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絲綢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話說絲綢之路


劉迎勝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2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安徽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20866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1040
包裝:精裝
開本:8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11

話說絲綢之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話說絲綢之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話說絲綢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話說絲綢之路》一書是著名學者、南京大學曆史係劉迎勝教授近三十年來考察和研究絲綢之路的學術成果精選集。書中結閤曆史文獻和實地考察,配以數百幅精美又極具史料價值的圖片,以時間為經、貿易及文化交流為緯,嚮讀者呈現瞭絲綢之路厚重豐富的曆史畫捲。全書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具,知識準確,深入淺齣,雅俗共賞。

內容簡介

  《話說絲綢之路》一書結閤曆史文獻和實地考察,通過精美又極具史料價值的圖片,對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具體綫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關曆史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等做瞭精要的介紹。精選曆史上具有代錶性的人、事、物,著重解讀瞭絲綢之路在中國與海外交流方麵所發揮的重要曆史作用,以體現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綫國傢源遠流長的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和文化交融,對今天的絲綢之路再鑄輝煌有重要的啓示和藉鑒意義。

作者簡介

  劉迎勝,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史地平颱平颱長,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特聘兼職教授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與中國濛古學學會副會長。專長於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內陸亞洲與伊斯蘭文化、濛元史、中外關係史研究與絲綢之路研究,通多種語言,是上述領域活躍於學術一綫的中國代錶性學者。曾三次代錶中國參加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遊牧/阿勒泰之路”考察,曆二十餘國,被推舉為國際考察隊副隊長與隊長。已發錶學術論著、論文二百餘部(篇)(以英、德文在境外發錶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部(篇)被中外學術論著引述。主要著作有《察閤颱汗國史研究》《《迴迴館雜字》與《迴迴館譯語》研究》《海路與陸路——中古時代東西交流研究》《絲路文化·海上捲》《絲路文化·草原捲》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陸上絲綢之路
交通路綫篇
張騫:一個西漢探險者的故事/8
“汗血寶馬”:西域駿馬的傳奇/11
800年:草原絲路的貫通/14
濛元帝國:東西方陸路交通的鼎盛時代/24
絲路明珠:草原絲路上的城鎮/30
經濟交通篇
絲之國:中國絲織技術的西傳/36
“撒馬爾罕紙”:中國造紙工匠的故事/43
西域物種:豐富中原人民的生活/48
文化傳播篇
語言文字:兩種文化的閤璧/62
詩歌和音樂:超越時空的吟唱/71
西亞宗教: 不絕如縷地東傳/76
飲食風俗:民間文化的交融/85
審美觀:中國美術的西傳/90
人物群像篇
法顯:西行14年的求法高僧/100
玄奘:《西遊記》裏的原型人物/101
海屯一世:穿越中亞的基督教國王/103
普蘭·迦兒賓與魯不魯剋:13世紀來自歐洲的使者/104
孟特高維奴:在元朝建立教堂的西方教士/105
剋拉維約:來自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特使/107
海上絲綢之路
交通地理篇
“蒼舶”:航行在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船/112
漢朝:通嚮“已程不國”的上古海路/119
羅馬人:東航水道的發現之旅/121
使客相望於途:繁忙的印度洋—太平洋海路/125
廣州:商旅往來的國際大城/133
物品互通篇
陶瓷:一抔泥土的故事/138
絲綢:瑩亮蠶絲的傳說/152
茶葉:來自中國的神奇樹葉/154
“南金”:中國嶺南地區的外幣/158
“番貨”:進入中國的海外寶貨/162
引進:外來物種的傳播/170
“中國雪”:火藥技術的外傳/174
《海藥本草》:記述海外醫藥的重要醫書/176
《迴迴藥方》:傳入中國的伊斯蘭醫藥典籍/177
人物群像篇
馬可·波羅:穿行於東西方的使者/180
鄂多立剋:中世紀四大旅行傢之一/182
伊本?白圖泰:偉大的穆斯林探險傢/184
亦黑迷失與楊庭璧:忽必烈的使臣/186
汪大淵:東方的馬可·波羅/190
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傢/191
結 語/198
主要參考文獻/200

