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

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予鬆,李潤知,劉煒 著
圖書標籤:
  • 數據中心
  • 雲計算
  • 服務器
  • 網絡
  • 存儲
  • 虛擬化
  • 運維
  • IT基礎設施
  • 節能
  • 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97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05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字数:3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1、雲計算和虛擬化基礎知識,數據中心的發展曆程、主要特點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數據中心建設中有關基礎環境方麵的相關技術和標準,包括數據中心的選址、功能區劃分、布綫係統、供配電係統、空調係統、防護係統、監控係統等。

  3、數據中心的網絡子係統,包括數據中心網絡的規劃與設計、數據中心主要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

  市場上針對數據中心的主流網絡産品、數據中心

  網絡的新技術以及發展趨勢。

  數據中心的計算子係統,包括兩種不同計算架構的主要特點、服務器相關技術以及計算虛擬化技術和産品。

  4、數據中心的存儲子係統,包括存儲基本技術和RAID、存儲虛擬化相關技術、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

  5、數據中心的安全子係統,包括信息安全概述、雲數據中心麵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在數據中心部署的主要安全産品,並通過實際案例介紹如何構建數據中心安全整體解決方案。

  6、數據中心運維工作的重要性,從基礎環境、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不同方麵介紹瞭相關運維技術。


內容簡介

  內 容 簡 介

  本書全麵介紹瞭數據中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將虛擬化技術的應用滲透到各個部分,闡述瞭建設雲數據中心的主要內容和具體方法。圍繞數據中心職能的各組成部分,將全書分為7章。其中,第1章為數據中心概述;第2~6章,分彆介紹瞭數據中心的基礎環境建設、網絡子係統、計算子係統、存儲子係統和安全子係統;第7章圍繞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從基礎設施、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方麵介紹瞭相關技術及工具。

  本書可供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信息化管理部門以及各類數據中心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作為工科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輔導材料。


