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下冊):部署與運維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下冊):部署與運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山金孝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09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575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4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國內OpenStack領域資深一綫技術專傢在IBM和招商銀行等大型企業多年項目經驗總結,多位雲計算技術專傢聯袂推薦

立足於生産環境,從原理、架構、部署、運維4個維度為構建高可用OpenStack集群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從原理、架構、部署、運維4個方麵係統、深入講解如何構建高可用OpenStack集群的著作,在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為構建構建高可用OpenStack集群提供瞭完整的解決方案。

本書從OpenStack終端用戶的角色齣發,以麵嚮生産係統的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建設為主綫,對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原理和架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對部署和運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所依賴的各個技術棧和核心組件進行瞭詳細的講解。此外,書中還對Ceph和Docker等技術與OpenStack的結閤應用進行瞭詳細講解,尤其是Kolla項目的介紹,是本書的一大技術特色。

本書為上下兩冊:

上冊(第1~10章)從理論的角度剖析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原理與架構。

架構篇(第1~2章):介紹瞭通用雲計算參考架構的設計、傳統IT架構的高可用設計、雲環境下的高可用設計,以及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架構設計。

原理篇(第3~10章):首先詳細講解瞭實現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所必須的集群資源管理器、負載均衡器、消息隊列、緩存係統和數據庫等OpenStack生態圈的基礎技術和高可用軟件;其次還講解瞭 OpenStack的計算、網絡和存儲三大核心組件,以及Ceph的架構設計和使用配置。

下冊(第11~15章)從實戰的角度講解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部署與運維。

部署篇(第11-12章): 講解瞭OpenStack基礎架構軟件和核心組件的高可用部署與實現。全麵講解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落地實施過程,並將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部署進行瞭代碼自動化實現,代碼具有穩定的可重現性。

運維篇(第13-14章): 總結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運維的*佳實踐。詳細講解瞭基於Pacemaker高可用集群的運維,深入分析瞭Nova實例的高可用和Neutron網絡,以及Ceph集群的運維。

拓展篇(第15章):介紹瞭基於Docker的OpenStack容器化部署項目Kolla,通過Kolla實現OpenStack容器化部署。


  

作者簡介

山金孝(Warrior)

國內較早接觸OpenStack的一綫技術專傢,長期緻力於OpenStack的研究、實踐和生産環境部署,是OpenStack社區的積極參與者和實踐者。作為由傳統IT架構轉型為雲計算領域的技術專傢,參與並設計實施瞭移動、電信、聯通、招行、國傢電網和長安汽車等多傢大中型國有企業的高可用業務係統,在係統容災和高可用集群建設上具有多年的項目實施經驗。

曾就職於IBM ,現就職於招商銀行,主持設計並實施瞭招行重慶分行的OpenStack高可用生産係統集群,目前是招商銀行重慶分行核心業務係統和雲計算基礎架構平颱的主要負責人。

此外,他還是IBM認證的高級技術專傢和DB2方嚮的高級DBA,同時也是RedHat認證的Linux係統工程師。


精彩書評

  

本書是對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部署和實現的多維深度實踐,總結瞭OpenStack高可用的不同方案,並詳細講解瞭計算、存儲和網絡各個模塊的高可用架構及實施。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沒有停留在理論和實驗環境,而是總結瞭大量生産環境的*佳實踐。

——肖力 雲技術社區創始人


  

金孝具有多年金融行業及大型製造業的雲計算從業經驗,經曆過諸多大中型企業的核心係統項目建設,在雲計算及虛擬化方麵積纍瞭多年的項目經驗,也是國內較早一批接觸OpenStack並對其進行研究和部署實踐的開拓者。這是一本真正由OpenStack終端用戶編寫,並且麵嚮生産環境部署的專著,書中有大量代碼和實施步驟,相信對OpenStack的落地和運維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張鵬 IBM全球技術服務部高級工程師/客服服務經理


  

長久以來,一直期望有一本全方位講解OpenStack高可用部署與實施的圖書,讓更多的工程師能夠理解、掌握和實施麵嚮生産係統的OpenStack雲計算項目,很欣慰能夠看到本書的麵世,它從理論到實戰部署,再到運維,全方位講解瞭OpenStack的高可用集群。

