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埃及著名經濟學傢薩米爾·阿明教授的一部代錶作,其副標題“論外圍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可以說明全書以分析不發達問題為中心。書中作者不僅對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傢發展道路進行剖析,而且對整個資本主義南北世界(“外圍”與“中心”)進行曆史的和地域的縱橫描述。作者認為,在全世界範圍設想的過渡必須以“外圍”的解放作為開端,真正的發展(而不是“不發達的發展”)應該是“民族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
作者簡介
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男,1931年生於埃及開羅。埃及著名經濟學傢,研究發展中國傢社會經濟發展理論的著名學者,當代著名的新馬剋思主義理論傢。1957年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獲經濟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至1960年擔任埃及經濟發展組織的高級經濟學傢。後來,一直在國外工作。1960年至1963年擔任馬裏政府計劃技術顧問。1963年起,先後擔任過法國普瓦蒂埃大學、巴黎大學和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的教授和設在達喀爾的聯閤國非洲經濟開發與計劃研究所所長。
高銛,1928年11月生,上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譯審,原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翻譯專業高級職稱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國際文化編審,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乾事(前秘書長),中國國際閤作學會理事,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學會理事,聯閤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文化發展研究與閤作網絡(剋羅地亞)成員,中國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南社學會(美國)理事。1952年於復旦大學畢業,1952~1957年從事亞洲研究與翻譯,1957~1976年從事美國研究與翻譯,1976~1988年從事拉丁美洲與第三世界研究,1988年退休後從事第三世界與中國研究。曾受聘擔任客座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任教,在美國、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巴西、阿根廷等國擔任訪問教授與研究員,從事研究與講學。
目錄
中文新版前言 普遍化壟斷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文明的末日/1
導 言/11
第一章 前資本主義形態/13
第一節 生産方式/13
第二節 社會形態/15
第三節 社會各階級:各個問題的聯結/19
第四節 國傢和民族集團/22
第五節 遠距離貿易以及封建關係的解體/25
第六節 貿易社會形態發展的障礙:阿拉伯世界與黑非洲/29
第七節 納貢製社會形態發展的障礙/39
第二章 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基本規律/45
第一節 中心資本主義形態中的生産力和生産關係/45
第二節 中心資本主義形態中的資本積纍/54
第三節 自主中心式積纍的條件:貨幣製度的作用/57
從古典思想到凱恩斯和米爾頓?弗裏德曼/58
使問題按需要作調整/59
貨幣在積纍過程中的地位/62
當代貨幣體係活動的條件:爬行式通貨膨脹/64
第四節 自主中心式積纍的形式:從周期到危機形勢/67
周期的“純理論”:貨幣的幻想/68
當前壟斷資本主義的成熟論和剩餘論:從周期到危機形勢/71
第五節 國際關係與中心地區資本主義國傢形態的相互聯係/74
關於國際收支平衡的經濟理論/74
危機形勢國際傳播的經濟理論/82
國際貨幣體係和當前的危機/83
各種國傢形態之間進行結構調整的科學理論/92
第三章 從專業化到依附/93
第一節 國際專業化的基礎/93
第二節 不平等交換的理論/96
一種基本貢獻/96
是否可能齣現一個國際交換的經濟理論?/102
不平等交換的其他闡述和方麵/104
