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曆史中國”係列(白金升級版),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百科全書式的通俗曆史讀物,王覺仁、醉罷君山、金滿樓、薑狼、張程……當今曆史寫作界諸多名傢大神經典力作!
2. “曆史中國”之《魏晉南北朝原來是這樣》,一本書讀懂*亂的亂世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皇權衰微,世傢天下;群雄逐鹿,草根崛起。權謀在亂世中淬血,人性在戰火中淬礪!中華文化融閤塞外文化,彆創空前之世局!一個文化更新、個體意識張揚的時代,一個中華民族涅槃重生的時代!
3.《魏晉南北朝原來是這樣》,全景式展現漢獻帝初平元年(190)至589年隋滅陳的曆史。魏晉南北朝既是秦漢舊秩序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生機孕育期。四百年亂世,造就無數的英雄豪傑,寒微草根之士亦能順勢而起:隱忍上位司馬懿、聞雞起舞祖逖、殘酷戰神冉閔、奮起寒微劉裕、狼性君主赫連勃勃、韆古一後馮太後、壯誌未酬宇文邕、奇纔遠略陳霸先、一代英主楊堅……
4.鬍族入主中原,中華大地如何在四百年的戰火中重新一統?中華文化如何抵擋鬍人文化衝擊並吸收融閤、創新發展?《魏晉南北朝原來是這樣》一捲在手,撥開迷霧,見微知著,窺斑見豹,讓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帶你觸摸有溫度的曆史! 內容簡介一部全景式解讀*亂的亂世魏晉南北朝的大曆史之作!
魏晉南北朝,一個多民族鬥爭和融閤,從大亂到大治的時期。司馬傢族以聯姻、結盟的權謀手段,奪權上位,三傢歸晉;世傢大族權力壟斷緻使宗室、外戚內鬥,釀成“八王之亂”;衣冠南渡,王、庾、桓、謝諸大姓北方士族與江南吳地士族聯閤,挾天子以令諸侯,“王與馬,共天下”;高門世族日漸糜爛,寒門士子趁機崛起,引發“侯景之亂”;湧入中原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建立“十六國”;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漢化改革;北齊、北周沿襲拓跋鮮卑與漢族的融閤趨勢。
長達四百年的亂世,鐵血的戰火淬煉瞭人性,鏇渦之中的英雄不問齣處,展現各領風騷的無限可能:隱忍上位司馬懿、聞雞起舞祖逖、殘酷戰神冉閔、奮起寒微劉裕、狼性君主赫連勃勃、韆古一後馮太後、壯誌未酬宇文邕、奇纔遠略陳霸先、一代英主楊堅……
本書以精煉的白描手法,以真實而有溫度的曆史細節,描繪瞭一幅中華文化如何抵擋塞外文化衝擊,吸收其野蠻精悍之血,自我更新,並*終迎來前所未有大一統之隋唐盛世的燃情圖捲。
作者簡介張程
北京大學外交學碩士,《百傢講壇》雜誌專欄作傢,在《光明日報》《國際先驅導報》《經濟參考報》等報刊發錶評論、散文多篇,著有《泛權力》《辛亥革命始末》《中國臉譜:我們時代的集體記憶》等作品,並翻譯齣版《中國人本色》《多麵中國人》等西方觀察近代中國的作品。
目 錄曹魏受漢禪開國 / 001
司馬懿的崛起 / 006
曹髦的兒戲政變 / 011
三傢歸晉 / 016
白癡太子司馬衷 / 023
悍婦賈南風亂政 / 027
八王之亂 / 033
五鬍十六國 / 037
後趙與冉魏的興衰 / 042
慕容傢的內訌傳統 / 049
前秦統一北方 / 054
司馬睿建國江東 / 060
祖逖北伐 / 065
“王與馬,共天下” / 070
北伐是劑猛藥 / 077
謝安東山再起 / 082
淝水之戰 / 087
後燕與後秦 / 093
孫恩-盧循起義 / 099
桓玄篡國 / 105
劉裕橫掃中原 / 112
赫連勃勃大王 / 118
拓跋鮮卑的狂飆之路 / 123
韆古一後馮太後 / 130
孝文帝遷都 / 135
劉裕篡位建宋 / 141
元嘉之治 / 145
草草的元嘉北伐 / 152
劉傢的精神病史 / 158
劉傢的變態史 / 166
蕭道成建立南齊 / 172
骨肉相殘的報應 / 179
變態皇帝代代有 / 186
蕭衍建立南梁 / 192
高肇專權之禍 / 198
南北方拉鋸戰 / 203
鬍作非為鬍太後 / 211
六鎮起義 / 218
河陰之變 / 224
高歡取代爾硃氏 / 233
北魏帝國一分為二 / 241
蘇綽改革強西魏 / 249
癲狂高洋與傀儡羔羊 / 256
傑齣的傀儡皇帝 / 262
“佛門天子”蕭衍 / 267
八百殘兵攻大梁 / 275
侯景之亂 / 284
南陳的興亡 / 294
周齊勢力消長錄 / 303
楊堅的意外之喜 / 311
金陵王氣黯然收 / 317
大事年錶 / 326
參考文獻 / 338
免費在綫讀★曹操在世時,不少名士便瞧不起曹操。曹操也不時做齣壓製豪族名門浮華風氣的舉動,破壞朋黨交遊便是其一舉措。客觀上,曹操必須壓抑以清議名士為代錶的地方豪族勢力。雖然沒有打擊到世族大傢的根本,但曹操對世族大傢的厭惡和壓製是明顯的。在曹姓代劉幾成定局的時候,世族大傢需要曹丕給他們保證,維護和擴大他們的利益。即便曹丕本人已經完全是世傢子的齣身和行為做派,但缺乏明確的承諾和製度上的保護,世族大傢還是不放心效忠於曹氏傢族。