目錄

第1章概述1

1.1雲計算2

1.1.1雲計算概念2

1.1.2雲計算的發展現狀2

1.1.3雲計算的特點及優勢4

1.1.4雲計算發展對數據中心

提齣的要求6

1.2虛擬化7

1.2.1虛擬化概念7

1.2.2虛擬化技術的發展現狀8

1.2.3虛擬化技術的應用9

1.3數據中心概述11

1.3.1數據中心的概念11

1.3.2數據中心的發展現狀12

1.3.3數據中心的功能特點13

1.3.4數據中心的未來發展與挑戰14

第2章基礎環境建設17

2.1基礎環境規劃18

2.1.1數據中心選址18

2.1.2數據中心分級及技術指標18

2.2空間環境20

2.2.1功能區劃分20

2.2.2機櫃選型及布置21

2.2.3環境要求22

2.3布綫係統22

2.3.1布綫係統設計原則23

2.3.2拓撲結構23

2.3.3設備選型24

2.4供配電係統27

2.4.1等級標準要求27

2.4.2供電電源29

2.4.3主配電係統30

2.4.4UPS31

2.4.5二級配電係統34

2.5空氣調節係統36

2.5.1空調類型36

2.5.2負荷計算38

2.5.3設備選型40

2.5.4具體實施41

2.6防護處理43

2.6.1靜電防護43

2.6.2防火45

2.6.3防水48

2.6.4防雷49

2.6.5防電磁泄漏51

2.7監控係統52

2.7.1安防監控52

2.7.2環境監控54

第3章網絡子係統59

3.1數據中心網絡規劃與設計60

3.1.1數據中心網絡建設的

需求分析60

3.1.2數據中心網絡的設計原則60

3.1.3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設計原則61

3.1.4數據中心網絡的規劃和設計64

3.2數據中心網絡核心設備66

3.2.1交換機工作原理66

3.2.2三層交換機在數據中心中

的優勢68

3.2.3數據中心中網絡的高可

用技術69

3.2.4數據中心中網絡可靠性保障69

3.3數據中心網絡主流産品70

3.3.1華為公司解決方案70

3.3.2思科公司解決方案72

3.4數據中心網絡新技術75

3.4.1網絡虛擬化75

3.4.2SDN77

3.4.3大二層網絡79

3.4.4數據中心網絡發展趨勢82

第4章計算子係統85

4.1數據中心計算架構86

4.1.1雲計算86

4.1.2高性能計算92

4.2服務器97

4.2.1服務器簡介97

4.2.2服務器分類98

4.2.3服務器組件103

4.2.4服務器與PC機的區彆109

4.2.5服務器主流廠商110

4.3計算虛擬化113

4.3.1計算虛擬化概述113

4.3.2計算虛擬化體係結構114

4.3.3計算虛擬化的優勢115

4.3.4計算虛擬化平颱115

第5章存儲子係統121

5.1存儲概述122

5.1.1存儲的基本概念122

5.1.2存儲設備的發展曆程122

5.1.3存儲技術發展趨勢126

5.2磁盤的工作原理127

5.2.1磁盤結構與工作原理127

5.2.2磁盤接口協議130

5.2.3影響磁盤性能和I/O的因素132

5.2.4SSD133

5.3磁盤陣列技術RAID134

5.3.1RAID概述134

5.3.2RAID基礎技術134

5.3.3RAID分級135

5.3.4RAID級彆組閤應用138

5.4主流存儲設備140

5.4.1直連存儲(DAS)140

5.4.2網絡附加存儲(NAS)142

5.4.3存儲區域網絡(SAN)148

5.5存儲區域網絡SAN149

5.5.1FC-SAN149

5.5.2IP-SAN156

5.5.3IP-SAN與FC-SAN的優劣159

5.6存儲虛擬化160

5.6.1虛擬化的形式160

5.6.2存儲虛擬化的類彆161

5.6.3存儲虛擬化麵臨的睏境161

5.7數據備份162

5.7.1數據備份的意義162

5.7.2數據備份方式163

5.7.3備份係統架構163

5.7.4常用數據備份軟件介紹166

5.8數據容災技術167

5.8.1容災的概述167

5.8.2容災係統分類167

5.8.3容災等級167

5.8.4容災係統中常用技術168

5.8.5常見的容災係統方案169

第6章安全子係統171

6.1信息安全概述172

6.1.1信息安全定義172

6.1.2我國信息安全發展曆程172

6.1.3網絡安全事件迴顧173

6.2數據中心安全威脅與防範176

6.2.1網絡安全威脅與防範176

6.2.2係統安全威脅與防範179

6.2.3數據安全威脅與防範180

6.2.4Web應用安全威脅與防範182

6.2.5雲數據中心安全威脅184

6.3數據中心安全技術介紹186

6.3.1硬件安全防護技術186

6.3.2數據安全檢測技術186

6.3.3數據隔離恢復技術187

6.3.4數據安全備份技術187

6.4數據中心安全管理介紹188

6.4.1安全管理製度188

6.4.2安全管理策略188

6.5數據中心安全産品介紹190

6.5.1網絡安全産品190

6.5.2係統安全産品191

6.5.3數據安全産品191

6.6數據中心安全體係案例介紹192

6.6.1安全防護係統192

6.6.2安全檢測係統193

6.6.3安全審計係統194

第7章數據中心運維管理197

7.1數據中心運維的重要性198

7.2基礎環境運維199

7.2.1空調係統運維199

7.2.2供配電係統運維200

7.2.3安防係統運維203

7.2.4消防係統運維204

7.3網絡子係統運維205

7.3.1文檔建立205

7.3.2網絡係統巡檢206

7.3.3運維監控軟件207

7.3.4運維管理製度的建立208

7.4計算子係統運維208

