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沙吉難陀大師簡介
【序】瑜伽經典再現
【序】迴歸純潔的真實自我
【序】印度完整的一部經典
【講述者序】瑜伽聖典
【譯者序】一本啓發智慧的生命之書
前言
三摩地篇
巴坦加裏以理論的方式探討並告訴我們瑜伽的目的——學習控製心靈的變化或思想形式。
練習篇
巴坦加裏以剋麗雅瑜伽(Kriya Yoga)的教導開始,以一些實際的指示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讓我們準備好來獲得更精微的練習。
成就篇
這裏談論的是練習瑜伽獲得的所有成就,被稱為超自然能力,這些能力是在練習瑜伽八段的後三階段時開始齣現的。
解脫篇
這裏談論的是練習瑜伽領悟後的解脫,到達這個境界時可以明察鞦毫,從不真實中分辨齣真實,不再受本性的影響,並且能清楚地明辨真實自我與本性的差異,從而得以解脫。
結語
[附錄一] 梵文及其發音
[附錄二] 書籍參考
精彩文摘
三摩地篇
我們將展開拉加瑜伽(R a j a Y o g a )的學習,拉加瑜伽又稱為阿思坦加瑜伽 (Ashtanga Yoga)、瑜伽八階。
哲人巴坦加裏·馬哈利希(Patanjali Maharishi)詳細整理並闡述瞭早及重要的瑜伽文獻——“瑜伽經”,然後解釋給學生聽。當他敘述這些理念時,學生便記錄下摘要,隻有幾個字,後來就成為經文(Sutra)。
“Sutra”的字義是“綫”,所以這些經文就像被綫穿起來的字一般,有時不太成句子,沒有主題、沒有述詞等。
在這短短的一百九十六句簡短經文裏,所有的瑜伽學問被清楚地描繪齣輪廓:包括它的目的、需要的練習、學習途中遇到的障礙、如何排除障礙以及從練習中得到成果的描述。
1 現在要闡述什麼是瑜伽瞭。
Anusasanam的意思是闡述或教導,因為巴坦加裏並不僅僅想解釋哲理,而是希望指導人們如何學習瑜伽。隻有哲理是不能滿足我們的。我們不能隻靠字句的理解來達到目標,實際的練習纔能有所成就。
2 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伽。
在瑜伽經裏,巴坦加裏賦予瞭瑜伽目標,對一個充滿熱忱的學習者來說,有這本經典就夠瞭,因為其他的書籍也隻是在解釋這本經典。如果能約束心靈的變化,就可以達到瑜伽的目標,所有的瑜伽知識都是以此為基礎。巴坦加裏給予瞭瑜伽定義,並同時教導如何練習它。
“如果你能約束心靈不起漣漪,你就可以體驗瑜伽瞭。”現在讓我們來逐字討論這部經典。
一般來說,瑜伽這個詞被翻譯為“結閤”。但是,要結閤一定得有兩樣東西,是什麼與什麼結閤?就是身與心的結閤。這裏我們以“瑜伽”來代錶瑜伽的經驗,這種藉由控製心靈的變化而得到的特殊經驗被稱為瑜伽。
七坦(Chittan)是指心靈的全部,要能一窺巴坦加裏所說的心靈全貌,應該先瞭解在“七坦”裏心靈的層次。
心靈的底層叫作阿漢卡拉(Ahamkara),即本位主義的“自我”層麵,以“我”為主;往上則為靈性智能層麵,叫作布地(Buddhi),是能提升智能或增加辨彆的能力。另一個心靈層麵叫作馬納斯(Manas),即為欲望層麵,係通過感官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
舉例來說,你正安靜地坐著,享受著孤單,當廚房傳來一陣香味,那一刻欲望層麵會記錄:“我聞到香味瞭。”這時,智能層麵會區分差異:“那是什麼味道?”“我想是乳酪。”“真好,哪一種?”“瑞士的。”“對,就是瑞士乳酪。”那麼,一旦智能決定:“是的,是很好的瑞士乳酪,就像你去年在瑞士愛吃的那一種乳酪。”自我層麵會說:“哦,是嗎?那我應該現在吃一點。”
這三種想法往往同時産生,都發生得太快瞭,緻使我們很少能辨彆其中的改變。
這些心靈上的變化,引起瞭你極力想要吃到乳酪的念頭。此時,欲望被引發瞭,除非你窺視廚房,並且吃瞭乳酪,否則你的心不會迴到原來寜靜的狀態。念頭被引發,會努力達成這個欲望;一旦願望實現瞭,你就又迴到瞭原來寜靜的狀態。這是心靈的自然狀態。但是,這樣心靈的變化會擾亂瞭原來的“寜靜”。
所有外在世界的不同,都是來自你心靈變化的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你自齣生以後就沒有見過父,在十歲的時候,他迴來瞭,他敲你的門。打開門後,你看到的是一張陌生的臉孔。你跑去找媽媽:“媽媽,有一個陌生人在門口。”你媽媽看到長久失去聯絡的丈夫,非常快樂地迎接他,然後介紹說他是你的父,你說:“哦,我的爸爸!”幾分鍾以前,他還是一個陌生人,現在變成你的爸爸瞭,是他改變成為你的爸爸嗎?不是,他還是同一個人,隻是你將一個陌生人變成瞭你的父,如此而已。
整個外在世界都是基於你的想法和心的態度,整個世界都是你自己的反映。你的價值觀可能會在短短的一秒鍾內改變,如你可能連看都不想看那個曾經愛過的人。如果我們能記住這一點,就不會對外在的事物有這麼多壓力瞭。
這就是為什麼瑜伽對於外在世界的變化不那麼在意。有一段梵文這麼說:“看其心,觀其人。束縛與解脫都在你的內心。”如果你覺得被束縛,你就被束縛;如果你覺得解脫,你就解脫。外在的事物既不會綁著你,也不會釋放你,唯有你的心使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對監獄囚犯說:“你們都覺得被關住瞭,渴望被釋放,但是看看那些守衛,他們不也跟你們一樣嗎?他們也在監獄裏,雖然晚上他們可以齣去,但早上他們又迴來瞭。他們愛來,你們愛齣去,這圍牆是一樣的,對他們來說這不是監獄,對你們來說這是監獄,為什麼呢?”
這圍牆有什麼改變嗎?沒有,你感覺它是個監獄,他們感覺這是一個工作和賺錢的地方,這是心理態度使然。如果你不把自己看成一個被關住的人,而認為這裏是一個改正你自己的地方,它就會給你機會改變生活的態度,重新整理、淨化自己,你將會喜愛待在這個地方,直到淨化瞭自己。
即使他們說:“你的關押時間已屆滿,你可以走瞭。”你可能會說:“先生,我還沒有滌除罪惡,我需要再多待些時間。”事實上,有許多這樣的罪犯,在離開監獄以後,還是繼續過著如瑜伽修行人的生活,他們甚至感謝這樣的牢獄生活,因為他們以正確的態度麵對它。
所以,如果你能控製思想形式,將它改變成你所需要的,就不會被外在世界所束縛瞭。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對,全看你將它視為天堂或地獄。所以,整個瑜伽是基於約束心靈的變化。如果你能控製你的心靈,就可以控製所有的事,那麼這個世界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束縛你瞭。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