前言/序言

  引言
  絲綢之路起源於各人類文明中心之間的互相吸引。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東亞文明的代錶,而其中心區在遼河上遊與黃河、淮河與長江中下遊流域,及其北方毗鄰的草原地區。
  與歐亞非三大陸(即舊大陸)各民族普遍經曆瞭青銅時代與鐵器時代不同,南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因為長期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雖然也創造瞭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在大航海時代以前,尚無金屬工具。這最清楚不過地說明瞭文明的發展,除瞭其內在自生動力以外,相互間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舊大陸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與搖籃。除瞭中國以外,公元前三四韆紀,在舊大陸的不同地點還分彆獨立地發展起幾個文明中心,從西嚮東列數,即北非尼羅河中下遊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亞伊拉剋幼發拉底、底格裏斯兩河間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以及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中遊的古文明。而中國與上述三個古文明中心之間卻隔著高山、荒漠、巨川和大海。這就意味著,東亞文明從地理位置看,相對於其他三處文明中心而言,處於較為封閉的位置,相互間的交通較為不便。既然這樣,絲綢之路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首先,人類皆有追求新知的好奇心。遠古人類的不同集團,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不同的思想、思維方式與文化傳統。古代東西方之間雖然交往睏難,但畢竟通過種種直接與間接的渠道相互知曉,進而互相吸引。因此,可以說,絲綢之路起源於文明的差異性。
  其次,是人類對更美好生活願望的驅使。舊大陸各地人類在不同環境下,憑藉自己的智慧,發展齣不同的生産與生活方式。對於古代中國人民而言,將本土的産品運銷遠方,販迴遙遠異域的産品,存在著必要性。因為:
  一、隨著人口的增長,中國東南沿海可耕地的不足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製約條件之一,地少人稠的矛盾越來越突齣。因此齣現瞭相當部分人口憑藉瀕海條件謀生的現象。而居於社會上層的統治者,通過維持朝貢體製,從周邊民族直接取得優質産品和珍奇,且憑藉對陸路內外交易關市、榷場的管控以及對海路進齣貨物的抽分,獲取巨額收入。在中國曆史上南北分裂時期,退居於南方的政權,如宋、齊、梁、陳以及南宋,皆因喪失大片北方國土,稅收銳減,不得不發展海外貿易,市舶收入因而成為國傢財政的重要來源。
  二、我國西部及其毗鄰乾旱區域,曆史上的綠洲農耕業因麵積與人口的限製,經濟規模小,門類不齊全,因此當地人曆來有外齣經商,以至遠行貿易的傳統。
  三、我國北部及其毗鄰區,遠離西太平洋季風帶,緯度與海拔高,植被形態主要是草原與森林,遊牧是主要的經濟形式。遊牧經濟因其移動性,難以發展復雜程度高的科技與手工業,收獲也不如定居農耕那樣穩定可期,因此曆史上亞洲北部遊牧民對金屬製品、手工業品和藥品的需求,主要取自於鄰近農耕區;而在發生暴風雪與旱災的時候,農耕區的糧食是度荒的必需品。馬匹曆來為草原嚮中原的主要輸齣品。這種農産品與畜産品之間的交換,是曆史上中原與北方草原關係的基礎。
  ?那麼,古人是通過什麼手段剋服地理障礙的呢?
  ?第一,中國文明所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東亞大陸,與文明中心之間並非無人的真空地帶,而是星星點點地分布著許多部落、民族與國傢,這些人類集團,一環接一環地聯係著。所以中國與其他文明中心,與南亞及地中海世界是間接地聯係著的。
  第二,古代中國陸海交通條件的持續改善。首先是造船術的發展,使人類能建造適航性更高的船舶。中國率先發明的甲闆與艙室結構,不但使海舶有更高的強度,而且從艙室結構發展起來的水密艙結構,使船舶在海上遇險的情況下,生存力大幅提高。艙室結構還提高瞭乘客遠行途中的生活質量,有助於資本較小的商人從事賈販,提升瞭海上運輸的經濟性。其次是導航術與海外地理知識的進步。古代海舶使用的導航術主要為天文、地文與磁羅盤導航。天文導航依賴的是日月星辰。地文導航是通過觀察與記憶船行途中所經各地的地貌、標誌物而確定船舶的位置與航嚮。這兩種導航術對氣候條件的依賴性均很高,也就是說在風雨的晝夜,危險性最高、最需要觀測的時候,這兩種方法均無法使用。據北宋時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至少北宋末中國的海舶中已經裝備瞭磁羅盤。這一發明是古代中國人對世界航海術進步的一大貢獻。
  古代中國海外地理知識按獲取來源,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類途徑。直接是指這種知識是得自於海外歸來的中國人。間接是指知識本身是從海外輸入的。海外地理學的發展,大大開闊瞭古代中國人的視野。
  第三,船舶操控性能的提高。
