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學專著係列: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

現代化學專著係列: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昂,卓尚軍,李國會 著
圖書標籤:
  • X射綫熒光光譜
  • 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
  • 光譜分析
  • 化學分析
  • 材料分析
  • 元素分析
  • 現代化學
  • 分析化學
  • 無機化學
  • 科學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202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19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科学版化学专著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8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化學專著係列: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係統介紹瞭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所涉及的基礎知識、探測器和激發源、不同類型(包括微束全聚焦、全反射等)譜儀的結構、譜處理技術、基體效應及校正、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測試技術、薄試樣分析、樣品製備、不確定度評定和標準方法及應用等。對現代能量色散和波長色散譜儀的性能作瞭較係統的比較,並對不同類型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在地質分析、電子電氣産品中限用物質分析、文物分析和水泥原材料分析等領域的實際應用作瞭詳細介紹。
  《現代化學專著係列: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基本概念清晰、圖文並茂,通過實例闡述基本知識,又以基本原理解釋實驗現象,力求使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工作者知其所以然。《現代化學專著係列: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可作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的教學用書,是從事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研究與應用人員和相關專業的研究者的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緒論 能量色散和波長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的比較
§0.1 概述
§0.2 WDXRF和EDXRF譜儀色散方法
§0.3 用於WDXRF和EDXRF比較的譜儀
§0.3.1 通用EDXRF譜儀
§0.3.2 偏振和高能偏振EDXRF譜儀
§0.4 WDXRF和EDXRF譜儀本身引起的譜綫乾擾
§0.5 檢齣限
§0.6 分辨率
§0.7 準確度和精密度
§0.8 分析時間
§0.9 EDXRF和WDXRF譜儀比較小結
§0.10 EDXRF和WDXRF譜儀閤為一體的譜儀
參考文獻

第一章 X射綫熒光光譜物理學基礎
§1.1 X射綫的本質和定義
§1.2 X射綫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2.1 光電效應和特徵X射綫熒光輻射的産生
§1.2.2 X射綫在物質中的吸收
§1.2.3 X射綫在物質中的散射
§1.2.4 X射綫在物質中的衍射
§1.2.5 偏振
§1.2.6 反射和摺射
§1.3 莫塞萊(Moseley)定律
§1.4 熒光産額
§1.5 譜綫分數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激發和激發源
§2.1 X射綫管
§2.1.1 X射綫管的基本結構
§2.1.2 X射綫管靶材的選擇
§2.2 原級譜激發
§2.2.1 連續譜
§2.2.2 特徵X射綫
§2.3 二次靶激發
§2.3.1 X射綫熒光靶
§2.3.2 巴剋拉(Barkla)靶
§2.3.3 布拉格靶
§2.4 放射性核素激發源
§2.5 同步輻射光源
§2.6 質子激發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探測器
§3.1 概述
§3.2 X射綫探測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3.2.1 探測效率
§3.2.2 能量分辨率
§3.2.3 探測器的峰背比和峰尾比
§3.3 能量探測器組成
§3.4 常用的探測器簡介
§3.4.1 正比計數器
§3.4.2 閃爍計數器
§3.4.3 半導體探測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儀結構
§4.1 概述
§4.2 通用型和手持式EDXRF譜儀測量單元
§4.3 微束EDXRF譜儀測量單元
§4.3.1 X射綫透鏡及其性能
§4.3.2 微束EDXRF譜儀結構
§4.4 偏振EDXRF譜儀測量單元
§4.5 全反射EDXRF譜儀測量單元
§4.5.1 全反射EDXRF譜儀理論基礎
§4.5.2 全反射EDXRF譜儀結構
§4.6 測量單元中激發係統
……
第五章 譜處理
第六章 基體效應
第七章 元素間吸收增強效應的校正
第八章 散射綫在校正基體效應中的應用
第九章 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第十章 定量分析方法(1)——分析條件的設置
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方法(2)——校準麯綫的製定
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3)——鍍層和薄膜材料分析
第十三章 XRF定量分析中不確定度評定
第十四章 XRF標準方法
第十五章 樣品製備
第十六章 地質樣品分析
第十七章 電子電氣産品中限用物質分析
第十八章 文物分析
第十九章 水泥原材料分析
附錄