★武帝曹操用人注重真纔實學,看重一個人的能力和成績,而不是東漢後期風行的門第和聲望。他多次求纔若渴,發布任人唯賢的命令,廣招天下名士。所以在曹魏王朝建立過程中聚集瞭許多真纔賢士,曹操基本上都能做到人盡其用。但對一個人,曹操一直看不準,不敢放開瞭使用。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不願意去給曹操當幕僚。當時天下大亂,鹿死誰手尚不可知,司馬懿還很年輕(纔二十二歲),不想早早地和曹操綁定在一起。他還要待價而沽,於是婉拒徵闢。當曹操派的人到傢後,司馬懿假裝風癱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來人迴去匯報,精明的曹操不信,派人在夜裏偷偷去偵察。不想,司馬懿料到瞭曹操的這一手,還躺在床上裝風癱呢!曹操這纔信以為真,放過瞭司馬懿。
★也許是司馬懿太過現實,雖然他能力不錯,但曹操始終不喜歡他。也有說法是曹操打擊世傢豪族,恰好司馬懿是中原著名世傢子弟,曹操不肯用他。據說,司馬懿的長相很怪,具有“狼顧之相”,也就是能把腦袋轉九十度角,用眼睛的餘光看到背後的東西。在相術上,這是一個人野心勃勃的錶現。一天晚上,晚年曹操做瞭一個夢。在夢裏,三匹馬在一個槽裏吃草。“三馬食槽”的夢境讓曹操很自然地和司馬懿的“狼顧”本領聯係在瞭一起,擔心司馬懿日後對曹傢王朝不利。曹操迷信,終生沒有提拔重用司馬懿,還告誡兒子曹丕要提防司馬懿。
★客觀地說,司馬懿和諸葛亮作戰的“成績”並不怎麼好看。他主要是依靠曹魏以逸待勞、兵多糧廣的優勢,和諸葛亮打持久戰,最後總是逼著底子薄的諸葛亮糧盡退兵,算得上圓滿完成瞭朝廷交代的任務。在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戰爭是王朝的迫切矛盾。司馬懿因為長期負責對蜀漢的戰鬥,而曹魏一半以上的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西部戰綫,因此司馬懿傢族很容易就籠絡瞭效忠自己的武裝,開始瞭竊取曹魏王朝實權的進程。
★司馬傢真正露齣篡位謀天下的野心是在廢黜曹芳事件上。司馬懿病死後長子司馬師繼續掌權。司馬師比父親要外露凶狠,一心要建立司馬王朝。司馬傢族的專權和司馬師對曹芳的緊逼不僅使曹芳極為不滿,也遭到瞭部分大臣的反抗。中書令李豐與皇後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圖謀以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替代司馬師,再逐步清除司馬傢族的勢力。但他們沒有躲開司馬師的耳目,結果事情敗露,凡是牽涉其中的人都被誅殺。在清理瞭朝臣後,司馬師正式逼皇帝廢黜瞭皇後張氏。
★國傢經曆漫長分裂後重新統一,恰恰需要一個安靜治國的守成之君。司馬炎的個性寬鬆,無為而治,適應瞭現實的要求。南北統一和若乾經濟恢復措施,使西晉初期的社會經濟逐年增長,國傢賦稅收入逐漸充裕,人口逐年增加。從西晉滅吳的太康元年(280年)到司馬炎臨死前一年的太康十年(289年)這十年,也被艷稱為“太康繁榮”。
★司馬衷連五榖都分不清楚,哪能處理疑難政務,隻能呆呆地看著父親送來的文件。太子妃賈南風非常害怕,忙找瞭外人來做“槍手”。她請來的是迂腐的學者,在迴答的時候旁徵博引,義正詞嚴,慷慨激昂。賈南風閱後非常滿意。宮中的侍從張泓在旁邊看後,提醒說:“太子不學無術,皇上非常清楚。現在的答詔引經據典,文采飛揚,皇上肯定懷疑是否是太子親自寫的,並且追究作弊的人。還不如直接用大白話把問題給說清楚。”賈南風大喜,忙讓張泓代答。張泓平素有些小纔,先用大白話把所有疑難都說清楚瞭,再讓太子抄寫一份。
★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完全是利欲熏心,上颱後除瞭大肆封賞,沒有任何方針政策。上自趙王的親信黨羽,下自王府的奴卒廝役都封官晉爵,朝廷之上頓時高官充盈。西晉的官員冠服要用貂尾裝飾。因為突然封賞瞭大批官員,整個洛陽城儲存的貂尾都不能滿足新官員官服製作的需要,隻好找狗尾巴來代替。成語“狗尾續貂”由此而來。服裝不夠倒是其次,許多新晉官員連印信都沒有。因為國庫儲蓄根本不足以支撐司馬倫的濫封,朝廷沒有足夠的金銀給新封的人鑄造印信。這些司馬倫的黨羽因此被諷刺為“白版之侯”。
★在整個八王之亂過程中,作為皇帝的司馬衷反倒是一個旁觀者。他成瞭造反謀逆者爭奪的目標和軍中俘虜,幾度易手,顛沛流離,受盡驚嚇。但是人非草木,即使是司馬衷這樣的弱智也多少在亂世中顯現齣人性正常的一麵。散騎常侍司馬威依附趙王司馬倫。司馬倫要篡位的時候,司馬威奉命來逼司馬衷退位,還動手奪瞭皇帝璽綬。司馬倫篡位後任命司馬威為中書令。司馬倫失敗後,晉惠帝重新成為皇帝。一乾人議論對失敗者的處理問題。處理司馬威的時候,大傢本來想放他一條生路。這時候,一嚮沉默不語的司馬衷說話瞭:“阿皮(司馬威的小字)捩吾指,奪吾璽綬,不可不殺。”司馬衷畢竟是皇帝,既然皇帝發話瞭,群臣不好違抗,殺瞭司馬威。
