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秦朔作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政經評論傢、資深媒體人,不僅在商界和財經媒體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人脈關係,同事也有其獨特的觀察視角和令人敬佩的客觀立場,而對中國經濟和商業的關懷,已經深深烙印在其文章之中。
本書收錄瞭秦朔自2016年至2017年的數十篇文章,包括多篇引起強烈反響的爆款熱文。而在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對企業傢精神的孜孜追求、對中國經濟現狀的不斷關懷、對社會製度的反復拷問和對中國商業文明重新的探索推動。透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探索者對商業文明一如既然的信念與執著。
作者簡介
秦朔,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體平颱創始人,《第一財經日報》原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係學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曾被《中國青年》雜誌評為“可能影響21世紀的100位中國青年”。著有《文明尋思錄(第一輯)》《會見基金領袖》《大變局——中國民間企業的崛起與變革》《大腦風暴——文化工業探尋》《感動中國》《美國秀》《告彆GDP崇拜》等作品。
精彩書評
我和秦朔相交相知多年。他是一個有思想、有纔華的媒體人。衷心希望他能夠繼續長袖善舞,為推動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作齣更大貢獻!
——柳傳誌
我非常看好“秦朔朋友圈”這個産品,並非僅僅因為互聯網,也並非僅僅因為新媒體,而是因為秦朔身上永葆追夢赤子之心的創新和創業精神。
——張瑞敏
這個世界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革新無論怎樣潮來潮往的變化,企業傢精神、商業文明的靈魂、商業倫理的價值都將始終鞭策我們。
——馬明哲
一年前秦朔說要以微信公眾號為基地進行內容創業時,說實話我還是有些擔心他能不能從媒體管理者歸零,真正轉型為創作者。看到他一篇篇嚴肅真誠、發人思考的文章,很高興他轉型成功。
——馬化騰
在這個時代做一個創業者是幸福的!秦朔繼續堅持著“守土有責”,不管外麵的世界如何變化,追求新聞價值和商業文明價值的初心不變。
——劉強東
目錄
重建中國的新商道
姚振華應該嚮王衛學習什麼?——中國富豪商道辨析(一)
新型政商關係時代開始瞭——中國富豪商道辨析(二)
王亥之死:中國商人何時走齣3800年的宿命
——中國富豪商道辨析(三)
賈躍亭:有多少夢想可以重來?
緻敬王石,你讓企業傢的企業笑到瞭最後
馮根生:在崗最久的國企掌門人留下瞭怎樣的遺産?
徵服——83歲高齡創業者周傢礽的故事
中國有過一個商人,他留下的財産讓無數富豪羞愧
緻中國企業傢:當你奔嚮世界首富時,請多瞭解一些商業文明
時代的焦慮與現實的反思
談房價快讓經濟學傢“崩潰”瞭,遠未見頂還是熊市不可逆?
緻房價亂心的時代和自己
品牌,品牌,中國和世界差多遠?
中國財富大趨勢:拐點還是新起點?
“校園日記”和“彭蕾之問”:中國互聯網能否走齣魔鬼的
誘惑?
誰都希望繁榮,但常識和夢想哪個更可靠?
當阿裏和騰訊成為一種基礎設施,它們會通往哪裏?
唯創新與責任不可辜負: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哪裏?(上篇)
唯創新與責任不可辜負: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哪裏?(中篇)
萬科大結局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哪裏?(下篇)
你的、我的、我們的焦慮,如何一起走齣?
未來在哪裏
美國大選餘思:哪一句“中國話”最該讓世界聽到?
38年前與後:中美新耦閤,還是再脫鈎?
在CES聊聊未來和投資是怎麼一迴事
走齣掠奪與膨脹,中國好市場離我們還有多遠?
都在談創新,中國新空間究竟在哪裏?
王健林不堪“負重”,中國經濟能否“變輕”?
莫讓“人民的名義”變成“名義的人民”
沒有書生氣,會有更文明的中國?
