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自成體係。理論聯係實際,反映瞭近些年來在不同熟製和生態條件下,玉米栽培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生産成就。以玉米為論述對象。由6章組成。第一章圍繞玉米生長發育,在介紹生育期、生育階段的基礎上,分析瞭生態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闡述瞭玉米生育期間的有關生理代謝。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彆介紹瞭一熟製東北平原、二熟製黃淮海平原、多熟製江漢平原、多熟製武陵山區、多熟製東南丘陵玉米實用栽培技術。各章內容圍繞該區域自然條件、玉米生産布局和地位、種質資源、栽培技術環節等方麵予以具體論述和介紹。涉及對象既有普通玉米,也有糯玉米、甜玉米、青貯玉米。既有常規栽培技術,也有反映地區特點的特色栽培技術。
第一章玉米生長發育()
第一節中國玉米品種的生育期()
第二節生態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
第三節玉米生育期間的生理代謝()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一熟製東北平原玉米栽培()
第一節玉米生産地位和布局()
第二節普通玉米栽培()
第三節青貯玉米栽培()
第四節其他特用玉米栽培()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二熟製黃淮海平原玉米栽培()
第一節玉米生産地位和布局()
第二節玉米品種資源()
第三節夏玉米常規栽培技術()
第四節鮮食與青貯玉米栽培()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江漢平原多熟製地區玉米栽培()
第一節自然條件、熟製與玉米生産地位()
第二節玉米種質資源()
第三節普通玉米實用栽培技術()
第四節鮮食和青貯玉米栽培()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五章武陵山區多熟製玉米栽培()
第一節自然條件、熟製和玉米生産地位()
第二節玉米種質資源()
第三節普通玉米實用栽培技術()
第四節鮮食和青貯玉米栽培()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東南丘陵玉米栽培()
第一節自然條件、熟製和玉米生産地位()
第二節東南丘陵玉米種質資源()
第三節播種季節和種植方式()
第四節玉米栽培技術()
本章參考文獻()
附錄中國青貯玉米常用品種()
第一章玉米生長發育
第一節中國玉米品種的生育期
一、中國玉米品種的熟期類型
(一)概況
玉米品種的熟期是反映其生育期長短的指標,即該品種從播種(或齣苗)到成熟(或收獲)的生育日數。玉米品種熟期類型的劃分是玉米育種、引種、栽培以至生産上最為實用和普遍的類型劃分。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劃分玉米品種熟期類型的標準不完全一樣。依據聯閤國糧農組織的國際通用標準,玉米的熟期類型可分為7類:超早熟類型、早熟類型、中早熟類型、中熟類型、中晚熟類型、晚熟類型、超晚熟類型。極(超)早熟類型,植株葉數8~11片,齣苗至成熟的生育期注:生育期指齣苗—成熟70~80d。在適宜的種植條件下,有些品係於授粉後僅1個月,就可産生有生命力的種子。早熟類型,植株葉數12~14片,生育期81~90d。中早熟類型,植株葉數15~16片,生育期91~100d。中熟類型植株葉數17~18片,生育期101~110d。中晚熟類型植株葉數9~20片,生育期111~120d。晚熟類型植株葉數21~22片,生育期121~130d。超晚熟類型植株葉數23片以上,生育期131~140d。
玉米品種熟期類型的劃分是玉米育種、引種、栽培以至生産上最為實用和普遍的類型劃分。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劃分玉米品種熟期類型的標準不完全一樣。
