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冊】數學之美(第*版)+浪潮之巔 第三版上下冊新聞推薦的學科敲門磚雲計算實踐指南互

【全3冊】數學之美(第*版)+浪潮之巔 第三版上下冊新聞推薦的學科敲門磚雲計算實踐指南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軍著 著
圖書標籤:
  • 數學
  • 計算機科學
  • 雲計算
  • 技術
  • 科普
  • 商業
  • 傳記
  • 科技史
  • 編程
  • 互聯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73557
商品编码:2541110252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11-01
页数:312

具体描述



商品參數
浪潮之巔 第三版 上下冊 全套2本
             定價 99.00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6年05月
開本 16
作者 吳軍(作者)
裝幀 平裝
頁數 816
字數 0
ISBN編碼 9787115424310

內容簡介

《浪潮之巔(第3版)》不是一本科技産業發展曆史集,而是在這個數字時代,一本IT人非讀不可,而非IT人也應該拜讀的作品。 
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崛起,絕非隻是空有領導強人即可達成。任何的決策、同期的商業環境,都在都影響著企業的興衰。《浪潮之巔》不隻是一本曆史書,除瞭講述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對於華爾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風暴對科技産業的衝擊,也多有著墨。此外,這本書也著力講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將要發生的,比如微博和雲計算,以及對下一代互聯網科技産業浪潮的判斷和預測。因為在極度商業化的今*,科技的進步和商機是分不開的。 
誠如作者所言:“人的商業知識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斷地、有心地學習。經過多年的學習、思考和實踐,我認定這樣一個規律,就是:科技的發展不是均勻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齣現。每一個人都應該看清楚浪潮,趕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作者簡介

吳軍博士,矽榖投資人,豐元資本創始閤夥人,計算機科學傢。 
  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是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傢。在美國兩傢風險投資基金(中國世紀基金和ZPark風險基金)分彆擔任董事和顧問,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及該校國際事務委員會的顧問。他曾經是國傢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從2012年起任職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專傢和顧問。 
  吳軍博士於2002年加入榖歌公司,與同事一起開創瞭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並因此獲得榖歌工程奬。吳軍博士還是榖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10年加盟騰訊公司,齣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2012-2014年迴到榖歌,領導計算機自動問答項目。2014年,他在矽榖創辦瞭豐元資本風險投資公司。 
  吳軍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巔》首版榮獲“藍獅子2011年十大商業圖書”奬。《數學之美》榮獲國傢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奬、第五屆中華齣版物奬、2014中國書業評選年度圖書,入選廣電總局“2014年嚮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圖書”及“2014年中央黨員乾部推薦書目”。《文明之光》榮獲2014“中國好書”奬。《大學之路》榮獲2015“華文好書”奬。

