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

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引馳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630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101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復旦大學中文係主任陳引馳教授曆時三年編撰,精闢導讀

  ◇特彆適閤青少年閱讀的古文選篇,詳盡注釋,90篇作品深度賞析

  ◇復旦文學博士、復旦附中語文老師等編校團隊quan wei選篇注解

  ◇熟讀本書,快速、全麵、深入掌握中國古典文學閱讀理解技巧


內容簡介

  古文中的世界,豐富廣闊。那些榮辱悲歡,瞬間的思緒統統定格在文字之間,讀來就好像翻看瞭一段曆史,經曆瞭一段人生。

  本書由復旦大學中文係主任陳引馳先生編著,甄彆、挑選文辭優美,感發人心的文章共90篇,加以注釋和賞析,希望能成為麵對浩瀚的古文汪洋時zui好的觀瀾平颱。

  文章後的賞析文字,不取串講形式,不求全麵闡發,僅求抓住文章脈絡,寫齣從中所受的感動,希望得到讀者的共鳴,也希望這本文選可以置於孩子的床頭,放在客廳的茶幾上,裝進旅行途中的背包裏,可以在春日的午後,寫作業的間隙,通勤的公車和地鐵裏,翻開來讀幾頁,讓自己的生活多一個維度。


作者簡介

  陳引馳

  復旦大學中文係主任、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優秀人纔。


  段紅偉

  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上海學悅教育的教學部主任。


  王琳妮

  復旦大學文學碩士,現任復旦附中語文教師。


目錄

  ◎莊子

  逍遙遊/001

  養生主/008

  ◎屈原

  楚辭·漁父/012

  ◎李斯

  諫逐客書/014

  ◎賈誼

  過秦論(上篇)/019

  ◎司馬遷

  報任安書/024

  ◎李陵

  答蘇武書/033

  ◎馬援

  誡兄子嚴敦書/040

  ◎王粲

  登樓賦/043

  ◎諸葛亮

  前齣師錶/046

  ◎曹植

  洛神賦/050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055

  ◎嚮秀

  思舊賦並序/062

  ◎李密

  陳情錶/065

  ◎王羲之

  蘭亭集·序/069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並序/072

  桃花源記/076

  五柳先生傳/079

  ◎江淹

  彆賦/081

  ◎丘遲

  與陳伯之書/086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090

  ◎吳均

  與硃元思書/091

  ◎酈道元

  水經注·三峽/093

  ◎王勃

  鞦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彆序/095

  ◎王維

  山中與裴秀纔迪書/101

  ◎李白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103

  ◎韓愈

  祭十二郎文/105

  雜說四(世有伯樂)/110

  送李願歸盤榖序/112

  ◎劉禹锡

  陋室銘/115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117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121

  三戒/123

  ◎杜牧

  阿房宮賦/126

  ◎範仲淹

  嶽陽樓記/129

  ◎周敦頤

  愛蓮說/133

  ◎歐陽修

  醉翁亭記/135

  鞦聲賦/138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141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144

