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白蕉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白蕉是現代曆史上少有的一位書、畫、詩、史兼通的藝術傢。囿於資料的缺乏,學界對他的認識尚不夠全麵。本書首次係統整理瞭白蕉先生的書畫藝術、曆史掌故等方麵的成果,值得藝術愛好者收藏閱讀。
本書是當代書畫傢、學者白蕉先生著作的第*次係統整理,收錄瞭白蕉先生的書法理論、史學、掌故筆記等領域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整理有助於推動當代書法史、民國史等領域的研究。
白蕉先生是當代書畫界巨匠,他的書法及繪畫創作皆取得瞭很高成就,“他的書法,得力於二王、閣帖、歐陽詢和米芾,宋以後字不染,又能胸有詩書,故其書無近人習氣,讓人有麵目一新之感”。在書法教育及書法理論研究方麵,他也作齣瞭較大貢獻,有《書法十講》《雲間談藝錄》《書法問題講話》《怎樣臨帖》《雲間書跋甲集》《雲間畫題乙集》等著作。
白蕉先生在史學方麵也取得瞭極高成就。在民國時期,他編寫瞭《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嘉慶和珅檔案》《光緒皇帝之悲劇》《珍妃的悲劇》《殖民邊問題之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國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青島日德之役與外論》《山東問題在巴黎和會與華府會議》《世界大戰中之華工》《民國女子參政運動第*聲》《辛亥革命史的迴顧》等數十種史學論著。這些論著是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因為這些資料一直沒有係統整理,所以學術界對之的認識還遠遠不夠。
白蕉先生還有許多筆記掌故類著作,收錄瞭他所耳聞目睹的民國以來大量的民俗、藝術、飲食以及名人趣事等珍貴資料。他生前曾將之編為《危樓漫記》《留雲聞見漫錄》《白室漫記》。這些隨筆有著很強的可讀性及史料價值。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人,本姓何,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後改名白蕉,彆署雲間居士、濟廬復生、復翁、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曾任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書畫師。曾主編《人文月刊》,著有《雲間言藝錄》、《題畫稿》、《十講》、《書法問題講話》等著作。
序一: 雲間翰墨似蘭馨時建英1
序二許寶馴1
書畫隨筆類
書法十講3
書法問題講話46
怎樣臨帖81
關於習字83
要重視書法和金石篆刻85
書法與金石篆刻也是“花”吧?86
百傢爭鳴中關於提倡書學的問題 88
蘭道 98
蘭題雜存102
中國畫的民族風格和技法特點(初稿)105
略論國畫的思想問題——看摺扇義賣中的幾件作品110
雲間書跋甲集113
雲間書跋乙集117
雲間畫題甲集118
雲間畫題乙集128
畫題鱗爪131
題畫稿136
白蕉金石書畫碑帖題跋143
白蕉畫題153
宗師章、體用章156
雲間言藝錄158
曆史掌故類
四山一研齋隨筆181
白室漫記222
留雲聞見漫錄235
危樓漫記244
史事檢討256
《嘉慶和珅檔案》序260
光緒皇帝之悲劇262
珍妃之悲劇275
民國初年有關大局之三件大暗殺案289
民國女子參政運動之第一聲304
辛亥革命重要文件之展視314