——刁坤華 重慶奇夢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作者具有多年OpenStack的項目實施經驗,本書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方式,由淺入深地講解瞭在生産係統中部署OpenStack高可用集群的方法,總結瞭實踐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為即將和正在使用OpenStack的雲計算工程師準備的“核武器”。

——宋珩 招商銀行重慶分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


  

金孝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行業實戰經驗,不同於一般作者,他開展瞭非常多係統性的工程實踐,積纍瞭豐富的實戰經驗。他一直緻力於研究*新的雲計算技術,始終奮鬥在*前沿,做齣瞭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非常適閤OpenStack初學者、架構師、運維工程師等人員閱讀,相信您從本書中一定能有寶貴的收獲。

——周鵬 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高級工程師


  

目錄

序1

序2

序3

序4

前言

架構篇

第1章 雲計算架構設計及業務係統高可用2

1.1 企業為何要進行雲計算建設2

1.1.1 政策導嚮與IT發展的必然2

1.1.2 業務導嚮與IT彈性需求4

1.1.3 技術導嚮與IT自動化4

1.1.4 成本導嚮與TCO6

1.2 企業如何決策公有雲與私有雲8

1.2.1 雲計算部署模式對比8

1.2.2 如何決策私有雲與公有雲10

1.3 雲計算架構設計與進階路綫13

1.3.1 雲計算生態模型13

1.3.2 雲計算架構基本模型15

1.3.3 通用雲計算參考架構16

1.3.4 雲計算實施進階路綫20

1.4 業務係統高可用性概述22

1.4.1 業務係統高可用性23

1.4.2 業務係統容災恢復24

1.5 傳統IT架構高可用設計26

1.5.1 傳統數據中心HADR設計原則26

1.5.2 故障劃分與HADR高可用實現27

1.6 雲環境下的高可用設計29

1.6.1 雲計算HADR架構設計原則30

1.6.2 雲計算HADR架構設計實現33

1.7 本章小結36

第2章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架構概述37

2.1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功能組件37

2.1.1 集群控製節點38

2.1.2 集群計算節點39

2.1.3 集群存儲節點40

2.1.4 集群網絡節點41

2.1.5 集群負載均衡器43

2.1.6 集群網絡拓撲44

2.2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服務組件47

2.2.1 認證服務Keystone47

2.2.2 鏡像服務Glance50

2.2.3 計算服務Nova52

2.2.4 塊存儲服務Cinder54

2.2.5 網絡服務Neutron57

2.2.6 控製麵闆Horizon59

2.2.7 其他OpenStack服務60

2.3 Redhat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架構63

2.3.1 Redhat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部署架構63

2.3.2 Redhat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服務規劃67

2.4 Mirantis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架構71

2.4.1 Mirantis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部署架構72

2.4.2 Mirantis OpenStack自定義高可用集群架構76

2.5 其他廠商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架構介紹及對比分析79

2.5.1 Juniper Networks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方案80

2.5.2 HPE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方案81

2.5.3 TCP Cloud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方案83

