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權力的邏輯(套裝1-4冊)

李世民權力的邏輯(套裝1-4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唐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16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95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04
套装数量:4
字数:80000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集富二代、官二代、軍二代與一身,他是如何野蠻生長的

  隋朝末年,隋煬帝不顧百姓疾苦,遷都洛陽,大興土木,開鑿運河,導緻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與此同時,生性好戰的他多次發起對外戰爭,親徵吐榖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緻使民變頻起,天下大亂。

  18歲的李世民見隋朝大勢已衰,於是廣交英雄豪傑,積極招兵買馬,計劃舉兵反隋,成就野心。這時,他的密友、晉陽縣令劉文靜因受瓦崗軍首領李密株連,被捕入獄。李世民以探視為名,與他在獄中擬定瞭起兵謀反、西進關中、創立帝業的大膽計劃。但父親李淵的搖擺不定讓計劃止步不前,於是李世民通過晉陽宮副監裴寂對李淵施展美人計,從而逼迫李淵謀反。

  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世民與其兄李建成並肩作戰,分統左、右兩軍,展開瞭一場驚心動魄的鐵血徵途……

  完美呈現唐初四大戰役,翩翩公子如何成為*會打仗的皇帝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長安被攻剋,李淵建立唐朝。李世民功勛卓著,被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

  此時的天下,梟雄林立,薛舉、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十八路反王”割據四方,對立足未穩的李唐王朝虎視眈眈。皇帝李淵倍感壓力,急需尋找一個能徵善戰、有勇有謀的人物統兵齣徵。

  李世民臨危受命,齣兵討逆。麵對凶狠殘暴、心狠手辣的對手,李世民沉著應戰,利用天時地理,運用心理戰、水戰、夜戰,或以少勝多,齣奇製勝,或以弱戰強,穩操勝券。九年時間,他平西秦、攻隴西、奪太原;伐王世充、擒竇建德、戰劉黑闥……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中,立下赫赫戰功,譜寫瞭軍事史上的帝王傳奇。

  血濺玄武門,講述一個篡權者從奪權到控權的曆程

  隨著對手一個個被擊潰,李唐江山日趨繁盛,李世民因平定四方立下的蓋世功勛,被父皇李淵封為“天策上將”。

  然而攘外之後的安定,換來的卻是手足之間的割裂。日益滋長的聲望和野心一步步將李世民推嚮風口浪尖,而他本人也確實不再滿足於隻做一個王侯。與此同時,李淵一麵欣賞著兒子超凡的纔能,一麵又時刻感受到瞭兒子給自己帶來的威脅。於是,在接班人的選擇上,舉棋不定。感受到威脅的不止李淵,太子李建成看著李世民的威望水漲船高,早已坐立不安,於是,一場儲君位之爭的戰鬥打響瞭。

  於是李世民炮製楊文乾事件嫁禍李建成,而後站在李建成一方的李元吉贈送烈馬。想摔死李世民,接著李建成又收買尉遲恭,擺鴻門宴、策劃在昆明池謀殺李世民……

  終於,李世民下定決心,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反敗為勝間,也背負起瞭殺兄、弑弟、屠侄、逼父的汙名……

  毛澤東評李世民: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一代英主的失誤和惋惜。

  從16歲在雁門關一戰成名到逼迫父親李淵謀反,從平定四方到玄武門辣手奪權,李世民從一個野心少年,逐步變成實乾傢、軍事傢、陰謀傢。現在他如願以償,成為皇帝,將以一個政治傢的身份,麵對世人。

  唐王朝進入瞭嶄新的李世民時代。他不計前嫌,啓用李建成的舊部魏徵,委以重任。而後整頓吏治,治貪反腐,厲行節儉,從諫入流,展現齣卓越的政治手段。在用人上,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使唐朝廷名相輩齣,將星雲集;在政治上,他勵精圖治,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在外交上,他與少數民族友好交往;在軍事上,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迴紇、高昌、焉耆、龜茲、吐榖渾……從此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被人稱為“天可汗”。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晚年的李世民的心思越發讓人琢磨不透,一係列的宮廷禍亂也因此蠢蠢欲動……


作者簡介

  陳唐,20世紀70年代生人,曾擔任雜誌主編、資深記者、專欄作傢,現在自由寫作。在閱讀唐史時,對李世民時代的政治事件和復雜的人物關係有著獨到的感悟。曾為此旅居西安,遍尋人文古跡,曆時四年,終於著成長篇曆史讀物《李世民權力的邏輯》。


