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遺珍:武康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海上遺珍:武康路


方世忠,歐曉川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688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1013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72
字數:1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海上遺珍:武康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海上遺珍:武康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海上遺珍:武康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武康路堪稱上海近代建築博物館。作為徐匯區乃至上海市的地標性老馬路,留存它帶給我們的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是非常必要的。本書所輯文章即是以武康路上的老建築為綫索,記述曾經居住和生活在這裏的那些實業傢、藝術傢、學者、政治傢等,透過細枝末節,感受時代變遷。

  

  《海上遺珍:武康路》推薦理由——

  名傢雲集:

  所收文章的作者為當代上海知名文史專傢。諸如,李天綱,復旦大學哲學係宗教研究所教授,師從硃維錚教授,研究中國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國基督教史;錢宗灝,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長期從事上海城市史、近代建築史、曆史建築保護、建築文博研究;宋浩傑,徐匯區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傢;惜珍,著名海派作傢;薛理勇,上海市曆史博物館研究員,一直緻力於上海史研究; 張偉,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從事近代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逾三十年;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和當代文學批評工作。


  內容可讀:

  文章考證嚴密,言之有據。以武康路上的老建築為綫索,記述曾經居住在這裏的那些人,記述曾經發生在這裏的那些事,在專傢們的筆下,一切曆史圖景都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透過細枝末節,感受時代變遷。

內容簡介

  如果曆史會說話,她應該會通過建築來錶達;如果城市會打扮,建築無疑是她彆具一格的美麗妝顔。在近代走嚮輝煌的上海,建築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她們包羅萬象、星羅棋布,是中國曆史長河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而徐匯的近代建築則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輯錄瞭李天綱、錢宗灝、宋浩傑、惜珍、薛理勇、張偉、周立民等多位上海文史專傢的精彩文章,以上海市地標性老馬路——武康路的老建築為綫索,記述曾經居住和生活在這裏的那些實業傢、藝術傢、學者、政治傢等,他們或在這裏興實業,或在這裏搞創作,或在這裏做學問,等等。同時選配多幅精美圖片,有曆史資料性的圖片,也有今日風貌,古今對比,文圖對照,力圖使展示在讀者麵前的曆史圖景是鮮活的。透過細枝末節,感受時代變遷。

作者簡介

  方世忠,現任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

  歐曉川,現任徐匯區文化局副局長。

目錄

總序 方世忠/1


百年武康路的文化記憶 鄭時齡/1


武康路2號傳奇 張 偉/1

武康路40弄1號: 唐紹儀舊居 李天綱/26

武康路40弄4號: 顔福慶舊居 李天綱/33

武康路63號: 《華美晚報》總經理硃作同的傢 惜 珍/41

武康路99號: 往事如煙,隨風而逝 周立民/59

武康路100弄1號: 王元化的早年寓所 惜 珍/68

武康路113號: 巴金的傢春鞦 周立民/87

武康路115號: 密丹公寓 薛理勇/116

武康路135、137號: 美杜公寓 錢宗灝/122

武康路212號 錢宗灝/130

武康路230、232號: 國富門公寓 錢宗灝/137

武康路240、242、246號: 開普敦公寓 錢宗灝/146

武康路274號 錢宗灝/153

武康路280弄64號: 老上海的“老宅基” 錢宗灝/162

武康路321號: 陳雲裳舊居 宋浩傑/166

武康路378號: 貝祖詒、蔣士雲夫婦舊居 薛理勇/173

武康路390號: 意大利總領事府邸 薛理勇/181

武康路391弄1號: 周璿舊居 惜 珍/187

武康路392號甲 李天綱/204

武康路393號 薛理勇/210

武康路395號: 曾經的科學之傢 錢宗灝/218

武康大樓: 一艘滿載故事的巨輪 惜 珍/228

湖南彆墅: 深宅大院裏的曆史風雲 周立民/248

安福路322號 錢宗灝/25

精彩書摘

  百年武康路的文化記憶


  闢築於1907年的武康路從最初的鄉村土路,到煤屑路,再到瀝青路麵,再到而今的林蔭道,用磚和石頭,用樹木和街巷譜寫瞭110年的城市化曆史。今天的武康路依然留存著時代的印跡,見證著城市的風雲變幻。全長1183米,寬13—16米的武康路是上海第一條國傢曆史文化名街,承載瞭積澱深厚的曆史、人文記憶。掩隱在梧桐樹下和無數屋簷下栩栩如生而又錯綜復雜的武康路記憶,是由那些曾經居住在這裏的,為它添磚加瓦的或有名有姓的,或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中國人和外國人,以及40000多天發生在武康路的形形色色事件所構成的。每一個人、每一條街巷、每一幢房子、每一扇窗戶、每一座花園、每一株樹木,甚至每一塊石頭都記述著武康路的曆史和文化。武康路之所以在上海,乃至中國的城市街道中享有特殊的聲譽,是和曾經以及今天仍然居住和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分不開的,這裏的建築映襯瞭他們曾經的輝煌。

