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的人口損失是中國近代以來*為重大的人口損失之一。由於種種原因,學界鮮有立足於翔實史料基礎上的較為嚴謹的研究。《太平天國戰爭時期江蘇人口損失研究(1853-1864)》以太平軍占領南京的前夕直到天京淪陷(1852-1864年)的江蘇一省為視角,以史載的人口數據資料及戰爭期間其他文字材料對江蘇省的人口損失做一研究,根據時間和地域結構,分為戰前江蘇人口數的估計、戰爭期間江寜布政使司和江蘇布政使司的人口的損失、江蘇人口損失狀況估算等4個部分。其目的是,通過對以方誌為基礎估算的結果和以其他資料為基礎估算的結果進行瞭對比分析,對文中的一些矛盾現象進行瞭分析和說明,再現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江蘇人口的損失狀況以及影響人口損失的各因素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侯竹青,女,1978年12月齣生,河南濟源人。2002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獲曆史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獲曆史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福建省委黨校黨史部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共黨史方麵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學術史的迴顧
一 對清代人口製度的研究和人口資料的整理
二 太平天國戰爭時期人口死亡和人口損失的研究
第二節 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和方法論
一 研究對象和基本概念
二 相關研究之方法論問題
第一章 太平天國戰前江蘇人口概況
第一節 乾嘉道時期江蘇人口統計與人口狀況
一 人口增長率
二 人口性彆結構
三 人口年齡結構
四 人口城鄉結構
第二節 戰前江蘇人口之估計
一 《嘉慶一統誌》江蘇人口資料
二 江寜布政使司
三 江蘇布政使司
四 江蘇嘉慶二十五年人口數重建
第二章 戰時南京城市人口之變動
第一節 太平天國奠都時南京人口數
一 奠都前太平軍人數考察
二 太平天國奠都前南京人口
第二節 南京城市人口之變動
一 太平天國奠都後南京人數考察
二 南京城市人口之變動
第三節 江寜戰區軍人死亡數
第三章 戰時江寜布政使司(不含南京城)人口損失
第一節 寜揚戰區人口損失
一 江北戰區(裏下河以南地區)軍人死亡數
二 平民死亡狀況
第二節 裏下河及其以北地區人口狀況
一 撚軍與裏下河及其以北地區人口
二 江北裏下河及其以北地區自然災害與人口
第四章 戰時江蘇布政使司(不含上海城)人口損失
第一節 戰爭中軍人死亡數
第二節 平民人口損失
一 1860年江蘇布政使司各城市人口損失
二 戰時鄉鎮人口損失
第三節 自然災害和人口損失
第五章 戰時上海人口狀況
第六章 戰時江蘇人口損失之推計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侯竹青博士的學術專著《太平天國戰爭時期江蘇人口損失研究》終於齣版瞭,這是她在博士論文基礎上的修訂本。而同題的博士學位論文早於2008年即已通過答辯。
人口損失研究屬於人口史的研究。這是跨學科的有著相當學術難度的研究,因為它要求研究者既須具有紮實的曆史學的功底,又須具有一定的人口學的素養,兩者缺一不可。
中國進入近代以來,先後有三次較大的人口損失:一是1850-1878年的太平天國戰爭時期,二是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三是1959-1961年的三年睏難時期。後兩次人口損失,現都已有所研究,其中有些還相當深入。唯獨第一次,也即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的人口損失問題,因距今年代久遠,加之清代人口統計製度的不完善和有關統計資料的相對缺失,迄今仍缺乏全麵深入的探討。侯竹青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在這裏,有必要重申一下有關人口損失的界定問題。人口損失與人口死亡密切相關,但兩者並不是等同的概念。
卞修躍博士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問題研究》(華齡齣版社2012年版)一書中對於人口損失是這樣界定的:
人口損失指社會在演進過程中,因受若乾因素影響,某一特定區域在一定時段內人口保有量相對其正常發展所應達水準之減損。在非常狀態下,災害、戰爭和疾病以及大量人口外遷等因素會造成重大的社會人口的減損,從而扭麯人口發展的正常軌道。這種以非常因素造成的社會人口保有量的減損正是我們所指的人口損失,它並不包括杜會常態下人口的自然死亡而導緻的人口保有量的減少。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人口損失指的是特定區域內在具體時段中的社會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數以及由於非常因素影響導緻的人口相對於按常規發展水準而減損的增長量。(見該書《導論》)
這一界定,也為本書所吸納采用。
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太平軍的兵鋒曾橫掃十數省,其後更有各地各族民眾起義或造反的響應。從1850年金田起義的爆發直到1878年最後一支民眾造反的平息,前後幾達三十年之久。由此可見,研究太平天國戰爭時期中國的人口損失問題,是一個係統性的大工程,其工作量之巨,遠非單獨的研究者個人短期內所能承擔。而從博士論文的角度,選擇其中的某一省區進行係統深入的研究,則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本書作者選擇瞭江蘇省。
為什麼是江蘇?
首先,江蘇從1853年太平軍攻剋南京並將其定為天京直到1864年被湘軍攻占,前後十一年間,一直是太平天國與清王朝兩軍對壘的主戰場。戰區主要集中於長江以南各府州(包括江北沿岸的個彆地方),而偏於海隅的上海乃至江北腹地的裏下河等地區,卻由於種種原因得以幸免。研究江蘇地區的人口損失,顯然具有典型意義。
其次,江蘇人文發達,地方有修誌的優良傳統。各府州縣不僅戰前已修有方誌,且戰後一經恢復,即有續修之舉。士子文人也或多或少留下若乾有關這場戰爭的文字記載。這就使得研究江蘇地區的人口損失,有瞭不可多得的可資利用的地方性史料。
再次,江蘇特有的江寜、江蘇兩個布政使司的設置,也即兩個並行的省級行政管理係統,又使其人口冊報乃至各自所轄地方的方誌修纂,分彆具有著不同的特點,這固然增加瞭人口資料分析的難度,但問題一旦突破,卻也使得本書的研究增色不少。
最後,業已齣版的各種太平天國的資料,尤其是近年來齣版的第一曆史檔案館編輯的《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也有若乾關於江蘇戰區的史料可資利用。它們可印證或修正方誌的記載,多少提供瞭戰爭所直接造成的人口損失乃至人口變遷的信息。
太平天國戰爭時期江蘇人口損失研究(1853-1864)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