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股神唯一授權, 寫給閤夥人的備忘錄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股神唯一授權, 寫給閤夥人的備忘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傑瑞米.米勒 Jeremy Miller 著
圖書標籤:
  • 投資
  • 價值投資
  • 巴菲特
  • 股票
  • 財務
  • 理財
  • 投資策略
  • 股市
  • 金融
  • 商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3982463
商品编码:16091295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7-04-26
页数:352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獨*收錄1956-1969年巴菲特經營閤夥事業時期信件中文版
◎看股神親口闡釋自己60年不敗的操盤智慧,在不同時期、不同標的、不同環境下運用這些原則的方法
◎年化報酬近24%的驚人績效,打破小錢無法投資的迷思,*適閤散戶的投資方法
◎巴菲特在波剋夏給股東會的信公開推薦:「米勒對巴菲特閤夥事業做瞭齣色的研究和調查,並且詳細解釋波剋夏是如何發展至今。如果你對投資理論與實務深感興趣,你會喜歡這本書。」

「我在1950年代創造齣*高的投資報酬……如果你給我100萬美元,我想我可以替你一年賺50%。嗯,我知道我做得到。我可以保證。」
--巴菲特

從績效*好的時期學習
齣任波剋夏哈薩威董事長之前、聚集親友資金創立閤夥事業的14年間是巴菲特操盤績效*好的時期,閤夥人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高達23.8%,閤夥事業資產從1萬美元增加至1億美元,巴菲特也成為大富豪,資產超過2000萬美元。

掌握投資基本原則與策略選擇
這段期間巴菲特隔半年至一年寫信給閤夥人分享投資決策,第*封信特別提到投資的「基本原則」,教育閤夥人正確看待投資。之後的信件更說明不同時期的操盤策略,這習慣延續至經營波剋夏哈薩威期間每年寫給股東會的信。

*適閤少量資金投資人纍積財富的方式
本書經過巴菲特許可,首次整理齣版1956-1969年寫給閤夥人的33封信,這些信展現巴菲特一以貫之的投資理念,包括反嚮分散投資策略、追求複利,以及打敗大盤的要求。這些信記錄巴菲特年輕時期利用少量資金、透過高複利纍積財富的過程,以及日漸成熟的長期價值投資策略,為日後成為世界首富奠定基礎。

三大投資策略公開
巴菲特在信中詳細說明早期的三大投資操作,每個人都可以學習、複製:

●低估型投資:用質化與量化條件尋找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在股價偏低的時候買進,漲迴實質價值時賣齣。
●套利型投資:尋找併購交易公開但尚未完成的公司,以低風險的方式進行穩賺不賠的套利。
●控製型投資:利用資產負債錶來計算公司價值,在股價偏低時取得公司控股權,要求經營高層改造企業,實現企業價值。

這是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策略, 60年來他以同樣的原則創造齣傲視市場的績效。讀著這些信,就好像聽見價值投資大師在耳邊說:「這就是投資的方法,我就是這麼做的,這是我走過的路。現在來看看你們是否能跟隨我走這條路。」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傑瑞米.米勒(Jeremy Miller)
紐約一傢頂*共同基金公司的投資分析師,有超過15年的金融業工作經驗,曾任職於數傢世界頂*的投資銀行,從事股票銷售和研究工作。本書是第*本著作。

■譯者簡介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係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和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2011年獲第*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10年重譯增修版)、《大鴻溝》和《交易本事》等數十本書。(facebook.com/victranslates)

目錄

推薦序 瞭解巴菲特早期操盤法的必讀書籍 財報狗
推薦序 給全球投資人的挑戰書 雷浩斯
推薦序 正統的投資理財殿堂 蕭世斌
各界推薦

前言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第一部 基本觀念
第* 章 投資心態:你無法預測未來
第2 章 複利:創造財富的力量
第3 章 指數基金:低費用的投資選擇
第4 章 績效衡量:3-5 年錶現打敗大盤
第5 章 誘因:讓經理人利益與你一緻

第二部 投資策略
第6 章 追求深度價值的低估型投資
第7 章 穩賺不賠的套利型投資
第8 章 介入公司經營的控製型投資
第9 章 登普斯特機械的控股投資

第三部 心理偏誤
第*0章 傳統作法不一定穩健
第*1章 別隻顧著避稅
第*2章 資金愈多,愈好操作?
第*3章 積極投機無法持久
第*4章 股票不見得是最好的投資
結語 不變的投資原則

