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海版通用規範字典

辭海版通用規範字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書岩 著
圖書標籤:
  • 工具書
  • 字典
  • 辭海
  • 規範
  • 語文
  • 參考
  • 漢語
  • 字詞
  • 教學
  • 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9457
商品编码:2558874875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辭海版 通用規範字典

:39.80元

作者:張書岩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2649457

字數:970000

頁碼:655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收錄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錶》全部8105個字

嚴格遵循國傢新語言文字規範標準

注音釋義、繁簡字形體、筆畫部首一目瞭然

酌情列齣成語、名句中齣現的漢字本義或古義,簡明實用

收錄語言文字規範、曆史文化常識等附錄十四個

特彆適閤大中小學師生、語言文字工作者和對外漢語教學的需要

內容提要


《辭海版?通用規範字典》收錄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錶》全部8105個漢字及個彆錶外字,並依該錶分為三個級彆,標注不同符號,一目瞭然。全部字頭按音序排列,字頭後依據《通用規範漢字錶》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注齣其筆畫數和所屬部首,部首采用國傢語委標準《漢字部首錶》的201部,依據《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進行歸部。釋義按字義的發展順序依次排列,齣現在成語或古代名句中的本義或古義酌情收入,虛詞義標注詞性,每個義項後列齣多個簡明例證幫助理解,指導使用。字典收錄語言文字規範、曆史文化常識等附錄十四個,配備漢語拼音音節索引和筆畫索引,方便讀者查檢。

本字典全麵貫徹國傢語言文字規範,內容全麵,功能齊備,實用性特彆突齣,能充分滿足廣大中等文化程度及以上讀者使用,特彆適閤大中小學師生、語言文字工作者和對外漢語教學的需要。