目錄

i 第*版讀者贊譽 
vii 序言 
ix 前言 有幸見證曆史 
1 第1章 帝國的餘暉—AT T公司 
AT T100年來發展得非常健康。雖然它一直受反壟斷法的約束,但是美國政府司法部並沒有真正要過它的命,每一次反壟斷其實是幫助AT T修枝剪葉,然後讓它發展得更好。 
1 百年帝國 
2 幾度繁榮 
3 利令智昏 
4 外來衝擊 
18 第2章 藍色巨人—IBM公司 
郭士納在到IBM以前也是做(芯)片的,但是,是土豆芯片(He also made chips,but potato chips.) 
1 趕上機械革命的*後一次浪潮 
2 領導電子技術革命的浪潮 
3 錯過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創新者 
6 內部的優勝劣汰 
7 後金融危機時代 
46 第3 章 “水果”公司的復興— 喬布斯和蘋果公司 
在每一次技術革命中,新技術必須比老的技術有數量級的進步纔能站住腳。 
1 傳奇小子 
2 迷失方嚮 
3 再創輝煌 
4 大難不死 
5 i 十年 
6 喬布斯和盛田昭夫 
72 第4 章 計算機工業的生態鏈 
一個IT公司如果今*和18個月前賣掉同樣多的、同樣的産品,它的營業額就要降一半。 
1 摩爾定律 
2 安迪– 比爾定律 
3 反摩爾定律 
87 第5 章 奔騰的芯— 英特爾公司 
英特爾的CEO格魯夫雖然是學者齣身,但他同時也是微機時代*優秀的*導者和管理者,數次被評為世界上*好的???。 
1 時勢造英雄 
2 英特爾、摩托羅拉之戰 
3 指令集之爭 
4 英特爾和AMD 的關係 
5 錯失移動時代 
107 第6 章 IT 領域的羅馬帝國— 微軟公司 
當喬布斯給蓋茨看瞭新設計的麥金托什個人電腦,以及漂亮的基於圖形界麵的操作係統時,蓋茨驚呆瞭。那一年,喬布斯和蓋茨都是26歲。 
1 雙雄會 
2 亡羊補牢 
3 人民戰爭 
4 帝國的誕生 
5 當世拿破侖 
6 尾大不掉 
7 條頓堡之戰 
8 客廳爭奪戰 
9 前門拒狼,後門進虎 
146 第7 章 純軟件公司的先驅— 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公司和微軟公司一起,證明瞭在?? 領域,軟件公司不僅可以獨立於硬件公司存在,而且靠賣軟件的使用費可以獲得比硬件公司更好的發展。甲骨文的成功,也再次說明瞭創始人和領*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埃裏森,就沒有甲骨文今*的輝煌。 
1 矽榖老兵新傳— 埃裏森其人 
2 鑽瞭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國 
171 第8 章 互聯網的金門大橋— 思科公司 
據說斯坦福兩個係的計算中心主任萊昂納多·波薩卡和桑迪·勒納要在計算機上寫情書,由於各自管理的網絡不同,設備又是亂七八糟,什麼廠傢的、什麼協議的都有,互不兼容,情書傳遞起來很不方便,於是兩人乾脆發明瞭一種能支持各種網絡服務器、各種網絡協議的路由器。於是,思科公司賴以生存的“多協議路由器”便誕生瞭。 
1 好風憑藉力 
2 CEO 的作用 
3 持續發展的絕招 
4 競爭者 
5 諾威格定律的宿命 
193 第9 章 英名不朽——楊緻遠、費羅和雅虎公司 
100年後,如果人們隻記得兩個對互聯網貢獻*大的人,那麼這兩個人很可能 
就是楊緻遠和費羅。 
1 當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紅巨* 
6 自廢武功 
7 浪淘盡風流人物 
225 第10 章 矽榖的見證人— 惠普公司 
作為矽榖*早的公司,惠普見證瞭矽榖發展的全過程,從無到有,從硬件到軟 
件,惠普的曆史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矽榖曆史的縮影。 
1 昔日矽榖之星 
2 有爭議的生死抉擇 
3 *有爭議的CEO 
4 亞洲製造的衝擊 
5 峰迴路轉 
246 第11 章 沒落的貴*— 摩托羅拉公司 
如果我們認為公司之中也有所謂的貴*,摩托羅拉無疑可以算一個。曾幾何時,摩托羅拉就是無綫通信的代名詞,同時它還是技術和品質的結晶。 
1 二戰的品牌 
2 黃金時代 
3 基因決定定律 
4 銥星計劃 
5 全綫潰敗 
6 迴天乏力 
269 第12 章 矽榖的另一麵 
美國的矽榖隻占美國國土麵積的萬分之五,卻創造瞭無數的商業神話。在這裏, 
大約每10天便有一傢公司上市。美國前100強的公司中,矽榖占瞭四成。 
1 成王敗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機會均等 
4 矽含量不斷降低 
5 亙古而常青 
296 第13 章 短暫的春鞦— 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 
在人類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於事。它始終隻要求天纔人物,並且將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世上的另一位神,隻願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 
1 太陽公司 
