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大學 中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儒傢經典必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名:大學 中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儒傢經典必讀本)
定價:12.0元
售價:8.0元,便宜4.0元,摺扣66
作者:(戰國)曾參,(戰國)子思,嚴亞珍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3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 國學經典,典藏精品。精選流傳韆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立足原文精髓,以全麵的、細緻的、通俗易懂的解讀,使讀者輕鬆接受國學的陶冶。
★ 全方位解讀,導讀。原典、注釋、譯文一目瞭然,解讀,研究專業。
★ 浮躁社會的醒世錄,茫然人生的指南針,煩擾睏惑的救世藥,用古代聖賢的道理治愈現代社會的疾病。
★ 精品印刷,設計考究,是典藏和贈送的絕妙佳品。
《大學》將人的修身作為核心基礎強調齊傢、治國、平天下,而治國平天下就應該以德為本。
《中庸》是儒傢學說的重要典籍,儒學,特彆是理學,許多概念、命題齣自《中庸》,《中庸》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書將《大學》《中庸》整閤編撰成瞭一本書《大學·中庸》,裏麵包含瞭很多先聖哲人的價值反思和體驗,由此也嚮當代讀者展示瞭他們的思想錶述纔能,有著很好的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書內容有四部分組成:原文、注釋、譯文、讀解。注釋簡要明瞭,讀解到位,對讀者有很好的啓迪作用。
大學
章
【原文】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於至善。知止④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⑤。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傢⑥;欲齊其傢者,先修其身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⑧;緻知在格物⑨。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傢齊,傢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⑩,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末12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釋】
①大學之道:“大學”一詞在古代的應用有兩種含義:其一,錶示某個人學識淵博,有“博學”的意思;其二,“大學”在古代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也就是“大人之學”。古人從八歲開始上小學,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禮節,包括“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內容;長到十五歲時便進入大學,開始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內容,主要是一些“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大學”的兩種解釋之間也有詞義相通的地方,兩者是錶達“博學”的意思。而本句中的“道”,原本是指道路,有時也可以引申為規律、原則等,而且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的研究中,也可以錶示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的政治觀或思想體係等,因此,在不同的文章中,解釋“道”的含義時應該聯係上下文的具體內容,解釋成更為貼切的含義。
②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有使動意味,可以解釋為“使彰明”,其實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而後一個“明”則是形容詞,明德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親民:這個詞語我們不能從字麵意思去理解,應該結閤後麵的“傳”文進行理解。“親”應解釋為“新”,也就是革新、棄舊圖新的意思。親民,可以解釋為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揚善。
④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⑤得:收獲。
⑥齊其傢:管理好自己的傢庭或傢族,使傢庭或傢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⑦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⑧緻其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
⑨格物:認識、研究世間的萬事萬物。
⑩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於本而言,指枝末、枝節。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倍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應該譯為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能夠棄舊圖新,使人能夠達到完善的境界。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境界,隻有這樣纔能讓自己誌嚮堅定;讓自己鎮靜不焦躁,心安理得,思慮周詳,終能夠有所收獲。任何事物都有根本有枝節,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我們隻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終,纔能更加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古代所有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都要先學會治理好自己的國傢;可是要想學會理自己的國傢,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傢庭和傢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傢庭和傢族,先要做的就是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應該先端正好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學會使自己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誠,應該先使自己學會獲得知識;而讓自己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就是學會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隻有正確地認識瞭萬事萬物,將其研究透徹後纔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也隻有獲得知識後纔能讓自己的意念更為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纔能端正;心思端正瞭纔能讓自己更好地修養品性;隻有品性修養好瞭纔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傢庭和傢族;學會管理傢庭和傢族的方法後纔能用於治理自己的國傢;隻有掌握瞭治理好國傢的方法,纔能讓國人過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上到,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應該將修養品性作為學習的根本。假如這個根本被擾亂瞭,那麼無論是傢庭、傢族還是國傢、天下,都不可能治理得更好。同樣的道理,假如一個人做事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根本不可能將事情做到好!
【讀解】
這段話所講述的是儒學中對“三綱八目”的追求。古人所謂的“三綱”,大多是指明德、新民、止於至善這三部分。《大學》將“三綱”作為自己的主旨,同時也是儒學之所以能夠“垂世立教”的根本。而所謂的“八目”,則是指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它是為達到“三綱”的要求而列舉齣的條目,同時也是儒學大傢們為後人進修設計齣的階梯。縱覽古書,我們不難發現,儒傢幾乎所有的學說大多都遵循著“三綱八目”的要求而展開。所以,我們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抓住“三綱八目”的要點,這樣就等於拿到瞭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
就研究儒學而言,主要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麵。“八目”中前麵的四級“格物、緻知、誠意、正心”強調的是“內修”;後麵的三級“齊傢、治國、平天下”則強調的是“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成瞭連接“內修”和“外治”的樞紐,它和前麵的“內修”相連接,便可以“獨善其身”;它和後麵的“外治”相連接,便可實現“兼善天下”的理想。兩韆多年來,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在儒學思想的影響下,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作為自己的畢生信條。時至今日,這樣的儒學思想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第二章
【原文】
《康誥》①曰:“剋②明德。”《大甲》③
大學 中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儒傢經典必讀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大學 中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儒傢經典必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