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麵管教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1+2 全3冊 傢教方法

正麵管教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1+2 全3冊 傢教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正麵管教
  • 親子關係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學
  • 社交能力
  • 情商培養
  • 行為習慣
  • 傢教方法
  • 育兒指導
  • 兒童發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品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9164
商品编码:27393441106

具体描述

正麵管教 9787512709164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Ⅱ)9787559615312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9787559615305



編輯推薦
  
     颱灣金石堂、誠品書店親子類五星圖書! 
  颱灣《親子天下》雜誌專欄資深心理師、颱灣受愛戴的親子專傢王意中,親授8招情緒管理方法,破解29種常見的親子狀況,總結瞭209個秘訣指南,多元的情緒教養方案。亮點旁批提供更多疏導情緒的靈感。 
  
  
  

內容簡介
  
  好EQ更勝高IQ!好EQ都是後天學習的。 
  作者王意中心理師是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谘詢方麵的專傢,擁有十多年的豐富專業經驗。對於孩子成長路上的情緒問題,從學齡前的錶達障礙、情緒詞匯不足、建立自信、不懂察言觀色,到入學後常遇到的問題如壓力調適、擺脫負麵思考、培養同理心、人際關係、對成績的焦慮等等,他以多種常見情境,搭配具體、多元化的應變方式,幫助父母以同理心教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讓孩子及早學會排解負麵情緒,加強正嚮思考的能力,為孩子的成長奠定穩固的基礎。 
  
  
  

作者簡介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心理師、《親子天下》雜誌專欄專傢。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1屆碩士畢業。成立宜蘭縣第1傢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1000場,是許多傢長與老師心中極具理想與熱情的心理師。 
  著有:《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學習力》《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睏惑》《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301個專注力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颱灣自閉兒教養書》等。 



精彩書評
  
  ★本書提供的情緒能力教導秘訣不僅適閤用來教導孩子,更重要的是,當父母與老師使用這些方法來教導孩子時,也可以自我反省並重新學習。本書提齣瞭很多值得父母及老師深思的問題,例如,“孩子要怎麼生氣,我纔不會生氣?”孩子的情緒感受是需要被接納及尊重的,但需要父母及老師有智慧地教導,要教齣高EQ的孩子,還真是需要先有高EQ的父母及老師。此外,本書提齣的“正嚮思考不等於閤理化”的觀點也令人眼前一亮,市麵上許多情緒管理課程常教導麵對負嚮情境時“轉念”的重要性,但本書作者卻更進一步提齣,光是透過改變想法來調節情緒是不夠的,唯有能帶來有效行動以解決問題的這種“轉念”,纔是情緒學習中所要教導的正嚮思考能力。 
  人生匆匆數十寒暑,總要過得快樂又有意義纔有價值,要擁有幸福人生,就要先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好好相處。相信此書會成為父母、老師及孩子共同的幫手,我誠摯地予以推薦! 
  ——周育如/新竹教育大學幼教係助理教授 
  
  
  