目錄


凡例……………………………………………1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5

部首檢字錶……………………………………11

(一)部首目錄…………………………11

(二)檢字錶……………………………13

正文…………………………………………1-541

附錄

一 漢語拼音方案……………………542

二 新舊字形對照錶……………………545

三 現代常用字部件錶…………………548

四 漢字結構分類錶……………………571

五 漢字筆順規則錶……………………572

六 部分疑難字(繁體)筆順錶………574

七 漢字簡化方式一覽錶………………575

八 標點符號用法說明…………………577

九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簡錶……………590

十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省會(首府)名稱錶……………………………………593

十一 乾支錶……………………………594

十二 節氣錶……………………………595

十三 我國曆史朝代公元對照簡錶……596

十四 常用計量單位錶…………………598

筆畫索引………………………………………60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華通鑒:上下五韆年》 內容簡介 《中華通鑒:上下五韆年》是一部宏大敘事、鈎深緻遠的通史巨著,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幅全麵、立體、深刻的中國曆史畫捲。本書摒棄瞭傳統史書的僵硬綫性敘事,采用“主題串聯,時空交織”的編纂手法,力求在展現重大曆史事件脈絡的同時,深入剖析社會結構、思想演變、文化風貌及科技進步的內在邏輯。全書共分十二捲,約四百萬字,以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考據,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的曆史煙雲,直抵曆史事件的深處。 第一捲:文明的曙光與洪荒神話(遠古至夏商) 本捲聚焦於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形態。從新石器時代的多元文化遺址(如仰韶、河姆渡、良渚)的考古發現入手,探討早期聚落的社會組織形態與生存智慧。重點分析瞭“五帝”傳說的曆史內涵與神話構建,為理解早期權力結構的形成奠定基礎。隨後,詳細梳理瞭夏朝的興衰,尤其關注其禮製與宗法製度的初創。商代部分,本書著重於甲骨文的破譯及其對商代政治、宗教、軍事活動的揭示,對商人的青銅冶鑄技術及其在當時社會中的核心地位進行瞭深入剖析。本捲強調瞭早期文化如何奠定中華民族的底色,而非簡單羅列朝代更迭。 第二捲:禮樂的構建與鐵血的交鋒(西周至春鞦戰國) 本捲是中華製度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西周部分,詳盡闡述瞭“封建製”和“宗法製”的運作機製,分析禮樂製度如何維係龐大的早期國傢。春鞦戰國,本書將其視為“社會大轉型”時期。對“士”階層的崛起及其對政治格局的影響進行瞭細緻描摹。思想史部分,傾注瞭大量筆墨,不僅涵蓋瞭儒、道、法、墨等顯學,還發掘瞭陰陽傢、名傢等學派的思想精髓及其在當時的實踐意義。軍事上,著重分析瞭鐵器應用帶來的戰爭形態變化及諸侯爭霸的內在動因。本捲力圖展現一個充滿活力、思想碰撞的時代。 第三捲:帝國的初創與統一的代價(秦漢) 本捲深入剖析瞭秦朝短命而深刻的統治遺産。重點分析瞭秦始皇如何通過郡縣製、書同文、車同軌等措施,從根本上重塑瞭中國的地理與文化版圖。對其嚴苛的法律製度及其社會動員能力進行瞭辯證評價。漢代部分,本書詳細考察瞭漢承秦製後,如何通過“休養生息”實現長治久安,尤其關注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曆史後果,以及對後世政治意識形態的決定性影響。對絲綢之路的開闢及其帶來的物質與文化交流,進行瞭跨學科的探討。 第四捲:分裂中的融閤與士族的興衰(魏晉南北朝)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時代。本書著重探討瞭“玄學”的興起如何反映瞭士人對僵化政治的逃離與精神慰藉的尋求。對佛教的本土化進程,特彆是其與玄學、儒學的互動融閤,進行瞭詳細梳理,分析瞭佛教在社會救濟和文化傳播中的作用。軍事上,對少數民族政權(如北魏)的漢化過程,以及漢族政權南渡後的文化南遷,進行瞭細緻對比,揭示瞭民族大融閤的復雜圖景。 第五捲:盛世的輝煌與體製的極限(隋唐) 本捲描繪瞭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狀態。隋朝的“大運河”工程不僅是土木工程的奇跡,更是對南北經濟格局重塑的戰略性舉措。唐代部分,重點分析瞭“三省六部製”的成熟運作,以及科舉製度如何成為吸納社會人纔的有效機製。文化上,對唐詩的繁榮及其與社會生活、政治生態的緊密聯係進行瞭深入闡釋。然而,本書也客觀分析瞭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問題如何逐漸侵蝕瞭盛唐的製度根基。 第六捲:士人的覺醒與商業的勃興(宋代) 宋代被譽為“近代的萌芽”。本書重點考察瞭宋代社會結構的變化:隨著商品經濟的空前發展,市民階層力量壯大,對傳統士大夫階層形成瞭衝擊。理學的興起,被視為對唐末以來思想鬆動的一種內省性迴應。對宋代的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的應用)及其對世界文明的影響進行瞭詳盡描述。同時,分析瞭宋代“重文抑武”的國策對軍事防務帶來的長期隱患。 第七捲:遊牧與農耕的交融(遼金元) 本捲聚焦於中國曆史上由非漢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本書不將遼、金、元視為邊疆的“入侵者”,而是將其視為中華文明體係的“納入者”和“整閤者”。重點分析瞭契丹、女真、濛古等民族的政治製度、軍事優勢,以及他們如何吸收並改造瞭中原的統治技術。元代,對濛古帝國龐大的疆域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的空前盛況進行瞭細緻描繪。 第八捲:集權的強化與思想的束縛(明代) 明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央集權達到瞭新的高度。本書深入剖析瞭硃元璋如何廢除丞相、設立內閣,以及特務機構(如錦衣衛、東廠)的設立如何重塑瞭皇權與官僚體係的關係。商業與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跡象,得到瞭細緻的考察。對外關係上,對鄭和下西洋的戰略意圖及其曆史定位進行瞭重新評估。晚明時期,資本的膨脹、士大夫集團的黨爭,以及晚期禁海政策的反復,共同構成瞭王朝衰落的復雜背景。 第九捲:專製的高峰與天朝的自守(清代前期) 清朝在前期的康雍乾三朝實現瞭疆域的奠定與王朝的鞏固。本書重點分析瞭滿漢關係的復雜演變,對“文字獄”等高壓政策的社會影響進行瞭冷靜的分析。對“攤丁入畝”、“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改革措施,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瞭財政和人口負擔問題,進行瞭肯定性的評價。文化上,對《四庫全書》的編纂,既是文化保存的功績,也是文化控製的體現,進行瞭雙重考察。 第十捲:天翻地覆的衝擊與舊秩序的瓦解(清代中後期與鴉片戰爭) 本捲是本書的轉摺點。詳細梳理瞭西方工業革命帶來的衝擊,對鴉片戰爭的爆發及其影響進行瞭深入剖析,揭示瞭中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觀念上與西方世界的巨大鴻溝。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的興起及其局限性,進行瞭係統性的論述。本捲著重展現瞭中華民族在麵對韆年未有之變局時,內部的掙紮、探索與陣痛。 第十一捲:革命的洪流與共和的艱難(晚清至民國初建) 本捲聚焦於推翻帝製和建立共和的曆程。對維新派與革命派的理論分歧與實踐路徑進行瞭對比分析。辛亥革命的爆發及其未能完全成功的內在原因,被歸結於社會結構轉型尚未完成和新型政治力量的孱弱。民國初建的軍閥割據、政治派係鬥爭,以及“五四運動”所代錶的新文化思潮,共同構成瞭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復雜圖景。 第十二捲:轉型、抗爭與復興的基石(新中國成立前夕) 本書的收官部分,將視角集中於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與國傢建設的早期探索。對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略意義進行瞭梳理,強調瞭中國共産黨在社會動員和民族解放中的核心作用。本捲旨在為讀者理解當代中國的曆史起點,提供一個全麵、深厚的時代背景。 史學特色 《中華通鑒:上下五韆年》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記錄“發生瞭什麼”,更緻力於探究“為什麼會發生”以及“産生瞭什麼影響”。本書融閤瞭社會學、經濟學、文化人類學的研究視角,力求以更具解釋力的框架,重構曆史的細節與宏觀走嚮。全書配有大量原創的史地地圖、文物圖版與重要人物關係圖譜,旨在提供一套既有學術深度,又適宜大眾閱讀的中國通史讀本。

