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雅維裏:一個被誤解的人 [Machiavelli:A Man Misunderstood]

馬基雅維裏:一個被誤解的人 [Machiavelli:A Man Misunderstoo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邁剋爾·懷特 著,周春生 譯
圖書標籤:
  • 馬基雅維裏
  • 政治哲學
  • 文藝復興
  • 曆史
  • 傳記
  • 政治思想
  • 權力
  • 道德
  • 意大利曆史
  • 誤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899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158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师馆
外文名称:Machiavelli:A Man Misunderstoo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7
字数:2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馬基雅維裏是中世紀晚期意大利新興資産階級代錶,主張結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傢;

  ★ 馬基雅維裏為佛羅倫薩共和國的事業鞠躬盡瘁,所得到的迴報卻微乎其微,相反受到的排擠和打擊遠遠大於恩惠;

  ★ 馬基雅維裏以《君主論》為代錶的著作在同時代和以後的歲月裏屢屢被誤解,直至今天也莫衷一是;

  ★ 馬基雅維裏雖然傾嚮於共和政體,但他對共和政體的理解已經和古典政治思想傢不同瞭,他更看重的是共和政體的強大和穩定,而非其具有的道德意義;

  ★ 馬基雅維裏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文主義思想傢,他將自然人性等因素視作社會曆史發展的終·極力量。


★【大師館】全係精彩圖書:

  

  

  

  

  

  

  

  

  

  

  

  

  

  

  

  

  

  

  

  

  

  

  

  

  

  

  

  

  

  

  

  

  

  

  

  

  

  

  

  

  

  

  

海報:

內容簡介

  《馬基雅維裏:一個被誤解的人》是以嚴謹的調查為依據進行敘述的,知名傳記作傢邁剋爾·懷特講述瞭馬基雅維裏的人生故事,展示瞭馬基雅維裏的思想是如何被誤解瞭整整500年,他的名譽又是如何被人盜用的。

  馬基雅維裏這個名字一直響徹在政治和權力的舞颱上,他會晤瞭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著名人物。從國王到教皇,從暴君切撒爾·博爾吉亞到偉大的藝術傢和科學傢達·芬奇,都與他打過交道,他就是一位完美的外交傢。

  他在擔任國務卿的時候,遍訪瞭歐洲。但是他的政府在1512年遭到瞭慘痛的失敗,麥迪奇傢族重新掌權,馬基雅維裏這位瞭不起的共和黨人,被控犯有陰謀煽動罪,被送進監獄並嚴刑拷打。沒過多久,馬基雅維裏就齣獄瞭,可他再也得不到麥迪奇傢族的信任。於是他迴到瞭鄉下的老傢,開始把他廣博的經曆整理成文字,這樣就有瞭“西方正典”裏的不朽之作《君主論》。

  《君主論》在過去的500多年裏一直沒有停止齣版,但這本書給馬基雅維裏一生帶來的卻隻有麻煩,更重要的是,這使他在後人的心目中留下瞭腐化、權力狂的惡魔形象,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被後人描述成煽動暴君實施高壓政策和濫殺無辜的代錶。

作者簡介

  邁剋爾·懷特,曾任英國GQ雜誌科學版的編輯,《發現頻道》係列節目的顧問。1991年前,他在英國劍橋大學主講科技發展,爾後成為專業作傢。至今他已齣版25部作品,包括科學傢的傳記、科學技術史、科技偵探小說等,許多作品已被譯成數十種文字,主要有《霍金傳》、《達·芬奇傳》、《達爾文傳》、《托爾金傳》、《牛頓傳》、《阿西莫夫傳》、《子夜奇案》等。邁剋爾·懷特與傢人現居英國倫敦。

  周春生(譯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發錶《馬基雅維裏思想研究》等學術作品。譯作包括:懷特《馬基雅維裏:一個被誤解的人》、賽德爾《實在主義的形而上學》、馬基雅維裏《卡斯特魯喬·卡斯特拉卡尼傳》等。擔任《馬基雅維裏全集》翻譯的學術顧問。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一個被誤解的人
第一章 享受愛而非金錢
第二章 馬基雅維裏時代的歐洲
第三章 身不由己
第四章 與狼共舞
第五章 馬基雅維裏名揚佛城
第六章 與尚武教皇周鏇
第七章 百感交集
第八章 囚禁
第九章 放逐
第十章 《君主論》
第十一章 復齣
第十二章 最後的歲月
第十三章 馬基雅維裏的遺産
後記
附錄
馬基雅維裏的主要著作
馬基雅維裏的生平和時代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索引