前言/序言

  近年來隨著矽漂移探測器性能不斷改進、基本參數法日益完善和譜處理電子學綫路由模擬電路改為數字電路,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儀在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製造和應用方麵有瞭質的飛躍,現已成為生産質量控製、生態環境監測、地質普查、醫藥食品檢測和文物分析等諸多領域的首選分析儀器之一,被普遍應用於實驗室分析、現場和原位分析。由於矽漂移探測器在300kcps情況下仍有130eV的分辨率,除超輕元素的分析外,能量色散譜儀在分析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方麵已基本達到波長色散譜儀的水平。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國産的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儀已在國內市場中占有重要份額,甚至還銷往多個國傢,其中微束毛細管聚焦透鏡的研製與生産,在國際X射綫熒光學界受到普遍認可。
  為適應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日益發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我國學者相繼齣版瞭一些專著,其中曹利國主編的《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方法》於1998年齣版,該書較係統地介紹方法的原理、低分辨率譜儀測試技術以及在礦山現場分析中的應用。梁鈺編著的《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基礎》(2007年9月)與羅立強等編著的《X射綫熒光光譜儀》(2008年1月)相繼齣版。卓尚軍等著的《X射綫熒光光譜的基本參數法》亦於2010年11月齣版。基於能量色散和波長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在基本原理、基體校正、定量分析和樣品製備等方麵有許多共性,這些書雖未對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作係統論述,但從事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的工作者依然可從上述著作中獲得許多有益的知識。不過在許多方麵如偏振、全反射、X光透鏡、譜的接收和處理等基礎知識以及在現場和原位分析中所涉及的問題等,上述專著涉及甚少或未予介紹,但這些問題對從事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工作者而言卻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於1974年開始從事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工作,主要從事基體校正和化學態等方麵的應用性基礎研究。1989年起在開展應用性基礎研究的同時,自籌資金著手研製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儀,譜儀先後使用正比計數管、Si(Li)和Si-PIN探測器。並與中南大學趙新娜教授、滿瑞林博士一起首次將偏最小二乘法用於低分辨率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EDXRF)光譜儀的譜處理和基體校正。經不斷完善,這些儀器在20世紀90年代成功地應用於鍍Zn層和ZnFe閤金層生産質量控製、大洋錳結核和銅礦現場分析、不銹鋼中多元素分析等。1998年12月我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退休,至2010年5月在帕納科公司任顧問。在這期間雖以較多精力解決不同用戶的實際問題與教學培訓工作,但也積纍瞭許多經驗,接觸瞭該公司最新産品信息和應用報告,這些均有助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對實踐中齣現的問題的思考。與此同時這幾年國內外學者在EDXRF譜儀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取得瞭不少進展。基於上述諸點,我於2009年5月著手組織撰寫本書,欲將多年的積纍奉獻給讀者,希望對從事X射綫熒光光譜研究與實際工作的科研技術人員能有所幫助。
現代化學專著係列: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 (本書內容概要) 本捲《現代化學專著係列: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聚焦於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應用,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精細控製高分子材料的微觀結構,進而實現宏觀性能的優化與調控。全書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先進閤成技術,再到功能化應用的全過程,旨在為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及相關工程技術領域的科研人員、研究生及高級工程師提供一份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手冊。 全書共分六大部分,二十個章節,內容組織邏輯嚴謹,層層遞進。 --- 第一部分:高分子結構基礎與熱力學(第1-4章)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基礎。首先,詳細闡述瞭高分子鏈的統計力學模型,包括理想鏈、真實鏈的構象描述,以及鏈段(Kuhn長度、Debye長度)在溶劑和無溶劑環境下的行為差異。重點分析瞭高分子溶液的熱力學行為,如Flory-Huggins理論的修正與應用,並引入瞭粘彈性理論的初步概念,探討瞭鏈纏結對宏觀流變學特性的影響。 第1章: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從隨機遊走模型齣發,深入討論瞭高斯鏈與佩爾林-雅科布斯鏈的數學描述,以及空間位阻對迴轉半徑的影響。 第2章: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與行為:詳細解析瞭臨界溶解溫度(UCST/LCST)的形成機理,並介紹瞭利用光散射技術(如靜態和動態光散射)對溶液分子量與尺寸的精確測定方法。 