目錄


情緒管理第1招 提升情緒辨識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辨識力 問題一 當情緒傻傻分不清 情緒辨識秘訣指南 秘訣001 孩子熟悉情緒嗎 秘訣002 情緒抽屜 秘訣003 情緒“毛綫球” 秘訣004 建立情緒“倉庫” 秘訣005 情緒詞匯“進貨” 秘訣006 情緒詞匯多多益善 秘訣007 情緒分流 秘訣008 把情緒化為畫麵 問題二 當孩子情緒一團混亂 情緒辨識秘訣指南 秘訣030 超級情緒 秘訣031 情緒“鋒麵”滯留 秘訣032 生氣之必要 問題六 當孩子總是臭著一張臉 情緒覺察秘訣指南 秘訣033 臭臉的委屈 秘訣034 鏡子的魔力 秘訣035 錶情會說話 秘訣036 麵對尷尬時刻 問題七 孩子不會看臉色怎麼辦 情緒覺察秘訣指南 秘訣037 傾聽弦外之音 秘訣038 魔鬼躲在聲音裏 秘訣039 迴應代錶的意義 秘訣040 扮演情緒導演 秘訣041 肢體會說話 秘訣042 看穿情緒的分解動作 問題八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情緒覺察秘訣指南 秘訣043 同理心的前提條件 秘訣044 用心揣摩 秘訣045 把主角換成自己 秘訣046 分享切身經驗 情緒管理第3招 提升情緒錶達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錶達力 問題九 孩子如何錶達生氣情緒 情緒錶達秘訣指南 秘訣047 孩子怎麼生氣,我纔不會生氣呢 秘訣009 反映情緒 秘訣010 找齣情緒主打歌 秘訣011 情緒想象 秘訣012 情緒“地雷” 秘訣013 “5W1H”的對話運用 秘訣014 情緒就像地鐵綫 秘訣015 縮小情緒範圍 秘訣016 情緒串聯遊戲 秘訣017 認識情緒強度 問題三 當孩子不喜歡談負麵情緒 情緒辨識秘訣指南 秘訣018 期待心情的到來 秘訣019 情緒沒有好壞 秘訣020 從繪本中認識情緒 情緒管理第2招 提升情緒覺察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覺察力 問題四 孩子如何覺察焦慮 情緒覺察秘訣指南 秘訣021 優先示範 秘訣022 身體是情緒的好朋友 秘訣023 找齣代錶性指標秘訣024 幫情緒做“天氣預測” 秘訣025 情緒“浮球” 秘訣026 小黑蚊般的壓力 問題五 孩子如何覺察生氣 情緒覺察秘訣指南 秘訣027 情緒開關 秘訣028 暴雨將至 秘訣029 情緒分級 秘訣048 不說的背後 秘訣049 說齣我的情緒 秘訣050 控製憤怒的語調 秘訣051 具體說分明 秘訣052 指責請迴避 秘訣053 非語言錶達 秘訣054 情緒錶達,看場閤 秘訣055 錶達情緒的權利 問題十 當孩子無法說齣感覺 情緒錶達秘訣指南 秘訣056 大人請先說 秘訣057 當孩子口語有限 秘訣058 寫齣我的情緒 秘訣059 畫齣我的情緒 秘訣060 玩齣我的情緒 秘訣061 情緒垃圾,適度傾倒 秘訣062 同樣反應,不同原因 秘訣063 “我……因為……”的造句 問題十一 孩子總是自我傷害怎麼辦 情緒錶達秘訣指南 秘訣064 傷害的替代方式 秘訣065 冷卻激動心情 秘訣066 敲齣好心情 秘訣067 找齣自己的歌 情緒管理第4招 提升正嚮思考力 非學不可之正嚮思考力 問題十二 孩子對於批評很敏感怎麼辦 正嚮思考秘訣指南 秘訣068 想法一直都在 秘訣069 思考,從父母先做起 秘訣070 “非黑即白”的睏境 秘訣071 避免以偏概全 秘訣072 當情緒海嘯來襲 秘訣073 “預言失敗”靈驗 秘訣074 韆錯萬錯都是我的錯 秘訣075 不閤理的高標設定 秘訣076 強化正嚮思考,轉為積極行動 秘訣077 正嚮思考不等於閤理化 秘訣078 找齣思考的自動模式 秘訣079 反駁負嚮思考 秘訣080 讓自己換一個想法 問題十三 孩子總是容易負嚮思考怎麼辦 正嚮思考秘訣指南 秘訣081 趕走“愛找麻煩的傢夥” 秘訣082 自我貶抑 秘訣083 收集正嚮思考的材料 秘訣084 讓正嚮思考無所不在 秘訣085 反復演練正嚮思考 問題十四 韆錯萬錯都是彆人的錯嗎 正嚮思考秘訣指南 秘訣086 遠離抱怨 秘訣087 贊美日記 問題十五 孩子如何樂觀學習 正嚮思考秘訣指南 秘訣088 增強掌控感,學習更開心 秘訣089 睏難都是暫時的 秘訣090 其實我沒有那麼差 秘訣091 預防陷入“自我歸咎” 秘訣092 想象不同角色的心情 情緒管理第5招 提升挫摺忍受力 非學不可之挫摺忍受力 問題十六 當孩子容易放棄 挫摺忍受力秘訣指南 秘訣093 設定挫摺保存期限 秘訣094 不同解釋與看待 秘訣095 預防二分法 秘訣096 套用各種情境 秘訣097 思考行動雙箭頭 秘訣098 輸到底會怎樣 問題十七 孩子抗壓性差怎麼辦 挫摺忍受力秘訣指南 秘訣099 辨識壓力源 秘訣100 畫齣壓力“甜甜圈” 秘訣101 挫摺像什麼 秘訣102 挫摺伴隨的情緒秘訣103 挫摺反應大不同 秘訣104 過程也很重要 秘訣105 禁止口頭的自我貶抑 秘訣106 挫摺,隻是一塊小蛋糕 問題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麼辦 挫摺忍受力秘訣指南 秘訣107 父母的得失心 秘訣108 就事論事很重要 秘訣109 預防低標人生 秘訣110 聚焦下一站 秘訣111 不要強迫孩子實現父母的期待 秘訣112 請看我的優勢 秘訣113 支持與陪伴 秘訣114 挫摺拳擊擂颱 秘訣115 必要的崎嶇之路 秘訣116 佳男女配角 秘訣117 鎂光燈外的角色 秘訣118 預先儲存“應變點數” 情緒管理第6招 提升情緒控製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控製力 問題十九 孩子如何控製生氣 情緒控製秘訣指南 秘訣119 說齣心中的怒氣 秘訣120 拿到情緒“駕照” 秘訣121 想象我是一條優遊的魚 秘訣122 練習鬆開扳機 秘訣123 用行動走齣怒氣圈 秘訣124 限量控製 秘訣125 彆總是當“忍者” 問題二十 大人情緒失控怎麼辦 情緒控製秘訣指南 秘訣126 來一杯淡定紅茶 秘訣127 離開憤怒的視綫 秘訣128 瞬間安靜的作用 秘訣129 承認自己的有限 問題二十一 當孩子情緒激動 情緒控製秘訣指南 秘訣130 同理、閤理、堅持底綫 秘訣131 遇見孩子的心 秘訣132 溫柔地輕拍 秘訣133 幫助孩子二選一 秘訣134 語言刺激請迴避 問題二十二 孩子老愛動手打人怎麼辦 情緒控製秘訣指南 秘訣135 生氣有理,打人無罪嗎 秘訣136 一碼歸一碼 秘訣137 讓孩子先沉澱 秘訣138 動手以外的選項 情緒管理第7招 提升焦慮調適力 非學不可之焦慮調適力 問題二十三 孩子社交容易焦慮怎麼辦 焦慮調適秘訣指南 秘訣139 厘清孩子的焦慮原因 秘訣140 找齣焦慮的誘發關鍵 秘訣141 從日常生活中找齣焦慮來源 秘訣142 為孩子說齣焦慮 秘訣143 漸進式麵對焦慮法 秘訣144 設置人際緩衝區 秘訣145 書寫焦慮 秘訣146 討論焦慮 秘訣147 剝開焦慮“洋蔥” 秘訣148 朗讀自己的焦慮 秘訣149 大聲說齣好信息 秘訣150 避免注意力窄化 秘訣151 尋求幫助 秘訣152 做齣選擇,不再更改 秘訣153 熟悉感,讓情緒舒緩 問題二十四 孩子一直咬手指頭怎麼辦 焦慮調適秘訣指南 秘訣154 復製成功的經驗 秘訣155 限製隻會徒增壓力 秘訣156 幫孩子說齣感受 秘訣157 沐浴與泡澡 秘訣158 轉移注意力 秘訣159 迴溯問題源頭 問題二十五 如何剋服上颱焦慮 焦慮調適秘訣指南 秘訣160 眼神的注視技巧秘訣161 把上颱報告想成一種遊戲秘訣162 在講颱上適度移動 秘訣163 手握東西轉移注意力 秘訣164 先醞釀,想好再說 秘訣165 放慢說話速度 秘訣166 用微笑化解可能的僵局 秘訣167 練習心情留白 秘訣168 切換情境,轉換心情 秘訣169 把擔心說齣來 情緒管理第8招 提升問題解決力 非學不可之問題解決力 問題二十六 當沒有改變的動機怎麼辦 問題解決秘訣指南 秘訣170 情緒管理,越早開始越好 秘訣171 培養對“少”的覺察 秘訣172 給自己改變的動力 秘訣173 留意常犯的錯誤 秘訣174 製造共同經驗 秘訣175 微笑進傢門 問題二十七 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辦問題解決秘訣指南 秘訣176 分辨孩子的哭泣 秘訣177 該哭就哭 秘訣178 當孩子哭得收放自如 秘訣179 麵對哭,不輕易妥協 秘訣180 幫助孩子不哭 問題二十八 孩子常常抱怨無聊怎麼辦 問題解決秘訣指南 秘訣181 預防無所事事 秘訣182 電玩能解壓嗎 秘訣183 製造起床好心情 秘訣184 計劃起床後件想做的事 秘訣185 起床請開窗 秘訣186 親手灌溉盆栽 秘訣187 發現散步上學的樂趣 秘訣188 問題解決工具箱 秘訣189 把問題當成選擇題 秘訣190 一步一個腳印 秘訣191 觀察、仿效、養成習慣 秘訣192 能動是福氣 秘訣193 給自己一個驚喜 問題二十九 如何讓孩子上課有好心情 問題解決秘訣指南 秘訣194 多照鏡子多微笑 秘訣195 來一首“片頭主題麯” 秘訣196 凝視一幅畫的神奇效果 秘訣197 盡情享受黑闆塗鴉 秘訣198 用喜劇開場 秘訣199 扮鬼臉 秘訣200 屁屁體操 秘訣201 腦海漫遊 秘訣202 嗅聞花香 秘訣203 安定情緒,握在手心 秘訣204 寫下一句好話 秘訣205 讓孩子有事做 秘訣206 呐喊式抒發 秘訣207 尋找寜靜的時光 秘訣208 天馬行空的書寫翱翔 秘訣209 笑是佳的良藥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提升情緒錶達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錶達力 
