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40載,再版15次的美國經典溝通教材
超過200萬大學生使用的人際關係讀本
* 將學術內容和日常生活緊密結閤,清晰透視各類溝通主題;
* 溝通的技巧不是玩弄手段,本書強調真誠、有效的溝通,並從三個層麵教授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幫助讀者尋找溝通睏境中的解決方案:
看入人裏·溝通者
1.如何認識你自己與溝通對象?
2.如何衡定話題的廣度與深度?
3.作者能夠站在五種不同的立場上想問題,你呢?
看齣人外·溝通信息
1.如何清晰地錶達語言信息卻不會喚起對方的防衛?
2.如何藉助錶情、手勢和動作讓自己更有說服力?
3.傾聽也是一種錶達,如何嚮對方證明你不僅在聽,而且會聽呢?
看人之間·關係演變
1.如何定位一段關係的性質和關係所處的階段?
2.如何運用多種而不是一種策略改善關係?
3.如何正視雙方的利益需求,實現雙贏呢?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已經習慣瞭枯燥粗簡、令人昏昏欲睡的教科書,但《溝通的藝術》是一個例外。書裏的繪畫、詩歌以及故事,甚至卡通,都是美麗而有趣的,內容則經過精心組織,文本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如果您是一位溝通學者或心理學教授,正在為新課程挑選教材,請幫您的學生一個很大的忙:使用這本書吧!
—一讀者評論
作者:(美國)羅納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 拉塞爾?F?普羅科特(Russell F. Proctor II) 譯者:黃素菲;李 恩;王 敏
羅納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以溝通寫作為專業。除本書外,還著有六本書,主題涵蓋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團體溝通、獨斷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寫作和教學之外,他還幫助專業和商務人士改進他們在職場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拉塞爾?F?普羅科特(Russell F. Proctor Ⅱ),北肯塔基大學教授。於1990年在一次溝通學會議上與阿德勒相遇,兩人就使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達成瞭共識。多年來,他們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並閤作齣版瞭多本教材。
黃素菲,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曾擔任東吳大學專任講師,並在颱北商專、師範大學、颱灣藝術學院、東吳大學、實踐大學、輔仁大學、海洋大學等學府擔任兼職講師和輔導老師。現任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李恩,自由譯者,吉林大學心理學學士,海外工作四年,曾於聯閤國亞洲總部實習。
王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讀博士。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第—章 人際溝通入門
1.1 我們為什麼要溝通?
生理需求
認同需求
社交需求
實際目標
1.2 溝通的曆程
綫性觀
交流觀
人際溝通與非人際溝通
1.3 溝通的原則與迷思
溝通的原則
溝通的迷思
1.4 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能力的定義
溝通高手的特質
跨文化的溝通能力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二章 人際溝通與社交媒體
2.1 媒介溝通與麵對麵溝通
媒介溝通與麵對麵溝通的相似點
媒介溝通與麵對麵溝通的區彆
媒介溝通的結果
2.2 媒介溝通的優缺點
媒介溝通的優點
媒介溝通的缺點
2.3 媒介溝通的影響因素
性彆
年齡
2.4 運用社交媒體的能力
培養積極關係
保護你自己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三章 溝通和認同:自我的塑造與展現
3.1 溝通和自我
自我概念與自尊
自我的生物性和社會性根源
自我概念的特徵
文化、性彆和認同
自我應驗預言和溝通
3.2 自我的展現:溝通作為印象管理
公開自我和隱私自我
印象管理的特徵
為什麼要管理印象?
麵對麵印象管理
網絡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和誠實
3.3 在關係中的自我坦露
自我坦露的模式
自我坦露的好處和風險
自我坦露的指導原則
3.4 自我坦露的替代選擇
沉默
說謊
模棱兩可
暗示
迴避的倫理議題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四章 知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4.1 知覺曆程
選擇
組織
詮釋
協商
4.2 影響知覺的因素
獲取信息
生理因素
文化差異
社會角色
4.3 知覺的常見傾嚮
對人嚴厲,對己仁慈
先人為主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我們被自己的期待影響
明顯的有力
4.4 知覺檢核
知覺檢核的要素
知覺檢核的考量
4.5 同理心、認知復雜度與溝通
同理心
認知復雜度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五章 情緒:感覺、思考和溝通
5.1 什麼是情緒?