玉米是對環境和生態條件適應性較強的作物,但在一定的環境和生態條件下,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的溫光反應。依據環境特徵和生態條件特點,選用適宜熟期類型的品種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的前提和關鍵(曹廣纔,1995;吳東兵等,1999)。在品種的推廣和引進過程中,常有根據品種說明是早熟品種,但引入某地後並不早熟甚至成熟不好的情況。所以,欲明確具體品種的熟期類型,還應配閤其他指標(曹廣纔,1996)。在引種和品種選育過程中,植株葉數應成為判定熟期類型的形態指標。研究錶明,植株葉數、播種至成熟天數、播種至成熟生育期內≥ 0℃的積溫是錶達熟期類型的形態指標、生育指標和生態指標。用於北方旱地的玉米品種,其植株葉數少於18片、18~20片、多於20片,基本上就可分彆歸屬於早熟類型、中早熟類型、中熟類型。不同熟期類型見錶11。
玉米喜溫喜光,對播期反應敏感。在玉米栽培中,確定適宜的播季和播期,是一個重要環節,對産量形成至關重要。播期對玉米的影響是生長發育期間光、熱、水和土壤等生態因子綜閤作用的結果。分期播種處理産生的溫度差異使玉米生長發育速率發生改變。一般是隨著播期的推遲,生育期縮短,營養生長階段縮短,春播和夏播玉米間錶現趨勢一緻。同品種早播則從齣苗到吐絲期時間延長,晚播從吐絲到生理成熟期時間延長。
錶11中國玉米品種生育期類型與標準對照種
(方華等,2010)
熟期類型標準對照種
生育期(d)≥10℃積溫(℃)
春播區夏播區春播玉米夏播玉米
超早熟剋單9號﹤97﹤72﹤1 900﹤1 700
極早熟Ⅰ冀承單3號100752 0001 800
極早熟Ⅱ承單22號/剋單8103782 0501 850
較早熟Ⅰ佳禾7/海玉4106812 1101 920
較早熟Ⅱ木蘭1/綏玉7109842 1801 980
早熟Ⅰ哲單37/承單16112872 2602 060
早熟Ⅱ龍單13號115902 3502 150
中早熟吉單27/唐抗5118932 4502 250
中熟四單19/吉單261/京玉7122972 5602 360
中晚熟本玉9號/鄭單9581261012 6802 480
晚熟承玉141301052 8102 610
極晚熟農大108/丹玉39/渝單81341092 9502 750
超晚熟1361113 2003 000
在適宜地區適期播種條件下,生育期的長短常作為判定玉米品種熟期類型的重要指標。
(二)不同地區適宜的熟期類型
1�倍�北地區
(1)極早熟品種主要品種有德美亞1號、德美亞2號、白山1號、龍單5號、白山8號等,需要≥10℃的活動積溫1 700~1 900℃,生育期105d左右。主要適種於吉林省延吉市、安圖縣、敦化市、琿春市、臨江縣、和龍縣、撫鬆縣、長白縣等地區種植。鬆嫩平原和遼河平原地區一般未有種植。
(2)早熟品種主要品種有綠單2號、哲單37、綠單1號、德美亞3號、龍單59、綏玉7號、綏玉19、綏玉20、四早11號、海玉5號、白山8號等,需要≥10℃的活動積溫1 900~2 100℃,生育期110d左右。主要適種於吉林市的東南部的舒蘭、蛟河,白山市的西南部和中部,延邊敦化市東北部、安圖縣東部、和龍市南部、汪清縣中部和琿春市的東部地區種植。在鬆嫩平原和長白山區過渡地帶有少量種植。
(3)中早熟品種黑龍江省主要品種有德美亞3號、海玉4號、龍單27、綏玉9號、龍單9等,需要≥10℃的活動積溫2 200~2 300℃,生育期110d左右。主要適種於第四、第五積溫帶種植,在三江平原部分地區種植。
吉林省主要品種有龍聚1號、吉單519、吉單27、龍單13、四早6號、白單9號、久單62等,需要≥10℃的活動積溫2 100~2 300℃,生育期115d左右。主要適種於通化市西部和集安的熱鬧鄉和雙岔鄉,白山市的西南部、中南部,吉林市舒蘭的東部,延邊州汪清縣的南部和龍井市的南部以及琿春市的中部地區種植。在鬆嫩平原和長白山區過渡地帶有少量種植。
(4)中熟品種遼寜省主要品種有先玉335、丹玉27、丹玉29、丹玉67、遼單39、鐵單22等,需要≥10℃的活動積溫2 300~2 650℃,生育期120d左右。主要適種於包括本溪、桓仁、新賓、撫順、清原等地區的遼寜東部山區。在遼河平原東部邊緣過渡區域有種植。
吉林省中熟主要品種品種有先玉335、通單248、四單19、吉單209、四密21、鐵單16等。需≥10℃的積溫2 300~2 500℃,生育期120d左右。適於鬆嫩平原洮南市西北部、洮北區的中北部、榆樹縣西部、大安市西北部的半乾旱區以及東部山區通化市中北部、白山市中東部、長白縣西南部等地區種植。
黑龍江省中熟品種主要有綏玉7號、龍單16、綏玉10號、龍單8號等。需≥10℃的積溫2 300~2 400℃,生育期115d左右。適於第三積溫帶鬆嫩平原中部和三江平原北部種植。