7.4.1服務器基礎運維208

7.4.2操作係統運維210

7.4.3應用服務運維214

7.5存儲子係統運維217

7.5.1存儲基礎設施運維217

7.5.2存儲係統運維218

7.5.3存儲區域網絡運維222

7.6安全子係統運維227

7.6.1安全運維體係介紹227

7.6.2安全監測係統運維228

7.6.3安全防護係統運維229

7.6.4安全審計係統運維230

7.6.5安全運維管理規範231

附錄233

參考文獻240


精彩書摘

  《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
  (1)機房的直擊雷的防護。主要針對機房所在建築物所做的防止直擊雷擊中建築物而引起的直接損壞和間接引起的雷電電磁脈衝造成的損壞。通常的做法是,在建築物上安裝完善的避雷網、帶,加裝避雷針。由於通信機房有時所處位置較為空曠,所以不建議在建築物自身上安裝超過建築物高度的避雷針,其原因在於:傳統意義上的避雷針是將雷電通過避雷針進行放電入地,而沒有考慮強大的雷電流在通過避雷針時所産生的具有較高能量的雷電電磁脈衝,這種由避雷針引雷直接衍生的雷電電磁脈衝是對現代計算機網絡係統的最大威脅。
  (2)電源係統的感應雷防雷保護。電源采用三級防雷保護有利於雷電流的逐漸釋放,把雷電過電壓逐級衰減,使之降到設備能承受的範圍之內。電源第一級電湧保護器主要安裝在大樓總配電櫃(箱)內,第一二級電湧保護器主要安裝在計算機中心機房的分配電櫃(箱)內,第三級電湧保護器主要安裝在設備電源輸入的前端,使感應雷電過電壓下降到設備承受的範圍之內,以保護設備的安全。
  (3)通信係統的感應雷防雷保護。機房設備的係統綜閤防雷,單有電源的防雷保護是不夠的,因為雷電流除瞭會從電源端入侵外還會通過通信通道入侵。對於計算機網絡信號的防雷主要針對的是傳輸設備及終端設備的保護,根據接口的不同類型,安裝相應的防雷設備,可以對饋綫、串口、並口、網絡接口、各種協議接口、話路配綫、光縴等進行全麵可靠的保護,從而實現保護機房內設備信號係統的安全。
  ……

前言/序言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和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應用軟件開發架構從傳統的B/S(Browser/Server)架構逐步嚮C/C(Client/Cloud)架構轉移。在C/C架構中,應用係統和數據集中部署在雲端,用戶通過颱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多種類型的終端設備,訪問雲端的數據及應用。在這種架構中,提供雲服務的數據中心成為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傳統的數據中心相比,新型的雲數據中心具有一些新的特點,對於數據中心的運維工作也提齣瞭更高的要求。

  本書圍繞雲服務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維,將數據中心分為基礎設施、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子係統,介紹瞭從規劃、建設到運行維護的相關技術。主要內容安排如下:

  第1章介紹瞭雲計算和虛擬化的基礎知識,數據中心的發展曆程、主要特點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2章介紹瞭數據中心建設中有關基礎環境方麵的相關技術和標準,包括數據中心的選址、功能區劃分、布綫係統、供配電係統、空調係統、防護係統、監控係統等。

  第3章介紹瞭數據中心的網絡子係統,包括數據中心網絡的規劃與設計、數據中心主要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市場上針對數據中心的主流網絡産品,還介紹瞭數據中心網絡的新技術,包括網絡虛擬化、SDN、大二層技術等,最後介紹瞭數據中心網絡的發展趨勢。

  第4章從雲計算和高性能計算兩個方嚮介紹瞭數據中心的計算子係統,包括兩種不同計算架構的主要特點、服務器相關技術,以及計算虛擬化技術和産品。

  第5章介紹瞭數據中心的存儲子係統,首先介紹瞭存儲基本技術和RAID,接著圍繞數據中心三類主流存儲係統——DAS、NAS和SAN,對其工作原理和主流産品進行瞭介紹,並介紹瞭存儲虛擬化相關技術,最後介紹瞭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

  第6章介紹瞭數據中心安全子係統,包括信息安全概述、雲數據中心麵臨的主要安全威脅,針對這些威脅,本章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麵介紹瞭如何加強數據中心的安全保障能力,接下來介紹瞭在數據中心部署的主要安全産品,最後通過一個實際案例說明瞭如何構建數據中心安全整體解決方案。

  第7章圍繞著數據中心的運維工作展開,首先介紹瞭數據中心運維工作的重要性,然後從基礎環境、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不同方麵介紹瞭相關運維技術。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互聯網骨乾網及數據中心的規劃、建設和運維工作,書中很多內容都是在實際工作中所積纍經驗的總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本書適閤作為高校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的教材,也適閤從事數據中心建設運維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作參考書之用。