2 Novell 公司 
3 網景公司 
4 RealNetworks 
332 第14 章 幕後的英雄— 風險投資 
對於想找投資的新創業公司,紅杉資本有一些基本要求——公司的業務要能幾句話就講清楚。紅杉資本的投資人會給你一張名片,看你能不能在名片背麵的一點點地方把你想做的事情寫清楚。 
1 風投的起源 
2 風投的結構 
3 風投的過程 
4 投資的決策和公司的估價 
5 風險投資就是投人 
6 風投的角色 
7 著*的風投公司 
373 第15章 信息産業的規律性 
人類的文明和技術是不斷進步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隻有清除掉阻礙我們進步的那些龐大的恐龍,纔能為人類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從這個角度講,一個昔日跨國公司的衰亡,也許是它為這個社會做的*後一次貢獻。 
1 70–20–10律 
2 諾威格定律 
3 基因決定定律 
399 第16章 矽榖的搖籃—斯坦福大學 
二戰後,幫助斯坦福大學解決財政危機的是它的一位教授弗裏德裏剋·特曼,他後來被稱為“矽榖之父”。他仔細研究瞭斯坦福夫婦的遺囑,發現裏麵沒有限製大學齣租土地,於是他興奮地聲稱找到瞭解決問題的秘密武器——建立斯坦福科技園。 
1 充滿傳奇的大學 
2 矽榖的支柱 
3 紐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4 創業的孵化器 
432 第17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資銀行 
華爾街的貪婪既會捧起,也會扼殺一個科技新星。 
1 華爾街和美國的金融體係 
2 著*的投資公司 
3 科技公司的上市過程 
4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5 華爾街與微軟、雅虎和Google 的三國演義 
467 第18 章 挑戰者— Google 公司 
Google是個奇怪的地方。也許是因為Google的年輕人太多,他們不懂得傳統也不拘泥傳統,隻要認準瞭對公司對社會有用,就大膽去乾瞭。 
1 曆史上*轟動的IPO 
2 早期歲月 
3 商業模式 
4 個人英雄主義和群眾路綫 
5 絕代雙驕 
6 感謝上帝,今*是星期五(TGIF) 
7 不作惡 
8 不敗的神話 
9 秘密軍團 
10 雲計算和數據中心 
11 Google 的新氣象 
12 移動互聯網時代 
13 進攻,永遠是*好的防守 
14 佩奇新政 
15 未雨綢繆 
540 第19 章 成功的轉基因— 諾基亞、3M、GE 公司 
科學技術是*革命、發展*快的生産力,一傢科技公司要想在幾次技術革命大潮中都能立於浪潮之巔,極不容易。 
1 20 世紀末的手機之*— 諾基亞公司 
2 道瓊斯指數中的常青樹— 3M 公司 
3 *成功的企業聯閤體(Conglomerate) — GE 公司 
577 第20 章 印鈔機— *佳的商業模式 
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業模式,很多大公司的興起,不是靠技術的革新,而是靠商業模式的轉變。 
1 Google 的廣告係統 
2 eBay 和亞馬*的在綫市場 
3 戴爾的虛擬工廠 
4 騰訊的虛擬物品和服務 
599 第21 章 互聯網2.0 
互聯網2.0*重要的是提供瞭開放的平颱,讓用戶能在平颱上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並提供給其他用戶使用。 
1 互聯網的前世今生 
2 互聯網2.0 的特徵 
3 著*的互聯網2.0 公司 
4 是革命還是泡沫 
634 第22 章 金融風暴的衝擊 
*然全世界在2008年的*後一個季度裏陷入瞭嚴重的衰退,同時人們的恐懼心理加重瞭這場危機,雖然在更長一些時間裏我們仍將處於衰退,但是,明天仍然會好起來。今後的44年裏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社會都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如同過去的44年一樣。——沃倫·巴菲特 
1 金融危機的成因 
2 瑞雪兆豐年:優勝劣汰 
3 潛在的商機到處都是 
4 歐債危機 
5 格局的變遷 
6 為什麼看好G2 
677 第23 章 雲計算 
雲計算保證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和處理信息,並且可以非常方便地與人共享信息。它的好處是讓全社會的計算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1 雲計算的起源 
2 雲計算的本質 
3 雲計算的核心技術和工程 
4 對IT 産業鏈的顛覆 
5 雲計算時代的企業級軟件和服務 
6 中國雲計算的泡沫和機會 
705 第24 章 下一個Google 
雖然我們不知道下一個Google在哪裏,但是可以肯定它不在搜索領域。這就如同幾年前我們尋找的“下一個微軟”不會是一傢軟件公司,而*終是一傢互聯網公司一樣。 
1 偉大的公司 
2 歲歲年年人不同 
3 新領域 
4 關注亞太地區 
741 後記 
745 索引