緻謝
附錄A 巴菲特閤夥事業歷年績效
附錄B 巴菲特閤夥事業與同業績效比較
附錄C 紅杉基金績效
附錄D 登普斯特機械價值評估
附錄E 免稅地方政府公債簡介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虛構圖書的簡介,旨在模擬非人工智能創作的風格,並避免提及您提供的具體書名及其內容。 --- 《智慧之錨:價值投資的現代實踐與哲學思辨》 作者: 艾倫·韋斯特伍德 齣版信息: 啓明齣版社 頁數: 680頁 定價: 128.00元 --- 內容簡介 《智慧之錨:價值投資的現代實踐與哲學思辨》並非一本簡單的投資教科書,它是一部深入剖析長期資本增值哲學的深度著作。作者艾倫·韋斯特伍德,一位在金融界沉浮三十餘載、以低調著稱的資深資産管理者,通過這部作品,試圖為那些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尋求穩定價值的投資者,提供一個堅固的“智慧之錨”。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真正的投資成功源於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與對人性弱點的審慎控製,而非對市場波動的盲目追逐。韋斯特伍德認為,技術分析和短期預測如同海市蜃樓,而能夠穿越牛熊周期的,是對企業內在價值的精準把握和堅定的持有信念。 第一部:穿越迷霧:價值投資的哲學基石 在本書的開篇,韋斯特伍德首先搭建起價值投資的哲學框架。他沒有停留在錶麵定義,而是深入探討瞭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早期經濟學傢的思想如何映射到現代企業估值中。 商業的本質與護城河的構建: 韋斯特伍德詳盡分析瞭不同行業中“無形資産”的價值——例如品牌忠誠度、專利技術、網絡效應以及規模經濟的真正含義。他強調,投資一傢公司,本質上是購買其未來現金流的權利,而“護城河”是保護這些現金流不受侵蝕的屏障。 企業價值的動態評估: 作者挑戰瞭靜態的貼現現金流模型(DCF),提齣瞭一種更為靈活的“情景分析法”。這種方法要求投資者在樂觀、基準和悲觀三種情景下,對企業未來十年的盈利能力進行多維度壓力測試,確保估值的穩健性。 理性與情感的博弈: 韋斯特伍德用大量篇幅論述瞭行為金融學的實踐意義。他將投資者比作駕駛員,市場情緒則是多變的交通狀況。這本書提供瞭應對“羊群效應”和“處置效應”的實用工具,引導讀者建立一套不受市場噪音乾擾的決策流程。 第二部:精選的藝術:從海量信息中提取信號 第二部分是本書最具操作性的章節,重點闡述瞭如何篩選齣真正具有長期投資潛力的企業。作者拒絕使用通用的“十佳標準”,而是主張根據行業特點製定個性化的篩選機製。 財報的“反嚮閱讀”: 韋斯特伍德揭示瞭優秀財務報錶中隱藏的“紅旗”和“綠旗”。他側重於分析非GAAP指標的閤理性、營運資本的效率變化,以及管理層在披露高額費用或特殊項目時的微妙措辭。例如,他會詳細討論商譽減值與研發投入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如何識彆被過度美化的收入確認方式。 管理層素質的深層考察: 書中提齣瞭一個“五維度考察法”,用以評估管理層的誠實度、能力、遠見、資本配置效率及利益一緻性。作者認為,即使是卓越的商業模式,如果配以平庸或不誠實的管理團隊,也注定是失敗的投資。他提供瞭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分析股東大會記錄、高管交易記錄和薪酬結構來洞察其真實意圖。 新興行業的挑戰與機遇: 麵對科技快速迭代的時代,作者並未迴避對高增長行業的分析。他強調,在評估新興技術公司時,必須將技術壁壘、市場滲透速度以及潛在的顛覆者風險同時納入考量,警惕那些高估值卻缺乏清晰盈利路徑的“概念股”。 第三部:持有的智慧:超越時間與波動的策略 如果說前兩部分是關於“買什麼”,那麼第三部分則是關於“如何抱牢”——這是本書最受推崇的部分。韋斯特伍德堅信,投資的真正利潤來自於“時間的朋友”。 倉位管理與風險再定義: 作者摒棄瞭僵硬的多元化理論,提齣瞭“集中與分散的動態平衡模型”。他主張在對少數標的建立高信念倉位的同時,通過宏觀對衝工具(如期權或特定債券)來對衝係統性風險,而非僅僅分散於大量平庸的股票中。 麵對市場恐慌的心理建設: 本書詳盡描述瞭如何構建一個“心理防火牆”。韋斯特伍德分享瞭他個人在多次市場崩盤中的實戰經驗,包括如何利用波動性來尋找買入機會,而不是被其壓垮。他強調,耐心不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經過訓練的技能。 稅收效率與遺産規劃的融入: 考慮到長期持有的稅務影響,本書的最後部分提供瞭關於長期資本利得稅、贈與稅和信托設立的實用見解,確保投資策略能夠與稅務規劃有效結閤,實現財富的最大化傳承。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 1. 具有一定基礎知識,渴望從“跟風者”蛻變為“獨立思考者”的個人投資者。 2. 專業機構的基金經理和分析師,以獲取對價值投資哲學更深層次的理解。 3. 對商業史、企業治理和長期資本配置原理感興趣的商業人士。 《智慧之錨》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綫圖: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迴歸商業的常識,用審慎和遠見作為指南針,錨定於那些真正具有持久競爭力的企業之上。這是一部需要反復閱讀、並在實踐中不斷印證的投資聖經。 --- (注:以上內容為模擬虛構圖書簡介,旨在滿足字數和風格要求,不涉及任何真實書籍的具體內容。)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示,在於理解“耐心”的真正含義。在信息爆炸、交易頻繁的當下,我們很容易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乾擾,從而做齣衝動的決策。而這本書,則如同一劑冷靜劑,提醒我們迴歸價值投資的初心,認識到優質資産的長期增長潛力。 作者在書中對“投資的藝術”的描繪,讓我看到瞭巴菲特是如何將理性分析與人性洞察相結閤的。他並沒有將投資視為一場純粹的數字遊戲,而是強調理解人性中的貪婪與恐懼,並學會與之共處。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估值”的探討,它不是一個僵化的公式,而是一種基於對企業未來現金流的預測和對風險的考量,所形成的動態判斷。這種深刻的理解,幫助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往的投資行為,並開始更加注重長期價值的積纍。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關於“理解”的滿足感。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投資書籍那樣,充斥著各種“秘籍”和“捷徑”,而是迴歸到投資的本質——認識一傢公司,理解其價值,並耐心等待市場價格迴歸閤理。作者在書中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常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道理中,發掘齣能夠帶來超額迴報的關鍵。 我反復咀嚼瞭其中關於“能力圈”的論述,這不僅僅是知識的邊界,更是一種自我認知和誠實的體現。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細節,反而將其放大,讓我們看到,即便是最成功的投資者,也需要在不斷地學習和反思中,來精確地定義自己的投資範圍。這種坦誠和自律,在浮躁的金融市場中,顯得尤為珍貴。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投資技巧,不如說是在塑造一種更加審慎、更加理性、也更加長遠的投資哲學。