  本書主要內容由林予鬆、李潤知和劉煒撰寫,參與本書編寫的還有曹四海、任世宗、施曉傑、牛呈雲、段誌剛、張鵬飛、李箏等人。

  由於時間倉促,加之編者的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傢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和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5月



《信息孤島的解放:構建高效協作的知識共享平颱》 引言:隱形的壁壘與時代的呼喚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組織乃至研究機構都麵臨著一個普遍而棘手的挑戰:信息孤島。知識被分散存儲在各個部門、項目組、個人電腦,甚至是被遺忘的共享文件夾中,形成瞭一道道無形的壁壘,阻礙瞭信息的流動與共享,嚴重削弱瞭組織的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當需要某個關鍵數據時,我們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搜尋、甄彆,甚至重新製作;當一個新項目啓動時,我們可能需要從零開始,忽視瞭過往寶貴的經驗和已有的成果。這種低效的知識管理模式,不僅浪費瞭寶貴的資源,更可能導緻重復勞動、決策失誤,甚至錯失重要的發展機遇。 《信息孤島的解放》正是基於對這一痛點的深刻洞察而誕生。本書並非探討基礎設施的物理布局,也不是關注服務器、網絡和存儲等硬件層麵的技術細節。相反,它將目光聚焦於信息係統運作的核心——知識的匯聚、流轉與價值的實現。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和實用的工具集,幫助企業和組織打破信息孤島,構建一個高效、安全、易於協作的知識共享平颱,從而釋放蘊藏在海量信息中的巨大能量,驅動創新,提升決策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 第一章:刺破藩籬:認識信息孤島的危害與價值 本章將深入剖析信息孤島對組織造成的深層影響。我們將從多個維度探討其危害: 效率的侵蝕:詳細分析信息搜尋、整閤、驗證所耗費的時間成本,以及因此導緻的決策延遲和項目延誤。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現信息孤島如何像“漏鬥”一樣,一點點吞噬組織的生産力。 創新的阻礙:闡述知識共享的缺失如何扼殺跨部門協作,限製新思想的碰撞與融閤。當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無法有效匯聚時,創新的火花將難以被點燃,組織將可能陷入“部門牆”下的停滯。 風險的纍積:探討信息不透明、數據不一緻所帶來的決策風險、閤規風險以及潛在的安全風險。當關鍵信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或因版本混亂而導緻誤讀時,整個組織的運營將麵臨不確定性。 人纔的流失:分析缺乏良好知識管理環境可能導緻員工的挫敗感,以及知識經驗的斷層。優秀的員工往往希望在一個能夠學習、成長並貢獻價值的環境中工作,而信息孤島恰恰剝奪瞭這種可能性。 與此同時,本章也將強調解鎖信息孤島所蘊藏的巨大價值。我們將描繪一個理想化的知識共享場景: 加速創新:知識的自由流動如何促進跨學科的融閤,激發新的創意,加速産品研發和服務的迭代。 優化決策:全麵、準確、及時的信息如何為管理層提供堅實的基礎,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 提升協同:跨部門、跨團隊的無縫協作如何成為常態,打破溝通壁壘,提升整體執行力。 賦能員工:員工能夠輕鬆獲取所需知識,自主學習成長,從而提升工作滿意度和個人價值。 第二章:設計藍圖:構建知識共享平颱的戰略框架 本章將為讀者提供一個構建知識共享平颱的戰略性框架。我們將超越技術的選型,而將重點放在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上: 明確目標與願景:如何根據組織的具體業務需求和戰略目標,來定義知識共享平颱的核心價值和預期成果。這將是平颱成功的基石。 梳理知識資産:引導讀者識彆、分類和評估組織內的關鍵知識資産,包括顯性知識(如文檔、報告、代碼)和隱性知識(如經驗、技能、洞察)。 定義用戶角色與需求:分析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用戶的知識獲取、創造、分享和管理需求,為平颱的設計提供用戶中心的視角。 構建信息架構:設計清晰、邏輯化的信息分類體係和導航結構,使用戶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信息。我們將探討標簽、元數據、分類樹等概念的應用。 製定內容管理策略:規劃內容的創建、審核、發布、更新和歸檔流程,確保知識的生命周期得到有效管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設計協作機製:構思能夠促進用戶之間互動、討論、評審和共同創作的機製,例如評論、問答、論壇、協作編輯等。 規劃安全與權限:在知識共享的同時,如何確保敏感信息的安全,並根據用戶角色和需求分配不同的訪問和編輯權限,實現既開放又安全的管理。 第三章:技術賦能:選擇與整閤閤適的工具與係統 在戰略框架搭建完畢後,本章將探討如何藉助技術手段實現知識共享平颱的落地。我們將重點關注平颱的功能性、可擴展性和易用性,而非陷入具體的硬件配置: 核心功能模塊解析: 知識庫係統:探討不同類型的知識庫(如文檔管理係統、Wiki、FAQ、博客)的功能特性,以及如何根據需求選擇和組閤。 協作與溝通工具:介紹集成化的聊天、項目管理、任務分配、會議管理等工具,以及它們如何與知識庫相互促進。 搜索與發現引擎:強調強大的搜索功能對於信息發現的重要性,包括全文檢索、模糊搜索、高級過濾、推薦算法等。 版本控製與曆史追溯:介紹如何確保知識的更新迭代過程可追溯,方便用戶查看曆史版本,瞭解演變過程。 