(5)中晚熟品種遼寜省中晚熟品種主要有農華101、鄭單958、丹玉86、丹玉48、丹玉69、瀋玉20等。需≥10℃的積溫2 650~2 800℃,生育期125d左右。適於遼北地區和遼西的中北部低山丘陵區種植。在遼河平原西部邊緣過渡區有種植。
吉林省中晚熟品種為禾玉33、吉農大935、鄭單958、良玉208。需≥10℃的積溫2 500~2 700℃,生育期125d左右。適於長春大部、遼源、四平伊通大部和梨樹縣、公主嶺的部分地區,吉林市的市郊、永吉、磐石、舒蘭的部分地區,通化市梅河口、輝南、柳河、集安和通化縣部分半濕潤地區種植。在遼河平原東北部地區有種植麵積。
黑龍江省中晚熟品種主要有四單19、龍單26、白單9號等。需≥10℃的積溫2 450~2 600℃,生育期120d左右。適於第二積溫帶鬆嫩平原中部地區和三江平原西南部種植。
(6)晚熟品種遼寜省晚熟品種主要有丹玉405、瀋玉21、丹玉86、丹科2181、遼單38、瀋單16、鐵丹19等。需≥10℃的積溫2 800~3 200℃,生育期130d左右。適於瀋陽以南至營口的遼寜中南部、遼西走廊地區和遼西走廊西部丘陵區種植。遼河平原東南部地區有種植。
吉林省晚熟品種主要有農華101、美育99、良玉188、良玉11。需≥10℃的積溫2 700℃以上,生育期128d左右。適於公主嶺、梨樹、雙遼、長嶺和集安嶺南的地區種植。在遼河平原北部地區有種植。
黑龍江省晚熟品種主要有先玉335、京科968、鄭單958、四單16、吉農大518、龍單33等。需≥10℃的積溫2 650℃以上,生育期125d左右。適於第一積溫帶鬆嫩平原中西部乾旱區種植。
(7)極晚熟品種遼寜省極晚熟品種需≥10℃的積溫3 200℃以上,生育期135d以上。適於遼寜省大連地區和東港市種植。主要品種有丹玉24、丹玉35、東單60等。平原地區一般未有種植。
2�被蘋春F皆�
由於遺傳上的差異,不同玉米類型的生育期長短有較大差彆。黃淮海玉米區,根據從播種到成熟所需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早熟、中熟等類型。玉米生育期的長短不是絕對的,可隨環境不同而改變。一般日照延長、溫度變低,品種生育期可延長;反之則縮短。同一品種長距離的南北方引種或播期早晚不同,其生育日數亦有差異。在黃淮海玉米區二熟製條件下,適應適期晚收的要求,宜選用中熟至中晚熟範圍內品種。
(1)早熟型品種≥10℃積溫為2 000~2 200℃,春播生育期<100d,夏播<90d。一般早熟品種較矮,總葉數為14~18片,果穗圓錐形居多。由於受總光閤時間較短的限製,該類型玉米品種産量潛力相對較小。
(2)中熟型品種≥10℃積溫為2 300~2 500℃,春播生育期100~120d,夏播90~105d。一般中熟型品種植株高於早熟型而低於晚熟型,總葉數為16~20片,果穗大小中等,籽粒産量較高,適應性較廣泛。
優良玉米品種鄭單958、浚單20、先玉335、浚單22、豫玉22、偉科702、登海662、蠡玉16、登海605、魯單981和金海5號等。其他種植麵積較大的代錶性品種還有:農大108、聊玉22號、中單808、金海702、登海618、中單909、中科11號、京農科728、蘇玉29、京單58、蠡玉37、農華101、京單28、蘇玉20、瀋單16、紀元1號、魯單9002、鄭單1002等。
3�苯�漢平原
江漢平原位於湖北省中南部,由長江與漢江衝積而成,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的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漢平原發展玉米生産的條件較好,潛力很大。本區域種植製度曆來實行多熟製,從一年兩熟到三熟製。代錶性的種植方式有:小麥—玉米—棉花、早春玉米—鞦玉米、小麥—夏玉米、春玉米—晚稻等間套種方式。在江漢平原玉米栽培中,按播種期可分為春播、夏播、鞦播三種主要的生育類型。春玉米一般是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至8月初收獲;油菜或小麥套夏玉米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9月中旬、下旬收獲;鞦玉米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種,10月底至11月收獲。