目錄

第一章

謀逆

第一節 獄中密談/

第二節 野心傢的風雲際會/

第三節 裴寂設圈套,李淵中計/

第四節 晉祠陰謀/

第五節 將計就計,栽贓嫁禍 /

第六節 空城計退突厥/

第七節 晉陽起兵/

第二章

宮廷政變

第八節 太子失寵/

第九節 虛僞楊廣奸計得逞/

第十節 血染隋宮/

第十一節 楊玄感起義/

第三章

李淵步步為營奪長安

第十二節 李淵自封大將軍/

第十三節 巾幗不讓須眉/

第十四節 起兵第一仗:西河之役/

第十五節 世民雨中勸父親/

第十六節 前後夾擊戰霍邑/

第十七節 李世民拜訪房玄齡 /

第十八節 世民河中拾詔書

第十九節 隋煬帝被睏雁門/

第二十節 擺疑陣救主/

第四章

解雁門之圍

第二十一節 偷襲盧明義老巢 /

第二十二節 張須陀冒險求生機/

第五章

戰神

第二十三節 姐弟談心:世民初露野心

第二十四節 立傀儡皇帝,斬陰世師/

第二十五節 俘李靖,世民求情/

第六章

李淵攝政

第二十六節 隋煬帝之死/

第二十七節 隋滅唐建/

第七章

江都事變

第二十八節 薛舉西進/

第二十九節 淺水原第一戰:禍莫大於輕敵/

第三十節 薛舉之死

第三十一節 淺水原第二戰:兵者,詭道也/

第三十二節 西秦滅亡/285

第九章

立威望,殲滅大涼政權

第三十三節 世民反間計滅涼/

第十章

英雄惜英雄

第三十四節 李密之死/

第三十五節 魏徵自薦/

第三十六節 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投唐/

第十一章

太原之爭

第三十七節 大意失並州/

第三十八節 劉文靜口不擇言丟性命/

第三十九節 李世民屠夏/

第四十節 柏壁之戰/

第四十一節 尉遲敬德雀鼠榖降唐/

第四十二節 劉武周、宋金剛之死/

第十二章

一戰擒二王

第四十三節 羅士信巧取韆金堡/

第四十四節 李世民二戰單雄信/

第四十五節 王世充求和失敗/

第四十六節 虎牢關戰役/

第四十七節 輕取洛陽 /

第四十八節 韋氏入秦王府/

第十三章

劉黑闥反唐

第四十九節 烽火燃關東/

第五十節 洺水之戰/

第五十一節 羅士信之死/

第五十二節 築壩堵水,誘敵過河/

第五十三節 李建成擒劉黑闥/

第十四章

天策上將

第五十四節 李世民和他的影子內閣/

第五十五節 天策府十八學士/

第五十六節 功高蓋主太子憂/

第十五章

楊文乾事件

第五十七節 避暑仁智宮/

第五十八節 陰謀:藉刀殺人/

第五十九節 李淵調兵防謀反/

第六十節 李建成撞柱錶清白/

第六十一節 謀反真假難辯/

第十六章

兄弟鬩牆

第六十二節 李元吉殺心再起/

第六十三節 險惡,元吉贈世民烈馬/

第六十四節 兩寵妃給李淵吹枕邊風/

第六十五節 太子收買尉遲恭/

第六十六節 禍不單行,張亮入獄/

第六十七節 暗殺尉遲恭/

第六十八節 長孫氏幫夫/

第十七章

殺機重重

第六十九節 鴻門宴:下毒/

第七十節 李淵齣爾反爾/

第七十一節 房、杜被趕齣秦王府/

第七十二節 巧遇常何/

第七十三節 昆明池謀殺計劃/

第十八章

玄武門事變前奏

第七十四節 棋子:太子宮率更丞王晊

第七十五節 世民探二李態度/

第七十六節 秦王府:閉門謀劃/

第七十七節 太史令:太白金星現秦王府/

第七十八節 陰險,孤注一擲齣狠招/

第十九章

喋血玄武門

第七十九節 不眠之夜/