  城市正是由居住在其中的人以及他們的生活所塑造的,曆史上居住在武康路的人又是非常特彆的人群,從1937年的街道指南上可以看齣當年居住在這裏的幾乎都是外國人,而今天外國人已經成為居住在這裏的“少數民族”。這本《海上遺珍: 武康路》收集瞭作傢、曆史學傢、學者和文物工作者對曾經居住和生活在這裏的藝術傢、教授、學者、政治傢、科學傢、作傢、實業傢、建築師、新聞記者和醫生的記述。他們一度叱吒風雲、呼風喚雨,或投身革命,或潛心學問,或大隱於市,遍嘗世態的炎涼。文學傢和學者、規劃師、建築師們對武康路方方麵麵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也已經十分細緻入微,書中把他們在武康路的經曆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麵前,讓他們仍然活在當下,告訴我們城市和街道是有生命的,城市和街道的曆史是鮮活的,充滿瞭那些年代的細枝末節,是故事,也是曆史。

  百年武康路見證瞭城市曆史的演變,沿街的房子幾經增建和翻新,早已經物是人非,日常的生活環境也有許多變化。沿街主要是民居和公寓,有研究所和少數公共建築,也有見縫插針的建設時期留下的樓房,大規模建設時建造的廣廈,曆史上這條街道上甚至有過一傢柴碳行、一片植樹場,許多住宅都還帶著成片的花園。每當走過這條街道的時候,人們不由得會遙想院牆和綠樹叢後麵幽深的庭院裏當年人們的生活,他們的音容笑貌仿佛還留存在建築中,因而會産生一種強烈的情感共鳴。因為這裏的優美景緻,人們會欣賞武康路春天的芬芳、夏日的濃蔭、金鞦的落葉、寒鼕的靜謐,但也更是因為這裏繽紛的曆史建築為其增添瞭光彩。

  武康路堪稱上海近代建築博物館,從最初的1912年到1998年,每個時期都留下瞭具有代錶性的建築,有法國式、西班牙式、英國式等各式建築。上海灘許多著名的建築師在這條路上留下瞭風格迥異的不朽作品。得益於近年來眾多建築師和學者的考證,我們得以舉齣一長串建築師的名字。他們是設計瞭武康路40弄1號(1933)和40弄2號(1940)的董大酉、設計瞭4號(1939)和111號(1940)的奚福泉、設計瞭12號住宅的建築師譚垣教授、設計瞭393號世界社(1930)的大方建築公司李宗侃、設計瞭117號(1943—1944)的集成建築師事務所的範能力、設計瞭65號(1929)的陳芝葆、設計瞭210號(1934)的東亞建業公司、設計瞭198號(1998)的華東建築設計院等中國建築師和建築機構,黃元吉和王華彬也在武康路留下瞭作品。還有設計瞭2號(1941)的建築師S.C.Dunn,設計瞭武康路和安福路轉角安福路275號建築(1938)的Michel Seng,我們還不知道他們的中文名字。外國建築機構則有設計瞭97號(1930)和123號(1930—1931)的英國公和洋行。公和洋行還設計瞭武康路沿綫的華山路823號(1931)、安福路322號(1938)、復興西路199號(1924)。此外,還有設計瞭99號(1926—1928)的思九生洋行、設計瞭109號(1920)的德和洋行、設計瞭400號西班牙式公寓(1939)的薛佛、設計瞭武康大樓(1923—1924)和129號(1929)的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剋、設計瞭232號國富門公寓(1935)的俄國建築師羅平、設計瞭107號(1948)的法國建築師王邁士、設計建造瞭390號(1932)和密丹公寓(1930)的比利時義品放款銀行建築部、設計瞭370號(1941)的聯益建築公司、設計瞭武康路沿綫湖南路262號湖南彆墅(1921)的美國建築師伍滕和淮海中路1834號(1930)的中法實業公司等。這裏仍然有不少尚待考證建造年代及其建築師的建築。

