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武【套裝2冊】金融的邏輯1(金融何以富民強國)+金融的邏輯2(通往自由之路)

陳誌武【套裝2冊】金融的邏輯1(金融何以富民強國)+金融的邏輯2(通往自由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思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11980644
商品编码:27880455199

具体描述


     主編推薦
 《金融的邏輯1:金融何以富民強國》2009年一版銷量超過50萬冊,被譽為中國的《國富論》。此番插圖、再版,增加一篇新的後記。
  榮獲新浪網、中華讀書報、深圳讀書月、網易公民閱讀、證券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稱號。
  新京報:年度商業圖書
  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金融書籍
  新民晚報:改變我們觀念書
  藍獅子讀書會:年度十大商業圖書《金融的邏輯2:通往自由之路》·著名華人經濟學傢、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誌武金融係列作品,提供一種看待人類社會和曆史的全新視角。
  ·本書是係列作品中全新寫就的一部,凝聚作者更新見解,緊扣時下社會動態。
  ·作者多方麵剖析瞭:金融不是富人和金融從業者的專利,而與每個人的安全、自由、發展、幸福息息相關,也關乎民主體製的閤理運行。而建立和維護健康的金融製度,又有賴於政治體製、法治、社會誠信等的保障。
  ·樹立讀者金融意識,也為讀者簡介瞭股票、期權等金融工具。

      內容簡介

 為什麼中國的錢這麼多?
  為什麼中國人錢多瞭反而不安?
  為什麼說大國崛起靠的是製度而非掠奪?
  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
  為什麼說養兒防老“不道德”?
  為什麼發展金融是中國的齣路?
  《金融作品係列之一·金融的邏輯1:金融何以富民強國》探討金融發展和一般市場發展對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作者從理論到事實對西方金融的發展正本清源,追溯財富基因,解讀資本密碼,剖析金融危機,廓清陰謀迷霧。作者創造性地從金融作為“大社會”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對儒傢文化進行金融學反思,直言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必由之路,發展金融是中國的齣路。作者長期關注社會轉型問題,痛擊時弊,觀點振聾發聵。新版更增加數十幅插圖,見證金融發展的曆程;增添一篇後記,解析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錯誤二分法,觀點犀利。

  在暢銷書《金融的邏輯1:金融何以富民強國》之後,陳誌武教授推齣瞭《金融的邏輯2:通往自由之路》。如果說《金融的邏輯1》關注的焦點是“富強”,那麼,《金融的邏輯2》則把焦點集中於“自由”。麵對股市動蕩,政府應該救市還是不救?政府應該乾預金融市場嗎?如何把住政府之手?金融市場是剋服民主製度缺陷的一種手段嗎?為什麼老百姓需要消費品,政府卻一直在蓋大樓?窮政府,富政府,哪個更有利於民主與法治? 為什麼說《21世紀資本論》的藥方開錯瞭?為什麼“貨幣戰爭”之類的陰謀論隻能讓我們自廢武功?
  陳誌武教授認為:基於自由選擇的人生纔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場與自由的金融,將會提升每個人自由選擇的能力。


    作者簡介
  陳誌武,知名華人經濟學傢,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奬學金。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與經濟史。
  198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及量化曆史研究所所長。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傢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傢排名齣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傢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誌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誌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頗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傢”之一。其擔任學術總顧問的紀錄片係列《華爾街》與《貨幣》,對中國金融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
  最近幾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轉型過程中的市場發展和製度機製建立的問題以及其他新興資本市場問題。其著作常被《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遠東經濟評論》、The Boston Globe,Barron's所引用,也常發錶於許多香港和大陸的報紙和雜誌上。此外,他還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位閤夥人之一。


    精彩文摘

《金融作品係列之一·金融的邏輯1:金融何以富民強國》
序言 金融是什麼

一部分 資本化的邏輯
第1章 中國的錢為什麼這麼多
第2章 為什麼中國錢多瞭許多人並不感到富有
第3章 西方的興起是因為掠奪的銀子多嗎
第4章 掠奪對西方的崛起貢獻有多大
第5章 資本化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

第二部分 金融的邏輯
第6章 治國的金融之道
第7章 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
第8章 中國人的理財前景
第9章 反思高利貸與民間金融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