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約請趙珩、陳徒手、鬍文輝、嚴鋒、譚伯牛等近二十位當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來、百餘年內的文壇、學林、政界、藝苑的人物與故實,考訂周詳,見解通達,道人之所未言,成此《掌故》之書。
一方麵,從文章體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掌故》可以延續晚清民國以來掌故寫作的傳統,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筆記文體的氣脈,打通文史,強調文人高雅的趣味與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麵,從內容材料上而言,或親聞親曆,或考訂有據,避免道聽途說,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豐富我們對相關曆史人物與曆史事件的瞭解。如發生在1965年的《蘭亭》論辯,不僅是書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硃銘先生的《天下一高吾許汝——為<蘭亭>論辯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過往還書劄、詩箋等資料,來考察章士釗與高二適二人的交往和他們在《蘭亭》論辯中的進退齣處。又如讀書界皆知錢锺書先生曾戲贈黃裳先生一聯“遍求善本癡婆子,難得佳人甜姐兒”,此“甜姐兒”當指著名電影演員黃宗英,即黃裳先生同窗好友黃宗江先生的小妹。這一段青年男女的往事,乃經勵俊先生《江南遺夢似風煙——記黃裳與黃宗英》一文拈齣,細細索隱,躍然紙麵。其他如著名文化史、北京史專傢趙珩先生撰《從溥雪齋到啓功:鬆風畫會舊事》、瀋亞明女士撰《金剋木與瀋仲章:難忘的影子》等,追念斯文,想見老輩風流;鬍文輝先生撰《梁鴻誌的刺蔣詩及其他》、張治先生撰《錢锺書筆記中的晚清詩人掌故》、柳嚮春撰《木犀軒藏書兩次夭摺的售賣》等,學識與識見並重,是中青年學人中一等一的好文字。
《掌故》作為係列齣版物,將陸續推齣,懇切歡迎大傢提齣意見,更歡迎精彩的稿件。
作者簡介:
徐 俊,1961年生,江蘇揚中人。1983年畢業於中文係。現任中華書局總經理。著有《敦煌詩集殘捲輯考》等,另撰有《書劄中的雪泥鴻跡——中華書局所藏嚮達緻舒新城書劄釋讀》、《附逆之外的梁鴻誌——爰居閣譚屑》等。
嚴曉星,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媒體人、學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雪 剋,1927年生,山東濟南人,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輯校有《十三經注疏校記》,點校有《籀廎述林》(《孫詒讓全集》之一)等。
趙 珩,1948年生於北京,原總編輯。多年來從事文化史、北京史、戲麯史研究,著有《》、《彀外譚屑》等。
瀋亞明,瀋仲章之女,現居美國。曾先後任教於復旦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國可博爾大學等校。語言學學者。撰有《1934年瀋仲章隨劉半農去塞北“考查”》、《瀋仲章與許地山:徵服香港之巔》等係列文字。
陳徒手,1961年生,福建福州人,本名陳國華,《北京青年報》資深編輯,作傢。著有《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側影》等。
嚴 鋒,1964年生,江蘇南通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著有《雕蟲綴網錄》、《感官的盛宴》等。
鬍文輝,1967年生,資深媒體人,學者。著有《陳寅恪詩箋釋》、《現代學林點將錄》、《擬管錐編》、《人物百一錄》等。
2016年《掌故》第一集齣版,半年內連續印行三次,可以說頗獲讀者好評。2017年,我們推齣《掌故》第二集。本集中更是名傢雲集,如白謙慎、許禮平、艾俊川、範旭侖、鬍文輝、柳嚮春等十幾位當代知名作者,再次聚焦近代以來百餘年內的文壇、學林、政界、藝苑的人物與故實。
如劉聰先生的《吳湖帆和周鍊霞的訂交與相識》,通過吳氏的《佞宋詞痕》、吳周二人閤作的書畫及題跋,以及同時代人物的日記、年譜等資料,詳細鈎沉瞭吳周二人的訂交與相識。艾俊川先生的《小萬柳堂紀事》,條分縷析,運用海內外多種資料,披露瞭廉南湖、李經邁公案真相與小萬柳堂始末,並比勘、考證吳芝瑛書法的親筆和代筆等愛好者關心的內容,讓聞名於近世鑒藏史的小萬柳堂“走齣舊掌故,顯露真麵容”。柯愈春先生與學者謝興堯為至交,用十七個片段寫齣前輩風貌,非外人所能道者。許禮平、白謙慎兩位追記各自交遊的長者往事,其文醇,其思遠。同為一代人的範旭侖、雷燮仁關注看似不足道的細節,卻都著意由外而內描摹人物,星花舊影,耐人尋味。我們還首次在中國大陸發錶已故畫傢周昌榖先生的未刊舊作,並期待挖掘更多有價值的同類稿件。
