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金陵女子學院教工安玲的視角,講述瞭20世紀中國曆史黑暗的時刻——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屠城,美國教士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作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導主任,堅守校園,與其他國際人士一起全力以赴的營救難民。在人間地獄的時刻,明妮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建立國際安全區安置上萬名的婦女、兒童,使其免遭日軍的性暴力和殺戮。在黑暗的歲月中,秉持著人道主義精神和基督教信仰,宣揚厚生精神,從物質和精神上為南京難民提供瞭庇護。在與日軍和自治政府的孤身斡鏇中,在殘忍暴行和無情命運的衝擊下,明妮明妮·魏特琳以血肉之軀承載瞭生死極限。
作者簡介
哈金,美籍華裔作傢,用英文創作。1956年生於中國東北,14歲參軍,1977年考入黑龍江大學英語係,並於1985年於山東大學取得美國文學碩士學位,並於次年赴美攻讀博士學位。現為美國波士頓大學英語係教授,主要教授創意寫作、移民文學和詩歌學方麵的課程。其《戰爭垃圾》、《等待》等小說作品,在美國主流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和贊譽,曾兩度入圍普利策小說奬,並榮獲美國國傢圖書奬等諸多奬項。
以下為作者主要作品列錶以及獲奬記錄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池塘》(In the Pond,1998)
《等待》(Waiting,1999)
《瘋狂》(The Crazed,2002)
《戰爭垃圾》(War Trash,2004) )
《自由生活》(A Free Life,2007)
《南京安魂麯》(Nanjing Requiem,2011)
短篇小說集:
《詞海》(Ocean of Words,1996)
《在紅旗下》(Under the Red Flag,1997)
《新郎》(The Bridegroom,2000)
【獲奬記錄】
1996年獲弗蘭納裏?奧康納小說奬
1997年獲海明威基金會/筆會奬
1999年獲古根海姆研究基金
1999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
2000年獲筆會/福剋納奬
2000年–2002年獲亞洲研究基金
2002年獲湯森德小說奬(Townsend Prize for Fiction)
2005年獲美國筆會/福剋納奬
2006年獲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會員稱號
《等待》和《戰爭垃圾》分彆入圍2000年和2005年
普利策奬小說類決賽名單。
精彩書評
《南京安魂麯》有著紀錄片般的真實感,觸目驚心的場景和苦難中的人生紛至遝來。哈金的敘述也像紀錄片的鏡頭一樣誠實可靠,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他的寫作從來不會藉助花哨的形式來掩飾什麼,他的寫作常常樸實得不像是寫作,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具有特彆的力量。我衷心希望大陸有更多的讀者瞭解這部偉大的作品。
——餘華
哈金的寫作是很辛苦的,他從來沒有寫一個小說隻是為瞭賣中國傳統文化、東方主義。他最近完成的小說是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重寫將近40遍。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南京大屠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曆史時刻,我們一直期待著看到文學上對此有分量的錶達。哈金的長篇小說選擇的這樣一個視角,所描述的慘烈場景以及屠殺過後那些人的遭遇,都令我們印象深刻。
——《收獲》雜誌鍾紅敏
“這部作品比哈金以往所有作品都要深遠、大膽,直視上世紀黑暗的中心,所有收藏優秀文學的圖書館都須擁有。”
——《圖書館雜誌》
“哈金繼續一絲不苟地挖掘埋沒瞭的中國經驗,用令人不安的威嚴筆調,描述瞭無法解釋的恐怖和神奇的抵抗。”
——《書目》
目錄
第一部 首都淪陷
第二部 慈悲女神
第三部 諸種瘋狂
第四部 此恨綿綿
精彩書摘
我們第二次從瑟爾新建的難民營迴來時,看見霍莉正和婁小姐在宿捨主樓門口聊著,我們和她倆一起走進宿捨樓內的餐廳。晚餐是黃豆芽疙瘩湯。大多數工作人員從早飯到現在什麼都沒吃過,因為白天經常顧不上吃飯。桌上的佐料瓶子裏有醬油、米醋,和泡著很多辣椒的辣油。我們正吃著,一個男孩子衝進來,氣喘籲籲地說:“魏特林院長,學校裏進來好多日本鬼子,在打人呢。”
“他們在什麼地方?”明妮問。
“正朝北宿捨樓那麵去瞭。”
我們碗一放就往外走。天快黑瞭,空氣中一股煙味——一定是附近有房子起火瞭。一群烏鴉在樹梢上精力充沛地呱呱叫著,婦女和孩子們的尖叫聲從西邊和北邊傳來。砰砰砰砰!三個日本兵用拳頭在猛擂中心樓的前門。明妮和我走上前去,不等她開口,一個戴眼鏡的日本兵用生硬的漢語對我們說:“把這個打開。”
“我沒有鑰匙。”明妮告訴他。
“裏邊有軍人,大日本的敵人。”
“沒有軍人,隻有婦女和孩子。”
明妮齣示瞭昨天那個中佐寫的紙條,可是那人掃瞭一眼之後,三兩下就撕碎瞭扔到地上。他轉臉對其他兩個人說瞭句什麼,其中一個上來就打我和明妮、霍莉的耳光,一邊打還一邊大喊著什麼我們聽不懂的話。他又猛推婁小姐,幾乎把她推倒在地。霍莉兩眼是淚,大鼻子抽搐著,用英語低聲罵道,“狗雜種!”左頰上隨即現齣瞭紅手印。
“打開門!”近視眼那傢夥毫不放鬆。
這時候,商務副經理、國字臉的老容來瞭。我的耳朵被扇得還在嗡嗡作響,火辣辣的,我問他:“你有鑰匙嗎?”
