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破山海明禪師語錄(上下冊)
:46.00元
作者:釋道堅 校注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801238450
字數:320000
頁碼:7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
內容提要
本書點校,以破山海明禪師住持的重慶梁平縣雙掛堂禪院於乾隆庚辰年(1760)所齣木刻為底本。此版本為耶湘印伊等編輯,經雙桂印綬訂閱,簡稱雙桂堂本,共二十一捲,附破山禪師年譜一捲,總為二十二捲。這是一個內容上沒有經過刪改的版本,如書中仍保留清朝所忌“大明”、以“妖氛”以及“酒山肉案”等語句指代清朝,基本能體現破山禪師的原本精神風貌和語言風格。
本文主要進行三項工作:一是標點,本書參考昭覺寺本佚名者的句讀,梁平縣田光國老先生對本書的標點做瞭大量的工作。二是校勘。三是注釋,僅對難點略作注釋。然不詳之處難免,點校及注釋疏誤之處,敬請方傢指正。
目錄
上冊
凡例
序
捲一 上堂一
捲二 上堂二
捲三 上堂三
捲四 上堂四
捲五 上堂五
捲六 小參一
捲七 小參二、示眾、規約
捲八 機緣
捲九 法語上
捲十 法語中
捲十一 法語下
捲十二 拈古、頌古、聯方偈
下冊
捲十三 書
捲十四 題贊
捲十五 示偈一
捲十六 示偈二
捲十七 自贊
捲十八 雜偈
捲十九 贈
捲二十 雜偈、佛事、歌、疏、序、銘、跋
捲二十一 行實、行狀、塔銘
年譜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中國文學和哲學跨界聯係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古典美學思想。禪宗的簡潔、留白、直指人心,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和詩歌精神是高度契閤的。語錄中那些簡短精悍的句子,本身就是極好的文學作品。它們褪去瞭冗餘的形容詞和復雜的邏輯鏈條,隻留下事物最本質的形貌和力量。這種“去裝飾化”的語言風格,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浮誇之風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閱讀它,就像是在一個喧囂的市場中找到瞭一處寜靜的角落,得以淨化自己的語言感受力。我甚至開始嘗試將書中的某些概念融入到我的寫作練習中,去追求那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對於那些不僅對宗教感興趣,也對傳統美學和古典文風有追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是不可被忽視的。
评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枯燥的宗教文本,畢竟“語錄體”的書籍常常顯得刻闆而難以親近。然而,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以及譯者或編者在注釋上下的功夫,徹底顛覆瞭我的印象。它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適當地加入瞭對一些晦澀概念的解釋,但又絕不喧賓奪主,使得初學者也能大緻跟上思路。我最欣賞的是,其中一些篇章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往往是通過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引齣關於萬法唯識的宏大命題。這種由小及大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它不是空泛地談論“真如”,而是讓你在處理日常瑣事中去體會“真如”的流變。比如關於“吃飯、睡覺、擔水、劈柴”的開示,被闡述得如此富有詩意和力量,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每天機械重復的生活。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讓佛法“落地生根”,而不是停留在書架的高處。
评分這本關於宋代高僧的語錄集,內容之精煉,文字之古樸,著實讓人愛不釋手。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能感受到禪師在那個特定曆史背景下,對佛法真諦的深刻洞察與不懈探尋。書中對心性的剖析,並非高懸的理論說教,而是融入日常生活、言談舉止之間的點滴智慧。我尤其欣賞其中對“空”與“有”辯證關係的闡述,它沒有陷入二元對立的窠臼,而是展現齣一種圓融無礙的境界。比如,關於修行中的“放下”,很多書會強調徹底的斷捨離,但在這裏,禪師卻教導如何在執著中看到不執著的可能性,這對於現代人處理復雜人際關係和內心矛盾,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閱讀過程中,常常需要停下來,細細咀嚼某一句看似平淡卻蘊含韆鈞之力的開示。那些看似尋常的對話場景,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於古老的禪林之中,親聆教誨。對於任何一個真正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的人來說,這不是一本可以“讀完”的書,而是一本需要“伴隨”一生的寶典。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佛,而是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更清醒、更自在的人。
评分我最近在深入研讀一些關於中國佛教史的著作,這本書的視角獨特,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微觀切入點。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記錄瞭某位大德的言行,更像是一部生動的“禪宗行為藝術史”。那些語錄的語境,很多時候需要結閤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佛教內部的流派之爭去理解。比如,某次對某位地方官員的開示,那種針鋒相對卻又暗含慈悲的交鋒,極具戲劇張力。我發現,很多現代佛學研究者津津樂道的“機鋒”,其實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被運用得齣神入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保留瞭原始的“場域感”,你讀到的不是經過後人潤飾和過度解讀的文本,而是直擊人心的原始聲音。尤其是在談及“明心見性”時,禪師的迴答往往齣人意料,跳齣瞭窠臼,讓人在“意料之外”獲得豁然開朗的體驗。對於那些對傳統公案和禪宗棒喝藝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展現瞭禪宗最鮮活、最富有生命力的那一麵。
评分這套上下冊的編排,體現瞭對讀者學習路徑的周到考慮。上冊似乎更側重於基礎的辨析和對“見性”的引導,語言相對直接,是入門的基石。而下冊則明顯深入到瞭更細緻的禪定觀照和應對復雜境界的法門,內容也更加深邃,需要結閤上冊的理解纔能體會其妙處。這種循序漸進的結構,使得讀者在吸收知識時不容易感到疲憊或迷失方嚮。我注意到,在某些關鍵的轉摺點,作者(或編者)會非常剋製地使用批注,將解釋的權利更多地留給瞭讀者自己去體悟。這種“不替讀者想得太盡”的態度,恰恰是對禪宗精神最好的尊重——真正的領悟,必須是自我掙紮和自我超越的結果。因此,我建議初讀者可以先帶著問題去讀,帶著睏惑去翻閱,你會發現,很多問題的答案,其實在你閱讀的過程中,已經悄然生成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