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建立戲劇衝突到完成電影劇本,讓編劇過程有章可循;
2、用清晰、樸實的對話式文體闡釋影像化法則,為初學者排疑解惑,推動寫作進程;
3、專門列齣關於劇本格式的章節,讓你寫齣既有藝術創造力又具技術規範的劇本;
4、為每一章節特彆設置相應的練習題,幫助初學者鞏固、提高寫作基本功;
5、作者提齣的寶貴意見,讓你在寫作劇本時得心應手,繞開低級錯誤。
6、本書涵蓋的專業編劇知識,讓你的劇本具備蓋起萬丈高樓的根基。
本書是針對編劇愛好者和編劇新手的經典入門教程。作者從她豐富的寫作經驗和教學經驗齣發,設置瞭一整套科學、完整、有針對性並且極易操作的學習方法。
作者提供瞭創作劇本的十二個步驟,從“初級六步”:劇本的標準格式、如何塑造人物、提煉劇本主旨、設計戲劇動作、建立劇本結構、修改劇本;一直到“高級六步”:第二幕寫作、建構人物弧、設置次要情節、運用潛文本、如何寫結局等——為你展示完成一個規範、專業、具有拍攝潛力的商業電影劇本的完整過程。
溫迪?簡?漢森(Wendy Jane Henson),錶演學學士、編劇碩士。早年從事戲劇創作,後轉入電影劇本創作領域。溫迪的首部電影劇本入圍“藝術新星奬”(Artist Trust Awards)決賽以及由奧斯卡贊助的“尼科爾奬金”(Nicholl Fellowships)半決賽。從1995年起,溫迪先後在波特蘭公共學院(Portland Community College)、波特蘭州立大學(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以及瑪麗赫斯特大學(Marylhurst University)開設編劇課程,並擔任聖菲劇作傢協會(Santa Fe Screenwriters Conference)顧問,為電影雜誌《好萊塢劇作傢》(Hollywood Scriptwriter)開設網絡課程。
郝哲,北京大學曆史學學士,新聞學碩士,以編劇為副業的新聞工作者。
柳青,北京大學文學學士,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碩士,以編劇為主業的文字工作者。
Part1編劇:初級六步
引言:學會寫戲劇
第—章格式5
1.1你的初稿
忘記煩惱,前程無憂
1.2使用正確字體
正文整潔準確
設置空白
避免事項
1.3編劇軟件
1.4開始寫作
行間距
你的標題頁
寫作第—頁
場景標題
寫作動作段落
設計場麵
攝影機角度和剪輯說明
介紹人物
“緻命”的問題
寫作對話
避免事項
1.5特殊情況
括號
持續的爭論
轉場
聲效
特效
1.6打破常規
被動語氣
廢話太多
形容詞和副詞
練習
第二章人物
2.1乾擾事件
2.2可信度
2.3為故事創造可信的人物
2.4神奇的“如果”
2.5光榮屬於希臘
象棋遊戲
尋找主角和對手
附加人物
2.6插上一腳
環境與非人類角色
攔路石
練習
第三章主旨
3.1準備一個主旨陳述
你的主題
你的基本動作
目的句
需要避免的情況
3.2嚴峻的考驗
3.3好消息
主旨陳述的價值所在
3.4主旨陳述的模闆
尋找主題
尋找基本動作
尋找目的句
保持句子簡潔並避免運用細節
練習
第四章動作
4.1理解戲劇性動作
行動和動作
4.2設計戲劇性動作
將思想轉換為行動
奏效的檢驗
放鬆一下
4.3講齣故事和演齣故事
4.4令人沮喪的背景故事
練習
第五章結構
5.1劇本的長度
5.2轉摺點的探戈
5.3運用這些原則
5.4第二幕轉摺點
5.5戲劇性前提
5.6前提的價值所在
練習
第六章迴顧前文和深入修改
6.1刪減到隻剩要點
6.2遠離那些官樣文章
現實的檢驗
練習
Part2編劇:高級六步
引言:為電影寫劇本
第七章第二幕
7.1從後往前
7.2對動作點概念的迴顧
7.3動作力度
保持懸念
專注於目標
7.4持續的節拍
7.5增加賭注
7.6寫作主導場麵
彆管我!我正處於危機中!
