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解神農本草經
定價:49.80元
作者:宋敬東 編著
齣版:天津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0894927
版次:2015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字數:330000
頁數:509
開本:16
捲一上品
植物部
動物部
礦物部
捲二中品
植物部
動物部
礦物部
巻二下品
植物部
動物部
礦物部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全書分三捲,載藥三百餘種,其中涵蓋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三類,此三類藥又分上、中、下三品。此書成書於東漢,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圖解神農本草經》秉承瞭原《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的分類準則,不僅對每一味藥的産地、性質、采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癥都有詳細記載,還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閤應用,以及簡單的製劑,都做瞭概述。為瞭方便對藥物的辨識,本書在對藥物的原形態詳細描述的同時,還為藥物配瞭精美的手繪圖片,並對藥物的入藥部位做瞭性味歸經、主治、功效等方麵的注釋。本書還繼承瞭《本經》依循《內經》提齣的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將藥物以君臣佐使來錶明其主次關係和配伍的法則。
《本經》成書的曆史年代決定瞭其中對藥物的記述難免有一些偏頗或迷信的地方,《圖解神農本草經》在中藥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這些偏頗或迷信的地方都盡量予以更正或解惑,使讀者能夠基於現代中藥學的基礎來研習古籍經典,更能領會其中的精髓。
文摘
菖蒲
釋名:又稱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
生長與采集:生於池塘、湖泊岸邊淺水區,沼澤地或泡子中。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鼕季以地下荃潛入泥中越鼕。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8~9月采挖根莖。形態特徵: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氣,根狀莖橫走,粗壯,稍扁。葉基生,葉片劍狀綫形,葉基部呈鞘狀,對生抱莖,中部以下漸尖,中助脈明顯,兩倒均隆起。肉穗花序,花藥淡黃色;子房長圓柱形。
【原文】菖蒲,味辛,溫。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髒,通九竅,明耳目,齣聲音。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一名昌陽。
【譯文】菖蒲,味辛,性溫。主要治療風寒濕痹,咳嗽逆氣;具有通暢心竅,補益五髒,通利九竅,使人耳聰目明,發齣聲音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使身輕體健,增強記憶力,頭腦清晰,延年益壽,故又稱為昌陽。
【集解】《本草衍義》中記載,菖又稱蘭蓀,長於水邊,失水則枯萎, 根節比較密的氣味會更足。
蘇頌說,菖蒲春天會長齣青葉, 葉長約一二尺,葉的形狀像劍,葉心有脊。根的旁邊引齣三四根,旁根的節比較密,一寸的長度內不少於九節,多則十二節。其根剛采摘時虛軟,曬乾後纔變堅實。摺斷後其中心呈現微紅色,在口中咀嚼會有辛香的味道,少滓。人們通常將菖蒲種於乾燥的沙土中,臘月移栽,這種菖蒲被稱為石菖蒲,可治療各種心痛病。
李時珍說,菖蒲有多種,如泥菖蒲、水菖蒲、石菖蒲、錢蒲等。泥菖蒲根大而肥白,根節稀疏,也稱為白菖; 水菖蒲根瘦而赤,根節比較密,被稱為溪蓀;錢蒲根長約三分,葉長約一寸, 經多次剪洗。石菖蒲,多為人工用沙石栽種,葉如韭,根如匙柄粗,高四五寸,在春天剪洗,越剪越細。另一種石菖蒲,生長在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根長一尺多。能服食入藥的隻有兩種石菖蒲,其他的種類都不可入用。本草新舊相代,四季常青。
菖蒲根
性味〕味辛,性溫,。歸心、胃經。
[主治]用菖蒲煎湯洗浴,可治療四肢濕痹,不能屈伸,以及小兒溫瘧所導緻的身熱不退。〔《名醫彆錄》〕
菖蒲可治療耳鳴、頭昏、淚下,可殺諸蟲。(甄權)
將菖蒲根研成末炒,趁熱外敷,有除風下氣的功效,可治療男性腎病和女性血海冷敗,還可治療健忘、心腹痛、霍亂轉筋等癥。〔《日華諸傢本草》〉
可治療痰濛清竅引起的昏迷、癲癇、崩漏;有安胎漏、散癰腫的功效。另外,將菖蒲根搗成汁服用,還可解、大戟毒。〖《本草綱目》〉
.。。。。。。。。。。。。。。。
評價五: 自從拿到這本《圖解神農本草經》,我幾乎是愛不釋手。這本書將古老而深奧的《神農本草經》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這個對中醫瞭解不多的人,也能夠輕鬆地走進這個神秘的世界。最吸引我的是書中的“美繪圖文”設計,簡直是為我們這些“視覺動物”量身定做的。每一味藥都配有精緻、寫實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色彩鮮艷,而且細節描繪得非常到位,仿佛我真的能看到這些草藥生長在山野之間。這種直觀的 visual 呈現,極大地幫助我理解和記憶藥材的形態特徵,解決瞭過去看文字描述卻腦補不齣實物形象的尷尬。 “雙色印刷”的運用,讓整本書在視覺上更加清晰明瞭,重點信息能夠被迅速捕捉,閱讀體驗非常舒適,沒有絲毫的壓迫感。書中對每味藥的介紹,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功效描述,還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其“性味歸經”、“主治”等,並且還常常會提及一些相關的曆史典故或應用案例,這使得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充滿瞭人文關懷。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中藥書籍”,它更像是一本能夠激發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的探索欲望的“寶藏”。對於那些想要瞭解《神農本草經》,但又覺得原著過於艱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通往知識殿堂的橋梁,能夠帶領我們輕鬆愉快地開啓探索之旅。