內容介紹
數學之美(第*版)
定價 49.00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版次 2
齣版時間 2014年11月
開本 16開
作者 吳軍 著
裝幀 平裝
頁數 312
字數
ISBN編碼 9787115373557

內容簡介

  幾年前,“數學之美”係列文章原刊載於榖歌黑闆報,獲得上百萬次點擊,得到讀者高度評價。正式齣版前,吳軍博士幾乎把所有文章都重寫瞭一遍,為的是把高深的數學原理講得更加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數學的魅力。 
  《數學之美》上市後深受廣大讀者歡迎,並榮獲國傢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奬。讀者說,讀瞭《數學之美》,纔發現大學時學的數學知識,比如馬爾科夫鏈、矩陣計算,甚至餘弦函數原來都如此親切,並且栩栩如生,纔發現自然語言和信息處理這麼有趣。 
  而今,數學在信息産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作者在第*版中增加瞭一些內容,尤其是針對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內容,以便滿足人們對當下技術的學習需求。 

作者簡介

  吳軍,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傢,矽榖風險投資人。獲奬暢銷書《浪潮之巔》及《數學之美》的作者。
  吳軍博士是榖歌公司早期員工之一。在榖歌,他和辛格(美國工程院院士,世界搜索專傢)、Matt Cutts(榖歌反作弊官方發言人)等三位同事一起開創瞭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並因此獲得榖歌工程奬。2003年,他和榖歌全球架構的總工程師硃會燦博士等共同成立瞭中日韓文搜索部門。吳軍博士是當前榖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在榖歌期間,他還領導瞭許多研發項目,得到瞭當時公司首*執行官埃裏剋?施密特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高度評價。
  2010年—2012年,他加盟騰訊公司,齣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同時擔任國傢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2012年迴到榖歌,負責開發瞭被認為是“下一代搜索”的榖歌自動問答係統。同年,他作為創始閤夥人共同創立瞭中關村矽榖風險投資基金(ZPark Venture)。
  吳軍博士在國內外發錶過數十篇論文,曾獲得全國人機語音智能接口會議的論文奬和Eurospeech的論文奬。他還獲得瞭十餘項美國和國際專利。
  吳軍博士還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和校國際事務委員會顧問,他也長期擔任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專傢顧問。同時,他也是數傢投資基金、創業公司的董事和顧問。

精彩書評

  ★我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數學,但讀到吳軍老師的“數學之美”係列文章,纔發現馬爾科夫過程、矩陣計算,甚至餘弦函數原來都如此親切,並且栩栩如生;纔發現自然語言和信息處理這麼有趣;纔真正明白“數學是科學的皇後”這句名言。相信認真讀完這本《數學之美》的朋友們,算法功力都會暴漲N倍,更重要的是發現瞭數學背後的無窮魅力,學會欣賞數學之美。 

  ——蔣濤(CSDN《程序員》創始)


  ★看到《數學之美》,是榖歌黑闆報上的連載文章。裏麵的公式並不是很多,但是很多看似頗為復雜的概念,吳軍老師卻能夠如講故事般娓娓道齣,著實看齣作者對這些問題有著深入且獨到的見解,讀後受益匪淺。這次有幸在《數學之美》齣版之前拜讀瞭初稿,欣喜看到新書在章節連貫和語言方麵都較黑闆報的連載文章有瞭較大的提高,相信每一個喜歡數學、樂意欣賞數學之美的讀者,一定會覺得開捲有益。 

  ——張磊(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


  ★我不做研究,也自覺沒有做研究的底子。然而,數年前看到吳軍老師的《數學之美》係列時仍然還是被深深地迷住瞭。正如作為一個十幾年的科幻愛好者,深信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之餘應得閑仰望星空一樣,作為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個體,在上微博、搜Google、發郵件之餘,關上顯示器,能夠透過《數學之美》這樣的傑作,一窺紛繁湧動的數字世界背後的引擎數學之美,實乃一件幸事。 

  ——劉未鵬(《暗時間》作者)


  ★接觸吳軍老師的“數學之美”係列,是在搜索bloomfilter資料時,讀瞭其中一篇後,就把其他的文章都讀瞭,感觸很多:首先,改變瞭觀點:原以為在計算機係學到的數學基礎在工作中一無是處,現在懂得:知識要落地,重要的是理解知識的由來;其次,任何復雜的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去解決,我們往往會陷入不斷給問題增加難度的復雜解法,而忽視瞭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 
  “數學之美”係列文章,整體和細節的度掌握得很好,通過具體的例子讓讀者學到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時留瞭很多問題給願意鑽研的人做進一步深入思考。BTW,“數學之美”係列,是我在技術領域介紹中讀過的的文章之一,讓人學會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工程問題,如何跳齣固有思維不斷去思考創新。 
  ——岑文初(淘寶開放平颱技術産品負責人) 

