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逆光跳切:楊遠嬰電影文選》集結楊遠嬰三十年電影研究精華,從電影理論到電影史,從電影文本到電影人,都有極為精當、深刻的思考與書寫,是影迷係統瞭解電影常識的必讀書。文字極為精煉、清雅,堪稱學術著作中的文學性典範。
內容簡介
楊遠嬰教授是國內重要的的電影學專傢之一,尤其是在電影理論領域,堪稱國內電影學界的領路人與開拓者。《逆光跳切:楊遠嬰電影文選》是楊遠嬰電影研究30年的經典文章結集,從電影文本、電影史、電影理論、電影人等多重視角,總結呈現瞭其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並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電影學論述框架。
全書以十年為界,按年代劃分,具體內容涉及中外電影、理論解讀、電影流派、影人影事等諸多方麵,文字溫婉透徹,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電影的影迷來說,是極為珍貴的進階資料,從中也可以看齣一位中國當代女性電影研究者令人欽佩的學術涵養與治學風範。
作者簡介
楊遠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電影學係主任、電影研究所所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主編。現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國電影理論評論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影視劇作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電影理論與曆史研究,主要成果有:《外國電影理論文選》《她們的聲音》《華語電影十導演》《電影作者與文化再現:中國電影導演譜係研尋》《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文化捲》《電影學筆記》《女性的電影:對話中日女導演》《北影紀事》《電影教學:實踐與探討》《電影理論讀本》《外國電影批評文選》《傢之寓言:中美日傢庭情節劇研究》《電影概論》等。
目錄
1980年代
電影的自覺......003
沉重的蘇維埃銀幕......016
愛森斯坦的濛太奇......035
符號學筆記......047
1990年代
她們的聲音......065
電影理論之旅......098
在電視符號背後......118
新話語迷思......127
鄉土寓言......144
港颱映畫......159
世紀之交......179
2000年代
“入世”焦慮......198
市場政治......211
北進想象......229
代際與年輪......246
孫瑜:彆樣紀實......286
鄭君裏的電影之路......305
吳天明的鄉土寫真......319
2010年代
大時代小時代......337
女導演們......352
無邊的傢庭劇......373
傢之蟬變......387
北京電影:1949—1966 ......398
精彩書摘
電影的自覺
(節選)
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曆史來說,20世紀80年代是一塊不可漠視的裏程碑。它以寬厚的藝術胸襟和蓬勃的人生內容,改變瞭舊的審美規範,重建瞭新的創作格局,昭示瞭自覺化電影的誕生。
電影的自覺體現於它第一次有意識地張揚自身的特性,通過影像實踐改造長期功利的電影,追尋相對獨立的創作可能。
電影自覺化過程的發生絕非偶然,它是一定社會土壤條件和自身發展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隻有在80年代社會文化變革的大背景中,纔能體察創作者的情感和勇氣,找到衡量自覺化程度的尺標。因此,我們首先要迴過頭來,踏勘曆史的蹤跡,對時代氛圍作一個粗略的掃描。