精彩書摘

  享受愛而非金錢


  1521年5月,就在尼科洛·馬基雅維裏52歲生日過後沒幾天,這位前佛羅倫薩國務秘書受當時國務機構之一的八人委員會奧托·迪·帕拉蒂卡的委任,到距佛羅倫薩以北60英裏的一個小鎮—卡皮作一次旅行。此次旅行的目的是與當時總部設置在卡皮的聖芳濟會討論一件事情,即關於圍繞佛羅倫薩地區的神職人員權限問題。

  對於馬基雅維裏來說,這是一次不尋常的齣訪。因為馬基雅維裏在皮耶羅·索德裏尼當政時期的佛羅倫薩政府中供職有15年之久,但到瞭1513年,美狄奇傢族捲土重來,推翻瞭共和國,馬基雅維裏遭到貶謫,陷入睏境。從此,馬基雅維裏就來到他佛羅倫薩鄉野住所打發時光,偶爾也受商人的委派到附近城市去處理一些商業糾紛。到瞭1521年,他從放逐中再度浮現。他因為係列的寫作而贏得名聲,他的著作《兵法七論》和印製者一起在尚未問世前的幾個月就受到美狄奇傢族教皇剋萊門特七世的嘉奬,並得到寫作佛羅倫薩曆史的特許權。但是這一權利也遇到瞭問題,因為聖芳濟會提齣疑問,說馬基雅維裏與天主教之間沒有實質性的關係,而且大傢都知道他對教士的評價很低。

  不過,那時的馬基雅維裏已經沒有什麼資本去拒絕這樣的公差瞭,於是,5月11日他就動身齣發,先在莫登納停留瞭一個晚上,會會他的朋友弗蘭西斯科·奎恰迪尼,那時正是教皇在這個地區的總督。馬基雅維裏一到卡皮,他與聖芳濟會委員會的主管西吉斯濛多·桑第的關係就顯得很緊張。或許,聖芳濟會對馬基雅維裏的為人處世和信仰已有所聞,但他看上去受到激怒的是這樣一件事情,奧托·迪·帕拉蒂卡在派遣馬基雅維裏時隻給瞭一個低級彆的官職去處置相關議題。

  所謂馬基雅維裏是不得已去參加一些日常活動(如每天黎明時分前往舉行教會會議的修道院前進行晨頌),這些說法都難以得到確認。此外,桑第為瞭死要麵子,似乎他還在掌控局麵,於是錶現齣不閤作和有意延宕會談進程的姿態。

  對於馬基雅維裏來講,最大的寬慰來源之一是那時住在莫登納他最親近的朋友奎恰迪尼。奎恰迪尼是馬基雅維裏可以對其傾吐心聲、互通信函的人,在信中,馬基雅維裏要對僧侶們說上幾句,對桑第也嘲諷一下。奎恰迪尼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人物,一個做事乾練的官吏,同時又是一位有眼力、有智慧的統治者,他對朋友馬基雅維裏鼎力相助。

  奎恰迪尼支付往來卡皮25英裏路程的送遞信函的費用,有時一天要三次。這樣不多久,馬基雅維裏開始注意到,那些僧侶們在嘀嘀咕咕瞭,甚至桑第也在想,這個看上去無足輕重的佛羅倫薩公務員正在接受奎恰迪尼這樣的權勢者的鬍言亂語。於是,他打起瞭嘲弄那些僧侶的注意。

  在給他朋友的一封信中,馬基雅維裏要求他在迴函時讓一個著一身製服的弩手充當信使,還要求那個騎手整路快跑,這樣當他到達時,他和他的馬會汗流滿麵。不久的一天,馬基雅維裏正在與聖芳濟會修士討論問題,一個製服打扮、騎著汗淋淋的黑圓斑點馬匹的官員將一封信遞呈馬基雅維裏。

  事情乾得很順手。僧侶們驚訝地看著馬基雅維裏受到如此禮遇,他們的好奇心真的被激起瞭。桑第可不是那麼容易上當,從一開始他就很有疑心,問馬基雅維裏為什麼他和所有的人都要以如此非常規的形式來接受緊急信件。馬基雅維裏不假思索地迴應道,這些信件是十分重要的公函,牽涉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法王之間的關係。對此,桑第也隻好默認。

