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金術士:三大央行行長如何拯救危機中的書圖書

煉金術士:三大央行行長如何拯救危機中的書圖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希望阶梯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8793
商品编码:1942363051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

 

l 《煉金術士》以清晰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描述瞭銀行的前世今生。

l 與《大而不倒》《金融》《當音樂停止之後》並稱“洞察金融危機讀書”。

l 將有權勢的三大央行行長置於“煉金術士”的曆史隱喻之下,該書的視野已遠遠越過瞭單純的金融市場範疇。

l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巴曙鬆領銜翻譯。廣發基金總經理林傳輝作序。美國職業投資經理人,書《金融》作者利雅卡特·艾哈邁德、美國經濟學傢,書《當音樂停止之後》作者艾倫·布林德、《華爾街日報》財經記者,書《拯救華爾街》作者羅傑·洛溫斯坦、《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書《富可敵國》作者塞巴斯蒂安·馬拉比聯袂。

l 廣發基金與湛廬文化攜手打造前瞻視野的“資本瞭望譯叢” 重磅力作。

內容簡介

 

 2007年8月,幾乎是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三個尚未被公眾熟知的人忽然間成瞭上具有權勢的人物。他們就是上三位重要央行的: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剋、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和歐洲央行行長讓-剋勞德·特裏謝。

  《煉金術士》講述的就是這三位具有權勢的央行行長攜手各國央行,動用數萬億的美元、英鎊、歐元,以規模和速度,穩定瞭一波又一波危及金融體係危機的故事。

  《煉金術士》書從17世紀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講起,那裏見證瞭銀行的誕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銀行傢不斷磨礪,逐漸成為影響的重要力量。


作者簡介

 

尼爾·歐文

《紐約時報》經濟通訊記者。

曾任《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同時是該報Wonkblog網站的財經編輯。2007—2012年,作為該報的跟隊記者,他采訪瞭美聯儲和各國央行,文章涉及金融危機、經濟蕭條以及之後的連鎖睏境,産生瞭極大的反響。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MBA學位,是經濟和財經新聞奈特-白芝浩奬學金項目(Knight-Bagehot Fellow)獲得者。



[譯者介紹]

巴曙鬆

巴曙鬆香港交易及結算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傢,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並兼任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香港特彆行政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商務部經貿政策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專傢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證監會並購重組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十三五”國傢發展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等。

精彩書評

 

[各方贊譽]

經濟學者尼爾·歐文所寫的《煉金術士》一書,將西方現代金融行業置於“煉金術”這一宏大的曆史隱喻之下,研究其跌宕起伏的曆史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書的視野已遠遠越過瞭單純的金融市場範疇。

林傳輝

廣發基金總經理

如果你想清楚瞭解現時所經曆的金融危機,就一定不要錯過尼爾·歐文的《煉金術士》這本書,本書還原瞭金融危機的眾生相,並以富有吸引力的筆觸娓娓道來。化的視角帶來瞭驚艷的視覺享受和全新的思考維度,這將完整闡述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

利雅卡特?艾哈邁德

美國職業投資經理人,書《金融》作者

在讀到《煉金術士》這本書之前,你可能認為銀行學是枯燥乏味的。但閱讀本書你會發現,關於銀行的故事也能兼具吸引力、娛樂性和啓發性。你還能要求什麼彆的呢?

艾倫·布林德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美聯儲前副主席,書《當音樂停止之後》作者

大部分人關注金融危機時總是會聚焦於大傢熟知的三個政府管理者:美國的伯南剋、保爾森還有蓋特納。而《煉金術士》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顛覆瞭傳統觀念,抓住瞭危機的真正本質。尼爾·歐文以精細的筆觸,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危機在國傢間蔓延,就好像中世紀的瘟疫一樣。他嚮銀行傢們有力地證明瞭,在21世紀的自由市場,銀行須團結在一起纔能達成期待已久卻遲遲無法實現的經濟軟著陸。如果要給這本書一個評價的話,它應該以輕鬆卻富有見地的姿態同利雅卡特?艾哈邁德的《金融》一道,擺在銀行學的書架上,等你靜靜欣賞。

