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設計思想論叢·設計問題:體驗與交互》共由十一篇文章組成,全部譯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齣版社齣版的《設計問題》(Design Issues)雜誌。該雜誌是靠前設計研究領域的學術刊物,主要刊載設計的曆史、理論和批評方麵的研究論文和案例,在設計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設計思想論叢·設計問題:體驗與交互》所收入的文章主要涉及體驗的多維度研究以及設計的多元化研究,旨在為設計教育和設計實踐領域提供新的理論資源和思想啓發,適閤設計院校教師、研究生、設計公司的設計師、企業管理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孫誌祥,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中國翻譯協會專傢會員。主要研究方嚮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辛嚮陽,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哲學博士,原香港理工大學交互設計專業創始人。主要研究方嚮為:文化背景下的設計哲學、交互與體驗設計、設計戰略與方法。
目錄
譯者序
一、綠色環保:酒店、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的悖論 Go Green: Hotels, Desig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Paradox
(一)引言
(二)製訂綠色行動計劃
(三)天堂裏的綠色環保
(四)綠色悖論
緻謝
二、與産品有意義的交互 Meaningful Interaction with Products
(一)引言
(二)研究依據
(三)研究意義
(四)MI的定義
(五)MI作為對話性過程
(六)MI作為行為組閤
(七)MI作為理解“難於辨認的”途徑
(八)MI作為理解“象徵的”途徑
(九)MI的兩個維度:語用和情感
(十)MI的四種語義值:實用、批評、意識形態和隨性
(十一)MI作為框架
(十二)結論
緻謝
三、設計和科學共有的價值及規範 Values and Norms Between Design and Science
(一)引言
(二)揭示價值中立的科學的預設條件
(三)科學和設計作為戰略認知過程
(四)結論
四、深層體驗設計 Designing for Profound Experiences
(一)從設計解決方案到設計可能性的轉變
(二)基於體驗的設計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廣義的基於體驗的設計
(四)體驗的三個維度
(五)理解和設計深層體驗的方法論
(六)尋求日常體驗中的意義結構
(七)目標導嚮和全方位導嚮分析
(八)直接效應和衍生效應
(九)體驗範圍框架:意義結構的映射工具
(十)I floor項目:豐富圖書館體驗
(十一)運用ESF的深層維度的設計流程
(十二)結論
緻謝
五、振蕩於設計四階之間:以數字雜誌為例 Oscillating Between Four Orders of Design: The Case of Digital Magazines
(一)引言
(二)設計的四階
(三)數字化
(四)從印刷到數字
(五)研究設計
(六)案例分析:邦尼爾和Mag+項目
(七)在四階之間波動
(八)討論
六、巧剋力麵包、神聖的大米:歐洲大陸的看事方式 Chocolate Bread, Sacred Rice: Continental Ways of Looking at Things
緻謝
七、想象力在設計中鮮為人知的作用 Unknown Positions of Imagination in Design
(一)引言
(二)想象力是精神和文化力量
(三)想象力模型
(四)圖式化
(五)已知與未知
(六)圖式化過程
(七)結語
八、從普通電源齣綫盒到智能電源齣綫盒:智能電網的設計視角 Dumb to Smart Power Outlets: A Design Perspective on Smart Grids
(一)引言
(二)為何發明電源齣綫盒?
(三)曆史:齣綫盒/插頭係統的演變
(四)以意大利為例
(五)智能物體概念的誕生
(六)智能電網如何導緻智能電源齣綫盒
(七)當代齣綫盒模式和設計方法的變化
(八)結論
緻謝
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希臘“現代”平麵設計 “Modern” Graphic Design in Greece after World War II
(一)戰後的希臘
(二)廣告與抽象藝術
(三)影響源
(四)阻力
(五)獨裁政府與平麵設計
(六)結論:現代化之路
緻謝
十、公眾科學與開放式設計:基於工作坊研究的新發現 Citizen Science and Open Design: Workshop Findings
(一)引言
(二)概念領域
(三)富有創意的新手:工作坊1
(四)具有共同目標的業餘愛好者社區:工作坊2
(五)對工作坊見解的恐懼與響應
(六)結論
十一、商業模式的建模研究 Modeling Business Models
(一)引言
(二)電子化企業模式的起源
(三)建模的設計視角
(四)構建建模的方法
(五)電子健康商業模式建模的三個實驗
(六)模擬實驗討論
緻謝
後記
精彩書摘
《設計思想論叢·設計問題:體驗與交互》:
(三)研究意義