  有時,孩子的情緒總是被一箱一箱的“貨櫃”給壓抑著,沒有齣口,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想說不知道怎麼說,情緒沒齣口,壓抑在心頭。有些情緒反應更強烈的孩子在無法順利錶達內心感受的情況下,甚至於容易齣現自我傷害、攻擊對方等激烈反應。 
  有時,孩子說不齣口。有時,孩子不知道如何說。有時,孩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當情緒無法適度錶達,往往容易添加瞭“防腐劑”積壓在心頭。就像生鮮食品一樣,負麵情緒存放心中過久,超過瞭保存期限終究還是容易變質、損壞。 
  培養齣孩子適當的情緒錶達力,讓孩子有機會在第時間將心中的感受如同通過雪山隧道傳達齣來,讓情緒可以獲得適度的紓解,讓心中的情緒河流如溪水般潺潺流齣、奔放。同時,也讓自己的心頭少瞭蓄積的情緒水量而自由自在。 
  適當的情緒錶達力可以預防孩子齣現不符閤社會規範的行為,或與當下情境不符閤的行為。同時可以像聯邦快遞一般,使命必達,清楚地將信息傳遞給對方,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感受,這是很棒的一種情緒經驗。 
  我們需要提升孩子的情緒錶達力,讓孩子試著將心裏的想法與感受通過語言、肢體、姿勢、文字等清楚地傳遞給對方。 
  我常常在演講及谘詢場閤中提到“孩子不說,不錶示孩子沒事”。有說、有錶達,就有機會通過這扇窗瞭解孩子的內在想法。而孩子錶達瞭,讓情緒有適度的齣口,便能紓解開來,不再積壓,情緒管理的功力也提升瞭。 
  問題九 
  孩子如何錶達生氣情緒 
  “哈!憤怒鳥又來瞭!憤怒鳥又來瞭!快跑!快跑!”大熊又一次地鼓噪、瞎起哄。這時隻見教室裏,一群愛捉弄人的男生麵對著怒氣衝衝、迎麵走來的小鳴,使勁地做齣各種誇張、嬉鬧的錶情與動作。在小鳴即將靠近時,便作鳥獸散。 
  小鳴非常討厭如此被捉弄的感覺,更對於大熊常笑著說自己是“憤怒鳥”而感到生氣。特彆是,當大熊總是愛用左手食指指嚮自己,笑到彎下腰的模樣,更是讓自己一肚子火。 
  教室裏的地闆上,散落瞭一地的書本、鉛筆盒、文具、水壺及書包。大熊的書桌也被小鳴生氣地推倒在地,他雙手抱在胸前,嘟著嘴,氣呼呼地坐在位置上,望著眼前的這一片混亂場麵。 
  小鳴知道自己不該如此做,但是大熊的故意搗蛋讓他已經忍無可忍。“我已經告訴過你,不要亂碰我的書包。你還故意,活該!”小鳴對著瞪大雙眼、愣在一旁的大熊大聲吼叫著。 
  “誰叫你讓我生氣,活該!”小鳴仍然咽不下這口氣。隻是說真的,他自己曾經不止一次地嚮大熊說過,但似乎一點兒作用也沒有。“我沒有錯,誰叫他要故意捉弄我,是大熊應該要先跟我說對不起纔對。”對於昱晴老師的詢問,小鳴仍然理直氣壯。但麵對地上這一團亂及接下來該收拾的殘局,他還是感到有些焦慮不安。 
  小鳴很清楚自己的拳頭在當時握得很緊,而且也可以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特彆是火氣越來越旺時,這樣的反應更明顯。沒人喜歡被捉弄,小鳴也是一樣。特彆是一直被笑稱“憤怒鳥”的這件事,常讓小鳴感到一股摻雜著厭惡、生氣、委屈與憤怒的情緒在心中翻騰、交錯著。“彆再說我是憤怒鳥!”這是小鳴衷心期待的事。 
  昱晴老師一直在思索著一件事:“孩子該如何錶達他的生氣情緒?”麵對小鳴生氣地將大熊書包裏的物品摔滿地,沒錯,小鳴用瞭他的方式錶現齣自己的情緒。隻是,如此地錶達,似乎沒有辦法讓周遭的大人與小朋友接受。“我們常告訴孩子不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但重點是孩子可以怎麼說?怎麼做?”此刻,昱晴老師思索著。 
  秘訣047 孩子怎麼生氣,我纔不會生氣呢 
  “孩子怎麼生氣,我纔不會生氣呢”是我在許多的演講場閤,常常詢問現場父母與老師的一句話。看似簡單,但是現場舉手響應自己曾經如此做的大人和預期一樣,少之又少。你是否告訴過孩子該如何錶達情緒?例如平時與孩子先說好:“當自己生氣或情緒不好時,可以進房間,門可以關。但為瞭安全的考慮,門不能上鎖。” 
  說,其實不是孩子擅長的方式。但如果可以用說的方式來錶達,當然好。如果我們未曾嚮孩子反映或示範他們可以怎麼錶達情緒,孩子往往不知如何是好,會更容易焦慮。 
  細想,我們大人平時都沒有引導孩子如何錶達自己的情緒,那孩子又該如何錶達呢?沒錯,你可能會說:“有啊!我都有跟他講,叫他好好說。”隻是好好說,對於孩子來說太抽象,還是不知道怎麼說。我們是否有教他如何說?其實在他平常心平氣和時演練,容易進入狀況。 
  秘訣048 不說的背後 
  有時,孩子不說不錶示孩子沒事。有時,你會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有機會聽到他人細細解說,尤其是在我們大人自己也很少開口錶達的時候。 
  有時,孩子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不知道嚮誰說,也不知道說什麼。如果有一天孩子對我們理直氣壯地頂嘴:“你們大人自己都不說,為什麼要讓我開口對你們說?”大人該如何迴應呢? 
  有些孩子真的也搞不懂自己當下的情緒到底是怎麼瞭。有時,也擔心若是自我錶露太多,一股腦地說齣自己的情緒,會不會影響到自己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例如小鳴想著:“如果我和金城講:‘你總是跟我藉塗改液,這件事真的讓我感到很厭煩!’會不會害得金城對我的印象變得不好呢?他會不會覺得我怎麼這麼難相處?隻是藉個塗改液,為什麼就感到厭煩呢?” 
  “但是說真的,對於我自己來說,這就是很討厭的一件事。為什麼你不自己花錢去買呢?”小鳴想著。 
  為什麼說齣自己心裏的感受會成為一種讓孩子感到畏懼的經驗?有時孩子心中會有許多的矛盾與疑惑,這些衝突主要在於自己真的是有這些感受存在,但是卻又不能說齣來。如果連朋友都不能說齣來,經常壓抑在心裏,那還得瞭? 
  有時,孩子不善於錶達,有一部分原因在於詞窮,也就是我先前所提及的缺乏情緒詞匯,使得孩子無法有效錶達齣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則是害怕在自我錶露之後,容易使對方對自己産生不同的看法,而擔心受到傷害或關係發生變化。 
  秘訣049 說齣我的情緒 
  將情緒說齣來,是直接的一個方式。但是對孩子來說,可能也是崎嶇坎坷的一段路,除非我們曾陪他走過、分享過、示範過、引導過。 
  孩子們如果能夠練習用說來錶達,我想,對於彼此的溝通會是很好的一件事。但請提醒自己,孩子的情緒錶達不會僅限於用“說”這個方式,而且說也不是孩子擅長的事。 
  那孩子怎樣纔能學會用說來錶達呢?當然你一定要示範。而且請在平時孩子心平氣和時先練習,在孩子情緒激動時,父母保持冷靜,會是比較適當的選擇。在練習以說來錶達時,先讓孩子清楚自己的情緒感受是什麼,同時陳述當下的情況,並使用適當的詞匯錶達齣來。 
  “不好意思,我不喜歡你靠我太近,這會讓我不舒服,你站在那裏就可以瞭。” 
  “請不要再說我是‘憤怒鳥’,我不覺得這樣說很好笑,這隻會讓我感到心裏不舒服。” 
  “你總是愛開我玩笑,故意捉弄我,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與憤怒。” 
  “怎麼辦?明天的考試還沒準備好,這讓我好緊張。” 
  “爸爸,我好生氣和嫉妒每次你都隻陪弟弟玩兒。” 
  “我好期待也好興奮明天就可以收到我的生日禮物瞭。” 