一
80年代變革的曆史前提是“文化大革命”。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當時中國人思索與行動的齣發點。“科學與民主”口號的重新提齣,“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方針的響亮確立,導緻瞭對一切既有思想觀念的批判性檢驗。
80年代的國際條件是全球性的現代化潮流,麵對西方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紛繁的文化現象,老大自尊的國民心理驟然受到打擊,驚愕之後,民族自強的目標確定在瞭“四個現代化”的願景之上。
這兩個因素深刻地影響瞭文學藝術的創作主題,從政治批判嚮國民性解剖演進,無處不使人感到被“觸及過”的靈魂的熱切求索。換言之,正是民族災難與世界潮流所構成的曆史坐標,引起瞭文藝價值觀的革命性變化。
變革的社會政治背景和西風東漸的現實規定瞭80年代文化的總體特徵,對濛昧主義的批判和人道主義的反思使文藝創作爆發齣1949年後少見的思辨力量和情感力度。當文化精英不再被迫投身政治,藝術工作者走齣心靈麯扭頭腦禁錮的荒地,開始熱誠地孜孜於久遭冷漠的精神創作。於是巨大的思想洪流奔湧而齣,匯成一場震撼人心的觀念革命。放眼這一時段的文藝作品,靈府洞開、情思飛揚,顯示齣清醒的個性意識和世界意識。
最先呈現自身價值的是敏感的詩歌。尚在乍暖還寒之際,“朦朧詩”就異軍突起,以進攻的姿態嚮傳統發起大膽挑戰:它們謳歌詩國中曾被放逐的“自我”,把情感和心靈奉為詩歌的太陽。它們承認“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並“願意盡可能用詩錶現我對‘人’的一種關切”。當舒婷把美麗的憂傷帶給讀者,北島用深刻的疑懼質問社會,江河以凝重的曆史感懷吟誦祖國的悲歌時,詩已經發生瞭質的變化:它突破瞭嚴整規範的格律,用普通人的平凡代替瞭超人的神聖,在審美上也由激情的宣泄變為理性的思辨。它有意無意地忽略瞭傳統詩歌對外物的再現,而讓詩歌從“彆人”轉嚮“自我”,從物質世界轉嚮思想世界,體現瞭對曆史慣性的抵製與批判。
談到“朦朧詩”就不能不想起“星星畫展”,雖然濃重的模仿痕跡使人感到創作者的稚嫩;但它所透齣的叛逆精神打碎瞭對傳統技藝的頂禮膜拜,並啓示藝術傢們拓展思維空間,在過去與未來的轉摺點上找齣民族與個人發展的方嚮。後來的《渴望和平》《飯店一角》等作品錶明新人們的探索步履不停。這些作品在形式上接受西方現代主義啓迪,較多采用象徵手法,但在內容上保持與現實的關聯,追求對社會與人生的反思。那一刻響徹美術界的是越來越高昂的變革呼聲。一些卓有膽識的藝術傢渴望全麵創新,甚至對亙古不變的花鳥工筆也發齣革命的叫喊。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走齣狹小的天地,追求實驗性藝術、常規藝術和民間藝術的同生共存,創造多元的美術局麵。
音樂也經曆瞭自身的變化。它打破瞭係統化、規範化、標準化的“古典”製約,而以即興性、錶意性、節奏性、自娛性立意標新,使之更益於抒發生動的個性。瞿小鬆、譚盾、葉小鋼等青年作麯傢的作品所顯露齣的曆史意識和人生意識,標示瞭音樂的新境界。
長期以來因片麵強調具體政治內容,而忽視以情感為中介作用的舞蹈,也開始尋求自身的特質。《黃河魂》《再見吧,媽媽》《命運》《繩波》等作品遵循舞蹈的錶現規則,創造超越現實的心靈時空,以情感為想象推動力,凸顯象徵、誇張、變形,塑造齣浸潤情感與意念的舞蹈形象,獲得瞭廣泛的認同。
小說界經曆瞭傷痕、反思、尋根等幾個不同的階段,“從感情的自我狀態逐步走嚮自我的對象——生活的大韆世界。”其自覺意識一直錶現為對功利主義傾嚮的衝擊和對深刻曆史內容的追尋。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小說更早地接觸瞭人類文化的母題。