目錄

目錄


i  第*版讀者贊譽 
iv  第*版齣版說明 
vii 第*版序言 
x  第*版序言 
xii 第*版前言 
第1章 文字和語言 vs 數字和信息 1 
文字和語言與數學,從産生起原本就有相通性,雖然它們的發展一度分道揚鑣,但是*終還是能走到一起。 
1 信息 
2 文字和數字 
3 文字和語言背後的數學 
4 小結 
第2章 自然語言處理——從規則到統計 15 
人類對機器理解自然語言的認識走瞭一條大彎路。早期的研究集中采用基於規則的方法,雖然解決瞭一些簡單的問題,但是無法從根本上將自然語言理解實用化。直到20多年後,人們開始嘗試用基於統計的方法進行自然語言處理,纔有瞭突破性進展和實用的産品。 
1 機器智能 
2 從規則到統計 
3 小結 
第3章 統計語言模型 27 
統計語言模型是自然語言處理的基礎,並且被廣泛應用於機器翻譯、語音識彆、印刷體或手寫體識彆、拼寫糾錯、漢字輸入和文獻查詢。 
1 用數學的方法描述語言規律 
2 延伸閱讀:統計語言模型的工程訣竅 
3 小結 
第4章 談談分詞 41 
中文分詞是中文信息處理的基礎,它同樣走過瞭一段彎路,目前依靠統計語言模型已經基本解決瞭這個問題。 
1 中文分詞方法的演變 
2 延伸閱讀:如何衡量分詞的結果 
3 小結 
第5章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 50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初應用於通信領域,繼而推廣到語音和語言處理中,成為連接自然語言處理和通信的橋梁。同時,隱含馬爾可夫模型也是機器學習的主要工具之一。 
1 通信模型 
2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 
3 延伸閱讀:隱含馬爾可夫模型的訓練 
4 小結 
第6章 信息的度量和作用 60 
信息是可以量化度量的。信息熵不僅是對信息的量化度量,也是整個信息論的基礎。它對於通信、數據壓縮、自然語言處理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1 信息熵 
2 信息的作用 
3 互信息 
4 延伸閱讀:相對熵 
5 小結 
第7章 賈裏尼剋和現代語言處理 72 
作為現代自然語言處理的奠基者,賈裏尼剋教授成功地將數學原理應用於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中,他的一生富於傳奇色彩。 
1 早年生活 
2 從水門事件到莫妮卡·萊溫斯基 
3 一位老人的奇跡 
....................................
5 小結 
第31章 大數據的威力——談談數據的重要性 273 
如果說在過去的40年裏,主導全球IT産業發展的是摩爾定律,那麼在今後的20年裏,主導IT行業繼續發展的動力則來自於數據。 
1 數據的重要性 
2 數據的統計和信息技術 
3 為什麼需要大數據 
4 小結 
附錄 計算復雜度 295 
第*版後記 299 
索引 302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璀璨星河的航標:人類文明演進的史詩與未來科技的藍圖 本書集閤瞭對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前沿科技浪潮的細緻描摹,旨在為尋求知識深度與前瞻視野的讀者提供一套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未來指引性的閱讀體驗。 第一部分:文明的基石——思想的流變與科學的誕生 本捲聚焦於人類思想史上最具決定性的幾次飛躍,探討瞭從古代哲學思辨到近代科學革命的漫長而麯摺的道路。 一、古老的智慧與邏輯的萌芽 詳細梳理瞭蘇美爾、古埃及文明在早期度量衡、天文學上的成就,重點剖析瞭古希臘哲學傢,尤其是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的神秘崇拜與早期數學概念的構建。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觀如何影響瞭後世對抽象邏輯的追求,而亞裏士多德的邏輯體係又如何成為西方思維模式的框架。 二、中世紀的沉寂與光明的復蘇 探討瞭在西歐思想相對停滯的時期,阿拉伯世界如何通過翻譯和繼承,保存並發展瞭古希臘的科學遺産,尤其是在代數和光學領域取得的突破。隨後,深入分析瞭歐洲文藝復興如何重新點燃瞭對古典知識的渴望,並為伽利略、哥白尼的革命性發現奠定瞭文化基礎。 三、科學革命的巨擘與世界的重塑 這一章節是全書的核心之一,它不僅敘述瞭牛頓力學體係如何以其驚人的完備性統一瞭天體運動與地麵物理,更著重探討瞭這種新的、基於實驗和數學的認識論如何徹底顛覆瞭人類對宇宙的傳統看法。我們審視瞭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與培根的經驗主義之間的張力與融閤,正是這種張力,催生瞭現代科學的運作模式。 四、工業革命的引擎:蒸汽、電力與變革的洪流 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結構重組。本部分詳細描繪瞭瓦特蒸汽機的原理及其對生産力的解放,隨後過渡到法拉第和麥剋斯韋對電磁學的統一描述,這些物理學上的突破如何直接轉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徹底改變瞭人類的生活節奏和地域聯係。 第二部分:信息時代的浪潮——計算、連接與未來的疆域 隨著經典物理學的完備,人類的目光投嚮瞭更微觀的領域以及信息處理的可能性。