  “怎麼都沒有人瞭解我的心情,唉!這真讓我感到有些孤單又寂寞。” 
  “嗚嗚,好傷心喲,這次考試怎麼考齣這樣的分數,我真的很努力地準備瞭。” 
  當孩子清楚地錶達齣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也比較容易讓對方有機會在時間理解。 
  秘訣050 控製憤怒的語調 
  把情緒說齣來,除瞭所說的內容之外,當中所使用的語氣與語調也是非常關鍵的。同樣的字句,采取不同的語調,例如軟弱、輕柔、堅硬、激昂或高亢等,當中所傳達齣來的信息都會不一樣,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猜猜看。 
  當孩子選擇以說的方式錶達自我的情緒,例如生氣或憤怒時,語氣與語調的控製同時也反映著自己對於情緒的掌握。有時,孩子破口大罵,雖然也傳達著自己的情緒,但在情緒錶達的掌握上,也容易因為失之準確而導緻另一波的口角或衝突。 
  “你乾嗎對我這麼大聲說話,我欠你的是不是?” 
  “誰叫你在旁邊鬼叫鬼叫,聽得我非常不舒服。” 
  “吵到你可以好好講啊!乾嗎在這麼多人的麵前對我大聲,你不覺得這樣讓我很丟臉嗎?” 
  “我就是生氣,為什麼不能大聲?難道還要讓我低聲下氣地說嗎?” 
  “難道你在眾目睽睽之下,這麼大聲說,我不會生氣嗎?” 
  “我管你氣不氣,是你先吵到我的!” 
  沒錯,憤怒的情緒總是容易令人將語調提高、音量加大。但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對話再持續下去,雙方的衝突大概又要一發不可收拾。這可能不是彼此期待的事。可以思考一下,說齣心中的憤怒時,是否隻讓自己情緒紓解就可以?如果說齣來之後,反而造成另一波的衝突,這時是否在情緒錶達力上可以再做些調整與修正? 
  有時,孩子想說、想錶達,但又顧慮到自己是否會因此造成更大的睏擾。你可以試著教孩子在說話的語氣與語調上慢慢將聲音往下壓,避免語調提高。下壓的語氣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態度堅定,同時也反映齣你對於情緒的穩定控製。 
  讓孩子感受一下,當把心裏想說的話說齣來,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痛快?舒暢?當孩子能夠體驗到說齣來的強力效果,至少心裏得到瞭紓解,這時,就比較能夠讓他自己習慣這樣的模式。請記住,說是為瞭錶達自己的感受,並不是用來吵架、指責對方的。 
  秘訣051 具體說分明 
  要讓孩子能說、肯說,平時大人的示範與孩子的演練很重要。特彆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而言,試著以更具體的方式錶達,孩子會更容易理解。例如“開玩笑”或“捉弄”,對於部分孩子來說,可能無法理解當中的意思。這時,你可以視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再用不同的方式錶達。 
  例如:“你總笑我是雞蛋頭,故意把我的課本藏起來,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與憤怒。”或對於孩子常說的“你很煩,吵死瞭”,試著調整成“我現在需要頭腦冷靜地做功課,請你保持安靜,要玩兒請到客廳去”。 
  對於情緒的錶達,並不是讓孩子總是把情緒字眼掛在嘴邊。但孩子開口“你總是愛捉弄我”,或者隻模糊地錶示“你很討厭”,其實,這些信息還是少瞭一些。當然如果孩子能夠比較完整地呈現“你總是愛捉弄我,這讓我感到很討厭”,這時,聽的一方或許可以更清楚地接收到你所要傳達的信息。 
  你和孩子會發現,你清楚地告訴彆人自己當下的情緒,例如:“我現在心情很焦慮、很混亂,能不能先不要再說瞭,我需要冷靜一下。”這時,對方往往能夠在時間適當地接收你的信息。否則,如果僅錶達“我現在心情不好”,對方還是弄不懂你到底要什麼。 
  有時孩子礙於關係及他人對自己可能存在的負麵印象,往往不敢把話說得太直白。但讓孩子知道,就事論事,他在錶達上或許也比較有可以依循的方嚮。 
  秘訣052 指責請迴避 
  請記住,具體的關鍵在於問題的過程陳述,而不在於批判、指責、揶揄、謾罵對方。你可以說齣自己的感受及你所觀察的過程,但不要把焦點放在以負麵語言刺激對方上。指責性的錶達方式,對於彼此溝通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有時,反而讓對方更容易忽略自己所要傳達的情緒感受。 
  “你真的很討厭,活像隻烏鴉,吵死人瞭,能不能安靜一點兒,我在看書呢!”這句話雖然錶達瞭自己的感受,但將對方形容成“烏鴉”,卻也讓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這時“烏鴉”兩個字隻會讓對方覺得你在辱罵他,而感到不舒服,很容易造成另一波的衝突。“你纔是烏鴉呢!我看也像貓頭鷹、啄木鳥,你平時還不是很吵,看書就看書,有什麼瞭不起的。” 
  或許試著讓孩子調整一下說話的方式,例如:“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在看書,這麼吵,會讓我感到有些厭煩,容易分心,是否可以保持安靜一些?”畢竟,情緒錶達力是一種溝通的模式。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錶達模式下,能夠為自己換來好心情。 
  秘訣053 非語言錶達 
  有時,非語言所要傳達的情緒力量往往勝過於語言錶達。請讓孩子知道,除瞭說之外,也可以用肢體語言錶達齣自己當下的情緒,例如跺腳、握拳、移開視綫、嘟嘴、不說話、離開現場、轉而看自己的書等。但請提醒孩子,這些非語言的原則是在不影響與傷害自己和彆人的前提下纔適閤。 
  當孩子憤怒時,他是否知道非語言該如何呈現?是緊握拳頭?是眼神怒視?是雙唇緊閉?還是雙手抱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覺察自己憤怒時的肢體語言是什麼;同樣也敏感於對方生氣時,總是呈現齣什麼樣的非語言錶現。 
  秘訣054 情緒錶達,看場閤 
  “你在乾嗎!誰叫你偷喝我的飲料!”小鳴在餐廳裏大聲地喝斥著弟弟,頓時引起鄰座客人的側目。“小鳴,你也小聲一點兒,這裏是公共場所,你知不知道?”媽媽壓低聲音對著怒氣衝衝的小鳴說。“誰叫他要偷喝我的飲料!”小鳴再度提高嗓門。媽媽可以感受到小鳴的生氣,也可以接受小鳴因為弟弟偷喝他的飲料而生氣的感受,但媽媽疑惑的是:“到底孩子能不能在公共場所大聲地錶達齣自己的情緒?” 
  這就要注意一件事,我們接受孩子的情緒,並不錶示認同孩子的所有行為。對於自我情緒錶達來說,在閤理範圍內,在不影響與乾擾他人的前提下,孩子有他的自主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錶達自己的情緒感受,特彆是生氣或憤怒。因此,在公共場所中,即使孩子心情不好,在維護他人權利的前提下,必須適度修正自己的錶達方式,無論是語氣、音量還是語調。 
  秘訣055 錶達情緒的權利 
  孩子到底該如何錶達自己的情緒?這裏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參考。一是不傷害與影響自己或他人。二是讓對方可以理解。三則是如此錶達之後,不會給自己帶來更糟糕的結果(例如,當同學不小心碰觸到自己的手臂,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情況下,生氣地衝過去咬對方的手臂等)。 
  對於情緒錶達,應該要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有錶達自己情緒的權利。差彆在於,如何在不造成他人或自己的傷害與睏擾之下,做齣適當的錶達方式,這個概念必須再次強調。接納情緒,但不一定認同自己可以做齣任何的事情。閤理地設限,可讓情緒錶達符閤社會規範。 
  “誰叫他故意惹我生氣!所以我纔會動手打他,算他活該!”你常常會發現孩子在起爭執與衝突時,總是容易脫口說齣這些話。沒錯,孩子在當下錶達齣自己的情緒,但重點是我們接受他的情緒,並不錶示接受他動手打人這件事。 
  “小鳴,媽媽可以感覺到同學故意招惹你,為你帶來生氣的不愉快情緒。但生氣是一迴事,卻不錶示我接受你動手打人。” 
  重點也在這裏。如果孩子不可以動手迴擊,那他可以怎麼錶示?如果我們平時沒有教導他,隻是一味地告訴他不能動手,其實孩子還是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我會提到,在平時大人必須先示範,或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在生氣時可以錶達的方式有哪些,因為孩子需要有一些正確處理生氣等負麵情緒的經驗。 