第八十節 秦王妃戰前動員/

第八十一節 埋伏臨湖殿/

第八十二節 太子、齊王之死/

第八十三節 尉遲恭提刀現三泓池/

第二十章

世民稱帝

第八十四節 李世民入住東宮/

第八十五節 李淵禪位,李世民繼位/

第二十一章

平叛亂,伐突厥

第八十六節 渭水之盟/

第八十七節 李藝叛亂/

第二十二章

人治

第八十八節 兩儀殿爭功/

第八十九節 問政張玄素/

第九十節 魏徵違皇令/

第九十一節 戴胄犯顔執法/

第九十二節 唐太宗罷相/

第二十三章

另類反貪腐

第九十三節 釣魚執法/

第九十四節 “溫柔”肅貪/

第二十四章

推番突厥帝國

第九十五節 李靖巧攻定襄城/

第九十六節 唐軍奇襲惡陽嶺/

第九十七節 對內皇帝對外天可汗

第二十五章

厲行節儉,君行仁政

第九十八節 建洛陽行宮風波/

第九十九節 釋放三韆宮女齣宮/

第二十六章

慎刑和恤刑

第一百節 錯殺張蘊古/

第一百零一節 製定慎刑製度/

第一百零二節 死囚釋放一年主動歸獄/

第二十七章

“逆纔”魏徵

第一百零三節 長樂公主的嫁妝/

第一百零四節 君臣“暗鬥”/

第二十八章

盛世牡丹離世

第一百零五節 彌留之際的遺言/

第一百零六節 登塔看昭陵/

第二十九章

魏徵的最後幾年

第一百零七節 十漸十剋終疏/

第一百零八節 魏徵之死/

第三十章

儲位之爭

第一百零九節 拙劣的陷害/

第一百一十節 謀劃政變/

第一百一十一節 李佑謀反/

第一百一十二節 廢太子立李治/

第一百一十三節 武媚娘/

第三十一章

徵討高麗

第一百一十四節 火燒遼東城/

第一百一十五節 攻打白岩城/

第一百一十六節 駐嗶山之戰/

第一百一十七節 被睏安市城/

第三十二章

雙麵帝王的隕落

第一百一十八節 唐太宗之死/

第一百一十九節 尾聲/


精彩書摘

  第一節獄中密談

  (1)

  公元617年的鼕末春初,整個太原大地像是剛從鼕眠中蘇醒過來,帶著懵懂和懶散,舒展著筋骨。經過瞭一個鼕天沉寂的枯樹上,若隱若現地露齣瞭青澀枝芽,天空像被水洗過一樣,碧藍碧藍的,連那縷縷白雲,也如白雪般潔淨。

  濛山,連綿起伏的山巒層層疊疊,薄霧繚繞的山間,一位頭戴青巾,身穿白袍的青年端坐馬上,直視前方。從遠處看,他似一容貌俊秀、神態飄逸的翩翩書生在吟詩抒情,可待走近再看,卻發現他腰懸雙劍,身背弓壺和箭囊,如武士般威風凜凜。

  他眉角上揚,眼神犀利,凝眸前望,如同一座雕塑,久久地俯瞰著晉陽宮方嚮。

  晉陽宮位於晉陽城東北角,曾是東魏孝靜帝的權臣高歡建造的避暑宮。之後,由於楊廣做晉王時,鎮守過晉陽城,對此地很有感情,因此,在從晉王變成隋煬帝後,楊廣索性將這裏當成瞭他的“龍興之地”,對晉陽宮大修特修,讓它變成瞭一處行宮,此行宮規模之大,實屬罕見,可稱縮小版皇宮,宮殿內宮闕巍峨,樓颱相望,很是壯觀。

  既然是隋煬帝除京城皇宮之外的另一處皇宮,京城皇宮裏有的,晉陽宮一定也要有。於是,他令人從全國各地精心挑選瞭很多美女入住晉陽宮,還嫌不夠熱鬧,不夠派場,還將京城後宮裏的妃嬪抽調瞭一些過來。

  豪華的宮殿,顧盼生姿的美女,讓隋煬帝樂不思蜀,隻要他在,晉陽宮裏便“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晉陽宮成瞭隋煬帝夏季必來避暑的地方。當然,這樣的後果就是,晉陽宮成瞭農民軍反隋的導火索之一:勞民傷財大建宮殿,聲色犬馬不顧百姓死活。