精彩書摘
姚振華應該嚮王衛學習什麼?——中國富豪商道辨析(一)
2017年2月24日,周五。這一天的深圳,在上午和下午,中國商界分彆迎來瞭一個輝煌時刻和一個悲催時刻,見證瞭一個人的幸福和一個人的悲哀。
當1971年齣生的王衛憑藉順豐控股在深交所重組更名上市,個人財富直逼1500億元,如果股價繼續上漲,他有可能和市值2000億元以上的王健林和馬雲一爭高下時,2016年最顯眼的“黑馬富豪”、1970年齣生的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因為編製提供虛假材料、違規運用保險資金等問題,被中國保監會給予撤銷任職資格並禁入保險業10年的處罰。
而就在4個多月前,2016年鬍潤百富榜發布時,姚振華還以“財富平均一周上漲20個億”的速度從上年的200多名瘋狂上升到第4名,僅次於王健林、馬雲、馬化騰。當時鬍潤把他作為一個亮點,說:“中國企業傢的創富模式經曆瞭五個階段:從貿易到製造業、房地産、IT,再到現在的資本運作,姚振華是現在這個資本時代的代錶人物。”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當王衛在深交所敲鍾的時候,姚振華則在北京金融街忙著疏通。沒想到,一上一下的時間是如此之短。
姚振華和王衛有很多相似之處
雖然,姚振華和王衛今天的境遇迥異,但其實兩人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平民創業、艱苦奮鬥的典型。
姚振華和王衛一樣也做物流。他大學畢業後第一份短暫的工作就是在國有物流公司工作。到今天,物流也是姚振華旗下五大産業之一。
姚振華和王衛一樣勤奮、奮鬥。他周六、周日常在辦公室加班,書不離手,天天讀報學習。他手下曾說,姚振華乾保險前,安排人去書店把所有關於保險的書全買迴來,花瞭三個月時間看瞭一遍,然後決定進軍保險業。
姚振華和王衛一樣低調。王衛自不必說,隻在2011年接受過一次《人民日報》采訪,也避談個人。我聯係過幾次,得到的迴復是“總裁不接受采訪的初心不變,實在為難”。網上流傳著一些王衛的講話,我問是否為真,得到的反饋是:“我們內部沒有聽總裁說過。”對姚振華的低調,他手下說:“這輩子如果不到逼不得已,他絕不會走到前颱。”
最重要的相似是,他們對商業機會都有強烈的敏感。奧地利學派的著名代錶人物伊斯雷爾·柯茲納曾把企業傢精神理解為“警覺”(alertness)。他說,警覺是一種“認知的品質”,企業傢是這樣的人——他看到麵前有10塊錢,警覺於錢的存在,就過去一把撿起它。而較不警覺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纔能發現並利用這個機會。
在關於柯茲納的研究中,有評論傢舉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企業傢功能。故事齣自英國小說傢毛姆的短篇小說《司事》(The Verger),寫倫敦一座教堂的文盲司事因為不能讀和寫而被解雇,走在大街上,想找根煙安慰一下自己。他發現附近找不到一傢煙草店,於是決定將他的遣散費投資開一間煙草商店。這很接近於柯茲納所說的“認知的品質”,就是對市場提供的服務的不足有所警覺。
在創業之初,王衛和姚振華都顯示瞭發現機會的認知品質,但從中也可以看齣一些微妙的差異,這些差異最後決定瞭他們不同的命運。
王衛的第一桶金是怎麼掙來的?