  當然,另外一個重點是,孩子仍然需要對自己動手打人這件事負起責任。 
  “小鳴,關於你動手這件事,你認為應該怎麼處理,我們可以怎麼做?”我會問孩子這些話,雖然他們並不見得能夠或願意迴答,但是當你壓低聲音說齣這句話,其實孩子多少能夠感受到他動手這件事是不被接受與允許的。 
  問題十 當孩子無法說齣感覺 
  雁子總是感覺心裏似乎有個空洞。她知道這樣的感覺很不好受,但是自己卻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怎麼瞭。一股無法說齣的感覺總是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我知道,我的心情不對勁。但是,我真的、真的說不齣來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雁子知道其實自己平時很少想這些事情,即使現在高一瞭,還是習慣等事情發生瞭再說。 
  “沒錯,一切等發生瞭再說。”這是雁子總掛在心上的一句話。但發生瞭再說,卻也讓自己每迴都陷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睏境。 
  就像雁子腦海裏不停盤鏇的那個聲音:“不是我不想說,隻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我找不到該用的字眼來錶達這樣的感覺。”一股莫名的情緒低氣壓繼續滯留在雁子的心中,久久無法退去。 
  “雁子,你到底怎麼瞭?你說說看嘛!不要把媽媽嚇著瞭。”“雁子,你沒說齣來,媽媽真的很難猜齣你到底怎麼瞭。”這些話雁子媽媽已經問瞭不下數十次。隻是一次一次地追問,卻讓雁子感到更不舒服、更無助。 
  “說真的,我隻覺得自己的心情很奇怪,但是說不齣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如果我自己能夠知道心情到底怎麼瞭,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雁子心裏激動地想著。有感覺卻說不齣來,隻知道這樣的感覺很混亂,對於雁子而言,真的無法說明白。 
  秘訣056 大人請先說 
  請記住,當我們大人很少自我錶露時,可以預期孩子也會復製我們的行為模式。你少講,他就少談。他少談,你就無從知道孩子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 
  有時父母會礙於自己的形象——一種希望在孩子腦海裏留下強者的完美形象,往往也避而不談自己的負麵情緒,讓孩子在心中存有一個假象,認為父母都能夠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而另一種則是少瞭錶達與分享,使得孩子沒有機會看見父母如何麵對自己的負麵情緒。 
  請提醒自己,分享之後,不能期望孩子馬上改變。你可以感受一下,通過分享,彼此是否能産生心理上的共鳴。 
  秘訣057 當孩子口語有限 
  情緒錶達,若可以用說的方式當然很好。但是對於部分孩子而言,直接以說來錶達卻是不容易的事。例如學齡前的幼兒、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不善於溝通的泛自閉癥孩子等,很難用說來錶達情緒。 
  如果傢中孩子的語言錶達仍待加強,這時你可以選擇直接幫孩子反映情緒,試著幫他說齣當下的感受,這是同理的基本練習。順利的話,如果你錶達適當貼切瞭,孩子有時也會接收你的話,並且模仿、再輸齣。這時,對方也會試著說齣自己的情緒。 
  秘訣058 寫齣我的情緒 
  “雁子,你剛剛對我說話的態度真的讓我感到失望。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講齣如此冷漠的話。或許我們父女相處的時間不多,我們可能真的猜不透彼此的想法,但你這樣的說話語氣和態度真的讓我心裏很受傷。” 
  “親愛的雁子,從你放學迴來後,媽媽似乎感覺到你難過的心情。雖然,我不知道今天在學校裏你經曆瞭什麼事,如果你願意和媽媽分享心事,我會隨時在傢裏等候。” 
  有時你會發現,無論是自己或孩子在情緒激動的當下,很難冷靜、清楚地以口語錶達,嚮對方傳達齣自己的信息。要不然就是孩子到瞭青春期之後,直接的口語溝通好像尷尬瞭些。這時,若孩子已經具備閱讀文字的能力,你可以改由書寫的方式作為錶達的媒介,或許較為適閤。 
  通過書寫,讓孩子能夠逐漸沉澱自己的思緒,並覺察自己的想法,及與周遭他人的關係。通過書寫模式,試著讓孩子沉澱下來,再慢慢咀嚼自己的情緒感受,以及與他人的互動關係。 
  書寫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把留在紙張上的文字適時地拿起來閱讀與瀏覽,並慢慢思索當中所要傳達的信息。甚至於像未來的信一般,寫信給未來的自己,讓孩子練習自我對話。 
  秘訣059 畫齣我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特有的錶達方式。 
  繪畫不像說話,少瞭一些既定的規則與框架,通過綫條、形狀、色彩、構圖等排列組閤,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比較能夠盡情自在地揮灑。 
  藍,一定代錶憂鬱嗎?黑,通常反映陰暗嗎?紅,就是所謂的憤怒嗎?我想,當然並非如此。你可以試著從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自己所觀察到的語言及非語言綫索,來細細推敲與揣摩孩子的心情。 
  幫孩子說說他心裏麵的話,這是我一直建議父母與老師可以嘗試的同理練習。當你說齣瞭,猜近瞭,感受到瞭,瞭解對瞭,孩子的情緒就容易趨於平靜。你和他多些說明,多些同理,孩子就有機會錶達與模仿你對他說的話。 
  人與人的溝通與互動,看似存在著許多的規則與標準,但在畫與話之間,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我想,這世界的美好與微妙就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在閤理範圍內尊重彼此的錶達方式。 
  秘訣060 玩齣我的情緒 
  對於不善於自我錶達的年幼孩子來說,需要我們仔細地覺察他在遊戲活動中的錶現方式,並試著反映齣他的情緒,讓他覺得被瞭解,並在未來適當時間再次反映齣來。 
  有時,孩子會將玩偶擺放在特定的角落,錶現他所經曆的孤單或寂寞。有時,孩子會拿起兩颱迴力車相互對撞,展露他的生氣或憤怒。有時,孩子會將小兵埋藏在沙堆中,暗示他的傷心或難過。有時,孩子會舉起彩帶鏇轉飛舞,散發齣他的快樂與喜悅。當然這些情緒的解讀隻是眾多可能性之一,解讀,沒有標準答案。但隻要你願意靜下心來觀察、體會與瞭解,你將會慢慢找到接近眼前孩子內心感受的答案。 
  秘訣061 情緒垃圾,適度傾倒 
  你多久倒一次垃圾?除非逢年過節垃圾車休假暫時停止收倒,不然,我想適時傾倒會是比較好的做法。其實心中積壓的負麵情緒也是如此,在心中擺久瞭、放久瞭,真的如同堆積的垃圾容易發酸、發臭,影響自己的生活。因此適時地傾倒心裏的垃圾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維持心中純淨空間的舒適。讓孩子試著懂這些道理,讓他瞭解情緒錶達與紓解的重要性。 
  秘訣062 同樣反應,不同原因 
  有些孩子可能會感到睏惑,為什麼有人看球賽贏瞭也會興奮得尖叫?對方沒有經過允許就亂碰自己的玩具,也會讓人氣得尖叫?而有時,媽媽在看恐怖片時,也會害怕得尖叫? 
  沒錯,試著讓孩子知道,同一個反應(例如尖叫)可能存在著不同的情緒錶達,而不同的情緒也可能會帶來同樣的反應。例如有人難過得說不齣話來、有人氣得不想說話、有人焦慮不安卻無從說起。 
  秘訣063 “我……因為……”的造句 
  當孩子仍然不太能夠充分地錶達情緒時,或許可以試著給孩子練習簡單的句型,可以用“我……因為……”作為練習的參考。例如: 
  “我好難過!因為這次大隊接力的名單裏竟然沒有我。” 
  “我好羨慕弟弟,因為他都可以跟媽媽睡。” 
  “我很生氣,因為妹妹總是愛亂動我的東西。” 
  “我好孤單,因為在班上都沒有人願意跟我玩兒。” 
  “我很失望,因為爸爸竟然忘瞭今天是我的生日,沒帶生日禮物迴來。” 
  當孩子能夠逐漸運用上述語句後,再慢慢修飾錶達的方式。 




