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主要對多義現象進行多視角研究,共由三部分組成。首先對多義術語進行界定,並探討多義涵義的界限問題及其與相關概念的關係;之後,從相對靜態的角度運用原型範疇、概念隱喻和轉喻、概念整閤、意象圖式、語義框架、構式語法及語法化和主觀化等認知理論對多義化識解進行闡釋;最後,從相對動態角度以意義使用觀、話語選擇理論及意義百科觀下的有聲思維實驗來對多義化的實時在綫識解和社會認知機製進行進一步闡釋。全書運用大量的語料多維度解析瞭多義化的識解問題。
序一 鬍壯麟 III
序二 王逢鑫 V
緒論 XIII
第一章 多義術語的界定
1.1 引言 1
1.2 “多義”術語的提齣 2
1.3 polysemy 術語界定的誤區 2
1.3.1 普通詞典的定義 3
1.3.2 語言學詞典的定義 4
1.3.3 語言學傢的定義 5
1.4 多義:多層麵的語言現象 6
1.4.1 語音語調多義化 6
1.4.2 詞綴多義化 6
1.4.3 詞匯多義化 8
1.4.4 構式多義化 9
1.4.5 語法多義化 9
1.4.6 話語多義化 12
1.5 小結 13
第二章 多義化概念的涵義界限問題
2.1 引言 15
2.2 多義化概念涵義界限的流派 15
2.2.1 最小化多義觀 16
2.2.2 最大化多義觀 17
2.2.3 多義化的融閤觀 18
2.3 意義的實質問題 19
2.3.1 概念處理問題 20
目 錄
viii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2.3.2 人的認知力問題 20
2.3.3 經驗知識問題 21
2.3.4 語境因素問題 22
2.4 小結 22
第三章 多義化與相關概念的關係
3.1 引言 25
3.2 多義詞與同音形異義詞辨析 25
3.3 多義·歧義·模糊 29
3.3.1 多義的判定 30
3.3.2 多義與歧義 31
3.3.3 多義與模糊 35
3.4 多義及相鄰概念認知再探 36
3.5 餘論 39
3.6 小結 41
第四章 多義化的描寫主義研究
4.1 引言 43
4.2 多義化的詞源學研究 43
4.2.1 曆時使用變化下的多義化 44
4.2.2 社會情境下詞的多義化 46
4.2.3 修辭性語言運用的多義化 47
4.2.4 同音形異義詞重新闡釋下的多義化 49
4.2.5 語言接觸下的多義化 49
4.2.6 社會文化發展下的多義化 51
4.3 多義化的分類研究 52
4.4 小結 55
第五章 原型範疇視角下的多義化研究
5.1 引言 57
5.2 範疇·範疇化·多義範疇化 57
5.3 古典範疇理論 58
5.3.1 古典範疇理論的主張與不足 58
5.3.2 古典範疇理論下多義化研究的不足 59
ix
目錄
5.4 原型範疇理論形成的曆史軌跡 61
5.4.1 哲學研究 61
5.4.2 心理學研究 62
5.4.3 人類學研究 63
5.4.4 語言學研究 64
5.5 原型範疇理論的特點 66
5.6 原型範疇理論對多義化研究的貢獻 68
5.7 多義範疇化的原型性例析 69
5.8 多義範疇化的層級輻射性例析 73
5.9 原型範疇理論下多義化的實證研究 76
5.10 小結 77
第六章 概念隱喻和轉喻視角下的多義化研究
6.1 引言 81
6.2 概念隱喻 81
6.3 概念隱喻例析 85
6.3.1 隱喻多義的普遍性 85
6.3.2 隱喻語義映射小議 89
6.4 概念轉喻 92
6.4.1 轉喻的概念性和普遍性 92
6.4.2 轉喻的認知機製要點 96
6.5 概念整閤中的隱喻和轉喻 97
6.6 隱喻·轉喻·提喻與隱轉喻連續統 99
6.7 小結 103
第七章 意象圖式視角下的多義化研究
7.1 引言 105
7.2 意象圖式的界定 105
7.3 意象圖式變體:多義化的承載 108
7.4 多義化意象圖式的特徵 112
7.4.1 最簡約性 112
7.4.2 原型性 113
7.4.3 涉身體驗性 115
7.4.4 正負參數性 116
x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7.4.5 動靜兼具性 117
7.4.6 疊印性 118
7.4.7 隱喻精細化特性 119
7.5 小結 120
第八章 框架理論視角下的多義化研究
8.1 引言 121
8.2 框架的界定 121
8.3 Fillmore 的商業行為框架分析 122
8.4 框架的構成和特點 125
8.5 基於框架的多義化 127
8.5.1 框架與多義化識解 127
8.5.2 框架下多義化的人工智能解析 128
8.6 小結 130
第九章 構式語法理論視角下的多義化研究
9.1 引言 131
9.2 理論背景 131
9.2.1 構式語法的源流及界定 131
9.2.2 構式語法與生成語法的主要區彆 133
9.2.3 構式的特點及功能 134
9.3 構式語法理論視角下的多義化 135
9.3.1 構式多義化與隱喻 135
9.3.2 構式語義壓製與轉喻 138
9.4 小結 139
第十章 語法化和主觀化視角下的多義化研究
10.1 引言 141
10.2 語法化溯源及界定 141
10.3 語法化多義在語言中的分布 142
10.4 語法化多義的特點及認知機製 146
10.4.1 語法化是一種多義化 146
10.4.2 單嚮性的趨嚮 146
10.4.3 語義淡化的特點 148
xi
目錄
10.4.4 語義概括化的特點 149
10.4.5 慣常化的認知機製 150
10.4.6 語用驅動的認知機製 151
10.4.7 隱喻和轉喻的認知機製 151
10.5 主觀·主觀性·主觀化 152
10.5.1 主觀化多義的共時派 153
10.5.2 主觀化多義的曆時派 155
10.5.3 共時派與曆時派的異同 157
10.6 小結 158
第十一章 意義使用觀下多義化的實時動態識解
11.1 引言 159
11.2 多義化産生語義的不確定性 159
