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目前社會上誤用、濫用成語的現象比較嚴重,作者從2008年開始,陸續寫瞭一批辨析成語誤用的小文章,發錶在《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等語文刊物和新聞刊物上,反響較好。每篇文章講一條成語,韆字左右。先說這條成語怎麼講,理解和運用這條成語要注意些什麼,然後舉齣媒體中誤用的例子,分析錯在哪裏,原因何在,必要時也指齣應該怎樣修改。《成語誤用辨析200例》即是這些文章的匯編。
《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所選200條成語都是媒體中誤用頻率較高的。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
二、所舉錯誤用例比較多,而且都取自近期主要報刊和主要網站,以便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
三、對成語用法和誤用原因的分析力求清楚透徹,使讀者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分析力求簡明扼要,使一般讀者都能看懂。
四、對成語字麵義和深層含義的解釋力求準確,書證力求豐富、典型。
作者簡介
趙丕傑,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
主要著作:《文言難句析疑》(北京齣版社),《中國古代禮俗》(語文齣版社),《戰國策選譯》(人民文學齣版社),《戰國策校釋二種》(首都師大齣版社)。參加編寫並擔任副主編的辭書有:《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還曾在《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語言文字應用》《辭書研究》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30篇。
目錄
序
序二
前言
“哀兵”不等於敗軍、弱旅
不要擴大“愛不釋手”的使用範圍
“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快
不是主次關係不能用“本末倒置”
“比翼雙飛”隻能比喻夫妻
“鞭長莫及”與“望塵莫及”
“兵不血刃”不等於輕取
“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
莫把“不寒而栗”當成“寒而栗”
“不盡人意”不是“盡如人意”的否定式
“不絕如縷”不是接連不斷
“不可理喻”不是不可理解
“不可磨滅”的使用範圍和感情色彩
“不名一錢”不是不值一錢
“不情之請”是客套話
“不忍卒讀”的不是拙劣之作
“不容置喙”不是不容置疑、無從置喙
“不以為然”不是不在意
“不贊一詞”的“贊”不是贊美
聽不懂彆人的話叫“不知所雲”嗎?
“不知所蹤”“不知所終”和“不知去嚮”
“不足為訓”的“訓”不是教訓
“慘淡經營”並非生意慘淡
“側目而視”的種種誤用
“曾幾何時”不等於過去、當初
“差強人意”是不能令人滿意嗎?
一種顔色的花能說“姹紫嫣紅”嗎?
“長此以往”與“久而久之”
“車載鬥量”錶示不足為奇
“充耳不聞”不是沒有聽見
“躊躇滿誌”不等於滿懷信心
“處心積慮”是貶義成語
“蠢蠢欲動”不是中性成語
“蹉跎歲月”不是苦難的歲月
“殫精竭慮”不用於貶義
“當仁不讓”是積極去做閤乎正義的事
不要隨意擴大“蕩氣迴腸”的使用範圍
“燈火闌珊”是燈火輝煌嗎?
“鼎力相助”是敬辭
“鼎足而立”的是三方
“豆蔻年華”與性彆、年齡
“辛為圭臬”的“圭臬”指什麼?
“附庸風雅”是貶義成語
“改頭換麵”的含義和感情色彩
親身感受不能說“感同身受”
物價飛漲能說“高歌猛進”嗎?”
“各有韆鞦”含褒義
“功敗垂成”不用於壞事
做事沒成功叫“功虧一簣”嗎?
“颳目相看”與“另眼相看”
“管窺蠡測”不等於窺見、推測
“廣開言路”是領導者的行為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天然景物
“裹足不前”與“停滯不前”
“過江之鯽”的感情色彩
“過猶不及”不等於過頭
“邯鄲學步”不等於“亦步亦趨”“生搬硬套”
“汗牛充棟”用於書籍之類
“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多
“虎視眈眈”是貶義成語
“渙然冰釋”比喻疑慮、誤會消除
“繪聲繪色”不能形容錶演藝術
“火中取栗”不是為自己謀利
“禍起蕭牆”比喻禍亂起於內部
“吉光片羽”與“一鱗半爪”
“集思廣益”不是群眾的行為
“集腋成裘”不用於消極事物
“濟濟一堂”隻能形容人多
“堅苦卓絕”與“艱苦卓絕”
“間不容發”不形容空隙小
不要把“緊鑼密鼓”用如“緊張”
“噤若寒蟬”形容不敢說話
“敬謝不敏”不等於拒絕接受
不要濫用“舉案齊眉”
“侃侃而談”不等於“誇誇其談”“侃大山”
“慷慨解囊”不用於自己消費
“空榖足音”用於比喻
新聞報道慎用“空前絕後”
……
精彩書摘
《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
“翻雲覆雨”的種種誤用
“翻雲覆雨”意思是手心嚮上時興雲,手心嚮下時作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權術,含貶義。語本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後以“翻雲覆雨”四字成文。例如元·喬吉《揚州夢》四摺:“你不閤打鳳牢籠,翻雲覆雨,陷人坑阱。”茅盾《論“寬容”之道》:“對於翻雲覆雨,毫無操守,而偏偏儼然自居的醜角,也決不寬容。”秦牧《畫地為牢與廣闊天地》:“生活上的窮奢極侈,糜爛腐敗,作風上的兩麵三刀,翻雲覆雨,理論上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就是他們的馬腳和破綻的一部分。”唐弢《“天討”》:“以江亢虎投機手段的巧妙,誠不愧為翻雲覆雨的能手。”
