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論金融危機

李慎明論金融危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慎明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54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19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研究系列(93)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260
字数:2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2007年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到2017年已經十個年頭瞭。本書匯集瞭作者1999~2017年關於金融危機的主要研究成果。近20年間,作者對美國、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有過一些重要預判,如在2000年前成功預言美國股市泡沫的破滅和後來爆發的美國與國際金融危機;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就曾經預言它的發生。

作者簡介

李慎明,男,漢族,1949年10月生,河南溫縣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谘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傢。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審委員會國際問題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政治組成員。中國政治學會會長、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共黨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顧問等。1970年參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研究生班畢業,研究生學曆。1978年任《解放軍報》記者。1983年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王震同誌處秘書。1994年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199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目錄

序言一 世界社會主義新的思潮和運動在冰封的大地上拱齣瞭新的嫩芽/1
序言二 時代的桅杆——讀《李慎明論金融危機》有感/1
自 序 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盡一點綿薄之力/1
世界格局的變化與國際戰略問題研究/121
    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整個世界可能極不平靜,我國周邊安全形
  勢有可能齣現較為嚴峻的局麵。
全球化與第三世界/7
    西方強國所說的經濟全球化或經濟一體化,第三世界國傢所說的資本主義全
  球化或西方全球化,從本質上說,是指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以實現全球少數人
  利益為目的的資本徵服整個世界的現象和過程。
試談新世紀的全球化指導原則與實踐/23
    維護世界和平,爭取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應成為全球化的最高指導原則;
  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倡導全人類、全世界各國都公正、廣泛地分享益處的全球化。
緊緊抓住曆史性機遇盡快發展壯大自己/37
    美國正在經受著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全麵的經濟危機。
切實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我國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45
    我們麵臨的所有新情況、新課題中,最值得我們關注並要及早解決的最直接、
  最現實的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至於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城市職工下崗失業、“三農”、腐敗、環境等問題,還有時日容我們逐步解決。
  但是對可能突然瞬間爆發的涉及全局性的金融問題一定要切實高度重視。
如何看待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47
    沒有極特殊情況發生,從2001年3月起,美國經濟齣現瞭曆史性的拐點,繼
  承瞭1967年進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下降階段的遺産,重新步入瞭長周期
  中的衰退的軌道。美國經濟要走完這一衰退時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一
  點的時間。
世界社會主義現狀和發展的若乾重要問題/50
    從一定意義上講,石器時代決定原始社會形態,青銅器時代決定奴隸社會形
  態,鐵器時代決定封建社會形態,蒸汽機和電力時代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以
  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即信息經濟時代,極有可能是在全球範圍內推動
  新的社會形態,即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社會形態大發展的最新生産工具。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視野中的美國經濟/68
    如果說美國經濟又承接瞭1967年進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下降階段的
  遺産,重新步入長周期中衰退的判斷成立,那麼美國企圖再次打斷這一承接鏈條
  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會不會是重復20世紀90年代用搞垮蘇聯東歐的辦法來
  調動其所有能量搞垮當今世界上其中的大國或強國呢?這是危言聳聽還是有其徵
  兆呢?假若美國能夠達到此目的,那麼美國經濟就會有新的反彈,美國經濟承接
  從1967年開始的40年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收縮期中衰退遺産將還會被
  推遲。
當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前景及應對建議/75
    由於各國政府都采取重大舉措共同應對目前這場金融乃至經濟危機,這場危
  機有可能在最近的兩三年內看似走齣低榖。但由於全球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急遽拉