數據可視化與分析:探討如何通過圖錶、儀錶盤等方式,直觀展示知識的使用情況、熱點領域和潛在的空白,輔助決策。 集成與互通性:如何將知識共享平颱與其他現有係統(如CRM、ERP、OA)進行集成,打破數據孤島的最後一個環節,實現信息的無縫流轉。 可擴展性與未來發展:選擇能夠支持組織未來業務增長和技術演進的平颱架構,考慮雲計算、微服務等技術趨勢。 用戶體驗與界麵設計:強調簡潔、直觀、易於操作的用戶界麵對於平颱普及和用戶采納的重要性。 第四章:文化重塑:推動知識共享的組織變革 技術和工具隻是實現知識共享的手段,真正的變革源於組織文化。本章將聚焦於如何通過文化重塑,培養組織成員的知識共享意識和習慣: 領導層的示範與支持:強調高層管理者在知識共享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如何通過自身行為和政策導嚮,鼓勵知識分享。 激勵與認可機製: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體係,奬勵那些積極分享知識、樂於助人的員工,將知識貢獻納入績效評估體係。 培訓與賦能:為員工提供關於知識管理工具使用、信息檢索技巧、內容創作規範等方麵的培訓,提升其知識共享的能力。 建立信任與安全感:營造一個開放、包容、鼓勵試錯的氛圍,讓員工敢於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不必擔心被嘲笑或批評。 知識分享活動的推廣:組織內部的知識分享會、研討會、案例分享等活動,創造直接的交流機會,促進隱性知識的傳遞。 打破部門壁壘的溝通策略:通過跨部門項目、輪崗交流等方式,促進不同團隊之間的理解和信任,為知識共享奠定基礎。 第五章:實踐落地:成功部署與持續優化的策略 本章將為讀者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實踐落地指南,以及持續優化的策略: 項目規劃與團隊組建:如何科學地規劃項目周期,明確各個階段的任務和責任,組建一支高效的項目團隊。 試點先行與逐步推廣:建議從一個部門或項目組開始試點,積纍經驗,優化流程,再逐步推廣到整個組織。 用戶培訓與引導:製定詳細的用戶培訓計劃,並提供持續的支持和引導,確保用戶能夠熟練使用平颱。 數據驅動的持續優化:利用平颱收集的用戶行為數據、內容使用數據,定期評估平颱的運行效果,發現問題並進行改進。 應對常見挑戰:分析在平颱部署和推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挑戰(如用戶抵觸、內容更新不足、技術故障等),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知識共享文化的深化:將知識共享的理念融入組織的長期發展戰略,使其成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力。 結論:邁嚮知識驅動的未來 《信息孤島的解放》並非一本關於服務器配置或網絡架構的參考書,而是一份關於如何釋放組織潛能、驅動創新的行動指南。通過打破信息孤島,構建高效的知識共享平颱,企業和組織將能夠更敏捷地響應市場變化,更有效地解決復雜問題,更具創造力地開發新産品和服務。本書所倡導的理念和方法,將幫助您從信息迷霧中走齣,邁嚮一個更加透明、協作、高效的知識驅動的未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技術著作,對於想要在數據中心領域深耕的專業人士來說,絕對是一份寶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展現齣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將數據中心從無到有、從規劃到運營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瞭清晰的劃分,並在每一個階段都提供瞭詳盡的指導。例如,在風險管理章節,作者不僅列舉瞭可能齣現的各類風險,還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製和事後補救來降低風險對數據中心的影響。此外,書中對安全方麵的內容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以及數據安全等多個維度,並給齣瞭具體的防護措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完整的數據中心建設和管理過程,對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敬畏。它讓我明白,數據中心不僅僅是堆砌硬件,更是一門融閤瞭工程學、管理學和安全學的高深藝術。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在閱讀《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高效、穩定、安全的數據中心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從宏觀到微觀,從戰略到戰術,進行周密的規劃和精細的管理。書中對冗餘設計、容災備份的論述,讓我認識到在建設過程中“多一分準備”是多麼的重要。同時,它對監控係統、告警機製以及故障排除流程的詳細介紹,也讓我明白瞭在日常運營中,持續的監測和快速響應是保證服務連續性的生命綫。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強調瞭人員培訓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數據中心離不開一支專業、有經驗的運維團隊。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打造“硬實力”與“軟實力”並重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的書。讀完後,我腦海中構建的數據中心藍圖更加完整,也更加務實,能夠更好地指導我未來的工作實踐。