生理因素
非語言反應
認知的詮釋
語言錶達
5.2 影響情緒錶達的因素
性格
文化
性彆
社會習俗
社交媒介
情緒感染
5.3 情緒錶達的指導原則
辨認你的感覺
辨識感覺、說話和行動之間的不同
擴充你的情緒詞匯
分享多樣的感覺
評估何時何地錶達感覺
對自己的感覺負責
關注溝通渠道
5.4 情緒管理
有助益與無助益的情緒
無助益情緒的來源
非理性思考和無助益的情緒
把無助益的情緒減到少
把有助益的情緒增到多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六章 語言:障礙與橋梁
6.1 語言是符號
6.2 理解和誤解
理解字詞:語義規則
理解結構:句法規則
理解情境:語用規則
6.3 語言的影響
命名與認同
聯盟關係
權力與禮貌
讓人混淆的語言
責任語言
6.4 性彆與語言
內容
溝通的理由
對話風格
非性彆因素
6.5 文化與語言
語言溝通風格
語言與世界觀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七章 非語言溝通:字詞之外的信息
7.1 非語言溝通的特徵
非語言溝通的定義
非語言技巧的重要性
所有行為都有溝通價值
非語言溝通主要是關係上的
齣現在媒介信息中的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提供許多功能
非語言溝通泄露瞭欺騙的綫索
非語言溝通是模糊不清的
7.2 非語言溝通的影響因素
性彆
文化
7.3 非語言溝通的類型
身體動作
聲音
觸碰
外貌
物理空間
物理環境
時間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八章 傾聽:不隻是聽見
8.1 傾聽的定義
聽與傾聽
心不在焉的傾聽
心無旁騖的傾聽
8.2 傾聽過程的要素
聽到
專注
理解
迴應
記憶
8.3 傾聽的挑戰
無效傾聽的類型
為什麼無法有效傾聽
應對有效傾聽的挑戰
8.4 傾聽反應的類型
藉力使力
問話
釋義
支持
分析
忠告
評斷
選擇佳的傾聽反應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九章 溝通和關係的演變
9.1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關係?
外貌
相似性
互補性
相互吸引力
能力
坦露
接近
報酬
9.2 人際關係的演變模式
發展的觀點
辯證的觀點
9.3 關係的特性
關係是不斷變化的
文化會影響關係
9.4 對關係做溝通
內容與關係信息
關係信息的類型
後設溝通
9.5 維持人際關係
社會支持
修復損壞的關係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十章 人際溝通中的親密關係
10.1 關係中的親密
親密的嚮度
男性和女性的親密形態
文化對親密的影響
媒介溝通中的親密感
親密感的限製
10.2 傢人間的溝通
傢庭溝通的特性
傢庭作為係統
與傢人溝通的模式
社交媒體和傢庭溝通
10.3 友人間的溝通
友誼的類型
性、性彆和友誼
友誼和社交媒體
10.4 愛人間的溝通
感情關係的特
感情的轉摺點
伴侶的衝突類型
愛的語言
社交媒體與感情關係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十一章 改善溝通氣氛
11.1 溝通氣氛和肯定信息
信息的肯定程度
溝通氣氛如何發展
11.2 防衛:原因與對策
威脅麵子的行為
避免對他人防衛
11.3 保留麵子
使用清晰信息處方
對批評以不防衛迴應
小結
電影與電視
第十二章 處理人際衝突
12.1 衝突的本質
衝突的定義
衝突是自然的
衝突可以是有益的
12.2 衝突的處理方式
逃避(雙輸)
調適(一輸一贏)
競爭(一贏一輸,有時會轉成雙輸)
妥協(部分雙輸)
閤作(雙贏)
哪一種方式好?
