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通識》一書是作者包剛升在復旦大學政治學課程講義的基礎上修改潤色而成的,力求成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淺齣的政治學普及作品,旨在讓您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政治學的常識,加深對中國與世界政治的認知,逐步養成係統的政治思考能力。具體來說,本書試圖介紹和探討政治學領域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與重大議題。
包剛升編著的這本《政治學通識》試圖跟您一起 探討政治領域的重大問題,比如古希臘人如何理解政 治?孔子與韓非的政治觀有何不同?身處荒島的眾人 如何構建閤理的政治秩序?從哲學到博弈論,政治學 走過怎樣的路?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和社會主義分彆 主張何種政治觀點?論戰焦點何在?如何理解現代國 傢?如何解讀**構建和**能力等時髦概念?** 範圍內有哪些主要的政體類型?不同政體的政治邏輯 是什麼?如何理解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樣性?為什麼政 治製度很重要?國王可以強拆嗎?憲法和法律在政治 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為什麼有的**實現瞭成功的 民主轉型,而有的**則沒有?選民根據什麼來投票 ?為什麼非暴力不閤作運動能奏效?為什麼不同** 的政治文化差異如此之大?民主可以跨文化移植嗎? 什麼是民族主義?怎樣解讀族群政治與族群衝突?如 何理解政治生活中的暴力現象?內戰何以發生?私人 部門與公共部門如何實現有效治理?什麼是經濟增長 的政治學?如何理解政治學研究的常見誤區?什麼是 真正的政治科學研究?
包剛升,浙江海寜人,執教於復旦大學**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2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曾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從事訪問研究,其學術專著《民主崩潰的政治學》獲評“《新京報》2014年年度社科書”及“《紐約時報》2014年19本中文好書”。
**講 什麼是政治?
1.1 政治是**興衰的關鍵
1.2 中國人的政治觀
1.3 孔子與韓非政治觀的分野
1.4 古希臘人如何理解政治?
1.5 西方的現實主義政治觀
1.6 理解政治的當代觀點
【**閱讀書目】
第2講 政治學:智者如何思考?
2.1 島嶼的寓言:誰之統治?何種秩序?
2.2 什麼是政治學?
2.3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傳統
2.4 從“黑暗時代”到啓濛時代
2.5 經驗研究範式的興起
2.6 從政治科學到研究範式的多樣化
【**閱讀書目】
第3講 意識形態大論戰
3.1 政治觀點背後的意識形態
3.2 現代意識形態的興起
3.3 什麼是自由主義?
3.4 古典自由主義的大師們
3.5 自由主義的演進與嬗變
3.6 新古典自由主義的復興
3.7 什麼是保守主義?
3.8 撒切爾夫人改革與裏根革命
3.9 什麼是社會主義?
3.1 0從民主社會主義到新工黨
3.1 1意識形態論戰的場域
【**閱讀書目】
第4講 政治生活中的**
4.1 世界版圖上的**
4.2 **起源的邏輯:安全與暴力
4.3 從封建主義到現代**
4.4 理解**的不同維度
4.5 **理論的不同流派
4.6 **構建與**能力
4.7 **能力的不同視角
【**閱讀書目】
第5講 不同的政體:民主、威權與極權
5.1 **視野中的政體類型
5.2 什麼是民主政體?
5.3 民主政體的治理細節
5.4 民主模式的多樣性
5.5 民主的悖論與被誤解的民主
5.6 威權主義政體的邏輯
5.7 極權主義政體的邏輯
【**閱讀書目】
第6講 政府結構與政治製度
6.1 如何理解政府機構?
6.2 政治係統與官僚係統的比較
6.3 政府形式:議會製、總統製與半總統製
6.4 議會製“大戰”總統製
6.5 公民投票與選舉行為
6.6 不同選舉製度的邏輯
6.7 如何理解現代政黨?
6.8 政黨體製的不同類型
6.9 央地關係:聯邦製與單一製
6.10 製度設計與憲法工程學
【**閱讀書目】
第7講 法治與公民權利
7.1 國王可以強拆嗎?
7.2 政府有權捕殺禽類嗎?
7.3 憲政與憲法的基本問題
7.4 憲政與司法審查
7.5 法律體係與司法係統
7.6 公民權利與《世界人權宣言》
【**閱讀書目】
第8講 民主轉型的政治邏輯
8.1 民主轉型遭遇僵局?
8.2 如何理解民主轉型?
8.3 民主史:從雅典、英國到現代
8.4 現代化導緻民主化?
8.5 驅動民主轉型的階級力量
8.6 政治文化重要嗎?
8.7 影響轉型的**因素
8.8 轉型政治中的精英行為
【**閱讀書目】
第9講 如何參與?為何抗爭?
9.1 什麼是政治參與?
9.2 政體類型與政治參與
9.3 投票與選舉權的普及
9.4 獨自打保齡?
9.5 社會運動與非暴力抗爭
9.6 如何理解社會運動?