主體意識的崛起幾乎遍布各個領域,就連一嚮被認為奴婢性最強的批評界也掀起瞭個性化的思潮。在開放學術環境中嶄露頭角的新一代批評傢有幸領略瞭多種現代思潮,在不同的理論參照係中做齣瞭新的探求,大膽揚棄瞭習以為常的批評模式和缺乏創造活力的舊有思路。他們所顯露齣的思維視野和語言氣質形成新的論說方式,大大改觀瞭幾十年來刻闆老套的批評麵貌。
雖然這一時期的整體意識形態尚處於變動不居的過程之中,但彌漫於80年代不同藝術門類中的反叛精神已經顛覆瞭既定的倫理觀和審美觀,而且思想界將這次文化浪潮與破舊立新的“五四”運動相提並論。
關於電影,文化老人柯靈先生在《試為“五四”與電影畫一輪廓》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在所有的姊妹藝術中,電影受五四洗禮最晚。五四運動發軔以後,有十年以上的時間,電影領域基本上處於新文化運動的絕緣狀態。”“電影沒有捲入這一場激烈的新舊鬥爭,卻長期地和舊文化保持著韆絲萬縷的關係。”確實,當“五四”文學青年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曆史洪流中時,電影尚處於繈褓時期,它那不健全的胃口不足以接受新鮮的食品,而隻能靠吞食舊文化的餘糧維係生存。直到左翼電影之後,纔逐漸與社會思潮閤拍。當80年代又一次拉開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帷幕,電影的變革雖然不如其他藝術門類來得那樣輕盈靈便,但也迅速吸收瞭當代思潮的變革元素,和姐妹藝術一道走嚮瞭自己的自覺時代。
80年代電影的變化大緻經曆瞭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始於1979年,於1983年達到高潮。“文革”結束後處於亢奮狀態的電影工作者發揮電影迫近現實、易於再現現實的特殊能力,逐步調整社會錶達方式,同樣承擔瞭曆史反思的重任。
第二個階段起於1983年,成於1985年。當電影開始擺脫單純的宣傳使命和教育使命,自身的美學價值便得到更多的關注。創作者從學習現代電影的語言著手,對影像的視聽錶意功能給予瞭中國化的開掘。
前言/序言
小 序
遵北大培文之命選輯一本小書,思路自然落在瞭迴顧,追憶那些年紛紛擾擾的一起走過,直麵個人的研習軌跡。
收拾大稿小稿,爬梳林林總總,滄海桑田、昨是今非的感覺不斷湧上心頭。初入行時幼稚浪漫,兩度熱衷“離婚”:先是電影和戲劇“離婚”,強調電影就是電影,幻想用視聽美學抵製政治宣教;接著是學術和創作“離婚”,言說導演闡述不是電影評論,憧憬獨立自主的理論研究。80年代初百廢待興、舉國振奮,大傢個個靈府洞開、躊躇滿誌,以為邁嚮現代化就是開墾處女地,刨個坑便能大樹蒼天、果實纍纍。然而時間不能超越也不可超越,隨著曆史的翻雲覆雨,當年的衝動顯露齣太多的懵懂。
從1979年倉促重啓,三十年來電影界鬥換星移、情景橫逆,國營到民營,作品變産品,銀幕內外早已是另一番光陰。寄身這紛繁喧鬧,自己一直幻想做個書記員:以時勢更迭為經,行業傢族為緯,俯首記錄電影的過去與現在。收錄在此的文稿前後相距數年,失卻瞭時效性,也談不上整體感,但我希望這本小書能夠還原時間底色,呈現一個過來者的認知路徑——我們曾遊弋於文化遭遇,力求透過背後的隱忍探討影像與社會的交涉。我們也曾迷戀於符號結構,想要揭示傢國變遷的光影徵候。在故事鈎沉、銀幕寓言、曆史憂傷之間,我們磕磕絆絆,尋尋覓覓,渴望參透片場命運的謎底。
因為厭惡早年的“大批判”腔調,所以鍾情話語蟬變,一心跳脫二元思維,不穿鑿附會,不淩空錶意。但每每進入錶述,總是習慣性地多用全景掃描,特寫不足,長鏡頭乏力。宛如曆史人質般的宿命,文字擺不掉曾被規訓的朽跡。這本小書的酌定,再次讓我感應瞭歲月之手的冰冷無情。
書中所涉及的大都是司空見慣的話題,但清理的過程卻使我沉靜在過往迴首,於此我感謝責編的誠懇邀約與熱情催促。
2017年1月
逆光跳切 楊遠嬰電影文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