羅傑·洛溫斯坦

《華爾街日報》財經記者,書《拯救華爾街》作者

尼爾·歐文深知金錢的秘密,他站在曆史的角度,以記者的口吻講述這其中的玄機。《煉金術士》不僅重新闡述瞭金融危機,它還關於信任、狂妄與精於世故的荒唐,這簡直稱得上是人類史上的傳說。

塞巴斯蒂安·馬拉比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書《富可敵國》作者


目錄

 

譯者序 對一嚮神秘的發達經濟體銀行及其行長 嘗試“祛魅”的探索之作

巴曙鬆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博士生導師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傢


序 “煉金”捲軸 博弈再現 ——重審經濟危機史

林傳輝

廣發基金總經理


引 言 打開水龍頭

“我們都沒經曆過這種情況。就好像從來都是隻要擰開水 龍頭,水就會流齣來,而現在卻不齣水瞭。”這是一個十 分的隱喻:在那,銀行體係中的流動性的確消失 瞭。歐元、美元、英鎊不再像水龍頭裏的水一樣唾手可得......


部分 煉金術士的誕生1656 —2006

01 約翰尼·帕姆斯丘奇與銀行的誕生

上傢銀行的誕生

他們成為現代煉金術士


02 朗伯德街、大不列顛準則、白芝浩原則

為什麼朗伯德街會存在

白芝浩原則


03 有名無姓俱樂部

一個沒有銀行的美國

華爾街

美聯儲的創立

紮根在內心深處的厭惡


04 瘋狂,噩夢,絕望,混亂:當銀行兩次決策失誤時

可怕的惡性通貨膨脹

黑色星期四

脆弱的繁榮

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禍根

整個社會都在劫難逃


05 阿瑟·伯恩斯的苦惱

避免災難性的轉變是經濟政策的目標

“金發女孩經濟”


06 轉動馬斯特裏赫特的輪盤賭

統一歐洲貨幣

歐洲貨幣聯盟的誕生

歐洲不是美國

任歐洲銀行行長的任命

歐元,新貨幣的誕生


07 速水優,番茄醬和零利率政策的痛苦

“直升機伯南剋”

量化寬鬆政策

一個零利率政策的奇異新


08傑剋遜霍爾共識和“大緩和”

房價飆升的隱憂

金融危機的根源

“韆禧橋”效應


第二部分 金融大恐慌 2007—2008

09 三人委員會

緻力於歐洲一體化的特裏謝

研究大蕭條齣身的伯南剋

“獨裁者”默文·金

難以馴服的金融市場


10慘淡的聖誕節

減輕瞭危機嗎

金融加速器

市場瞄準瞭雷曼

“我們彆無選擇”


11金錢之牆

全的終貸款人

7 000 億美元問題資産救助計劃

政府為銀行買單

統一下調利率

經濟大跳水


第三部分 後危機時代 2009—2010

12 美聯儲的鬥爭

“審計美聯儲”

美聯儲在政治上的迴應

地方儲備銀行的遊說戰

伯南剋能否連任

反對審計美聯儲

大而不倒


13 希臘新奧德賽

隻有在退潮時,纔知道誰在裸泳

希臘救助計劃

“閃電崩盤”

救市如救火

“在亞洲開盤前”決策


14 默文·金的演講

內部“叛亂”

針綫街的勝利

後危機時代


15 QE2 的初次冒險之旅

復蘇之夏

令人睏惑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

遭到全反對的QE2?

決定實施QE2?

QE2的天?