  端坐馬上俊朗的白袍青年,在將視綫看嚮晉陽宮時,內心突然産生瞭一股滄桑之感。茫茫大地,硝煙四起,民不聊生,而晉陽宮內卻笙歌燕舞,紙醉金迷。曆史似乎已經到瞭一個拐點,想到這裏,白袍青年的內心一陣悸動,野心如野草一般瘋長,他的唇角微揚,隱隱露齣一抹微笑,沉靜的眼神變得淩厲起來,他要將隋煬帝的龍興之地,變成隋朝的葬身之地。而那晉陽宮,他要讓它成為隋煬帝的祭品。

  野心在內心滋長,他甚至聽到瞭野心在體內生長所發齣的聲音……突然,他眉頭緊皺,全身一凜,雙手緊握寶劍。

  他是一個不管身處何時何地都能隨時調動全身各個器官的人,在第六感嚮他發齣警報後不久,警報又解除瞭,他緊綳的神經放鬆下來。

  不遠處,一陣塵土飛揚,兩匹快馬疾馳而至,馬上騎士見到青年,隨即勒住繮繩。

  “二郎!原來你在這兒呀,讓我們一頓好找!”

  最先發聲的男人三十歲左右,身材健壯,皮膚黝黑,濃眉大眼,聲音略帶沙啞,他率先跳下馬,奔嚮白袍青年。

  白袍青年緩緩下馬,問道:“你們怎麼齣來瞭?不是說好不要到處亂跑嗎?”雖然話裏有責怪之意,可臉上卻沒有絲毫不快。其實,他們的到來,原本是他希望的,即使他們不來,他也要去找他們,他內心波濤洶湧,需要找個齣口緩解。

  沒待那三十歲的壯漢說話,另一位稍顯年輕的男子開口瞭。

  “太悶瞭!再不齣來,會變餿的!”這男子身材消瘦修長,膚色白淨,說話時,雙目炯炯有神。

  “可不是嗎?我們來投奔唐公,不是為瞭整天待在房裏,混吃混喝的。我們是……”壯漢還沒說完,便被那瘦高個兒男子的話攔住瞭。

  “順德兄!小心隔牆有耳!”

  “隔牆有耳?弘基,你小子的膽子怎麼變得越來越小瞭?以前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哪去瞭?”壯漢嘴裏這麼說,但嗓音卻也降瞭下來,“再說瞭,這兒有牆嗎?有嗎?荒郊野外的。”

  瘦白青年無奈地搖搖頭,不再接茬。

  原來,白袍青年是太原留守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人稱二郎;那壯漢是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的遠方叔父長孫順德;那瘦白青年則是李世民的好朋友劉弘基。

  此二人的身份很不尋常,他們曾都是隋朝勛衛,本應該都去徵戰高麗的,可為瞭逃兵役,他們各自齣奇招:長孫順德半路逃跑,跑到太原投奔李淵;而那劉弘基則在齣徵前,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獄。

  荀子曾說:“善群者能王。”李世民很早就知道籠絡人纔的重要瞭,在跟隨父親到太原後,他結交天下賢纔,廣交天下英雄,積纍著自己的人氣,他要籠絡天下各種人纔,讓這各種人纔助他成就大業。

  廣納賢良而得益者,曆史上,劉備算是一個。從一個賣草席的破落皇族起傢,在本錢上,他無法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文武蓋世的曹孟德相比;在智慧上,他又不能和多謀善斷的孫權相提並論。可就因為他先依附劉焉、盧植、劉錶等人,又網羅關、張、趙、諸葛亮等文臣武將,最終成就偉業。

  長孫順德和劉弘基身手瞭得,李世民很早就想留為己用,隻是沒有機會。終於,隋煬帝的再徵高麗給瞭李世民機會,在從逃到太原的長孫順德那裏得知劉弘基被捕後,他即刻寫信給朋友兼大舅哥長孫無忌,讓他無論想什麼辦法都救齣劉弘基。

  劉弘基齣來後,直奔太原,並和長順孫德被李淵和李世民藏匿在瞭唐公府。

  不該齣現的人在不該齣現的地方齣現,一定有特彆的事發生。李淵父子冒險地將這二人留下、救下,長孫順德和劉弘基豈能不明白為什麼?可來瞭些日子瞭,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他們不免有些著急。

  “二郎!你把我從牢裏救齣來,又讓我來太原,不是隻為瞭讓我躲起來吧!”劉弘基走到李世民麵前,小聲問。一雙眼睛骨碌碌地亂轉,在李世民臉上探尋著。雖然他能猜齣答案,但他還是想從李世民的嘴裏聽到。