編輯推薦


★教8~12歲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全美暢銷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培養一個快樂、自信、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

適讀對象:父母、老師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極具特色的傢庭教育圖書,在本書中,默娜·B.舒爾博士介紹瞭將“我能解決問題”法運用於8-12歲孩子的具體方法。8-12歲,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反叛之前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孩子身體、行為、情感和社會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同時,這也是父母的一個極好契機——教會孩子自己做齣正確決定,自己解決與同齡人、老師、父母的衝突,培養一個快樂、自信、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以便孩子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學習上,為中學生活做好準備。

作者簡介


默娜·B.舒爾博士(Myrna B.Shure Ph.D.)

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傢,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她為傢長和老師們設計的一套“我能解決問題”訓練計劃,以及她和喬治·斯派維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齣的開創性研究,為她榮獲瞭四項guojia級大奬: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奬(1982年)、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奬(1984年、1986年、1994年)。她還是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麵的媒體顧問。她根據這些研究齣版的《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Raising a Thinking Child)一書,是全美暢銷書,並獲得美國“傢長的選擇”圖書奬。

在本書中,舒爾博士詳細、具體地介紹瞭將“我能解決問題”法運用於8~12歲孩子的方法和效果。



目錄


前言

引言

第1章 行為不同的孩子思維不同

在8~12歲這個階段,孩子們要經曆生理、人際交往、情感和認知能力方麵的迅速變化。而且,各個方麵的變化不是同步的……在如何處理問題方麵,孩子們也會錶現齣很大的不同……那些有解決人際問題能力的孩子往往能夠茁壯成長,而那些缺少這種能力的孩子日後可能會齣現問題……



第2章 四種養育風格

當父母想改變孩子行為的時候,他們會怎麼說呢?在多年的觀察和研究之後,我得齣的結論是,父母們在大多數時候會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之一:運用,給孩子建議,或進行解釋。

第3章 我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感受?

瞭解人們對於事情的感受,對於解決日常生活中經常齣現的問題非常重要。要緩和一個人的憤怒、沮喪或恐懼,我們必須先要瞭解並理解他的感受。學會關注並認真對待彆人的感受的惟一方法,就是首先要認真對待和關注我們自己的感受……孩子的行為是以其感受為基礎的……

第4章 有人在聽嗎?

我們往往認為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我們很多人——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沒有真正地傾聽。結果,我們就無法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不真正聽彆人在對我們說什麼,或者我們在對彆人說什麼,我們就不知道問題所在,以及如何解決……傾聽能力是解決問題能力的第三個核心組成部分……

第5章 事情總是如錶麵那樣嗎?

經常齣現的情況是,事情並不總是像錶麵上看上去的那樣……當人們對一個人的動機得齣匆忙、不準確的結論時,就會誤解那個人的意圖……人們有時候在一件事情發生的當時瞭解不到全部事實,而且有時候過去瞭很久之後仍然如此……

第6章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還能怎麼做?

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社會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能夠想齣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做齣衝動的反應,或者在第次嘗試失敗後就放棄……

第7章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學會考慮後果

不要告訴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或者為什麼這樣做或那樣做——孩子自己能夠學會思考……但是,除瞭問“我還能做什麼?”之外,同樣重要的是問“如果我那樣做,接下來可能會怎麼樣?”我們要幫助孩子們學會關注各種情感,還要學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其他可能後果……

第8章我的計劃是什麼?

有時候,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需要一種更加復雜的技能,叫做手段-目標思考,或分步計劃。大約在8歲的時候,那些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孩子和解決問題能力不那麼強的孩子,在這個技能上就會錶現齣明顯的不同……孩子們需要把幾項能力結閤起來,纔能製訂齣好的分步計劃……

第9章 “我能解決問題”的高級技能:

綜閤運用多種技能

在這一章,我們將看到如何將“我能解決問題”的各種技能結閤起來——首先是將兩項技能結閤起來,然後是三項——幫助孩子們解決他們所麵對的問題。

第10章 “我能解決問題”法適閤我嗎?

父母們關心的一些問題

那些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更多思考的父母,也會更多思考自己的行為。

第11章一份“我能解決問題”測試捲

我設計瞭一個測試,來看看你能否熟練地將“我能解決問題”法與“法”、“建議法”和“解釋法”區分開來。

後記 預防十幾歲的孩子齣現嚴重問題

吸毒、懷孕、暴力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引言

如果問8~12歲孩子的父母們擔心什麼,你可能會發現他們有很多擔心都是共同的: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很快適應中學生活,並且不僅要好好上學,而且要完全融入到學校生活中。

·我希望我的兒子交到好朋友,而且要遠離那些壞孩子。

·我希望我的女兒遠離毒品、酗酒、過早的性行為,即使她的朋友們這樣做。

·我希望我的兒子不要把暴力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不希望我的女兒成為暴力的受害者。

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擔心。如果問五年級的孩子,當他們展望進入中學學習的前景時擔心什麼,他們有可能會說:

·我擔心會受到那些霸道孩子的欺負。

·我希望能保護自己。

·我不想因為受到同齡人的壓力而使用毒品。

在這一連串的希望和擔心中,有一條明顯的共同綫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希望,以及孩子對自己的希望,都是能夠做齣正確的決定,並能解決各種衝突——無論是和同齡人之間的衝突,還是和老師、父母之間的衝突。

當孩子長到10歲左右的時候,什麼能幫助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做齣正確的選擇呢?當然不是口號。孩子們知道,在他們急需幫助的時候,泛泛地說諸如“就是不可以”這種毫無意義的話,並不能拯救他們。我們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一條真正的救生索,使他們能學會並掌握一套具體能力,以使他們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

這些能力可以簡單地描述如下:

理解彆人的感受和看法,能使孩子們認識到,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可能會不一樣。

理解彆人的行為動機, 能讓孩子們明白,人們可能會齣於某些原因而在特定的時間做齣某種行為,還有一些潛藏的原因造成瞭人們的某些一貫行為。

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能鼓勵孩子們思考各種選擇。

考慮後果,能鼓勵孩子們在行動之前先考慮一下後果。

分步計劃,能鼓勵孩子們在製訂計劃時,要預見到可能的障礙並考慮時機——也就是說,要考慮到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而且在某些時間采取行動比其他時間更好。

將這些技能教給孩子,就是本書的核心目的。書中介紹的活動和對話,能讓你以一種新的方式對孩子的問題做齣迴應,這將改善你的傢庭關係,並且培養一個快樂、自信、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正像丹尼爾·戈爾曼在其《情商》一書中明確指齣的那樣,孩子們隻有瞭解瞭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纔能夠在學校、傢裏、在與同伴玩耍中以及處理所有的人際關係時做齣正確的決定。

沒有誰希望自己的孩子打人、欺侮或捉弄彆的孩子。也沒有誰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彆的孩子欺負——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然而,大多數孩子之間發生的衝突是正常的, 甚至是健康的。事實上,有些衝突還是有益的。8~12歲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從這種分歧中汲取重要的經驗:他們會認識到,自己的朋友和其他人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與自己的不同,而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會更好地理解人們做齣某種行為的原因。一旦理解瞭這一點,他們就為在解決衝突時想齣更多的解決辦法做好瞭準備。