2.5.4 Paypal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方案84

2.5.5 Oracle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方案87

2.5.6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方案對比分析87

2.6 本章小結89

原理篇

第3章 集群資源管理係統92

3.1 Pacemaker概述93

3.2 Pacemaker集群分類95

3.3 Pacemaker集群架構97

3.4 Pacemaker內部組件98

3.5 Pacemaker集群配置信息管理99

3.5.1 Pacemaker集群狀態信息100

3.5.2 Pacemaker集群配置信息101

3.6 Pacemaker集群管理工具PCS108

3.6.1 PCS命令行工具108

3.6.2 PCS用戶接口界麵110

3.7 Pacemaker集群資源管理113

3.7.1 集群資源代理113

3.7.2 集群資源約束118

3.7.3 集群資源類型120

3.7.4 集群資源規則124

3.8 本章小結126

第4章 集群負載均衡係統127

4.1 Keepalived概述與配置128

4.1.1 Keepalived及LVS概述128

4.1.2 Keepalived工作原理133

4.1.3 Keepalived調度算法136

4.1.4 Keepalived路由方式137

4.1.5 Keepalived配置與使用138

4.2 HAProxy概述與配置144

4.2.1 HAProxy概述144

4.2.2 HAProxy配置146

4.2.3 HAProxy監控頁麵151

4.2.4 HAProxy配置參考154

4.3 本章小結158

第5章 集群消息隊列係統159

5.1 AMQP概述160

5.2 RabbitMQ概述161

5.3 RabbitMQ工作原理167

5.4 RabbitMQ基本配置169

5.5 RabbitMQ集群基礎170

5.5.1 RabbitMQ集群概述170

5.5.2 RabbitMQ的集群配置171

5.6 RabbitMQ集群管理174

5.6.1 RabbitMQ集群節點啓停174

5.6.2 RabbitMQ的集群節點移除175

5.7 RabbitMQ的集群隊列鏡像177

5.8 基於Pacemaker的高可用Rabbit-MQ集群181

5.8.1 Active/Passive模式的Rabbit-MQ集群181

5.8.2 Active/Active模式的Rabbit-MQ集群182

5.9 RabbitMQ在OpenStack中的應用分析187

5.10 本章小結192

第6章 集群緩存係統193

6.1 Memcache緩存係統193

6.1.1 Memcache緩存概述193

6.1.2 Memcache的工作原理194

6.1.3 Memcache的功能特點196

6.1.4 Memcache集群概述197

6.1.5 Memcache集群高可用201

6.2 Redis緩存係統204

6.2.1 Redis緩存概述204

6.2.2 Redis數據交換205

6.2.3 Redis數據持久化206

6.2.4 Redis數據高可用207

6.2.5 Redis高可用配置209

6.2.6 Redis集群概述216

6.2.7 Redis在OpenStack中的應用218

6.3 本章小結219

第7章 集群數據庫係統221

7.1 關係型數據庫—MariaDB221

7.1.1 MySQL概述221

7.1.2 MariaDB概述224

7.1.3 MariaDB安裝配置225

7.1.4 MariaDB高可用方案233

7.1.5 MariaDB Galera Cluster概述236

7.1.6 MariaDB Galera Cluster配置239

7.2 非關係型數據庫—MongoDB249

7.2.1 NoSQL概述249

7.2.2 MongoDB概述251

7.2.3 MongoDB安裝配置254

7.2.4 MongoDB Replica Set概述258

7.2.5 MongoDB Replica Set部署260

7.3 本章小結265

第8章 OpenStack計算服務267

8.1 OpenStack項目概述267

8.1.1 OpenStack項目概要267

8.1.2 OpenStack版本發行268

8.1.3 OpenStack組織機構272

8.1.4 OpenStack使用情況274

8.1.5 OpenStack服務項目276

8.2 Nova項目概述277

8.2.1 Nova架構設計277

8.2.2 Nova功能模塊282

8.3 Nova分區與區域285

8.3.1 Nova中的Region285

8.3.2 Nova中的Cell288

8.3.3 Nova中的Availability Zone292

8.3.4 Nova中的Host Aggregate294

