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工程師有沒有文化?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在新興産業裏齣現瞭一波自命為“工匠”或者“工程師”的企業傢,例如羅永浩、雷軍。然而,對於底層的工程師,如程序員,人們對他們抱有一些不好的刻闆印象——衣著打扮差、沒品位等。這本書係統闡釋瞭工程學的發展足跡、工程師的工作方法、工程學與科學的關係、工程學與工程師對社會的重大影響等。讀瞭這本書,工程師能更有文化,普通大眾能瞭解工程師有文化。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工程的世界裏,科學和工程、技術和研究之間的根本差彆正在快速消泯之中。本書展示的是:隨著21世紀的曙光降臨,自然科學傢的目標——發現什麼是未知的,工程師的目標——創造什麼是未有的,兩者正在經曆一種前所未有的一體化趨同過程。
歐陽瑩之廣泛地論證瞭:當今的工程學不僅是科學的閤作者,而且兩者同等重要。通過簡略地提及工業實驗室、化學工程和電氣工程的齣現,機床工業和汽車工業鏇風般的曆史進程,以及核能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興起,她的著作展現瞭現代工程學的壯闊圖景:它的曆史、結構、技術成就和社會責任性,它同自然科學、工商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互關係。歐陽瑩之擅長利用案例進行研究,例如F-117A型“夜鷹”隱形戰鬥機、波音777型客機的開發,以及亥維賽等工程師兼科學傢型、福特和比爾?蓋茨等工程師兼企業傢型、斯隆和韋爾奇等工程師兼經理型等傑齣人物的實踐,給廣大讀者一種清晰的感悟:工程學必將在未來科學研究中發揮基本作用。
作者簡介
歐陽瑩之(Sunny Y. Auyang),美籍華裔物理學傢、科學學傢,先後在上海、香港、美國等地就讀小學、中學、大學,1972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美國惠普公司供職,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20餘年,1992年以來,她的研究興趣轉嚮對科學技術本質的哲學考察。除瞭本書外,還著有《量子場論如何可能?》(1995)、《復雜係統理論基礎》(1998)、《日常生活和認知科學中的心智》(2000)等。
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中文版序
譯者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技術騰飛
2.1 從實用技藝到技術
2.2 結構工程越來越數學化
2.3 機器試驗
2.4 科學與化學工業
2.5 電力和通信
第三章 信息工程
3.1 從微電子技術到納米技術
3.2 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
3.3 無綫通信、人造衛星和因特網
第四章 處在社會中的工程師
4.1 社會進步與工程師形象
4.2 研究與發展中的夥伴關係
4.3 對經濟部門的貢獻
第五章 設計創新
5.1 以負反饋方式進行的發明思維
5.2 係統工程中的設計程序
5.3 航空器研發中的“聯閤攻關”
5.4 從機載計算機到門鉸鏈
第六章 實用係統的科學
6.1 工程技術和自然科學中的數學
6.2 信息論與控製論
6.3 風洞實驗與因特網模擬
6.4 綜閤性的材料工程學
6.5 生物工程學前沿
第七章 工程師背景的領導者
7.1 汽車産業的行業領軍人物
7.2 公共政策與核動力
7.3 管理技術風險
附錄A 工程師的統計概況
附錄B 美國的研究與開發
注釋
前言/序言
中國古來以農立國,士人不免輕工賤商。這態度應隨現代化而徹底改變。現代工程融會數理,與科學並駕齊驅,且在應用上常顧及科學之所不及。工程師不但要精於運算及掌握理論,他更要清晰什麼科學原則適用於什麼實際環境,決定施用哪些自然現象以獲效果最佳的設計。無論飛機或橋梁、電腦或通信,工程産品必須在現實條件下運作無滯。因此創造科技産品的工程師一麵宏觀應用大局,一麵工夫入微,摒棄文人空拋主義、虛談玄理等浮誇風氣。
一貫客觀務實的立場,加上科學分析,培養成工程師很強的規劃決策能力。能運籌者亦可馳騁於商界政壇。從鐵路、汽車開始,許多現代工業都基於科技工程。把工程要務之一的策劃生産擴展到工商管理乃順理成章。在美國,工程師於20世紀初首創大型公司的體製,至今仍有不少名列企業總裁首席。在現時中國,國傢領導人中理工齣身的也不在少數,想非偶然。
18世紀初年,中國的國民生産總值與整個歐洲(除俄國)的不相上下,各占世界生産總值的23%。19世紀西方工業革命,經濟猛進,中國則遲滯不前。到1978年,歐洲的生産總值上升至世界生産總值的28%,高於美國的22%,中國的則下沉至5%,不及蘇聯的9%。幸而這時中國開始改革,扭轉世局。至2007年,中國的國民生産總值(購買力計)已躍居世界第二,駕乎俄、德、英三國總和之上。而且經濟增長速度不減,索迴曆史地位。國運興衰,涉及政治社會文化等復雜因素,但無可否認,科技是必要因素之一。
中國在世界競爭,目前最靠重的仍是大量低薪勞工,但其他優勢亦不斷增強。政府開放市場,引進外國科技,更緻力教育,投資科研,促助發展,栽培本國技術能力。西方分析傢目睹中國超乎常速地發展中級甚至高級科技的工業,震驚之餘,卻也認為:雖然中國的大學每年畢業的理工學士人數比歐盟或美國的多,但畢業生素質總體尚低;況且偏重死記硬背、遵奉權威的教育習俗,有礙培育獨立思考的創新人纔。西方國傢多把例行科技讓給東方人去做,自己專攻最尖端亦最盈利的突破創新。但事情正在變化,明天的格局或許會大為不同。
科技創新如今是大熱門。創新不止發明,也不同發現。再奇巧的發明,若不能被適價生産、廣受歡迎,也隻能積塵架上,不成創新産品。科學發現專顧自然現象,工程技術創新必須兼顧自然、人民和社會因素。由於其復雜程度,發展工程技術創新所需的人纔物資,高於純科學研究的10倍以上。這是工程學和純科學的一大分異。如何分配有限資源,協調科研與發展,以求當下及長期的最大創新,給予國民經濟最大推動,是政策和社會上的大問題。參與解決它,工程師和科學傢們責無旁貸。
現代工程怎樣創新?本書介紹工程學三大相疊範疇:科學、設計、管理。它提供一個對科學、技術和工程的廣泛認識,並敘述不少曆史實例,旨在解釋工程師們如何運用科學,改造自然,變抽象知識為實用資料,組織勞動生産,捕捉時機,發明創新,或漸進,或突破,發展齣100年前夢想不到但今天是生活必需的各種優秀科技。
我本專研物理,後轉思索有關科技的哲學。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科研生涯中,我交到不少從事工程的朋友,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為瞭撰寫本書,我旁聽瞭好些課。在此謹嚮各位教授和友人緻謝。
為瞭便於廣大讀者閱讀,本書引注從簡。
工程學 無盡的前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