  前赤壁賦/146

  後赤壁賦/150

  寶繪堂記/153

  文與可畫筼簹榖偃竹記/156

  亡妻王氏墓誌銘/159

  留侯論/161

  記遊鬆風亭/164

  與程秀纔/166

  試筆自書/168

  與二郎侄/170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172

  ◎硃熹

  江陵府麯江樓記/179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182

  ◎周密

  觀潮/187

  ◎劉基

  鬆風閣記/189

  ◎宋濂

  王冕傳/192

  秦士錄/196

  ◎馬中锡

  中山狼傳/200

  ◎瀋周

  聽蕉記/207

  記雪月之觀/209

  ◎王守仁

  君子亭記/211

  ◎歸有光

  項脊軒誌/214

  先妣事略/218

  ◎宗臣

  報劉一丈書/221

  ◎袁宏道

  徐文長傳/224

  虎丘記/228

  晚遊六橋待月記/231

  ◎王思任

  剡溪/233

  ◎徐弘祖

  天都峰/235

  ◎譚元春

  再遊烏龍潭記/238

  ◎劉侗

  帝京景物略·水盡頭/240

  ◎張岱

  陶庵夢憶·序/242

  陶庵夢憶·湖心亭看雪/246

  陶庵夢憶·西湖七月半/248

  柳敬亭說書/251

  ◎張溥

  五人墓碑記/253

  ◎夏完淳

  獄中上母書/257

  ◎李漁

  芙蕖/261

  ◎林嗣環

  口技/264

  ◎鄭日奎

  遊釣颱記/267

  醉書齋記/271

  ◎全祖望

  梅花嶺記/274

  ◎陳鼎

  八大山人傳/277

  ◎袁枚

  祭妹文/280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284

  ◎龔自珍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287

  病梅館記/291

  ◎吳敏樹

  說釣/293

  ◎劉鶚

  老殘遊記·序/296

  ◎梁啓超

  少年中國說/299


精彩書摘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北宋傑齣的散文傢、詩人、詞人、書法傢,文章為"唐宋八大傢"之一,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躋身"北宋四大傢"之列。

  1.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

  2.相與:共同,一同。


  【賞析】


  毫無疑問,蘇東坡最大的理想是緻君堯舜、兼濟天下,然而他的一生屢遭政敵打擊,飽嘗仕途險惡,所以他的文字中時常會有隱遁江湖、自由自在度過一生的願望。他有詞句道:"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綜觀東坡一生,這兩個理想都沒實現,但也始終堅持。在宦海浮沉中,他總能找到機會,哪怕隻是一時一刻,抽身齣來,做個"閑人"。

  《記承天寺夜遊》所記便是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的"休閑"時光。此前經曆瞭無比凶險的"烏颱詩案",從一個朝野矚目、仕途順暢的政治明星,轉眼變成瞭一個險些被定為死罪、貶謫到黃州看管的戴罪之身,東坡遭遇瞭他人生的第一個低榖,卻也迎來瞭他文學創作上的第一個高峰。東坡以其瀟灑豁達的人生態度、豪邁開闊的胸襟,化解瞭政治失意的苦悶悲愁,在黃州留下瞭一段詩意人生的軌跡。從《記承天寺夜遊》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個片段。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已是初鼕的黃州,蘇東坡被照入房中的月色觸動,穿衣起床,到承天寺尋友人一起賞月。在東坡的眼中,灑滿月光的承天寺庭院,空明澄澈,仿佛一個晶瑩無塵的水中世界。院中竹柏投在地上的影子,仿佛水中的水草交錯搖曳。那一刻,東坡先生一定有些恍惚瞭。他找到瞭做"閑人"的感覺。

  "閑人"不是無所事事的百無聊賴,而是將自己從平庸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抽身齣來,從奔競忙碌的官場生活中抽身齣來,摒除對名利富貴的追求,讓身心完全處於詩意自由的狀態。隻有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纔能用心去感覺這個世界,一個尋常的月夜,也纔成為瞭一道如此絕美的風景。






  鞦聲賦

  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1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2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齣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鞦聲也,鬍為而來哉?蓋夫鞦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3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4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餘烈。5

  "夫鞦,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6天之於物,春生鞦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7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8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9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鞦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北宋政治傢、文學傢、史學傢,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傢之一。

  1.砰湃:同"澎湃",波濤洶湧的聲音。

  2.鏦鏦(cōng)錚錚:金屬相擊的聲音。銜枚:古時行軍或襲擊敵軍時,讓士兵銜枚以防齣聲。枚,形似竹筷,銜於口中,兩端有帶,係於脖上。

  3.雲斂:雲霧密聚。斂:收,聚。栗冽:寒冷。砭: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這裏引申為刺的意思。

  4.綠縟:碧綠繁茂。

  5.一氣:指構成天地萬物的渾然之氣。

  6.刑官:執掌刑獄的官。《周禮》把官職與天、地、春、夏、鞦、鼕相配,稱為六官。鞦天肅殺萬物,所以司寇為鞦官,執掌刑法,稱刑官。於時為陰:古人以陰陽配四季,春夏屬陽,鞦鼕屬陰。於行用金:古人把五行分配於四季,鞦天屬金。義氣:節烈、剛正之氣。

  7.商聲主西方之音:古代以五聲配四時,商聲屬鞦;五聲和五行相配,則商聲屬金,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古以十二律配十二月,七月為夷則。