★匈奴人興起於濛古高原,是北方的古老民族,一度統治著東起遼水、西到西域的北方大地,從戰國時就開始侵擾中原,是中原政權的大患。漢武帝時,匈奴遭到沉重打擊後,開始衰落,進而分裂為南北匈奴兩部。其中南匈奴在漢宣帝時入關投降漢朝,西漢王朝將他們安置在並州、司隸等地。南匈奴逐漸在並州離石的左國城(今山西呂梁離石區)建立瞭王庭。東漢時,北匈奴繼續遭到重創,部分沿著歐亞大陸消失在瞭西方,不願意遠遷的部眾則南下投降瞭漢朝,也被安置在上述地區。匈奴民族和漢族的融閤時間最久,上層人士漢化很深,很多人擔任朝廷官員。
★北方和巴蜀地區先後齣現瞭二十個割據政權,主要有十六個國傢: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其中隻有前涼、西涼、北燕三國是漢人政權。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榖渾四國因為地小時短,沒有計算在內。這些政權主要為少數民族政權,在長達一百三十多年的時間裏此起彼伏反復交戰,直到北魏統一北方為止。曆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十六國時期”。
★除瞭石勒,東部打著匈奴漢朝的旗號作戰的還有王彌的軍隊。王彌是漢族人,趁亂起兵,軍隊以漢族人為主,實力足可與石勒相對抗。石勒和王彌掃蕩瞭東部地區的西晉軍隊,並和匈奴的劉聰軍隊一道製造瞭“永嘉之禍”,各自殺戮瞭數以萬計的西晉王公官吏。共同的敵人被消滅後,並肩作戰的朋友就變成瞭敵人。
★從奴隸到皇帝,石勒創造瞭一個奇跡。他齣身少數民族,又當過奴隸,對社會實情和百姓疾苦有切身的感受,尤其是對西晉末年百姓流離失所的亂局記憶深刻。建立後趙政權後,石勒留意農業生産,派遣使者巡行州郡,招募流民,勸課農桑。隨著後趙政權的穩定,流民相繼歸附石勒,之前農田荒蕪、百業凋敝的景象有所緩解。
★盡管有所自我約束,石勒骨子裏還是個殘暴的人,奉行民族壓迫政策。石勒忌諱彆人提及他的異族齣身,後趙法令明確規定: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齣現“鬍”字,違者殺無赦。百姓不得不將日常食用的鬍瓜改名為“黃瓜”。至於殺戮漢人、強迫移民等措施,更是激化瞭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矛盾。333年夏,石勒病死,遺詔令太子石弘繼位。
★石閔原名冉閔,是並州“乞活軍”的後代。西晉末期,北方連年災荒,又趕上瘟疫和八王之亂、鬍人南下,許多地區赤地韆裏,餓殍遍野,牛羊貓狗都被吃瞭,老鼠草根也被刨齣來吃瞭,最後齣現瞭“易子而食”“人相食”的人間慘劇。人禍接踵而來。比如在並州“寇賊縱橫,道路斷塞”,又“數為鬍寇所掠”,到處是跨馬持刀的凶徒,弱肉強食,簡直是人間地獄。於是,數以十萬計的流民四處流徙,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和安全的地方。在流蕩哄搶的過程中,流民既要搶掠生存又要自衛,逐漸形成瞭自發的武裝組織。軍官齣身的田甄、李惲、薄盛等人最後將並州流民組織起來,隨司馬騰“就榖冀州,號為乞活”。這就是乞活軍的來曆。
★慕容廆大刀闊斧改革部族的內政外交。他主動遣使覲見晉武帝,接受瞭晉朝官職,自認藩屬,使弱小的慕容部鮮卑獲得瞭“尊王”的金字招牌。其次,慕容部重金聯絡其他兩部鮮卑。段氏鮮卑是當時遼東各部中實力最強者,慕容廆便迎娶瞭段部單於的女兒為妻。中原八王之亂正酣,稱王稱霸者前僕後繼。遼東最強的段氏鮮卑排斥避難而來的中原移民和漢族士大夫。而慕容廆政法分明、用人唯纔,很快集中瞭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移居大棘城,教人耕種,製訂與漢人相似的法令法規。慕容鮮卑迅速繁榮起來。
★苻堅招攬流民,鼓勵百姓安定下來,從事耕種。前秦徵發貴族豪強的僕役庇戶三萬多人,在關中興修水利,讓關中許多荒廢田地重新得到瞭灌溉。苻堅“與民休息”,還親自參加耕種,他的皇後則在長安郊區開闢田地養蠶,作為天下的錶率。而王猛執政,政品頗足稱道,“關中良相唯王猛”。即使身居相位,王猛也剋己奉公,生活儉樸,從不驕橫淩人,讓人抓不住把柄。他精力旺盛,工作勤勉,從不拖遝,當日決定的事情晚上就開始推行。
★氐族人少力弱,要統治廣大的北方地區實屬不易。為瞭鞏固統治,苻堅采取遷徙氐人分鎮四方的政策。他消滅其他割據政權後,往往實行徙民政策,將被徵服的鮮卑、烏桓、羌等民族十萬戶徙至關中。同時,苻堅將關中氐族十五萬戶移至關東,安置在各個要鎮,以此來加強對新徵服區的控製。這就分散瞭原本就薄弱的氐族勢力。更要命的是,苻堅沒瞭王猛的輔佐,開始“聖心獨斷”,在383年一意孤行,傾全國之力南徵,終於爆發瞭淝水之戰。
★中原大亂愈加激烈,王導和堂兄弟王敦、王曠商議,覺得中原局麵混亂,不如去相對安定的東吳故地開闢新局麵。王導建議司馬睿去東南地區獨當一麵。司馬睿很贊成,嚮司馬越申請移鎮南方。朝廷中的王氏兄弟王衍、司馬越的妃子裴氏二人被司馬睿和王導做通瞭工作,都鼓動司馬越同意司馬睿的請求。司馬越答應瞭。永嘉元年(307年),司馬睿齣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聯閤王導等人搬到瞭建業。司馬睿前往東南,名義上是移鎮,其實類似逃亡,帶動瞭北方官民的南逃浪潮,史稱“元嘉南渡”。
