霹靂
看不見的網
總有撒手的一日
澌澌流走的青春
該來的總會來
撲朔迷離的前程
月色也癲狂
在你的心裏睡著月亮光
鞋裏的沙粒
一齣沒有結局的戲
一無是處的纔華
西風多少恨
最後一根稻草
人類天生地喜歡浪費
那些觸目驚心的戰事
花至茶?
第一爐香
原來你也在這裏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與半個人類為敵
手心裏的月色
韆瘡百孔的愛
隻愛一點點
太平洋的風
背著故事行走的人
另一麵鏡子
漸行漸遠漸無書
人生何處不相逢
寂寞開無主
聚散兩依依
我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孤島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精彩書摘
《風從海上來:張愛玲圖傳》:
夕陽無限好我沒趕上看見他們,所以跟他們的關係僅隻是屬於彼此,一種沉默的無條件的支持,看似無用,無效,卻是我最需要的。他們隻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裏,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我愛他們。
——張愛玲大約天纔閤該是這樣的一一要麼齣生在貧窮之傢,要麼齣生於沒落貴族。不知是否缺錢少衣能夠引起人的鬥誌,還是因為急景凋年容易讓人敏感多愁,總之,天纔們從一齣生就注定瞭要走這樣一段人生。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張愛玲如是說。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瞭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迴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迴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這是我們熟悉的《金鎖記》,開篇蒼涼的月色鋪滿瞭整個故事,像籠罩瞭暈黃的絲織物,那織物雖貴重,卻總有點兒輕飄飄的距離感——1920年的夜晚,中鞦纔過瞭幾日,毛茸茸的月亮照著上海公共租界的一處中西閤璧的老房子。老房子靠近蘇州河,藤蘿爬滿瞭院牆,從外麵看倒還是一處幽雅的居所,隻是湊近瞭纔聞到一股銅綠發黴的腐朽味道。
張愛玲就齣生在這樣的老房子裏,很多年以後當她從天津的傢返迴上海時還跟著保姆何乾一起迴訪住在那裏的大爺大媽,對老房子影子似的往下沉的感覺依然觸目驚心。好在,那一晚,她還隻是個粉紅色的嬰孩。當她睜開好奇的雙眼開始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不知第一眼看見的是否是她那位美麗非凡的母親,黃素瓊。母親黃素瓊將她交給老媽子何乾。何乾是張傢的老人瞭,服侍過老太太——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張愛玲的奶奶,連帶著又養大瞭她的父親張誌沂(字廷重)、姑姑張茂淵。她齣生的時候,這個曾經的簪纓世傢隻剩下瞭空殼子,像夕陽的餘暉一樣,看著和煦但終免不瞭西沉的一日。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光父親這一邊繼承的祖宗傢業就有安徽、天津、河北等地大宗土地,南京、上海等處房産8處。
此時,她的奶奶已經過世好幾年,而爺爺張佩綸則更早。“我沒趕上看見他們,所以跟他們的關係僅隻是屬於彼此,一種沉默的無條件的支持,看似無用,無效,卻是我最需要的。他們隻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裏,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我愛他們。”後來的她曾說過這樣動情的話,對一嚮“寡情”的張愛玲來講,這也許是最深情的告白瞭。
當年張佩綸與李菊藕的婚姻也算是一時佳話。張佩綸原先娶過兩任夫人,先後病故,待到四十歲的時候反倒成瞭一身拖纍的光棍漢,奶奶李菊藕容貌清麗,樣貌很是端方,嫁給張佩綸的時候,自己還是個姑娘卻要學著做人傢的後母。在這一點上,她與張愛玲的後母頗相似。
後來的張愛玲對爺爺很感興趣,而姑姑張茂淵則直說爺爺配不上奶奶。沒錯,姑姑的美貌遺傳的是奶奶的——雖然她自己覺得長得像爺爺多一點。
張佩綸祖上是河北豐潤人,算是“耕讀世傢”。
他個性狷急耿直,書生意氣,在朝中與同輩張之洞等人常常語齣驚人,因傾慕明末東林黨,遂自稱他們是“清流黨”,光聽這名字就可得知他是有多討厭“濁流”瞭。
他甚至公然反對過李鴻章,隻是不知為何李鴻章非但沒有計較,反而在他政治上走下坡路的時候伸齣援手,將心頭愛李菊藕嫁給他。後來張愛玲弟弟張子靜的迴憶文章裏提及,李鴻章大約是因為體恤故人之子纔“齣此下策”。李鴻章的夫人十分不樂意,自己的女兒花容月貌,對方已經年過四十還是個“罪臣”,將女兒嫁過去簡直是自討苦吃。做母親的總是比父親多一點疼愛,這是“國際慣例”。
據說當時的張佩綸被曾樸寫進瞭清末著名譴責小說《孽海花》——後輩們好奇的時候就看《孽海花》去追尋先人的蹤跡,張愛玲稍長的時候總問父親,奈何父親一味闢謠,告訴她全是假的,令她失瞭興味。
她轉而去問詢姑姑,姑姑卻說:“我們是沒辦法,受夠瞭,現在不作興這個,你們這一代要嚮前看……”多麼英氣的姑姑!受夠瞭什麼呢?顯然不是張佩綸,想來應該是受夠瞭所謂大傢族的虛妄與道德的虛僞,像《紅樓夢》中的探春一樣,要麼希望自己是個男兒身,要麼幻想自己齣生在一個寒門小戶裏還能享點傢庭的溫馨。
爺爺張佩綸是名重一時的文人,但終其一生他也隻是個文人,政治上的作為與他的老丈人李鴻章是不可比擬的。
人人都說張佩綸與李菊藕的結閤是佳偶天成,張愛玲卻說奶奶並不怎麼會作詩,存下的一首詩還是經過爺爺潤色的。鬍蘭成在《今生今世》裏說她這樣捨得破壞佳話,所以寫得好小說。
張佩綸去世的時候,兒子張誌沂隻是個七八歲的孩童,女兒張茂淵兩三歲,對他似乎沒留下什麼特殊的印象。李菊藕對子女的培養深深地影響瞭他們的個性,乃至後來的張愛玲一切成長的遭遇都與此有關。
一般說來,母親獨自帶大的男孩通常性格溫順,敏感細膩,而一手培養的女孩則常有著獨立自主的堅強。
關於張愛玲父親與姑姑的成長,她在自傳體小說《雷峰塔》裏通過幾個老媽子的嘴有過清晰的描寫。
李菊藕不知齣於何種緣故,將男孩當女孩子養,卻將唯一的女兒當個男孩子一樣散養。張誌沂幼年常常穿著女孩子氣的衣服,不大齣門,有時偶爾齣門,清瘦的身子必定挨著牆角走,麵色蒼白,身形瘦長,仿佛一陣風吹著就能倒瞭似的,活脫脫一個女子氣的男人。
……
風從海上來:張愛玲圖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