根據我25年來的研究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情感健康之間有著至關重要的聯係。下麵就是一個例子:

10歲的理查德打瞭自己的弟弟,因為弟弟“煩”他。當被問到接下來發生瞭什麼事情時,理查德說:“他也打瞭我,但我不在乎。”

10歲的薩姆也打瞭自己的弟弟。當問他接下來發生瞭什麼事情的時候,他說:“弟弟哭瞭,我感到難過。”

這兩個男孩有什麼不同呢?理查德是個好發脾氣、攻擊性強的孩子,在學校也欺侮同學。他常常感到生氣和沮喪,並且做事情從來不考慮後果和彆人的感受。薩姆的適應能力和社會能力都很強。他很少打人,因為他能找到其他方式來錶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即使他也有個彆時候會情緒失控。

像薩姆這樣的孩子——在意自己的感受,也能理解彆人的感受,並且能解決日常衝突——與理查德那樣不能解決日常衝突的孩子相比,將會更成功,並且能更好地與彆人相處。

如果孩子理解瞭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他們就還能夠做到:

·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能夠等待。

·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處理自己的失望情緒。

·與同齡人更好地相處。

·控製自己的衝動和攻擊性。

·抵製同齡人的壓力。

但是,具備社會能力和高情商給孩子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那些理解自己的感受,並同情彆人,甚至能共情的孩子,可能就不會再攻擊彆人,因為他們能夠感覺到——至少會理解——被攻擊者的痛苦。而且,如果這些孩子有解決問題的技巧,他們可能還樂意幫助那些處於痛苦之中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更有可能與他人分享,並做齣其他親社會的行為(比如閤作)。善於解決問題的孩子適應能力更強,在麵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和難對付的人時,他們退縮的可能性更小。他們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對同齡的孩子也不會害怕。

那些沒有學會親社會行為的孩子,今後極有可能成為反社會的人。因為那些社會退縮型的孩子並不製造麻煩或在課堂上搗亂,他們就常常不被關注。他們一定不能不被關注。由於不能或不願說齣自己的感受,也不能解決日常問題,所以,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把內心的感受壓抑在心底。這些能力的不足,可能會造成孩子將來的抑鬱,或者捲入暴力行為。社會退縮型的孩子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得到改善。這些孩子所需要的,恰恰就是他們試圖逃避的關注。

本書不僅適閤於像理查德那樣在傢和學校與人相處都有睏難的孩子,而且也同樣適閤於像薩姆那樣正在茁壯成長,但又需要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不管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有多強,總是可以變得更強。“我能解決問題”法還能夠幫助患有多動癥的孩子,並且適閤於那些遠比理查德更加反復無常的孩子。

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適閤於你和你的孩子解決日常衝突的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案。 





 編輯推薦


★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簡單小遊戲,成就一生大能力

★榮獲4項美國guojia級大奬的經典之作;

★榮獲美國“傢長的選擇”圖書奬。

適讀對象:父母、老師

內容簡介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舒爾博士提齣的“我能解決問題”法,以教給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裏,在全美各地以及許多其他國傢,讓傢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

與其他的養育辦法不同,“我能解決問題”法不是由傢長或老師告訴孩子怎麼想或者怎麼做,而是通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傢人之間的日常衝突,以及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並且能夠理解彆人的感受。



作者簡介


默娜·B.舒爾博士(Myrna B.Shure Ph.D.)

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傢,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她為傢長和老師們設計的一套“我能解決問題”訓練計劃,以及她和喬治·斯派維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齣的開創性研究,為她榮獲瞭四項guojia級大奬: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奬(1982年)、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奬(1984年、1986年、1994年)。她還是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麵的媒體顧問。

特裏薩·弗伊·迪吉若尼莫(Theresa Foy Digeronimo, M.Ed.)

參與創作瞭十幾部養育孩子方麵的著作。美國新澤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學副教授,已婚,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目錄


引言

第篇 幫助孩子思考問題

第章 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你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對孩子的不端行為做齣反應。通常情況下,你采用的方法可能都不管用,其原因就在於:你在替孩子思考。“我能解決問題”方法能夠幫助孩子思考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的後果,以及其他的做法,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其重點是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第2章 字詞遊戲

以能幫助孩子思考問題並得齣結論的方式與孩子談話,是“我能解決問題”的全部內容。傢長可以在特彆的遊戲活動以及日常對話中,和孩子玩“我能解決問題”字詞遊戲,以達到幫助孩子在遊戲中熟悉解決問題的概念的目的,從而使孩子能夠學會用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

第3章 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能解決問題”法的第二步,是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問題時養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以玩感覺字詞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談論使自己或生氣、或沮喪、或驕傲的事情,會使他們感覺很放鬆,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他人有什麼樣的感受。這項技能會讓你的孩子在解決問題時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將學會如何判斷他人對他們的行為和決定有什麼樣的感受……

第4章 更多的字詞練習

讓孩子進行更多的字詞練習,是為瞭讓孩子在真正解決問題之前,能將這些字詞用於完整的“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中。這個基礎打得越紮實,孩子以後解決問題時真正運用起來就越容易、越有效……隨著孩子們在日常對話和活動中對這些詞語概念理解的深入,他們就為解決問題做好瞭準備。

第5章 尋找多種解決辦法

到瞭這個時候,你跟孩子說話時已經能很輕鬆自如地使用“我能解決問題”字詞瞭,你的孩子也很可能已經非常熟悉這些概念瞭。但此時還不是停止學習的時候……到目前為止所練習的技巧都隻是為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打下瞭基礎。因為“我能解決問題”方法重要的部分——孩子真正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沒有涉及到。這包括找到多種解決辦法和考慮後果……

第6章 考慮後果

現在,我們要加入後一個解決問題的技巧——考慮後果——這樣,你的孩子就能學會評價他們的方法對自己及他人的影響。孩子們就能夠從找辦法遊戲中明白,當他們認為一個解決辦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時,還可以想彆的辦法。

第2篇 綜閤運用

第7章 遊戲和活動

這一章中給你提供瞭練習“我能解決問題”技巧的更多好想法,提供瞭能加強孩子對字詞的理解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感受的理解的一些方法。這些遊戲還會提醒你,無論什麼時候,你都有機會練習“我能解決問題”的思考技巧……

第8章 對話範例

“我能解決問題”對話是傢長與孩子對話的一種方式,但並不要求按照死記硬背的“劇本”進行。與在其他方法中傢長替孩子思考不同,“我能解決問題”方法能指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因此,你可以把本章中的對話當做一個方便的參考指南……

附錄1 自我評價錶 / 179

附錄2 給你和你的孩子:需要思考的事情 / 181

附錄3 提示卡 / 185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引言

這是一本關於養育孩子的書——但是,它不會告訴你孩子應該做什麼,或者他們應該如何做,而是會告訴你,如何通過鼓勵孩子思考,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我說的是一種很特殊的思考方式——就是那種解決與他人相處時遇到的日常問題的思考方式。本書介紹的是一種叫做“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簡稱ICPS)”的方法,這是一種以我們的研究為基礎,並經過瞭臨床證實和對孩子們的實驗檢驗過的方法。

想想你近與你的配偶、同事、朋友、孩子之間齣現的一個問題。想一想你在問題解決之前有什麼感覺——是焦急、擔心、生氣、沮喪嗎?現在,再想想你在問題解決之後的感覺——是放鬆、開心、驕傲嗎?想象一下,如果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的情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對你的感覺造成怎樣的影響,你可能會做些什麼?或許,你會覺得自己無能並且無助,並開始做齣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這就是孩子們在無法成功地解決人際關係問題時的感受。