辛亥革命史的迴顧327
宣統復闢332
宗社黨351
袁世凱的壓迫言論自由364
袁世凱帝製思想之由來與日本375
袁世凱與中華民國377
殖邊問題之檢討517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國參戰555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青島日德之役與外論577
山東問題在巴黎和會與華府會議599
世界大戰中之華工683
學運與學潮的曆史觀727
傷心的一年765
雜著類
張母劉太夫人六十壽序769
談到柳先生770
悼人民藝術傢白石老人772
袁宏毅先生希濤774
黃炎培龍馬精神778
裱褙能手周圭生780
願為糞翁標榜者782
藝苑二賢784
書二書人786
留雲軒記787
白蕉自訂書畫篆刻小約788
白蕉書畫篆刻直例789
醉鄉侯賜漫郎敕790
白蕉小啓791
六愛六絕座右銘792
索引的禁書總錄校異793
索引的禁書總錄補遺811
大宋寶祐四年丙辰歲會天萬年具注曆諸名傢跋文輯815
關於顧韆裏書跋之輯刊823
《一足印稿》跋824
《錢鱸香先生筆記》序826
詞與新詩827
白蕉論詩830
談近乎人情832
再談近乎人情834
自由平等——貢獻給金山青年(一)836
人生觀——貢獻給金山青年(二)839
能笨842
剖視844
內生命篇846
關於吃茶之類850
新村和空氣水火道路852
下山舞勢看周娘——虞山行之一855
破山寺貌想齊梁——虞山行之二856
一隊畫師入劍門——虞山行之三858
來時方拓路,歸日兩行樹——虞山行之四860
跋蔣炳昌862
《書法十講》
書學前言
書學在古代為六藝之一,本來是一種專門的學問。周秦以來,曆代都非常重視,尤其是漢、晉、唐三朝。五韆年來,其間書體頗有變遷,不過可以這樣概括地說: 我國的書法,直到魏晉,方纔走上一條大道,鍾王臻其極詣,右軍尤其是集大成,正好像儒傢的有孔子一樣。
在書法的本身上說,不佞並無新奇之論。現在願諸位在學習書法時注意的有三個字: 第一個是“靜”字。我常說藝是靜中事,不靜無藝。我人坐下身子,求其放心,要行所無事。一方麵不求速成,不近功;一方麵不欲人道好,不近名。像這樣名心既澹,火氣全無,自然可造就不同凡響。第二個字是“興”。我人研究一種學問,當然要對所研究的一門要先發生興趣。但是一時之興是靠不住的,是容易完的。那末如何可以使興趣不絕地發生呢?總之,在於有“睏而學之”的精神。俗語所謂“頭難、頭難”,開始的時候,的確不易,沒有毅力的人,不免見難而退,就此灰心。所以我們先要不怕難,能夠不怕,自會發生興趣。起始是一種淺嘗的興趣,到後來便得深入的興趣,有瞭深入的興趣,不知不覺便進入“不知肉味”的境界裏去瞭。將來爐火純青,興到為之,宜有傑作。第三個字是“恒”。我們要鍥而不捨,不能見異思遷,不可一曝十寒。世界上許多學問事業,沒有一種學問、一種事業可以無“恒”而能夠成功的。《易經·恒卦》的卦辭,開始就說:“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那是說有恒心是好的、是通的、是有益的,如果鍥而不捨,那就無往而不利瞭。當年永禪師四十年不下樓,素師退筆成塚,可見他們所下的苦功。又如臥則劃被,坐則劃地,無非是念茲在茲,所以終於成功。
但是,梁庾元威說:“纔能關性分,耽嗜妨大業”,不佞平時對書學就有這一點感想。請諸位也想一想看: 現在通俗的碑帖是誰寫的?他們在當時的學術經濟是什麼樣?可不是都很卓越嗎?唐宋諸賢,功業文章,名在簡冊,有從來不以書法齣名的,但是我看到他們的書法,簡直大可贊嘆!所以我往常總是對講書法的朋友說:“書當以人傳,不當以書傳!”此話說來似乎已離開藝術立場,然而“德成而上,藝成而下”,我人不可不知自勉。今天我所以又說起此點,正是希望諸位同學將來決不單單以書法名聞天下!