  大、絕大部分弱勢群體有效需求不足這一根本性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還
  有加劇之勢,全球經濟在近三兩年內稍有反彈之後有可能步入更大的低榖。
國際金融危機現狀、趨勢及對策的相關思考/84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馬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切
  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睏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
  義生産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産力,好象隻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纔是
  生産力發展的界限。”這就是說,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産社會化甚
  至生産全球化與生産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産無限擴張與社會有限需求之
  間的矛盾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認清新自由主義的危害/98
    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資産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適應國傢壟
  斷資本主義嚮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係和政策主張。
  “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是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為國際金融壟斷資
  本主義的經濟範式、政治綱領和意識形態的主要標誌。其核心內容就是“私有化、
  市場化、自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即美國化。
七大資源匱乏呼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104
    從一定意義上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節“收入分配方式”刻不容緩。
  這“一個轉變”和“一個調節”是當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孔”。抓住
  瞭這兩個“牛鼻孔”,就牽住瞭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改革開放和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可能打開新的局麵。
更大金融災難或還在後頭/110
   當前正在深化的國際金融危機是推遲多年、推遲多次不得不爆發的金融危機。
  盡管中間可能會齣現一次又一次小的復蘇,但整個危機極可能要延續十餘年甚至
  更長時間。
緊緊抓住兩大戰略機遇,力爭延長國際戰略機遇期/112
    世界大變革、大調整的根源在於以國際壟斷資本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全球範圍內極少數富人愈來愈富、絕大多數窮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階層愈來愈窮。
世界正處於大動蕩、大調整、大變革前夜/122
    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直到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前半個世紀的世
  界格局都可能處於一種激烈動蕩甚至跳躍的狀態。這是世界各種各類重大矛盾長
  期纍積衝突的必然結果。
資本主義鼕季之後是社會主義的春天/125
    21世紀中葉前後,極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
  次復興。
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麵臨的機遇與挑戰/136
    我國亟須加強對2030年乃至2050年中長期世界發展大勢和戰略態勢的研究。
  目前國際上有五個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的金融危
  機仍未見底,且在深化。二是美國“重返亞洲”或“亞太再平衡”戰略。三是日
  本“3?11”大地震後的戰略動嚮。四是俄羅斯的戰略動嚮。五是朝鮮半島的局勢。
國際金融危機孕育著社會主義的復興/151
    世界左翼和馬剋思主義思潮復興植根於全世界內財富占有與收入分配急遽兩
  極分化的豐厚的經濟沃土。大的復興,當然尚需時日,但是,輝煌與苦難相伴。
  當今仍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愈是深化,人們便愈是覺醒,社會主義便愈是復興
  和發展。社會主義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後社會主義時代最終也必然接踵而至。
居安思危:當今世界仍然處於金融帝國主義時代/159
    金融帝國主義絕不是一種暫時現象和政策,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個特
  殊的也是最高即最後的階段。盡管時代的主題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但當今帝
  國主義時代的本質並沒有任何改變。
“互聯網+”發展的最終結果必然引發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大危機和生産關係大變革/178
    “互聯網+”的大發展與現行資本主義生産關係最終必然發生大衝突,從而
  引發生産關係的一定變革甚至大變革。
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192
    任何帝國都不是萬古不變的,任何帝國的萬古江山隻是寫在浪漫的詩篇裏。
  隻有人民的江山纔能萬古長青。中國各族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
  周圍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有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必然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附 錄 世界社會主義復興濤聲在我國青年心田泛起漣漪
    ——“80後”、“90後”青年對《李慎明論金融危機》的熱評/209

前言/序言

序言一 世界社會主義新的思潮和運動在冰封的大地上拱齣瞭新的嫩芽
“李慎明論金融危機”係列文章整理小組
“李慎明論金融危機”係列文章整理小組主要成員:華南理工大學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陳榮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單超、李霞、羅葉丹、簡婷、張博、蔣明偉、李亞、王永剛、周棟梁等。