用户评价

评分

這部工具書所體現齣的那種對“通用規範”的堅定立場,是我認為它價值最高的體現。在如今語言變化飛速的時代,很多詞語的用法變得模糊不清,甚至齣現錯誤的“流行”。而這部字典,如同語言海洋中的一座燈塔,為我們提供瞭穩定、可靠的參照標準。它不是簡單地記錄語言的現狀,更是在積極引導和維護語言的純潔性與清晰度。例如,在一些容易産生歧義的語法結構或詞組搭配上,它給齣瞭明確的“推薦用法”和“不推薦用法”,並且用清晰的語言解釋瞭背後的邏輯。這種前瞻性和指導性,讓它超越瞭一部普通字典的範疇,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博學的語言導師。它教會我們如何更準確、更得體地使用我們的母語,培養瞭一種對語言規範的敬畏感和責任心。擁有它,就等於擁有瞭一份對抗語言退化和模糊性的有力武器。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就是一場對閱讀體驗的溫柔嗬護。那種恰到好處的字號,間距的留白,都經過瞭精心的計算,保證瞭即便是長時間盯著看,眼睛的負擔也降到瞭最低。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在處理引文和注釋時所采用的字體區分法,清晰明瞭,一目瞭然,讀者可以瞬間將主要的解釋內容和輔助性的學術參考信息區分開來,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層次感和信息獲取的效率。我記得有一次,我需要比對一個古籍中的詞匯用法,這本書的注釋部分非常詳盡,直接引用瞭權威的齣處,並且用不同的字體樣式進行瞭標注,這比我以往需要翻閱多本參考書纔能找到的資料,它直接集成在瞭同一個詞條下,省去瞭多少來迴翻頁的麻煩。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貫穿瞭整本書的版麵布局,讓人感覺編纂者真正坐在讀者的位置上,體察著閱讀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不便,並努力去消弭。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復古與現代的完美結閤。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仿佛握住瞭知識的重量。封麵采用的啞光材質,低調中透著一股學者的沉穩,字體設計更是彆具匠心,每一個筆畫都透露齣一種對規範的尊重與堅持。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張揚卻又極具力量感的視覺衝擊力。翻開扉頁,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觸感細膩,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那種墨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氣味,讓人立刻沉浸到學習的狀態中。裝訂工藝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和比對,書脊也絲毫沒有鬆動的跡象。我曾試著將它放在書架上與其他色彩鮮艷的書籍並列,它依然能以一種內斂而堅定的姿態,散發齣屬於工具書的獨特魅力。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編纂者對這部字典的深厚情感與專業態度,讓人從拿到書的第一秒起,就對其內容充滿瞭信賴。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案頭佳作,每一次拿起,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莊重的學術儀式。

评分

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在收錄和釋義上所展現齣的那種百科全書式的廣度與深度兼具的特點。它收錄的詞條覆蓋麵極廣,不僅涵蓋瞭日常通用語匯,對於一些專業術語、曆史名詞,甚至是近年來齣現的新詞匯,都有著令人驚喜的收錄和規範。更難得的是,它對於每一個詞條的解釋,都做到瞭“追本溯源”。比如,對於一個多義詞,它會按照曆史演變的時間順序,將不同階段的含義一一列齣,並給齣明確的時代背景標注。這使得我們不僅知道“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曆史縱深感,讓冰冷的字詞活瞭起來,充滿瞭生命的張力。對比我過去使用的其他工具書,這部字典在處理那些具有文化沉澱的詞匯時,展現齣的那種學術的嚴謹性和文化的敬畏心,是其他作品難以企及的。它不僅在“規範”上做到瞭極緻,更在“傳承”上傾注瞭巨大的心血。

评分

這部字典的檢索係統簡直是效率的代名詞,對於像我這樣需要頻繁查閱、且對時間有嚴格要求的文字工作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的部首劃分邏輯清晰到讓人驚嘆,即便是麵對一些生僻或結構復雜的漢字,隻需遵循其既定的路徑,很快就能定位到目標詞條。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對同音異義詞的處理方式,非常到位。不是簡單地羅列解釋,而是通過精妙的語境提示和例句對比,將那些微妙的語義差彆闡述得淋灕盡緻。我以前常常混淆的一些使用場景,通過對照它提供的數個例句,瞬間茅塞頓開。而且,它的釋義部分,用詞精準凝練,絕無冗餘的廢話,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瞭韆錘百煉的打磨。這大大節省瞭我查閱和理解所需的時間。可以說,它在“快”與“準”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讓工具書的實用性得到瞭最大化的體現。對於任何需要依賴精確語言錶達的人士,這部字典的檢索效率絕對能顯著提升工作流的順暢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