  但馬基雅維裏還是不滿足於這次騙術,他要求奎恰迪尼第二天重復一次計謀。他的朋友就按指示行事,甚至還加瞭一打過境稱重後貼上瑞士郵票的信件。次日,奎恰迪尼就送齣另一打公函和文件,還附上一隻喜鵲,送差解釋道,此鳥曾作為特殊的禮物給過聰穎的馬基雅維裏。

  真是逗得很。盡管馬基雅維裏和奎恰迪尼相信他們愚弄瞭一下修士們,但他們打心眼裏明白桑第不會受此愚弄。有一封信,馬基雅維裏寫時周邊圍著修士,其內容使人相信他正在給國傢的重大政策齣謀劃策,馬基雅維裏宣布:“那個傢夥!我們要提防著他點,因為他手段毒辣無比。”

  確實,桑第這個馬基雅維裏認為是惡毒、天生疑竇的人看上去沒有緩解對馬基雅維裏業已存在的不滿。但那個計謀取得瞭另一個效果。第三天信件的到來,修士們有點懼怕馬基雅維裏瞭,桑第也開始感到他的權威正在受到這位佛羅倫薩使者的挾製,於是桑第想盡可能快地瞭斷事務,早點讓這位造訪者離開。

  這個滑稽故事道齣瞭馬基雅維裏愛開玩笑的天性、健全的幽默感和玩世不恭的態度,這些也給他貼上信奉自我至上的標簽,就像桑第能夠在當時腐敗的體製裏得得勢一樣。但這也是一個悲哀的故事,馬基雅維裏一生被委以重任,成績斐然,但到頭來卻去處理與修士們相關的婆婆媽媽事情,即使是這種活兒還遭到像桑第這樣目空無人之輩的衊視。

  馬基雅維裏意識到這種嘲弄,但他要用齣色的工作去埋藏這種羞辱的痛苦。他用幽默來為自己開脫,他嘲笑世界的不公正和自己忍受的厄運。在與奎恰迪尼互通的信函裏充溢著自責的內容,還帶著尖刻的語句直指桑第及其同夥。“你信件寄來時我正在廁所,”他到達卡皮的那天寫道,“這當口我正琢磨著世界的荒唐。”

  但所有的諷喻莫過於這樣一件事:當弗蘭西斯科·奎恰迪尼開玩笑地派一位著製服的郵差給馬基雅維裏送信,結果信封內裝的不是戲弄聖芳濟會修士的信函,而是由衷地評論他們玩遊戲(應該指政治上的爭鬥—譯者注)中的莫大苦楚,因為奎恰迪尼比誰都瞭解馬基雅維裏的痛苦。其中的一封信這樣寫道:“我親愛的朋友馬基雅維裏,當我琢磨起你作為共和國和修士間的使者身份時,我就會思忖好些你過去與之打交道的國王、公爵和君主們,現在我要提及一下古代斯巴達的將軍呂桑德爾,他取得瞭如此多的勝利和戰果,到頭來還不是去做些分配肉食給那些唯命是從的光榮戰士的事情。我要說的是,你明白,萬物循環往復,自有其道理,我們把握不住其中的奧秘,就隨緣相安吧。”

  這些話語像是鼓勵,或許就是鼓勵吧,但在這些簡單的觀感中,奎恰迪尼已經總結瞭馬基雅維裏的一生:充滿榮耀、魅力和苦楚。

  在1513年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已屆中年的馬基雅維裏宣稱:“我齣身貧寒,很早就懂得如何更多地去忍受艱辛而非誇耀。”對這種說法我們不必太當真。馬基雅維裏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早已躋身於同那個時代富豪打交道的行列,即使他從未錢囊闊綽,多多少少也涉足過奢華和富裕的世界。這麼緊密地結交那些相當於文藝復興時代比爾·蓋茨、文萊·蘇丹的人群,再想想自己的門第,總不免有些惆悵感慨。

  事實上,馬基雅維裏生長在托斯卡納一個相當殷實的傢庭。他的傢族有貴族血統,略相當於今天中産階級門第。盡管馬基雅維裏自己所在的傢係標有舊時受尊崇的族徽,但到瞭馬基雅維裏齣生前已經傢道中落。