第一講書法約言
書法這個問題,講起來倒也一言難盡,因為它曆史長、方麵多、議論雜。在往年,因為一般的需要,朋友的慫恿,我曾經計劃過為初學書法者編寫《書法問題十講》,可是人事草草,未能落筆,至今方能如願。
在準備研究書法之前,先必須弄明白什麼叫書法?書法二字的界說如何?同時也應簡單瞭解一下文字、書法的曆史和發展過程。
從曆史上講,有瞭文字,以後纔有書法。文字的演進,大彆為製作與書法。六書——指事、象形、會意、形聲、轉注、假藉,為文字組織所歸納的基本原則;篆、隸、分、草、行、楷的遞變,為書法之演進。製作方麵的屬於文字學,我們現在所談的為書法。所謂書法,就是講文字的構造、間架、行列、點劃的法度。
我國的書法,從來便稱為東方的一種美術。美術是屬於情感的一種藝術,能動人美感,所以稱為美術。原來我國的文字是從象形蛻化而來,其初是和繪畫不分的,如: 、、、、、、,便是代錶人、龍、羊、魚、目、日、子這幾個字。而且一個字的寫法,繁簡變化不同,有像其靜態的,有像其動態的。這種符號,更確切地講是一種簡化瞭的美術圖畫,不正是美而富於情感的嗎?直到秦漢時代,書法的形式統一以後,繪畫纔成為獨立的藝術。書法的結構、間架、行列、點劃與所用的工具,雖然漸漸和繪畫分瞭傢,可是其中所包含的形象的美和情感的美,還是存在的。
一般的人說起書法,總是說正、草、隸、篆,要知道這個次序,是排得與書體發展的曆史不相符閤的。我們現在研究書法,先得把這一點弄清楚。
第一,我們熟知我國造字的聖人是黃帝時的史官叫做倉頡,他始作書契——文字,以代替結繩(當然這決不是他一個人所造得齣的)。自黃帝至三代,其文不變,這便是後世所稱的古文。到周宣王時的史官——史籀又作《大篆十五篇》,與倉頡的古文頗有齣入,這便是後世所稱的大篆——這裏所稱的“作”,當然不是指創作,而是指史籀把當時流行的文字做瞭一番收集、整理和改良工作。那時他之所以做這種工作,大概是想整齊劃一天下文字的緣故。可是那時不像現在,交通不便,不曾能夠通行,而且平王東遷,諸侯力政,七國殊軌,文字乖舛。直到秦始皇打平六國,統一天下,令丞相李斯作《倉頡篇》,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太史令鬍毋敬作《博學篇》,中國的文字纔告統一,這便是後世所稱的小篆。可見我國的文字,自從黃帝以後,直到戰國末年、秦始皇時代,這些年間所通行的文字,隻有篆書。雖統稱為篆書,其中大彆,還分為古文、大篆、小篆三種。
第二,社會進化,人事方麵也一天一天繁復起來,寫篆書像描花一般,漸漸感到費事。秦始皇既統一天下,統一文字,官職的事,實在太多瞭,這時候有個姓程名邈的人,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之方圓,作隸書三韆字,趨嚮簡易,拿給秦始皇看,秦始皇便起用他為禦史。但當時僅官司刑獄用之,其它方麵,還是應用小篆。直至漢朝和帝時,賈魴撰《滂喜篇》,以《倉頡》為上篇,《訓纂》為中篇,《滂喜》為下篇——世稱三倉,都用隸書來寫,隸法從此而廣。為什麼叫隸書呢?原因是那時的人,因程邈所作的字是方便於徒隸的,所以叫做“隸書”;它的寫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書所不及,因此又叫做“佐書”;漢初蕭何草律,以八體試學童,八體中隸書最切時用,所以選拔其特齣的好手為“尚書禦史史書令”,因此漢人亦名隸書為“史書”。從篆到隸,這是我國書體上的一大改革。
第三,章草是漢元帝時黃門令史遊所作。解散隸體,粗略書之,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放,赴速急就,字字區彆,實在是隸書之捷寫,適應時代所需要,救濟隸書所不及的産物。其後百年,有杜伯度、崔瑗、崔實,是當時有名的精工章草的書傢。到瞭後漢弘農張芝,因而轉精其巧,麵目又不同起來,即後世所稱今草之祖,其草又為章草之捷。行書是後漢潁川劉德升所作。魏初鍾繇是他的弟子。講到楷書,史稱是上榖王次仲始作楷法,但這是說八分之祖,不是今日的正楷書。八分彆於古隸,由於用筆有波勢。今日的正楷書,在漢末已經成立,到魏晉這一個時期內,始集大成,而應用亦日廣。所以書體在漢代變樣最多,而後一直到現在沒有變過。
所以約言起來:“自倉頡以來,字凡三變: 秦結三代之局,而下開兩漢;三國結秦漢之局,而下開六朝;隋結六朝之局,而下開唐宋,遂成今日之體勢。”
白蕉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