*2007年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到2017年已經十個年頭瞭。2017年7月13日,思想火炬微信公眾號頭條推齣瞭“李慎明論金融危機”係列文章的第一篇,隨後每天推齣一篇,前後共推齣16篇。該係列文章匯集瞭李慎明老師1999~2017年關於金融危機的主要研究成果,它們由我們這些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博士生整理而成。係列文章推齣後,引起讀者較強烈的反響:不少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紛紛轉載;有的讀者紛紛跟帖、來電、來信並撰寫體會;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來電,希望能盡快結集齣版,奉獻給廣大讀者。正是這些反響促成瞭本書的盡快齣版。同時,本書在網絡推送基礎上增加5篇文章:《試談新世紀的全球化指導原則與實踐》、《如何看待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七大資源匱乏呼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李慎明:更大金融災難或還在後頭》、《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對一些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撰寫的體會,我們也選編瞭一些,附在本書之後。
在李慎明老師齣版的多部著作扉頁上都印有他的一句話:“學者今天的所言所著,如同領導乾部今天的所作所為,必將接受曆史和人民明天的評說。”令我們感觸頗深的是,從1999年至今近20年時間,作者對美國、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有過一些重要預判,而不少預判已經應驗,部分預判則正在經受實踐的檢驗。
1.在2000年前成功預言美國股市泡沫的破滅和後來爆發的美國與國際金融危機。李慎明老師在發錶於1999年12月《求是》雜誌社《內部文稿》第23期的《世界格局的變化與國際戰略問題研究》中提齣:“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危機”;“假若在21世紀二三十年代直至中葉前後,美國的經濟泡沫破滅,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2000年1月25日,作者在古巴哈瓦那“第二屆經濟全球化與發展問題經濟學傢國際研討會”上做瞭“全球化與第三世界”的演講。此文後來發錶於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他明確提齣:“美國泡沫經濟成分顯而易見”;“美國經濟的大衰落是極有可能的,隻是不知其確切的時間。10年不會,15至20年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假若在今後10年或20年左右,美國經濟遭受大的災難,那麼,這個世界將極不平靜。”“美國經濟若發生大問題,不僅對第三世界,而且對全球都會是一場十分嚴重的災難,其程度極可能超過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第三世界在製定自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時,應把這一嚴重徵兆考慮進去。”果不其然,2000年美國股市泡沫開始破滅,美國經濟也開始陷入衰退。
2.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就曾經預言它的發生。早在2002年,李慎明老師就斷言,“美國正在經受著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全麵的危機”(《緊緊抓住曆史性機遇盡快發展壯大自己》);2006年,他又說道,“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極有可能已步入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美國金融壟斷泡沫的破滅已經顯現”(《世界社會主義現狀和發展的若乾重要問題》);2007年年初,他又說道,“美國房地産市場衰退開始加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視野中的美國經濟》)。不齣所料,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
3.最近10年對國際金融危機走勢的判斷值得我們重視。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不久,李慎明老師就對“經濟危機何時見底”的問題提齣瞭不同於當時主流的看法。他在發錶於2009年的文章《當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前景及應對建議》中提齣:“由於各國政府都采取重大舉措共同應對目前這場金融乃至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有可能在最近的兩三年內看似走齣低榖。但由於全球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急遽拉大,絕大部分弱勢群體有效需求不足這一根本性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還有加劇之勢,全球經濟在近兩三年內稍有反彈之後有可能步入更大的低榖。”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何嘗不是呈現作者所預判的這種發展軌跡呢?隨著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傢應對危機方案的齣爐,作者在這之後更加確定自己的這一判斷。他後來在文章中反復強調、論述“更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還在後頭”這一觀點。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進入第9個年頭,目前仍然不見好轉跡象。這一預言,有沒有較為強烈的現實意義呢?
4.針對世界格局大調整所做齣的判斷可能更加重要。李慎明老師早在1999年就指齣:“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整個世界將極不平靜,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有可能齣現較為嚴峻的局麵。”有目共睹,21世紀已經過去的時間確實“極不平靜”。近年來,作者對世界格局的大調整做齣瞭更加清晰的判斷。他在2012年發錶於《環球時報》的文章《世界正處於大動蕩、大調整、大變革前夜》中提齣:“未來二三十年,世界各大國、各戰略集團相互閤作、競爭、博弈、較量的結果還很難說,但目前有一點可以完全肯定: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直到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前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都可能處於一種激烈動蕩甚至跳躍的狀態。這是世界各種重大矛盾長期纍積産生衝突的必然結果。”因此,當前“世界正處於大動蕩、大調整、大變革的前夜”。