(1)根據不同播期,選擇生育期適宜的品種春播需選用生育期120d左右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種,以充分利用溫光資源,促進單産提升;夏播宜選用生育期100d左右的中熟品種;鞦玉米則根據播種的遲早,可采用適宜熟期玉米品種,播種早的采用中熟品種,遲播的采用早熟品種。夏播玉米,夏收至鞦播間隔時間140d左右,為瞭充分利用溫光資源,建議選用生育期偏遲熟耐高溫的品種,即從播種齣苗到成熟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品種,這樣既能夠保證當季玉米的高産優質,又能夠保障鞦播小麥等農作物的正常生産活動,實現夏鞦兩季作物的全麵增産豐收。特彆要注意不能盲目選用生育期過短的品種,以防造成溫光資源的浪費而使玉米産量降低。
(2)選擇株高穗位適中,高抗倒伏倒摺的品種江漢平原在玉米生長期間,大風暴雨頻繁發生,易産生玉米大麵積倒摺。春播玉米選擇熟期適宜、高産、抗倒伏的品種,例如宜單629、中農大451、登海9號等;夏鞦播選擇鄭單958、偉科702等。
4�彼拇ㄅ璧�
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4—9月均適宜玉米生長。揚花期在7—8月。春播玉米的種植約占總麵積8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的玉米生産區域。
在多熟製種植製度中,旱地以小麥—玉米—甘薯(紅苕)為主。現淨作兩熟種植麵積逐漸擴大,鼕季作物—玉米栽培模式越來越多。
(1)一年一熟製主要分布在熱量不足兩季,海拔較高的山區、半山區。種植形式主要為:鼕閑土—春玉米;馬鈴薯/玉米的種植方式。
(2)一年兩熟製主要分布在低山及丘陵地區,種植形式主要有小麥—玉米、油菜—玉米、馬鈴薯—玉米、油菜—玉米、馬鈴薯—玉米、春玉米—鞦大豆等。
(3)一年三熟製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低山、河榖地帶,這些地區光熱資源兩熟有餘,三熟不足,多采用套作種植,達到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的目的。以小麥/玉米/甘薯,演化齣糧、經、飼的三熟三作、三熟四作、三熟五作等多種形式。主要有小麥/玉米/甘薯+大豆、小麥/玉米/玉米+甘薯、馬鈴薯/玉米/大豆、蔬菜/玉米/甘薯/蔬菜。
根據多熟製種植製度和生長季節積溫狀況,在玉米品種熟期類型選用上,不宜選用生育期較長的品種,否則影響後作種植,似應以中早熟類型品種為宜。
5�蔽髂細噅�
雲貴高原屬亞熱帶濕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西雙版納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地形上雖說是一個高原,由於海拔高度、大氣環流條件不同,氣候差彆顯著。根據玉米生長季節積溫狀況,在春播普通玉米品種熟期類型選用上,其生育期天數應符閤其生長季節。玉米生長季節積溫在2 800℃以上的地區,可選擇晚熟品種;玉米生長季節積溫在2 300℃以上的地區,可選擇中熟品種;在高海拔地區,如積溫和無霜期不能完全保證晚熟種的需要,種植晚熟種有一定風險則可通過覆膜種植晚熟品種。
在春播普通玉米品種株型選用上,以平展型玉米為主,近年緊湊型玉米種植麵積有增加的趨勢。特用玉米中,高澱粉玉米、高油玉米、優質蛋白玉米的熟期類型同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鮮食玉米,熟期類型選擇餘地較大。例如在貴州,糯玉米春、夏、鞦、鼕均可種植,鞦、鼕種植可選用中早熟類型品種;春、夏種植可選用中熟品種。青貯玉米追求生物産量,可選用熟期類型較長的品種。
6�敝泄�南北過渡地區和西南地區夏播玉米
(1)秦巴山區和漢中盆地在丘陵和淺山區,該地區普遍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主要是平川地帶的兩季田,年産一稻一麥。還有部分旱坡地為廣種薄收,多數一年一熟,隻種稻榖。玉米主要接小麥茬或油菜茬,為夏播。在高寒山區,玉米多為一年一熟,為春播。漢中盆地在丘陵和淺山區,該地區普遍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主要是平川地帶的兩季田,年産一稻一麥。還有部分旱坡地為廣種薄收,多數一年一熟,隻種稻榖。玉米主要接小麥茬或油菜茬,為夏播。在高寒山區,玉米多為一年一熟,為春播。漢中盆地是夏玉米集中區,也是高産區。該地區主要是飼用玉米、工業原料玉米和食用型玉米(70��10��20)。漢中地區品種主要以飼用玉米為主,特用玉米以菜用玉米為主,例如甜玉米、糯玉米、筍玉米、爆裂玉米等。在生産上大麵積推廣應用的品種有鄭單958、浚單20、先玉335、登海係列、吉單係列等。
