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舉世矚目的曆史事件,其研究著作,不外“史”與“論”兩大類。
將南京大屠殺作為一件事件史進行論述的史書,自1979年由南京大學曆史係編著的《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內部版問世起,中有1987年由“南京大屠殺”史料編輯委員會所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稿》、1997年《南京大屠殺》,而至2012年由張憲文教授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全史》隆重推齣,內容不斷完善,篇幅不斷增大,結構愈加閤理,已經達到瞭現階段史料所能支撐的新高度。
我自1997年率領團隊編著55萬字的《南京大屠殺》-書後,深感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僅有對史實縱嚮論述的事件史是不夠的,它不便深入展開理論上的探討、論證與爭辯。因此,從那時起,我的心中就一直籌劃著用另外一種形式,即通過橫嚮理論探討來揭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因為有許多真相,存在於對史料及問題的辨彆、討論與探索之中。它不受專題史、事件史論述方法的約束,可以任憑著者的擅長與興趣,隨機選取自己研究成熟、社會關注的眾多問題,縱橫馳騁,深入論述。有些問題,由於資料發掘的局限,雖一時難有定論,若能提齣與發現有價值的思考綫索,也應是一種對真相的揭示與理論上的進步、創新。按照這種思路,經過近20年的思考與努力,終於逐漸形成瞭《南京大屠殺真相》的架構與主要觀點。
目錄
一、悲壯的南京保衛戰
(一)南京保衛戰是一次獨立的戰役
(二)保衛戰的時空範疇
(三)保衛戰中的巷戰
(四)八名將軍犧牲在保衛戰中
(五)南京城的失陷不是保衛戰失敗的標誌
(六)保衛戰的曆史地位
(七)唐生智在保衛戰中的功過
(八)南京保衛戰與南京大屠殺的多重關聯
二、南京大屠殺發生的原因
(一)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曆史背景
(二)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惡性膨脹的産物
(三)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遭到報復
(四)首都的特殊地位是南京大屠殺發生的直接原因
(五)九萬大軍滯留南京的嚴重後果
(六)日本侵略軍的預謀
(七)日軍心態與戰場環境分析
三、南京大屠殺的內容與時空範疇
(一)南京大屠殺是一個綜閤暴行的概念
(二)南京大屠殺時空範疇的界定
(三)還是稱“南京大屠殺”為好
(四)“大南京”概念
四、南京安全區的活動及其曆史地位
(一)關於安全區成立的若乾史實探析
(二)37座難民收容所
(三)安全區阻擋不住日軍的暴行
(四)安全區和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曆史評價
附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搜集的日軍暴行記錄(1-470件)
五、性暴力在南京大屠殺中的位置與特點
(一)性暴力在南京大屠殺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南京大屠殺中性暴力的特點
六、南京大屠殺的規模
(一)淪陷時南京人口的構成
(二)掩埋遇難者屍體的四條主要渠道
(三)有待澄清的埋屍活動相互交叉現象
(四)埋屍新史料的雙嚮效應
(五)埋屍研究中幾個牽動全局的問題
(六)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中究竟有多少軍人
(七)遇難人數認定的曆史過程
(八)“廣田電報”不能作為30萬人遇難的直接依據
(九)如何解讀東京法庭對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的認定
(十)關於遇難人數的幾個基本觀點
七、屠殺與反抗同在屈辱與光榮並存
(一)城陷後仍有勇敢的抵抗
(二)屠殺中有不屈的抗爭
(三)屠殺後有持續的反抗
(四)應當客觀評價與宣傳人民的抗爭
……
八、南京大屠殺的曆史影響
九、南京大屠殺的記憶
附錄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精彩書摘
《南京大屠殺真相》:
南京保衛戰與南京大屠殺前後相互承接,南京大屠殺自南京保衛戰失敗而開始,南京保衛戰以南京大屠殺發生而告終。但它們之間的關係,遠不止此,而是有著多重的、豐富的內在關聯。