很多人沒有準確理解“翻雲覆雨”的含義和感情色彩,以為既然能夠興雲作雨,想必神通廣大,氣勢宏偉,於是把它同“呼風喚雨”(原指神仙道士能施展法術呼喚風雨,現比喻能夠支配自然或左右局麵)或“叱吒風雲”(怒喝一聲可以使風雲興起或變色,形容聲勢或威力極大)混為一談,以緻造成誤用。例如:
(1)1992年,退役軍人張國慶在深圳創辦君安證券,此後,君安在中國股市翻雲覆雨長達五年。其咄咄逼人的態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達到高峰。(新華網2010年11月30日)
(2)昔日翻雲覆雨的美國華爾街在危機麵前變得脆弱不堪,歐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傢自身難保,G20由此被推嚮世界舞颱中央。(中國新聞網2010年6月27日)
(3)在今年的外援市場上,馬布裏和戴維斯是名頭最響和戰力最強的外援,在NBA都能排上號的兩人,在CBA的賽場上,絕對能夠翻雲覆雨。(《現代快報》2010年12月16日)
這幾例是說君安證券公司、華爾街老闆和馬布裏、戴維斯,威力強大,足以左右局勢,而不是說他們反復無常、玩弄權術,顯然都不能使用“翻雲覆雨”。可以酌情改用“呼風喚雨”或“叱吒風雲”。
也有人以為既然可以興雲作雨,想必也可以掀起風浪,推動波瀾,於是把它同“興風作浪”(掀起風浪,比喻挑起事端或進行破壞)、“推波助瀾”(推動水波,助長大浪,比喻促使或助長事物發展)混為一談,以緻造成誤用。例如:
(4)國際炒傢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恣意妄為,翻雲覆雨,攪得亞洲多個國傢和地區乃至世界不得安寜。(人民網2011年4月6日)
(5)《經濟信息聯播>報道,在豬肉市場上曾有不少資金進齣,翻雲覆雨,最終導緻豬肉價格暴漲暴跌。(人民網2011年6月22日)
(6)在漲價的中草藥産業鏈的兩端,上遊的藥農和下遊的中藥製藥企業……都不是這次漲價的主要受益者,恰恰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渠道中間商在其中起到瞭翻雲覆雨的作用。(《新聞晚報》2011年6月13日)
……
《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圖書簡介 一、引言:漢語的魅力與成語的睏境 漢語,這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語言,以其博大精深、意蘊豐富而著稱於世。在漢語的浩瀚星河中,成語猶如璀璨的群星,它們濃縮瞭曆史的精華,凝聚瞭民族的智慧,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個成語背後,往往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一種精妙的哲理。掌握並恰當運用成語,不僅能讓我們的語言錶達更加精準、生動、富有錶現力,更能彰顯我們對漢語的深刻理解和文化素養。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可能麵臨挑戰,漢語的魅力在現代社會也遇到瞭一些“睏境”,其中最為突齣的便是成語的誤用現象。在信息爆炸、快節奏的傳播環境中,成語的傳播和使用變得更加便捷,但同時也潛藏著被麯解、濫用甚至誤讀的風險。不少人在使用成語時,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或模糊的印象上,未能深入理解其本義、典故、適用語境,導緻張冠李戴、詞不達意,甚至鬧齣笑話。這種誤用不僅損害瞭漢語的嚴謹性,也削弱瞭成語的文化感染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應運而生。本書並非一本泛泛而談的成語匯編,也不是一本枯燥的語法教科書。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聚焦於漢語學習者和使用者在成語運用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陷阱”——成語的誤用。本書旨在通過對200個典型成語誤用案例的深入剖析,引導讀者走齣成語使用的迷霧,真正領略成語的精妙之處,提升漢語的錶達水平,成為一個更自信、更精準的漢語使用者。 二、本書核心價值:精準辨析,撥雲見日 《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精準辨析和撥雲見日。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錯誤,而是緻力於揭示成語誤用的根源,厘清其正確的用法,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成語的清晰認知。 深層剖析,揭示誤用根源: 許多成語的誤用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對成語字麵意義的過度解讀、對成語典故的遺忘或誤解、對成語適用範圍的混淆,或是受到網絡流行語、非正式錶達的乾擾。本書將深入挖掘每一個誤用案例的背後原因,從字詞來源、典故演變、曆史文化等多個維度進行考證,讓讀者明白“錯”在哪裏,以及為何會“錯”。例如,為何“數典忘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忘記寫過的文章”,而是特指忘記瞭自己民族的曆史和傳統?為何“不閤時宜”的“宜”並非指“閤適”,而是指“適宜”的狀態?這些深層的原因,將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成語的更深刻理解。 正本清源,厘清正確用法: 在剖析誤用的基礎上,本書將不遺餘力地梳理成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以及其最準確、最恰當的用法。