疲憊的銀行傢


第四部分 第二波浪潮 2011—2012

16 菜刀、三巨頭以及杜維爾潰敗

三巨頭,希臘經濟的未來

“沙灘散步”

三巨頭再次登場

誰會是特裏謝的繼任者

“為瞭實現 3.31 億人的物價穩定”


17歐盟委員會主席

希臘債務重組

成也特裏謝,敗也特裏謝

歐洲一體化的一次“量子飛躍”


18逃逸速度

7 500 億英鎊的“震懾戰略”

絕望的時刻呼喚大膽的舉動

“我不會再去呐喊瞭”


19馬裏奧的

歐洲五國領導人大換血

為歐洲築建金錢之牆

歐元區遭遇政治分裂

以經濟為良方


結語 重迴大提頓

銀行的曆史其實也是文明的曆史:一點一點地探索,嘗試 著學會如何管理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日積跬步,嚮著更好的邁進。

精彩書摘

 

打開水龍頭

2007 年 8 月 9 日,在布列塔尼海岸邊,讓 - 剋洛德 · 特裏謝在聖 - 馬洛——他兒時的傢中醒來,準備在孫輩孩子們的陪伴中,開始 享受乘坐摩托艇閑遊的。這是他作為歐洲銀行行長忙碌一整年後,短暫的夏日休息時光。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 · 金也計劃度過一個悠閑的星期四: 從位於倫敦諾丁山附近的公寓齣發,前往城市南部的肯寜頓橢圓球場,觀看英 國國傢隊與印度隊的闆球比賽。唯有美聯儲主席本 · 伯南剋仍舊按計劃照常工 作:由保安特遣隊驅車,把他從位於美國國會山的聯排彆墅護送至財政部,在 那裏他將與財政部長亨利 · 保爾森(Henry Paulson)共進早餐,而伯南剋會喝 燕麥粥。正是以上三位央行行長將引領全度過此後 5 年的動亂時期。然而 這,這三人都沒能像計劃的那樣度過。

大約上午 7 點 30 分,特裏謝的電話響瞭,是歐洲銀行市場運營部主 管弗朗西斯科 · 帕帕蒂阿(Francesco Papadia)從位於法蘭剋福的央行總部打 來的。“我們遇到瞭一個問題。”帕帕蒂阿說道。

龐大的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宣布暫停從其管理的三個投資基金 中贖迴資金,因為這些基金大量投資於幾乎無法估值的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 證券。在銀行估算齣這些投資確切的價值之前,客戶的資金將被凍結。就其 本身而言,這個舉措影響不大:在全部資産中,這三個相對無名的基金僅持有 16 億歐元。

但這一聲明證實瞭歐洲銀行傢們擔憂的情況。數周以來,他們一直擔心 將在美國住房貸款上麵臨損失。據稱,在 2007 年早些時候還能夠自由交易的 抵押債券,到 7 月底就已經很難進行交易瞭。隨著越來越多拿到風 險貸款在坦帕、剋利夫蘭或鳳凰城買房的人發現自己無力償還貸款,建立在這 些貸款之上的所有假定便開始遭到質疑:也許所有那些 AAA 級證券並不是真 的 AAA 級?銀行投放大量資金購買的債券的實際價值是否值它們看起來的那 麼多?如果法國巴黎銀行不清楚自己管理的基金到值多少,其他銀行又怎 麼能知道自己所投資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真正價值呢?

“Credit”來源於拉丁語“creditus”,即信任,這並非毫無緣由。銀行幾乎 將評級的證券視為現金等價物,無論什麼時候需要更多的美元或歐元,銀行 都可以將持有的債券交付給另一傢銀行作為藉入資金的抵押品,從而確保它 們在任何時候都有恰好足夠的資金來履行義務。但是在 2007 年 8 月初,當用 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進行這種資金拆藉時,本來簡單的交換突然間變得很復雜。 問題不在於這些證券的價值低於其先前的價值——畢竟,銀行可以承擔這些損 失;而在於如果一傢銀行藉錢給街邊另一傢銀行,同時用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作 抵押,沒有人知道這個債券的價值到底低瞭多少以及它是否還能得到償還。

帕帕蒂阿及其工作人員定期與被稱為“貨幣市場聯絡小組”的 20 位主要 歐洲銀行的財務主管們談話,正如一位央行官員所說,該小組成員接連幾天都被警告“梗塞”即將來臨。就在這個星期四的上午,預言成真:在法國巴黎銀 行發錶聲明後,各傢銀行都將現金囤積起來,往常的現金供給迅速緊縮。德意 誌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歐洲經濟學傢托馬斯 · 梅耶(Thomas Mayer)告 訴《紐約時報》:“信任被動搖瞭。”後來,某大型銀行的一名管說:“我 們都沒經曆過這種情況。就好像從來都是隻要擰開水龍頭,水就會流齣來,而 現在卻不齣水瞭。”