第三節 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擴張主義/108
前資本主義的和重商主義的對外貿易/108
充分發展的資本主義體係中的資本國際流動/109
貿易比價的問題/113
資本主義擴大市場的固有傾嚮/119
資本的國際流動/122
外圍地區的職能/127
第四節 外嚮積纍和依附性/132
第四章 不發達的起源與發展/137
第一節 嚮外圍資本主義過渡的理論/137
第二節 不發達經濟社會的外嚮性/140
外嚮性的曆史根源/141
生産率的部門不平衡以及價格結構從中心傳到外圍/148
外圍地區對生産技術的選擇:體係的不閤理/155
不平等的國際專業化,外國資本的統治,乘數機製的轉移,脫節/160
第三節 貧窮化/164
第三産業部門的過度膨脹/164
發展,不發達,以及非生産性活動/166
第四節 依附/169
商業依附,金融依附和技術依附/169
外圍國傢國際收支的赤字傾嚮/172
在依附形成中的外圍國傢貨幣體係的作用/177
外圍在世界危機形勢運動中的作用/190
第五節 對過渡的障礙/195
第五章 外圍地區的當代社會形態/200
第一節 當代外圍地區的曆史形態/200
美洲的外圍形態/201
阿拉伯和亞洲的外圍形態/203
非洲的外圍形態/217
第二節 外圍形態的一般特點/228
農業資本主義的主導地位/228
外國資本所強加的限度/231
嚮本國官僚機構發展的當代趨勢/234
無産階級化和貧窮化:階級鬥爭的世界性質/239
新的中心與外圍形態/249
第三節 爭取一項過渡的戰略/252
蘇聯生産方式/252
資本主義製度的自發傾嚮/258
過渡的基本問題/261
參考書目/264
索 引/296
社科文獻學術譯庫書目/318
精彩書摘
《不平等的發展:論外圍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
第三,地租地位的加強,這是外圍形態國際性結閤的一個有特點的結果,並帶來收入花費的特定方嚮,以有利於某些第三産業活動(例如,個人服務)的畸形為標誌。在中心資本主義的形態中,土地資産已經在經濟中和社會上失去其統治地位而使形勢有利於資本。可是在外圍國傢,對外交換的加緊:一開始即以農産品齣口作為基礎的一種專業化的結構:加強瞭地租的主導地位,而土地所有權的不平等分布(不論是早先存在的,還是作為生産商業化的結果而齣現的)使這種情況成為可能。現在,地租並不一定要儲蓄起來,而資本的利潤則必須儲蓄起來投資於現代化,這是競爭所必需的,因為那是壟斷得來的收人,因此可以全部花掉。這種花費是一種奢侈性開支,就物質商品而言它集中於進口品,就當地産品而言它集中於勞務(僕役、閑暇服務,等等)。
……
前言/序言
譯者序
《不平等的發展——論外圍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以下簡稱《不平等的發展》)是埃及著名經濟學傢薩米爾·阿明教授的一部代錶作,1973年由巴黎午夜齣版社齣法文版,1976年由美國每月評論齣版社齣英文版,商務印書館在1980年齣首部中文版,颱灣久大文化公司與桂冠圖書公司在1990年聯閤齣中文繁體字版,商務印書館又在2000年進行再版,並加入瞭阿明當時專門為此撰寫的中文版序“資本主義的新階段——新的挑戰”。在16年後的今天,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在阿明教授欣然同意之下,決定再次齣版這部經典之作,在當今世界局勢、南北關係和新興經濟體齣現諸多新因素的情況下,確屬富有遠見之舉。
阿明是著名的國際學者,發錶過一係列論述非洲和第三世界經濟發展道路、資本主義矛盾和帝國主義問題的著作。1970年發錶的兩捲集《世界規模的積纍:欠發達理論批判》論述瞭帝國主義和不發達問題,本書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係統分析資本主義體係的全貌,反映瞭作者關於發展問題的思想核心。
《不平等的發展》一書的副標題“論外圍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可以說明全書的主旨是以分析不發達問題為中心。本書不僅是作者對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傢發展道路的剖析,而且是對整個資本主義南北世界(即“外圍”與“中心”)進行曆史的和地域的縱橫描述。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經濟學著作,而是一部聯係現實世界的政治經濟學論著。全書的結構安排,正如作者在“導言”中所說:第一章談資本主義的起源,後四章談社會主義的起源,其中第二、三兩章分彆分析中心和外圍資本主義的規律,第四章集中說明依附性問題和“不發達的發展”,最後在第五章裏作者闡明瞭他對世界發展前景的看法。他說:“外圍國傢擺脫中心國傢政治統治的每一個行動都導緻衝突,而令人有必要考慮到社會主義的前景。”他認為,在全世界範圍設想的過渡必須以外圍的解放作為開端,真正的發展(而不是“不發達的發展”)應該是“民族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阿明從第三世界國傢的立場齣發抨擊西方大國的剝削,揭露資本主義製度,譴責帝國主義。他的學術思想不但在非洲和整個第三世界,而且在西歐、北美的學術界都有一定影響。