作者還指齣:“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矛頭的最終指嚮就是俄羅斯和中國”;“要防止在特定的條件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成功離間中俄關係,以結成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綫’,首先集中圍剿中國,然後揮師北上再肢解俄羅斯,以達到稱霸全世界的目的。”近年來,國際形勢變化可謂翻雲覆雨,這種發展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驗證瞭作者的以上判斷。當然,作者的這一判斷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2008年爆發的至今仍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是本書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李慎明老師認為,當前仍未見底的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為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是被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推遲多年和推遲多次不得不爆發的經濟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現狀、趨勢及對策的相關思考》)。而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隻有從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纔能解釋清楚。他在《當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前景及應對建議》中指齣,近百年來,壟斷資本主義在行業上逐漸從産業壟斷嚮金融壟斷發展,在空間上逐漸從國傢壟斷嚮全球壟斷發展。但是,金融壟斷和全球壟斷不僅沒有消弭資本主義生産社會化與生産資料個人占有這一根本矛盾,反而使這一矛盾不斷激化。這也正如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指齣:“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睏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産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産力,好象隻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纔是生産力發展的界限。”因此,作者認為,這場危機正是資本主義製度本身深層次矛盾積纍進而爆發的必然,它本質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製度的危機。
如何認識當今時代的性質?作為一名國際戰略問題研究者,李慎明老師自然十分關注這個問題。2015年,他的《居安思危:當今世界仍然處於金融帝國主義時代》一文分兩期發錶於《紅旗文稿》。作者認為,科學判斷時代的性質,“這是我們進行科學頂層設計中亟待弄清的一個十分重大的基礎理論問題和客觀現實問題”。而他的判斷是:當今世界仍然處於金融帝國主義時代。作者認為,金融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個特殊的也是最高、最後的階段,盡管時代的主題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但當今帝國主義時代的本質並沒有任何改變。在金融帝國主義時代,“真正主導我們這個地球經濟政治文化秩序的是操縱資産階級國傢機器背後的以極少數人為主導的日益聯閤成為一體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聯盟”。“現在,以發達國傢為代錶的金融帝國主義正在世界範圍內忙著‘收獲’其金融霸權所‘創新’的金融及其各種衍生品的暴利。當金融帝國主義把全球幾乎所有財富都數據化為金融及其衍生品並裝入自己私囊之後,生存權被最終剝奪的全球占絕大多數的人們必然要叩問全球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私有製的生産關係的閤理性與正義性。”正因為如此,“從一定意義上講,資本主義一旦踏上金融帝國主義之路,也就是踏上瞭死亡之路。在通往死亡之路上,改良僅僅是延緩死亡的策略而已。正是從這種意義上我們說,金融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作者關於當今時代性質的研究為我們把握曆史方嚮提供瞭有益參考。
雖已年近七旬,李慎明老師在理論研究上卻越發敏銳。2017年,他發錶瞭《“互聯網+”發展的最終結果必然引發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大危機和生産關係大變革》一文,該文探討瞭“互聯網+”這種新型生産工具與資本主義國傢生産關係大變革、大危機之間的關係。這估計是很多人都能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卻較難闡明的一個問題。從曆史發展總趨勢來看,“互聯網+”這個生産力的“洪水猛獸”是將終結共産主義還是終結資本主義?這是當代馬剋思主義必須迴答的時代問題。作者的觀點是:“互聯網+”發展的最終結果必然引發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大危機和生産關係大變革。他認為:“‘互聯網+’在資本主義生産關係框架之內將加劇生産全球化與生産資料私人占有這一基本矛盾,其結果就是加劇全球範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給資本主義帶來‘大災難’”。“隨著‘互聯網+’的大發展,隨著全球工作崗位的逐漸減少,隨著貧富兩極分化的逐漸加大,隨著各國廣大普通民眾購買力逐漸下降,隨著各國主權債務突破無法承受的極限,隨著全球各國其中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傢廣大的中等收入階層被拋入絕對貧睏行列,這時資本主義社會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動亂也就不可避免瞭。不僅工人階級隊伍在數量上不斷壯大,其思想覺悟和組織程度也必將會在鬥爭中不斷提高。”而該文的落腳點在於標誌性地闡明瞭生産工具與社會形態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從生産工具是生産力發展程度的“測量器”和“指示器”這個角度來講,石器時代決定原始社會形態,青銅器時代決定奴隸社會形態,鐵器時代決定封建社會形態,蒸汽機和電力時代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那麼,“互聯網+”是否決定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社會形態呢?作者雖沒有直接這麼提,但我們可以從中推導齣這個結論。而作者對世界社會主義的信心正是源自對這種曆史發展大趨勢的把握。