12.3 關係係統中的衝突
互補、對稱和平行的形態
破壞性的衝突模式:四騎士
衝突慣例
12.4 衝突類型的變項
性彆
文化
12.5 建設性處理衝突的技巧
閤作解決問題
建設性處理衝突的技巧:提問與釋疑
小結
電影與電視
參考文獻
專欄參考文獻
傾聽可以說是重要的溝通技能,在我們修訂《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齣人外》的過程中確實就是這樣。傾聽讀者幫助我們改善瞭你們手中正拿著的這本書,如此它將會處理老師和學生都關注的一些問題。
著手修訂第15版《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齣人外》之前,我們詢問瞭本書當前和潛在的一些讀者:為瞭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他們告訴我們,他們想要的是一本結構清晰、內容有吸引力、錶述簡潔的人際溝通入門教材,並且這本教材必須反映齣溝通在當今世界的運作方式。
你們說的,我們聽瞭,於是就有瞭你們現在看到的結果。
新版改進的地方
本書讀者將會發現第15版在好幾個方麵做齣瞭改善,同時又忠於它那經過40多年檢驗、惠及百萬學生的溝通方式。
·擴大社交媒介的內容範圍
全新的第二章全麵探討瞭媒介溝通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涉及的主題包括媒介溝通與麵對麵溝通的差異、社交媒介的益處與代價、性彆和年齡如何影響媒介溝通的使用,以及如何適當地使用社交媒介實現個人和關係目標。
除瞭第二章,本書其他章節也新增瞭對社交媒介的討論。涉及的主題包括網絡印象管理(第三章)、社交媒介對情緒感知和錶達的影響(第五章)、媒介信息中的非語言溝通(第七章)、在網上給予和獲得支持(第八章)、社交媒介如何塑造親密關係(第九章),以及社交媒介在傢人間、友人間和愛人間的溝通中所起的作用(第十章)。
·來自大眾文化的新例證
為瞭描述溝通在各種關係中的運作方式,本版給齣瞭大量例子。其中,電視資料包括《路易不容易》《喜新不厭舊》這樣的情景喜劇,也包括《醜聞》《紙牌屋》這樣的電視劇。還有許多資料來自熱門電影,比如《少年時代》《親愛的白人們》《模仿遊戲》《他和她的孤獨情事》等。人物劇照附有的說明文字也突齣強調瞭溝通原則在當今世界是如何運行的。
·新的雜誌風格的閱讀材料
引人入勝的閱讀材料使《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齣人外》始終區彆於其他溝通類書籍。本版提供瞭一個全新的“鏈接”專欄,展現瞭正文中的原則是如何在一個更廣泛的情境和關係裏運作的。新的閱讀材料探索瞭諸如通過軟件能否適當地溝通,如何應付對朋友和愛人的承諾,孤獨在一個高度聯結的世界裏如何可以普遍存在,分享照片以便投射一個理想身份,通過發短信錶示支持來拯救生命,以及在網上發布照片如何可以強化親密關係等問題。在每篇閱讀材料之後,現在都新增瞭一個“思考”環節,其中的問題有助於讀者將材料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聯係起來。 ·更新研究資料
為瞭反映溝通領域的新進展,本書引用瞭新的研究資料。涉及的新增的或更新的主題包括積極情緒的錶達(第五章)、在權力和禮貌之間取得平衡(第六章)、給予和獲得社會支持(第九章),以及在戀愛關係中傳達愛、承諾與喜愛(第十章)。
與舊版相似之處
在本版中,我們一如既往地以方便讀者的方式,把學術內容和日常生活聯係瞭起來。事實上,幾乎每一頁都包含瞭各種吸引人的、服務文本的材料:引自書刊或者網絡資源的文章、詩歌、漫畫、照片、熱門電影與電視節目的簡介等。本書還突齣瞭對倫理議題的討論,以幫助讀者探究如何在溝通中講求原則。此外,大量的輔助資源旨在幫助老師和學生高效地授課和學習。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齣人外》所呈現的溝通,不是我們用在彆人身上的技巧的羅列,而是我們和彆人一起參與的一個過程。通過本書讀者也會知道,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再強,也不總會試圖創造熱絡、含糊的關係;即便兩個人的交流很少,如果以一種建設性的、有禮貌的方式去溝通,也有的成功機會。
有關性彆和文化的討論被整閤到瞭全書中,而不是被分散在單獨的章節裏。本書在對這些重要主題的處理上是非意識形態的,從援引的研究就可以看齣,所有變量對溝通的影響通常是同等重要的。此外,各章關注的重點基本保持不變,針對個人的不同情況,讀者可以按照任意的順序閱讀第二章到第十二章的內容。
文內學習資源
本書每一章內都包含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使用文內所介紹的溝通原則的各種資源:
“多元視角”提供瞭來自不同文化、地區、種族和職業背景的溝通者用第—人稱記述的資料。例如,本版新增的兩篇資料描述瞭一場成功的包辦婚姻,以及警官如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服務有色人種社區。這些資料有助於讀者領會人際溝通是由“你是誰”和“你從哪裏來”塑造的。
“在工作中”強調瞭人際溝通在工作場閤的重要性。這個專欄的文章都建立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使讀者可以從中掌握溝通策略,增加事業成功的概率。本版新增的資料討論瞭諸如如何管理職業身份、修復被損害的職場關係、保持謙虛以及明智地選擇職場鬥爭等問題。
“在生活中”描述瞭文中的技巧與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看上去如何。看到真實的人在相似的情境下使用這些技巧,可以帶給學生榜樣的力量和信心,讓他們在自己的人際關係中做齣嘗試。
此外,每一章的活動專欄也能幫助讀者理解那些重要概念。按照不同的類型可以分為: ·“想一想”專欄能夠幫助讀者學習如何把理論和研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技巧構建”能夠幫助讀者改善他們的溝通技巧。
·“倫理挑戰”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遭遇睏境的溝通者,提供瞭有關解決難題的智慧。
第1章 人際溝通入門
閱讀完本章後,你應該能夠:
* 評估能讓溝通者在特定的情境或者關係中獲得滿足的需求,包括生理的、認同的、社交的和實際的需求。
* 把交流模式運用到某個特定的情境中。
* 描述本章的溝通原則和迷思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如何顯而易見的。
* 描述溝通(在某個特定例子或者關係中)在何種程度上被定性為非人際溝通或者人際溝通,以及這種互動標準的影響。
* 甄彆在某個特定情境中不同溝通渠道的有效性。
* 確定在某個特定例子或者關係中溝通能力的水平。
或許你在小時候曾經玩過這種遊戲:孩子們會先選齣一個受害者——也許是因為他犯瞭一個實際的或想象中的錯誤,也許純粹是為瞭好玩。不久之後,懲罰就以沉默的形式開始瞭。沒有人要跟他說話,也沒有人會迴應這個倒黴鬼所說的話或做的事。如果你曾經被如此教訓過,你可能會體驗到一連串的情緒。剛開始你會覺得(至少會錶現齣)無所謂,但過瞭一陣子,這種被當成透明人的壓力開始萌生。如果這個遊戲持續得夠久,你會發現自己要麼已經退縮到某種令人沮喪的狀態中,要麼已經齣現敵意。敵意一方麵是為瞭錶達自己的憤怒,一方麵是想要得到彆人的迴應。
在曆史上,事實上在每一個社會中,成年人也和孩子們一樣,把沉默相待當作一個權力的工具,用來錶達他的不愉快,並且為瞭控製社會。我們都能直覺地感受到溝通——他人的陪伴——是人類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與他人的接觸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殘酷的懲罰。事實上,一些針對職場的研究顯示員工寜願得到來自上司和同事的負麵關注,也不願一點關注也得不到。被批評確實不好受,但被排斥更令人難以忍受。
除瞭帶來情感上的痛苦,若一個人被剝奪陪伴甚至會影響到生命本身。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亦稱弗裏德裏希二世),公元1196年到1250年的德國皇帝,可能是第1個以係統化方法證實這個論點的人。一位中世紀的曆史學傢描述瞭他那獨特的、殘忍的實驗:
他命令保姆和護士喂養嬰孩,幫他們洗澡,但是不準對他們說話,因為他想要知道,在沒有人跟嬰兒接觸之前,嬰兒會先開口說哪一種語言。是古老的希伯來語,還是希臘語,或者拉丁語?又或者是他們親生父母說的語言?後,他徒勞無功,因為所有的嬰兒都死瞭。缺乏養育者的擁抱、慈愛的臉孔、深情的言語,他們根本無法存活。
幸運的是,現代的研究者已經發現瞭相對不具傷害性的研究方法,來證明溝通的重要性。在一份研究“孤獨”的報告中,參與者接受付費,獨處於一間上鎖的房間中,五名參與者裏隻有一名待瞭八天,三名待瞭兩天,其中一名抱怨道:“彆再有第二次瞭。”而第五個人僅僅待瞭兩個小時。
現實生活中與人接近和相處的需求就和實驗室中一樣強烈,那些自己選擇或者不得不成為獨居者的事例不斷地證實著這一點。W?卡爾?傑剋遜(W. Carl Jackson),一位獨自航行55天、橫越大西洋的探險傢,概述瞭大多數獨居者的普遍心情:
我發現第二個月的孤獨使我深感痛苦。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自給自足的人,但是此刻我終於明白,沒有旁人做伴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我開始有瞭強烈的、想要跟彆人——一個真實的、鮮活的、有氣息的人說話的需求。
1.1 我們為什麼要溝通?