★西晉末期,義興周氏、吳興瀋氏領銜江東世族,號為強宗。緊隨其後的是吳郡四大傢張硃陸顧。北方世族初來,都不敢直接和他們對抗,紛紛避開現在的蘇南和太湖流域,深入浙江、江西一帶圈地占田,發展勢力。其後有會稽的孔魏虞謝四傢。但是,江東世族在東吳滅亡後,沒有統一的組織,形不成閤力。始終沒有一個強權人物成功領導江東世族與西晉朝廷對抗。也許是為瞭穩定多次騷亂後的江南,江東世族沒有反抗北方世族的南下,坐視他們逐漸站穩腳跟。等到北方世族開始擠壓土著勢力的發展空間,江東世族開始後悔瞭。隨著統治的逐漸鞏固,北方世族在籠絡策略之餘,采取分化方法讓江東世族自相削弱。王敦親近吳興瀋傢,以瀋充為心腹和謀主,後來派瀋充帶兵消滅瞭義興周傢。瀋充依靠王敦勢力做大,一度私鑄錢幣,還參與瞭王敦之亂。王敦造反被平定後,瀋充被部下所殺。吳興瀋傢轉衰。周、瀋兩傢內耗衰落,標誌著江東世族力量下滑。在整個南朝時期,江東世族都處於北方世族的優勢之下。
★逖長大後心性改變,開始博覽群書,記憶力超群,古今軍政都瞭然於胸,往來京師見者都稱祖逖有贊世之纔。他開始頻繁進齣各個王爺和權臣的幕府,當的都是些參軍之類的職務。大抵上,他長於處理重要事務或者棘手的事,而不善於坐在衙門裏埋頭於文山案牘。可惜,司馬諸王沒能給他施展纔能的舞颱,埋頭於內訌爭鬥。所以,祖逖的前四十多年都湮沒無聞,一事無成。
★祖逖曾和劉琨同時擔任司州主簿。劉琨比祖逖小五歲,感情很好,住在一起同被而眠。兩人都是俊傑,都有匡扶國傢之心,常常談論時政,有時通宵達旦,都認為晉朝將“四海鼎沸,豪傑並起”。想到動蕩的前景,二人互相勉勵,約定“相避於中原”。一天淩晨,荒野響起雞鳴,祖逖醒來,踢踢劉琨說:“這不是惡聲。”於是,兩人摸黑齣來舞劍,鍛煉身體。“聞雞起舞”由此而來。劉琨纔能遜於祖逖,但因為是漢朝宗室後裔、名冠一時,提拔得比祖逖快,後來成瞭西晉在北方的支柱。
★馬睿、王導等人並不熱衷北伐。對於南渡的司馬睿政權來說,首要的是在南方紮下根去,鞏固統治。爭奪江州荊州地盤、爭取江東世族的支持、調節南下世族的內部矛盾,樣樣事情都比北伐重要得多。再說,司馬睿的名望很低,萬一哪個重臣大將北伐成功瞭,聲名大震,功高蓋主,對司馬睿有什麼好處呢?其次,司馬睿是皇室疏宗,萬一北伐找到幾位皇室血統更近更高的宗室,司馬睿往哪裏放啊?所以,司馬睿、王導力主收縮力量穩定南方,不願意分兵北伐。然而,北伐具有不容辯駁的道德優勢,司馬睿和王導不便公開反對。他們能做的是口頭贊賞,暗地裏布置種種障礙,阻擾北伐成功。這種“陽奉陰違”的北伐對策,由司馬睿和王導首創,被之後的東晉曆代朝廷所繼承。
★祖逖兵少,追求巧勝,屢次埋伏石虎,取得小勝。雙方相守四旬,北伐軍後勤運輸漫長而艱難,司馬睿政權又拒絕支援,糧草很快接濟不上。祖逖知道石虎的軍需也很睏難,就看敵我雙方誰先支持不住瞭。他想齣一條計策來,用布囊盛土做齣米袋的模樣,派韆餘人佯裝運糧,途中令幾個人扛著真米,佯裝掉隊在路旁休息。後趙軍隊上前劫掠,那幾個人趕緊放下米袋逃跑。石虎檢查截獲的米袋,誤以為祖逖糧草充足,頓時信心大減。後方石勒派將軍劉夜堂趕瞭上韆頭驢運糧支援石虎。祖逖在汴水伏擊劉夜堂,俘獲後趙軍糧。石虎更是喪失瞭堅持的膽氣,主動撤軍瞭。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歸附者甚多。當日黃河南北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流民武裝相互攻擊,祖逖遣使為他們和解,曉以民族大義和切身禍福。這些流民武裝都接受祖逖的指揮。黃河北岸有許多堡壘的塢主不得不送兒子在後趙政權中當人質,不能旗幟鮮明地投靠祖逖。祖逖也悉聽尊便,默許他們的“兩屬”狀態,有時還派遣小股部隊佯攻這些堡壘,讓後趙知道他們沒有投靠北伐軍。塢主們對祖逖的細心考慮感恩戴德,更加傾心北伐軍,後趙政權有什麼計劃和陰謀事先都偷偷報告祖逖。北伐軍的優勢更加明顯瞭。由於祖逖指揮得當,手腕靈活高超,“黃河以南盡為晉土”。
★王覽的孫子輩飛黃騰達。先是王衍擔任瞭太尉,成為掌權人物,再是王澄齣任荊州刺史,王敦齣任青州刺史。王衍很得意地說:“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為三窟矣。”王衍這個人平日裏不乾正事,整天拿著一把拂塵誇誇其談,信口雌黃。暗地裏,王衍卻早設計瞭王傢“狡兔三窟”的退路,得到瞭祖父輩的真傳。王衍後來被石勒抓住,壓死在牆下。但是王導、王敦有瞭博取進一步榮華富貴的基礎。
★東晉和南朝時期,朝廷的重心是揚州和荊州。兩地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又都能製造兵器軍械。其中首都建康在揚州,揚州就成瞭朝廷的中樞。而荊州處於上遊,虎視揚州。如果鎮守荊州的大臣再擁兵自重,飛揚跋扈,朝廷和荊州的矛盾就難以避免。東晉建立後,王敦齣鎮武昌,總管長江中遊軍事和政務後,飛速膨脹。同時,王敦身邊聚集瞭一批彆有用心的部屬,比如錢鳳和瀋充等寒門齣身的士人,都希望藉助王敦的政治飛躍來實現各自的政治夢想。王含、王廙等同族也聚攏在王敦身邊,恭維慫恿他,王敦更加驕橫專擅。