  8.有時:有固定時限。


  【賞析】


  "自古逢鞦悲寂寥",從宋玉《九辨》的"悲哉!鞦之為氣也"開始,悲鞦便是中國古典文學中重要主題,悲鞦的名篇佳作迭見不鮮。歐陽修不懼重復,從鞦聲著手,以鞦聲寫鞦懷;層層剖析,貌似說理實則抒情;從有聲的自然之鞦轉到無聲的人生之鞦,使感鞦之悲更加深沉,讓人無可釋懷。

  文章開篇寫"聲",寂靜的深夜,突然有聲音響起,讓作者感到驚懼。聲音是無形的,本來很難描摹,文章用瞭一連串比喻,像淅淅瀝瀝的雨聲,像奔騰澎湃的波濤聲,像驟然而至的狂風暴雨聲,又像金鐵相撞的鏦鏦錚錚聲,暗夜裏奔赴敵陣的軍隊的人馬行進聲,形象地描繪齣瞭這聲音自遠而近、時小時大的狀態。

  這本是風聲,可是作者卻從中感受到瞭鞦天,進而從鞦色、鞦容、鞦氣、鞦意四個方麵呈現齣"鞦之為狀",鞦天是慘淡、寥遠、寒冷、蕭條的。在這樣一種肅殺的鞦天的氛圍裏,鞦聲便尤其"淒淒切切,呼號憤發"瞭;而原本繁茂蔥蘢的草木,也在鞦聲中迅速凋零衰敗。不僅自然界中鞦具有如此的肅殺之氣,人類社會中凡與鞦相關的,無不令人聯想到殺戮和死亡。鞦天是行刑的季節;鞦鼕為陰;鞦屬金,又有戰爭的象徵;鞦屬五音中的商聲,商聲主西方之音,又諧音為"傷",含有悲傷之意。十二律中,夷則是七月的音律,七月是鞦天的第一個月,夷是刪刈,有殺戮之意。原來肅殺是鞦之為心,從自然到社會,鞦天都意味著萬物的由盛轉衰,意味著肅殺悲涼。

  以上摹鞦聲,繪鞦狀,析鞦心,悲鞦之意已足,遲暮之嘆隱隱升起。但接下來作者突然又為鞦聲"開脫",認為人的遲暮怪不到鞦的肅殺,而是由於人自己的憂心勞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人事憂勞必然傷害心神,損耗精力,更何況人還總是"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原本紅潤的容貌變為蒼老枯槁,原本烏黑的須發也變成花白,人事的憂勞更甚於鞦的肅殺。

  寫《鞦聲賦》時,歐陽修五十三歲。一生中經曆多次貶謫,無數的宦海風波,漸漸步入暮年,對於生命的流逝,人世的艱險,都已深深體味過瞭。所以聽到鞦聲,便油然生齣如許感慨。可惜他身邊的童子並不能理解,竟"垂頭而睡"。文章便在四壁蟲聲唧唧中戛然而止,留下餘味悠長。

  其實,聲本無哀樂,哀樂在於人心。文中那個童子,不就對這鞦聲、對歐陽修的感慨無動於衷麼?




  答蘇武書

  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1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2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睏,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3韋韝毳幕,以禦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飢渴。4舉目言笑,誰與為歡?鬍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5涼鞦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鬍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6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彆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7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齣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濛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8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誌,顧國傢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苟活。9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隻令人悲,增忉怛耳。10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韆,齣徵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裏之糧,帥徒步之師,齣天漢之外,入強鬍之域。以五韆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11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纔,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12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13單於臨陣,親自閤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韆,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14死傷積野,餘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乾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鬍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15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16單於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17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睏於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18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19而執事者雲雲,苟怨陵以不死。20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寜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21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22昔範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23何圖誌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24

  足下又雲: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雲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25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纔,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纔受謗,能不得展。26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27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錶。28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29丁年奉使,皓首而歸。30老母終堂,生妻去帷。31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32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韆乘之賞。33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34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35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36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37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嚮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38願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裏,人絕路殊。生為彆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聖君。39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40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李陵頓首。41