鑒於資本主義周期性金融危機的教訓,最近十多年間,李慎明老師在各個場閤反復強調必須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我國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問題。以他在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的發言最具代錶性,他說道:“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麵臨的所有新情況、新課題中,最值得我們關注並要及早解決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至於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市職工下崗失業、‘三農’、腐敗、環境等問題,還有時日容我們逐步解決。但是對可能突然瞬間爆發的涉及全局性的金融問題一定要切實高度重視。”可喜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防止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這說明這一問題已經納入國傢發展戰略之中。
本書的字裏行間都浸透著李慎明老師的憂思,但是,除憂思外,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如鐵打般的信心。實際上,作者屬於對世界時局最為憂患的少數人之一,同時又是對世界社會主義前途最為堅信的少數人之一。“資本主義鼕季之後是社會主義的春天”、“時間不在資本主義一邊——高科技在革資本主義的命”、“國際金融危機孕育著世界左翼和社會主義的復興”,僅從他的這若乾個文章題目中我們就能讀懂苦難與希望的同在。作者最初在2000年發錶的《全球化與第三世界》中提齣“社會主義再次復興”論,其推測的時間大概是21世紀中葉前後。此後,他又反復強調這一推斷。同時,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隨著他推測的時間越逼近,他對此的信念就越發堅定。他在2012年接受《國外社會科學》雜誌采訪時談道:“21世紀中葉前後極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次復興。新的社會主義思潮乃至運動如頂著尚留餘威的凜冽寒風,在冰封的大地上拱齣瞭新的嫩芽。雖然極可能還有幾次‘倒春寒’,但社會主義的春天卻必將、必然到來。”他認為這種曆史發展趨勢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般不可逆轉。在金融帝國主義開始敲響喪鍾之時,世界勞動人民更加需要這樣一盞世界社會主義明燈。
作者關於金融危機的分析主要藉助於馬剋思主義基本理論,這也最好地迴應瞭馬剋思主義“過時論”等觀點,也顯示瞭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強大生命力。
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指齣:“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內,自由的科學研究遇到的敵人,不隻是它在一切其他領域內遇到的敵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質,把人們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惡劣的感情,把代錶私人利益的復仇女神召喚到戰場上來反對自由的科學研究。”熟知作者的人都知道,李慎明老師是當今少有的理想主義者,幾十年如一日殫精竭慮,為民呼為民憂。他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做講座時,幾百人的大教室座無虛席,聽講者立場、觀點各異,但幾乎每一次同學們都屏住呼吸,全場鴉雀無聲,場麵令人十分感動。因此,隻要你有基本的公正和良知,哪怕你不認同作者的立場和理論,作者的為人、為學依然值得尊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9月2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齣:“要立足時代特點,推進馬剋思主義時代化,更好運用馬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真正搞懂麵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曆史的脈絡和走嚮。”同時,總書記還強調:“世界格局正處在加快演變的曆史進程之中,産生瞭大量深刻復雜的現實問題,提齣瞭大量亟待迴答的理論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研究,分析把握其齣現的各種變化及其本質,深化對資本主義和國際政治經濟關係深刻復雜變化的規律性認識。”本書的結集齣版,正好響應瞭總書記的以上指示,我們希望能對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貢獻綿薄之力。
“國際金融危機孕育著世界左翼和社會主義的復興”,“21世紀中葉前後,極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次復興”,李慎明老師的這兩句話應該是我們最好的結束語。


序言二 時代的桅杆——讀《李慎明論金融危機》有感
盧麒元
盧麒元,香港沃德國際資産管理顧問公司董事局主席。

接觸李慎明這位將軍學者,是從他關於蘇聯解體問題的文章開始的。研究蘇聯問題的學者不少,各種觀點紛呈。我也曾寫過《蘇聯解體十年祭》,從財政學角度對蘇聯解體進行瞭分析。在蘇聯解體問題上,李慎明先生是從蘇聯立國的理論基礎入手的。列寜主義提供瞭布爾什維剋建黨的理論依據,也提供瞭蘇維埃共和國建國的理論依據。拋棄列寜主義是容易的,但是建黨和建國的新的理論依據在哪裏?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根本不能成為建黨和建國的依據,反而是蝕毀建黨和建國的理論依據。於是,被抽掉理論基礎的大黨和大國,在沒有強大的外力攻擊下,自己就轟然地倒下瞭。李慎明先生看曆史問題視野開闊,入木三分。最近,我又通讀瞭《李慎明論金融危機》的係列文章,對李慎明先生運用馬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方法解讀國際金融危機頗為贊同。一是他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預測和係列看法。1999~2000年,他就從八個方麵判斷“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明確預言“美國經濟的大衰落是極有可能的,隻是不知其確切的時間。10年內會不會?10年不會,15至20年呢?”2008年爆發瞭國際金融危機,這恰巧在10年之內。據說,2000年李慎明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個相關研討會上提齣這一觀點時,到會的100多位專傢學者,很少有人贊成他的這一結論。他還從美國經濟潛伏的危機判定:“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整個世界將極不平靜,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有可能齣現較為嚴峻的局麵。”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11年8月,他又說,目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是生産社會化甚至生産全球化與生産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産無限擴張與社會有限需求之間的矛盾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推遲多年、推遲多次不得不爆發的金融危機。盡管中間可能會齣現一次又一次小的復蘇,但整個危機極可能要延續十餘年甚至更長。”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過去瞭九年多,目前仍深不見底。二是他判定“當今世界仍然處於金融帝國主義時代”。這是一個非常精準而重要的判斷。在“金融帝國主義時代”,中國應該如何處理內政和外交,如何應對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如何引領世界未來的走嚮,李慎明先生提齣瞭一係列的見解。我必須說,李慎明先生已經看到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曙光瞭。是的,“金融帝國主義”必然將社會主義推嚮一個嶄新的高度。易言之,我們將迎來一個全球社會主義大發展的新時代。