评分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投資書籍,不僅僅是教授你如何賺錢,更重要的是塑造你的思維方式。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並非提供一套標準化的買賣規則,而是引導你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基於深刻理解的投資體係。 書中關於“安全邊際”的闡述,讓我對其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價格摺扣,而是一種對企業內在價值的深刻認識,以及在不確定性麵前,為自己預留的緩衝空間。作者用瞭很多篇幅去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在眾多的市場聲音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短期情緒所裹挾。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巴菲特的投資秘訣,不如說是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更成熟的投資者,以及一個更具洞察力的人。

评分

讀這本書的經曆,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對談。書中的字裏行間,似乎都縈繞著那種特有的、不帶一絲浮誇的沉穩與洞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那些看似龐雜的投資理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藝術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公式或技巧,而是循序漸進地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價值投資框架,從最基礎的公司分析,到宏觀經濟的考量,再到心理素質的錘煉,每一個環節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仿佛是精心打磨的寶石,摺射齣恒久的光芒。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護城河”概念的闡釋,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理論名詞,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且極具說服力的案例,將其具象化,讓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優秀企業在競爭中擁有可持續優勢的重要性。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實踐者的接地氣,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會不自覺地被捲入到那種思考的洪流中,仿佛自己也置身於奧馬哈的辦公室,傾聽著股神的心聲。

评分

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曾以為對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已有相當的瞭解。畢竟,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財富和智慧。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想法。作者以一種近乎“解剖”的方式,將巴菲特那些被奉為圭臬的原則,層層剝開,展現齣其背後深厚的思考邏輯和實踐智慧。 我尤其著迷於書中關於“商業模式”的分析,那是一種超越數字的洞察力,是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深刻挖掘。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買什麼”,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他鼓勵讀者去研究那些真正偉大的公司,理解它們是如何通過獨特的商業模式,在長期的競爭中脫穎而齣,並為股東創造持續價值的。這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教育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投資建議,更在於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