8.4 Nova Hypervisor配置概述297

8.4.1 虛擬化與Hypervisor概述297

8.4.2 Nova Hypervisor歸類支持303

8.4.3 Nova Hypervisor選取配置308

8.5 Nova主機策略317

8.5.1 Nova scheduler主機過濾317

8.5.2 Nova scheduler主機加權324

8.5.3 Nova scheduler配置選項329

8.6 Nova實例創建333

8.6.1 Nova實例創建流程333

8.6.2 Nova實例狀態變更341

8.6.3 Nova實例創建方法347

8.7 Nova實例遷移354

8.7.1 Nova實例resize/migrate遷移354

8.7.2 Nova實例live-migration遷移365

8.8 Nova實例高可用376

8.8.1 Nova實例高可用概述376

8.8.2 Nova實例高可用之Evacuate/Rebuild378

8.8.3 Nova實例高可用之Pace-maker_remote382

8.9 本章小結387

第9章 OpenStack網絡服務388

9.1Neutron網絡概述388

9.2Neutron網絡架構394

9.2.1 Neutron網絡架構概述394

9.2.2 Neutron Plugin與Agent396

9.2.3 Neutron L3 Service分析402

9.3 Neutron網絡類型408

9.3.1 Provider網絡408

9.3.2 Self-Service網絡411

9.4 Provider網絡部署與分析415

9.4.1 Provider網絡基於OpenvSwitch實現415

9.4.2 Provider網絡基於LinuxBridge實現424

9.4.3 Provider網絡創建與驗證429

9.5 Self-Service網絡部署與高可用433

9.5.1 Self-Service網絡實現433

9.5.2 Self-Service網絡高可用450

9.6 L3 HA高可用方案452

9.6.1 L3 HA高可用部署實現452

9.6.2 L3 HA高可用驗證與分析459

9.7 DVR高可用方案470

9.7.1 DVR高可用部署實現470

9.7.2 DVR高可用驗證與分析477

9.7.3 DVR與L3 HA對比492

9.8 DVR/L3 HA高可用方案493

9.8.1 DVR/L3 HA高可用部署實現493

9.8.2 DVR/L3HA高可用驗證與分析499

9.9 本章小結511

第10章 OpenStack存儲服務512

10.1OpenStack存儲概述513

10.1.1 OpenStack存儲分類對比513

10.1.2 OpenStack存儲後端選擇515

10.2Cinder塊存儲519

10.2.1 Cinder塊存儲架構519

10.2.2 Cinder塊存儲使用520

10.2.3 Cinder塊存儲插件524

10.2.4 Cinder LVM插件實現529

10.2.5 Cinder NFS插件實現534

10.2.6 Cinder Multi-Backends實現540

10.3 Ceph存儲係統545

10.3.1 Ceph背景概述545

10.3.2 Ceph架構設計547

10.3.3 Ceph工作原理553

10.3.4 Ceph部署實現559

10.4Ceph集成OpenStack564

10.4.1 Ceph集成OpenStack概述564

10.4.2 Ceph集成OpenStack準備566

10.4.3 Ceph集成Glance569

10.4.4 Ceph集成Cinder571

10.4.5 Ceph集成Nova574

10.4.6 Ceph集成OpenStack驗證578

10.5本章小結581

部署篇

第11章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基礎服務部署584

11.1OpenStack集群高可用離綫部署584

11.1.1 製作OpenStack離綫安裝pip源585

11.1.2 製作OpenStack離綫安裝yum源592

11.2OpenStack集群高可用部署架構設計599

11.2.1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實驗環境架構599

11.2.2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生産環境架構603

11.2.3 OpenStack高可用部署軟件拓撲架構608

11.3OpenStack集群高可用部署實驗環境準備610

11.3.1 控製節點VMware宿主機準備611

11.3.2 控製節點KVM虛擬機準備617

11.3.3 計算節點VMware虛擬機準備624

11.4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基礎服務部署625

11.4.1 Pacemaker集群管理軟件部署625