第3章:高分子固體態結構:重點剖析瞭無定形態與結晶態的微觀差異,結晶度的測定方法(如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的深度應用)及其對材料機械性能的決定性作用。 第4章:分子間作用力與界麵現象:討論瞭範德華力、氫鍵、π-π堆積等非共價相互作用在高分子體係中的作用,以及界麵張力在高分子共混物相分離中的角色。 --- 第二部分:先進聚閤反應工程(第5-8章) 本部分集中探討瞭閤成具有精確結構控製的高分子體係所需的前沿聚閤技術。重點不再是傳統的自由基聚閤,而是專注於活性/可控自由基聚閤(CRP)和逐步聚閤技術的精細化調控。 第5章:活性/可控自由基聚閤(CRP):係統梳理瞭原子轉移自由基聚閤(ATRP)、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閤(RAFT)和氮氧自由基聚閤(NMP)的機理、催化劑體係與鏈終止控製策略。特彆關注瞭製備具有明確分子量分布($Đ$值趨近1.05)和復雜拓撲結構(如星形、刷形、梯度共聚物)的技術流程。 第6章:開環易位聚閤(ROP)的立體控製:針對聚酯、聚內酯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分析瞭金屬催化劑(如锡、鋅絡閤物)對手性單體聚閤的立體選擇性控製,以及引發劑/單體比對聚閤物末端官能團的精準調控。 第7章:超支化與樹枝狀大分子閤成:闡述瞭Diels-Alder反應、“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在構建具有高支化密度和精確分子量(如第二代、第三代星形樹脂)體係中的應用。 第8章:原位聚閤與反應擠齣技術:探討瞭將聚閤反應與後續加工過程相結閤的工程方法,如利用反應型熔融擠齣技術製備原位反應型納米復閤材料,有效解決界麵相容性問題。 --- 第三部分:高分子拓撲結構與性能關聯(第9-12章) 結構是性能的根本決定因素。本部分深入剖析瞭不同拓撲結構對宏觀流變學、機械性能及物理擴散行為的獨特影響。 第9章:綫性、支化與環狀高分子的流變學差異:通過剪切稀化、拉伸流變行為的對比,揭示瞭拓撲結構如何影響聚閤物熔體的加工窗口。引入瞭非牛頓流體模型(如Carreau模型)在高分子熔體描述中的應用。 第10章:共軛聚閤物的電子結構與電學性能:針對有機電子學材料,分析瞭聚噻吩、聚苯胺等材料的能帶結構、電荷傳輸機製,以及摻雜/去摻雜過程對導電性的影響。 第11章:網絡聚閤物的交聯密度與彈性:基於橡膠彈性理論,探討瞭交聯密度對材料模量、溶脹比和蠕變性能的量化關係,並討論瞭動態共價鍵網絡(VITRIMERS)的設計原則。 第12章: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行為:詳細分析瞭微相分離的驅動力(缺陷能與彈性能的平衡),不同體積比下形成的結構(球狀、圓柱、層狀、雙連續相),及其在納米模闆製備中的應用。 --- 第四部分:高分子功能化與復閤材料(第13-16章)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功能性無機或有機組分引入高分子基體,以賦予材料新的特性。 第13章:納米填料的錶麵化學與界麵調控:重點討論瞭矽烷偶聯劑、錶麵活性劑如何改變無機填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粘土層)與高分子基體之間的潤濕性和相互作用力,從而優化復閤材料的力學和阻熱性能。 第14章:刺激響應性高分子(智能材料):深入研究瞭對pH值、溫度、光照或電場敏感的高分子水凝膠和聚閤物刷。闡述瞭響應機理,如高分子鏈的去溶脹/溶脹轉變,以及其在藥物緩釋和傳感器件中的應用。 第15章: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探討瞭可降解聚酯(如PLGA)的降解動力學,以及錶麵功能化(如PEG化、細胞粘附肽修飾)對生物相容性和細胞附著的影響。 第16章:導電與壓電高分子:分析瞭聚閤物中電荷遷移的微觀機製,如電荷在導電填料網絡中的隧穿效應,以及壓電效應在高分子薄膜中的取嚮與極化過程。 --- 第五部分:高分子加工與成型物理(第17-18章) 本部分關注從宏觀製備到最終成品形成過程中,材料所經曆的物理轉變。 第17章:高分子熔體的加工流變學:詳細介紹瞭擠齣、注塑過程中剪切速率、溫度對聚閤物分子取嚮的影響,以及剪切誘導的結晶和結構演變。 第18章:薄膜的拉伸與定嚮:分析瞭雙軸拉伸過程中高分子鏈的取嚮因子測定,以及拉伸比與膜的機械強度、氣體阻隔性能之間的定量關係。 --- 第六部分:先進錶徵技術在聚閤物中的應用(第19-20章) 本部分提供瞭利用現代光譜和散射技術進行高分子結構確證和性能分析的方法論。 第19章:小角X射綫/中子散射(SAXS/SANS)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闡釋瞭如何利用SAXS/SANS確定嵌段共聚物的微相結構尺寸、聚閤物納米復閤材料中填料的分布特徵,以及高分子鏈的局部構象信息。 第20章:固態核磁共振(ssNMR)與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探討瞭ssNMR在確定無定形區分子運動、固態相互作用位點方麵的優勢,並結閤偏振光IR分析高分子鏈的取嚮度和化學官能團環境。 本書力求通過詳實的理論推導、豐富的實驗案例和前沿的研究視角,全麵梳理當代高分子材料科學的核心脈絡,強調結構與性能間的內在聯係和調控策略,是深入理解和創新高分子材料的必備參考書。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細節也讓人印象深刻,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充滿瞭分量。我特彆關注的是它的圖錶和插圖是否豐富,以及質量如何。我一直認為,對於像EDXRF這樣涉及儀器原理和數據分析的技術,高質量的圖錶是理解的關鍵。例如,關於X射綫激發和熒光發射的示意圖,如果能畫得直觀明瞭,甚至能有三維效果,那肯定會大大提升學習效率。還有,在介紹不同型號的EDXRF儀器時,如果能配上實物照片和結構圖,就更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儀器聯係起來。我非常希望這本書在講解定性定量分析時,能夠深入剖析數據處理的流程,比如如何進行譜峰擬閤、背景扣除、以及如何理解和應用校準麯綫。一些關於誤差分析和不確定度評定的內容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這直接關係到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常用軟件的操作指南,甚至是宏命令的編寫技巧,那就更完美瞭,可以直接上手實踐。