★褚裒生前推薦瞭殷浩主持北伐,朝廷便徵殷浩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殷浩上疏推辭,朝廷就繼續徵召他,一直持續瞭四個月,殷浩纔答應上任。殷浩也是當時的名士,善於玄言,名望極高。一般人都把他與管仲、諸葛亮相提並論。他的名言是:“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朝廷一再給他官做,庾亮、庾翼北伐時也徵召他,殷浩全都拒絕。他稱疾不起,屏居墓所,將近十年之久。桓溫滅蜀後,威勢高漲。當時在朝堂上主政的是司馬昱,他想藉助殷浩的盛名對抗桓溫,就樹立殷浩為揚州強藩,與荊州的桓溫抗衡。
★謝安的希望都寄托在前綫的侄子謝玄身上瞭。謝玄小時候一副嬌貴美男子的模樣,喜歡衣著華麗,腰上彆著彆緻的絲巾,手裏拿著漂亮的紫羅香囊把玩。謝安把他叫到麵前來說,伯伯和你打賭玩,好不好?謝玄欣然答應,沒幾下就中瞭謝安的套子,輸瞭。謝安說,我要拿走你的紫羅香囊作為賭注。謝玄滿不在乎地將香囊給瞭伯伯,謝安拿到香囊,輕輕扔到火爐裏燒掉瞭。小謝玄明白叔叔不贊成自己的紈絝作風,決心痛改前非。有一次,謝安問子侄將來要做什麼樣的人。其他人的迴答大同小異,無非是說要學好,做有能力有道德有聲望的人。隻有謝玄仔細思考後迴答說要像“芝蘭玉樹”一樣自由茁壯地成長,庇護一傢門庭!謝安很欣賞謝玄的迴答,認為他有獨立的思想和強烈的責任感。
★苻融被亂軍殺死,苻堅中瞭流矢,倉皇北逃。他曾自負地相信能投鞭斷江,現在前秦大軍自相踩踏溺水而死的屍體真的堵塞瞭淝水,淝水因此斷流多時。逃跑的路上,前秦大軍丟盔棄甲,日夜逃命,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東晉追兵來瞭,結果沿途又餓死凍死瞭十分之七八的官兵。史稱“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敗後慕容傢族起兵。苻堅派兒子苻叡率軍五萬討伐慕容泓,姚萇為司馬輔助他。戰前,姚萇建議秦軍在慕容鮮卑的後麵鳴鼓追擊,任由返鄉心切的鮮卑人退齣關外。可惜苻叡好大喜功,一心追求戰功,領兵截擊,結果敗死。皇子陣亡,姚萇害怕瞭,派人嚮苻堅謝罪。苻堅盛怒之下,殺瞭姚萇的使者。姚萇逃奔渭北。當地北地、新平、安定十餘萬戶羌人推舉姚萇為領袖,姚萇順勢叛亂。
★作為東晉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司馬曜毫無作為。他十歲即位,長大後愛好酗酒,常做長夜之飲。司馬曜清醒的日子越來越少,醉得不成人形。司馬曜的酗酒,或許為一種逃避。東晉皇權衰微是不爭的事實。末年,司馬曜看到長星劃過天際,舉杯邀請說:“長星,勸汝一杯酒,自古何有萬歲天子邪!”因為悲觀而又無能為力,司馬曜乾脆逃避到酒鄉中去,聽任朝野大臣爭鬥。這又反過來加速瞭皇權衰微。
★396年鼕的一天,司馬曜又喝醉瞭。醉眼惺忪中,他看到得寵的張貴人陪在身邊。張貴人年近三十,司馬曜就開玩笑說:“你都這麼大年紀瞭,也該被廢瞭。”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貴人越想越淒涼,由怕生恨,對司馬曜下瞭殺心。司馬曜開完玩笑就昏睡過去,張貴人熬到夜幕降臨,狠狠地用被褥捂死瞭司馬曜。時年三十五歲。司馬道子扶立侄子司馬德宗繼位。司馬德宗就是晉安帝。
★非常不幸,上天給瞭晉朝兩個白癡皇帝,一個是引發八王之亂的司馬衷,另一個就是司馬德宗。司馬德宗從小到大說不瞭完整的話,連四季冷熱飢飽都分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理政能力就不言自明瞭。登基初期,司馬德宗因年幼,司馬道子輔政,操縱實權。成年後,司馬道子錶麵還政,實權仍操於親信王國寶等人之手。司馬德宗完全是個傀儡。
★桓溫的兒子桓玄在荊州慫恿荊州刺史殷仲堪響應王恭。殷仲堪是著名的孝子,父親常年臥病在床,殷仲堪衣不解帶地伺候。為瞭給父親治病,他半路齣傢學醫,究其精妙,煎藥的時候瞎瞭一隻眼睛。當瞭刺史後,殷仲堪自然以忠君自詡,起兵順江而下,進攻建康。建康陷入瞭三麵包圍之中。司馬道子不敢迎戰,而是賜死王國寶等人,然後請王恭、殷仲堪退兵。王國寶死後,王恭等人沒瞭起兵的藉口,隻好偃旗息鼓。
★建康城中,司馬道子度過危機,又開始縱情酒色。一日,司馬道子醉酒不起,司馬元顯入宮稟告白癡皇帝司馬德宗,請求提升父親為太傅,任命自己為揚州刺史。司馬德宗哪裏知道其中的奧妙,按照司馬元顯的意思頒布詔書。司馬道子醒來,發現被兒子奪瞭實權,惱怒非常又無可奈何。他索性更加縱情酒色,把攤子交給司馬元顯打理。
★桓玄掌權後,首先就要削弱北府兵。他任命劉牢之為徵東將軍、會稽太守,剝奪瞭軍權。劉牢之恍然大悟,哀嘆禍將至矣。劉敬宣就勸劉牢之襲擊待在建康丞相府中的桓玄。關鍵時刻,劉牢之猶豫不決,沒有采納兒子的建議,而是計劃帶著北府兵渡過長江,與在江北的女婿高雅之聯閤據守北岸和桓玄相持。北府兵將領厭惡劉牢之的反復無常,紛紛走散。劉牢之的主張得不到部下支持。他事先安排兒子劉敬宣到京口安置傢眷,如今見兒子失期未到,以為他遭遇不測。眾叛親離之下,劉牢之自縊而死。等劉敬宣趕迴來,見父親已死,急忙投奔高雅之而去。北府兵將吏將劉牢之安葬在丹徒。桓玄下令斫棺斬屍,把劉牢之屍體拋曝於大街上。
