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演員每創造一個角色,就是在舞颱上創造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部。這種人類精神一定要在身體、心理、情感等各方麵都可以看到。而且,還一定要是...的。這就是人物的靈魂。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演技六講》一書誕生於1933年,被認為是舉世第—本關於斯坦尼體係的著作,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還早問世三年。波列斯拉夫斯基在美國的導演和教學活動直接影響瞭數百名演員,培養齣一批戲劇和電影界的領軍人物。本書是其畢生錶演理論之集大成,被視為從斯坦尼體係到美國方法派的重要裏程碑,八十餘年來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經典錶演教材。在中國,本書自1937年首次翻譯齣版後,對中國幾代演員産生瞭深遠影響。
本次齣版的《演技六講:創造角色的靈魂》(增訂紀念版)在鄭君裏先生經典譯本基礎上,特彆增訂瞭首次公開的構成“演技六講”雛形和重要語境的23篇珍貴演講,及斯坦尼體係重要傳播者烏斯彭斯卡婭的4篇錶演課講義。
波列斯拉夫斯基的錶演理念與斯坦尼一脈相承,強調培養和運用想象力,使之服務於演員對內心生活的體現。本書對斯坦尼體係的核心原則進行瞭提綱挈領的講解,為演員打開從內心體驗到性格塑造的大門,從而創造齣角色的靈魂。
作者將畢生錶演、導演經驗提煉總結,從戲劇的基本要素入手,從15個層麵遞進地提齣關於“創造性戲劇”和“有創造性的演員”的觀點,闡述瞭創造高於現實的美妙“幻覺”的戲劇理想及從事專業錶演的必備技能。
當大師遇到“奧菲利婭”,戲劇理想的火焰熊熊燃燒。導演與錶演初學者“上演”瞭一齣六幕戲劇,生動有趣、酣暢淋灕,猶如嚮錶演事業獻上的一封浪漫情書。
《演技六講:創造角色的靈魂》(增訂紀念版)是波列斯拉夫斯基畢生錶演與戲劇理論的大成之作,對方法派的形成産生瞭重要影響。初版於1933年的《演技六講》以英語寫成,以導演和錶演初學者的對話形式,從注意力集中、情緒的記憶、戲劇的動作、性格化、觀察、節奏六個方麵生動活潑地闡述瞭錶演的基本理念,至今再版不斷,並被譯為西、葡、意、土、波蘭等十幾種語言。此次中譯本在鄭君裏先生經典譯本的基礎上進行瞭大幅增訂,如作者嚮美國公眾闡述斯坦尼體係的23篇演講,這為其後來提煉“演技六講”提供瞭重要語境。
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作者在美國實驗劇院的重要閤作夥伴瑪麗亞?烏斯彭斯卡婭的4篇錶演課講義。因此,本書可說是瞭解現代錶演方法從斯坦尼體係發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據,更是今天的錶演和戲劇學習者的必讀文本。
波列斯拉夫斯基影響瞭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影響著整個戲劇界連同電影界。這是波列斯拉夫斯基的功勞。
——斯特拉?阿德勒,美國演員、錶演教師
波列斯拉夫斯基是美國戲劇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他把斯坦尼理念帶到瞭美國的戲劇舞颱上。我無法想象沒有他,今天會是什麼樣子。
——李?斯特拉斯伯格,美國演員、導演
這六講錶麵上簡單又輕鬆,實則深刻而中肯。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不論是錶演初學者還是知名演員,都會從這本書中獲得激勵。
——亞力剋?吉尼斯,英國演員、奧斯卡終身成就奬得主
波列斯拉夫斯基影響瞭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這些人如今已成為斯坦尼在美國的代言人,影響著整個戲劇界連同電影界。這是波列斯拉夫斯基的功勞。
——斯特拉·阿德勒,美國演員、錶演教師
波列斯拉夫斯基是美國戲劇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他把斯坦尼理念帶到瞭美國的戲劇舞颱上。我無法想象沒有他,今天會是什麼樣子。
——李·斯特拉斯伯格,美國演員、導演
這六講錶麵上簡單又輕鬆,實則深刻而中肯。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不論是錶演初學者還是知名演員,都會從這本書中獲得激勵。
——亞力剋·吉尼斯,英國演員、奧斯卡終身成就奬得主
作者:(美國)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 譯者:鄭君裏;吉曉倩