我後來得知,從1974年開始,李慎明先生就已經在一個炮兵師從事專職的新聞宣傳乾事工作瞭。這期間,報紙上就經常刊登他整版或半版的理論文章瞭。1978年,他開始任解放軍報記者。1983年又正式任王震秘書,每天都要接觸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技、教育、外交、軍事等各個方麵的大量信息,做一些文字案頭工作。這十多年時間,相當於讀瞭幾個博士呀。經濟是基礎,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錶現。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對這一“夢魘”的擺脫之道,僅僅從經濟本身進行詮釋,無助於得齣正確的答案。以我對學術的理解,恰恰是一些專業學者常常會陷入“所知障”不能自拔,一些學者對曆史問題和經濟問題的看法總是讓人忍俊不禁。是的,如果學者們都能夠正確解讀曆史,就不會縱容國際金融資本走嚮高度壟斷,就不會導緻越來越嚴重的兩極分化和結構性金融危機。李慎明先生的邏輯基礎仍然是源於《資本論》的,而《資本論》恰恰是剖析“金融帝國主義”最有效的工具。這一點也同時被西方的左翼學者所印證。更為重要的是,也被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所印證。正因為這樣,我纔覺得李慎明先生將軍學者的視角彌足珍貴。
一般的學者專傢會聚焦於如何解決金融危機問題,而具有政治學素養的學者專傢纔會著眼於解決“金融帝國主義”的問題。毋庸置疑,“金融帝國主義”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涉及民族國傢生死存亡的政治問題。“金融帝國主義”仍然具有明確的殖民主義特徵,隻不過其通過股權控製主權的方式更具有隱蔽性。不解決“金融帝國主義”,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金融危機。李慎明先生的新書從政治學的角度入手,對於解釋金融危機和應對金融危機有瞭更為高遠的視野。政治學高度關注國傢主權和人民主權問題。主權可以細分為政治主權和經濟主權。其中,政治主權的高端,在於意識形態領域的控製權;經濟主權的高端,在於財政金融領域的控製權。金融危機,錶麵上看是債務危機,本質上仍然是主權危機。當一個主權國傢拱手讓齣意識形態控製權,拱手讓齣財政金融控製權,這個國傢就無法逃脫被“金融帝國主義”殖民的悲慘命運。李慎明先生在分析蘇聯解體時已經觸及蘇聯的雙重主權問題。爆發金融危機的條件趨於成熟,被金融殖民的可能性不容小覷。李慎明先生的新書提齣瞭問題,也提供瞭一些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危機,對於有準備的人,永遠是寶貴的契機。“金融帝國主義”在瘋狂攫取利益的時候,也在挖掘它們自己的墳墓。教皇方濟各、豪爾赫·馬裏奧·貝爾格裏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提齣瞭著名的兩段論:人類社會疾苦之根是不平等,不平等之源是資本主義。方濟各甚至用“市場暴政”(tyranny of markets)來形容資本主義。其實,方濟各批評的不僅是資本主義,而且是罪惡的“金融帝國主義”。我在馬剋思墓前說過,馬剋思未必能夠想到,今天的社會主義者中竟然有一個教皇。美國爆發瞭“占領華爾街”運動,全世界左翼政黨紛紛執政,全世界都在重新思考社會主義道路問題瞭。馬剋思沒有說錯,決定生産關係的是生産力,信息技術導緻的新的工業革命將徹底改變生産關係的現狀。解決“金融帝國主義”的希望,就在於“新型的社會主義”。“新型的社會主義”將不同於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它將在現有的資本主義私有製基礎上,通過和平的稅政改革以實現更為廣泛的社會共享。從政治學角度觀察,人民開始懂得從“金融帝國主義”手中奪迴國傢主權和人民主權。建立在僞“人權”基礎上的超級資本特權(實質上是資産階級專政)將被顛覆,人民將通過贏得人民立法權而享有更為具體的人民民主。中國的經濟奇跡,絕非一些經濟學傢所謂的各種“紅利”。中國的經濟奇跡,源於中國社會主義製度下,國傢主權和人民主權的現實存在。由於國傢主權和人民主權的現實存在,我們纔能有效地對抗“金融帝國主義”的侵犯,纔能實現社會資本充分並高效地使用,纔能實現經濟騰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地認識到國傢主權和人民主權的意義,正在積極探索維護國傢主權和人民主權的製度建設,我們將在經濟騰飛的基礎上實現政治上的偉大飛躍,我們將在製度建設上為全世界提供更為先進的製度模式。
李慎明先生的新書雖然未能描摹新型社會主義的圖景,但是,在充滿希望和高度自信的字裏行間,我們已經可以依稀看到新時代的桅杆。希望年輕的一代接續思索,勇於創新,為中國,為世界,開啓一個偉大的新社會主義時代。自序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盡一點綿薄之力


自序 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盡一點綿薄之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錶大會報告中明確指齣:“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瞭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我們要“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2017年4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傢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紮紮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認真學習和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的思想十分重要。
在大傢的關心和幫助下,拙作在全國喜慶十九大召開的日子裏齣版瞭。作為作者,想先說這樣一句話,就是謝謝為拙作及時齣版盡瞭心力的各位同誌。
願拙作的齣版,能為我們構建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盡一點綿薄之力。
我的第一個職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13師的新聞乾事,1978年當解放軍報的記者,1983年給王震同誌當秘書,1994年到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1998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從來沒有專門學過經濟特彆是金融的人,從來沒有從事過相關工作的人,怎麼就論起瞭“金融危機”?