★後秦在河南地區的抵抗很薄弱,當年十月晉軍前鋒進逼洛陽,守將姚洸投降。在這危急時刻,後秦內部不僅沒有同仇敵愾,反而加速同室操戈。先是姚泓的弟弟、太原公姚懿在蒲阪造反,要搶奪帝位。接著是宗室、齊公姚恢在嶺北起兵,率數萬人馬進攻長安,也要搶奪帝位。二人造反都沒有成功,但後秦內憂外患,不能集中全力對抗劉裕,形勢越來越不妙。
★黃河以南和關中地區的大片地區為晉收復。當時北方最強大的四股力量,南燕和後秦先後覆滅,北魏剛剛被劉裕打敗,赫連勃勃還在陝北遊蕩,劉裕完全可能擴大戰果。可惜,他誌在南歸代晉。而經過多次血戰的南方官兵也思鄉南歸,很少有人願意留在北方從事政權建設。劉穆之又在這時病故,劉裕擔心後方不穩,急著在當年十二月間匆匆離開長安南下。關中百姓沿途痛哭,請求晉軍不要撤退。但劉裕狼狽而還。北部的赫連勃勃乘虛而入,加上留守關中的東晉諸將又自相殘殺,關中很快為匈奴人占領。劉裕滅秦,為赫連勃勃做瞭嫁衣裳。迴到建康後,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他接受瞭“相國、宋公、九锡之命”,開始篡晉。
★夏國建國以後,僅有高平、朔方一隅。不過匈奴騎兵剽悍強勁、機動性強,部將都對戰勝後秦有信心,主張建都高平,與後秦爭奪關中。劉勃勃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建都高平,將陷入與後秦漫長的拉鋸戰,秦夏眾寡懸殊,一城一地地爭奪不具備優勢。劉勃勃的思路是利用匈奴雲騎風馳的優勢,對龐大的後秦展開齣其不意的騷擾,敵前我後,敵進我退,等後秦疲於奔命時再集中優勢力量殲滅後秦的有生力量。他自信用此戰術,不齣十年嶺北、河東將盡為匈奴所有。沒有根據地、飄忽不定的行動也讓匈奴夏國長期遊蕩在關中北部、隴西一帶,沒有固定的國傢形式,和一般的王朝有彆。
★劉勃勃認為:“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這座都城得名“統萬城”。城市開始建築的第一年,劉勃勃改姓赫連。原來的劉姓來源於西漢和親的公主,現在劉勃勃聲稱子從母姓不閤於禮,帝王是天的兒子,“其徽赫與天連”,所以改姓赫連。劉勃勃就變為瞭赫連勃勃大王。原來鐵弗部落中同姓卻非直裔的匈奴人則改稱鐵伐氏,意思是堅硬如鐵銳可伐人。赫連勃勃的狂傲氣焰可見一斑。
★赫連勃勃的夏政權靠匈奴人的軍事強權勃興,又抓住瞭劉裕北伐的失誤得以占領關中。大凡一個政權建立在軍事強權基礎上,都長久不瞭。赫連勃勃在政權達到頂峰後沒有整頓內政,勵精圖治,反而變本加厲地殘暴殺戮。他常常站在統萬城上,旁邊放著弓和劍,看哪個行人不順眼就親手殺瞭他。對於看不順眼的大臣,赫連勃勃就毀其目;覺得取笑自己的大臣,則決其唇;如果有大臣敢進諫,赫連勃勃就說他誹謗,先截斷他的舌頭再砍腦袋。很快“夷夏囂然,人無生賴”,赫連勃勃的統治弄得天怒人怨。
★柔然是繼鮮卑之後興起的少數民族。鮮卑人南下後空齣來的塞北草原被柔然占領。到北魏初期,柔然已經占領瞭東起朝鮮半島、西到西域、北達西伯利亞、南至長城的廣袤土地,成為中原王朝新的心腹大患。拓跋燾剛繼位,柔然就齣兵侵擾。拓跋燾親自迎戰,結果被柔然騎兵包圍瞭整整五十重。全賴北魏將士拼死殺敵,拓跋燾纔脫險逃齣。北魏王朝轉而在北方各地建立軍鎮、以守住現有疆域為前提,然後瞅準時機積極齣擊。拓跋燾一共對柔然發動瞭不下十次徵戰,給瞭柔然不小的打擊。尤其是在429年,拓跋燾大敗柔然,取得瞭戰略性勝利。北魏俘獲柔然軍民數十萬人、牛羊上百萬頭,將他們南遷,安置在邊界南北。柔然餘部北遁,逃到瞭漠北地區。原先依附於柔然的高車等部落改弦易轍,投靠北魏。拓跋燾雖然沒能根除柔然勢力,但基本解除瞭威脅。
★太安二年(456年),拓跋浚立十五歲的馮氏為皇後。北魏規定,先挑選一定數量的皇後候選人,候選人要完成“手鑄金人”的考驗。“手鑄金人”類似鑄造玩偶的手工藝活動,是挑選過程中關鍵的一道程序。如果候選人不能鑄造成功,便被淘汰。而馮氏手鑄金人一次成功,順利打敗其他競爭者。有理由相信,姑姑馮昭儀長期的宮廷生活經曆對侄女馮氏的勝齣起到瞭重要作用。立後的同時,拓跋浚立年僅三歲的拓跋弘為皇太子,當夜依據製度賜太子生母自盡。馮氏沒有生育,這是她的不幸,但她因此免於殺戮的命運。
★拓跋宏成功處理瞭和馮太後關係,並且養成瞭沉穩老練的性格,深諳政治。而改革的倡議者和主持人馮太後雖然缺乏高尚的目標和響亮的口號,卻在南北朝曆史上刻上瞭深深的痕跡。隻是馮太後長於戰術卻短於戰略。她僅僅揭開瞭一次偉大改革的幕角,沒能讓它成為一場輝煌的大戲。
★平城的氣氛與拓跋宏的思想不符,也不利於王朝的長遠發展。當時,柔然的軍隊能夠威脅到平城的安危。拓跋宏覺得繼續和柔然糾纏下去,北魏永遠擺脫不瞭遊牧民族的圈子。現在的北魏王朝已經不是遊牧王朝瞭,需要一次飛躍。那就是——遷都。遷都何處呢?拓跋宏計劃遷都到洛陽去。洛陽是之前東周、曹魏和西晉王朝的首都,處於中原人口和經濟的中心,具有深厚的漢民族政治文化智慧的積纍。遷都洛陽,可以解決物資保障問題,接受漢族政治遺産的滋養,爭取漢族主體的支持。拓跋宏認定自己給北魏王朝找到瞭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嚮。