评分

終於讀完瞭這本《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原本以為對數據中心已經有瞭不少瞭解,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還是超齣瞭我的預期。從最初的選址規劃,到機房內部的供電、製冷、布綫,再到後期的運維和安全管理,幾乎涵蓋瞭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書中對各種專業術語的解釋非常到位,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理解。我特彆喜歡它關於綠色數據中心的部分,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降低能耗,這對於當前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IT行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作者並沒有局限於理論的闡述,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規模和類型數據中心的設計考量,以及在實際運營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數據中心的整體架構和運行機製有瞭更係統、更清晰的認識,也對未來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有瞭一些新的思考。這本書絕對是數據中心從業者、IT管理者以及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讀者的必備讀物。

评分

當我拿到《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這本書時,我正在進行一項新的數據中心規劃項目,而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非常貼閤實際需求,而且作者的經驗非常豐富,很多觀點都極具啓發性。例如,在關於製冷係統的部分,書中詳細比較瞭不同的製冷技術(如風冷、水冷、液冷)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環境下的適用性,並結閤瞭實際運行成本和能效比進行瞭分析,這對我選擇閤適的製冷方案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另外,書中關於虛擬化和容器化技術如何影響數據中心設計和管理的部分,也讓我茅塞頓開,它幫助我理解瞭如何在新技術浪潮下,構建更加靈活、彈性的數據中心架構。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傳授瞭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有效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

评分

老實說,剛拿到《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覺得可能就是一本比較泛泛而談的技術書籍。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被它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羅列各種技術參數上,而是著重於“為什麼”和“如何做”。比如,在談到電源係統時,它會先分析不同供電方案的優劣勢,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然後纔會深入到具體的設備選型和布綫設計。這種由淺入深、由概念到實踐的講解方式,讓我在理解技術原理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從業務需求齣發,進行最優化的設計。書中的許多章節都提供瞭可以直接藉鑒的流程和模闆,這對於實際項目落地非常有幫助。而且,它對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比如雲計算、邊緣計算對數據中心的影響,也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讓我對這個領域保持瞭敏銳的洞察力。

评分

快,适应,包装不错。

评分

快,适应,包装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活动满减,很划算

评分

编者似乎想面面俱到,但每个章节过于简单。这种书做教材,会害死学生的。

评分

一般吧

评分

内容过于简单,很像规范的解读版。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是自营店就不给开发票?还不能评论?差评!

评分

性价比高,物美价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