  “你說呢?”李世民衝他神秘一笑,一副你我心知肚明的錶情。

  “從你讓無忌兄救我齣來,我便知道,你一定有個大目標。把我和順德兄藏起來,就是為瞭和你完成這個大目標,對不對?”劉弘基繼續問。

  李世民依然沒有迴答,依然隻是笑瞭笑,一臉的諱莫深測。可劉弘基知道,他猜得沒錯,一點都不齣乎他的意料。

  “二郎!什麼大目標!你說!我們跟著你乾,我好久都沒動筋骨瞭,閑得慌!”長孫順德勇多於謀,不知何意,隻是揮拳踢腿,施展著他的身手。

  “不會讓你們閑著的!省著點力氣吧!有你們舒展筋骨的時候!”李世民衝他們說完,一揮手道,“走!打獵去!”

  李世民不想再和他們多說什麼,還不到時候,在一切都有沒塵埃落定之前,他什麼都不想說。劉弘基和長孫順德雖然有一肚子的疑問要問,但見李世民已經飛躍上馬,隨著馬的昂聲嘶鳴,馭馬如馭風般捲塵而去,也便互看一眼,咽下瞭已到嘴邊的話。兩個人也都飛躍上馬,縱馬揚鞭,跟瞭上去。

  長孫順德和劉弘基追趕上李世民時,李世民正騎著馬停在適閤圍獵的榖底,眼神專注地看著不遠處的一棵大樹,樹蔭下,兩頭梅花鹿正親密地互蹭著對方,顯然是沉浸在甜蜜“愛情”中的一對梅花鹿情侶。不知是無暇搭理闖入者,抑或是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總之,它們對身後的陌生人熟視無睹。

  “晚上就吃它們瞭!”劉弘基一臉欣喜,小聲嘀咕完,正要搭弓射箭,卻被李世民的手勢製止住瞭。

  陽光穿過層層枝葉照瞭進來,像是給大地灑上瞭一層金沙,帶著涼意的耀眼。

  “快射呀!”長孫順德沒有看到李世民的手勢,大吼一聲,兩隻梅花鹿被他的吼聲驚嚇住瞭,迴頭間,已倉皇逃竄,兩隻鹿,任矯健的長腿在林間飛奔,如那鞦風捲起的落葉,瞬間就飄遠瞭。

  煮熟的鴨子飛瞭,即將到口的美味沒有瞭,長孫順德懊惱地哇哇大叫,不斷責怪劉弘基。劉弘基正待解釋,卻聽那李世民說:“你們說!如今天下豪傑群雄逐鹿,到底會鹿死誰手呢?”

  長孫順德和劉弘基這纔恍然大悟,他們眼裏的美味,此刻在李世民眼裏則預示著天下。如今混戰中,誰將突齣重圍,誰又能傲視天下?劉弘基正要用“二郎不會沒聽說過‘李將代楊’的傳言吧”迴答時,李世民卻已催馬加鞭,嚮那兩隻鹿奔去瞭。

  江山是打下來的,不是說齣來的。“李將代楊”的傳言,李世民怎可能不知道?那是縈繞在他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四個字。隻是,“李將代楊”不是空話一句,是要用行動來實現的。他現在就想用行動告訴他們,甚至嚮天下宣誓:傲視天下的人在這兒!

  遠遠看到遠處那時隱時現的斑點,李世民隻用雙腿便讓馬兒放緩瞭腳步。隨後,他不慌不忙地從弓壺取齣弓,從箭囊中拿齣箭,凝神貫注,開弓射箭,僅僅隻左右各開一箭,那兩隻美麗的,處在甜蜜“愛情”中的鹿便失去瞭生命。

  李世民精於騎射,這源於父親的遺傳。而“少好弓矢”“不能循常度”與他族人的尚武精神有關,而這種尚武精神又源於他的少數民族血統。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雖為漢族,但其妻子梁氏為鬍族;下一代裏,李世民的祖父李昞是漢鬍混血,祖母獨孤氏則像李世民的曾祖母一樣,也為鬍族……一直這麼傳下來。有意思的是,李氏傢族所娶之妻,皆為鬍族,因此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以及妻子長孫氏,都和他的曾祖母、祖母一樣為鬍族。

  正是這種漢鬍混血,讓他既擁有漢人的文韜,又有鬍人的武略。

  射殺兩隻無辜的鹿,若放在以前,李世民絕對不會那麼做,可在此時,他毫不心軟。在他眼裏,那兩隻鹿根本就不是鹿,而是他想徵服的天下。想要徵服天下,怎能有婦仁之心?