11.3 多義化識解的傳統語境觀 160
11.4 認知語義學的意義使用觀 164
11.5 多義化的實時動態識解 165
11.5.1 預意義:語義實時動態識解中的原材料 166
11.5.2 語境調控:語義實時動態識解的外因 168
11.5.3 語義競爭:語義實時動態識解中的涵義處理 170
11.5.4 識解者的認知力:語義實時動態識解的內因 171
11.6 小結 173
第十二章 意義百科觀下多義化識解的有聲思維研究
12.1 引言 175
12.2 意義百科觀 175
12.3 意義百科觀下多義化識解的有聲思維研究 178
12.3.1 研究方法:有聲思維 178
12.3.2 百科知識在多義化識解中作用的有聲思維分析 179
12.4 小結 184
第十三章 話語選擇理論下多義化的社會認知動因研究
13.1 引言 187
13.2 話語選擇理論 188
13.3 話語選擇理論下多義化的社會認知動因研究 189
xii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13.3.1 多義化構建的社會動因 189
13.3.2 多義化構建的認知動因 193
13.4 小結 198
結 語 199
參考文獻 207
英漢術語對照錶 231
後 記 237
第一章 多義術語的界定
b. This is the superiority of our planned economy.(定語)
c. Greatly interested, I asked how he played these new musical works.
(狀語)
過去分詞做狀語時,錶達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明發生的背景或
情況;有的錶示原因,相當於錶示原因的狀語從句;有的說明動作發生的
時間,相當於一個錶示時間的狀語從句;有的錶示一個假設的情況,相當
於一個條件從句;或錶“讓步”狀語從句。這都呈現瞭其多義化的特性。
動名詞是動詞的另一種非限定形式。在句子中起名詞的作用,可單獨
或引導一個短語共同做主語、錶語、賓語,如:
9. a. Making friends with the easy-going boy is an easy job.(主語)
b. My favorite sport is playing badminton.(錶語)
c. Have you got used to living in America now?(賓語)
狀語從句也有多義化的態勢,因為它可以用來錶示時間、地點、原
因、目的、結果、條件、行為方式、比較關係、讓步等。如下:
10. a. 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I arrive there.(時間)
b. We will miss you wherever you are.(地點)
c. We went by bus because it was cheaper.(原因)
d. Bring more clothes in case the weather is cold.(目的)
e. He was standing in the shadow so that I could not see his face
clearly.(結果)
f. If we miss the last bus, we will have to walk home.(條件)
g. Jack smiled as if he was enjoying a private joke.(行為方式)
h.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earlier than we had expected.(比較)
i. Even though I have a master’s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
can’t fi ll out my tax form.(讓步)
12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1.4.6 話語多義化
從語義學角度對語言進行研究,迄今有著悠久的曆史。而傳統語用
學,作為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正式興起的新型語言研究學科,其實也有著
悠久的曆史淵源。從普羅泰格拉(Protagoras)、亞裏士多德(Aristotle)
到今天的認知科學,都閃耀著人們從語用學角度對語言進行研究的智慧成
果,尤其是今天的認知科學領域。Bianchi(2004)稱其為句法學和語義學
領域的灰姑娘,長期處於語言學研究的邊緣,介於語言哲學、語言學、社
會學、心理學、修辭學和人類交往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之間的灰
色地帶,而今卻有著令人瞠目的復興和長足的發展。
語義學和語用學的界綫曆來有紛爭,而且兩者之間在語言研究中究竟
有無界綫也是學者爭論的焦點。本章中,為便於分析討論,采用一些語言
學傢把語用學納入到語義學範疇的分法。
語用學中的多義化多見於會話隱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現象
中。會話隱涵現象是由Grice於1967年提齣來的。“會話隱涵是指語言結構
之外,通過一些一般的閤作交流原則,交際雙方進行的推理,雖是語言結
構之外的,但這些原則對於語言結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同時它也詳盡
地詮釋瞭人們為什麼能夠錶達意多於言,即錶達的意思超齣瞭字麵含義”
(Levinson,1983: 97)。如話語:
11.“Did you see Obama’s speech to Congress on TV last night?”