  李陵(?-前74):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漢武帝時將軍,名將李廣之孫,深入大漠與匈奴作戰,戰敗投降。

  1.子卿:蘇武字。足下:古代用以稱上級或同輩的敬詞。令德:美德。令,美好的。策名:臣子的姓名書寫在國君的簡策上。這裏指做官。清時:政治清明的時世。榮問:好名聲。問通"聞"。休暢:吉祥順利。休:美。暢:通。

  2.辱:承濛,書信中常用的謙詞。

  3.異類: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貶稱,此處指匈奴。

  4.韋韝(gōu):皮革製的長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cuì)幕:毛氈製成的帳篷。

  5.玄冰:厚冰。形容冰結得厚實,極言天氣寒冷。

  6.鬍笳:古代我國北方民族的管樂,其音悲涼。

  7.臨年:達到一定的年齡。此處指已至暮年。鯨鯢:鯨魚雄的稱"鯨",雌的稱"鯢"。此處藉指被牽連誅戮的人。

  8.孤負:虧負。後世多寫作"辜負"。

  9.攘臂:捋起袖口,露齣手臂,是準備勞作或搏鬥的動作。

  10.忉怛(dāodá):悲痛。

  11.搴(qiān):拔取。滅跡掃塵:喻肅清殘敵。梟帥:驍勇的將帥。

  12.希:少,與"稀"通。難堪:難以相比。

  13.練:同"揀",挑選。

  14.扶:支持,支撐。乘:淩駕,此處有不顧的意思。決命爭首:效命爭先。

  15.徒首:光著頭,意指不穿防護的甲衣。

  16.飲血:指飲泣。形容極度悲憤。

  17.引還:退兵返迴。引,後退。賊臣:指叛投匈奴的軍侯管敢。

  18.高皇帝:即漢高祖劉邦。

  19.當:如,像。

  20.執事者:掌權者。苟:但,隻。

  21.捐妻子:捨棄妻子和兒女。

  22.虛死:指無謂而死。滅名:使名聲泯滅。

  23.昔範蠡不殉會稽之恥:指越王勾踐兵敗,嚮吳王夫差求和,範蠡作為人質前往吳國,並未因求和之恥自殺殉國。曹沫不死三敗之辱:曹沫為春鞦時魯國人,曾與齊國作戰,三戰三敗,並不因屢次受辱而自殺身死。當齊桓公與魯莊公會盟於柯,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歸還戰爭中侵占的魯國土地。

  24.椎心、泣血:形容極度悲傷。椎,用椎打擊。泣血,悲痛無聲的哭。

  25.蕭:蕭何,輔助劉邦建漢,封酂侯,曾因請求開放上林苑(專供皇族畋獵的場所)而遭囚禁。樊:樊噲,從劉邦起兵,封舞陽侯,曾因被人誣告與呂後傢族結黨而被囚拘。韓:韓信,助劉邦擊敗項羽,先封齊王,又遷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終被呂後斬首。彭:彭越,秦末聚眾起兵,後歸劉邦,封梁王。後被處死,並夷三族。葅醢(zūhǎi):剁成肉醬,為古代殘酷的死刑。晁錯:漢景帝時任禦史大夫,建議削各諸侯國封地。後吳楚等七國諸侯反,有人認為是削地所緻,晁錯因而被殺。周:周勃,從劉邦起事,拜絳侯,呂氏死,周勃與陳平共誅諸呂,立漢文帝,曾被誣告欲造反而下獄。魏:竇嬰,漢景帝時,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有功,封魏其侯,漢武帝時被誅。見:受。辜:罪。

  26.賈誼:漢文帝時召為博士,頗受器重,後被權貴排斥齣朝廷,鬱鬱而死。亞夫:即周亞夫,封條侯,以軍令嚴整聞名,漢景帝時率軍平定七國叛亂,後被誣謀反,絕食而死。

  27.二子:指賈誼、周亞夫。遐舉:原指遠行,此處兼指功業。

  28.陵先將軍:指李廣。貴臣:指衛青。衛青為大將軍伐匈奴,李廣為前將軍,被遣齣東道,因東道遠而難行,迷惑失路,被衛青追逼問罪,憤而自殺。

  29.伏劍:以劍自殺。此指蘇武在被逼降時,引佩刀自刺的事。朔北:北方。這裏指匈奴地域。

  30.丁年:成丁的年齡,即成年。這裏強調蘇武齣使時正處壯年。

  31.終堂:死在傢裏。去帷:改嫁。去:離開。

  32.蠻貊(mò):泛指少數民族。這裏指匈奴。

  33.茅土之薦:指賜土地、封諸侯。古代帝王社祭之壇共有五色土,分封諸侯則按封地方嚮取壇上一色土,以茅包之,稱茅土,給所封諸侯在國內立社壇。韆乘之賞:也指封諸侯之位。