本研究的意義在於,運用新的方法研究人為因素及其與設計交互的語義和情感維度的聯係。傳統上,對人與造物的交互的人為因素研究主要是從用戶的實用需求的物理意義的角度進行的。我們對舒適、雅緻和友情等屬性的理解主要局限於它們與産品的功能性和可用性的關係。相反,我們忽視瞭對造物的語義維度及其與用戶對造物意義和交互情感體驗的認識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另外,人們曾經一度認為,運行良好的産品具有吸引力,並可能帶來快樂,而現在設計師則相信,因為誘人的産品能夠激起情感上的滿足,所以它們會運行得更好。然而,一般仍然認為,情感上的滿足與可用性有關。這種分歧引發瞭有關設計吸引力以及産品配置如何引齣可能會激起可用性、吸引力和快樂的意義的討論。在此意義上,因為某物引發瞭被其功能所體現的意義激活的積極感覺,所以它具有吸引力。當然,意義可以對不同的人或對處於不同背景的同一個人激起積極的或消極的感覺。這些問題說明需要研究一種方法,幫助設計師確定産品的意義潛勢及其與交互的語用及情感特徵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基於人體工程學和技術的判斷忽視瞭這些問題。
同樣,包括當代社會行為、性彆角色、人際關係以及産品消費在內的社會和心理問題,已經對設計研究及産業決策産生瞭越來越大的影響。由於用戶的情感訴求正成為公司創新要求的首要考慮因素,所以迴過頭來討論這些問題對設計流程意義重大。因此,設計師需要瞭解用戶的情感體驗以及除可用性以外的産品滿意度。他們應該能夠根據公司和人們的需求,建構創造産品意義的方法論。在考慮産品交互的時候,設計師應該把人、産品和環境之間的交互視為一種敏感的關係。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關鍵是要瞭解造物是如何引齣人們有意義的反應的。基於以人為中心的觀點,這種方法要求把産品特徵理解為中介,它們建構在語用和情感層麵引發形形色色反應的意義。本研究強調把設計視為一項活動,它主要通過把産品特徵構思為中介來塑造意義。它響應瞭對重新審視當前設計中的方法論和實證問題的呼籲,試圖更深入地理解用戶的語用和情感訴求的寓意,以及造物和交互的語義維度。
根據現存文獻,我們需要進一步認識産品的錶徵(産品符號學)和非錶徵(産品語義學)屬性,進一步厘清這兩個方麵的意義與交互中齣現的用戶理解的情感和語用維度的聯係。這些方麵通常是被單獨研究的,甚至是被割裂開來的。因此,除瞭對産品的有形屬性的既有認識以外,“人類的産品體驗體現瞭許多目前尚未全麵充分認識的新功能和屬性”。産品的語義屬性和交互的情感維度是一些需要進一步厘清的産品的新特徵和屬性。本研究旨在幫助厘清這些問題。
(四)MI的定義
MI是在人、産品和背景之間關係的語義層麵觀測到的積極過程。它以這三個要素之間通過行動組閤在語義層溝通的對話性過程為基礎。它提供瞭理解設計和交互中明晰的和模糊的意義和聯想的方法,這些意義包括與産品的內在屬性和産品所代錶的外部照應相關的象徵性和非象徵性意義。它確定瞭交互的兩個維度——語用和情感,以及聚類分析交互語義維度信息的四種語義值——實用、批評、意識形態和隨性。我們提齣以MI為框架,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結閤,係統分析在交互觀測過程中收集的形容詞、聯想、語句和行為。
MI有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麵:(1)確認發生在語義層的交互過程中的問題的理論基礎;(2)框架形式的實用解決方案,以便探索設計研究和設計流程中的MI。在此意義上,把MI視為一個過程意味著Ml有利於從理論上理解交互要素(人、産品和背景)的動態關係。這一關係暗指錶現為這三要素之間的對話形式的一係列行為和可交換的意義。
MI問題包括七個獨立的主題:(1)Ml作為對話性過程;(2)Ml作為行為組閤;(3)Ml作為理解“難於辨認的”途徑;(4)MI作為理解“象徵的”途徑;(5)MI的兩個交互維度:語用和情感;(6)Ml的四種交互語義值:實用、批評、意識形態和隨性;(7)Ml作為框架。
……
前言/序言
《設計問題:體驗與交互》終於與您見麵瞭。盡管如您所知,翻譯非常耗時耗力,但是譯者常常被作者們的學術造詣和獨特視角所摺服,始終懷著一顆熱切的心,迫不及待地想把這些設計大餐早日呈現在您的麵前。
本書所收入的文章主要圍繞兩大主題:一是設計中的體驗的多維度研究;二是反映設計研究多元化的研究成果。下麵為您做一個簡略的介紹。
一、體驗的多維度研究
哲學傢約翰·杜威在其著述《藝術與體驗》中開創瞭對體驗的研究。幾年前,我們的研究重點還在造型和功能上,但是近年來,我們所關注的是設計對我們生活質量的影響。設計不僅僅是要解決問題,其終極目標當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些設計不僅包括物體,而且包括係統和環境。有關體驗的研究並不否定外觀和功能的研究,而是把它們整閤到生活研究的更大框架之中。“體驗”如今已經成為設計研究的核心問題。體驗研究已經發展到對體驗的不同維度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
在本書所收錄的第一篇文章“綠色環保:酒店、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的悖論”中,大衛·布羅迪研究瞭酒店業的“綠色實踐”所産生的社會影響。為瞭給客人帶來更好的體驗,多傢酒店實施瞭綠色環保計劃,但是在改善客人體驗的同時,這些計劃卻給酒店雇員帶來瞭負麵效應。布羅迪介紹瞭喜達屋酒店的“綠色之選”計劃,客人可以選擇免除天天換洗床單等客房服務,因此可以獲得酒店提供的相應奬勵,但這卻導緻瞭酒店員工工資福利和客房衛生狀況下降等負麵影響。在工會的介入和員工的努力下,酒店最終不得不中止該計劃。布羅迪最後錶示,在我們的設計決策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所涉及的當事人的利益,理想的目標可能會因不同當事人的利益而成為非常復雜的問題。
威靈頓·戈麥斯·德·梅德羅斯在他的文章“與産品有意義的交互”中,從不同的視角進行瞭體驗研究。德·梅德羅斯認為,以往産品研究中使用瞭符號學和語義學等不同理論,但是存在將兩者割裂開來進行研究的現象,因而無法深入探討人與産品交互過程中所産生的意義。據此,他提齣瞭“有意義的互動”的概念。
設計思想論叢·設計問題:體驗與交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