  城市和街道是一代又一代人按照某種形成默契的理想所創造的,也是人們塑造生活環境,從而塑造自身的願景。正如美國社會學傢羅伯特`帕剋所說的:“城市和城市環境代錶瞭人類最協調的,且在總體上是他最成功的努力,即根據他心中的期望重塑他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但如果城市是人們所創造的世界,那麼這就是他今後注定要生活其中的世界。因此,人類在間接地、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工作性質的情況下,就已在構造世界的過程中重塑瞭自己。”城市在變,武康路也在變,盡管拆除過一些建築,也新建過一些建築,但今天的武康路仍然保持瞭20世紀30年代的格局,仍然保留著城市的精神,保留著城市原有的肌理和街道界麵。武康路是上海無數曆史文化風貌街道中的佼佼者,不僅代錶上海的過去,也預示著上海的未來。

鄭時齡

                                                           2017年5月1日

                                    (本文作者鄭時齡係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康路113號: 巴金的傢春鞦(節選)


  我經常沿著高安路,穿過淮海路,走上湖南路,來到武康路113號。

  這是一條兩旁栽滿梧桐樹的路。入鞦,有雨的日子,路麵上飄零著一片片落葉。深鞦時節,風追逐著黃葉從腳邊跑過。到淮海路口,人和車都多起來瞭,仿佛一下子把我從寜靜的個人世界推到瞭滾滾紅塵中,眼前的一切在瞬間讓我迷失瞭方嚮,但常常也讓我在恍惚中又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不知道幾十年前,這個路口是什麼樣子?因為我的目的地是巴金的傢,在綠燈亮起前的一刻,我常常想在眼前的人流中尋找巴金的身影。“一個小老頭,名字叫巴金。”這是他為一幅畫像的題詞,我不曾見過他走路的模樣,是健步如飛,還是步履蹣跚?這個離巴金傢這麼近的路口,是否能捕捉到他的身影?

  四五十年前的情景從眼前掠過,在匆匆的人群中,我想象著、尋找著,就這樣走過湖南路,在武康路口右轉,來到瞭巴金的傢門前。

  呈現在你麵前的是高高的院牆,一扇大鐵門,還有一幢為樹木環抱著的小洋樓。這就是武康路113號巴金故居。1979年,巴金的友人、翻譯傢楊苡曾以帶著情感的筆調,描述瞭這扇門和這座為諸多中外人士所熟悉的房子:

  我站在一個油漆得嶄新的大門前。這是一條幽靜的街道,完全擺脫瞭這個城市的喧囂。我仔細端詳著那新裝的電鈴,忽然發現庭院裏那棵棕櫚樹已經長得那樣高大瞭,一扇扇大葉嚮牆外探身,仿佛在告訴路人,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它默默地承受著風暴,卻不曾被摧毀,一如庭院內它的主人。(楊苡: 《堅強的人——訪問巴金》,《新文學史料》1979年第4輯)

  一、武康路113號的身世之謎

  這座房子建於1923年,據說最初的主人是英國人毛特`寶林`海(Maud Pauline Hay)。巴金研究專傢李存光有一次路過這裏說: 1923年恰恰是巴金離開四川老傢來到上海的年份。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閤,好像這棟房子早就為巴金準備好瞭似的。不過,它在這裏等瞭32年,巴金纔搬進來。

  1955年,找房子曾是巴金夫婦反復討論的話題。1955年7月3日,蕭珊緻信在北京開人大會的巴金:“靳以說他們那裏有一個四間頭的公寓,你自然不要。”四天後,巴金的迴信中談瞭他對房子的要求:“房子暫不搬,我希望能在明年初找到弄堂房子或小洋房搬傢。我希望靠土地。公寓房子漂亮而不閤我的要求。”兩天後,蕭珊的信中又涉及找房子的事情:“蒲園的房子已經齣租,300單位一月。靳以說如果我們要以後可能有。但那地方地基不好,常常做大水。”(蕭珊1955年7月9日緻巴金信,《傢書: 巴金蕭珊書信集》,浙江文藝齣版社,1994年)或許這所房子,他們以前去看過,沒有下決心租下。另外,這也可以看齣,與巴金親近的朋友們都在為他留心房子。

  長久以來,人們對於巴金什麼時候租住武康路113號的房子,一直語焉不詳,隻認為他們一傢是1955年9月搬進來的,但沒有更為確切的證據,我一直覺得這是個挺大的遺憾。想不到,前幾天在整理巴金先生書桌中的資料時,突然發現三張房租收據,偏偏就是最初承租時的收據,不禁讓人喜齣望外。這張憑條是用英文打字,有A. Springborg的手寫簽名,上方有中文寫的一行字,復述瞭英文內容,後麵還有明細。


  全文如下:

  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號房屋1955年7月22日至1955年12月31日止房租計人民幣肆佰玖拾元零壹角正,此據。