南京保衛戰是南京大屠殺的重要曆史背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南京保衛戰,就沒有南京大屠殺。中國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傢,不通過交戰,沒有南京城的失陷,日本侵略軍不可能從天而降,直達南京。對於日本侵略軍來說,血腥的南京大屠殺,是他們用血與火來攻陷南京的延伸,是他們軍國主義思想的惡性膨脹,是他們侵略行動的發展與升級。南京大屠殺的遠期背景,是60年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與暴行,以及中國的貧窮、落後,與中國軍民持久、頑強的抵抗;而其近期背景,則是剛剛發生的日本侵略軍對南京的進攻與占領,南京保衛戰的悲壯進行,以及南京守軍不成功的撤退。當曆史的舞颱上上演南京大屠殺曆史悲劇的時候,人們仍然可以清楚地聽到漸漸遠去的槍炮聲,看到那戰爭的硝煙和流淌的鮮血,聞到那濃烈的火藥味和血腥味。這便是戰爭與暴行之間辯證的關係,侵略戰爭必然帶來暴行,暴行自然以侵略戰爭為其背景。
南京保衛戰的時空範疇影響著南京大屠殺的時空範疇。前文已經討論,南京保衛戰的時空範疇.自12月4日起,發生在江寜鎮一淳化一湯山一龍潭這一弧形圈內的地域。而日本侵略軍的暴行,又是與其侵略戰爭同步的。他們侵略到哪裏,就會施暴到那裏。在接近南京城垣時,暴行則更為增加和殘忍。因此,嚴格說來,受其影響,南京大屠殺開始的時間,就不是12月13日,而是比這更早一些的12月上旬;其地域,也就不能僅僅局限於南京的12個行政區,而是應包括大弧形圈內的江寜縣,以及日軍為包圍和追擊南京守軍而到達的江浦、六閤二縣。
南京守軍的英勇抵抗必然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瘋狂報復。從宏觀來看,70年來中國軍民對日本侵略者頑強的抗爭,是遭到日本侵略者報復的基本因素。哪裏有反侵略鬥爭,那裏就有侵略者的報復,這是民族鬥爭中一條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規律。因此,南京保衛戰的壯烈進行,當然也會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瘋狂報復。侵略者的報復,從來就是不分對象的,不管是抵抗的軍人,還是非武裝的百姓。被侵略者的抗爭,從來也是冒著被敵人加倍報復的風險而進行的。從這一點來說,南京守軍的抵抗,南京保衛戰的進行,均是南京大屠殺發生的原因之一。
唐生智不成功的撤退,使9萬大軍滯留城內,一部潛入民間,被日軍利用作為搜捕青壯年平民的藉口。在組織退卻之初,唐生智考慮到時間緊迫、人多船少的客觀情況,確定瞭“大部突圍,一部渡江”的撤退原則。這一原則,本來是比較切閤實際的。但是到正式宣布撤退令時,唐又臨時口頭規定,“87D、88D、74A、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嚮滁州集結”①,一下子將輸送過江的部隊數量陡增瞭5個師以上,形成“大部渡江,一部突圍”的局麵。這是當時運輸力量根本無法承受的。此口一開,許多原定突圍的部隊,均蜂擁至江邊,其數量近9個師。江邊人多船少,秩序極為混亂,以緻大批無組織的部隊滯留江邊與城內,一部成為日軍俘虜,一部潛入民間。在整個抗日戰爭的過程中,還沒有第二個城市,在失陷之後,有這麼大量的部隊繼續留在即將失陷的城市裏,既無法撤齣,又不能組織成可以戰鬥的武裝集團。大批放下武器的軍人潛人民間,為日軍搜捕、屠殺遺下瞭藉口。日本侵略軍進入南京城後,正是打著搜尋“中國軍人”的旗號,大肆捕捉無辜市民,恣意殺害。在許多場閤,日軍不分青紅皂白,不論男女老幼,一概加以殘暴的屠殺。但是,也有一些場閤,日軍確是按照一個軍人可能具備的特徵,如額頭上是否有帽痕,手心、肩頭是否有老繭等,來決定是否捕捉一位男性青壯年。因此,可以說,大量中國守軍官兵潛藏到民間,部分地為日軍加害中國平民百姓與擴大暴行的規模提供瞭藉口,誘發或促發瞭一部分本可避免的屠殺事件的發生。這也是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慘劇為什麼發生在南京、而不是其他城市的因素之一。
被日軍屠殺的放下武器的軍人,構成瞭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的重要部分。滯留南京的9萬名軍人,一部被俘,慘遭集體屠殺;一部於潛人民間後,基本都被搜捕而遭到屠殺。由於在統計上,受到日軍集體屠殺俘虜與“便衣兵”,及安全撤退到後方的軍人等數字的製約,被日軍屠殺的放下武器的軍人數字,應在7萬至9萬人之間,最低不至低於7萬人,最高亦不至高過9萬人。這在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人數中占到瞭1/4。尤其應當指齣的是,由於軍人是有嚴密組織的集團,其生死、去留,都比一般市民更便於從宏觀上統計與估算。7萬-9萬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1/4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可以說,由於這部分放下武器的軍人被屠殺,大大增大瞭南京大屠殺的規模。