  “二郎,要想成事就要‘狠’!隻要將這‘狠’刻在心裏瞭,也就離你想要的不遠瞭!”

  兩隻鹿倒下時,李世民的腦海裏竄齣瞭這句話。這是兩天前,他去獄中探劉文靜時,劉文靜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這句話,這兩天來他一直在迴味,一直在品咂。

  (2)

  那天的探監,讓李世民內心的激情如熊熊烈火燃燒起來。那不是一次普通的探監,那是一場獄中密談,一場堪比三國時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曾經,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為復興漢室齣計,而在公元617年的那一天,李世民與劉文靜也來瞭場“隆中對”,他們在為晉陽起兵齣謀劃策。

  那天的獄中密談,拉開瞭李淵父子起兵的序幕。

  李世民與劉文靜的那次“獄中密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果說,隋煬帝派李淵去太原是放虎歸山的話,那麼,那場獄中密談則是在給李淵那隻“虎”插上翅膀,一隻有著一雙翅膀的老虎,自然便有瞭氣吞山河的氣勢。

  劉文靜是李世民來太原後交的朋友,齣生在貴族之傢的李世民似乎天生就有一種招賢納士的敏銳嗅覺,他結交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目的性。每一個人,都是必須能有過人的長處,為他所用。

  劉文靜雖然身手不及長孫順德和劉弘基,但卻誌嚮高遠,足智多謀,對時局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李世民需要這樣的人,特彆是打天下之時,他需要聽聽劉文靜對當時時局的看法。

  劉文靜被捕入獄,對李世民來說倒是個好事。劉文靜雖然胸有韜略,知兵勤政,但卻自命不凡,恃纔傲物,這讓他做事從不計後果。李世民既欣賞他的大纔,又對他的“恃纔傲物”深感頭痛。

  在得知劉文靜被捕後,李世民想,也許獄中能讓劉文靜冷靜下來,有空去想一些事,對時局的看法也更深刻。基於這個原因,李世民纔沒有第一時間組織營救,不過,他沒有一刻不在關注著劉文靜在獄中的情況。

  “劉晉令看似在牢裏過得不錯,每天吃吃睡睡,發發呆,氣色倒還不錯。”李世民派去觀察劉文靜的人對他說。

  李世民滿意地點瞭點頭,他想,以劉文靜的性格,沒在牢中憋瘋,必定在想事情。對入獄反應那麼平淡,應該受李密謀反的影響不大。或者說,李密謀反失利,很可能是劉文靜事先就想到的,不然,不會那麼淡定自若。

  劉文靜入獄是因為他的這個大舅哥,李密。

  李密也是個胸懷野心之人,公元613年,隋煬帝禦駕親徵高麗,早就存有謀反心的楚國公楊素之子楊玄感覺得是個機會,便找到謀士李密,策劃謀反。結果,自負的楊玄感因為沒有聽從李密的意見而大敗,楊玄感被殺,李密被抓。雖然在被押長安途中,李密趁機逃跑,但身為他妹夫的晉陽令劉文靜卻遭瞭殃,被關進瞭太原牢中。

  劉文靜被抓時,既沒掙紮,也沒喊冤,沒掙紮是因為他認定有人會來救他,不喊冤是因為抓他並不冤枉,他也有謀反之心,甚至在李密和楊玄感有謀反之意前他就有瞭。按理說他應該和大舅哥李密“勾結”,然後配閤楊玄感起義,可劉文靜卻看不上楊玄感,對於李密投靠的這棵“大樹”,劉文靜根本不看好。

  “那就是一群烏閤之眾,成不瞭事!”劉文靜曾這麼評介過楊玄感,劉文靜看好的是太原留守李淵。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時稱“八柱國”,並被西魏賜姓“大野氏”,死後追封唐國公;父親李昞是北周禦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保定四年,“以追錄佐命元功”,封唐公。而李淵自己呢,七歲時父親去世後,便世襲瞭唐公,做過禁衛軍官,補韆牛備身。

  李淵身份顯赫,又有關隴貴族傢世,還有府兵數萬……這些豈是那些舉旗謀反的草頭王具備的?雖然那楊玄感不是草頭王,是最先謀反的貴族首領,也有著楚國公楊素之子的名號,身世上也和李淵不相上下,但他卻沒有李淵的氣度。因此,劉文靜覺得,與其跟著楊玄感,倒不如跟著李淵,這不得不說,劉文靜有雙火眼金睛。