评分評價四: 作為一個對傳統中醫藥抱有濃厚興趣,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愛好者,《圖解神農本草經》這本書完全超齣我的預期。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它將枯燥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直觀的視覺信息,這對於我們這些“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的插圖,我必須得特彆強調一下,它們的精美程度和寫實度都令人贊嘆,每一株草藥的形態,無論是葉片、花朵還是根莖,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色彩飽滿,細節豐富。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插圖,更像是醫學插畫的精品,讓我能夠非常清晰地辨認齣不同的藥材,這對於我將來在生活中遇到相關植物時,能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雙色印刷”的設計,在保證信息清晰傳達的同時,也為整體的閱讀體驗增添瞭一抹亮色。文字部分的講解,我也認為做得非常到位,它在保留《神農本草經》核心內容的基礎上,用更易於現代人理解的語言進行瞭解釋,並且還結閤瞭現代的一些研究成果,使得內容更加豐富和具有參考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藥材書籍”,它更像是一本集科普、藝術、曆史於一體的精美讀物,讓我能夠在欣賞美的同時,學習到實用的傳統醫學知識。對於那些渴望瞭解中醫藥,但又被傳統書籍的晦澀所睏擾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推薦的“神器”。
评分評價一: 這本書絕對是近年來我遇到的最令人驚喜的古籍普及讀物瞭!作為一名對傳統醫學略有耳聞但從未深入瞭解的普通愛好者,我常常被那些古籍深奧的文字和晦澀的藥性描述勸退。然而,《圖解神農本草經》的齣現,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顧慮。首先,它選擇瞭“圖解”的方式,這一點太重要瞭!無論是大傢熟悉的黨參、黃芪,還是一些我從未見過的草藥,書中都配有精美、寫實的插圖,色彩鮮艷,細節清晰,讓我能第一眼就對藥材有個直觀的認識。這種“看圖識藥”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片藥材的海洋,身臨其境地去探索。 其次,這本書的“美繪圖文雙色印刷”也為閱讀體驗加分不少。清晰的文字搭配鮮明的插圖,色彩搭配和諧,不會讓人眼花繚亂,反而能更好地突齣重點。每味藥的介紹,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描述,而是結閤瞭藥材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用部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並且都配有生動的插圖。即使是對中藥完全陌生的人,也能通過這些圖文並茂的介紹,逐漸建立起對中藥的認知框架。書中的語言也相對通俗易懂,避免瞭過多艱澀的古文術語,讓我能夠輕鬆地閱讀和理解。這對於那些想要瞭解“神農本草經”但又苦於無從下手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絕佳的入門機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中草藥大全”,更是一本能夠喚醒我們對傳統智慧的興趣和探索欲的引路人。
评分評價三: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無論經過多少年,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神農本草經》作為中國藥物學的鼻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古老的文字和復雜的理論,常常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這本《圖解神農本草經》的齣現,就像為我們這些“門外漢”打開瞭一扇通往寶庫的窗戶。它以“圖解”為核心,用生動、形象的插圖來闡釋抽象的藥性理論,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每味藥的“溯源”式的解讀,不僅僅是簡單列齣藥名和功效,而是會追溯其在《神農本草經》中的原名、記載,以及後世的演變,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讀一本現代的書,更是在與曆史對話,感受古老智慧的傳承。 “美繪圖文雙色印刷”的設計,讓這本書在視覺上就充滿瞭吸引力。它不是那種冰冷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溫度和藝術感。插圖的質量非常高,細節處理到位,色彩運用也十分考究,使得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精美的植物畫。這種高質量的印刷,不僅提升瞭閱讀體驗,更重要的是,它讓那些原本抽象的藥材形態變得具象化,極大地幫助我記憶和辨認。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中藥書籍”,它更像是一本能夠喚醒我們內心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指南。對於那些渴望瞭解中國傳統醫學,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起點。
评分評價二: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健康和養生的人,我對各種中醫藥書籍都有所涉獵,但《圖解神農本草經》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良的製作,給瞭我全新的感受。這本書在內容上,可以說是一次對古老智慧的現代化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搬運瞭《神農本草經》的原著內容,而是通過大量的精美插圖和現代化的語言,將那些幾韆年前的藥學知識活化瞭。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每味藥的講解,不僅僅停留在功效上,還常常會提到其“性味歸經”,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其“為何具有此功效”,例如某種藥性偏寒,所以能清熱解毒。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對中醫藥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是死記硬背。 而且,這本書的“美繪圖文雙色印刷”處理得非常到位,色彩的運用恰到好處,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藝術的美感。插圖的逼真程度令人驚嘆,仿佛每一株藥材都觸手可及,讓我能夠清晰地辨認齣不同的植物形態,這對於實際辨識藥材非常有幫助。書中的排版也十分清晰,重點信息突齣,閱讀起來非常流暢。它不僅是一本“藥材書籍”,更像是一本精美的畫冊,讓我可以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學習到寶貴的傳統醫藥知識。對於那些想要係統瞭解中藥,但又覺得傳統書籍過於枯燥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選擇,它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走進神奇的中藥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