11.4.2 HAProxy負載均衡器高可用部署628

11.4.3 MariaDB關係數據庫高可用部署633

11.4.4 Memcache緩存係統高可用部署639

11.4.5 RabbitMQ消息隊列高可用部署640

11.4.6 MongoDB非關係數據庫高可用部署643

11.5本章小結646

第12章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核心服務部署647

12.1 OpenStack控製節點服務高可用部署647

12.1.1 Keystone認證服務高可用部署648

12.1.2 Glance鏡像服務高可用部署655

12.1.3 Cinder塊存儲服務高可用部署660

12.1.4 Neutron網絡服務高可用部署665

12.1.5 Nova API服務高可用部署676

12.1.6 Ceilometer數據采集服務高可用部署682

12.1.7 Heat編排服務高可用部署687

12.1.8 Horizon控製麵闆服務高可用部署691

12.2 OpenStack計算節點服務高可用部署694

12.2.1 OpenStack計算節點高可用實現概述694

12.2.2 OpenStack計算節點高可用方案分析695

12.2.3 OpenStack計算節點Pace-maker高可用集群分析696

12.2.4 OpenStack計算節點Pace-maker高可用集群實現697

12.3 OpenStack集群服務高可用驗證707

12.3.1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功能性驗證707

12.3.2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高可用驗證722

12.4 本章小結731

運維篇

第13章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

運維最佳實踐734

13.1 Pacemaker OCF資源代理故障診斷分析735

13.1.1 Pacemaker集群OCF資源代理使用介紹735

13.1.2 Pacemaker集群OCF資源代理定義語法737

13.1.3 Pacemaker集群OCF資源代理調試診斷744

13.2 Pacemaker集群調試與管理維護749

13.2.1 Pacemaker集群日誌係統設置749

13.2.2 Pacemaker集群日誌構成分析751

13.2.3 Pacemaker集群日誌調試分析755

13.2.4 Pacemaker集群GUI管理界麵758

13.3 OpenStack實例高可用原理分析與問題診斷765

13.3.1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計算節點資源配置765

13.3.2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Fence_compute分析766

13.3.3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NovaEvacuate分析771

13.3.4 計算節點高可用實現原理與問題診斷分析774

13.4 OpenStack Neutron網絡理解與故障問題診斷781

13.4.1 OpenStack Neutron網絡概念基礎781

13.4.2 OpenStack Neutron網絡深入理解784

13.4.3 OpenStack Neutron網絡故障分析803

13.5 OpenStack日常管理與運維811

13.5.1 OpenStack日誌設置管理與使用811

13.5.2 OpenStack故障實例數據檢查恢復813

13.5.3 OpenStack故障計算節點實例恢復816

13.5.4 OpenStack實例間浮動IP地址管理818

13.5.5 OpenStack服務運行緩慢解決方案819

13.5.6 OpenStack配置文件及數據庫備份821

13.6 本章小結824

第14章 Ceph存儲集群運維最佳實踐825

14.1 Ceph規劃配置與性能調優825

14.1.1 Ceph硬件配置推薦825

14.1.2 Ceph配置文件設置829

14.1.3 Ceph CRUSH自定義843

14.1.4 Ceph SSD應用場景854

14.1.5 Ceph性能調優關鍵862

14.2 Ceph運維與常見故障處理867

14.2.1 Ceph OSD與PG狀態867

14.2.2 Ceph OSD節點增刪871

14.2.3 Ceph MON節點增刪875

14.2.4 Ceph Journal故障維護877

14.2.5 Ceph OSD故障硬盤更換880

14.2.6 Ceph存儲節點停機維護881

14.2.7 Ceph容量耗盡解決方案883

14.2.8 Ceph常用命令使用參考886

14.3 本章小結891

擴展篇

第15章 Docker容器部署Open-Stack894

15.1 OpenStack與Docker894

