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取材於上海師範大學承擔的教育部“國培計劃”示範性集中培訓項目的係列培訓課程,是在語文骨乾教師培訓實踐中逐漸積纍的優質課程資源。
這是需要你用筆來讀的書。
將培訓現場的情境性元素,在紙質的書上加以體現,“參與式”的編排方式,引導你始終“在場”,就像是培訓中的一員。
聚焦“新課程實施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這一主題,針對“教學內容的閤宜性”和“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這兩個核心問題。內容由三個互補的“工作坊”組成。
主題學習工作坊
“專傢報告”、“專傢視角”、“互動交流”,體現專業的引領。
共同備課工作坊
“沉浸式體驗”,閤作專傢和研修學員共同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課例研究工作坊
專傢教師和實踐探索者的“教學示例”,一綫教師的多重對話。
內容簡介
《文言文教學教什麼》是根據國培標準設計的參與式語文培訓教材,在教材結構上有所創新,包括理論、課例、共同備課這3個工作坊,以及光盤資源,設計瞭讀者的學習方式,實現瞭教材的立體化,體現瞭培訓的案例式、情境式和參與式,堪稱“紙質版的在綫教育”。
作者簡介
王榮生,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全國課程資源專傢工作委員會語文分委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學術部主任。著有《語文科課程論基礎》、《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聽王榮生教授評課》等。
目錄
主題學習工作坊
·文言文閱讀教學設計基本原理
·在文本“語辭世界”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字詞的準確釋義與文言教學備課要領
·實現“文化滲透”的文言文教學——文言文教學內容確定的基本要領
共同備課工作坊
·從文言字詞的品味中把握文章所言之“誌”、所載之“道”——《始得西山宴遊記》共同備課的啓示
·從文本“煉字煉句處”讀齣文化意味來——《燭之武退秦師》共同備課的啓示
·在文本“細讀”中品味作品“前景化”的語言——《桃花源記》共同備課的啓示
·追求文言文教學中“言”“文”的真正統一——《黠鼠賦》共同備課的啓示
課例研究工作坊
·從文言文的“煉字煉句處”打開文本——童誌斌《始得西山宴遊記》課堂教學研討
·在語境中理解字詞語義,由字詞“細讀”把握文本內涵——童誌斌《項脊軒誌》課堂教學研討
·品味語言,把握“寓言”之“意”——硃震國《黠之驢》課堂教學研討
·在“朗讀”中品味作品語言,把握“所載之道”——硃震國《為學》課堂教學研討
·在課堂“活動”中引導小學生親近文言文——王崧舟《兩小兒辯日》課堂教學研討
精彩書摘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課文對這段古文中的“子”、“時習”、“說”、“慍”等字作瞭注解,說“子”是“先生,指孔子”;“時習”是“時常復習”;“說”是“悅的古字,愉快”;“慍”是“生氣、發怒”。究竟注得怎樣?是否準確可靠?參考《論語》的古注即可明白。現存《論語》最早注釋是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集解”,是産生於魏晉時期注釋古書的“體式”,錶示匯集前世所有注釋材料的意思,具有“集大成”性質。何晏《論語集解》,則是匯集、保存瞭兩漢時期所有注釋《論語》的材料,非常珍貴,當是備課首選的參考著作。除此以外,有梁皇侃《論語疏義》,北宋邢咼《論語疏》和清劉寶楠《論語正義》,都很值得參考。
何晏《集解》,其注“子”字,則引東漢馬融曰:“子者,男子通稱也,謂孔子也。”說明“子”是男人的“通稱”,課文怎麼可以釋作“先生”?確實不妥。
何晏注“時習”,引三國魏王肅曰:“時者,學者以時誦習也。”王氏的“以時”,據皇侃之意,“時”之義並非如此簡單,他說:“凡學有三時:一、身中時。《學記》雲:‘發然後禁,則扡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故《內則》雲。十年齣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二、年中時。《王製》雲:‘春鞦教以禮樂,鼕夏教以詩書。’鄭玄雲:‘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鞦鼕,陰也,書禮者事,事亦陰也。互言之者,皆以其術相成。’《文王世子》雲:‘春誦,夏弦,鞦學禮,鼕讀書。’鄭玄雲:‘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陰用事,則學之以事,因時順氣,於功易成也。’三、日中時。《學記》雲:‘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是日日所習也。言學者以此時誦習,所學篇簡之文及禮樂之容,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所以為說懌也。”則“時”之義包涵人之“一生”學習的階段,又包涵“四時”及“每日”,內涵極為豐富,絕非教材注釋“時常”可以道盡。
“說”字,更非“愉快”一義。皇侃以“說”、“樂”二字作比較,說:“說之與樂,俱是歡欣,在心常等而貌跡有殊。‘‘晚’則心多貌少,‘樂’則心貌俱多。所以然者,嚮得講習在我,自得於懷抱,故心多曰‘說’。今朋友講說,義味相交,德音往復,形彰在外,故心貌俱多曰‘樂,也。”意思是說,‘說’之為喜悅,在於內心;“樂”之為喜悅,在於外貌。唐代陸德明說得夏明白:“譙周雲:‘悅深而樂淺。’一雲:自內曰悅,自外曰樂。”由此可知,孔子“學而時習”所獲得的“喜悅”,多於“有朋自遠方來”,那麼他重於“學習”昭然若揭,不待多言。
“朋”,今多以為“朋友”。何晏引東漢包鹹:“同門曰朋。”何謂“同門”?邢呂說:“鄭玄注《大司徒》雲:‘同師曰朋,同誌曰友。’然則‘同門’者,同在師門以受學者也。朋,即群黨之謂。故子夏曰:‘吾離群而索居。’鄭玄注雲:‘群謂同門朋友也。’此言‘有朋自遠方來’者,即《學記》雲:‘三年視敬業樂群也。’同誌謂同其心意所趣嚮也。朋疏而友親,朋來既樂,友即可知,故略不言也。”可知《論語》“朋”字的原意指“同師門者”,猶今說“同學”,不能解作“朋友”。
“慍”字釋為“生氣、發怒”,雖是采用何晏“慍,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也”之說,其實還得參考他注。唐陸德明引鄭雲:“慍,怨也。”怒、怨是有所區彆的:蘊積於內而未外泄者曰“怨”,又曰“慍”;宣泄於外者曰“怒”。意思是說,君子為人所不知,連心裏頭生氣一下都沒有,更莫說抱怨牢騷瞭,足見君子為人豁達、開通。如果不去參考一番舊注,恐怕百思未得其解。
……
文言文教學教什麼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