先說王衛。1978年改革開放時,王衛7歲,隨傢人從內地移居香港。由於當時內地學曆不被承認,父母隻好去做簡單的工種,收入很少。王衛遍嘗貧睏和被歧視的滋味,高中畢業就不再讀書,當過清潔工、搬運工,後來在順德乾印染。由於傢住香港,王衛常受朋友之托,在順德和香港之間傳遞文件和貨物,事後朋友往往給他紅包,他由此嗅到瞭快遞的商機。
為什麼順德有快遞的商機?因為香港有很多順德人,順德有很多港資企業和閤資企業,雙方需要傳遞銀行文件、運輸單證等,而國有郵政不支持這樣的業務。信件往來隻能帶在身上,當時往返的船票大約是100多港幣。1993年,22歲的王衛嚮父親藉瞭10萬元錢,注冊瞭順豐公司。那時公司一共有6個人。一位港商迴憶說:“順豐早期在順德的容奇港有兩艘船,分彆叫順峰和順德,除瞭載人外,就幫忙托運信件,早期每天兩班,後來逐漸增多,一個航班隻需要2個多小時,所以上午的信件通過下午2點的船隻,當天下午就可以達到香港。抵港後再找人搬運過關。早期一份信件收費100元港幣,後來業務量大瞭,幾十元的都有。但當時的順豐並不負責派送,船抵香港後,收信方得親自去收取,順豐在香港九龍太子有一個固定的收件點,現場隻有一兩個工作人員,放瞭幾個筐,工作人員嚷著,‘順德的放這邊’,可能叫嚷的人中就有一個是王衛。”
王衛發現瞭市場的機會和痛點,從此就隻乾這一件事,就是讓自己公司的服務能力和服務價值越來越強、越來越高,最後成為行業典範,至於資本化隻是服務於主業發展的附屬手段。
王衛一嚮不喜歡被資本所左右,他很早就說過:“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瞭錢而上市。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這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作為企業的老闆,你一定要知道你為瞭什麼而上市,順豐在短期內不可能上市,未來也不會為瞭上市而上市,為瞭圈錢而上市。”2013年8月,中信資本、蘇州工業園區元禾控股、招商局等旗下的投資基金入股順豐80億元,王衛接受入股的前提也是不能對公司管理有任何乾預。
2011年王衛接受《人民日報》采訪,記者問: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要想有朝一日趕上國際快遞大企業,需要做些什麼?王衛說,首先不是規模,而應該是服務質量和聲譽,追求像他們一樣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社會尊重。其次,是要評估好自己有沒有實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基礎不穩的話,你在上麵蓋房子很容易變危樓,如果塌方影響更大。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評估,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至於能走多快、走多遠,並不需要苛求。第三是要看國傢的産業政策能不能持續穩定。“其實民營快遞企業想要的並不多,2007年政企分開以後,昔日的競爭對手變成瞭行業管理部門,之後行業政策一直穩定。我們並不是說非要政府給多少補貼,關鍵是國傢大的政策環境要支持民營快遞企業發展,這對我們至關重要。”最後是“希望大傢能對我們多一點耐心。現在各傢民營快遞企業都已經認識到瞭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性,都在加大這方麵的投入。但要看到明顯效果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快遞行業是人的行業。王衛對順豐快遞員的關心愛護享譽業界。2016年4月17日,一名順豐快遞員在北京東城區某小區送快遞,騎的三輪車與一輛小轎車發生輕微碰撞,車主下車連抽快遞員耳光,並辱罵快遞員。當晚7點順豐官方微博做齣迴應:“我們的快遞小哥大多是二十幾歲的孩子,他們不論風雨寒暑穿梭在大街小巷,再苦再纍也要做到微笑服務,真心希望發生意外時大傢能互相理解,首先是尊重。我們已找到這個受委屈的小哥,順豐會照顧好這個孩子,請大傢放心。”而王衛則在朋友圈發聲——“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後來這個小哥和王衛一起在深交所上颱敲鍾,也和40萬順豐員工及用戶代錶一起領受瞭王衛以個人名義發齣的14億元紅包。這份紅包2017年1月31日前入職且2月24日在職的順豐全日製長期閤同製員工人人有份,工作一年以內的員工發放1888元,一到三年2888元,三年以上3888元,並按貢獻標準纍計增加。
姚振華的第一桶金是怎麼掙來的?
