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陶淵明集校箋(全二冊)(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
定價:168.00元
作者:陶淵明,龔斌 校箋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325847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值上海古籍齣版社建社60周年之際,《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首批推齣四種足以代錶中國古典文學*成就和古籍整理*水平的李白、杜甫詩和蘇軾、辛棄疾詞,嚮社慶獻禮。典藏版甫一推齣,就受到好評,故我們又推齣第二批《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陶淵明詩、李清照詞、納蘭詞等六種以饗讀者。
內容提要
《陶淵明集校箋》,作為我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一種,問世至今,已有二十年瞭。二〇一一年曾齣過修訂本,改正陶集正文中的個彆錯字和箋注中的幾處錯誤。此次作為典藏版推齣,作瞭係統性的增訂,大緻有以下四個方麵: 一、恢復陶澍注《靖節先生集》十捲本的原貌。作者龔斌先生當年校箋陶集,以陶澍十捲本為底本。信陶澍說,以為捲八《五孝傳》、捲九《聖賢群輔錄》(一名《四八目》)上、捲十《聖賢群輔錄》下是僞作。*近幾年,經反復思考與論證,認為前人判斷《五孝傳》、《聖賢群輔錄》是贋作,證據似是而非。故恢復陶澍十捲本的原貌,增補八、九、十共三捲,編次一依陶澍本其舊,並箋注《五孝傳》和《聖賢群輔錄》。
二、再次校勘陶集,修訂校記。本書從初版至修訂版至增訂版,前後共校勘三次。這次再校,仍以清道光二十年陶澍本(《續修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宋刻遞修本(汲古閣藏十捲本)、湯漢注《陶靖節集》四捲本、曾集刻本、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十捲本、明萬曆吳興淩濛初刻、焦竑作序的《陶靖節集》八捲本。初版及修訂版所用莫友芝題鹹豐旌德李文翰影刻汲古閣藏十捲本(簡稱“鹹豐本”),今次再校時直接釆用宋刻遞修本(簡稱“汲古閣本”)。初版、修訂版校記中的“鹹豐本”,一律改作“汲古閣本”。 《陶淵明集校箋》,作為我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一種,問世至今,已有二十年瞭。二〇一一年曾齣過修訂本,改正陶集正文中的個彆錯字和箋注中的幾處錯誤。此次作為典藏版推齣,作瞭係統性的增訂,大緻有以下四個方麵: 一、恢復陶澍注《靖節先生集》十捲本的原貌。作者龔斌先生當年校箋陶集,以陶澍十捲本為底本。信陶澍說,以為捲八《五孝傳》、捲九《聖賢群輔錄》(一名《四八目》)上、捲十《聖賢群輔錄》下是僞作。*近幾年,經反復思考與論證,認為前人判斷《五孝傳》、《聖賢群輔錄》是贋作,證據似是而非。故恢復陶澍十捲本的原貌,增補八、九、十共三捲,編次一依陶澍本其舊,並箋注《五孝傳》和《聖賢群輔錄》。
目錄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作者介紹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詩人、辭賦傢。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末一次齣仕為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摺腰,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龔斌,上海市崇明縣人。1947年5月生。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西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陶淵明研究學會(籌)會長。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中國文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學及中古社會文化領域的研究用力勤。已齣版的學術專著代錶作有《陶淵明集校箋》、《陶淵明傳論》、《世說新語校釋》、《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學研究》、《慧遠法師傳》、《鳩摩羅什傳》等。
文摘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序言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剛拿到這套書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典雅的裝幀吸引住瞭。上海古籍齣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果然名不虛傳,從紙張的選擇到印刷的精細度,都透著一股對經典的敬畏。我一直對魏晉風度心馳神往,陶淵明的詩文更是我心中那片遠離塵囂的理想鄉。這套書厚實的分量,似乎就承載著韆年的風霜與隱逸的清氣。我翻開第一冊,目錄頁的排版就讓我感到一絲欣慰,清晰而有條理,為接下來的深入閱讀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光是摩挲著封麵,想象著那位躬耕東籬、飲酒采菊的詩人形象,心中便湧起一股寜靜的力量。我期待著能在這浩如煙海的文字中,尋得一份久違的、與古人神交的默契與慰藉。這不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份被精心保存下來的、值得珍視的文化遺産,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體味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至高境界。
评分閱讀體驗的舒適度,往往決定瞭一套書的“生命力”,而這套書在細節上的考量,著實讓我感到驚喜。裝幀的堅固性自不必說,但更重要的是內文的排布。頁邊距的處理恰到好處,既留齣瞭足夠的空間供讀者做批注(雖然我可能捨不得動筆),又保證瞭正文的視覺中心地位。字體選擇上,兼顧瞭清晰度與古樸感,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度的疲勞。這讓我有信心可以一口氣讀上幾個小時而不覺厭倦。古人的精神世界,往往需要沉浸式的體驗纔能真正領會,而這套書的物理屬性,恰恰提供瞭這種可能。它仿佛在說:“放慢你的腳步,細細品味,這裏的每一筆,都凝聚著歲月的精華。”這種對閱讀過程本身的尊重,纔是真正體現典藏價值的地方。
评分我通常會對比閱讀不同版本的古典文獻,以期獲得更立體的理解。然而,麵對這套校箋本,我發現它在某些關鍵的文本爭議上,已經給齣瞭非常具有說服力的處理意見。校勘的工作,本質上是一場與曆史的對話,校勘者必須憑藉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邏輯來裁決異文。從我初步翻閱的幾處比對來看,龔斌先生(注:此處為校者信息,此處代指校勘者)的注釋不僅給齣瞭不同底本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他對選擇哪個版本、采納哪種說法的考量過程,都做瞭清晰的交代。這對於探究文學流變和文本定型的過程,提供瞭寶貴的綫索。它不是簡單地提供一個“正確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這是正確的”,這種啓發式的學術態度,遠比生硬的結論來得更有價值和啓發性。
评分拿到書後,我立刻將它放置在我書房裏一個最顯眼的位置,它與我書架上其他幾本重要的魏晉文學選本形成瞭有趣的對話。與其說是為瞭方便隨時取閱,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瞻仰。每次目光掃過,都會想起古代文人那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孤高與灑脫。這套書的重量感和精良的製作,使得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個精神寄托的實體符號。它提醒著我,在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節奏極快的時代,仍然有這樣一片寜靜的港灣,可以讓我卸下疲憊,去追尋那份跨越時空的、對生命本真的追問。這是一次極佳的投資,不僅是對知識的投資,更是對自身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滋養。
评分我嘗試著隨便翻閱瞭幾篇文字,其間對於篇章的考辨和注釋的詳盡程度,簡直讓我驚嘆不已。要知道,古籍的閱讀門檻嚮來不低,那些晦澀的詞句和時代背景的缺失,常常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套書的校箋工作做得極其到位,每一個關鍵點、每一個疑難句,似乎都有著詳盡的解釋和旁證,如同高明的嚮導,在我迷失於曆史煙雲時,及時拉我一把。它不隻是簡單地把文字羅列齣來,更是在背後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學術支撐體係。對於一個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整理工作,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難度,卻絲毫不減其學術的深度。這讓我意識到,這套書絕非泛泛之作,而是傾注瞭校勘者心血的結晶,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現代讀者與晉代文風的堅實橋梁,讓人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感,又不失文學的愉悅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