阿明是研究“依附論”思潮的著名學者。這一思潮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於拉丁美洲,美國的左翼學者對此也有較大影響,爾後擴展到其他許多地區和國傢;它主要從宏觀方麵探討第三世界的不發達問題,批判傳統的資産階級經濟學觀點和發展理論,強調第三世界不發達的根源主要在於它受到來自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控製和剝削,認為資本主義世界體係的“中心—外圍”結構實則是“統治—依附”結構,在這種結構內,外圍的發展隻能是“不發達的發展”,不可能齣現成熟的、自主的資本主義前景,因此它們如不脫離世界資本主義體係,就不可能擺脫其依附地位而獲得真正的獨立。依附論觀點中維護第三世界利益的反帝反殖民立場以及寄希望於社會主義等方麵無疑是有益的貢獻。拉丁美洲當然有一批“依附論”的中堅力量,諸如巴西的特奧托尼奧·多斯桑托斯等;拉美以外也有這一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們從“依附論”研究拓展到更大範圍的世界體係研究,阿明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的伊曼紐爾·沃勒斯坦、德裔的安德烈·貢德·弗蘭剋、意大利的喬瓦尼·阿裏吉以及埃及的薩米爾·阿明,他們在學術上活躍自由,大膽爭論,但對世界的基本分析趨於一緻或相近,在國際學術界頗具影響,人們戲稱他們為“四人幫”。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比較重視這一國際思潮和有關學者,多年來選譯齣版瞭他們的一些名著(括號為中譯本齣版年份),如: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的四捲集《現代世界體係》(2013)、安德烈·貢德·弗蘭剋(與巴裏·吉爾斯)的《世界體係:五百年還是五韆年?》(2004)、薩米爾·阿明的《世界規模的積纍:欠發達理論批判》(2008,2017)、喬瓦尼·阿裏吉的《亞當·斯密在北京》(2009)以及特奧托尼奧·多斯桑托斯的《帝國主義與依附》(1992,2017)等。
本書在2000年再版時,阿明撰寫瞭題為“資本主義的新階段——新的挑戰”的中文版序,並說明是針對過去20年間齣現的新形勢與新問題而作。這次的最新再版,阿明又專門寫瞭題為“普遍化壟斷資本主義與資産階級文明的末日”的新前言。兩篇前言的內容非同一般,都是對此前20年或近20年形勢和問題的深入探討與評述,是阿明對本書主題的引伸與進一步思考,可以據此進一步認識阿明對當今世界體係與全球化發展的剖析和見解。
高銛
1988年初撰於北京
1999年補記
2016年增補改寫
中文版序 資本主義的新階段——新的挑戰
幾十年前寫的《不平等的發展》一書一直被認為是對依附理論的一大貢獻。它說明“不發達”是資本主義擴張的産物,並批判社會主義國傢和激進第三世界國傢想趕上發達資本主義中心國傢的企圖。我這兩個觀點至今並無改變。隻是從那時以來曆史已繼續發展:資本主義進入瞭一場危機和全球主義的新階段,社會主義的和激進的經驗垮瞭颱。因此,外圍各國人民和工人階級正麵臨新的挑戰。
所以,我在《不平等的發展》中文版的這篇序言裏就要集中談談過去20年間齣現的那些新問題。
我們看來都同意一個事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後時期已經過去。但我們也有彆於主導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傾嚮,不把這種變化歸納為“冷戰的結束”。我認為,這種變化是由形成戰後時期(1945~1980年)生活與鬥爭的三種社會模式的垮颱所界定的。這三種社會模式就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的福利國傢,蘇聯模式以及第三世界國傢民族解放與現代化計劃。
“迴復”到這些模式是不可能的,這種迴復的願望隻是失去活動能力的集團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懷舊錶現。“重塑”也無濟於事,因為全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身都已發生深刻變化,今非昔比。
我們看來也都同意過去15年間經曆的發展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認為經濟應服務於人民,而不是人民服務於經濟。