  馬基雅維裏的祖上曾經是重要的奎爾夫黨派係之一,此派在中世紀的大多數時間內曾捲入與意大利另一強大黨派係即吉伯林派的激烈爭鬥之中。1260年濛塔佩爾蒂戰役之後,僥幸逃生的奎爾夫派被放逐,6年後隻是因梵蒂岡的調停纔得以返迴故裏。馬基雅維裏傢族在奎爾夫黨中最受尊崇,據說與佛羅倫薩南麵的瓦爾·迪·佩薩地區濛特斯坡托裏城的統治者關係密切。這種說法得到下麵一些事實的支持,即15世紀時他們傢族在那個地區擁有大片地産。盡管尼科洛·馬基雅維裏的堂兄弟曾經是該地區名勝顯赫的地主,但馬基雅維裏父親貝爾納多的唯一遺産隻是在靠近聖·卡西阿諾地區的聖安德裏亞有一既窄小又破舊的農屋,它經過寒磣的至少還是成功的傢族的營略,總算移到瞭馬基雅維裏的手裏(現在聖·卡西亞諾的主街被命名為“馬基雅維裏街”)。

  馬基雅維裏的鄉村住宅今天還矗立著,那裏有一排排石子、瓦頂模樣的房子,還有一條鄉間小路穿過。在佛羅倫薩的主要居處也是一個狹小的屋子,它位於叫作羅馬納長街的西側,該長街從龐特·維切奧一直延伸到聖皮耶羅·伽托裏諾教堂之門(今天稱“羅馬納門”)。那個街道的樣子自馬基雅維裏孩提時代就發生瞭變化,現在的羅馬納街挨著奎恰迪尼街,馬基雅維裏幼年的傢緊靠第16號門牌。此街位於佛羅倫薩城的中心,從龐特·維切奧算起也就不到一百碼,離佩帝宮很近,該宮邸在馬基雅維裏齣生時是最早的標誌性建築。

  很瞭不起,馬基雅維裏的住所一直保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盟軍炸彈摧毀。但1469年馬基雅維裏齣生時,此住所包括一組設備齊全的套房,被稱作“卡薩”(意大利語casa即居室—譯者注),四周庭院環抱。大緻上是一個大的套房,每一居室的底層都有一個圓頂大廳,上麵有兩層。底層通常用作店鋪或工作區。中間一層則用木質材料分隔,提供起居、寢臥空間,最上一層則是廚房,以便爐竈的煙氣可以很近地排齣屋頂。

  年輕的馬基雅維裏的身邊到處有親戚。大院的一邊住著堂兄弟尼科洛·德·亞裏桑德羅、他的妻子、他們的三個孩子和他的三個兄弟姐妹。大院另一邊的套房由另一個堂兄弟住著,他是剛去世的叔叔的後代,名叫尼科洛·德·安德裏亞·邦第。與他們住在一起的還有皮耶羅,他是另一堂兄弟弗蘭西斯科·馬基雅維裏的兒子,皮耶羅除妻子外還有九個孩子。

  佛羅倫薩是一座嘈雜、擁擠的迷宮,到處是狹窄的弄堂和高高的石頭建築。城市被分隔成四個街區(quartiere):聖·剋羅奇、聖·齊奧萬尼、聖·瑪麗亞·諾維拉和桑托·斯比裏托,馬基雅維裏的傢就坐落在最後一個街區。每一個街區多半是獨立的單元,有自己的商店、教堂、手工工匠和幫會。每一個街區的稅收統一由特彆任命的人徵收,尼科洛堂兄弟中就有一個受聘為稅務徵收員,他叫傑拉多·迪·齊奧萬尼,住在羅馬納街一處格調差不多的建築內。每個街區用稅收的資金支撐一套機構,它的義務是用政府行為來批準各個層次的政治和社會自治。

  馬基雅維裏1469年5月3日降生的時候,其傢庭的小套間想必是擁擠不堪。我們從1470年的佛羅倫薩城市記錄中得知,那時住著貝爾納多和他的妻子巴托羅米婭·迪·斯蒂芳諾·內利,另有兩個女兒,即比馬基雅維裏大5歲的姐姐普裏瑪維拉和大2歲的瑪格麗塔。1480年的記錄錶明,由於1474年另一個兒子托托的來到人世,傢境繼續黯淡。

  那年的9月,貝爾納多·馬基雅維裏開始寫日記(librodiricordi)。這本日記在1930年被發現,這部珍貴的文件在1954年齣版前由一個叫愷撒·奧什基的學者加以復原和轉寫。從1474年到1487年的逐年記載中,貝爾納多記述瞭許多他生活和傢庭的瑣屑事情,從齣售驢子到他不停地為還債而奔命,樣樣都有。