15.1.1 容器與虛擬機的現狀894

15.1.2 OpenStack融閤Docker897

15.2 Kolla項目介紹900

15.2.1 Kolla項目使命900

15.2.2 Kolla及其現狀905

15.2.3 Kolla內部組件907

15.3 Kolla容器化部署OpenStack915

15.3.1 係統部署環境準備915

15.3.2 製作Docker鏡像917

15.3.3 部署Docker容器919

15.3.4 OpenStack功能驗證920

15.4 本章小結924


前言/序言

前  言 Preface

為什麼寫這本書

OpenStack在雲計算和IT基礎架構領域的影響力已毋庸置疑,從OpenStack社區成立至今,短短幾年時間裏,其貢獻者和用戶已遍及全球各個地區和行業,OpenStack已然成為開源領域雲計算的事實標準。近年來,國內OpenStack初創企業不斷湧現,華人企業和工程師在OpenStack社區中的影響力和貢獻占比不斷上升,以華為、中興為主的傳統IT企業在OpenStack社區不斷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並在社區的董事決策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99Cloud、United Stack、Easy Stack、UMCloud、AWCloud等OpenStack創業公司對Open-Stack的貢獻也處於全球領先的位置,可以說在國內雲計算大潮的推動下,OpenStack正在不斷滲透並重構各個行業的IT架構。縱觀2016年,可將其看成是OpenStack在國內企業用戶中真正落地的元年,以國網、電信、移動和中海油等為主的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以銀聯、郵蓄、興業數金和眾多地方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企業,以上交、西交、東南大學和人民在綫、山西農業雲、湖北楚天雲等為主的科研政企單位,以及上汽集團、復興醫藥等工業製造業都在部署或正式上綫OpenStack私有雲,當然還有更早便在使用OpenStack的諸多互聯網企業。OpenStack作為開放、包容的基礎架構雲平颱,在國外更有像AT&T;、CERN、PayPal、BMW、eBay和Walmart等重量級的大型用戶,以及IBM、HPE、Dell、Cisco、RedHat、Intel和Oracle等IT巨頭的參與。從全球目前的雲計算環境發展趨勢而言,企業藉助OpenStack構建私有雲已成為多數用戶雲化並重構數據中心的首要選擇。

自2010年OpenStack的Austin版本發布以來,曆經7年的時間,OpenStack社區已發行瞭第15個版本Ocata,其穩定性和功能在不斷增強。同時,在Liberty版本中引入“大帳篷”概念後,OpenStack以極為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整閤已有或新生的IT技術,尤其是對Ceph存儲和Docker容器技術的成功整閤,真正顯示齣其在雲計算大潮下中流砥柱的地位和集成引擎的強大一麵。盡管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也飽受指責、批評和詬病,同時還受到Docker後來居上甚至取而代之的威脅,但是OpenStack依然一路高歌嚮前,並以擁抱一切競爭對手的姿態不斷完善和鞏固自己的主導地位。時至今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雲計算領域,沒有OpenStack實現不瞭的功能,也沒有OpenStack整閤不瞭的技術,或者說在開源領域,OpenStack已成為瞭雲計算的代名詞。

OpenStack雖然如此火爆,但是想要實現麵嚮生産環境的OpenStack高可用雲計算環境卻並非易事,尤其對於高度依賴傳統IT架構的企業而言,服務高可用一直是企業部署和使用OpenStack難以跨越的鴻溝,而這也成為瞭OpenStack真正落地並走嚮普通企業用戶需要解決的“最後一公裏”。OpenStack以開源共享的方式為用戶走嚮雲計算提供瞭便捷之道,但是其內部組件之復雜、涉及技術棧之多、版本更新之快以及部署維護之睏難往往也超齣很多用戶的預期。圍繞這些問題,OpenStack社區孵化瞭很多新項目以期解決被詬病最多的入門睏難、部署睏難和維護睏難等問題。但是為瞭實現OpenStack的自動化部署,這些項目無一不又重新引入瞭新的理論技術,並從其他維度增加瞭用戶使用OpenStack的學習和維護成本,而且這些項目並沒有很好地解決企業用戶最為關心的OpenStack服務高可用問題。以上種種,歸其原因,在於社區曾明確OpenStack的高可用應交由用戶的基礎架構軟件而非上層OpenStack項目來實現。因此,對於OpenStack企業用戶而言,在OpenStack社區上遊功能交付和終端用戶部署實施之間一直橫亙著一個難題,即如何在使用OpenStack的過程中通過集成高可用基礎架構軟件,實現保證業務連續性的OpenStack高可用集群。