他一腦門皺紋,搖瞭搖頭。“我沒有。我們通常不從外邊鎖這道門。”
明妮對那幾個日本兵說:“我們真的是沒有鑰匙。”近視眼日本兵在鏡片後邊眨瞭眨眼,狂吼著對老容命令道:“打開門!”
“我沒法打開。”
這個日本兵朝著老容的臉上打去,另外兩個也對他連踢帶打,有一個還一邊打他耳光一邊笑,好像在耍弄他。接著,日本兵舉起瞭步槍,用刺刀對著老容的喉嚨。
“住手,住手!”明妮說,“好吧,從彆的門進去。”她指著大樓側麵,然後帶著他們去側門瞭。我們也跟著他們一起。我看瞭老容一眼,他渾身發抖,忍氣吞聲,兩眼腫得幾乎睜不開。
讓我們迷惑的是,三個日本兵進瞭大樓,馬馬虎虎地檢查瞭幾間屋子,連樓上都懶得去。五分鍾不到,搜查就結束瞭。我們從側門走齣來時,看見另外兩個日本兵拉著三個中國人過來,三個人雙手都被反捆在背後。我認齣瞭他們,三人都是我們的職工。明妮衝上去說:“他們是為我們工作的。”
“中國軍人,大日本的敵人。”一個日本兵斷言。
“不是,不是,他們都是園丁和苦力。”她反駁說,然後指著王建定,“他是我們的鍋爐工,他十五歲的兒子剛被皇軍帶走瞭。”
那也無濟於事,日本兵還是把人拉走瞭。建定毫不抗爭,好像根本不在乎他們把他帶到哪裏去。
近視眼日本兵示意我們跟著他們,我們一起嚮大門口走去,隻見門口那邊人影憧憧。
大門外邊,我看見四十多個中國人跪在馬路邊上,有幾個人在哭泣。茹蓮和路海也在當中,路海倒是站著的,正在對一個日本兵連說帶比畫。兩個班的日本兵站在周圍,大多背著步槍,有一個日本兵還牽著一條吐著紅舌頭的德國狼狗。一個中士走過來問道:“誰是這裏管事的?”他的翻譯官把他的問題告訴我們。
“我是負責人。”明妮站瞭齣來。
他們說話間,更多的教職員工被帶到這裏,被喝令跪在地上。三個日本兵走上前來,抓住老容、婁小姐和我,把我們拖到人群中,強迫我們跪下。他們為什麼把我們集中到一起?我想不齣來。他們要接管學校嗎?他們要拿我們怎麼樣,要拿難民們怎麼樣?耀平、麗雅、帆帆在哪裏?我一陣頭昏眼花,幾乎癱倒,忙一把抓住婁小姐的胳膊穩住自己。
中士讓明妮從人群中把雇員們一一認齣來。她點瞭幾個人的名字,告訴中士他們是乾什麼的。在她繼續往下指認時,屢次顯得遲疑;顯然,她不可能記得所有這些人的名字,尤其是前幾天剛雇來的臨時工。有一個年輕的雇工,腰闆筆直,相當魁梧。明妮走到他麵前,一時想不起他的名字。如果那人已經把自己名字報給瞭日本兵,她可不能隨便給他再安個名字。她正在猶豫不決之間,他們就把他帶到馬路另一邊去,命令他跪下。
“他叫本順!”明妮對那鬥雞眼中士喊道。這是個聰明的辦法——我們當中肯定沒有人起那個名字。
路海說:“他是我們的運煤工。”
“閉嘴!”中士一拳打在路海的前胸。兩個日本兵抓住路海的胳膊,把他拉走瞭,強迫他跪在“運煤工”旁邊。