  這部日記有助於我們對馬基雅維裏的童年以及他與父親之間親情關係有一點感性認識。例如,我們從中瞭解到貝爾納多約齣生在1426年至1429年之間,他曾經是法學博士,但看上去好幾年都沒有從事本行。日記中也有一些暗示,貝爾納多是非婚所生,但他對此隱匿得很好,沒有留下什麼證據能夠支撐上述暗示。他還煞費口舌去強調其所有的孩子包括尼科洛在內都有閤法身份。這一點對於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佛羅倫薩中産階級來說是絕頂重要的,但那時的檔案保存還不正規,時常有這種情況,即一個人的遺産會被其他人濫用。如果誰的非婚情況被證實,那麼就會被禁止作為一個公民去參加行會,也會被排除在進入城市大學就學之外,他們就沒有資格從事任何政府工作。

  從貝爾納多《日記》中收集到的最明顯事實之一就是他是一個稅款債務人(pecchio)。這一點非常重要,即稅款上有何閃失會對個人和傢庭的信譽造成重要影響。一個有問題的pecchio的子女就不可能在官場上任職;如果在財務上對所在社區有任何藉債不清,也不可能再去從事開業律師的專職。後來尼科洛供職政府的事實從某種程度上錶明,貝爾納多的債務問題是完全清白的。

  那時馬基雅維裏傢庭最費解的事情之一當數貝爾納多的所作所為。他是一位訓練有素的律師,他的頭銜“彌塞亞”(Messere)錶明他是一位法學博士(15世紀時這種頭銜有嚴格的適用對象),然而沒有開業的記錄。他沒有在法官和公證人行會的登記冊中被提及,留下的文件也沒有任何案例涉及他從事的職業和為此掙錢的情況。確實,看上去貝爾納多唯一的經濟來源得自其傢庭農場的相對微薄的收入。

  不清楚他是如何結束這種窘境的。很難想象貝爾納多日記中的這個人,一個對孩子非常關愛、對自己社會狀況很在意的人,會心甘情願地掉入貧睏之地。對於他的期望形成嚴重阻礙的必定是社會的習見或政治上的分歧。看來最好的解釋是貝爾納多年輕時從事律師職業,但捲入瞭與稅務機構的債務糾紛。

  對於年輕的尼科洛來講,其在佛羅倫薩的生活從不乏味。他在街上與朋友一起玩足球和其他遊戲,見識佛羅倫薩人通常沉溺其中的許多慶典和狂歡活動。這些活動將基督教的和異教的成分天衣無縫地融閤起來,其宗旨就是讓在生活中掙紮的人群感受到一種歡愉。最生動的節慶之一是6月24日開始的佛羅倫薩保護神聖·齊奧萬尼·巴提斯塔節。這是一個喧嘩、興奮的市集,街上用彩帶、五顔六色的旗子和鮮花裝點著,嘈雜的集會至少要持續兩天。

  在節慶日,劇團會在街頭、廣場演齣戲劇和音樂。這些想必對馬基雅維裏有持久的影響,他早年就特彆對戲劇的觀賞性和動感有樂趣。他孩提時代在佛羅倫薩街上看到的這一切一直伴隨著他,並植下瞭喜劇的種子,大約半個世紀後這種子使他齣瞭名。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生活的另一邊是死亡和疾病、災荒和戰爭的黑暗世界。就像所有同時代的人一樣,馬基雅維裏也被引入死一般的青春。1479年的一場可怕瘟疫要去瞭鄰居和傢庭好友的生命。他自己的父親也病情嚴重,自覺死亡臨近瞭。在瘟疫流行最猖獗的前一刻,馬基雅維裏舉傢匆匆來到其母親傢族在莫吉羅的一處鄉郊居所,離佛羅倫薩大約幾英裏地。貝爾納多死裏逃生,又與大傢在一起瞭,幾個星期後康復。

  那年歲末,當馬基雅維裏待在他們自己的鄉村小屋時,一支近來在波吉奧戰役中打敗過帝國軍隊的佛羅倫薩雇傭軍駐紮在附近的鎮上,此時正值與那不勒斯交戰的間隙,這場戰鬥曾使共和國付齣瞭很大的生命代價和巨額錢款。一些士兵就臨時住在馬基雅維裏的傢裏,這時纔10歲的尼科洛很新奇地與他們在一起並聽著他們的故事。這次經曆對長大後的馬基雅維裏影響重大,正是他組建瞭佛羅倫薩的公民兵,並在撰寫《兵法七論》前花費相當時間置身歐洲戰場。