  劉文靜在看齣李淵的潛力後,便屢屢有意識地和他接觸,並不時地用語言試探。可惜,李淵的諱莫如深總讓他有些摸不著底,可也正是這種摸不著底,讓他更加認定李淵城府極深,是個乾大事的。更重要的是,在與李淵的交往中,他結識瞭李世民,與李世民的相識,讓他們彼此都有種遇見知音的相見恨晚感。他發現,李世民不僅具備父親李淵的驍勇善戰,而且比李淵更臨機善斷,更有王者之氣。

  “此人既有雄偉之姿,又有韜略之謀,更有率兵之纔,倒比唐公更有帝王相!”劉文靜和李世民經過幾次的接觸後,便下瞭這樣的結論。

  “此人雖然有些狂妄自大,卻也善於謀斷,有智有謀,值得結交,可大用!”這是李世民對劉文靜的評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本就是相互成全。兩個抱著各自不同目的而靠近的人,走得也就越來越近瞭。

  入獄後的劉文靜之所以不急不慌,除瞭早有預感外,就是他認定,李世民一定會救他齣去的,他自信李世民有用得著他的地方。於是,在彆人入獄後都想著怎麼自救,如何托人齣獄的時候,他卻安安心心地待在獄中,想著怎麼得天下,當然,是怎麼助李淵父子得天下。

  他知道,李世民會來救他,而到瞭救他的那個時候,給李世民獻良策就是他對李世民的報答。

  那天,當他看到李世民提著酒肉,用一些碎銀和酒肉買通獄卒,打發他們離開,打開牢門走到他麵前時,他笑瞭。

  “彆來無恙啊!二郎!我就知道你會來的!”劉文靜說。

  “肇仁兄,受苦瞭!喝點酒壓壓驚吧!”李世民上下打量著劉文靜,調侃道,“不過,肇仁兄的氣色,倒好像比在外麵還好。看來,在這裏的生活不錯!”

  “哈哈……篤定二郎會來救我!我當然要在這裏修生養息瞭!”劉文靜說完,放低聲音說,“我要在這裏養足精神,等著和二郎謀大事呢!”

  李世民仰頭哈哈大笑兩聲,抓過一把稻草墊在屁股底下,然後和劉文靜一樣,盤腿而坐。劉文靜得意地笑瞭,心想,果然要和我對談瞭。

  李世民倒好兩碗酒,一碗遞給劉文靜,一碗舉到嘴邊,一口喝乾。劉文靜看看他,也是一飲而盡,隨後抹瞭抹嘴,大叫一聲好酒。

  “這佳釀可是費瞭一番周摺纔找到的,知道你好這一口!”李世民說。

  劉文靜覷瞭一眼李世民道:“二郎不會來這裏,隻是為瞭和我喝酒吧!有什麼事?直說!”

  “還是肇仁兄瞭解我啊!什麼都瞞不過你!二郎此次來,確實有事!”李世民收住笑容,盯著劉文靜又看瞭幾秒,這纔又說,“二郎想聽聽肇仁兄對當今時局的看法!”

  劉文靜砸吧砸吧嘴,示意李世民給他添酒。李世民給兩個人的空碗裏又添滿酒後,端起自己那碗,又是一仰脖子喝完。劉文靜倒沒急著喝,他慢慢端起酒碗,放唇邊後忽又放下,嘆口氣看著前方道:“時局?如今的時局不都擺在那裏麼,還用說?這隋朝大地,狼煙四起,戰亂不斷,就連我那跟隨楊玄感謀反失利,抓住後又逃跑的大舅哥李密,也不甘失利地投奔瞭瓦崗……哈哈哈哈……好不瞭瞭!大隋即亡!不過呢,不管是官員謀反,還是農民起義,這天下之大,誰不想吞下一塊?吞一塊還不夠,還都想全吞下。所以,這是什麼時局?這是亂局,是戰場!如今的時局就是戰場!一通鬍亂廝殺,勝者為王!”

  劉文靜冷笑一聲,轉眼看著李世民。

  “二郎!我說得可對?”

  “勝者為王!”李世民喃喃一句,眼神緊盯劉文靜,“那肇仁兄覺得在這個戰場上,誰又是最後的贏傢呢?”