這種發展可以相當簡單地概括如下:我們談到的日益增大的社會扭麯現象在大多數西方國傢、前東方集團國傢和南方國傢中齣現很大轉摺。貿易中重現大規模永久性失業,福利國傢衰敗,被排擠和貧睏化的新現象已成為圖景中的永久性特點。前東方集團國傢和南方國傢的形勢尤為顯著。某些經濟強勁的南方國傢是少數例外,值得進一步研討(但無論如何,這種例外是相對的,這些國傢中也能看到同樣的現象,隻是還比較剋製)。
我們不同意主導觀點所說的這種發展是“過渡時期必須付齣的代價”,說最終會導嚮使人人受益的一種新型的、據說更健全、更強勁的經濟。
可是,我們能不能說這種社會扭麯實際上是資本主義擴張史上的一種新現象呢?或者說戰後時代是這段曆史中的一種例外,那是由於法西斯主義失敗以後的大國關係比之前更有利於勞動階級和世界各國人民呢?如果是那樣的話,當前形勢就是迴復正常(即迴復到馬剋思理論所說的積纍與貧睏化的法則)。
第三世界已分裂為新興國傢集團(它們已進入工業時代,甚至具備在世界市場上競爭的能力)和貧睏化的、被排擠的國傢集團。具體如下。
(1)東亞資本主義國傢和地區(韓國、中國颱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還有其他東南亞國傢(首先是馬來西亞和泰國),加上中國大陸,正在取得加速的增長率,而世界上幾乎所有其他地方的增長率都在下降。這些國傢(地區)都在積極地競相嚮世界市場提供工業産品。這些國傢(地區)除瞭經濟強勁以外,受嚴重社會扭麯的影響較少(這一點需要按各個實例加以界定和討論),脆弱性較少(由於東亞所特有的地區內部關係的加強,程度上類似於歐洲共同體內部的情況),並且具有國傢有效乾預的特點,在推行全國(地區)發展戰略方麵起關鍵作用(即便這些戰略轉為外嚮)。
(2)拉丁美洲國傢和印度的工業能力也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它們的地區一體化較差(拉丁美洲為20%,而東亞或歐洲共同體為60%),國傢乾預較不一貫。這些地區的增長率仍然較低,已很嚴重的不平等現象的強化尤為突齣。
(3)總的說來,非洲國傢和伊斯蘭世界仍然陷於過時的國際分工。它們仍然是初級産品齣口國,這是由於它們沒有進入工業階段,或者是由於它們的工業脆弱無力、缺乏競爭力。這裏的社會扭麯現象主要錶現為貧睏化和被排擠的人數大量增加。那裏(非洲內部或阿拉伯內部)毫無地區一體化進展的跡象。增長實際上是零。雖然這個集團中包括“富”國(人口稀少的石油齣口國)以及貧窮或赤貧的國傢,但並不包括積極參與形成世界體係的其他國傢。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真正且十分貧睏的。
區分活躍外圍國和貧睏化外圍國,並不完全看它們工業生産的競爭力。還有一個政治差異。活躍外圍國中的主導力量以及背後的整個社會(不論其社會矛盾如何)都有計劃目標和實現的戰略。中國、韓國的情況顯然就是這樣,某些東南亞國傢、印度和一些拉丁美洲國傢在較低程度上也是這樣。
這些國傢計劃同帝國主義的計劃相對抗,帝國主義目前主宰著世界,而這種對抗的結果將形成明日的世界。另外,貧睏化外圍國則既無計劃(盡管諸如伊斯蘭的政治講話作齣種種口頭主張)又無自身的戰略。其結果,它們的思想為帝國主義國傢所左右,帝國主義掌握著為這些地區提齣“計劃”的絕對權力(例如非加太—歐經共聯盟,美國和以色列的“中東”計劃,歐洲含糊的地中海計劃),這些計劃事實上不受任何當地計劃的反對。所以,這些國傢都是全球化的被動對象。
這些國傢集團之間不斷增大的分野打破瞭“第三世界”的概念,結束瞭萬隆時代(1955~1975年)的共同戰綫戰略。
可是我們將看到,對於如何評估資本主義在前第三世界國傢擴張的性質與前景,並沒有總的一緻意見。有些人認為,最強有力的新興國傢正處在“趕上”的過程,不再是“外圍國傢”瞭,即使它們在世界等級層次中仍處於中間水平。彆的人(包括我)認為,這些國傢代錶未來的真正外圍國傢。中心—外圍的相對,從1800年到1950~1980年間,與工業化經濟和非工業化經濟之間的對立相閤,在今天則以新的、不同的標準為基礎,這些標準可以通過對西方大國掌握的五種壟斷進行分析來加以界定(金融全球化、技術創新、取得世界資源、通信與信息手段、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貧睏化地區的情況怎樣?這種現象是有曆史先例,還是相反地體現資本主義擴張的一種永久性傾嚮呢?(這種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因權力對比較少不利於整個外圍地區而暫時有所抑止。)有論者認為這種例外情況是由於第三世界——盡管組成的國傢多種多樣——在反殖民主義鬥爭方麵,在有關初級産品的要求方麵,以及在推行自身現代化與工業化(西方大國對此力圖阻止)的政治意誌方麵的“團結”。正是由於在這些方麵取得的成功不均衡,所以第三世界的凝聚力和團結力都被消蝕瞭。
占主導的意識形態聲稱“彆無選擇”,說世界各國人民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所謂理性和效率要求。我們認為,資本(即“市場”)必須被迫適應人民與社會進步的要求。
世界資本主義體係中的新東西是什麼?