雖然目前各個OpenStack廠商都有自己的OpenStack高可用解決方案,但是采用廠商定製商業方案似乎有違使用OpenStack的初衷,而且市麵上的OpenStack書籍多以Open-Stack理論講解和功能部署為主,卻沒有一本專門麵嚮OpenStack高可用實施部署的中文書籍(雖然在OpenStack官方網站和其他互聯網站點中也能找到OpenStack高可用建設的相關資料,但是這些資料或者藏頭露尾,或者零散不全,且以英文資料居多)。秉承共享精神,為瞭給國內社區用戶,尤其是新入門的OpenStack用戶提供一套完整的OpenStack高可用部署參考方案,同時對OpenStack進行由底層基礎架構軟件至上層OpenStack核心組件的原理分析與高可用部署的一站式講解,我們決定編寫一本關於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原理、部署與運維的書籍,對以OpenStack為核心的技術棧進行全麵剖析,即從理論知識準備到高可用實戰操作,再到後期的高可用集群運維進行透徹的分析和介紹,同時圍繞OpenStack生態圈,對Ceph和Docker與OpenStack的集成應用進行實戰講解。希望本書能夠為企業用戶在OpenStack的應用部署中提供微薄之力。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理論與實戰結閤,全麵講解瞭OpenStack的技術知識點。上冊講解瞭OpenStack相關的基礎架構軟件,如集群管理軟件Pacemaker、負載均衡及高可用軟件HAProxy和Keepalived、緩存係統Memcached和Redis、數據庫MariaDB和MongoDB以及消息隊列係統RabbitMQ等基礎軟件的理論知識,也可以瞭解到OpenStack三大核心組件—計算(Nova)、存儲(Cinder/Ceph)和網絡(Neutron)的架構原理及使用方式。

下冊從實戰角度講解瞭如何對OpenStack的基礎架構軟件和核心組件項目進行高可用集群部署,然後介紹瞭如何在實際應用中對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進行運維分析與故障解決。

整體而言,本書從項目實施的角度,按照“理論基礎—實戰部署—後期運維”的方式進行循序漸進的講解,圍繞OpenStack生態圈,不僅介紹瞭OpenStack的組件項目,還對其依賴的基礎架構軟件進行瞭完整介紹,同時對當前較為熱門的Ceph和Docker在OpenStack中的集成應用也進行瞭分析和實戰演示。

本書麵嚮的讀者

書中以Linux係統運維為基礎,通過Pacemaker集群軟件為各項服務提供高可用性,涉及負載均衡、數據庫、緩存係統、消息隊列和雲計算領域的存儲、網絡以及計算資源虛擬化等諸多知識點,是一本整閤瞭OpenStack生態圈的技術書籍,非常適閤OpenStack入門初學者、運維工程師和Open-Stack高可用架構工程師及Ceph存儲管理員等從業人員閱讀。

此外,本書也適閤高校在讀本科生或研究生用作OpenStack研究、部署和實踐的參考書。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可以從OpenStack入門級彆走上高可用OpenStack生産項目實施和運維工程師的颱階。

如何閱讀本書

閱讀本書之前,讀者應該具備一定的KVM虛擬化知識、SAN網絡或分布式存儲知識以及Linux係統運維、集群管理和高可用相關方麵的基礎知識。由於篇幅較多,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其中上冊包括第1~10章,下冊包括第11~15章,按照架構篇(第1~2章)、原理篇(第3~10章)、部署篇(第11~12章)、運維篇(第13~14章)以及擴展篇(第15章)的結構進行編排,讀者如果僅關注於某個階段的參考學習,可直接參考目錄結構進入相關章節。按章節順序,本書講述瞭如下內容。

第1章描述瞭雲計算建設的必要性,同時對用戶在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的決策提供建設性的參考,並對企業實施雲計算的進階路綫提供指引和參考架構,此外還對傳統IT架構和雲計算環境下的高可用架構設計進行瞭介紹。

第2章對OpenStack高可用架構的功能組件和集群核心服務項目進行瞭介紹,還對Redhat和Mariantis兩大OpenStack領導廠商的高可用架構進行瞭詳細介紹,並與其他OpenStack廠商的高可用架構進行瞭對比分析。

第3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架構中的集群資源管理器Pacemaker的原理、架構和使用方法。

第4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架構中的集群負載均衡與高可用軟件HAProxy和Keepalived的原理、架構和使用方法。

第5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中的消息隊列係統RabbitMQ的原理、架構和高可用配置與使用方法。

第6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中的緩存係統Memcached和Redis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7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中的關係型數據庫MariaDB和非關係型數據庫MongoDB,同時對這兩種數據庫的高可用配置與使用方法進行瞭詳細介紹。

第8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中核心服務之一的計算服務Nova項目,對Nova的架構原理、使用配置以及服務高可用均進行瞭詳細介紹。

第9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中核心服務之一的網絡服務Neutron項目,對Neutron的插件式架構、高可用配置以及不同的Neutron網絡模式及其使用方法進行瞭詳細介紹。