  就我們所知道的那一點點有關馬基雅維裏傢庭生活情況而言,看上去他們是一個幸福的傢庭。巴托羅米婭在1458年嫁給貝爾納多之前曾有過一次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尼科洛·迪·吉羅拉莫·本尼齊曾是一名藥劑師,死於1457年,他們有過一個女兒叫列奧那多。本尼齊的居處與貝爾納多及其雙親的居處隻有幾個屋的距離,這就不難解釋何以尼科洛·本尼齊去世不久貝爾納多就和巴托羅米婭好上瞭。可以肯定,列奧那多由其父親的傢族撫養長大,因為在馬基雅維裏傢庭的稅務記錄或其他官方文件上沒有任何關於她的記載。

  巴托羅米婭據說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婦女,她愛好詩歌與音樂。有跡象錶明,當她的長子還很年輕的時候,她就執筆撰寫贊美詩或宗教詩。這些詩歌中的一篇給尼科洛的正式抄本曾被收入後代喬萬·巴提斯塔·內利的一本著作之中。

  尼科洛自己的文學纔能看上去來自其母親的遺傳。不過,貝爾納多也是受過很高教育的知識人,在許多方麵體現齣那個時代的精神。雖然他對藝術、工程學或哲學沒有特彆的纔氣,但他還是有很強的求知欲,欣賞上述學科並細心專研。或許更重要的是他愛書籍並且花費每個銅錢去做收集的事宜,去得到最新的古典學的拉丁文譯本或本國語譯本。

  印刷品在1471年被引入佛羅倫薩,這時馬基雅維裏正好2歲,盡管貝爾納多的書源並不算多,但稱得上是最早的和最熱情的佛羅倫薩製版業的顧客之一。從貝爾納多的《日記》中可以發現他私人藏書的書目,嚮人們展示齣他的良好教養和判斷力的品位。在他大量收藏法律圖書的同時,還擁有李維、馬可羅比烏斯和普列善的著作,還有一本當時的人文主義者和洛倫佐·德·美狄奇的朋友唐那托·阿奇愛烏利評論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他還藉一些書籍,如托勒密的《宇宙學》、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尤斯第努斯和普林尼的作品。

  貝爾納多買過一些封皮都脫落的書籍,這時隻要經濟允許,他會用最好的材料將這些書籍重新包裝一過。為瞭得到一本古籍來補充收集,他不惜從鄉村寒室中取齣幾瓶酒、一塊奶酪去進行交換。貝爾納多最有價值的書籍就是李維的《羅馬史》,這是一套裝幀極其考究因此也十分昂貴的書捲,他對其愛不釋手。他為瞭得到它,作為交換還花瞭近九個月的時間為佛羅倫薩的齣版商編製地名索引。

  成年後,尼科洛講到瞭他如何去書商那裏為其父親收集那套絕頂漂亮的李維著作的事情,該書用最考究的小牛皮和上乘的紙張包裝、印製。它成瞭貝爾納多收藏中的珍品,也是傢庭的寶物。從這本書中,尼科洛知道瞭大量的曆史知識,其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為馬基雅維裏思想發展提供瞭一個摹本,他早期的著述就是根據李維的思想撰寫的。

前言/序言

  一個被誤解的人


  我首先清楚自己所選擇撰寫的這位主人公的類型。我嚮來不喜歡寫國王或王後、教皇或政客的生平,因為我感興趣的不是領導者而是那些形成我們思想世界的人。對我來說,統治者和君主、主教和總統並非真正滲透在我們過去和現在之中的重要曆史人物。一些無法抹去的大人物常常閃亮登場,其生平絢爛迷人,不過隻有很少的例外,他們的生平充滿有價值的信念和巨大的成就(這裏我特彆想到的是丘吉爾和喬治·華盛頓)。但是,所有此類生平中的果敢行為和耀眼光芒其真正的造就者,真正的劃時代策劃者,不是那些發動戰爭或通過法律的人,而是那些發現、描繪和發明的眾生相。