今日總的經濟形勢中的若乾主要特點已經被界定並且得到認真研究。因此,我們如果勾畫齣最重要的那些特點,那就夠瞭。
(1)同一基本選擇——新自由主義——影響瞭世界上幾乎每個政府的經濟政策。在西方大國和歐共體內部,這些選擇涉及對確定目標的取消管製,更加放鬆勞工市場,對私有化不加限製(包括對傳統公共服務的私有化),削減社會福利支齣,強調反對通貨膨脹(以收緊銀根政策和提高實際利率作支撐),不加限製地放開國際資金轉移,等等。在許多南方與東方國傢中,這種選擇由於實行嚴厲的“結構性調整”計劃(在有些情況下實行所謂“休剋療法”)而得到強化。然而,這種一般性說明必須受一些重要的區彆的限定,那就是東亞國傢和地區(韓國、中國大陸及颱灣地區,以及較低程度的東南亞),它們實際上沒有參與新自由主義的遊戲。這些國傢(地區)實行瞭其他國傢棄而不用的堅持一貫的工業化政策,政府乾預對這方麵的要求提供大力支持,所以實際上是“有計劃的”。
(2)全世界幾乎每個國傢都正在經曆一場危機,而東亞再一次成瞭例外。其徵象包括:虛弱的經濟增長(許多東歐國傢和第三世界貧睏化地區是零增長或負增長),生産投資疲軟,失業率上升和就業不穩,同時“非正式”就業活動增加,等等。我們已經提到,伴隨著這一切的是分配不平等的現象加劇。經濟持續停滯,雖然官方仍在集中談論“衰退”與“迴升”。
(3)齣現金融化現象,即短期、投機心理占瞭上風而犧牲瞭有利於生産性投資的長期選擇。
(4)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傢政策也隨之從屬於這種無約束的全球化冒險,這由於基本的新自由主義選擇而無法控製(靈活的匯率、金融自由轉移,等等)。
這些因素加到一起幾乎在各處造成發展速度各不相同的經濟:某些部門、地區和公司(特彆是大跨國公司)增長速度強勁、利潤豐厚,而其他則處於停滯、後退或解體狀態。勞工市場則四散分割以適應這種形勢。
我們再問一句,這真正是一個新現象,還是一種多速度係統,事實上在整個資本主義曆史上是常規的呢?這種現象隻是在戰後時期(1945~1980年)因例外的原因而有所減弱,當時的社會力量對比推行瞭有計劃的政府乾預(在福利國傢、蘇維埃國傢和萬隆時代第三世界的民族國傢),它通過組織地區間和部門間轉移而方便瞭增長的普遍化和生産力的現代化。
這些變化至少在兩個方麵帶來瞭決定性的長期效果。
(1)大公司當然並不是資本主義曆史上的新發展。但是,可以正確地指齣,大公司演變的某些方麵是新的。直到現在,大公司(甚至是跨國公司)首先是(特彆就資本擁有者而言)全國性公司,其活動則超越瞭母國國界。為瞭公司的調度部署,它們需要本國政府主動、積極的支持。今天,它們已強大到可以不考慮(有時是反對)政府政策的設想來發展自身的擴張戰略。所以,它們要政府政策從屬於它們自身的戰略。反政府的新自由主義論述掩蓋瞭這個目標,把保護這些公司所代錶的私人利益這一特有目的閤法化。要求的“自由”並非人人享有的自由,是公司犧牲他人以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從這個觀點來看,新自由主義的論述完全是意識形態性質的和不誠實的。
(2)另外,更加直接地關係到當前的技術革命,工作進程現在正發生極大變化。裝配綫生産(泰勒製)正為新的形式所取代,深刻地影響瞭社會階級結構及其對工人麵臨的問題和挑戰的認識。這裏我們也發現與勞工市場四散分割有關問題的重要因素。
金融化可以被分析為危機的産物。過剩資本在現存結構下無法從生産係統的擴大中尋找齣路,對統治階級是一個嚴重的危險——資本大規模貶值的危險。所以,危機治理要求提供金融齣路以避免這種最壞可能的結果。高額利率、靈活匯率、第三世界與東歐國傢的外債、美國的赤字、私有化與養老金金融化都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但是,奔嚮金融化並不是解決危機的齣路;
不平等的發展:論外圍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