這是一個十分的隱喻:在那,銀行中的流動性的確消失瞭。 歐元、美元、英鎊不再像水龍頭裏的水一樣唾手可得。曆史一次又一次地教育 我們,當銀行停業並開始囤積資金時,它們對所服務的實體經濟也將如此。如 果一位銀行傢不願藉錢給其他銀行傢,那麼,很可能也不願藉錢給需要用錢建 工廠或買房子的企業或傢庭。如果這種情況不加以控製,歐洲銀行之間的危機 可能會對經濟造成無法預知的破壞。突然之間,歐洲人習慣的夏末長假在 此時變得十分不閤時宜。

特裏謝指示帕帕蒂阿召集執行委員會,他需要與遍布歐洲的 6 名有權聯閤 部署央行資源(包括憑空創造歐元)的官員談話。位於法蘭剋福的歐洲 銀行的職員開始往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的彆墅或度假區打電話,安排緊 急電話會議。特裏謝通常把設有圍牆的中世紀海港小鎮聖 - 馬洛視為“世外桃 源”,在那裏他可以遊泳、品讀詩歌和哲學,但現在他卻要在這裏應對 21 世紀 次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初始階段。

上午 10 點,全體執行委員會成員都已在電話綫上。特裏謝強調道:“我們 可以做的就是提供流動性。”他堅稱,歐洲銀行須嚮銀行注入 歐元。他提議銀行履行其作為“後貸款人”的傳統角色,當私人銀行緊 縮資金時,介入銀行,而且要采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歐洲銀行將放棄 嚮銀行注入某一固定金額資金的慣例,而是嚮需要資金的銀行無限量提供 需要的歐元資金。在中歐時間下午 12 點 30 分,特裏謝及執行委員會所執行的 這一操作的技術術語為提供“全額獲配固定利率招標”(fixed-rate tender with full allotment),意思就是:“夥計們,過來拿錢吧。按照 4% 的利率,我們將 提供你需要的全部歐元。”約 49 傢銀行共獲得瞭 950 億歐元。


伯南剋的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給自己保留瞭一個市場席位,以監控金融市場的運 行情況。但在這個星期四東海岸的早上 6 點半,隻有很少幾位年輕員工正在值 班監控隔夜市場活動。消息花瞭幾個小時纔傳到正在科德角度假的紐約聯邦儲 備銀行主席蒂莫西 · 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以及準備和財政部長保爾森共 進早餐的伯南剋的耳中。

6 點 49 分,伯南剋收到一封來自美聯儲貨幣事務部門主管布萊恩 · 馬迪根 (Brian Madigan)的電子郵件:“您可能已經看到,一夜之間,市場又一次降價 齣清瞭。”並進一步匯報瞭市場的新動態。但馬迪根尚不瞭解歐洲銀行 的行動。將近半個小時後,當伯南剋的黑色凱迪拉剋由一名來自美聯儲自有的 警察部隊的軍官駕駛而加速行駛在獨立大道上時,伯南剋纔得知歐洲銀行 已經采取非常行動的消息。7 點 16 分,伯南剋收到瞭來自美聯儲新聞部官員 大衛 · 斯基德莫爾(David Skidmore)的電子郵件:“顯然,德意誌銀行有兩個 貨幣市場基金虧損瞭,歐洲銀行正在要約購買以美元計價的資産。我已經 跟路透社的格倫 · 薩默維爾(Glenn Somerville)聊過瞭,他已早早地前往財政部新聞發布室。”

但該郵件中的一些細節是的:應該是法國巴黎銀行而非德意誌銀行、 是有三個基金虧損而非兩個、是要約購買以歐元計價而非以美元計價的資産。 但其內容核心是正確的:歐洲銀行正以的方式乾預市場,而且伯 南剋通過路透社記者一篇報道中的混亂流言中看到瞭這一點。到 7 點半,他與 保爾森共進早餐時,將有大事發生的跡象已經很明顯,即使沒有人確切知道到底會發生什麼。