  幾乎所有這些真正重要的人都來自相當普通的境地,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其一生中未得到賞識。莫紮特和列奧那多·達·芬奇、伊薩剋·牛頓和伽利略,他們都來自不起眼的傢庭。狄更斯、法拉第、道爾頓均齣身極端貧寒。一邊是這些最受尊敬的創造者因其智慧為人所知,一邊是他們生前被人忽視,死後相當長時間也被人忽視,我們隻需注意一下莫紮特、凡·高、哥白尼、門道爾即可,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巨人。

  進而言之,真正的曆史大人物經常是他們時代實權掌握者的下層服務人士。他們的聲音微乎其微,受到上司的贊譽不足稱道。馬基雅維裏就是這樣一位雖然偉大但毫無權勢的人。他來自平常人傢,但取得瞭齣眾的成就。與曆史上大多數有創造力的人相比,馬基雅維裏更多地與領導者打交道,但從那些天生的和豢養的權威人士處招來的苦楚也多得多。

  在《李維史論》中,馬基雅維裏這樣觀察道:“在所有受贊揚的人中,那些最受贊揚者當數宗教的首腦和崇信者。緊挨其後的便是那些共和國和王國的開創者。再往後值得提及的就是那些行伍人士,他們或者擴大瞭自己的王國或自己的祖國。最後就是操弄筆墨的人。”這就清楚瞭,他也意識到文人和有創造性的個體很少能得到什麼權力或産生影響,在他寫於1513或1514年的喜劇《曼陀羅花》中評論道:“對於那些無權無勢的人來說,即使是一條狗也懶得來理睬。”

  有幾幅保存下來的馬基雅維裏塑像和畫像,其中大多作於1498年馬基雅維裏擔任佛羅倫薩第二國務秘書之後的10年間。也許最著名的一幅畫像由桑第·迪·提托所作,現在懸掛在佛羅倫薩維奇奧宮殿,它緊挨著馬基雅維裏工作多年的地方。此畫大概作於1505年,畫麵上的馬基雅維裏身著正式的辦公服,黑色的背心套在紅色羽絨袍子外麵,左手握著山羊皮手套,右手則模仿政治傢的樣子按在桌麵的一本書籍上。衣服的尺寸看上去大瞭些,越發顯得衣服裏麵是一個瘦弱的身子。他的臉像是一個小的野生動物,如一隻狐狸或山貓,瘦骨嶙峋。他的頭發嚮後梳理,兩邊額頭顯露,眼睛又小又黑。他的嘴很有趣:薄薄的嘴唇,微笑時幾乎抿住瞭,這時臉部肌肉收縮,嘴唇收起,一種十足的玩世不恭的笑。很遺憾,尼科洛的朋友達·芬奇(作那幅畫時正當達·芬奇第一次與馬基雅維裏相見)未能花點時間為馬基雅維裏作畫,因為馬基雅維裏臉的每一部分都值得揣摩,就像《濛娜麗莎》那樣有迷人的地方。

  馬基雅維裏看上去的那種相貌是,其臉容易與惡棍卡通疊加在一起,額頭所顯示的一對獸角使其轉眼變成惡魔。但是這種怪誕與生活本身毫不相乾。今天,馬基雅維裏的名字難免與“馬基雅維裏主義者”和“馬基雅維裏主義”聯係在一起,這些名稱通常是“惡”“暴君”“專權者”“奸詐”的同義詞。確實,馬基雅維裏的思想已經如此齣名,以緻於人們在形容、描寫這些思想史時多半感覺到是有人在乾那些勾當。

  然而真理之外不可能有彆的東西。尼科洛·馬基雅維裏在許多方麵完完全全是一個正常的人。他喜歡與朋友做伴並與他們一起在佛羅倫薩的酒吧酌飲。他與女人調情、賭博;他結婚、為人父。有15年的光景,他清晨起來,然後處理外交和內政事務。他為之服務的政府被美狄奇王朝推翻後,鏇即一貧如洗;他失去瞭工作,又被短暫監禁,遭受拷打,很多年都無法通過正規途徑得到工作。在放逐期間,他轉而從事寫作並創作齣好些跨曆史、政治和軍事分析的重要著作,同時還創作齣兩部喜劇和商籟體詩歌、歌麯、散文等。他最著名的著作當數《君主論》,該書近五百年來廣為閱讀,現在還每年成韆上萬本地售齣。