★語言和姓氏對一個民族的心理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拓跋宏要在短時間內告彆以往的民族特徵,遭到瞭強大的阻力。整場改革更多的是依靠拓跋宏的皇帝權威去強力推行。一次,拓跋宏齣巡看到許多鮮卑婦女還穿著鬍服,迴來就處罰相關官員。為瞭讓皇族起錶率作用,拓跋宏下令北方四個世傢大族的代錶人物(範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將女兒送進後宮。李衝齣身隴西大族,與漢族大傢的關係錯綜復雜。拓跋宏娶瞭他的女兒為妃。拓跋宏的六個弟弟已經娶妻,也在哥哥的要求下再婚,分彆與隴西李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和代郡穆氏聯姻。
★拓跋宏實現瞭北魏從一個北方蠻夷政權到全國政權的飛躍。他的遷都和改革讓北魏融入瞭中原。南朝名將陳慶之北伐中原,感嘆說:“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
★東晉朝廷建立在各大世族大傢的勢力均衡上。司馬傢族的權威和聲望並不高,世族大傢更多的隻是將朝廷作為權益的招牌而已。長期以來,全賴地方藩鎮和世族相互廝殺,誰都沒有能力獨霸大權,司馬傢族纔能維持微弱的統治。桓玄一度推翻司馬傢族自立,更是讓司馬皇室名聲掃地。東晉末年,軍政大權完全操於權臣劉裕手中。劉裕勢力日增,無人能敵。幾乎所有人都很清楚,劉裕篡晉自立隻是時間問題瞭。
★劉裕定新的王朝國號為宋,史稱宋武帝。傅亮因為有佐命輔立大功被封為建城縣公,入值中書省,權重一時。司馬德文則被降封為零陵王,遷居秣陵縣城,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監管。司馬德文不僅保持皇帝的待遇和禮儀不變,而且在與皇帝的來往中可以不用稱臣,在封國之內奉行晉朝正朔。宋朝先是規定零陵王在貴族百官中的排位是“位在三公之上、陳留王之下”。之所以將零陵王放在陳留王之後,是因為劉裕覺得自己的天下是先由陳留王所代錶的曹氏傳給零陵王司馬傢族,再傳給劉氏的。
★多年來,東晉王朝名存實亡,完全喪失瞭製約地方尤其是手握實權的軍閥的能力。在野心勃勃的造反者麵前,東晉的最後幾代皇帝隻能逆來順受,毫無抵抗之力。劉裕不僅擁有軍隊,而且代錶著他所生長的那個階層的利益。在東晉時期,門閥世族的力量已經大大削弱瞭,劉裕所代錶的寒門地主逐漸掌握瞭實權。他們自然期望齣現一個寒門皇帝。另一方麵,東晉末期的亂政和動蕩已經讓普通百姓對司馬傢族喪失瞭信任。晉朝皇帝失去瞭民心,失去瞭君臨天下的道德基礎。而劉裕作為事實上的主政者,他的功績和能力有目共睹。再加上普通百姓對終日清談、無所事事的世族大傢的失望,人心已經傾嚮瞭劉裕一邊。
★在宏觀方麵,劉裕采取瞭一係列抑製豪強兼並,減輕人民負擔和恢復農業生産的措施,與民生息。可惜的是,劉裕隻做瞭兩年多皇帝就駕崩瞭,時年六十歲。他開啓瞭一個小康之世的大門。在宋武帝劉裕和其子宋文帝劉義隆統治時期,南方齣現瞭難得的安定局麵——元嘉之治。
★討逆勝利,弑君者死,一切看起來很“正義”。誰料到,劉駿是一個異常糟糕的皇帝人選。他特彆好色,幾乎到瞭飢不擇食的程度。隻要看到有感覺的女性,不管是親疏貴賤,都召入宮裏臨幸。這就涉及亂倫。大臣和宗室傢的女眷,時常會被叫到宮中朝謁太後。劉駿就在女眷朝謁的時候闖進去,看見中意的就拉到宮中侍寢。最可怕的是,劉駿還和生母路太後亂倫。他不僅留宿生母宮中,還在公開場閤和生母親昵。南方史書對此多有隱晦,但《魏書》忠實記載瞭這骯髒的一幕。劉駿是中國曆史上唯一被正史記載與生母亂倫的皇帝。
★蕭寶捲造宮殿,貫徹兩個指導思想:第一是追求速度,什麼都要求快;第二是追求漂亮,裝飾要漂亮,庭院要漂亮,一切看起來都要賞心悅目。為瞭趕工期,官吏不惜破門入戶,強行將百姓傢的假山、樹木、花草移植到宮殿中;不惜直接拆卸豪門、寺廟上的裝飾物件移到宮廷中,甚至不惜颳下文物古玩上的金箔飾品來裝飾新宮殿的器皿。為瞭營造宮廷花草茂盛的景象,官吏往往割下草皮和花卉的莖葉,直接鋪滿庭院。花草擱置一天就枯萎死亡瞭,官吏不得不天天去割花草,夜夜重新鋪設。蕭寶捲對弄虛作假非但不生氣,還指示乾脆用顔料將庭院潑灑得花花綠綠的,再點綴上花草。
★蕭衍起兵成功,篡位之心不斷膨脹。蕭衍堅決不讓還在江陵的齊和帝蕭寶融進建康。第二年,他升遷為相國,晉封梁王。為瞭徹底擱置蕭寶融,蕭衍捧齣瞭宣德太後王寶明,讓王寶明臨朝,使很多事情可以繞開齊和帝直接處理。王寶明是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妻、蕭昭業之母。蕭昭業即位後,王寶明被尊為皇太後。蕭鸞篡位後,將王寶明逐齣宮居住。蕭衍就把她迎迴宮來搞瞭個不倫不類的“稱製”,便於自己篡位。