(Taylor, 1995: 156)
這段話語除瞭字麵意義“昨晚看到奧巴馬的國情谘文電視演說沒有”
之外,還有很多的會話隱涵,它有可能是對話雙方之一為破除沉默的尷
尬場麵,挑起話題;也有可能是說話者齣於個人興趣,想獲取這個電視直
播的一些信息,言外之意是“奧巴馬說瞭些什麼?”;也有可能是說話
者想就該直播內容與聽者進行討論,言外之意指“你對他的講話有何看
法?”;也有可能是說話者隻想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錶
麵上看是個疑問句,卻已失去瞭它的疑問效力,真正的目的是和解、尋求
信息、評論等交際目的。
我們從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 speech act)理論(Searle, 1979: 30-35)
中也能看到話語多義化的存在。根據這一理論,一個句子可以同時包含
兩個示意言行(illocutionary act),即說者說齣一句話,他說的內容既
是字麵意思,同時更要錶達具有與前者不同的命題內容(propositional
13
第一章 多義術語的界定
content)的另一個示意言行。例如,英語語言民族常在飯桌上說的“Can
you reach the salt?”,這不僅是個詢問,更是個“遞鹽”的請求。也即說
者通過執行一個示意言行,間接地傳達瞭另一個示意言行的間接言語行
為,言此更意彼的交際行為。
1.5 小結
多義化是一種語言現象,但由於長期以來深受詞典編撰學的傳
統沿革,以及語言學傢在詞匯多義方麵取得的豐碩成果,如Lakoff &
Johnson(1980)對隱喻的革命性研究,以及Lakoff(1987),Taylor
(1989/1995),Brugman(1988)等對英語介詞突破性的研究,使語言學
界還沿襲多年的習慣,也給人們以錯覺,把polysemy隻看成是一種詞匯多
義化。其實,該詞不僅僅是指多義詞或一詞多義。隨著語言學研究視野的
不斷擴大,polysemy已不單單指詞匯層麵上的多義,它還指存在於語言的
各個層麵的多義化現象,如詞綴多義、語音語調多義,構式多義等。因
此,我們應還原polysemy以其真貌,再以多義詞或一詞多義來界定它就顯
得滯後於語言學研究在此方麵的多元發展。尤為重要的是,這種多義化,
並不像人們的印象中那樣,隻是一個多義詞下有多個涵義那麼簡單,這一
語言現象蘊含的語言學及認知科學內涵遠遠不止於此。
15
多義化概念的涵義界限問題
2.1 引言
“意義等於概念化”(Langacker, 1990: 2)。多義化作為概念化現
象,是語言中的常規而非個彆的例外(Evans & Green, 2006/2014: 169)。
Langacker(1991/2004: 379)也指齣“多義是詞匯和語法語素中的一種常
情”。作為一種人們司空見慣的語言現象,多義化的研究由來已久。從
17、18世紀哲學傢對隱喻這種特殊語言現象的探究,到傳統的真值條件論
詞義,以及服務於詞典編撰的詞源學研究,再到堅持一種形式一種意義匹
配的結構主義意義觀,以及之後聚焦於恒定特徵來定義意義的轉換生成語
法,前後經曆瞭幾百年的研究曆程。這些研究或形式化語言、或聚焦於詞
義的描寫研究、或把語言看成是可推導的自主係統,大都忽視瞭認知主體
的經驗認識、涉身體驗等在構建(structure)意義時的作用,使多義化研
究舉步維艱。然而,進入20世紀七八十年代,認知科學的興起使多義研究
豁然開朗,“在當代語義研究領域,多義已不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是
語言、語言使用及認知的內在特質”(Nerlich & Clarke, 2003: 5)。但從使
用的角度來看,縱觀當今市麵上琳琅滿目的詞典,可以發現詞典編撰所依
據的語言學理論對於多義化概念的界定、多義化的程度問題、不同涵義的
組織形式、涵義數目的劃分、劃分標準等都很難達成共識,多義化的涵義
界限界定依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2.2 多義化概念涵義界限的流派
多義化概念的涵義界限問題曆來是語義學及意義研究的紛爭所在,不
同的流派依據的語言學及哲學理論各不相同。從處理多義化的方法上分為
最小化多義觀、最大化多義觀以及多義化的融閤觀。但每個流派對於涵義
英語的“polysemy”一詞,可譯為“多義性”“多義化”和
“一詞多義”。“多義性”強調多義特徵,“多義化”強調不同
意義延伸的演變過程,“一詞多義”則強調詞語的多義現象。鑒
於上述情況,“polysemy”一詞本身就是多義的,被廣泛應用於
不同學科和生活領域,如符號中有符號多義性、括弧多義性,文
學中有文學多義性、詩歌多義性,建築中有建築多義性、城市多
義性,數學中有函數多義性,生活中有夢幻多義性,商業中有股
票走勢的多義性,等等。正因為如此,多義化的研究被學界日益
重視。從新中國成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多義化識解的多維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