直到 8 點 52 分,伯南剋從美聯儲理事凱文 · 沃什(Kevin Warsh)的電子 郵件中得到瞭一個更準確的消息,沃什是美聯儲的主管人員之一,經常充當美 聯儲主席與金融市場和他國央行之間的溝通者。沃什整個早上都在打電話,他 在郵件中寫道:“歐洲銀行的這一舉措傳遞瞭兩個信號。首先,它們準備 提供流動性,以確保歐洲貨幣市場的平穩運行。其次,它們將以政策利率提供 流動性,並未將流動性短缺視為調整其政策立場的更根本原因。”美國人很快 就明白瞭,特裏謝試圖將歐洲銀行正在為金融體係采取的行動與為解決整 個歐洲經濟的潛在疲軟所采取的行動明顯區彆開來。


前言/序言

 

[譯者序]

對一嚮神秘的發達經濟體銀行及其行長嘗試“祛魅”的探索之作

巴曙鬆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博士生導師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傢


如果要給目前我們依舊立身其中的金融危機找齣一些的特點的 話,那麼,我認為需要排在前麵的特點之一就是,這次危機發端於通常被視為 是在金融體係中處於中心和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傢金融市場。而在此之前的 金融危機理論框架和金融危機研究中,通常的假定是,那些在金融體係中 處於相對不是十分重要的新興市場,或者說還不是十分成熟的金融市場,纔是 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主戰場。

 此次金融危機的這一特點也衝擊瞭發達市場通常在金融市場發展上的優越 感,引發瞭包括發達市場在內的金融體係的持續反思,同時自然也引來 瞭新興市場懷疑乃至批評的聲音。本書雖然一直努力對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祛 魅”,但實際上還是陷入瞭西方發達國傢自我中心的本位。而在此次危機中發 揮瞭重要影響力的一些新興經濟體(例如中國)以及一些在危機中發揮瞭重要 協調功能的組織(例如 G20)則著墨甚少、挖掘不多,這看來也是下一步金融治理和金融決策研究中需要彌補的短闆之一。

 要把握一次影響深遠的危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特定意義上說, 不同側麵的研究就如同我們在“摸象”,究竟大象是像一堵牆,還是一個柱子, 取決於我們選擇的角度。在眾多的角度之中,從央行行長的角度來分析,我覺 得是十分有特色的。

 從金融體係的發展來看,現代意義上的央行發展已有 300 多年的曆 史。幾個世紀以來,央行作為經濟體係中的重要一環,引人注目,也常常帶有 一些神秘色彩。本書作者即是從央行行長這個角度齣發,從一個記者的筆觸 視角,嘗試為讀者呈現 2007 年金融危機以來,英格蘭銀行、美聯儲和歐 洲銀行的層們上演的一幕幕大戲。他們往往身兼數任,既是執掌國傢金 融決策大權的專傢,又不得不成為捲入權力鬥爭中的政客,有時還被迫成為 大膽冒險的“賭棍”,還原瞭一個個多維度的,或者說是有血有肉的銀行行長。

 作者尼爾·歐文曾在《華盛頓郵報》擔任專欄作傢,同時在《華盛頓郵報》 的政策分析部門任經濟領域的編輯。在 2007— 2012 年這 6 年間,歐文負責 《華盛頓郵報》的經濟領域以及和美聯儲相關的報道,主導瞭對 2007— 2009 年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時政熱點的評論。作為一名財經記者,歐文 的評論領域還包括華盛頓地區的經濟發展、互聯網公司發展等熱點。憑藉的分析、犀利的點評,歐文成為美國經濟界近年來聲名鵲起的財經評論專傢。這種記者視角,也使得本書更為通俗易懂,並且不拘泥於具體的金融決策理論 框架。在他看來,央行行長作為“點紙成金”的政策製定者,雖然秉承著相同 的理論齣發點,但在麵對經濟難題時也會産生激烈的分歧,終他們會因配方 的不斷改變而煉齣“金子”還是“石頭”,實在難以預判。他們需要通過分析 海量的數據並選擇適當的模型進行分析纔能得齣結論,但即使基於完全相同的 數據,政策製定者內部也會産生截然不同的結論,因為在作者看來,可以說並 沒有一個真正統一的宏觀經濟理論。歐文在這本書中運用大量生動的實例描繪瞭美聯儲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日本銀行在 20 世紀 90 年代時齣現的政策製定 難題,痛苦、糾結、爭論、妥協伴隨在政策製定的過程中。從這個角度看,《煉 金術士》可以說是作者歐文作為一綫記者多年來曆聞的匯總,是財經記者 視角中的一部銀行決策史。

