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永恒的輝煌--外國古代建築史(第二版)
定價:46.00元
作者:王其鈞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12113248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西方人常常將建築史的斷代劃分為19世紀以前和20世紀以後兩個時期。我們的教材一般是把新古典主義建築以前的內容,作為外國古代建築史的部分;從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開始,將其後的內容歸入近現代建築史的範圍。本書就是按照的習慣性做法劃分的,其內容從古埃及的建築開始,至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為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瞭和其他教材的內容範圍統一。
外國古代建築的成就,是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是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過程,同時,又是世界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麵。歐洲的繪畫曆史主要是從l3世紀後期,被稱為“西方繪畫之父”的喬托(Giotto di Bondone l267~1337年)開始的。在此之前,還較少有經典的單幅架上繪畫作品留存。歐洲的建築曆史,則可以從公元前2000~前l700年古希臘剋裏特島上早的米諾斯宮殿(Palace ofMinos)的興建開始,其後就有大量的精彩建築留存至今。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建築曆史則更加悠久,初步建築成就的取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之前,並且還有建築實例或建築遺址可供今人參觀。我這裏主要想錶達的意思是,在古代美術的長河中,建築藝術所占的比重是超過繪畫藝術的。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建築史略有瞭解的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外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的書籍,並且能有深度和廣度。這本書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它以一種非常清晰的邏輯,將從史前時代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建築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不同建築風格(如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等)時,能夠清晰地指齣它們之間的繼承與發展關係,以及它們所處的曆史背景和社會文化淵源。書中的圖片和圖例也十分精美,為理解建築結構和裝飾細節提供瞭極大的幫助。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知識與我已有的認知進行比對和印證,感覺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帶領我一步步探索建築的演變,理解人類在不同時代對空間、形式和功能的獨特追求,讓我對建築藝術的魅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一直對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和古羅馬的鬥獸場充滿好奇,這次終於有機會深入瞭解它們背後的設計理念和建造技藝。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僅僅羅列建築的風格和年代,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娓娓道來那些輝煌建築是如何誕生的,它們在當時社會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又承載瞭怎樣的文化信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細節的描繪,比如古希臘柱式的變化,從多立剋式的莊重到愛奧尼式的優雅,再到科林斯式的繁復,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象徵意義。作者還穿插瞭大量當時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甚至政治鬥爭的背景,讓這些冰冷的石頭建築瞬間有瞭溫度和生命力,仿佛我真的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眼見證瞭那些偉大的工程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讀這本書,不單單是在學習建築知識,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體驗,讓我對人類文明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種感覺非常棒,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和建築感興趣的朋友們。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對西方古典建築有點疏離感,總覺得它們過於宏大、過於遙遠,和我的生活沒什麼關聯。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用枯燥的專業術語來轟炸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建築故事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他講述的關於哥特式教堂的部分,那些高聳的尖塔、飛扶壁、彩色玻璃窗,在我看來是那麼的神秘和神聖。書中解釋瞭這些設計是如何在視覺上引導人們的目光嚮上,如何通過光綫的運用營造齣神聖的氛圍,以及這些建築在當時社會扮演的宗教和社區中心的角色。讀到那裏,我仿佛能聽到風穿過唱詩班的歌聲,感受到陽光透過玫瑰窗灑下的斑斕色彩,甚至能想象到當時信徒們虔誠祈禱的場景。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我覺得古代建築不再是冰冷的遺跡,而是鮮活的存在,它們是人類情感、信仰和創造力的結晶,非常有感染力。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用“震撼”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我一直以為古代建築就是一些宏偉的石頭堆砌,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這背後蘊含著多麼精妙的數學、物理和工程學原理!比如那些古埃及的金字塔,它們精確的方位、巨大的體量,以及當時是如何在沒有現代機械的情況下完成建造的,都讓我感到匪夷所思。作者在書中詳細地解釋瞭這些建造過程中的科學奧秘,雖然有些技術細節我可能理解得不那麼透徹,但那種對古人智慧的驚嘆感是毋庸置疑的。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不僅僅聚焦於建築本身,還深入探討瞭這些建築與宗教、政治、宇宙觀之間的緊密聯係。比如,金字塔不僅僅是法老的陵墓,更是連接天地的橋梁,承載著古埃及人對來世的信仰。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我在欣賞建築的同時,也對那個古老文明有瞭更全麵的理解,仿佛在翻閱一部活生生的曆史百科全書,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從宏觀到微觀的全麵震撼。在宏觀層麵,它清晰地勾勒齣瞭西方古代建築的演變圖景,從早期的實用性建築到後來充滿象徵意義和藝術追求的傑作,讓我看到瞭人類文明在建築上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我尤其關注書中對羅馬建築的部分,那些宏偉的公共建築,如浴場、水道、劇場,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奇跡,更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城市規劃理念的集中體現。而在微觀層麵,作者對建築細節的描繪也同樣精彩。無論是建築材料的選擇、建造工藝的運用,還是裝飾紋樣的寓意,都展現瞭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有趣的 anecdotes(趣聞軼事),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建築,更是在“體驗”建築,感受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印記,以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關於人類生活、信仰和文明的深刻信息,非常有啓發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