  李世民問完後就雙眼一眨不眨地看著劉文靜,他不僅要聽劉文靜說什麼,還要看劉文靜的錶情,他要從劉文靜的錶情裏揣摩齣話語背後的意思,此時,於他而言,劉文靜的話太重要瞭。當然,倒未必是說劉文靜的話一定就是韆真萬確,至理名言,而是他需要從劉文靜的話裏,找到他想要的話。

  劉文靜是個何其聰明之人,怎不知李世民的意思?他故意停頓片刻,這纔又冷笑一聲道:“在這場混戰中,如若沒有商湯、周武、高帝、光武的本事,又怎能震懾四方,統領天下呢?充其量隻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傢夥,隻會給最後贏傢當墊腳石罷瞭。”

  劉文靜像是在和誰賭氣似的,撇撇嘴,一臉的不屑。

  李世民在心裏搖瞭搖頭,讓他再次感受到瞭劉文靜的心高氣傲和自以為是。在李世民看來,這些起義者並非都像劉文靜想象的那麼窩囊。不要說其他人,就是劉文靜的大舅哥李密,也是不能小覷的,如果當初楊玄感真按李密的計劃行事,說不定這起事還就成功瞭。很多時候,一件事成不成功,天時,地利固然要拿捏準確,而人和更為重要。

  不過,李世民這麼想,卻並沒有這麼說,他知道劉文靜的脾氣性格,這人是順毛驢,他不想惹劉文靜不開心,他要讓劉文靜開開心心地為他所用。“隻用一個人的長處”是李世民的為人處世策略,所以,劉文靜的缺點,他可以無視。

  “肇仁兄就這麼有把握,他們不會成功?”李世民問。

  “我說瞭,他們不過是一群烏閤之眾,成不瞭氣候的!真正成氣候的……”

  劉文靜停下來,看看李世民,李世民頓時緊張起來,將身子傾嚮劉文靜。

  “那麼……依肇仁兄之見,真正成氣候的,又會是誰呢?”

  李世民已經從劉文靜的錶情和言語中,知道瞭答案,這答案就是他想要的,可他還是要問,還是要讓劉文靜說齣來。劉文靜盯瞭李世民稍許,然後將身旁的稻草撥拉開來,用手在碗裏蘸瞭點酒,在地上寫瞭“李、唐”二字。

  “二郎……難道你不覺得是這樣嗎?”劉文靜看著那慢慢變淡變沒的字跡,一挑眉,小聲反問道。

  李世民沒有說話,但臉上的笑容卻像那潑在地上的水,瞬間溢瞭開來,最後消失。劉文靜察言觀色,又貼在他的耳邊說:“要我說呢!我覺得最後的贏傢,一定是……二郎……你!”

  李世民假裝沒聽到他的最後一句話,他用一碗酒,掩飾瞭自己快要掩飾不住的興奮。他知道,此時,不是談他會不會成為最後贏傢的時候。現在要做的是先讓父親成為贏傢,隻有讓父親成為贏傢瞭,他纔會有成為最後贏傢的機會。

  “肇仁兄是說我父親?”李世民故意將話轉移到瞭父親身上,他不想在彆人麵前過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這個野心,那時那刻隻能放在心裏,隻能像那雞孵蛋一樣,緊緊地捂著,不能讓任何人感知到。

  劉文靜點瞭點頭,慢慢說:“李將代楊,這句話二郎不會沒聽說過吧!”

  “江湖傳言,肇仁兄也信?”李世民輕輕一笑道。

  “二郎真覺得隻是江湖傳言?”劉文靜的眼神,犀利起來,“隻是……隻是看唐公和二郎想不想瞭!”劉文靜拋齣這句話後便不再吭聲,細細地品味著美酒。

  李世民也沒再說話,他將臉轉嚮一邊,以免被劉文靜看齣他內心的激蕩。

  山河破碎,遍地烽火,隋朝大廈將傾,群雄並起逐鹿。李世民不想失去這個機會,劉文靜更不想錯過成為立國功臣的機會。

  ……


用户评价

评分

质量一般般,总感觉不那么像正品

评分

书的内容很好 值得一读。

评分

还没开始看,纸张不是很好,感觉不是正品

评分

京东618店庆,正版书,用券后价格实惠,送货快捷,包装规范,必须要五星好评。

评分

印刷一般般,京东速度必须赞一个

评分

经典著作,值得购买和收藏!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没开始看,纸张不是很好,感觉不是正品

评分

正版图书,信任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