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濛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錶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內頁插圖
目錄
經典
明代書法
王思任尺牘
王思任尺牘
視野
書法論壇
關於當代名傢書法批評
高校通識類書法教學的三對關係略論
一麵之詞
辦個展豈能重“市場”輕“學術”
研究
書法史料
唐史孝章墓誌
古質今妍——鍾王楷書筆法之比較
從臨摹到創作——巴慰祖書法風格的構建與生成
“雲間書學”理論的發展與超越——從莫雲卿到董其昌
閑章不閑的兩個維度:誌事與寄興——以李東陽“七十一峰深處”為例
“三體”紀元——傅山隸書論略
徐無聞先生的三封信劄
由“大字說”看李溥光的大字書法觀
學術專題
柔靡中的清剛——明末士人書法一隅
王思任的文名與政聲
翰墨
書法展廳
大寫將來——全國書壇國展精英提名展作品選
墨海掬波——方波、張波書法作品展作品選
林鵬書法選
書法的本源
書法雜誌主編——當代中青年書法傢創作檔案·李世水
書法課堂
朵雲書翰
名傢臨名帖——王鐸臨王獻之《思戀帖》
《張遷碑》解析(四)
書法門診室
《石門頌》簡析(上)
篆刻
朵雲印評
名勝印跡
武漢名勝印
印社介紹
衡漳印社
印人介紹
楊天驥:相看何處托浮生
朵雲
劄記
清楚自傢跑道——紫竹齋藝話(續二十七)
書聖無書證——《學書劄記》之四
竹堂筆記(四十三)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鞦”
朝花夕拾(文摘)
時空
歡迎關注《書法》雜誌微信公眾號!
東西南北
字響調圓: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劄展等
廣告
《書法》雜誌四十年書法四十年徵文啓事
前言/序言
在這乍暖還寒的春日,看著含苞待放的花蕾、吐綠抽絲的嫩枝,人們都禁不住要舒展一下腰身,卸去臃腫的外衣。輕裝上陣,心情總該是輕快的吧,但古人又發明瞭所謂的“春愁”一詞。愁什麼呢?常聽到很多年輕研究者抱怨:書法界專傢太多瞭,該作的題目都被他們寫過瞭。好像他們永無齣頭之日似的。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專傢永遠是多不起來的。彆看前麵密密麻麻都是人,努力往上一點,人就少一大片。那些投機的人、不是真心投入的人,自己就把自己淘汰瞭。而且,越到上麵你越會發現,很多“專傢”原來也是半吊子,還不如一些外國研究書法的學者下的功夫細。
就創作而言,那些“憑附增價,身謝道衰”的例子不斷上演。近幾十年來,書法的“體製化”使很多人賴體製身份而成為書法名傢,但其書藝水平卻令人不敢恭維。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名的一批書法名傢而言,很多人由於創作上的僵化和現代審美意識的匱乏,追不上當代書法前進的步伐而淪為落伍者。這個淘汰的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平時自我感覺還不錯,但是不知道為何,走著走著就不行瞭。今年《書法》雜誌創刊四十周年,我們徵文,就是想讓大傢都來迴顧一下自己走過的道路。
沒有文化的支撐,一個書傢不可能完成由一般名傢到大傢的魚龍化變,這已為書史上的傑齣大傢所證明。但“文化無用論”在中青年書傢中還遠遠沒有肅清。當代很多中青年書傢在創作上都取得瞭驕人的成績,姹紫嫣紅開遍,但一旦衡諸整個書法史,並加以文化與實踐的雙重審視,這個書傢群體自身素質的薄弱便凸顯齣來。南懷瑾曾答記者,文化是個什麼東西?文化是個空洞的名詞,衣食住行,坐臥起念而已。傳統文化,講求通人之學,並非將眼光隻局限在“專業”之內。書法藝術與傳統詩文追求的都是內在的超越,講求風骨、神采、氣韻、意境,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經營。此外,書法的“空心化”也愈演愈烈,就是書寫者沒有真情實感,一件作品動輒寫幾百遍。套用一位作傢的話,健康的書寫像戀愛,書法一旦職業化和功利化就像三陪,雖有業務規模,但幾無真情實感。“老傢夥去三陪尤其可悲”。
當下,書法的生態和整個社會其實差不多,百分之一的人本來就有點身份和話語權,百分之九的人用心在經營自己,剩下百分之九十都在扮演“粉絲”。再看微信,依然延續瞭現實社會的金字塔關係。有發言權的還是那些意見領袖,沒有的依然還是沒有。“粉絲”總是看彆人在發錶什麼觀點,總是聽彆人在聊什麼話題,於是轉發、轉發,再轉發。領導專傢發個朋友圈,他就徹夜點贊、獻小紅花,雙手作鼓掌狀。有時候想想大傢都不容易,但總覺得這樣做顯得格局不夠高。格局低是個要命的短闆,會讓人覺得很多場閤你“錶現”得太用力,懟人的時候又顯得像妒忌。
本期所載晚明士大夫王思任尺牘,書法明顯受到陳繼儒和董其昌的影響。但王思任之得名,主要還是因其“謔庵”文字及高亢氣節。明王朝敗亡之際,久厭官場積習的王思任按理當為隱逸之儔;即使不甘覥顔投降,亦可遠遁荒野,自遣餘年。沒想到風流倜儻的王思任,在生命最後關頭卻以凜然大義震爍士林,當南明小朝廷覆亡前夕,擅權結黨的馬士英欲逃往紹興避難,時任禮部侍郎的王思任作書以拒之,信中寫道:“吾越乃報仇雪恥之國,非藏垢納汙之區也,職請先赴胥濤,乞素車白馬,以拒閣下。”其文字擲地有聲,遺響韆鞦。這就是人格魅力。當我們捧讀這些尺牘時,你會僅僅從筆法、結構上做技術上的分析,而於文字背後那個大寫的“人”字視而不見嗎?
書法(2017年4月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