秦巴山區:秦指秦嶺山脈,巴指大巴山脈。秦巴山區地跨甘肅、四川、陝西、重慶、河南、湖北等省(市),其主體位於陝南地區,在31°17′~34°24′N,105°30′~111°01′E範圍內。區內地勢總體南北高,中間低,屬於兩山夾一川的地勢結構。
秦巴山區的中高山區(海拔1 000~3 700m),多為一年一熟的早熟玉米、洋芋、黑麥、燕麥等。淺山區(海拔<1 000m)的山地和溝榖兩岸的川塬地為兩年三熟,所占麵積較大。海拔高度不同,種植結構亦不同。例如海拔800~1 000m地區,熱量不能滿足一年兩熟和亞熱帶經濟植物生長,以經濟林和防護林為主。海拔800m以下地區,以一年兩熟為主。
(2)淮河以南夏播玉米大緻包括湖北省中西部、河南省南部(主要是信陽市)、安徽省中南部、江蘇省中南部、湖南省中東部、上海市等地區。本區內種植的玉米主要分為: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常見的品種例如鄭單958、浚單20、登海11號、魯單981等。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筍用玉米等,主要品種有五彩甜玉米、魯甜玉1號、蘇玉糯2號、紅糯1號和蘇玉糯4號等。根據生育期長短,把玉米品種分為早、中、晚熟三大類型。
早熟品種:春播80~100d,積溫2 000~2 200℃;夏播70~85d,積溫為1 800~2 100℃。早熟品種一般植株矮小,葉片數量少,為14~17片。由於生育期的限製,産量潛力較小。
中熟品種:春播100~120d,積溫2 300~2 500℃;夏播85~95d,積溫2 100~2 200℃。葉片數較早熟品種多而較晚播品種少,多為18~20片。
晚熟品種:春播120~150d,積溫2 500~2 800℃;夏播96d以上,積溫2 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葉片數多,多為21~25片。由於生育期長,産量潛力較大。
由於溫度高低和光照時數的差異,玉米品種在南北嚮引種時,生育期會發生變化。一般規律是:北方品種嚮南方引種,常因日照短、溫度高而縮短生育期;反之,嚮北引種生育期會有所延長。生育期變化的大小,取決於品種本身對光溫的敏感程度,對光溫越敏感,生育期變化越大。不同地區玉米主導品種生育期及其熟期類型見錶12、錶13。
錶12不同地區玉米品種生育期及其熟期類型
(馬春紅,趙璞整理)
品種名稱熟期類型生育期(d)適宜種植地區播種季節
德美亞2號、白山1號、龍單5號、白山8號極早熟105吉林省春播
佳禾7較早熟Ⅰ106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春播
木蘭1/綏玉7較早熟Ⅱ109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吉林省的延邊和敦化地區春播
龍單59早熟108左右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下限及第三積溫帶上限春播
德美亞1號早熟105~110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上限、吉林省延邊春播
哲單37/承單16早熟Ⅰ105~120吉林省春播
龍單13號早熟Ⅱ112第三積溫帶和第二積溫帶下限以及第一積溫帶的山區半山區春播
綠單2號、哲單37、綠單1號、德美亞3號、龍單59、綏玉7號、綏玉19、四早11、海玉5號、白山8號早熟110吉林省、鬆嫩平原和長白山區過渡地帶春播
綏玉20早熟108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春播
德美亞3號、海玉4號、龍單27、綏玉9號、龍單9中早熟110第四、第五積溫帶種植,在三江平原部分地區春播
龍聚1號、吉單519、吉單27、龍單13、四早6號、白單9號中早熟113~115吉林、通化、延邊、白山等,鬆嫩平原和長白山區過渡帶春播
久單62中早熟118吉林省春播
佳518中早熟110黑龍江第四積溫帶、河北省張傢口及承德北部、吉林省東部春播
綏玉28中早熟115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春播
吉單27/唐抗5中早熟118左右黑龍江省、吉林省春播
綏玉23中早熟120左右東北平原春播
鑫鑫2號中熟122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下限、第二積溫帶春播