其實,我一直認為,記者是個好職業。記者工作的性質決定瞭記者必須接觸方方麵麵的人和各種不同的專業,就可能避免自己的知識麵過於狹窄。當秘書期間,我每天都會接觸一大摞文件,另有各方麵的資料信息。跟著領導齣差一周時間,迴來就能收到整整一小車的文件資料。這樣,我就自覺不自覺地接觸國際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外交、軍事、教育等方方麵麵的知識。當記者,當秘書,這樣的工作性質,一般來說,就容易使我形成“頂層思維”的慣性。
1997年,我在解放軍國防大學基本係整整學習一年,較為係統地學習、研究瞭國際戰略學,收獲甚大。大傢都知道,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錶現。而戰爭則是政治錶現的最高形式。要真正瞭解戰爭、懂得戰爭直至警示戰爭,就必須首先懂得經濟。我個人還認為,廣義的戰爭中包括瞭金融戰,並且這是當今和平與發展時期隱性戰爭錶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就是1997年在解放軍國防大學學習之時,我開始關注世界特彆是美國的經濟。到2000年年底,就世界特彆是美國經濟,我就搜集瞭10本厚厚的相關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有260多個二級、三級學科。1998年8月到社科院工作後,我又接觸瞭不少不同專業的非常有見識的老中青專傢、學者,進一步拓寬瞭自己的知識麵,加深瞭自己對國際戰略其中包括世界經濟特彆是美國經濟的認識。
1999年4月,在社科院召開的一個國際問題研討會上,我第一次提齣瞭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危機的觀點。參加會議的一位新華社資深記者事後還特地寫瞭份內參上報,強調與會100多位專傢學者中沒有一位贊成關於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危機的觀點。
毛澤東多次談到,要認真聽取不同意見。陳雲說,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會後,我又認真研究瞭一些專傢學者不同意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危機的理由,但也更加堅定瞭自己關於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危機的看法。這就有瞭我到社科院工作後的第一篇研究報告:《世界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我急需抓緊組織並抓緊進行國際戰略問題研究》,該文發錶於1999年8月13日、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第108期、第109期上。報告解密期過去後,該文又公開發錶於《求是·內部文稿》1999年第23期,改題為“世界格局的變化與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在這篇報告中的第二部分“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整個世界將極不平靜”中第4點,我談道:“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關於美國是否已經形成比較嚴重的泡沫經濟這個問題,時下言人人殊。有人認為,‘美國經濟永遠是一塊繁榮的綠洲’。但我們也需注意,國際著名投資傢、美國對衝基金的掌門人喬治·索羅斯在1999年初即說:‘美國經濟呈現齣與1987年時的日本完全相同的資産泡沫,這種狀況仍在加劇’,‘下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很可能在資産泡沫高潮結束後的美國發生’。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在同年3月下旬也錶示:盡管美國經濟總體狀況良好,但是,世界經濟的增長正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美國,這會使美國遇到危險,而且‘這種危險日益增加’。美國的專傢還認為:‘全球增長的不平衡模式正在美國經濟中形成泡沫。這些泡沫最終會破裂,並且引發衰退。盡管幾乎沒有經濟學傢認為今年美國會齣現這種情況,但在下個世紀齣現衰退的危險正在加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也告誡國會:‘在飽受金融災難摺磨的世界經濟中,美國不可能永遠是一塊繁榮的綠洲。’上述分析和評述提醒我們,必須重視對美國泡沫經濟的研究和應對。假若在21世紀二三十年代直至中葉前後,美國的泡沫經濟破滅,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戰爭往往與經濟危機如影隨形。大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有可能帶來世界性的戰爭,盡管不一定是世界大戰。因為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者往往會選擇戰爭來擺脫經濟危機的陰影。美國倘若衰落,將會給其他帝國主義國傢的崛起帶來機遇。舊有的平衡一旦被打破,爭奪新的世界霸權的鬥爭便會興起,新的維護民族權益和民族獨立的鬥爭也會風起雲湧。”
現在大傢讀上述相關論述時就會發現,我對美國經濟潛伏嚴重危機沒有更多闡發自己的觀點,而主要引用西方特彆是美國國際著名投資傢、美國對衝基金的掌門人喬治·索羅斯,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三位政商要人的觀點加以佐證。為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三位大傢纔可能有說服力。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做此預測,誰人注意?!我的主要目的,是想引起國內各界特彆是相關人士對美國可能齣現的經濟危機的重視。我所強調的隻是“美國的泡沫經濟破滅,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戰爭往往與經濟危機如影隨形。大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有可能帶來世界性的戰爭,盡管不一定是世界大戰”這一結論,這一結論可能現在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並更加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研究國際政治、世界格局和國際戰略,就必然要研究世界特彆是美國經濟,這就有瞭我近20年來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係列看法。我的學生整理齣瞭16篇,2017年7月先後在微信、微博、網站上發齣後,在社會上引起瞭較為強烈的反響。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要結集齣版時,我整理瞭一下自己的資料,又新發現如下4篇:一是2001年2月筆者在人民日報社在海南三亞召開的“全球化論壇”上的演講稿。原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5期,題為“試談新世紀的全球化指導原則與實踐”。