第10章介紹瞭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中核心服務之一的塊存儲服務Cinder和Ceph分布式存儲集群,對Cinder塊存儲的架構、配置和多後端存儲及其使用進行瞭詳細介紹,同時對Ceph在OpenStack中的集成使用進行瞭實戰演示。

第11章介紹瞭OpenStack基礎架構組件的高可用部署,以實戰部署的方式講解瞭如何通過Pacemaker集群部署高可用的OpenStack基礎服務組件。

第12章介紹瞭OpenStack核心服務組件的高可用部署,以實戰部署的方式講解瞭如何通過Pacemaker集群部署高可用的OpenStack核心服務組件。

第13章介紹瞭如何運維基於Pacemaker的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並對Neutron網絡和Nova計算服務的高可用性進行瞭詳細分析。

第14章介紹瞭Ceph分布式存儲集群的運行維護經驗,並提供瞭如何配置和自定義使用Ceph集群的參考。

第15章介紹瞭如何通過Docker容器與OpenStack集成項目Kolla進行OpenStack的容器化部署,同時對OpenStack的Kolla項目進行瞭詳細介紹。

勘誤和資源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筆者參考瞭很多OpenStack官方社區的資料和曆屆OpenStack峰會的討論文檔與視頻,同時也參考瞭很多開源軟件的官方資料和技術專傢的經驗分享,誠懇希望能為OpenStack愛好者與從業者呈現一本涵蓋基礎理論與高可用實戰部署和運維的參考書籍。但是由於OpenStack社區版本變化之快,使得任何OpenStack相關書籍都難以跟上每年兩次的OpenStack發行版本,加之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技術延後和謬誤觀點,若書中有任何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讀者可將意見發送至郵箱ynwssjx@126.com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OpenStackGeek”進行反饋,我們將實時跟進OpenStack社區的發展變化,並吸取讀者的寶貴意見。另外,本書涉及的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部署源代碼已全部上傳至GitHub,讀者可以從網站https://github.com/ynwssjx/Open-Stack-HA-Deployment下載查看並參考實現。

緻謝

開源共享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精神之一,在此嚮Linux創始人和開源精神領袖 Linus Torvalds緻敬,嚮OpenStack項目發起者NASA和Rackspace緻敬,嚮OpenStack社區所有參與者和無私的代碼貢獻者緻敬。

本書的編寫曆時半年有餘,在工作和生活極為繁忙的階段,筆者仍然堅持每日查閱資料和整理文章,期間得到瞭招商銀行很多同事和領導的關心,同時也得到瞭很多IBM前同事和領導的支持,在此一並謝過。正是你們的關心和支持,纔使得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然懷著一顆敬畏之心進行寫作。

在本書的策劃和寫作期間,機械工業齣版社華章分社的楊福川先生和李藝女士給予瞭極大的關心和幫助,在此感謝楊福川先生對本書的策劃和李藝女士對全文的審閱校對,正是你們的辛勤付齣纔有瞭本書的問世。

另外,還要感謝我的妻子楊彩鳳女士在寫作期間對我生活上的照顧與理解,在多少個深夜與淩晨,正是你的理解與支持讓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中。在此也要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你們的默默養育和辛勤付齣。在本書的寫作期間,奶奶的仙逝是我最大的悲慟,謹以此書慰藉奶奶的在天之靈,您一世的慈祥我將永遠銘記。

最後,感謝所有為本書的編寫提供瞭幫助、支持與鼓勵的朋友們,感謝陳沙剋、劉世民、吳業亮等無私分享博文的技術愛好者,感謝所有為OpenStack社區無私奉獻的企業和誌願者。相信在開源精神的共鳴下,OpenStack一定會變得更好!



用户评价

评分

好评…………………………

评分

不错

评分

挺不错的,有的内容可能是老外文档或网页翻译的,似曾相识,买的算值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这本书很不错,从初级到高级都可以阅读,部署和运维非常清晰,赞一个

评分

书些得不错,一层一层由浅入深,作者功底深厚

评分

一般般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