當然,任何年齡的人都會有一些因為日常衝突和未滿足的需要或欲望而産生的典型問題。這是自然的。你可能希望鄰居在晚上能安靜下來,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希望自己心儀的女孩能答應跟自己約會,一個4歲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一個得不到的玩具而大哭。所有這些“希望”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每個人如何想辦法使其實現。我發現,那些能夠以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思考的人,比起那些不能這樣思考或還沒有學會這樣思考的人來說,更容易取得成功,並且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在一次我在費城做的電颱訪談節目中,我問過一些在現場的傢長,他們已經開始為自己念高中的女兒將來進入大學做準備。這些傢長相信,現在——在女兒離開傢之前——就開始教女兒做決定的技巧是很重要的。我告訴瞭他們,我是怎樣幫助小孩子學習做決定的技巧,以及怎樣教孩子們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這比到高中時再教孩子要容易得多。他們驚訝地發現,他們本來可以在自己的女兒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這麼做。例如,一位媽媽幫助自己4歲的兒子羅伯特決定如何說服朋友讓他玩他的玩具。當羅伯特說他可以搶時,媽媽幫助他重新考慮一下這個辦法。她幫助羅伯特思考,他和那個孩子對此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他還可以用什麼彆的辦法。這種稱為“‘我能解決問題’對話”的談話,幫助羅伯特更好地解決瞭問題。盡管他纔4歲,但他已經開始自己思考問題瞭。

為什麼羅伯特這種思考問題的新能力對他和他的父母來說都很重要呢?我和共事25年的同事喬治·斯派維剋經過研究發現,那些能認識到行為有因果聯係、認識到人都有感受、認識到解決日常人際問題不止有一種方法的孩子,比那些一遇到問題就衝動行事的孩子,會更少齣現行為問題。

通過對全國數韆名孩子的仔細評估,我和同事們發現,那些具有“我能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更不容易沮喪,當事情不如願時更不容易發脾氣,更少攻擊性,並且也更關心他人,更願意分享和輪流來,更能交朋友。一些過分內嚮的孩子,學會瞭維護自己的權利,並變得更外嚮瞭。

我們在初的研究中就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與行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係,因此,我們就問自己:既然能夠用這些思考技巧區分齣那些在學校裏錶現齣瞭社會能力行為和沒能錶現齣這種行為的孩子,那麼,我們能幫助那些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的孩子學會這些技巧嗎?並且,如果學會瞭這些技巧,能讓他們達到比他們能力更強的同齡人的水平嗎?如果解決問題的思考技巧真的能夠指導行為的話,那麼,我們就能提供一種減少問題行為的新方法,甚至可能預防問題行為的産生。

我在一傢幼兒園的6個孩子身上開始瞭嘗試。我仔細聽他們說話,努力把我認為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概念教給他們。我注意到,當我讓這6個孩子想齣一個“不同”的辦法來解決我提齣的假設性問題時,我總是會一次又一次地反復聽到同一個解決辦法。有幾個孩子倒是能夠想齣一兩個解決辦法來。但我發現,另外幾個孩子不明白“不同”這個詞的意思。我認識到,不管他們知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用這個詞和其他一些兒童早期字詞概念做遊戲,可以為孩子以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打下基礎。我用一些關鍵字詞編排瞭遊戲。用“不同”這個詞做遊戲,會使孩子們在我讓他們想個“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時聯想到有趣的遊戲。用“不”這個詞做遊戲,會使他們將“這是一個好主意,還是一個不好的主意?”這個問題與“不”的遊戲聯係起來。學齡前兒童可以理解“或者”這個詞,這樣,他們以後就會想:“我可以這麼做或者那麼做。”在跟孩子進行幾次嘗試之後,我又教給瞭4位老師,然後是10位老師,逐漸增加到瞭數百位。

起初,思考多種解決辦法及其後果的技巧叫做“人際認知問題的解決(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或者ICPS技巧——我覺得太拗口瞭。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突然想到ICPS可以錶示:“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就在我提齣這種說法的第一天,一個男孩打瞭另一個男孩,被打的那個男孩大聲說道:“他沒有ICPS。”於是,我的方法就有瞭這樣一個名字:ICPS。

我們從研究中知道瞭些什麼呢?首先,那些在學齡前學過“我能解決問題”技巧的孩子,與那些沒有學過的孩子相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瞭。其次,那些“我能解決問題”技巧較高的孩子,錶現齣的衝動行為和壓抑行為都減少瞭,並且,在一兩年後測試時,依然如此。第三,那些沒有錶現齣行為障礙的幼兒,如果接觸瞭這種方法,在幼兒園裏齣現行為障礙的可能性就更小瞭。(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錶明,不論一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多強,都可以變得更強。)

我們的努力取得瞭極其積極的效果,於是,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引入瞭傢庭中。我對這種方法進行瞭徹底調整,使它適用於傢裏隻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不過,傢長也可以對多個孩子使用這個方法)。我們瞭解到,不僅傢長可以在傢裏成功地嚮孩子傳授這個方法;而且,據這些孩子的老師說,孩子們還會把這些新學會的思考技巧用在幼兒園或學校裏。

我們新的研究錶明,除瞭行為的改變之外,受過“我能解決問題”訓練的孩子——甚至是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更好瞭。這可能是因為一旦行為通過“我能解決問題”技巧的進步而改變,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學校的要求,從而提高成績。

事實上,那些學會如何考慮自己與彆人的關係的孩子,在生活中普遍做得更好。想想那些在你的傢人、朋友、同事圈中經常不開心、生氣、沮喪甚至暴力的人:

·那些因孩子不聽話而沮喪,就辱罵或體罰孩子的父母

·那些因為不能相互讓步而離婚的夫婦

·那些因為無法抵製同齡人的壓力而吸毒、酗酒的十幾歲的孩子

·那些用暴力或自虐行為,對自己遇到的挫摺做齣反應的年輕人

我敢打賭,這些人從未學過在遇到問題時深思熟慮地處理與他人的關係。

現在,想想那些同樣在努力適應外部世界的不開心的小孩子:

·那些因為想拿迴自己的玩具而咬小朋友的學齡前兒童

·那些因父母不能立即滿足他的要求而啜泣、大哭、抱怨不止的5歲兒童

·那些因為經常被性格更外嚮的同學捉弄而退縮的6歲害羞兒童

我們的研究錶明,如果孩子能夠學會處理典型的日常問題,他們就不大可能會衝動、麻木、內嚮、好鬥或者反社會。把孩子的這些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極其重要,因為這些行為會導緻以後齣現更嚴重的行為問題——例如精神疾病、吸毒、青少年犯罪、早孕或者學業失敗,甚至是像我們在洛杉磯騷亂中看到的那種極端的暴力和反社會行為。過分內嚮的孩子,以後可能會變得孤僻、自卑和抑鬱。

盡管教育工作者和臨床專傢曆來堅持認為,情緒緊張的釋放有助於一個人誠實地思考,但我們的實踐支持相反的說法——誠實地思考的能力有助於緩解人的情緒緊張。很顯然,從長期來看,讓孩子學會如何思考與他人相處時遇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我相信,采用瞭“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後,你會發現能立刻給你和孩子都帶來好處。

這種方法會幫助你:

·進一步意識到孩子的看法可能會跟你的看法不一樣;

·使你明白,從長期來看,幫助孩子通過思考得齣一個問題的結論,可能比馬上采取行動阻止孩子的行為更有益;

·給孩子樹立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的榜樣——做一個會思考的傢長,你可能會激勵孩子自己去思考。

這種方法會幫助你的孩子:

·在遇到人際問題時,思考該做什麼;

·思考解決一個問題的不同方法;

·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

·判斷一個想法好不好;

·認識到其他人也有感受,並且會考慮自己的感受。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