再看姚振華。他1992年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還讀瞭雙學位,多修瞭很多學分。時值鄧小平南方談話,神州大地湧動著新一輪創業熱潮,姚振華也不甘於在國企的平淡日子,自主創業瞭。
當時深圳市政府正在搞“為民辦實事”的菜籃子工程,姚振華兄弟成立瞭新寶康蔬菜公司,通過一個當領導的同村老鄉幫忙,以菜籃子工程用地的名義拿到兩塊地:一塊是位於現在的福田區福強路的中港城小區地塊,另一塊是位於現在的南山區後海的寶能太古城地塊。由於蔬菜超市賺錢少,發展慢,他很快就轉型瞭,公司更名為深圳市新保康實業有限公司,要做房地産。
有人梳理瞭姚振華運作中港城小區地塊的曆史,大緻如下:第一步,繳納地價款170餘萬元,取得3��2萬多平方米“菜籃子工程”的用地紅綫圖;第二步,和一傢要建住宅樓的銀行閤作,在該地塊為銀行建兩棟住宅樓,銀行齣資7500萬元,閤同簽訂之日起3日內付一半即3750萬元,項目封頂之日起3日內付另一半;第三步,銀行資金到位後,疏通關係,將菜籃子工程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繳納地價款3400餘萬元;第四步,兩棟住宅樓建築超齣地麵後,新保康公司將整個3��2萬多平方米地塊和在建工程作為抵押物,找銀行貸款,由此啓動另外3棟高層和6層商業裙樓的建設。銀行住宅樓2000年完工交付,其餘項目2001年完工開售。
姚振華善於發現市場機會,用170餘萬元撬動一個幾億元的項目,堪稱妙手。他由此走上瞭以“杠杆化金融”作為驅動力和放大器的“金融+”道路。從寶能係的曆史看,前後涉及的大行業超過10個,姚振華對所謂的“朝陽行業”都想試試,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但由於産業發展慢,他更為喜歡的還是類似安邦這樣的資産規模增長模式。他在內部講話中說:“金融是第一位的,地産未來的作用可能更多的就是加大資産估值。未來上市和融資的話,畢竟手裏有土地儲備,還有項目,還有經營性自持物業,外界對企業資産規模估值有好處。”
姚振華的管理風格務實而強勢,最看重賺錢的實效。他從大公司挖瞭不少職業經理人,但能乾久的不多。2015年7月寶能係旗下的钜盛華公司和前海人壽開始舉牌萬科,“萬寶之爭”拉開帷幕後,多傢財經媒體開始關注姚振華。第一波質疑聲浪中就包括對前海人壽三年換瞭三任總經理、高管頻繁換血的質疑。自2012年3月前海人壽正式掛牌,第一任總經理孫偉光任職不到一年;第二任總經理傅傑原來是泰康人壽副總裁,2013年11月赴任前海人壽,一同加盟的還有董秘、審計責任人、財會負責人等,一年後也離開瞭;總經理職位空缺大半年之後,2015年7月,深圳工商銀行副行長兼前海分行行長劉宇峰纔來填空。《21世紀經濟報道》2015年12月的報道稱,前海人壽12位高管,2012年開業任職至今的僅剩4位。“董事長姚振華並不尊重職業經理人的專業性,不尊重保險業的運營規律”,“過去兩任總經理(劉宇峰之前)在前海人壽體係內並無真正的話語權可言,包括大額報銷權限的審批、業務拓展進度厘定等事項,均由姚振華拍闆定奪”,“姚老闆隻要在一天,基本上不用設總經理或者總裁,管理風格強勢,所有東西都要管”。
挖人不惜血本,一旦發現賺錢能力不行就迅速棄用,這使得姚振華在金融圈內留下瞭很難伺候的口碑,職業經理人在強勢的“老闆文化”下的生存周期基本上都是半年到一年。這裏講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快速賺錢的能力。
……
文明尋思錄·第二輯:中國新商道與商業新未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