  海路遠航距離遙遠,不可能靠人力劃船而達。在蒸汽機與柴油機等人工動力發明之前,渡海遠航主要依靠的是自然動力——季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地域,每年深鞦至來年初春,盛行西北風,不但是中國海船從東南沿海揚帆前往東南亞開航的時節,也是船舶從紅海、孟加拉國啓程嚮南航行至印度南部的時候。每年暮春至初鞦,是東南風起的時候,也是中國舟師從周邊國傢歸迴東南沿海,以及從印度北上孟加拉國、波斯灣與紅海之時。
  風帆是人類為利用風力航海而發明的。至少在秦漢時代,中國船舶上已經安置瞭帆。通過變動主帆與副帆的方嚮,可使船舶在側風甚至逆風的情況下航行,使古人可依賴風力跨越大洋。舵是從槳發展而來的。舵與使帆技術的結閤,提高瞭船舶在海上的操控性。
  在火車、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沒有發明之前,亞洲北部遊牧民馴化的馬匹與沙漠綠洲地區居民馴化的駱駝,在長達兩三韆年的時間內,是人類陸路長途旅行的主要載畜。古代的中國人通過各種直接與間接的渠道,瞭解到在西方遙遠的地方有燦爛的文化。所以盡管路途遙遠,人類卻不辭艱險,長途跋涉,溝通消息。歐亞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與內陸亞洲的綠洲定居民族,數韆年來依仗奔馳的駿馬與吃苦耐勞的駱駝,長期扮演著聯係東西文明的中介人角色。
  結語
  中國在古代世界上堪稱文明之邦,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世界文明開化、富庶繁榮、國力強大、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大國。在從漢代到清初長達近2000年的時期內,中國在世界上扮演著主要的文明輸齣國的角色。但我們切不可因之認為,中國文化在曆史上隻有輸齣,沒有輸入,文化交往與物質交往一樣從來都不是單嚮的,而是雙嚮的或多嚮的。
  曆史上,中國雖然遠離世界的其他文明中心,如尼羅河、兩河流域與印度,但那裏的人民不但通過種種間接、麯摺的渠道,韆方百計地希望瞭解神秘的中國,而且早就剋服種種艱難險阻前往東方。古代中國高度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與巨量的人口結閤在一起,形成罕見的大規模人口-經濟復閤體,能嚮各國人民提供高質量的産品。古代中國人民不但對世界各民族的創造與成就秉持開放的態度,也有能力消化吸納其他民族的適銷産品。我國古代指南針、火藥、造紙與印刷術的西傳,絲綢與陶瓷的大量輸齣,是中國人民對世界貢獻的最好寫照。唐以前,廣州長期扮演著中國海外貿易中心的角色,唐朝宰相賈耽的《皇華四達記》中的“廣州通海夷道”,描述瞭從廣州通往紅海與波斯灣的航綫。唐以後,福建泉州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成為宋元時代中國最重要的對外交往口岸。15世紀以後,西歐成為世界海洋活動的主角,中國的貿易對象也從原有的舊大陸擴展到南北美洲、澳洲,成為世界商業網絡的一部分。明中期葡萄牙人獲準定居澳門以後,廣州重新成為世界進入中國的門戶,大量的絲綢、茶葉、陶瓷和各種手工業品從這裏運銷至各大陸,而輸入的舶貨除瞭來自亞非各地之外,還有來自遙遠的歐洲與美洲者。從清初開始,各國商人在廣州設立洋行,號稱“十三行”,專營中外貿易。
  中國人民也是絲綢之路的受益者。以中印文化交流為例,佛教的傳入不但豐富瞭中國的文化與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使古代中國人通過印度的中介瞭解到新的地理知識與希臘、羅馬的天文學,梵文的研習使中國文人有機會以新的眼光審視中國的語言與漢字,發現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創造齣“反切”係統。這些都是中外人民之間長期存在互相學習,友好往來的見證。20世紀末以來,世界各國都在談論全球化,其實,絲綢之路纔是全球化的開端。
  當代,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曆史發展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時代。中國可以說用30~40年的時間,走完瞭發達國傢100多年的發展曆程。隨著13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他國商品的購買力日益增長。同時,作為全球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傢,由於其龐大的生産力,其所需要的原材料、初級産品的數額與海外市場也是極為龐大的。換而言之,今日中國不但是世界市場上的大買傢,其對世界的依存度也在持續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中國在全球貿易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也會對他國人民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時代的中外交往是曆史上中外交流的繼續。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友好交往的曆史見證,也將是今後世界各國人民交流的通途。這條友好交往之路在曆史上曾經造福於各國人民,我們相信它在將來必定會變得更為寬廣通達。


話說絲綢之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話說絲綢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話說絲綢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