本捲聚焦於信息科學的誕生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一、從機械到電子:計算能力的飛躍 追溯瞭計算史上的早期嘗試,如巴貝奇的分析機概念,並重點闡述瞭二戰期間密碼破譯工作對電子計算機原型發展的關鍵推動作用。圖靈的“可計算性”理論如何從根本上定義瞭“計算”的邊界,奠定瞭現代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基石。 二、晶體管的革命與半導體時代的開啓 詳細介紹瞭晶體管的發明及其取代真空管的意義——更小、更快、更可靠。隨後,深入探討瞭集成電路(IC)的發明,這是將復雜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的關鍵一步,直接促成瞭微處理器的誕生,為個人電腦時代的到來鋪平瞭道路。 三、網絡的構建:從分散到互聯 本部分解析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ARPANET概念,到TCP/IP協議的標準化,描述瞭信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以光速傳輸成為可能。重點分析瞭萬維網(WWW)的齣現如何使得信息獲取民主化,並引發瞭全球範圍內的知識共享與文化交流。 四、軟件的演進與人機交互的深化 探討瞭從匯編語言到高級編程語言的演變,以及操作係統(如Unix、Windows)如何構建起用戶與硬件之間的橋梁。著重分析瞭用戶界麵(UI)和用戶體驗(UX)設計理念的成熟,這使得原本復雜的計算工具能夠被更廣泛的普通大眾所接受和使用。 第三部分:數據與智能的交匯——算法的威力與數字文明的挑戰 進入21世紀,數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算法成為瞭理解和塑造現實世界的主要工具。 一、大數據的形成與價值鏈 界定“大數據”的特徵(Volume, Velocity, Variety, Veracity),並係統地介紹瞭數據采集、存儲(如分布式文件係統Hadoop)和處理的工程技術。強調瞭數據如何從一種副産品轉化為新的戰略資源。 二、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的突破 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的基本框架。重點剖析瞭深度學習,特彆是神經網絡在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顛覆性進展。通過具體的案例(如AlphaGo的勝利),揭示瞭算法正在如何模擬甚至超越人類的部分認知能力。 三、新興計算範式的展望 對量子計算的基本原理(如疊加態與糾纏)進行瞭科普性的介紹,闡述瞭它在特定領域(如密碼破解、材料模擬)的顛覆潛力。同時,探討瞭邊緣計算和雲計算架構的差異與互補性,以及它們如何支撐物聯網(IoT)等實時應用。 四、倫理、安全與未來治理 伴隨著技術能力的指數級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對隱私權、算法偏見和信息安全的深刻擔憂。本部分以批判性的視角,探討瞭技術進步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平衡點,呼籲建立適應新科技時代的治理框架,確保技術進步能夠真正服務於全人類的福祉。 本書通過對曆史脈絡的梳理和對前沿技術的剖析,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宏大而清晰的知識地圖,理解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以及我們將走嚮何方。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精選的書籍組閤,簡直是為我這種對技術前沿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量身定製的。首先,《代碼大全》的厚重感就讓人敬畏,它不是那種速成的“秘籍”,更像是沉澱瞭幾十年的編程智慧結晶。讀下去,你會發現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其嚴謹,每一個章節的論述都建立在大量的實踐案例之上。我特彆喜歡它對軟件設計原則的深入剖析,比如DRY、KISS這些聽起來簡單的原則,在書中被分解得無比透徹,並配有大量的“反麵教材”讓你明白為什麼遵循它們至關重要。書中對重構的描述,更是顛覆瞭我過去“寫完就完事”的心態,讓我開始用一種近乎雕琢藝術品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代碼。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寫齣能運行的代碼,更是寫齣可維護、可擴展、能“呼吸”的優秀代碼。讀完後,感覺自己的編程思維一下子被提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看待技術文檔和架構設計時,都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批判性視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你停下來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怎麼做”。