(美)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導演、演員、錶演教師。1889年生於波蘭,1908年進入莫斯科藝術劇院,跟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學習錶演,是該劇院第—工作室的初創成員之一,曾任導演和負責人。20世紀20年代移民美國,在百老匯導演舞颱劇。1923年在紐約創建美國實驗劇院,被視為在西方傳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係的第—人,李?斯特拉斯伯格、斯特拉?阿德勒、哈羅德?剋勒曼等都是其學生。30年代成為好萊塢知名的導演,代錶作有電影《麵紗》《悲慘世界》等。1937年,在拍攝《陳夫人的臨終》時因心髒病發,於洛杉磯去世。
鄭君裏(1911—1969),導演、演員、文藝理論傢,中國第三代導演中學養深的一位。導演代錶作有《一江春水嚮東流》(與蔡楚生閤導)、《烏鴉與麻雀》《我們夫婦之間》《宋景詩》《林則徐》《聶耳》《李善子》等。著作有《現代中國電影史》《角色的誕生》《畫外音》等,譯著有《演員自我修養》等。
吉曉倩,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係碩士,《世界電影》雜誌副編審。獨立譯著有《導演思維》《受難中的激情:卡爾?德萊葉的生平和電影》等。與人閤譯《天纔的陰暗麵:懸念大師希區柯剋的一生》《湍流與靜流:電影中的節奏設計》等書。另在《世界電影》《環球銀幕》《電影藝術》上發錶過多篇譯文。
第—部分 演技六講
譯者序………………………………………………………… 003
第—講 注意力集中…………………………………………… 006
第二講 情緒的記憶…………………………………………… 017
第三講 戲劇的動作…………………………………………… 032
第四講 性格化………………………………………………… 044
第五講 觀察…………………………………………………… 064
第六講 節奏…………………………………………………… 074
第二部分 在公主劇院的講座
引言……………………………………………………………… 091
何謂戲劇?……………………………………………………… 097
何謂劇本?……………………………………………………… 101
何謂觀眾?……………………………………………………… 105
何謂演員?……………………………………………………… 110
何謂舞颱設計師?……………………………………………… 112
何謂戲劇作麯傢?……………………………………………… 116
何謂戲劇中的集體創作?……………………………………… 121
何謂戲劇演齣?………………………………………………… 127
何謂機械式的演齣?…………………………………………… 129
何謂創造性戲劇演齣?………………………………………… 131
有創造性的演員的資質………………………………………… 133
“活在角色裏”是什麼意思?………………………………… 135
什麼是“精神集中”?………………………………………… 137
何謂精神的或情緒的記憶?…………………………………… 145
怎樣在準備角色時調動情緒的記憶?………………………… 148
第三部分 在美國實驗劇院的講座
第三講…………………………………………………………… 155
第五講…………………………………………………………… 163
第六講…………………………………………………………… 172
第七講…………………………………………………………… 177
第八講…………………………………………………………… 186
第九講…………………………………………………………… 192
第十講…………………………………………………………… 201
第十一講………………………………………………………… 207
附錄 瑪麗亞?烏斯彭斯卡婭的錶演課
1954年10月…………………………………………………… 221
1954年11月…………………………………………………… 227
1954年12月…………………………………………………… 233
1955年1月…………………………………………………… 240
中英文術語對照錶……………………………………………… 246
齣版後記………………………………………………………… 248
演員的錶現手段是他的聲音、動作、感情—而不是寫在紙上的字。單以演員的地位來說,我是不配,而且是不必執起筆來。
傳說西登斯夫人(Sarah Siddons)演《麥剋白》(Macbeth),觀眾中往往有人暈過去;薩爾維尼(Tommaso Salvini)演《奧賽羅》(Othello),也驚天地泣鬼神;他們對這兩個角色所寫下的論文卻非常平凡。但有什麼關係呢?他們的演技依舊成為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近代演齣之有力的傳統。
有修養的天纔尚且如此,何況是一些庸俗的演員?假使我夢想過從天纔的著作中追尋一些演員工作的啓示,那麼我現在做到的也不過是搬字過紙的平庸工作而已。
自來批評傢寫演技的論文比演員自身寫得多,演員在文字上的貢獻也遠遜於在舞颱上。但,他們大的貢獻已隨著時間消逝瞭。幸運的西登斯夫人隻在倫敦圖書館裏留下些贊美的零簡,更幸運的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也不過在初期的電影裏留下瞭破碎的形象,那麼像塔爾馬(Fran?ois-Joseph Talma)、肯布爾(Fanny Kemble)、歐文(Henry Irving)、科剋蘭(Beno?t-Constant Coquelin)等人能夠把自己的造詣留在紙上讓後學者吟玩,倒不僅是他們自己的,而且也是我們的幸運。
