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奧(Sebastian Castellio,1515-1563),法國傳教士和神學傢,16世紀宗教自由及良心自由的主要倡導者。他曾在法國裏昂大學修讀,並與加爾文在斯特拉斯堡及日內瓦共事,1544年因信仰原則的分歧而被撤去日內瓦學院院長一職,十年後被任命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希臘文教授,其間以筆名齣版《論異端》(De haereticis)一書。在書中他為被加爾文在日內瓦處以火刑的西班牙醫學傢及神學傢塞爾維特寫道:“當塞爾維特以理性和文字戰鬥時,他隻應被理性和文字反擊。”1563年,卡斯特利奧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卡斯特利奧一生提倡宗教容忍,尤其駁斥政府對異端的驅逐行為。 《良知對抗暴力》講述瞭一場“蒼蠅與大象之間的戰爭”, 即以加爾文為代錶的作為異見者的新教徒企圖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時,如何遭到羅馬教廷的無情迫害;而當新教運動代錶人物加爾文控製瞭一座城市之後,他對待異見者又是何等殘酷和決絕。茨威格在本書中刻畫瞭一個堅持自己獨立信仰、一生倡導寬容、理性、自由和獨立的小人物卡斯特利奧,在他麵對強權時的無畏精神。
##昨晚读完,从大一上陆陆续续地开始读。 有关知识分子的信仰与脾气,追求超越生命本身的真谛,在看《沉默的大多数》时也深有反思。
评分 评分##2017年最后一本。茨威格在塑造人物上从不让人失望,个人态度使人信服,且这本书在关于宗教上的论据和观点比写斯图亚特那本更清晰,卡斯泰里奥以个人的柔弱力量和强大信念对抗加尔文的教派帝国。两本书可以结合来看,表面都是写宗教之争,内核一个写斯图亚特王朝的覆灭,一个写宽容、自由和良知在极其逼仄强权下的新生,尤其是塞尔维特火刑部分,以及“良知对抗暴力”和“暴力扼杀良知”两章,非常优秀。不能排除茨威格在写作中对加尔文主义的个人理解和当时典型环境,但依然算得是极其难得的传记类小说。
评分##作者行云流水,译者翔实稳重。
评分##5.4 即使被人遗忘的慢慢长夜,有些人替历史沉默的大多数坚守住了人类底线。感谢卡斯泰利奥这样拥有巨大道德勇气的人。人类普遍存在的懦弱成了独裁者的帮凶。是谁捂住了我们的嘴? 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便是对良知的强迫。我想起加缪的描绘的荒诞不经的场景,用暴力去强迫一个人不接受的信仰始终是一种罪恶。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评分 评分##荡气回肠
评分##看的是张译。不知是茨威格本书的写作风格,还是译者的风格,初读感觉被一种激烈的情绪攫住。全书好像是一篇法堂上的述词,茨威格个人角度的说理占了很大的篇幅。
评分##我会永远记得在大约四个半世纪前,有一个叫赛尔维特的狂小子,因为自己自由说话的一张嘴被活活烧死,他好蠢,可是他好牛逼。因为在行刑前他还有机会求得速死。他是那么害怕,可仍旧坚持自我的立场,直到他被火烧得撕心裂肺地喊叫也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想。而在他死后仅仅10年,一个叫做卡斯太利奥的人为了捍卫已故的赛尔维特思想的自由,付出了一生,直到众叛亲离凄惨死去。 悼念一个死者永远比支持一个活人容易。曾经远离的只敢在心中默默支持的人们给他抬棺,数百年后曾经诋毁他们的教派立碑忏悔祖先过错。 这并不是时代的错。 这是人的错。 而这样的错误,从来没停止过。 而自由的思想,野火也烧不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