9.7 市民社會理論
【**閱讀書目】
**0講 政治文化真的起作用嗎?
10.1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10.2 托剋維爾論政治文化
10.3 阿爾濛德與公民文化
10.4 英格爾哈特: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10.5 社會資本理論的興起
【**閱讀書目】
**1講 民族主義與族群政治
11.1 什麼是民族主義?
11.2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理論
11.3 民族**與族群政治
11.4 族群政治與政治發展
【**閱讀書目】
**2講 暴力、革命與內戰
12.1 政治的兩幅圖像
12.2 政治暴力與常見的暴力現象
12.3 政治暴力的類型與邏輯
12.4 **與社會革命
12.5 內戰的理論解釋
【**閱讀書目】
**3講 經濟增長與**治理的政治學
13.1 蛋糕政治定律
13.2 作為微觀基礎的經濟人假設
13.3 私人部門治理
13.4 公共部門治理
13.5 激勵結構與經濟增長
13.6 腐敗的政治經濟學
【**閱讀書目】
**4講 如何做政治科學研究?
14.1 你憑什麼相信?
14.2 新聞報道中的事實與觀點
14.3 社會科學研究的常見謬誤
14.4 什麼是科學與科學方法?
14.5 社會科學需要探索因果關係
14.6 社會科學與變量語言
14.7 比較研究的主要方法
14.8 社會科學研究的不同類型
14.9 “研究九問”與“洋八股”
【**閱讀書目】
後記
我花瞭很長時間纔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它對基本概念的闡釋極其透徹,簡直就是為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領域的初學者量身定做的一本“入門嚮導”。作者似乎深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道理,從最基礎的權力、主權、國傢這些核心要素入手,沒有急於展示那些復雜的理論模型或晦澀的學派爭論,而是用非常生活化、易於理解的語言和恰當的例子,將這些抽象的政治學工具拆解開來,讓讀者能夠輕鬆“上手”。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政治閤法性”那一章節的處理方式,它沒有直接拋齣韋伯的經典分類,而是通過對比不同曆史時期政權更迭的案例,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為什麼人們會服從統治”,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遠比死記硬背定義有效得多。可以說,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堅固的橋梁,連接瞭大眾常識與嚴謹的學術世界,使得復雜的政治現象不再高不可攀。
评分坦白說,我原本擔心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卻齣乎意料地富有洞察力和批判性。作者在陳述既有理論時,從不采取盲目贊美的態度,反而總能在關鍵點上提齣尖銳的質疑,引導讀者進行深層次的哲學反思。這種不妥協的學術精神,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在討論“效率”與“公平”的永恒矛盾時,作者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將兩者對立起來,展示瞭政治決策的內在睏境,並鼓勵讀者思考,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價值排序。這種“帶著問題去閱讀”的體驗,遠比被動接受結論要來得刺激和有價值。這本書教會我的不是“應該相信什麼”,而是“應該如何有條理地質疑和思考”,這對於培養獨立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來說,是無價的財富。
评分這本書的作者似乎對曆史有著一種近乎偏執的尊重。我發現書中引用瞭大量從古希臘城邦到近現代福利國傢的曆史案例,而且這些案例並非簡單地作為點綴,而是作為檢驗和發展理論的活教材。書中對亞裏士多德的公民觀與霍布斯的自然狀態論進行對比時,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剖析不同時代社會背景對政治思想的塑造作用。這種強烈的曆史縱深感,讓整本書的論述避免瞭空中樓閣式的空泛,而是紮根於人類政治實踐的真實土壤。特彆是對冷戰後國際關係理論演變的那部分論述,作者巧妙地將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爭論,置於蘇聯解體這一曆史拐點下進行審視,這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論衝突瞬間變得鮮活和緊迫起來。對於想瞭解政治學是如何“生長”齣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其寶貴的曆史視野。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得很有格調,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簡潔的銀色字體,初看之下就給人一種莊重而又不失現代感的感覺。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觸感光滑,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裝幀的厚度適中,拿在手裏有一定的分量,讓人覺得內容充實,物有所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脊的設計非常紮實,翻閱時沒有齣現鬆動或脫膠的跡象,這對於經常翻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從側麵反映齣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的嚴謹態度。整體而言,這本書的物理呈現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是那種讓人願意擺在書架上,時不時拿齣來翻閱的類型,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具有一定審美品味的物品。它的外在美學與內在的學術氣質是相得益彰的。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組織邏輯性強到令人稱奇,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樣堆砌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圖。從宏觀的國傢層麵,自然過渡到中觀的製度分析,最後深入到微觀的個體行為層麵,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這種結構安排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始終保持對全局的把握,不會在細節的泥潭中迷失方嚮。例如,在討論選舉製度時,作者並沒有孤立地講解比例代錶製或多數代錶製,而是將其置於“代錶性與治理效率”的衝突背景下進行比較分析,這讓讀者立刻明白不同製度背後的價值權衡。這種“放在大圖景中理解局部”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係統性和實用性。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新聞報道的角度都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不再是零散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夠迅速將其歸類到已有的理論框架之中,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