這幾位一代名優的遺範自然值得後學者遵循。但從一般看來,與其說他們想為後學者闡明錶演技術的法則,毋寜說他們想創造自己的演技哲學。演員錶演某種情感是否需要有切身的經驗;他是否要運用真的情感去錶演;演技是要跟生活接近還是隔離—這些問題他們都已藉重自己的經驗給齣不同的答案瞭。自然,我們得到瞭幾個寶貴的基本原則,可是並沒有接觸到技巧的要素。
《演技六講》的目的,如艾薩剋斯(Edith J. R. Isaacs)在原序裏所說,就是代演員選擇一切必要的工具,再指示他應用這些工具的方法。
作者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說過:演員的藝術是教不瞭的。他生來就得有纔能;但是把他的纔能襯托齣來的技術是可以教的,而且非經教授不可。所謂技術,不外是指完全實際的,人人可得而有的東西。
技術的基礎是演員的形體訓練,但這還不是作者所謂的“技術”。他把身體的訓練譬作調整一件樂器。他說:就算是調整得完善的一把小提琴,假使沒有音樂傢去演奏,它也不會自動地奏齣樂聲來的。理想的演員一定要在取得一個“情感製造者”或創造者的技術以後,在能夠遵循傑斐遜(Joseph Jefferson)的訓誡,“內心要熱烈,頭腦要冷靜”以後,他的裝備纔可謂是到傢。這一點辦得到嗎?自然辦得到的。不過是要我們把人生看作兩個不同的步驟所湊成的一個連貫的順序:一步是“問題”;一步是“動作”。第—步,演員先要瞭解他當前所麵臨的問題。然後,意誌的火花再把他推入動態的動作之中。一個演員處理一個角色的方法,起先是隻要能夠在登場後的五百分之一秒內,把頭腦冷靜下來,認清當前的問題;隨後在第二個五百分之一秒,也許是五秒或十秒鍾的五百分之一內,把自己很熱烈地投入情境所需要的動作中,他也就取得瞭完全的演技。
即知即行,這就是演技的單純而正確的真理。這不是太簡單瞭嗎?是的,真理往往是簡單的。讀者隻要花幾小時的工夫便可以把它讀完瞭,在譯者也不過是費去幾百小時的工夫。可是譯者自己覺得是談不到理解它的,因為它不是文藝作品,而我們又都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實踐。作者希望我們能夠像書中的女孩子一樣,很用功,很有悟性。但他講瞭一節以後,卻讓她實踐一兩年再來。他說這種事業需要我們花上畢生的精力,同時也值得我們把畢生貢獻給它。
末瞭,我想介紹一點兒作者的履曆。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原籍是波蘭,在莫斯科藝術劇院(Moscow Art Theatre)做過演員,在該劇院的第—工作室當過導演;後在美國實驗劇院(American Laboratory Theatre)當導演,同時在百老匯和好萊塢也導演過不少戲。他的電影作品到過中國的有《拉斯普京與女皇》(Rasputin and the Empress,1932)、《亡命鴛鴦》(Fugitive Lovers,1934)、《13 號接綫員》(Operators 13,1934)等。他還導演過《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1935),當過《復活》(We LiveAgain,1934)的錶演指導。
這篇序有一小部分是吸取艾薩剋斯女士的意見,譯者未便掠美。又,書中(特指本書第—部分)的注解是譯者所加,當初原想聊作瀏覽自修之助,現在隻好將這些未詳盡的參考,自愧地搬到讀者麵前。
對於斯坦尼體係在美國的初傳播,作為斯氏弟子的波列斯拉夫斯基貢獻卓著。1923年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次訪美期間,波氏在紐約開辦瞭一係列講座,第—次嚮美國公眾闡述斯坦尼體係。此後,作為美國實驗劇院的創始人與核心教師,他的教學活動對數百名美國演員産生瞭深刻影響,其中有些人在之後的十年間成長為戲劇界的領軍人物,並把建立在斯坦尼體係上的錶演方法薪火相傳。
1933年,波氏闡述斯坦尼體係核心原則的《演技六講》在美國齣版,被認為是舉世第—本關於斯坦尼體係的著作,甚至比斯氏自己的《演員自我修養》還早問世三年。該書不僅成為美國戲劇從業者入門斯坦尼體係的主要途徑,更對方法派的形成影響重大。
《演技六講》自初版後至今再版不斷,並先後被譯為漢語、捷剋語、挪威語、印尼語、土耳其語、葡萄牙語、波斯語、波蘭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十幾種語言。由鄭君裏先生翻譯的中譯本於1937年首次齣版,此後數次再版,影響瞭幾代中國演員。
此次中譯本在鄭先生經典譯本的基礎上進行瞭大幅增訂,如由吉曉倩老師翻譯的波氏的23篇演講和烏斯彭斯卡婭的4篇講義。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對專有名詞(人名、作品名和術語)按照現在通用的譯法進行瞭統一,對引自莎士比亞劇本中的颱詞采用瞭硃生豪先生的譯本,對通篇文字進行瞭少量潤色,增加瞭中英文術語對照錶等。
若讀者在閱讀時發現有編校上的疏漏之處,歡迎您隨時聯係我們,批評指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