★原本平庸的元恪帶著北魏緩慢前行,高肇就像是一股催化劑,引著大傢走上瞭下坡路。他的攬權鬍為,加劇瞭北魏朝野的貪腐之風;他的改製亂為,惡化瞭北魏帝國的政治運作;他的誣告陷害,打開瞭北魏內部傾軋的大門。這些加上同期北魏對南梁作戰的兩次大敗,使得整個帝國由盛而衰,不復孝文帝時期的強盛。
★北魏內部分裂成瞭兩個不同的區域。一個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漢化區域,以農耕文化為主。統治的鮮卑人經過漢化提高瞭文明程度,可也沾染瞭漢族柔弱、內鬥和中庸等特性。另一個是以六鎮為核心的北方區域,麵積狹長,籠罩在這一個區域的北方,以草原文化為主。兩個區域製度不同,文化不同,交流越來越少。可怕的是,雙方相互仇視,隔閡日益深重。這是非常危險的。任城王元澄曾嚮鬍太後指齣:北方邊將的地位越來越輕,恐怕對禦敵固邊不利,進而危及社稷,請求朝廷嚴格挑選邊將,整頓六鎮軍隊。李崇也指齣:取消六鎮軍民一體的特殊政區,像內地一樣劃分為州縣,同時進行漢化改革,與內地一視同仁。鬍太後對這些意見一律束之高閣,不聞不問。
鬍太後的精力正放在建造佛教石窟上。現存的洛陽龍門石窟,就是鬍太後主導的傑作。石窟在洛陽南十二公裏、洛水邊的龍門懸崖上,其中的佛像浮雕難以確數,有數萬個之多。這些鬼斧神工之作,是鬍太後傾全國之力的宏大工程,主要完成於5世紀90年代北魏遷都之後的三十年間。這三十年之後,北魏帝國迅速走上瞭衰亡之路……
★當北方血雨腥風、動蕩不寜的時候,南方保持著驚人的平靜。和北方皇帝走馬燈般更換不同,南方近半個世紀來一直處於同一個皇帝的統治之下:梁武帝蕭衍。
蕭衍在位四十八年,超過整個南朝曆史的四分之一,不僅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就是放在整個中國曆史上也是少見的。他的皇帝是從同姓的南齊手中篡奪而來的。蕭衍前半生壓根沒想到自己能當皇帝,所以當江山傳遞到他手中後,蕭衍沒有心理準備。受禪當日,蕭衍坐上皇帝的輦車,對陪乘的老夥計、侍中範雲說瞭一句語重心長的話:“朕之今日,所謂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我恐懼的心就好比是用壞掉的繩索來駕馭六匹馬)。”範雲反應極快,當下迴道:“願陛下日慎一日。”皇帝已經當上瞭,辭職是不行的,隻能加倍小心瞭。所以,蕭衍登基之後,保持瞭清醒的頭腦,勤於政務。他不分鼕夏春鞦,堅持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南方鼕天極冷,蕭衍的手指都凍裂瞭,還手不釋捲,認真履行皇帝職責。
★當時,南梁各地各自為政,互不隸屬,既有王琳為主的中遊藩鎮,也有江東地區半獨立的各郡。王僧辯雖然占據建康,擁立蕭方智,但並不能服眾。郢州刺史陸法和以郢州投降瞭北齊,北齊在江北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對建康形成壓迫之勢。北齊大軍護送被俘八年之久的蕭淵明來到江北,寫信給王僧辯,要求迎接蕭淵明到建康繼位。蕭淵明是蕭衍的侄子,在血統上缺乏繼位的閤法性。但是,齊軍在江北攻城略地,刀鋒直指建康。王僧辯沒有信心與北齊交戰,不得不展開外交斡鏇。
★宇文邕一生勤於政事,厲行節儉,生活極其簡樸。他平常穿布衣蓋布被。宇文護掌權時建造的宮室,都被拆毀,其中的珠玉寶物都被賞賜給貧民。宇文邕堅持和將士同甘共苦,戎馬倥傯時堅持身先士卒。他重視軍隊訓練,經常親自到校場閱兵,每年都參加部隊的演習。演習時,宇文邕和將士一起在山榖中行軍,辛苦跋涉。宇文邕行事果斷,在軍隊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每次徵戰,宇文邕都親臨戰陣,常常帶頭馳騁衝鋒,將士都願意為他效死力。
★百年的分裂局麵就此結束,中國開始邁嚮大一統的盛世。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北方王朝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在於北方一直是中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實力強於南方。楊堅即位後,隋朝國勢蒸蒸日上,而當時陳朝門閥製度把持政治,土地兼並嚴重,正處於衰弱時期。北方齣瞭一個隋文帝,南方卻是陳後主當政,僅憑兩人的錶現,也能知道應該是誰消滅誰。
南北統一後,陳叔寶受到瞭楊堅的禮遇,生活得相當不錯。隋朝每次舉辦宴會的時候,楊堅怕陳叔寶傷心,規定不能奏吳音。陳叔寶經常參加隋朝達官顯貴的聚會,時間久瞭,奏請楊堅說:“我沒有官爵職位,每次參加朝集,都感到尷尬,希望能獲得一個官號。”楊堅聽說陳叔寶主動要求當隋朝的官,感嘆說:“陳叔寶這個人沒心沒肺。”陳叔寶依然每天醉酒吟詩,很少有清醒的時候。楊堅就嚮監護陳叔寶的人問他每次飲酒多少。官員迴答說:“陳叔寶與其子弟每日飲酒一石。”楊堅大吃一驚,繼而感嘆:“隨他去吧,否則叫他如何過日?”楊堅評價陳叔寶:“如果陳叔寶能把作詩和喝酒的心思用來治國,又怎會有今天呢?”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