 本書分為 4 個部分,共 19 個章節。部分迴顧瞭 1656—2006 年間 銀行的發展曆史,後三部分詳細講述瞭三個發達經濟體的銀行(英 格蘭銀行、歐洲銀行和美聯儲)在 2007— 2008 年、2009— 2010 年和 2011— 2012 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中的具體工作。

 本書著力甚多的是較為詳細地介紹瞭金融危機時期三位央行行 長——本·伯南剋(美聯儲主席)、讓 - 剋洛德·特裏謝(歐洲銀行行長)、 默文·金(英格蘭銀行行長)的個人曆程,這些經曆對分析他們在 2007 年經 濟危機時如何反應有著重要幫助。伯南剋從幼年時就被稱為“神童”,青年時 是個留著長發的不羈學子,成年後成為瞭“共識建立者”。默文 · 金和伯南剋 雖同是名校齣身,但相比之下,卻更多地被視為一位思想傳統的經濟學傢。特 裏謝也曾是詩人、左翼活動分子,而現已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談判專傢。麵對 2007 年 8 月 9 日開始的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崩潰,這三位具有不同背景、 性情和知識傾嚮且對經濟具有顯著影響力的央行行長,在危機後的 5 年內 采取的行動,對金融體係産生著顯著的影響。

 2009 年,隨著金融風暴演變成歐元危機,主要發達國傢的央行開始大筆 購買政府債券,央行行長們對財政政策的製定也因此變得更具影響力。默文 · 金 和特裏謝開始對政府策略發錶意見,這標誌著央行不僅能夠獨立運作,還能利 用自身的經濟優勢施加影響。有瞭這項新增的權力,一嚮決策果斷、行動迅速 的美聯儲在三傢央行中相對來說錶現好,伯南剋對以往危機的深入研究也起 到瞭作用。英格蘭銀行相比之下有些落後,而歐洲銀行更是遠遠落後瞭。 歐文較詳細地解釋瞭歐洲銀行在危機發展過程中提利率的原因:對通貨 膨脹的過度緊張。當時其他央行都在想辦法保持低利率,而且歐洲銀行在開始購買國債之後,仍堅持其強硬的立場,要求相關政府以削減赤字為條件來換取援助。

 在本書中,作者希望凸顯齣央行權力遞增的事實。央行行長們就如書 名中的“煉金術士”那般,日益擁有“印鈔票”的巨大權力。雖然伯南剋應對 金融危機的錶現明顯優於默文·金,但兩人都造成瞭央行資産負債錶的過度擴 張和權力的增加。而在位於法蘭剋福的歐洲銀行總部,則是另一種情況。 西班牙和意大利已被迫執行瞭歐洲銀行的政策,但迄今卻仍深陷於衰退之 中。在本書末,作者不忘點齣央行處理危機的,例如英格蘭銀行提倡 緊縮導緻英國經濟陷入停滯、歐洲銀行對減息猶豫不決以及美聯儲默許雷曼兄弟倒閉等;但同時又贊揚他們的成功之處,即能夠做到通力閤作,團 結解決經濟問題。

 《煉金術士》齣版以來,反響比較熱烈,“點贊”者有之,他們為書中大量 翔實的曆史和實例描寫喝彩;批評者也有之,他們質疑對央行行長們的描寫和 論述顯得十分不。不過,無論支持者或批評者,大多數人認為本書的大 亮點在於,它完成瞭一次對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及其領軍人物的“祛魅”運動, 也就是把這些央行行長作為有血有肉的人來描述和分析,而不是通常的仰望和 拼命塗上油彩。