你可能不同意上述故事,認為在令人厭煩的日常生活中,獨處是受歡迎的調劑品。的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獨處,對於獨處的需求程度也遠超過我們實際的獨處時間。可是,從另一方麵來說,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處的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愉快就變成瞭痛苦。換句話來說,我們都需要人際關係,我們都需要去溝通。
生理需求
溝通非常重要,溝通的存在與否會對生理健康産生很大影響。有極端的例子顯示,溝通甚至可以成為生死攸關之事。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曾經是一名海軍舵手,他在越南北部被俘虜後,被單獨監禁瞭六年。他描述戰俘們如何藉由輕輕敲擊牆壁、費力拼齣單詞的方式創造齣一套秘密代碼,以便能發送信息。麥凱恩描寫瞭囚犯之間冒著風險仍保持和其他人溝通的情形:
暗地裏溝通的處罰是很嚴重的,一些戰俘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被發現而遭到嚴厲拷打,身體和心靈都遭受瞭極大創傷。雖然每個人都很害怕再次遭受酷刑,但在單人囚室中聽見隔牆傳來的輕敲牆壁的聲響時,他們仍會對典獄人員說謊。極少有人能夠長時間地不與人溝通。殘酷的拷打或刑罰都不如孤獨那般令人難以忍受。一旦斷絕與其他美國人的聯係,退守到沉默中……對我們而言,這等同於死亡。
也有其他囚犯描述瞭由社會隔離(social isolation)帶來的懲罰效應。前新聞記者特裏?安德森(Terry Anderson)迴顧瞭他在黎巴嫩七年的人質經曆後,斷然說道:“我寜願與糟糕的人相處,也好過沒人陪伴。”
對於囚犯來說,溝通與生理健康之間的聯結是毋庸置疑的。醫學研究人員列舉瞭一大串因缺乏親密關係而導緻的威脅健康事件,比如說:
?一份包含瞭近150項研究、超過30萬人參與的綜閤分析顯示,那些與傢人、朋友有著密切聯係的社會聯結者,其壽命要比社會孤立者平均長3.7年。
?貧乏的人際關係會危害冠狀動脈的健康,其程度與抽煙、高血壓、血脂肪過高、過度肥胖和缺乏運動等一樣嚴重。
?相比擁有活躍社交網絡的人,社交孤立者罹患感冒的概率要高四倍。
?離異的、分居的和喪偶的人對心理治療的需求是有配偶者的五到十倍。而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單身的人,在肺炎、外科手術和癌癥上的發生率更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研究當中,關係的品質[quality]——即關係親密與否——比婚姻本身重要得多。)
相比之下,在溝通中創造齣積極關係的生活更健康。一個人一天僅需短短十分鍾的交往就能改善記憶力,增強智力功能。與他人交談還可以減少孤獨感和與之而來的疾病。能經常從愛人那裏聽到甜言蜜語的人,他們的應激激素水平往往更低。
這樣的研究結果證明瞭擁有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當然,每個人需要與人親近的次數並不相等,溝通的質與量應該是同等重要的。關鍵的是,對於我們的健康而言,人際溝通不可或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