先玉716中熟127吉林省春播
吉單33中熟126吉林省春播
吉單535中熟128左右東北平原春播
吉單261/京玉7中熟122黑龍江、吉林、遼寜、內濛古通遼和赤峰地區春播
四單19、龍單26、白單9號中熟120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鬆嫩平原中部和第一積溫帶下限三江平原西南部春播
丹玉27、丹玉29、丹玉67、遼單39、鐵單22、通單248、四單19、吉單209、四密21、鐵單16中熟120遼寜東部山區、遼河平原東部邊緣過渡區域春播
綏玉7號、龍單16、綏玉10號、龍單8號中熟115第三積溫帶鬆嫩平原中部和三江平原北部春播
興懇3號中晚熟124遼寜東部山區、吉林東部中晚熟區、黑龍江第一積溫帶上限、內濛古赤峰地區春播
丹玉86、丹玉48、丹玉69、瀋玉20中晚熟125遼北地區和遼西的中北部低山丘陵區、遼河平原西部邊緣過渡區春播
禾玉33、吉農大935、良玉208中晚熟125吉林省、遼河平原東北部地區春播
明玉19中晚熟129吉林省、遼寜省、山西省春播
奧玉3804中晚熟129吉林省、遼寜省春播
東單6531中晚熟130遼寜省春播
良玉88中晚熟132遼寜省春播
先玉335中晚熟120~125東北平原春播
農華101中晚熟128左右吉林省、遼寜省春播
京科968中晚熟128左右吉林省、遼寜省春播
利民33中晚熟121~126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吉林省、內濛古自治區部分地區、遼寜省春播
華農887中晚熟125~131東北平原春播
鄭單958中晚熟125~132東北平原春播
吉農玉898晚熟127~130吉林省春播
丹玉405、瀋玉21、丹玉86、丹科2181、遼單38、瀋單16、鐵丹19晚熟130遼寜中南部、遼西走廊地區和遼西走廊西部丘陵區、遼河平原東南部地區春播
美育99、良玉188、良玉11晚熟128在遼河平原北部地區春播
京科968、四單16、吉農大518、龍單33晚熟125黑龍江第一積溫帶春播
丹玉35極晚熟130遼寜省大連地區和東港市、遼寜省丹東南部地區春播
丹玉24極晚熟133遼寜省春播
東單60極晚熟134遼寜省、吉林省四平南部、河北省張傢口和承德地區、山西省、北京、天津及陝西省延安地區春播
前言
中國是玉米的世界第二大生産國,玉米已成為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目前,中國玉米産區主要為東北、黃淮海、西南、西北、長江中下遊、華南六大産區,形成一條從東北斜嚮西南的條狀中國玉米分布密集生産帶,覆蓋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東南丘陵等地區。從作物熟製上來看,中國東部玉米産區從北到南包括一熟製、二熟製、二熟製嚮多熟製過渡和多熟製地區,其中,一熟製北方春播玉米區、二熟製黃淮海夏播玉米區和西南山地玉米區是中國玉米的主産區。玉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也是飼養業和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全國種植的玉米類型除普通玉米外,還有各具特色的特用玉米。本書除介紹普通玉米栽培外,還選擇瞭青貯玉米和甜玉米、糯玉米等鮮食玉米。
隨著國傢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和玉米種植區域的逐漸擴大,不同熟製區玉米種植技術存在一定的技術缺失和應用脫節現象。近年來,玉米研究在栽培生理、遺傳育種、分子機理等方麵都取得瞭突飛猛進的發展,獲得瞭一係列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玉米生産技術上已由長期以來的精耕細作迅速發展為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輕(簡)型栽培、育苗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精量播種技術、施肥灌溉技術、間(套)復種技術、土壤耕作技術和生長發育調控技術等。