這時候,一輛吉普車開過來,停在路邊。從車上跳下三個美國人,路易斯·斯邁思、喬治·費奇,和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副主席普萊默·米爾士。日本兵們立刻把他們圍住,讓他們排成一行,搜查他們身上有沒有手槍,他們誰也沒槍。搜查完畢,喬治用德語說:“我們是傳教士。”那中士沒有反應,喬治改用法語說:“我們都是美國人。”
“是的,我知道。”那中士哈哈大笑,鬥雞眼眨瞭眨。
他們倆人繼續用生硬的法語對瞭一陣子話,可喬治的臉色卻很不好看。與此同時,一對手電筒的光一直照在另外兩個外國人的臉上,照得他們睜不開眼。喬治告訴他倆:“他們叫咱們幾個立即離開。”
接著,十幾個日本兵衝上來,把三個美國人推上吉普車。兩個日本兵抓著明妮的胳膊,硬把她塞進駕駛員旁邊的座位裏,但她掙紮著下瞭車,揚手對那中士喊道,“該死的!這兒是我的傢!我沒彆的地方可去。”
“我也一樣!”霍莉喊道,緊抓著後擋闆,堅決不肯上車,“我的房子被你們皇軍給燒瞭,我變成難民瞭,還等著你們給我賠償損失呢。”她怒目圓睜,臉氣得通紅。
喬治把她們的話大聲翻譯給中士聽,於是中士命令他們三個外國男人立即離開。
在步槍的瞄準下,三個外國男人上瞭吉普車。路易斯朝我們揮揮手,嚮我們示意一切都會平安的。然後他們慢慢開走瞭。
中士兩手圈在嘴上,衝著喬治的背影用法語喊道,“再見啦!”他手下的兩個人也快活地叫喊起來。
吉普車剛一消失,就聽見牆裏邊傳來女人的哭聲和被捂住嘴的尖叫聲。透過大門,我看見一些日本兵,趕著一群人朝我們學校的側門去瞭,那扇小鐵門平時總是鎖著,現在一定是撬開瞭。我看瞭一眼周圍,隻見街對麵窗戶裏伸齣機槍。不知何故,大門口的日本兵突然撤走瞭,隻帶走瞭路海和那個健壯的“運煤工”,接著,卡車在南牆外也開始發動引擎。我意識到,日本兵把這裏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扣在這裏,而另一夥人就在校園裏邊抓人。我看見一挺機槍仍然支在那邊,但全身一動也不敢動,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兒瞭。
我們仍然跪在地上,有幾個還在哭著,很長時間都沒人動一動。我看瞭一眼明妮和霍莉,她們的頭低垂著,兩眼死盯在地上。
大劉跑過來,大喊:“明妮,明妮,他們從東院抓走瞭一些人。”
“抓走瞭些什麼人?”她從地上站起來。
“我說不準。”
我一聽,跳起來就跑,腦子裏一片混亂。我跑啊跑啊,有人跟在我的後邊,我的腳步不穩,好像踩在雲上。我隻求我的傢人沒事。
我傢裏一片狼藉,桌子和椅子都翻瞭個兒,滿地都是器皿、書本、鞋子、餐具、洗過的衣裳。牆上所有的畫都不見瞭,傢裏一個人也沒有。“天哪,安玲,我真為你難過。”明妮說。她的口氣聽上去是覺得我們全傢都被抓走瞭。
盡管我不停地哭著,還是勸著自己,麗雅是個冷靜的人,他們也許還在校園裏的什麼地方,不應該還沒弄清楚就先亂瞭陣腳。傢裏沒有任何搏鬥的痕跡,所以,我那一傢還是有可能已經逃脫瞭的。可是,他們在哪裏呢?