  34.典屬國:官名,九卿之一,掌管民族交往事務。

  35.廊廟:殿四周的廊和太廟,是帝王與大臣議論政事的地方,因此稱朝廷為廊廟。"廊廟宰",即指朝廷中掌權的人。

  36.孤恩:辜負恩情。

  37.安:安於死,即視死如歸之意。

  38.稽顙(sǎng):叩首,以額觸地。顙:額。北闕:原指宮殿北麵的門樓,後藉指帝王宮禁或朝廷。刀筆之吏:主辦文案的官吏。

  39.幸:希望。謝:問候。故人:老朋友。

  40.胤子:兒子。蘇武曾娶匈奴女為妻,生子名叫蘇通國,蘇武迴國時他仍留在匈奴,漢宣帝時纔迴到漢朝。

  41.頓首:叩頭,書信結尾常用作謙辭。


  【賞析】


  李陵齣生於一個悲情的將門世傢。他的祖父是被時人譽為"李廣纔氣,天下無雙",被匈奴人敬畏地稱作"漢飛將軍"的名將李廣。但李廣一生無緣封侯,最後一次徵戰中因迷路誤期,不願麵對刀筆吏責問而自殺。李陵的父親早死,李陵是遺腹子。當李陵成人之時,傢門衰落,李陵肩上承擔著重振傢族聲望的重任。天漢二年,李陵自告奮勇,率步卒五韆,深入匈奴之地,遇到單於主力。單於召集數十倍於李陵的騎兵,付齣死傷上萬的代價,最終擊破李陵的軍隊,李陵投降。李陵和蘇武是朋友,他投降的前一年,蘇武齣使匈奴被扣留。李陵投降後,曾多次去看望蘇武。後蘇武迴到漢朝,寫信勸李陵歸漢,李陵寫瞭此信作答。在信中,李陵詳細地描述瞭自己的作戰經過、失敗投降的心路曆程以及不能歸漢的原因。

  史書記載,單於對李陵十分器重,封他為右校王,還將女兒嫁給他。但從信中來看,李陵卻並不以此感到快樂。相反,他的內心充滿瞭悲苦。他寫自己在匈奴的生活,飲食習俗、氣候環境都與漢地迥然相異,夜不能寐,晨起落淚。一方麵他從內心抵觸匈奴的文化和風俗,他看到的是"異類",聽到的是"異方之樂","蠻夷"和"戎狄"的一切都隻會加重他內心的悲傷。但另一方麵,他又無法迴到漢朝,漢武帝由於他的投降而殺瞭他的全傢,"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他與漢朝已恩斷義絕。全傢被殺已令李陵痛不欲生,更讓他憤怒的是,他雖然戰敗投降,但自認為"功大罪小",他不該受到如此嚴厲的處置。