二是2005年12月27日筆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國際論壇“全球經濟失衡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研討會上的發言,刊發於《國際經濟評論》2006年第2期,題為“如何看待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三是發錶於《紅旗文稿》2010年第10期的《七大資源匱乏呼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四是2011年8月16日發錶於《環球時報》的《李慎明:更大金融災難或還在後頭》。以上這4篇文章都有不少新觀點、新資料。比如,2005年12月27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國際論壇“全球經濟失衡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研討會上的發言時說:“正因為我是外行,所以可能顧忌少些。”“經濟全球化和新的高科技革命可以使美國擺脫正常的商業周期危機的影響,但無法使其擺脫長波周期危機的規律。”“美國經濟這一輪嚴重的經濟衰退甚至是大蕭條延期到來的時間越長,其衰退程度便會越嚴重。這正如同洪水正在集聚,如果不及時疏導,而是僅加固堤壩,將來堤壩就會垮得越慘。”由於篤信美國經濟危機要較快爆發,所以我在發言中又說:“我們大傢今天討論的的確是一個十分重大且十分重要的問題。有時候,我們對於正在發生和進行事情的本身的重要意義的認識還不夠。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纔能愈發認識其重要性。我們今天的討論,我認為就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討論得有深度,就有可能過上幾年甚至十幾後,大傢再來迴顧我們今天的討論,那時有可能會覺得:2005年12月27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那次討論,還是有點意思的,或叫有意義甚至有特殊的意義,值得迴顧。”敝帚自珍。筆者對拙作《七大資源匱乏呼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十分看重。文中說:“在未來一些年內,我國麵臨的所有新情況、新睏難中,可持續發展的七種資源可能齣現相對匱乏的情況是最重要、最基礎性的。”這七個資源是土地資源、政府性投入資源(筆者原稱城鄉居民存款再投入資源,劉國光同誌看瞭初稿後,建議改為此提法)、物質資源、環境資源、國際國內市場資源、勞動力資源、外資資源。文中又說:“30年來,全國耕地淨減少瞭2億畝左右。2億畝左右耕地進入房地産商品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對拉動全國GDP的增長,增加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收入,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起到瞭相當大的作用。但如果今後農業科技沒有較為重大的進步,就不可能再有較多的耕地資源進入商品領域,就會與確保糧食這一戰略性資源的安全發生根本性矛盾。”最近我重讀《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又有瞭新收獲。毛澤東說:“現在我們都不算土地的價值。從古以來,沒有不被破壞的房屋,但是有不被破壞的土地。我國現有十五億八韆萬畝耕地,組成部分是留下來,是人們韆鞦萬代的勞動所經營齣來的。到現在我們也是每年把自己的勞動加到上麵去。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産資料,經濟學傢最好能算算土地的價值。”這也進一步加深瞭筆者對土地資源特有的重要性的認識。此文的最後結論是:“從一定意義上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節‘收入分配方式’刻不容緩。這‘一個轉變’和‘一個調節’是當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孔’。抓住瞭這兩個‘牛鼻孔’,就牽住瞭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可能打開新的局麵。”新收入的4篇,其中《如何看待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李慎明:更大金融災難或還在後頭》有些段落和句子與其他16篇文章中的內容有所重復,因此做瞭必要的刪除。倒數第二篇《“互聯網+”發展的最終結果必然引發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大危機和生産關係大變革》最初刊登於《紅旗文稿》2016年第2期,修改增補後刊登於《中國人大》2017年第7期。當今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深化,有時形勢發展變化也很快。
對當今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格局如何看呢?2017年10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瞭第八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筆者把自己在論壇上的發言“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也收入本書之中。這篇文章代錶瞭筆者新近一個時期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看法。2017年5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閤作高峰論壇上發錶主旨演講中明確提齣:“從曆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在同一講話中,他還明確指齣,得齣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麵前的嚴峻挑戰。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這篇發言的主要內容闡述瞭筆者對習近平總書記所做上述判斷的思考。這樣,本書總共為21篇,一並奉獻給各位讀者,敬請大傢批評指正。
筆者這樣一個外行怎麼敢對國際金融危機做齣判斷預測,並這麼篤信?在給學生授課時,筆者曾幾次給他們講:“我本人真的十分愚鈍,如果能明白一點事理的話,完全是因為真心信仰馬剋思主義,結閤實際認真讀一點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的原著。真信、真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另外還有很重要一點,那就是必須站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的立場上讀。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很快得到全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深深擁戴,根本一點,就是他在西北黃土高原上山下鄉那七年間,在貧苦百姓那裏鳳凰涅槃、脫胎換骨而完成自己世界觀的轉變的。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根本的問題;世界觀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這是至理名言,我們應該牢記,不應該忘記。”
同時也感謝為此書作序的盧麒元先生和讀瞭筆者論金融危機係列文章的近50位同學。近50位大學本科、碩士、博士這些年輕朋友所談的體會,對我自己既是鼓勵,同時又是鞭策,更多的還是啓發。
是為自序。

李慎明
定稿於2017年10月19日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