评分

這本書從標題上看,就給人一種非常紮實的理工科感覺,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我個人對EDXRF的實際操作以及數據解讀方麵比較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進行樣品的前處理,因為我知道,樣品的製備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分析結果。例如,對於不同形態的樣品,是需要研磨、壓片,還是需要溶解?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標準化的樣品製備流程?在儀器操作方麵,我希望它能涵蓋從儀器啓動、參數設置,到譜圖采集和初步處理的整個過程。尤其是關於能量分辨率和峰的辨彆,這部分對我來說是難點,我期待書中能有清晰的圖文解釋。另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理以及具體步驟是重中之重,我希望書中能提供詳細的講解,包括如何建立校準模型、如何進行峰麵積的積分以及如何計算元素含量。最後,我非常想知道EDXRF在不同行業有哪些成功的應用案例,尤其是在一些新興領域,這本書能帶來哪些啓發?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專業感,那種沉穩的深藍色搭配金色的書名,一看就知道是學術界的“硬貨”。我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目錄,雖然我對EDXRF本身瞭解不多,但看到那些細分的章節,比如“樣品製備技術與優化”、“儀器校準與質量控製”、“痕量元素分析的應用實例”等等,就覺得這絕對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教材,而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尤其是“應用實例”那部分,光是標題就勾起瞭我的興趣,想著它能涵蓋哪些領域,是金屬分析、地質勘探,還是食品安全、文物保護?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多的真實案例,讓我看到EDXRF在實際工作中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講解。我對儀器原理的部分有點擔心,畢竟X射綫這種東西聽起來就有點復雜,但願作者能用相對清晰易懂的語言來闡述,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有所收獲。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分享一些分析過程中的“坑”和“技巧”,畢竟理論再好,實際操作起來纔是關鍵,能避免走彎路,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太大瞭。

评分

拿到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嚴謹的學術氣息。從書名“現代化學專著係列: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就能看齣,這是一本定位高端、內容專業的書籍。我個人對EDXRF的儀器工作原理還不是特彆熟悉,所以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這一部分進行詳盡且清晰的闡述。比如,X射綫的産生機製、樣品與X射綫的相互作用過程、以及如何通過能量色散原理來區分和測量不同元素的熒光信號,這些都是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關鍵點。我特彆關注關於儀器性能評估的部分,書中會介紹哪些關鍵參數?如何理解和解讀這些參數?例如,靈敏度、分辨率、檢測限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分析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另外,如果書中能包含不同類型EDXRF儀器的對比分析,並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那對我的選購和使用決策會非常有幫助。我還需要瞭解,對於一些復雜基體或痕量元素的分析,是否有特殊的樣品製備或儀器優化技巧?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透露齣它將專注於一個非常具體且具有技術性的領域——能量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個領域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我希望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深入探討EDXRF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它是否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樣品(固體、液體、粉末)需要采用怎樣的製備方法纔能獲得最佳的分析結果?在分析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乾擾因素?如何通過優化儀器參數來剋服這些乾擾?我非常好奇書裏會列舉哪些具體的應用案例,是關於環境保護方麵的汙染物檢測,還是材料科學中的成分分析,抑或是考古學中的文物成分研究?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法,這對於我理解這項技術的局限性和優勢非常有幫助。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儀器選購和維護的建議,那就更貼心瞭,畢竟這項技術需要一定的投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