 讓我們迴到本書的標題——“煉金術士”,這是一個頗為值得玩味的稱謂。 在 金 融 體 係 的 演 變 中 ,從 1 7 世 紀 中 産 生 到 現 在 2 1 世 紀 ,中 央 銀 行 傢 被 譽 為 “ 煉 金術士”——他們創造瞭“信用”的概念,他們阻止金融危機的産生。這 通常被類比為像煉金術士從無到有、點石成金一樣神奇。現實中,銀行確 實是一項有影響力的金融製度創新。但是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龐大的央行和 它內部的人士在麵臨前所未見的金融危機時,同樣會感到束手無策,無窮 盡的爭吵、妥協貫穿始終。通過這本書,讀者將不再覺得央行的決策充滿神秘 感,它並不是無所不能的銀色。

 本書的翻譯由我主持和組織,並與陳劍博士共同進行瞭翻譯協調和統稿校訂工作;張悅、路揚、夏碧瑩、馬文霄、嶽淑媛、劉曉依、周鶴、樊夢臾等也 共同參與瞭翻譯。為確保翻譯質量,我們在初譯之後又經過多輪交叉校訂與統 校,從性、語言修辭等各方麵進行修訂。整部著作的翻譯耗時著實不短。 鑒於本書篇幅較長、內容豐富,譯稿中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歡迎不吝賜 教,以便我們持續改進。

是為序。

2015 年 4 月 5 日於紐約




“煉金”捲軸 博弈再現 ——重審經濟危機史

林傳輝

廣發基金總經理


早在古希臘時期,被稱為眾神的使者、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赫爾墨 斯,化身凡人臨人間,體驗世間萬物之哲理。他在人間發明瞭尺、數字和字 母等符號,賦予瞭凡人偉大的創造,被人們尊稱為“商業之神”。赫爾墨斯執 著於追求“物質”的思想,他利用世間“氣、水、土、火”4 種元素,推 導齣物質轉化理論,提煉齣“賢者之石”,實現瞭他的構想。

 時過境遷,隨著阿拉伯的崛起,這種與神同等神聖的技術被阿拉伯人 載入書籍,他們稱此書為《煉金術》,並將運作這項技術的神秘團體譽為“煉 金術士”,這一職業由此而生。

 當這套煉金理論被逐漸引入多個領域後,經曆瞭不同曆史時期的驗證, 終演變為西方的化學,而煉金術“Alchemy”一詞,也衍生齣更為廣泛的哲學含義。


煉金術士”效應

 對於現代人來說,“煉金術”與其說是一項技術,毋寜說它是一種獨門藝 術。中世紀以降,諸多作傢、詩人和畫傢都曾對“煉金術”産生過濃厚興趣, 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對其進行瞭描繪。進入現代,“煉金術”的演變已由藝術領 域被隱喻引入金融領域。這種“煉金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構建瞭現代 經濟的基石,其意義不亞於創造瞭一個新。

 由此,經濟學者尼爾 · 歐文(Neil Irwin)所寫的《煉金術士:三大央行 行長如何拯救危機中的》一書,正是將西方現代金融行業置於“煉金術” 這一宏大的曆史隱喻之下,研究其跌宕起伏的曆史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該 書的視野已遠遠瞭單純的金融市場範疇。

 在書中,作者追溯到 1656 年,從上傢銀行——斯德哥爾摩銀行 的成立,勾勒齣神秘的“煉金術”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直到 1913 年美國聯 邦儲備體係創立。在對整個演進過程的描述中,作者對於一係列金融危機和諸 多經濟概念進行瞭多方麵深入闡釋。尼爾·歐文想告訴讀者的是:首先,歐洲 銀行危機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對經濟鏈條的影響有多大?其 次,“煉金術士”是如何探究危機起因,對癥下藥,又是如何藉助美聯儲拯救 瞭歐洲銀行,避免金融危機演變為災難的?後,作者想進一步說明的是, 曆史上危機管理的眾多實例既有成功的典範,也有失敗的教訓。由於應對措施 不同,導緻瞭不同的結果。那麼,歐元區未來將會如何演變、歐洲央行如何達 成預期目標、美聯儲又將如何善後量化寬鬆政策,這一係列的變數給未來的政 策製定者留下瞭深刻反思的空間。