而在第一集精彩亮相、讀者已不陌生的“老作者”們,這迴也都齣手不凡。尤其是備受贊譽的雪剋老人,迴憶一代詞宗夏承燾,距離、角度都恰到好處,趣味情緻更微妙可喜。柳嚮春、鬍文輝、勵俊都從藝術史上的名作入手,聚焦人與物在曆史中的浮沉進退。“掌故界”的後起之秀宋希於,仍是本集中年輕的作者,這次貢獻的是《〈沁園春`雪〉在延安的流傳》。繼第一集追溯“掌故”的源流之後,此番還特意邀請何傢乾先生介紹四十年前香港的《掌故》月刊,一來嚮這本同名刊物緻敬,二來也正視掌故易於“給夾帶私貨的人開方便之門,拔高自己、添油加醋,或無中生有、罔顧史實”的不足,作為警醒。
封麵照片為掌故大傢高伯雨(1906-1992)、林翠寒夫婦與友人來維思及古琴傢汪孟舒、鄭穎孫等閤影(1934年攝於北平東興樓)。
作者簡介:
編者、主要作者介紹
徐 俊,1961年生,江蘇揚中人。198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同年到北京中華書局工作,現任中華書局總經理。著有《敦煌詩集殘捲輯考》、《鳴沙習學集》等,另撰有《書劄中的雪泥鴻跡——中華書局所藏嚮達緻舒新城書劄釋讀》、《附逆之外的梁鴻誌——爰居閣譚屑》等。
嚴曉星,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媒體人、學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雪 剋,1927年生,山東濟南人,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輯校有《十三經注疏校記》,點校有《籀廎述林》(《孫詒讓全集》之一)等。
柯愈春,1939年生,湖北鄂州人,曾任人民日報社圖書館館員、高級記者。著有《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等。
許禮平,1952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揭陽。早歲於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上世紀70年代為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80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90年代創辦《名傢翰墨》月刊、叢刊。現為香港翰墨軒齣版有限公司總編輯。著有《舊日風雲》等。
白謙慎,1955年生於天津,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教授,現為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等,編有《張充和詩書畫選》、《張充和詩文集》等。
唐吟方,1963年生,浙江海寜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主要從事近現代藝術史、收藏鑒定研究,兼及書畫印創作實踐。著有《雀巢語屑》等。
艾俊川,1964年生,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獻學、齣版史研究學者。著有《文中象外》等。
柳嚮春,1973年生,陝西綏德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專傢委員會成員。著有《陳奐交遊研究》、《箋邊漫語:近現代學人手劄研究》等。
2016年《掌故》第一集齣版,2017年推齣第二集,均已加印,可見頗受讀者歡迎。2018年1月,大傢期待的《掌故》第三集終於麵世,本集中依然名傢雲集,如鄭重、徐文堪、揚之水、白謙慎、艾俊川、鬍文輝、許禮平、王培軍等十幾位當代知名作者,再次聚焦近代以來百餘年內的文壇、學林、政界、藝苑的人物與故實。
這一集揚之水先生寫侄女、侄女婿兩傢的上兩代,竟曾是戰場上以命相搏的對手:“門緻中1928年齣任國民黨寜夏省政府主席,1940年參加汪精衛政權,1944年任華北僞治安軍總司令,在冀東曾與李運昌領導的抗日隊伍交手,吃瞭敗仗,而且敗得很慘。這位年輕的李運昌司令,正是我那侄女的親爺爺。”好像是時下流行的各種“神劇”的套路。再如鄭重先生寫唐德剛為張學良做口述史的麯麯摺摺,最後竟以趙四小姐“吃醋”誤解唐德剛而告終。鄭重先生感慨:“這故事可以寫章迴小說瞭。”又如徐文堪先生寫史祿國,王培軍先生寫晚清奇人郭十公子,申聞先生寫民國間的北平風雅盛事,蘇枕書女士寫傅增湘藏書在日本的流轉,都有追尋“舊時月色”的況味。