每一個成語的正確解釋都會結閤具體的例句,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其應用場景。本書所選取的例句,既有經典的文學作品片段,也有貼近生活的日常錶達,力求讓讀者在理解的同時,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例如,對於“功虧一簣”,不僅會解釋其字麵意思,還會引導讀者體會其所蘊含的“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的警示意義,並通過例句展示其在不同語境下的應用。 案例豐富,覆蓋廣泛: 本書精選瞭200個具有代錶性的成語誤用案例,這些案例涵蓋瞭形容人物、描述事件、錶達情感、闡述哲理等各個方麵。無論是“不容置喙”與“不容置疑”的混淆,還是“不恥下問”與“不恥上問”的誤用,亦或是“相敬如賓”與“相濡以沫”的辨析,都可能是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常常遇到的睏惑。通過這200個鮮活的案例,讀者可以有效地規避常見的成語使用誤區。 循序漸進,趣味盎然: 本書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將“辨析”的過程設計得如同一次“語林漫步”。每一篇辨析都像是一次小小的探險,引導讀者跟隨作者一起,從一個誤用現象齣發,層層剝繭,最終抵達真相。這種“探險式”的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讓學習過程不再是負擔,而是享受。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確保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漢語水平的讀者都能輕鬆閱讀。 三、本書內容結構與特色 《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在內容編排上,力求科學閤理,方便讀者查閱和學習。 1. 分類編排,邏輯清晰: 為瞭便於讀者理解和記憶,本書將200個成語誤用案例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分類。常見的分類方式可能包括: 近義詞混淆類: 將形近、意近但用法有彆的成語進行對比辨析,如“不寒而栗”與“不寒而戰”,“按部就班”與“循規蹈矩”。 字麵義與本義偏離類: 揭示一些成語因被誤讀字麵意思而導緻的錯誤理解,如“罄竹難書”的“罄”並非指“盡”,而是指“竹簡的全部”。 語境適用錯誤類: 指齣一些成語在特定語境下不適用的情況,如“蔚然成風”不宜用於描述消極現象。 典故誤解類: 深入剖析因對成語典故理解不清而産生的誤用,如“望梅止渴”的背後故事及其引申義。 褒貶色彩錯用類: 糾正因對成語褒貶色彩判斷失誤而導緻的錶達不當,如“鬼斧神工”形容的是贊嘆,而非負麵評價。 2. 結構統一,易於掌握: 每一條成語誤用辨析的結構都相對統一,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誤用示例: 以一個包含誤用成語的句子或短語呈現,直觀展示問題。 正確用法: 給齣該成語的正確解釋、本義、引申義以及恰當的例句。 誤用原因剖析: 詳細解釋為何會齣現此誤用,可能涉及字詞、典故、語境等多個方麵。 辨析與提示: 總結辨析要點,給齣易混淆的成語對比,或提供記憶技巧。 3. 圖文並茂,生動有趣: 為瞭增加閱讀的趣味性,部分成語的辨析可能輔以簡潔的插圖或漫畫,形象地展現成語的含義或誤用情境。例如,可以用漫畫來錶現“緣木求魚”的徒勞無功。 4. 附錄實用,拓展延伸: 書末可能附有常用成語索引、易錯成語匯總等實用附錄,方便讀者快速查閱和復習。此外,還可以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學習和運用成語的建議,引導讀者進一步提升漢語能力。 四、本書的目標讀者 《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適閤廣泛的讀者群體,包括但不限於: 漢語學習者(母語者和非母語者): 任何希望提升漢語錶達能力、糾正成語使用錯誤的學習者。 學生: 中小學生、高中生、大學生,特彆是正在進行語文學習的學生,本書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提升寫作和口語水平。 教師與教育工作者: 可作為教學參考資料,幫助學生們攻剋成語誤用的難關。 文字工作者: 記者、編輯、作傢、翻譯等,需要精準把握語言分寸的專業人士。 文化愛好者: 對中國傳統文化、語言文字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本書將是一次深入瞭解成語的絕佳機會。 普通讀者: 任何希望在日常交流中使語言更具文采、更顯修養的讀者。 五、結語:讓成語成為錶達的利器,而非溝通的障礙 成語是漢語的瑰寶,是智慧的結晶。然而,當成語被誤用時,它便可能成為溝通的障礙,甚至鬧齣笑話。《語林漫步叢書:成語誤用辨析200例》的誕生,正是為瞭讓這一現狀得到改善。本書希望通過其獨特的辨析方式,幫助讀者撥開迷霧,認清成語的真麵目,掌握其精髓,讓成語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絆腳石”,而是真正成為我們錶達的利器,讓我們的語言更加精準、生動、優雅,也讓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我們的每一次言談舉止中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踏上這場“語林漫步”,與成語同行,一同感受漢語的無窮魅力,一同領略古老智慧的閃光。相信在本書的陪伴下,您一定能成為一個更加自信、更加優秀的漢語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