 書中的主人公便是作者展現給讀者的“煉金術士”——美聯儲本·伯南剋 (Ben Bernanke)、英格蘭銀行默文·金(Mervyn King)、歐洲銀行讓-剋洛德·特裏謝(Jean-Claude Trichet)。這三大央行不為人知的幕後運作,演繹齣瞭一部錯綜復雜、麯摺跌宕、驚心動魄的“煉金”故事。


硝煙彌漫的金融史

 翻閱《煉金術士》一書,使我們認識到,實體經濟的跌宕起伏與金融業的 興衰榮枯互為錶裏。從亞當·斯密到凱恩斯,政府對於經濟發揮的作用始終在 爭議中前行,政府與市場也在反復較量中各自尋找定位。市場經濟與自由資本 主義、壟斷資本主義的較量,在經濟的風雲變幻中迄今未有答案。

 在本書中,正如經濟學傢們所強調的,經濟危機總是不期而至,就如同疾 病總是與人類如影隨形,是市場經濟的然現象,是現代社會的然産物。人 性中的“物種特性”無法祛除,階段性危機也就可避免。而帝國的興衰被“煉 金術士”所“冶煉”,他們製訂或影響瞭可能導緻和平或衝突的經濟政策。當“金融加速器”使得經濟陷入疲軟之後,被民主社會賦予巨大權利的“煉金術士” 通過糾錯機製,采用所能藉助的工具和方法終阻止瞭這場惡性循環。

 然而,曆史的膠片不斷重復播放,境遇總是似曾相識!從一係列驚心動魄 的金融事件中我們看到的是利益的衝突、算計和妥協推動著金融規則的建立。 對歐債危機的反思,尼爾 · 歐文總結為 4 個關鍵項: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 內需、消費信貸。他曾在《華盛頓郵報》專欄中提齣,“麵對嚴峻的經濟環 境,傳統的貨幣政策已經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而鑒於財政政策既可作為經濟 政策又可作為社會政策使用的雙重屬性,此時應成為政府政策的。麵對歐 美金融行業,從毫無約束開始,到懂得自律,終將行業的管理權交給政府和 社會,這個漫長學習過程的驅動力自始至終都是個體資本的利益。這種驅動下 産生的經濟危機形成瞭一個周期性的風暴,終呈現為經濟圈的優勝劣汰。事 實上,也正是這種紊亂與多變纔賦予市場豐富的色彩”。


從曆史走嚮未來

 縱觀金融成長史,是一部從混亂走嚮秩序的曆史。尼爾 · 歐文以 化的視角,審視瞭美國金融變革的對象,包括各類基金公司、投資銀行、金融技術創新公司、交易所等,總結瞭贏傢和輸傢所帶來的戰略啓示;描述齣歐美銀行及金融巨頭的浮沉,以及它們麵對金融風暴所采取的策略。

 一個強國的崛起幾乎總是與它是否能成為金融大國緊密相連,英 國如是,美國如是,走在民族復興之路上的中國又當如何?處於轉型期的中國, 麵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如何應對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等帶來的外部衝擊,如 何化解一係列經濟難題,構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新常態”,推動産 業和社會轉型升級,凡此種種,無一不有賴於建立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監管 有序、層次分明的金融體係。中國基金業也正處於深化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期, 我們的“引進來”和“走齣去”戰略,都麵臨著市場復雜環境的挑戰。有 鑒於此,廣發基金為國內讀者引進此書,希望能使讀者更全麵地認識歐美資本 市場發展的曆史進程,以他人為鏡鑒,引發大傢對我國、對金融行業的現狀與 未來的更深層思考,為實現“金融報國”之夢盡一份綿薄之力。

 2015 年 10 月於廣州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