本集的老作者雪剋、鬍文輝、白謙慎、艾俊川、劉聰等等仍然齣手不凡,雪剋先生《往事已矣 記憶留痕——重讀戴幼和傢祥先生尺牘後》、白謙慎先生《充和送我進耶魯》,兩位記親聞親曆,雖去今未遠,卻都極其難得;艾俊川先生鈎沉齊白石的“電影生涯”、宋希於先生勾繪張次溪晚年側影,資料詳實,令人難忘;劉聰先生談吳湖帆、周鍊霞之交往,已進入第二番,兩位藝術傢的彼此傾慕與糾結,體現的是人性在曆史中的溫度;而鬍文輝先生寫“湯爾和的心事”,則體現齣作者的卓見。
封麵圖片為鄧之誠小楷顧太清《消寒詩》跋語局部(蘇州博物館藏)。
作者簡介:
編者、主要作者介紹
徐 俊,1961年生,江蘇揚中人。現任中華書局總經理。著有《敦煌詩集殘捲輯考》、《鳴沙習學集》等,另撰有《書劄中的雪泥鴻跡——中華書局所藏嚮達緻舒新城書劄釋讀》、《附逆之外的梁鴻誌——爰居閣譚屑》等。
嚴曉星,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媒體人、學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鄭 重,1935年生,安徽宿縣(今宿州)人,《文匯報》高級記者,中國作傢協會會員。著有《謝稚柳傳》、《中國文博名傢畫傳:張珩》、《收藏大傢》、《海上收藏世傢》、《毛澤東與文匯報》等。
許禮平,1952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揭陽。早歲於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上世紀70年代為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80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90年代創辦《名傢翰墨》月刊、叢刊。現為香港翰墨軒齣版有限公司總編輯。著有《舊日風雲》等。
揚之水,1954年生,浙江諸暨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著有《詩經名物新證》、《詩經彆裁》、《〈讀書〉十年》(全三冊)、《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全三捲)、《唐宋傢具尋微》、《香識》、《物色:金瓶梅讀“物”記》(中華書局即齣)等。
白謙慎,1955年生,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教授,現為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等,編有《張充和詩書畫選》、《張充和詩文集》等。
趙龍江,1958年生,北京藏書傢。撰有《拾到的知堂遺物》(收入中華書局版《買書記曆》)、《史傢謝興堯先生的日記》、《曾是駱駝書屋舊存:徐祖正藏書點滴》 等,編有《螺君日記》等。
艾俊川,1964年生,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獻學、齣版史研究學者。著有《文中象外》等,另撰有《不至異國,當得異書》(收入中華書局版《買書記曆》)、《過雲樓的書畫生意》、《傅山緻魏一鰲手劄編年》、《鑒定金屬活字印本的幾個方法》等。
王培軍,1972年生,安徽樅陽人,上海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從事中國詩學、古典文獻學研究。著有《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錢邊綴瑣》,整理《蒼虯閣詩集》、《校輯近代詩話九種》、《校輯民權素詩話廿一種》等。
蘇枕書,江蘇南通人,京都大學博士在讀,近年主要關注中日近代文獻交流研究。著有《塵世的夢浮橋》、《京都古書店風景》、《有鹿來:京都的日常》、《京都如晤》等。
申 聞, 1982年生,江蘇蘇州人,蘇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嚮為版本目錄學、明清文獻研究等。著有《訪古與傳古:吳大澂的金石生活考論》,編有《題跋古今》等。 “梅景傳傢: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特展策展人,另曾主持策劃 “木石縹緗:蘇州博物館藏古籍碑拓特展”、“煙雲四閤:清代蘇州顧氏的收藏”等特展。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