  為瞭證明自己"功大罪小",李陵在信中詳細地描述瞭作戰的經過。這本是一次可以不必發生的戰役。漢武帝遣李廣利率漢軍主力西徵天山,李陵最初的任務是為大軍負責輜重。這是一個沒有什麼風險的任務,但也幾乎沒有機會參加對匈奴的戰鬥。急於恢復傢門聲望的李陵對此自然不能滿意,遂主動請求僅率五韆步兵北齣大漠,攻擊單於王庭。也正如李陵所期待的,當他率軍嚮北進發三十多日後,遇到瞭匈奴單於所率領的三萬騎兵。在平坦的大草原上,騎兵對步兵本就具有兵種上的壓倒性優勢,更何況現在數量上也是匈奴騎兵占據絕對優勢。所以匈奴騎兵迅速發動瞭攻擊,在他們看來,這應該是一場不費力氣的屠殺。但結果卻大大齣乎意料,不僅進攻被打退,而且漢軍還對他們進行瞭追擊。單於一邊敗退,一邊從各部又調集瞭八萬騎兵。李陵此時"以五韆之眾,對十萬之軍",這纔嚮漢地方嚮撤退。可以想見李陵軍隊麵臨的凶險處境,孤軍深入,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作戰,騎兵強大的機動性使敵人一路尾隨不捨,隨時可以發起進攻,隨時可以撤齣戰鬥。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都應是匈奴人占據絕對優勢和主動,但李陵的軍隊卻絲毫未落下風。正如李陵在信中描述的,"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當撤至距離漢朝邊境不過一百多裏時,李陵的軍隊已經筋疲力盡,而且麵臨兩個緻命的問題:第一,武器消耗殆盡;第二,沒有後援。但即使如此,每次戰鬥時李陵振臂一呼,漢軍仍然"創病皆起,舉刃指虜,鬍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匈奴已陣亡上萬人,且越來越接近漢朝邊境,就在匈奴單於愈來愈心驚膽寒,準備退兵時,漢軍隊伍裏卻齣瞭叛徒。這個叛徒將漢軍的虛實告訴瞭單於,最終,李陵兵敗被俘。

  作為軍人,沒有比投降更大的恥辱瞭。李陵當然不甘心背負這樣的恥辱,至少,他希望彆人能夠知道他的苦衷。他不是苟且偷生之人,戰敗而未死,是認為"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希冀著能像範蠡、曹沬那樣,忍辱負重,最終用大功來復仇雪恥。隻是由於漢武帝不能體諒他的苦衷,殺瞭他的全傢,使他過去所做的一切,以及本來所計劃的一切,都失去瞭意義。他失去瞭所有的親人,並將不得不永遠背負投降的恥辱,再也沒有機會洗刷。這讓他感到椎心泣血般的痛苦。

  寫到此處,李陵再也壓抑不住他對漢武帝的憤恨,連帶著憤怒指責自漢高祖以來,漢朝曆代皇帝對功臣的刻薄寡恩。蕭何、樊噲從劉邦起兵之時就跟著劉邦齣生入死,卻一度被投進監獄;韓信、彭越為劉邦打敗項羽立下瞭汗馬功勞,最後都被處死。周勃既是開國功臣,又在平定呂氏、迎立漢文帝的過程中起瞭重大作用,卻被漢文帝逮捕係獄;賈誼為漢朝的治理殫精竭慮,卻被遠貶長沙,鬱鬱而終。漢景帝輕率地殺掉瞭他曾最為倚重的晁錯,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被投入監獄,絕食而死。另一個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魏其侯竇嬰,則被漢武帝殺掉。李陵還想到瞭自己的祖父李廣,一生為漢朝作戰,結局卻是憤而自殺。而漢朝對功臣刻薄的傳統,也延續到瞭蘇武身上。蘇武在漢武帝時齣使被扣,十九年忠貞不屈,"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他的節義是"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理應有封侯之賞,但他迴到漢朝後,"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

  蘇武的來信沒有保留下來,但從李陵的迴信推測,其主要內容應是勸李陵歸漢。李陵首先承認自己對匈奴的不認同,從飲食、氣候到文化,他都從內心感到抵觸。但想到漢朝對自己的不公正,想到全傢被殺,想到漢朝曆代皇帝的刻薄寡恩,他毅然斷絕瞭返迴漢朝的念頭。甚至對自己的投降行為也不感到後悔:"陵雖孤恩,漢亦負德。"因此,李陵最後給瞭蘇武斬釘截鐵的迴答:"願足下勿復望陵!"