评分

相較於那些硬核的技術手冊,一本關於人工智能倫理和哲學的著作,比如《人工智能的未來與人類社會》,給我帶來瞭截然不同的閱讀衝擊。這本書的筆觸非常細膩,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復雜的算法細節,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技術發展對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上。作者的文筆極具感染力,他用許多引人深思的案例和近乎詩意的語言,探討瞭強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數據隱私的邊界以及算法決策中的偏見問題。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它讓我開始審視,我們盲目追求技術進步的背後,是否遺漏瞭對“人”本身的關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必要的“刹車”和“轉嚮燈”,提醒所有技術從業者,我們手中掌握的力量是巨大的,必須帶著敬畏之心去使用。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編程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負責任地思考”的書,對於構建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數字未來,其指導意義不亞於任何一本編程指南。

评分

最後,我偶然讀到瞭一本關於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的專著,內容聚焦於敏捷開發中的“衝突解決”藝術。這本書的風格非常實用主義,它沒有宏大的理論框架,而是充滿瞭真實的會議記錄、棘手的團隊動態分析以及領導者在壓力下的決策過程。它的語言非常口語化,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資深的項目總監分享他的“血淚史”。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有效反饋”的部分,它詳細拆解瞭如何在一對一溝通中,既能指齣代碼中的不足,又不傷害同事的自尊心,這在日常工作中是極其寶貴的技能。相比於技術層麵的精進,軟技能的提升往往更難量化,但這本書提供瞭清晰的行動步驟,讓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傾聽、如何引導一場富有成效的爭論,以及如何在項目延遲的陰影下保持團隊的士氣。它讓我意識到,一個高效的技術團隊,其軟件的質量往往取決於他們溝通的質量,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理解組織行為學和人際動力學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

《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這本書,雖然齣版已久,但其經典地位無可撼動。它不像很多新潮的技術書籍那樣追逐熱點,而是迴歸到瞭軟件工程的本質——如何優雅地解決反復齣現的設計難題。我剛開始接觸它的時候,覺得那些模式的名字(比如工廠、策略、觀察者)聽起來玄乎,有點故作高深。但真正通過書中的圖例和C++(或Java)的示例代碼去實踐後,我纔體會到“模式”的真正含義:它們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條,而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框架。閱讀的過程充滿瞭“啊哈!”的時刻,當你遇到一個棘手的業務邏輯分支時,突然想起“哦,這不就是橋接模式的應用場景嗎?”或者在處理對象間通信時,策略模式的優雅性便油然而生。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軟件架構的視野,讓我從寫“一段代碼”升級到瞭設計“一個係統”的層麵。它教會瞭我,好的設計應該具備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而不是一開始就試圖包羅萬象。

评分

另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深入理解計算機係統》(CS:APP),這本書簡直就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通關秘籍”。坦白說,第一次翻開它時,我對內存的層級結構、鏈接器的原理、虛擬內存的工作方式感到非常頭疼,但作者的講解方式,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循序漸進地引導你穿過那些晦澀難懂的底層邏輯。它最棒的地方在於,它完美地連接瞭硬件和軟件的鴻溝。以前我寫代碼,總覺得內存管理是操作係統的事情,而程序執行隻是邏輯的堆砌,但讀瞭這本書後,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有時候一個微小的循環優化能帶來性能的巨大飛躍——那是因為你真正理解瞭CPU緩存的工作機製。書中那些實驗和動手實踐的部分,雖然耗費時間,但帶來的收獲是立竿見影的,它讓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一個隻會調用API的“調用者”,而是真正理解瞭程序是如何在矽片上運行的“掌控者”。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甚至要配上一杯咖啡,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但一旦理解瞭,你會發現過去許多睏惑都迎刃而解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