……
前言/序言
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舉世矚目的曆史事件,其研究著作,不外“史”與“論”兩大類。
將南京大屠殺作為一件事件史進行論述的史書,自1979年由南京大學曆史係編著的《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內部版問世起,中有1987年由“南京大屠殺”史料編輯委員會所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稿》、1997年孫宅巍主編的《南京大屠殺》,而至2012年由張憲文教授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全史》隆重推齣,內容不斷完善,篇幅不斷增大,結構愈加閤理,已經達到瞭現階段史料所能支撐的最新高度。
我自1997年率領團隊編著55萬字的《南京大屠殺》-書後,深感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僅有對史實縱嚮論述的事件史是不夠的,它不便深入展開理論上的探討、論證與爭辯。因此,從那時起,我的心中就一直籌劃著用另外一種形式,即通過橫嚮理論探討來揭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因為有許多真相,存在於對史料及問題的辨彆、討論與探索之中。它不受專題史、事件史論述方法的約束,可以任憑著者的擅長與興趣,隨機選取自己研究成熟、社會關注的眾多問題,縱橫馳騁,深入論述。有些問題,由於資料發掘的局限,雖一時難有定論,若能提齣與發現有價值的思考綫索,也應是一種對真相的揭示與理論上的進步、創新。按照這種思路,經過近20年的思考與努力,終於逐漸形成瞭本書的架構與主要觀點。
我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在以下三個方麵,下瞭一些功夫。成果究竟如何?當應由讀者來評判。這三個方麵是:
廣。全書論述的內容,涉及南京大屠殺的方方麵麵,從它與南京保衛戰的多重關聯,到南京大屠殺的原因、時空範疇、難民區、規模、性暴力、抗爭、幸存者,再到它的影響,以及人們對它的記憶。就時間跨度來說,從1937年鞦鼕的南京保衛戰,直到今天人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記憶;從對南京大屠殺早期傳播的曆史考察,直到今天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定位的思考。在論述各有關問題時,我力求做到思路開闊,把它們放到盡量大的曆史空間和思維空間去考量。開闊的思路,也是“廣”的一種內涵。例如對南京大屠殺地域範疇的探討,我列齣瞭三種看法:一是限於南京的12個行政區,這是學術界一般的看法;二是劃進與市區毗鄰的江寜、江浦、六閤三縣,這是我的學術主張;三是劃齣長江三角洲這一“大南京”地區,這是為瞭從宏觀上來考察南京大屠殺準備、實施和延伸的完整過程。再如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定位,我認為“幸存者”、“受害者”均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兩種認識都符閤情理,但我個人更支持狹義的主張。
深。我寫作本書的動機之一,就是為瞭要把一些理論問題論深論透,在前人已經取得的成果基礎上,再前進一步。例如南京保衛戰與南京大屠殺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錶麵看來,僅僅是前後承接的關係。但深入觀察,它們之間存在著多種關聯和內涵,包括:保衛戰是大屠殺的重要曆史背景;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是遭受日軍報復的原因之一;滯留南京的軍人是淪陷時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滯留軍人的存在,增大瞭南京大屠殺的規模,等等。又如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我認為,它盡管在人員上、物質上給南京的社會經濟造成瞭毀滅性的破壞,産生瞭巨大的負麵影響;但同時,又與加害者的願望相反,激起瞭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持久抵抗,導緻日本侵略者在國際上的失道寡助,告誡炎黃子孫警鍾長鳴,從正麵意義上,加速瞭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提高瞭人們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警惕。
南京大屠殺真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