因此,全麵係統地編著一本反映中國不同熟製區玉米種植的重要成果和生産實踐經驗的科學理論著作,對於培養和提升玉米種植區的科技人員理論和實踐水平,促進不同熟製區玉米生産可持續高效發展,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以及加強國際經濟閤作與技術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校於2017年6月在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的支持和具體操辦下,本書的第一次編委會議在恩施順利開展。會上,在本書的策劃者擬定的寫作提綱初稿的基礎上,進行瞭集體討論,進行瞭適當的充實和修改,形成瞭作為作者們撰稿依據的寫作提綱,並做瞭寫作分工,以便共同完成這部集體編著的科技圖書。參會人員分彆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農業科學院、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以及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農業局等單位。
按照分工和預定計劃,基本按時完成瞭初稿。在第二次編委會上,完成瞭集體審稿和定稿。
《中國不同熟製地區玉米栽培》是以玉米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研究瞭中國不同熟製區玉米的生産地位和布局、生長發育、種質資源、種植栽培技術及逆境脅迫與對策等。本書共分6章,主要是對一熟製東北平原、二熟製黃淮海平原、多熟製江漢平原和武陵山區及東南丘陵區玉米在農業生産中的地位、布局、種植範圍、種質資源以及栽培技術等進行具體論述。最後,在附錄部分列齣瞭中國青貯玉米品種名錄。
此書在內容上注重有關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與實用技術,同時也力求反映本領域現代科技發展水平和研究現狀。
此書是集體編著者的科技著作,在統稿過程中盡量做到全書體例的統一。編寫上強調理論聯係實際,注重信息量豐富,文字錶達力求簡練,內容上深入淺齣、循序漸進,結構上力求係統完整。希望此書的齣版對中國不同熟製區玉米生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按章編排,以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和國外作者的字母順序排列,同一作者的文獻則按發錶或齣版年代先後為序。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瞭許多相關的文獻、資料,在此謹對相關作者和編者錶示感謝。本書的編寫齣版是全體編者和齣版社編輯人員共同努力、協作的成果,參編人員所在單位給予瞭積極支持,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此書麵嚮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業管理乾部和技術員,也可作為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書。
在編寫過程中受編者專業和編寫水平所限,書中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為使玉米栽培技術理論日臻完善,敬請同行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得到科技部科技夥伴計劃項目(KY201402017);國傢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YFD0300407、2016YFD0100103、2017YFD0301102);國傢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YFD0300103);國傢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YFD0300506);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17396301D) ;湖北省高端人纔培養計劃;湖北省糧食作物高效模式示範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主要糧食作物産業化湖北省協同中心玉米新品種的選育計劃資助。
劉京寶
2017年9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