  對於投降變節者,中國人似乎嚮來不惜以最嚴厲最苛刻的態度加以批判。但對李陵,卻多抱以深深的同情。


前言/序言

  在古人眼中,文章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曹丕《典論·論文》認為文章能讓人不朽,他說:"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廣為流傳的《神童詩》強調瞭文章的世俗意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論從精神層麵還是從世俗角度,人們曆來都有足夠的動力為文章的寫作反復推敲,殫精竭慮。因此,今天的我們也纔有瞭這樣一座富如江海的古文寶庫。

  即便從《尚書》中的殷周文獻算起,中國的文章史也有三韆多年瞭。三韆多年中,纔子名傢代不乏人,雄篇妙文層齣不窮。先秦曆史散文和諸子散文聳峙於中華文明的奠基期,為後世文章寫作樹立瞭典範;兩漢的政論文和史傳散文踵武而至,氣勢磅礴;至魏晉南北朝,文風一變,駢文成為文壇主流,鋪陳辭藻,雕繢滿眼,將漢語的形式之美發揮到極緻;有鑒於駢文之弊,唐宋八大傢高舉古文大旗,變革文體,閎其中而肆其外,蔚為壯觀;下至明清,取法秦漢、上繼唐宋八大傢的古文創作成績斐然,桐城派古文一直到現代還很有影響,林琴南用來翻譯西方文學,硃光潛藉以將人生和學術的道理書寫得明晰宛轉;而明清以來靈動雋永、抒寫性靈的小品文猶如一股清流,更為新文學的一些大傢作手所推重,也被眾多普通的讀者所喜愛。

  三韆年的文章中,既有洪鍾大呂,亦有淺斟低唱。

  仁人誌士將文章視作經國大業,在文章中指點江山,心懷天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梁啓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們的人格光風霽月,他們的文章堂堂正正。

  寒士騷人以文章作不平之鳴,在文章中泣血哀歌,述誌明心。司馬遷著《史記》未完,遭逢李陵之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王勃連遭貶黜,鬱鬱不得誌,但並未怨天尤人,而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夏完淳壯誌未酬身先死,但以殉國為分內事,"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他們的人生悲慘坎坷,他們的文章沉鬱悲痛。

  文人雅士多寫閑情逸緻,在文章中吟風弄月,流連光景。舉凡山水、花鳥、書畫、茶酒、風俗、世情,無不入文,或如瀋周津津樂道雨打芭蕉的聲音,或如馬中锡藉中山狼嘲諷忘恩負義之徒,或如鄭日奎對自己癡迷於書的自嘲與自得,描摹刻畫,窮形盡相。

  古文中的世界,豐富廣闊。古人將他們的人生寫進文章裏,他們的榮辱悲歡,瞬間的思緒,一生的迴顧,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和態度,統統定格在文章裏。當我們閱讀一頁頁的文章,其實是在走進古人的生活,走進古人的內心。閱讀古文可以增長見聞,澡雪精神,受到熏染,得到教益。但這需要我們常讀多讀。

  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麵目可憎,嚮人亦語言無味。我們希望做齣一本適閤普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閱讀的文選,希望這本篇幅精簡的書能成為讀者麵對浩瀚的古文汪洋時最好的觀瀾平颱。我們希望這本文選可以置於孩子的床頭,放在客廳的茶幾上,裝進旅行途中的背包裏,可以在春日的午後,寫作業的間隙,通勤的公車和地鐵裏,翻開來讀幾頁,讓自己的生活多一個維度。

  和同係列的詩選一樣,這本文選的主要選錄標準依然是文辭優美,感發人心,讀時讓人愉悅,讀後令人流連;適閤青少年、可以作為現代中國人最基本的傳統文章素養和理解,也是我們時時在心中考量的。每篇文章後的賞析文字,不取串講形式,不求全麵闡發,僅求抓住文章的脈絡,寫齣從文章中所受的感動,希望得到讀者的共鳴,更希望讀者能與文章的作者共鳴。

  書中所選的近百篇古文,是我們應該熟讀的。讓我們一起來熟讀這些古文吧。


  陳引馳

  2017年3月



用户评价

评分

又是一次满意的购物,京东购物还是很愉快的。全新未拆封,封面漂亮,印刷精美.。

评分

搞活动时买的,很合算,还没看

评分

评语其实写的没有那么好,看到古文很亲切。

评分

大致翻阅了一遍,很不错!

评分

中国最美诗歌,这套书非常好,就是价格略贵了

评分

东西很不错,速度快,价格好。

评分

给女儿买的,挺喜欢,内容很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当如此,京东更实惠

评分

618一直在京东购物,大部分不错,很优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