這時,我丈夫和還有摟著帆帆的麗雅,齣現在門口。麗雅隻叫齣瞭一聲“媽”,她的鵝蛋臉蒼白得嚇人,兩眼在燃燒,劉海和眉毛都被汗水打濕瞭。
……
前言/序言
我們的安魂麯(《南京安魂麯》序言)
餘華
2011年8月26日
我隻用一個夜晚就讀完瞭哈金的新作《南京安魂麯》,我不知道需要多少個夜晚還有白天纔能減弱這部作品帶給我的傷痛。我知道時間可以修改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文學就是這樣曆久彌新。當我在多年之後找迴這些感受時,傷痛可能已經成為隱隱作痛——那種來自記憶深處的疼痛。身體的傷疤可以愈閤,記憶的隱隱作痛卻會曠日持久。
我想,哈金在寫作《南京安魂麯》時,可能一直沉溺在記憶的隱隱作痛裏。他的敘述是如此的平靜,平靜得讓人沒有注意到敘述的存在,可是帶給讀者的閱讀衝擊卻是如此強烈。我相信這些強烈的衝擊將會在時間的長河裏逐漸風平浪靜,讀者在此後的歲月裏迴味《南京安魂麯》時,就會與作者一起感受記憶的隱隱作痛。
這正是哈金想要錶達的,讓我們麵對曆史的創傷,在追思和慰靈的小路上無聲地行走。在這個意義上說,哈金寫下瞭他自己的安魂麯,也寫下瞭我們共同的安魂麯。
哈金早已是享譽世界的作傢瞭。他齣生於遼寜,在“文革”中長大,當過兵,1981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1984年獲得山東大學北美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留學美國,他是改革開放後最早的齣國留學生。這一代留學生拿著為數不多的奬學金,一邊學習一邊打工糊口,還要從牙縫裏省下錢來寄迴國內。哈金可能更加艱苦,因為他學習打工之餘還要寫作,而且是用英語寫作。他對待寫作精益求精,一部小說會修改40多次,這部《南京安魂麯》也修改瞭這麼多次。
我拿到這部書稿時,《南京安魂麯》的書名直截瞭當地告訴我:這是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我心想,哈金又在啃彆人啃不動的題材瞭。雖然我已經熟悉他的寫作,雖然我在他此前的小說裏已經領略瞭他駕馭宏大題材的能力,我仍然滿懷敬意。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現代史上無法愈閤的創傷。侵華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當時的首都南京,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平民和戰俘進行瞭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奸等戰爭罪行。在大屠殺中有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在這簡單的詞匯和數字的背後,有著巨浪滔天似的鮮血和淚水,多少淒慘哀號,多少生離死彆,多少活生生的個體在毀滅、恥辱、痛苦和恐懼裏沉浮,仿佛是紛紛揚揚的雪花那樣數不勝數,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個悲劇。要將如此宏大而又慘烈的悲劇敘述齣來,是一次艱巨的寫作。而且對於文學來說,光有宏大場景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敘述齣這樣的場景裏那些個體的紛繁復雜。哈金一如既往的齣色,他在看似龐雜無序的事件和人物裏,為我們開闢齣瞭一條清晰的敘述之路,同時又寫齣瞭悲劇麵前的眾生萬象和復雜人性。
《南京安魂麯》有著紀錄片般的真實感,觸目驚心的場景和苦難中的人生紛至遝來。哈金的敘述也像紀錄片的鏡頭一樣誠實可靠,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他的寫作從來不會藉助花哨的形式來掩飾什麼,他的寫作常常樸實得不像是寫作,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具有特彆的力量。
金陵女子學院是哈金敘述的重點。一所美國人辦的學校,在南京被日軍攻陷之後成為難民救濟所。成韆上萬的婦女兒童和少數成年男子在這裏開始瞭噩夢般的經曆,日軍在南京城的強奸殺戮也在這裏展開,而中國難民之間的友情和猜忌、互助和衝突也同時展開。這就是哈金,他的故事總是在單純裏展現齣復雜。《南京安魂麯》有著慘不忍睹的情景,也有溫暖感人的細節;有友愛、信任和正義之舉,也有自私、中傷和嫉妒之情……在巨大的悲劇麵前,人性的光輝和人性的醜陋都在不斷放大,有時候會在同一個人身上放大。
這部作品的宏大遠遠超齣它所擁有的篇幅,想要在此作齣簡要的介紹是不可能的,也許可以簡要地介紹一下作品中的人物,那也是捉襟見肘的工作。
明妮·魏特林,作為戰時金陵女子學院的臨時負責人,是故事的主角。這是一位無私的女性,她勇敢而執著,竭盡全力與日軍抗爭,努力保護所有的難民,可是最後卻遭受瞭妒忌和誹謗。故事的講述者安玲,她的兒子戰前去日本留學,娶瞭一位善良的日本女子,戰爭期間被迫入伍來到中國,作為日軍戰地醫院的醫生,這位反戰的正直青年最後被遊擊隊以漢奸罪處死。安玲在戰後齣席東京審判時與自己的日本兒媳和孫子相見不敢相認的情景令人感傷。
而感傷之後是感嘆:人世間的可怕不隻是種種令人發指的暴行,還有命運的無情冷酷,而命運不是上帝的安排,是人和人之間製造齣來的。
南京安魂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