一些好建議
7.7第二幕轉摺點
練習
第八章人物弧
8.1人物類型
寫作人物小傳
人物的發展
8.2心存信念
設下埋伏
更多有用的提醒
把你的人物當作是真實存在的
加強你的邏輯性
**觀眾的期待
**人物套路
練習
第九章次要情節
9.1故事A和故事B
次要情節的一些作用
次要情節是否屬於另一個情節?
關鍵決定
次要情節的作用
9.2嚴峻的考驗
練習
第十章潛文本
10.1視覺象徵
10.2動作潛文本
10.3對話潛文本
10.4信任你的觀眾
練習
第十一章第三幕
11.1後的歡呼
展示主角解決問題的過程
完善主題和人物關係
“迴報”觀眾
11.2結局的幾項禁忌
老套偵探的解決之道
病急亂投醫
大團圓式的結局
11.3大結局
唯—的結局
轟動式結局
成功的秘訣
11.4老師的後一句叮囑
練習
第十二章生手七路
12.1專業素質
12.2寫作的激情
12.3恰當的錶述
劇本範例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參考網站
中英文片名對照錶
齣版後記
第二章 人物
通常,當想到人物時,大多數人腦海裏浮現的是那些演齣劇本的人。但是,人物的含義遠比這個復雜,我們需要考慮得更多。
早在2500年前,亞裏士多德就總結並闡明瞭一種至今還在指導著我們的戲劇理論,他說我們隻是在模仿動作(action),然後又說:“模仿的對象是動作中的人。”(是的,這意味著人們處於動作之中。古希臘人都是極端的沙文主義者,不要讓亞裏士多德的闡釋妨礙你的理解。)
所以也難怪,在20世紀早期,康坦斯丁?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 Stanislavski),現代錶演之父,將動作視同為人類的行為。確實,如果動作不是人類的行為,那演員們到底在模仿什麼?如果劇作傢寫下對動作的模仿,但我們並沒有創造人類行為,我們到底在創造什麼?
某些事物,例如石頭、樹和天空,的確沒有動作。除非一個演員變成的石頭、剛冒齣的新芽,或者變成藍天,否則他不可能去模仿事物。是的,我們能模仿放牧的牛或者是抓撓土地的雞,但是它們的動作很難在舞颱或銀幕上形成偉大的時刻。
總而言之,人物就是人。無論戲是為何種媒介而寫,它們都集中在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上——人類,而不是企鵝或者大篷貨車。(請容許我假設,如果你模仿一隻正在和大篷貨車交戰的企鵝,這個動作會變得極其簡單。)
在你舉齣例如《小豬寶貝》(Babe,1995)、《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1967)或者《玩具總動員》(Toy Story,1995)這樣的電影做反例前,請記住這些動物和玩具都帶有人的性格特徵,編劇們將它們當做人一樣刻畫,而且迪斯尼經常證明我們可以將所有的東西人格化。但是在戲劇中,一個人物所展現的行動必須是演員可以模仿的,而且演員也必須能完成全部行動。這兩方麵中的任何一方齣瞭問題,你都不可能創造齣人物來。你可以創造齣彆的什麼東西,但決不能被稱為人物。
對於亞裏士多德而言,人物的完整概念和人的性格以及人們作齣的或者避免的選擇有關。無獨有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鼓勵我們去理解人們顯現的行為背後的心理依據。假設你在寫一個關於雜誌內頁模特的故事,她有27隻貓,卻沒有一個男友,準確的人物刻畫會顯示為何她是雜誌模特,以及為何她有27隻貓卻沒有男友。
確實,“為什麼”可能是對編劇而言重要的問題。接下來,將有第二個問題:“你的人物做這些事,是否符閤他們的性格處境?或者隻是因為你要他們這樣做?”明白這兩者的不同非常關鍵。韆萬不要因為你個人的樂趣,而讓人物做他們不該做的事情。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买的第三本了,实用,入门书籍。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后浪的出版的书很不错,干货比较多。
评分买的第三本了,实用,入门书籍。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