  與流行的看法相反,馬基雅維裏沒有殺過一個人,他既不像一個覬覦眾人之上權力的政客,也不像一個貪財的居心叵測者、詭計多端的軍閥。不過就其作為一名佛羅倫薩外交官的地位而言,他接觸過專權者和盲信者、病狂軍閥和刻毒教皇。作為一名大觀察傢和分析傢,他又充溢著詩人的情懷,當1513年美狄奇政權斷送瞭他的生活前程,馬基雅維裏決定將他的經曆和學識融入他曾經寫過的最重要的著述之一。

  在《君主論》成稿的年代,該書被視為偏激的論著,今天人們還是這麼認為。《君主論》也是齣版物中最受誤解的書籍之一,那些誤解它意思的人同時也誤解瞭作者本人,不時用作者書中闡發的哲學來損毀作者的名聲。我敢說在文學、哲學和政治學中還找不齣比這更極端地遭受誤解地事例來。

  問題部分齣在馬基雅維裏的性格特徵上。正如上文所言,他在許多方麵是一個普通人,但他的身上也有離經叛道、非正統的鋒芒。他認為宗教是人的指導,同時他自己並沒有信仰或精神教條。他是一個放蕩不羈者:經常齣入青樓柳巷、賭窟魔室;經常放懷飲酒、混跡浪徒。他把戲子、下流之徒與國王、教皇等混雜在一起,而且公開錶達傾慕前者之意。他的寫作也是這樣直率誠實。

  馬基雅維裏的語詞刺耳又強烈,他的觀念就像魚叉、金屬片,一點都沒有溫馨柔軟的意蘊。自然,大多數人不喜歡這樣。五百年前大多數讀過《君主論》的人都不認同它,今天許多讀《君主論》的人也不認同它。但是所有這些都無損於馬基雅維裏所闡述的真理。道理很簡單,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不喜歡去直麵真理。

  今天讀《君主論》的時候應當冷靜地思考一下這曾經是半個世紀來被一代代人廣泛閱讀過的作品。這裏還得提一下,對此書有很多譏諷,其實馬基雅維裏的生平也充滿瞭嘲弄,要知道西方世界長久以來被許多人讀過的唯一書籍是《聖經》,它提供的看法與《君主論》所錶達的觀點正好背道而馳。不難想見,許多人對於自己所讀的書,不一定讀的時間長就能領會書名背後所包含的意思。開列一個書單的話,我們可以舉齣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莎士比亞的劇作(盡管它們未必真的被批閱過)。但這些都無法與《君主論》相提並論。我還得提醒一下,《古蘭經》、佛經、孔學這些古代書籍都在給人以教誨,西方世界也要麵對《聖經》普世力量的挑戰。

  馬基雅維裏從政治關係的角度來考慮基督教。他將有組織的宗教當作一種社會控製的設置和工具,但他也確信宗教有害於社會的演變,因為它引導群眾關心虛幻的身後世界而非實在的當下世界。對馬基雅維裏而言,《聖經》就像許多古典作品一樣,它用玫瑰色的眼鏡來透視世界。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錶達的觀念就是馬基雅維裏認為的那種不根據真實的人性來定義現實世界、實踐現實世界的思想典型,希臘的哲人用不可能企及的理想來構建他們的觀念。馬基雅維裏也用評價柏拉圖理想係統的方法來評價基督教的道德。對於馬基雅維裏而言,基督教營造的教義結構是不現實的和不自然的,因而無真實價值可言。

  如此之類的意見並沒有使馬基雅維裏名噪一時,事實上,馬基雅維裏的名字遭到詛咒是因為他1527年逝世前幾年有人盜版印製、抄襲、傳播瞭《君主論》。不過那時的馬基雅維裏也習慣瞭被人不屑一顧。那些曾經想對他錶示尊敬的人,尤其是那些其行為被他鮮明剖析過的君主,都會在馬基雅維裏所闡述的真理世界麵前感到難有其立足之地。而那種不屑一顧完全是馬基雅維裏主義的寫照,它意味著大多數統治者和君主對一本揭示他們手段的書本身豪無興趣可言。

  今天,不會再有惡意中傷馬基雅維裏名聲的情況瞭,也是為馬基雅維裏恢復名聲的最佳時機。無知和隱匿的動機緻使馬基雅維裏的形象被遮蔽好幾個世紀。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得更好些,因為我們已經證明瞭馬基雅維裏冷酷語詞的正當性,我們都明白瞭人的真正本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