  另外兩份格式與此差不多,1956年3月10日簽署的是:“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號房屋1956年1月1日至1956年3月31日止的房租計人民幣肆佰叁拾貳元陸角正,此據。” 1956年6月10日簽下的是:“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號房租,自1956年四月一日起至1956年六月卅日止,計人民幣肆佰叁拾貳元陸角正。”

  根據這三份收據和後麵的明細,我們可以掌握這樣一些信息:

  1. 巴金是從1955年7月22日開始承租這座房子的;8月9日,他去付瞭房租稅(這筆費用最終由房主承擔,因此予以扣除)。

  2. 當時這個房子每月的房租是人民幣144.2元。

  3. 涉及這座房子的曆史,這座房子的房主是毛特`寶林`海(Maud Pauline Hay),後來他迴到英國後去世,由其夫人托付給其代理人A.Springborg來代管(據說為丹麥人)。

  接下來的問題是巴金一傢搬進來之前,這座房子是做什麼用的?有資料說: 武康路113號,建於1923年,於1948年改建,1950年至1955年曾作為蘇聯商務代錶處,這是不確切的。2016年鞦天,我有幸聯係到武康路113號的老住戶李效樸,據他迴憶: 1950年到1954年左右,他們傢住在這裏。李效樸是李研吾之子。李研吾(1916—1987),山東萊西人,20世紀30年代參加革命,曾任山東省濰坊市委書記,1949年南下解放上海,是上海南市(邑廟)區委書記。李效樸清楚地記得,1953年,領導乾部不準佩帶武器,父親有一把手槍即將上繳,頗有依依不捨之意。一天清晨,父親喊醒他,提著駁殼槍來到花園角落的一口水井旁,朝井裏放瞭十幾槍,又把著他的手打瞭幾槍。(李效樸: 《父輩和我的收藏往事》,未刊稿)武康路113號花園的東南角,這口井至今仍存。李先生還嚮筆者提供說,他知道1949年上海解放後,至少還有兩傢住過這裏,一傢主人是劉坦,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一傢主人是李乾輝,曾是省港大罷工和百色起義的發起者之一。至於他們入住前房子的情況,他也不太清楚。(李效樸2011年11月6日18時接受筆者電話采訪時提供的信息)

  在一份1947年齣版的《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一名《商用地圖》)上,我查到的武康路113號為: 蘇聯駐華商務代錶處和影片齣品協會兩個機構。後一個機構是什麼,尚無實據,但據巴金的傢人迴憶,原來連著這座房子客廳的是一個小房子,就是電影放映室,巴金的兒女住進來時,這個房間放滿瞭小人書,這裏曾是他們童年的樂園。巴金的日記記載,這間放映室直到1978年6月27日房屋大修的時候纔拆除(巴金1978年6月27日日記)。這似乎印證瞭影片齣品協會這個機構的存在。從以上的信息中來看,至少還有一段空白時間段,巴金傢住進前又是誰在住呢?蘇聯駐華商務代錶處是1949年前,而不是之後住在這裏嗎?徐開壘的《巴金傳》中曾這樣寫:“它原為一個法國僑民租用,後來業主退租迴國,曾由中共上海市委教衛部使用,恰好這時中共中央為改善知識分子居住條件,請上海市委撥齣一部分房屋給各有關單位,這座房子也就騰瞭齣來,交給作傢協會讓巴金考慮。……這樣,在一九五五年國慶前幾天,全傢就從淮海坊搬瞭過去。”(徐開壘: 《巴金傳》,上海文藝齣版社,2003年,第439頁)這部《巴金傳》完成於巴金生前,又有很多史料得自對巴金的采訪,這個說法是否來自巴金呢?

  看來,很多問題還是一個謎。比如最初造這座房子的人的身份,他住瞭多久?在20世紀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這二十多年中都有誰在這裏住過呢?暫時還找不到確切的資料支持,希望更多親曆者和曆史研究者能夠幫助我們,在今後的歲月中解開這些謎。


  二、幸福的一傢

  巴金對新房子很滿意,1956年初,黎之曾跟隨林默涵到南方各地瞭解情況,對巴金的“大房子”印象頗深:“記得巴金住的是一幢小花園洋房。我們去時他正帶著一個小女孩在院子裏玩。在他那裏坐瞭一個多小時。巴老主要談他的工作、寫作環境很好,他帶我們看瞭把一個小陽颱改造成的書房。臨彆時順便還參觀瞭一下他的一樓藏書室。”(黎之: 《文壇風雲錄》,河南人民齣版社,1998年,第47頁)剛搬不久,巴金曾寫過他們一傢人的生活:

  我坐在床沿上對五歲的男孩講故事,躺在被窩裏的孩子睜大眼睛安靜地聽著,他的母親走過來望著他漆黑發亮的眼珠微笑。孩子的十歲的姐姐練好鋼琴上樓來瞭,一進門就親熱地喚“媽媽”。母親轉過身去照料女兒,帶著她到浴室去瞭。樓下花園籬笆外麵響起瞭一對過路的青年男女的快樂的歌聲,歌聲不高,但是我們在房裏聽得很清楚。……

  我走到隔壁書房裏,在書桌前坐下來,拿起筆……我覺得全身充滿幸福的感覺。……我們願望各國人民都過著幸福的生活。……我們仍然願望和平與建設給全世界帶來幸福和繁榮,願望各國人民依照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發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共同為我們的下一代安排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巴金: 《一九五六年新年隨筆》,《巴金全集》第14捲,人民文學齣版社,1990年,第384—385頁)

  這個傢中,巴金每天活動很多,操持傢的是女主人蕭珊,她與巴金的戀愛傳奇和人生遭際,讀過巴金那篇著名的《懷念蕭珊》的人都會瞭解,我就不在這裏饒舌瞭。我想說的是,長期以來,“巴金的妻子”的光環掩蓋瞭蕭珊作為傑齣的翻譯傢的身份。巴金說:“在我喪失工作能力的時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蕭珊翻譯的那幾本小說。等到我永遠閉上眼睛,就讓我的骨灰同她的攙和在一起。”她翻譯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說,不論在當時還是今天,都得到人們的推崇。不妨引用幾位作傢、翻譯傢的話來說明蕭珊在翻譯上的成就。曹葆華,早年是一位詩人,後來長期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的翻譯,是位嚴謹的翻譯傢。巴金在1964年12月24日緻蕭珊的信中說:“剛纔曹葆華來,他患心髒病,在休養,用俄文對照讀瞭你譯的《初戀》,大大稱贊你的譯文。”(巴金1964年12月24日緻蕭珊信,《傢書: 巴金蕭珊書信集》,第552頁)協助過魯迅主編《譯文》的黃源也曾對巴金說:“她的清麗的譯筆,也是我所喜愛的。……她譯的屠格涅夫的作品,無論如何是不朽的,我私心願你將來悉心地再為她校閱、加工,保留下來,後世的人們依然會喜閱的。”(黃源1973年7月1日緻巴金,《黃源文集》第6捲,上海文藝齣版社,2009年,第4頁)穆旦也曾經寫信給巴金:“不久前有兩位物理係教師自我處藉去《彆爾金小說集》去看,看後盛贊普希金的藝術和譯者文筆的清新。……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我高興至今她被人所贊賞。”(穆旦1976年8月 15日緻巴金,《穆旦詩文集》第2捲,人民文學齣版社,2006年,第136頁)穆旦精通俄羅斯文學翻譯,我想在這裏他不僅僅是在轉述兩位讀者的看法,也代錶著他內心的評價。黃裳對蕭珊譯文的評價是:“她有她自己的風格,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縴細靈巧的感覺,用祖國的語言重述瞭屠格涅夫筆下的美麗動人的故事,譯文是很美的。”他還說:“我希望,她的遺譯還會有重印的機會。”(黃裳: 《蕭珊的書》,《黃裳文集》榆下捲,上海書店齣版社,1998年,第172頁)

  作為操持傢務的女主人,通過巴金故居收藏的買菜的賬本等,看到她為這個傢的操勞。還有她對子女的愛。擺放在巴金故居一樓餐廳中的鋼琴,正是1953年當蕭珊第一部譯作《阿細亞》齣版後,她用稿費給女兒買的。在一些書信中,還能看到做母親的“絮叨”:“鹽李餅一包,鹽金棗一包,這東西天熱勞動時放在口裏很好,五小包發酵粉,一包壓縮醬菜(你吃吃,如好,將來 海上遺珍:武康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海上遺珍:武康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非常不錯,質量很好,物有所值,給予五分。

評分

真心不錯,是真的十分非常的好

評分

已經看起來拉,語言通俗易懂,能長知識,不錯!

評分

非常不錯,質量很好,物有所值,給予五分。

評分

京東圖書,品質正宗,價格實惠,支付便捷,物流迅速,值得推薦。

評分

很棒,老上海

評分

想瞭解武康路曆史與老房子故事的不可不讀。

評分

京東圖書,品質正宗,價格實惠,支付便捷,物流迅速,值得推薦。

評分

東西不錯,支持京東!!!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海上遺珍:武康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